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

导论

一、会计发展的回顾和现代会计的形成

会计的