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体31运动生理学复习

13体31运动生理学复习

13体31运动生理学复习
13体31运动生理学复习

运动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的引起四肢肌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2、吸收: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或消化后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3、激素:分泌腺和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活性的有机物质

4、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5、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

6、乳酸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阀。

7、碱贮备:每100ml血浆的碳酸氢钠的含量。

8、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9、排泄:是指机体将代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10、运动性疲劳: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称之为运动性疲劳。

11、潮气量:每一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12、视力: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也就是分辨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13、分泌系统:是体分泌腺和分散存在某些组织器官中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信息传递系统。

14、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超过安静状态耗氧水平的额外耗氧量。

15、氧亏:人体进入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的差异。

16、食物的热价:每单位重量(每克)食物完全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

17、有氧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功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18、稳定状态:运动时当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活动在一段时间保持在一

个较高的变动围不大的水平,这种状态称为稳定状态。

19、能量统一体: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与不同能量系统的能量输出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行成一个连续的统一体。

二、填空题

1、生命的基本特征为新成代、适应性和应激性。

2、要使快肌纤维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的强度要大,持续时间要短。

3、每分通气量等于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4、在肌肉的神经调控中,小脑对调节肌紧、维持身体姿势和协调和形成随意运动均起重要的作用。

5、任何剌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的作用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6、支配心脏活动的两类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7、长期的运动训练使运动心脏的功能大大改善,表现为徐缓有力、亚极量强度运动时心泵功能节省化和极量强度运动时心泵功能储备大

8、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和本质体感觉的的运动条件反射。

9、肾脏调节机体酸碱平衡主要是通过排出过多的酸和碱、保持血浆中和碳酸氢钠的含量和保持血浆中PH值相对恒定等实现的。

10、心输出量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心率围约在120次/min 至 180次min

之间。

11、在一定的围,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与后负荷呈_正比_关系,与收缩速度呈__反比_关系。

12、要使快肌纤维发生适应性变化,训练的强度要大,持续时间要短。

13、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14、正常成年男子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50g/L 、女子为

110-140g/L 。

15、血液的主要功能有运输作用、防御与保护、调节作用。

16、年龄越小,全面身体发展练习的比重应大、训练水平越低,全面身体发展练习的比重应大。

17、呼吸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即:外呼吸、血液运输、呼吸。

18、形成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是__心脏泵血__、_外周阻力_____和__循环血量____。

19、食物在消化道的分解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方式。

20、短跑以无氧代供能为主,长跑则以有氧代供能为主。

21、发展磷酸原系统能力,重复跑的距离宜短,一般在10s以的时间完成。

22、眼的折光异常通常包括远视、近视和散光。

23、胸压负压越大,静脉血的回流就越快。

24、正常成年男子血红蛋白浓度为 120-150g/L 、女子为 110-140g/L 。

25、新代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26、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做动作时,若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身体随之失去平衡。

27、柔韧素质的提高要有一定的肌肉力量作基础,因此柔韧性练习要和力量训练

相结合。

28、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人体的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所致。

29、极量负荷后有训练者的心血管机能表现为动员快、潜力大和恢复快。

30、“乳酸阈”强度的训练,能最有效地发展有氧工作能力有氧耐力。

31、尿液的形成需经过以下三个过程,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重吸收与分泌作用、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32、常用测定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是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

量。

33、肌肉在扩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缩短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超等长练习。

34、进行静力性运动时血压的变化是:收缩压升高,舒压升高。

35、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36、侏儒症是由于___生长激素___分泌不足所致;巨人症是由于___生长激素分泌过量

____所致;呆小症是由于____甲状腺机能____低下所致。

37、确定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理论根据是最佳心率围理论和心搏峰理论。

38、有训练者定量负荷后心血管机能表现为动员快、潜力大和恢复快的特点。39、瘦体重较大则标志力量较大,一般说基础代率也大。

三、单项选择题

1、在运动生理学中常用反应和适应来描述人体机能变化,两者区别在于(D )

A.运动强度不同 B.调节机制不同

C.运动持续时间不同 D.是一次性练习还是长期训练的效果

2、快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是( B )

A: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多 B: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少

C:肌纤维直径大,毛细血管较多 D: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少

3、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顺序是( A )

A、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

B、小肌群训练在先,大肌群训练在后;

C、大、小肌群训练不分前后;

D、以上都不是。

4、肌梭是肌肉的感受器( B )

A.力B.长度C.压力D.速度

5、0.9%NaCI溶液是什么溶液(C)

A.低渗B.高渗C.等渗D.中渗

6、健康成人静息时心率变化围是( D)

A:80次/分以B:60--80次/分C:40--130次/分 D:60--100次/分

7、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C )

A.肌肉的弹性B.肌肉的被动能力C.前负荷D.后负荷

8、人体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能源物质是( B)

A:糖类物质 B:脂肪

C:蛋白质D:维生素

9、平卧运动比直立运动时的搏出量大,这是因为( C )

A、循环血量重新分配;

B、外周阻力降低;

C、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D、胸压升高。10“持续训练法”主要提高机体的(B )

A:无氧耐力B:有氧耐力C:力量素质D:灵敏素质

11、缓冲血液中酸性成分的主要物质是( C)

A:NaHPO4B:NaCL C:NaHCO3D:Na-Pr.

12、人体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能源物质是( B)

A:糖类物质 B:脂肪

C:蛋白质D:维生素

13、当环境温度上升到350C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D )

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

14、对维持血管外水平衡有重要意义的是(B)

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15、心力贮备包括( C )

A.心率贮备、心舒期贮备B.心率贮备、收缩期贮备

C.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D.收缩期贮备、心舒期贮备

16、“持续训练法”主要提高机体的( B )

A:无氧耐力B:有氧耐力C:力量素质D:灵敏素质

17、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顺序是( A )

A、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

B、小肌群训练在先,大肌群训练在后;

C、大、小肌群训练不分前后;

D、以上都不是。

18、健康成人静息时心率变化围是( D )

A、80次/分以

B、60--80次/分

C、40--130次/分 D:60--100次/分

20、“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C )

A、开始

B、进行

C、结束

D、以上均不是

21、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加快的下列之一的原因是( B )

A:肌红蛋白多 B:其支配运动神经发放冲动的频率快

C:有氧氧化能力强D:肌纤维直径细而长

22、机体的环境是指( A )

A.细胞外液B.细胞液C.淋巴液D.体液

23、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B )

A.静脉血B.动脉血C.组织D.肺泡气

24、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C)

A.胸腺 B.脾脏C.骨髓 D.肝脏

25、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相比不同的( B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钾离子 D:钠离子

26、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三背”:即背光、背风、背热闹,这是为了避免学生大脑皮质产生( A )

A:外抑制B:超限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

27、“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C )

A:开始B:进行C:结束D:以上均不是

28、剧烈运动时,下列血浆中下降的成分是( D )

A.乳酸 B.非蛋白氮

C.血浆蛋白 D.碱贮备

29、运动员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是利用(C)。

A.牵反射; B. 腱反射; C.状态反射; D. 翻正反射。

30、负荷阈是指体育课或训练课( C )

A. 大中强度的生理负荷B. 生理负荷的平均值

C. 生理负荷低限至高限间的围D. 生理负荷的低限或高限

31、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顺序是( A )

A、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

B、小肌群训练在先,大肌群训练在后;

C、大、小肌群训练不分前后;

D、以上都不是。

32、肺总容量减去肺活量等于(B)

A.补呼气量B.余气量C.功能余气量D.潮气量

33、跳水运动员在作转体动作时,要充分利用( B)。

A 状态反射;B翻正反射;C旋转运动反射;D 直线运动反射。

34、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D)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骨髓

35、以下不属于排泄的生理学过程是(D )

A: 排汗 B 排尿 C 呼出二氧化碳 D 排出大便

36、可产生导致肌肉疲劳的副产品是( B )

A:磷酸原系统 B:乳酸能系统C:有氧氧化系统 D:A+C

37、以下何种因素能够提高有氧耐力(A )

A: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B:提高肌肉组织无氧酵解酶的活性

C:提高血液缓冲酸的能力D:提高脑神经细胞对酸性刺激的耐受力

38、极点现象多出现在田径运动的哪个运动项目中?( B )

A.短跑B.中长跑C.投掷D.跳高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

(1)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2)遗传因素(3)年龄:青春期男女

最大最大摄氧量的差异很小,12-13岁之后其差异逐渐显著。成年男子最大摄氧量要高于

女子15%-20%,15-17岁为女子的峰值,18-20岁为男子的峰值。随年龄的增加,男子以每年2%、女2.5%逐渐下降,老年后其下降为0.8%-0.9%,60岁减少到其最大值的70%。性别因素:女子每千克体重的血液和心容积、血红蛋白、心输出量等都比男子低。

(4)训练的影响:运动训练可增大心容积和心肌收缩力量,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

2、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增强分泌活动,

(2)提高氧运输系统各环节的功能。

(3)体温适当提高可提高酶系统活性,血液温度升高可引起有利于肌肉的氧供应

(4)肌肉温度升高收缩速度加快,降低粘滞性增强弹性防止运动损伤。

(5)增加皮肤血液流量和加强体温的调节。

3、简述“极点”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在运动中克服“极点”的方法。

原因: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每分吸氧水平的提高不适应肌肉肌肉活动队氧的需求,造成供氧不足,乳酸积累使血液ph向酸性偏移。

办法: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良好的赛前状态与充分的准备活动,出现时注意加深呼吸。适当控制运动强度。

4、简述运动时憋气的利与弊。

利:引起肌力加强,使胸廓固定,为上肢发力获得稳定支撑,增大肢体的力量。

毙:由于胸压和腹压瞬间增大,促使胸腹腔血液迅速回心造成血压急剧升高,随着时间延长造成静脉回心困难,血压下降。易产生头晕。恶心、耳鸣及“眼冒金花”的感觉。憋气结束后:出现反射性的深呼吸,造成胸压骤减,原先贮备与静脉的血液迅速回心,冲击心肌并使心肌过度伸,心输出量大增,血压也骤升,这对心里储备差者十分不利。

5、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

答:血管有血液充盈,这是前提条件。(1)搏出量:搏出量增加,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收缩压明显升高。

(2)心率:心率对收缩压和舒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压的影响更显著。

(3)外周阻力:血液在外周血管流动时遇到的阻力,主要取决于小血管的口径。

(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扩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波动作用,使收缩压不至于太高,舒压不至于太低。

(5):循环血量: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的容量是相适应的,也是相对稳定的。

6、何为血液的重新分配?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非平均地分配给全身各器官,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量量显著增加,不运动的肌肉和脏器官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这现象称血液的重新分配。

生理意义:(1)通过减少不参与运动的器官的血流量,保证有较多的血液流向运动的肌肉(2)在骨骼肌血管舒的同时,骨骼肌以外的器官血管收缩,使总的外周阻力不至于明显下降,从而保证了平均动脉压的不会下降,这也促使了肌肉血流量的增加。

7、比较真假稳定状态的不同。

真:(1)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出现

(2)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需氧量

(3)能量供应有氧代功能为主,很少产生乳酸和氧亏

(4)运动持续时间较长。

假:(1)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出现

(2)机体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需氧量。

(3)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加

(4)无氧功能代占优势

(5)乳酸水平升高,血液PH值下降

(6)运动时间不可能持久

8、简述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基础:(1)心肺功能:a、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影响人体吸氧能力b、心脏的泵血功能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c、红细胞数量

(2)骨骼肌的特征:a、肌纤维的类型代特征

(3)神经调节能力: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稳定性,中枢之间的协调

(4)能量供应特点:有氧功能为主,功能物质的储存,有氧氧化酶的活性脂肪糖

9、试述常用测定肺通气功能三指标的概念及异同点。

(1)肺总量是深呼吸后肺所含的气体总量

(2)最大通气量是每分钟最大速度与幅度呼吸侧得的气量

(3)一秒有力呼气量,为深吸气末第一秒有力呼出的气量

异同:肺总量:是最大吸气末肺气体的总量。

最大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为每分钟通气量。

时间肺活量:一次尽力呼吸之后,再用力并以最快的速度呼气。

10、简述呼吸过程。

(1)外呼吸:包括肺换气和肺通气。

(2)气体的血液运输:一方面把外呼吸吸入的氧气送到组织细胞,一方面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排出体外。

(3)呼吸:组织细胞与肺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11、简述力量素质训练的原则。

(1)超负荷原则:决定力量发展的关键因数素,指练习的负荷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以适应的负荷。(2)专门化原则:指训练肌肉对不同代性质、收缩类型和练习模式的力量训练产生特定反应或者已适应的生理学现象。(3)安排练习原则:1练习顺序:多种练习组成并有多块肌肉完成的训练2.训练节奏:训练时的负荷、强度、频率应符合力量增长规律。

12、简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搏出量:(1)前负荷:心室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它决定心肌的初长度。

(2)后负荷 :心脏在开始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其他条件不变,心室的等蓉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搏出量减少。

(3)心肌收缩能力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性能的一种在特性。

2.心率

13、简述赛前状态的分类及其表现。

赛前状态根据生理反应分为三种,即准备状态、起赛热症、起赛冷淡症

(1)准备状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适度提高,可为正式练习作好准备

(2)起赛热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高,表现为过度紧,运动成绩下降

(3)起赛冷淡症: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加强,对比赛冷淡,成绩下降。

14、何为血液的重新分配?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15、简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1)肌肉的形态和结构:(2)神经调节机能状态

(3)年龄与性别(4)体重

六、问答题:

1、试分析相关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作用。

①搏出量;搏出量增加,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收缩压明显升高。

②心率;心率对收缩压和舒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压的影响更显著。

③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大,血液流向外周受阻,收缩压和舒压均有所升高,但以舒压升高更为显著。

④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扩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波动作用,使收缩压不致太高,舒压不致太低。

⑤循环血量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的容量是相适应的,也是相对稳定的。

2、试述三种肌肉收缩方式的特点和在运动中的作用。

(1)缩短收缩:产生的力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缩短,他是人体得以实现各种加速度的基础

(2)拉长收缩:产生的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虽积极缩短但仍被拉长,其在现实运动中,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作用

(3)等长收缩:力等于外力,肌肉积极收缩,但长率并不变化,在运动中其支持、固定和保持某一姿势的作用。

3、试述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在体育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4)血液:儿童血液总量比成人少,按体重百分比来看,则比成人多。

(5)心血管系统:儿童的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心肌纤维短而细,弹性纤维少,心收缩力弱。

(6)呼吸系统:儿童的胸廓狭小,气道狭窄,呼吸时的弹性阻力和气到阻力都比较大,而呼吸肌力量又弱,所以每次呼吸的深度不及成人,肺活量较小。

注意问题:(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活动应以短时间速度性练习为主,不宜采取

过多的耐力性练习、力量、静坐性练习,密度小,间歇次数多。

(2)要区别对待,对心脏发育较差的儿童少年,一定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和量都要严格控制,对青春期高血压的学生,经常参加运动,且无不适反应,可照常参加运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不宜做举重憋气练习,需定期检查,加强医务监督。

(3)为发展心肺耐力,12-13后力量耐力练习比例可增加,15-17后,可参加较为剧烈活动,课适当进行长距离项目练习,超长距离练习应在20岁以后。

(4)运动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动作的结构、节奏、及用力情况,逐步掌握适宜的呼吸方法。避免过多屏气动作,运动时有意识加大呼吸深度,提高呼吸平率,注意呼吸道

卫生。

4、试分析不同力量训练手段的作用及其优、缺点。

等长练习可以使肌肉在原来静止长度时做紧用力,也可以在缩短一定程时做紧用力。

优点:肌肉能承受的运动负荷重量较大。支配肌肉的神经元长时间保持兴奋,有助于提高神经元的工作能力,对肌肉无氧代能力的的提高,肌红蛋白含量的增加和肌肉毛细血管增生等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缺:因肌肉持续性收缩局限于受训练的关节角度效果具有明显的关节稳定性练习效应。

等练习是肌肉进行缩短时,可以缩短和放松交替进行的力量练习。优点:肌肉运动形式与多数比赛项目的运动特点相一致,在增加力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神经肌肉的协调性。缺:力量练习中肌肉力量的变化具有关节角度效应。

等速练习是只要练习者尽最大力量练习,其运动速度在整个活动围都是恒定的,产生的肌肉力也是最大的。优:可以使肌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满负荷工作的力量训练方法,弥补了关节角度效应的不足。

超等长练习作用是提高爆发力可借助肌肉相关因素而产生更大的力量。优:肌肉的爆发力增长效果显著,缺:训练后肌肉疼痛的程度较其他方法明显。

5、试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做法。

(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兴奋性增强分泌活动

(2)先克服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3)体温湿度升高机体代水平提高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4)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预防正式练习室体温过高。

(5)调节不良赛前状态。方法:拉韧带、做游戏、慢跑

6、试述儿童少年的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及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事项。

特点:1.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发展2.两个信号系统3.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1)体育活动项目要注意生动。有趣、尽量避免单调及静止性活动。

(2)不宜做过分精密。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安排以游戏和模仿性质为主的各种基本技能的活动,进行耐力练习时,应考虑要经常变换肌肉的活动方式。

(3)教学中既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又要注意培养换个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女生动作不协调尤为明显。

7、试述不同类型赛前状态的概念、类型及其调整。

(1)准备状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适度提高,可为正式练习作好准备

(2)起赛热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高,表现为过度紧,运动成绩下降

(4)起赛冷淡症: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加强,对比赛冷淡,成绩下降。

调整:运动员应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正确认识比赛意义,端正比赛态度。

多参加比赛,积累比赛经验

根据运动员赛前状态安排适宜的准备活动

加强思想教育与管理

8剧烈运动后怎样做才能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加速疲劳的消除?为什么?

剧烈运动时,由于血液大部分流向运动的肌肉,为了加速疲劳的消除,就应促使肌肉量的静脉血液快速流回心脏,进行肺循环,从而使静脉血动脉化,清除其中致疲劳的代废物。根据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剧烈运动后应先慢跑或走一段时间,同时注意加深呼吸,等到机体平缓一些后,可以降低体位或平躺,若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还可以躺着举起双腿,并抖动。

慢跑或走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骨骼肌的肌肉泵的作用,加速静脉血液回流;深呼吸是为了降低中心静脉压,增加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压力梯度,促进静脉血回流;而降低体位或平躺则是克服静脉回流时重力的阻碍作用,使血液回流更容易;举腿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加速下肢静脉血回流。

9试述两类肌纤维生理特征的差异及其机制。

快肌纤维:收缩力量大,收缩速度快,但很容易疲劳。

慢肌纤维:收缩力量小,收缩速度慢,但不易疲劳。

机制:快肌纤维粗,肌质网发达,接受胞体大的运动神经元支配;

慢肌纤维细,肌浆丰富,毛细血管多,线粒体容积密度大,接受胞体小的运动神经元支配。

快肌纤维ATP等无氧代酶的活性高,功能方式以无氧代为主;

慢肌纤维氧化磷酸化酶等活性高,功能方式以无氧代为主。

10、联系运动实践,试述能够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措施和方法。

(1)使大脑皮质处于适宜的的兴奋状态;

(2)充分利用多通道感觉信息的作用,建立正确的运动感觉,促进和加快运动技能的形成。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作用。①学会利用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果;②不同阶段适用不

同反馈信息;③合理利用正负反馈信息;④利想象和回忆动作练习的反馈信息。

(4)消除防御性反射;

(5)充分认识、利用不同运动技能之间的影响。①良好影响;②不良影响

11、试述儿童少年的运动系统发育特点及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事项。

1.儿童少年的运动系统发育特点

(1)骨骼、关节的特点:儿童少年骨骼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关节伸展性与活动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

(2)肌肉特点:①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

②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

③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

④肌力的增长不均匀。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要经常注意变换体位,避免过久地做同一动作,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或肢体变形。

(2)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宜多采用伸展活动、弹跳等练习,不宜采用重负荷的力量练习。

(3)均衡发展肌肉力量。在训练走、跑、跳、投掷、爬、攀登等动作发展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肉群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精确性。

(4)发展儿童少年的柔韧性。儿童少年期可充分发展关节的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牢固性的练习,以防关节损伤

注:简答题15题,本人水平有限,叙述不够完整,知道的希望可以告知我一声!!!!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1.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4.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 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的稳定性。

北医生理笔记

西医综合之生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 调节:使机体的功能活动与内外环境相适应 方式:神经(主导)、体液、自身调节 失血—>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厉害;冠状血管、脑血管收缩?小(一)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反应:受刺激组织的适应性变化 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具有种属特异性(种中的每一动物都存在)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具有个体特异性(个体差异) 见山楂流口水:条件反射;山楂放嘴里流口水:非条件反射 (二)体液调节: 意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相应的组织器官来改变它们的活动。又称全身(远距离)体液调节 广义上讲也包括旁分泌和自分泌 旁分泌:组织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组织液扩散到周围影响周围细胞的活动自分泌:组织细胞自已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自身细胞膜受体 缓激肽—>缓激肽受体—>PLC—>IP3—>Ca++—>NO 神经—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构成反射弧的一个传出环节 冷—>皮肤—>中枢—>下丘脑—>TRH—>腺垂体—>TSH—>甲状腺—>T3T4—>组织产热恶性刺激作用于耳的听神经,传到中枢,交感神经兴奋 神经调节:作用部位准确,持续短,作用范围小,快、迅速 体液调节:作用不精确但是范围大,作用持久,作用慢 (三)自身调节: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组织或器官自身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心肌:异长自身调节(离体心脏的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Q=δP/R 肾血管平滑肌组织的自身调节 以上三者都属于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系系) 负反馈:控制信息与反馈信息作用的方向相反,反馈信息对控制系统起制约作用,以使机体功能活动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正反馈:控制信息与反馈信息作用的方向相同,反馈信息对控制系统起促进作用以使机体的生理过程迅速完成或使该反应迅速达到极限。 例如:血液的凝固过程; 分娩过程; 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 动作电位中钠通道的激活过程 需注意的是:渗透性利尿属渗透现象,非上述三种调节,为一物理现象。 CO中毒时为何不呼吸困难:关键是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决定于物理溶解的O) 前馈:干扰信息通过监测系统发出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系统以调整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系统的作用,使输出变量保持相对恒定。 前馈不需要通过反馈系统,即反馈之前已有控制系统的改变。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一. 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 )( )。 2.肌肉具有( )和( )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和( )。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 ),( )和( )。 5.慢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能( );快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但易( )。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 )和( )。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和( )。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 )和( )。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 );女子为( )。 三.是非判断 1.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相反,则低。( ) 2.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 3.神经肌肉接点可以认为是突触的一种,可将冲动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 4.在正常机体中,骨骼肌的收缩以单收缩形式为多见。( ) 5.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有郎化结使兴奋呈跳跃传导的原故。() 6.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7.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8.粘滞性对于血液流动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9.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11.内环境的稳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2.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种。( ) 四选择题 1.粗微丝由()构成,细微丝主要由()构成。 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质蛋白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子(媒介物)。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收(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缩效果亦减弱。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 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收缩肌肉的舒张5快肌纤维(FT,或??型)肌浆网较发达,肌肉的缩短: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大,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但易疲劳;肌肉的收缩: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慢肌纤维(ST,或?型)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线粒体数量多且直径大,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且肌红蛋1肌肉的收缩的形式: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学()缩短收4白较多,甘油三酯含量较高,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指肌肉收缩所产有氧缩(向心收缩):氧化酶活性高,有氧氧化能力强,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肌肉可持续长时间运动。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6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掌握在体肌肉长度缩一种收缩形式。特点:(现这些功能的机制;2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肌肉起止点靠近,骨杠杆发生短,(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位移,负荷移动方向与肌肉用力方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屈肘、高(运动适应)包括肺通向一致,肌肉做正功。应(运动反应)和适应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拉长收抬腿跑、挥臂扣球)(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2肺换气指肌肉积极收缩(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缩(离心收缩):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气体交换)。(2所产生的张力仍小于外力,为科学地肌肉被)气体运输:气体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在血液中的运输。(肌肉特点:3)内呼吸:指拉长的一种收缩形式。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肌肉起止导。7呼吸的形式:(1:研究对象人体,确切说是在运动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方向点远离,)腹式呼吸是以膈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如跑与阻力方向相反,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下肌肉做负功。(支撑悬垂、倒立(2 )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胸式呼吸是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以肋间外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3为大众健身锻炼、:学校等)()等长收缩(静力收缩)研究目的运动。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提供科如仰卧起坐、特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直角支撑(3)混合式呼吸。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学指导。点:骨 8肺通气功能的指标:(1杠杆未发生位移,肌肉没有做外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机制:2)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是中枢神经系统功。神经调节1()大气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张力1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5)力,:在一定的范围内,与速度的关系是最常用的测定肺通气机能的产生的应答性反应。特点:迅速、指标之一。(体液调节2短暂、局限。():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大致2)时间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之后,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呈反比关系:尽力以最快的速度呼气。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生长、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发育、但收缩的动态指标,速度为零,肌肉只能作等长收缩;生殖等重要功能进行调节。特点: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持久、缓慢、广泛。而且还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3自身调节当后负荷为零时,张力在理论上为降低、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器官、(零,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气道是否狭窄、2)呼吸阻力是否增加等情况。长度与张力关系: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产(3)肌肉收缩前就加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特点:生的适应性反应。前负荷等在肌肉上的负荷是前负荷。调节幅度于潮气量与每分钟呼吸频率的乘小、不灵活,但有意义。使肌肉收缩前即处于被拉长状态,积。反映一分钟通气的能力,逐渐兴奋—收)1(肌肉的收缩过程3:从而改变肌肉收缩的处长度。不仅是反映容量,而且也反映通气速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指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缩耦联度。(4当初长时产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最大通气量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是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度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是检查张力可)5(肺通气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再继续增加肌肉此后,达到最大;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Ca2+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技术动作的配合:通常非周期性的解离曲线可分为三段:(1)氧解离曲线上段: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时相,应以人曲线平坦,此阶段氧分鲜空气量。评价呼吸效率。 压较高。意义:指每分通气量和每为机体摄取足够的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9氧通气当量:氧气提供较大的安全系数。(2)氧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VE/VO2分吸氧量的比值()。是评如两臂前解离曲线中段:曲线较陡,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展此阶段价呼吸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氧分压稍有降低,血氧饱和度便会24体或反弓动

生理学重点笔记92900

1内环境:围绕在多细胞机体中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 2稳态: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现已扩展到泛指体内细胞核分支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核体液等因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P4 3内环境的稳态具有什么生理意义?机体如何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在人和高等动物,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乃至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各种代谢活动所必需,也是兴奋性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生物电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及互相协调来完成。 4刺激:是指细胞所处的环境因素的变化,任何能量形式的理化因素的改变都可能构成对细胞的刺激。刺激量包括三个参数,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5兴奋性:组织细胞具有的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是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 6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即在RP的基础上膜内朝着正电荷增加的方向变化。 7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即在RP的基础上膜内朝着正电荷减少的方向变化,其绝对值大于RP的绝对值。 8阈电位:细胞去极化达到刚刚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数值,称阈电位 9局部电位:给予细胞膜一定的去极化刺激时,会引起部分钠通道的激活和内向离子电流,使膜在电紧张电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极化,但此时如果外向K电流仍然大于Na内向电流,膜电位又复极到静息电位水平,如此形成的膜电位称之为局部电位。 10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一可传播的膜电位迅速波动。 11复极化:质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12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13简述静息电位的影响因素。 ①,膜外K浓度与膜内K浓度的差值决定Ek,因而细胞外K浓度的改变会显著影响静息电位。②,膜对K和Na的相对通透性可影响静息电位的大小,如果膜对K的通透性相对增大,静息电位也就增大。③,钠-钾汞活动的水平对静息电位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14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①动作电位一经出现,其幅度就达到一定的数值,不因刺激的增强而随之增大,动作电位的这一特性称为全或无②动作电位的另一特性就是可传播性。③动作电位的脉冲性,即动作电位有不应期,不能总和。 15常见的物质跨膜转运有以下几种形式: 单纯扩散,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转运的过程。这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并不消耗能量。是被动扩散。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顺着电化学梯度跨膜移动的现象,并不消耗能量。课分为两种类型:①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是指由载体蛋白携带,通过其构型改变实现跨膜物质转运。其特点是物质与载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②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是指由通道蛋白组成跨膜水相通道,介导离子顺浓度/电位梯度迅速跨膜移动。其结构功能状态可随细胞内外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具有开

运动生理学题库

09运动生理学 一,名解 心力储备基础代谢疲劳进入工作状态最大摄氧量红细胞比容 有氧耐力氧脉搏条件反射最大摄氧量摄血分数等张收缩 乳酸阈超量恢复肺通气量 二.填空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有——,——。 呼吸过程包括——,——,,—— 尿液的生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过程包括——,——,——,——,—— 运动效果评价的“三态”是指——,——,——、 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将稳定状态分为——,—— 疲劳产生的原因有——,——,——,——,——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有——。—— 牵张反射包括——,—— 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 反应速度的指标是——。投掷标枪时。器械出手的速度是——速度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生物活性物质称为—— 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减压反射是一种——反馈调节,它的生理意义在于—— 按照能量代谢的特点,可将耐力分为——,——、 肾脏具有保持——和维持——平衡的作用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 速度素质包括——,——,——、 本体感受器包括——,—— 视调节主要包括——,—— 运动性心脏增大有——增大为主和——增大为主两种 体温升高使氧离曲线——移,PH值升高——移 通常根据——和——关系判断真假两种稳定状态 血浆的渗透压包括——,—— 正常成年人的动脉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外呼吸包括——,——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有——,—— 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有——,—— 三判断= 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故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其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构成人体心脏的所以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 在长期运动训练的影响下,运动员安静时的心肌收缩力量,每博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有所增加 心率可反应运动强度,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和疲劳程度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就越强

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各校《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选编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 一填空选择 1 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2 正反馈的作用是使? 3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4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 6 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 7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8 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 10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11 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 12 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 13 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 反应速度取决于? 15 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 16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17 红细胞比容是指? 18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 19 肌紧张属于?反射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二是非题 1 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 2 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3 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 5 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 6 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7 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 8 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 9 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 10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11 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运动生理学》笔记

运动生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及运动反应和适应的过程,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在对人体机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制,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研究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人群进行运动时的生理特点,以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治某些治病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目的。生理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实验。 英国的生理学家希尔,被称作“运动生理学之父”。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现状1.从整体、器官水平的宏观研究深入到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的研究。2.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无氧功率的研究是当前各国研究的热门课题:最大摄氧量是评价耐力运动员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两者有极大的正相关。而个体乳酸阈训练又是提高极限下强度的最佳手段。3.对研究方法的探讨:自动化分析仪器设备、电镜、核电磁共振、电脑信号处理等。4.提高人体机能辅助方法的研究:运动员抓住一切可能,提供能增进人体机能的物质和手段以提高运动成绩。5.密切联系运动竞赛。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 1.最大摄氧量的研究最大摄氧量是评价耐力运动员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两者有极大的正相关。自动气体分析仪的出现,使得在运动实践中用直接法测定最大摄氧量成为现实。也使得最大摄氧量这一指标在运动科研和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深入。目前,运动员最大摄氧量能力的研究与应用仍然是运动生理学的重要课题。 2.对氧债学说再认识传统氧债理论:在进行剧烈的运动时,由于机体所提供的氧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此时机体要进行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从而形成氧债。在恢复期机体仍然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以氧化乳酸,偿还氧债。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生理学家展开了对氧债、氧亏和无氧阈这三个概念的争论后,引起了更多人对大强度运动后,人体是否缺氧问题的关注和兴趣。认为:人体在从事短时间的大强度力竭性运动后恢复期,血乳酸的浓度是持续升高的而此时的耗氧量却已恢复到安静水平;在从事长时间力竭性运动过程中血乳酸就已经达到峰值,并且在随后的运动过程中渐趋降低,在运动后的恢复期继续降低到安静时的水平,而此时的耗氧量却高于安静时的水平,表现出乳酸和运动后的额外氧耗没有线性关系,从而证明了“氧债”概念不正确,提出了用“运动后过量氧耗概念”。 3.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人体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逐渐增大,血乳酸的水平会持续升高,当运动强度增至最大摄氧量的60%左右时,血乳酸开始明显升高,这个血乳酸的拐点被称为无氧阈。亚极限负荷运动时,肌肉组织因缺氧导致乳酸的产生是无氧阈理论建立的基础。即认为这个拐点意味着肌肉开始缺氧,由有氧功能向无氧功能过渡。但是有很多证据表明,亚极限负荷运动时,缺氧并不是肌肉产生乳酸的真正原因。乳酸阈(LAT)的概念是根据血乳酸浓度变化和运动强度的关系而提出来的。当运动强度逐渐加大时,血乳酸的变化出现两个非线性拐点,即2mmol/L和4mmol/L。国内外广泛使用4mmol/L作为乳酸阈值。由于乳酸阈没有考虑运动时乳酸动力学的个体特点,其拐点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他们根据运动时和运动后血乳酸的动力学特点,求出每个受试者的乳酸阈值,并称此为个体乳酸阈(ILAT)。由于个体乳酸阈的改善依赖于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因此它是极限下强度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实践证明,个体乳酸阈训练是提高极限下强度运动能力的最佳手段。目前用个体乳酸阈指导运动训练已成为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4.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学术会议,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于一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是一种机体的整体机能水平或工作效率降低的生理现象,应同疾病和运动训练中的过度训练相区别。运动性疲劳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是由运动员引起的全身多器官和系统机能变化的综合结果。运动性疲劳可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从中枢到骨胳肌细胞再到细胞内物质代谢过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或这些过程综合变化,都可造成疲劳。目前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认识已从单纯的能量消耗或代谢产物堆积,向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认识发展。研究水平也由细胞、亚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深入到生物分子或离子水平。 5.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1956年harman在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基学说,认为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品,这些副产品称为自由基。研究证明,急性剧烈运动可使体内自由基浓度增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剧烈运动时体内代谢过程加强,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其次是剧烈运动时,乳酸的堆积抑制了清除自由基酶的活性,使自由基的清除率下降;第三是由于运动时体内有些物质可自动氧化而生成自由基。运动引起体内自由基含量增多,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加强,而对组织和细胞造成的损伤表现:(1)运动性贫血和血红尿蛋白。剧烈运动时红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自由氧化速率加强,从而产生大量自由基,使红细胞脂肪质过氧化,降低了细胞膜的变形能力,脆性加强,导致红细胞溶血,最终发生运动性贫血和血红尿蛋白。(2)造成肌肉疲劳。剧烈运动后,过多自由基可攻击肌纤维膜湖和肌浆网膜,使其完整性受到破坏,造成一些离子的运转的紊乱。另外也可使线粒体的呼吸链受到破坏,使ATP的生成发生障碍,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加速疲劳过程的发展。(3)延迟性肌肉酸痛。目前已有证据显示,延迟性肌肉酸痛与自由基损伤有关。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体内的抗氧化酶的活性,可有效清除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过量地自由基。另外可以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及一些中药也可有效地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 6.运动对骨胳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影响超过习惯负荷的运动训练或体力劳动能引起骨胳肌延迟性酸痛(Delayed-Onset-Muscular-Soreness,DOMS)、肌肉僵硬、收缩和伸展功能下降及运动成绩降低,因而受到生理学研究人员高度重视,并提出了组织撕裂、痉挛假说。进一步研究表明,运动后产生肌肉酸痛与肌肉损伤或肌纤维结构的改变有关。有的学者把运动引起的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称为运动性肌肉损伤(Exercise Induced Muscle Damage ,EIMD)。尝试用针刺和静力牵张促进超微结构变化的恢复和缓解肌肉酸痛。目前,利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微电极、色谱分析、同位素示踪、核磁共振和多聚酶链是反应技术先进的实验仪器和技术,通过观察大负荷运动后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自由基水平、酶活性、生物膜的机能、亚细胞结构和功能、收缩蛋白的代谢和基因表达等指标的变化,分析研究大负荷运动后骨骼肌机能的变化,以及促进骨胳肌的机能恢复的生理机制,将运动对骨骼肌机能影响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 7.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目前,在肌纤维类型研究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深入研究快肌和慢肌纤维德机能和代谢特征,运动对运动员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不同类型肌纤维在运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肌纤维类型这一指标在运动选材中的应用等。 8.运动对心脏影响的研究 1984年心钠素的发现,从分子水平内分泌方面改变了人们对心脏传统的认识,证明心脏不仅是一个循环器官,而且还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

最新最新346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 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 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现这些功能的机制;(2)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运动反应)和适应(运动适应)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研究对象:人体,确切说是在运动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下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研究目的:为大众健身锻炼、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2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特点:迅速、短暂、局限。(2)体液调节: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功能进行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3)自身调节: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活,但有意义。 3肌肉的收缩过程:(1)兴奋—收缩耦联:指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子(媒介物)。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 收缩肌肉的舒张 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 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肌肉的收缩: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 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4肌肉的收缩的形式:(1)缩短收 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 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 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 一种收缩形式。特点:肌肉长度缩 短,肌肉起止点靠近,骨杠杆发生 位移,负荷移动方向与肌肉用力方 向一致,肌肉做正功。(屈肘、高 抬腿跑、挥臂扣球);(2)拉长收 缩(离心收缩):指肌肉积极收缩 所产生的张力仍小于外力,肌肉被 拉长的一种收缩形式。特点:肌肉 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肌肉起止 点远离,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方向 与阻力方向相反,肌肉做负功。(跑 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 等)(3)等长收缩(静力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特 点: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骨 杠杆未发生位移,肌肉没有做外 功。 5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1)张力 与速度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大致 呈反比关系: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 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但收缩 速度为零,肌肉只能作等长收缩; 当后负荷为零时,张力在理论上为 零,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2) 长度与张力关系:肌肉收缩前就加 在肌肉上的负荷是前负荷。前负荷 使肌肉收缩前即处于被拉长状态, 从而改变肌肉收缩的处长度。逐渐 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 时产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当初长 度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 达到最大;此后,再继续增加肌肉 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收 缩效果亦减弱。 5快肌纤维(FT,或??型)肌浆 网较发达,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 大,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谢 能力强,但易疲劳;慢肌纤维(ST, 或?型)线粒体数量多且直径大, 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且肌红蛋 白较多,甘油三酯含量较高,有氧 氧化酶活性高,有氧氧化能力强, 可持续长时间运动。 6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 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 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 气体交换)。(2)气体运输:气体 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指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7呼吸的形式:(1)腹式呼吸是以 膈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如 支撑悬垂、倒立(2)胸式呼吸是 以肋间外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 运动。如仰卧起坐、直角支撑(3) 混合式呼吸。 8肺通气功能的指标:(1)肺活量: 指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 大气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 力,是最常用的测定肺通气机能的 指标之一。(2)时间肺活量:指在 最大吸气之后,尽力以最快的速度 呼气。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 的动态指标,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 大小,而且还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 降低、气道是否狭窄、呼吸阻力是 否增加等情况。(3)每分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等 于潮气量与每分钟呼吸频率的乘 积。反映一分钟通气的能力,不仅 是反映容量,而且也反映通气速 度。(4)最大通气量:是每分钟所 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是检查 肺通气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5)

浙江2020年10月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动生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可引起( )。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阈电位 2.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中,产生肌力最大的是( )。 A.拉长收缩 B.缩短收缩 C.等长收缩 D.单收缩 3.血浆蛋白中,数量最多的蛋白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 D.血红蛋白 4.下列各部分中,氧分压最高的是( )。 A.肺泡气 B.静脉血 C.动脉血 D.组织 5.男子最大吸氧量的峰值出现在( )。 A.15-17岁 B.18-20岁 C.20岁之后 D.15岁之前 6.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是( )。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A.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 B.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 C.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 D.心肌细胞不受神经支配 8.最重要、最经济及快速的能源物质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9.对滤液重吸收最多的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B.髓袢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10.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1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A TP 11.跳水运动中的转体动作,其反射的基础是( )。 A.牵张反射 B.翻正反射 C.旋转运动反射 D.状态反射 12.用引体向上动作训练上肢肌肉力量,该练习是( )。 A.等张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动练习 D.离心练习 13.人体中的绝大部分钙,存在的部位是( )。 A.肌肉 B.肝 C.血液 D.骨骼 14.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壁大( )。 A.10倍 B.15倍 C.20倍 D.25倍 15.比赛前由于兴奋过度进而引起超限抑制,此状态为( )。 A.准备状态 B.起赛热症 C.起赛冷淡 D.非稳定状态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 15分) 16.通常情况下,伸肌的时值比屈肌的时值短。( ) 17.动作电位的成因是刺激对膜的去极化作用。( ) 18.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保持原有的髓鞘。( ) 19.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是肌丝中的调节蛋白。( ) 20.快、慢肌之间在收缩速度和力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21.ABO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类型。( ) 22.营养物质在消化管的各段中都可以被吸收。( ) 23.头面部感觉冲动投射到大脑皮质呈左右交叉。( ) 24.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10倍。( ) 25.人体的肌糖原是糖原贮备的最大部分。( ) 26.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 27.视觉冲动传到大脑的过程中是左右交叉的。( ) 28.中间神经元在脊髓组成中属于白质部分。( ) 29.激素在对组织细胞的作用中,仅仅起化学信使作用。( ) 30.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 ) 2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笔记复习重点剖析

绪论 1、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2、植物生命活动:植物体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形态建成及信息传递的综合反应。 3、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和逆境生理。 4、历程:近代植物生理学始于荷兰van Helmont(1627)的柳条试验,他首次证明了水直接参与植物有机体的形成; 德国von Liebig(1840)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奠定了施肥的理论基础; 植物生理学诞生标志是德国von Sachs和Pfeffer所著的两部植物生理学专著; 我国启业人是钱崇澍,奠基人是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关系 1、束缚水:存在于原生质胶体颗粒周围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中被牢固吸附的水分。 2、自由水:存在于细胞间隙、原生质胶粒间、液泡中、导管和管胞内以及植物体其他间隙的水分。 3、束缚水含量增高,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自由水含量增加,植物的代谢加强而抗逆性降低。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①水分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②水是植物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反应物质;③水是植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的介质;④水分能够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⑤水分能有效降低植物的体温;⑥水是植物原生质良好的稳定剂;⑦水与植物的生长和运动有关。 5、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渗透性吸水和吸胀吸水。 6、渗透作用: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7、水的偏摩尔体积:指加入1mol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8、水势:溶液中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9、水通道蛋白调节水分以集流的方式快速进入细胞的细微孔道。 10、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与水分子作用而引起细胞水势降低的数值。Ψs = -icRT。 11、衬质势:细胞中的亲水物质对水分子的束缚而引起水势下降的数值,为负值。Ψm 12、压力势:由于细胞吸水膨胀时原生质向外对细胞壁产生膨压,细胞壁产生的反作用力——壁压使细胞水势增加的数值。Ψp 13、Ψw = Ψs + Ψm + Ψp + Ψg + …。 14、吸胀吸水: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以及原生质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亲水性物质与极性的水分子以氢键结合而引起细胞吸水膨胀的现象。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15、植物根系由表皮、皮层、内皮层和中柱组成,吸水途径有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16、主动吸水:仅由植物根系本身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分为伤流和吐水。 17、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8、被动吸水(主要方式):通过蒸腾拉力进行的吸水。枝叶的蒸腾作用使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力量称为蒸腾拉力。 19、植物蒸腾作用是产生蒸腾拉力并促进根系吸水的根本原因 20、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1)内部:导管水势、根系大小、根系对水的透性、根系对水吸收速率;(2)外部: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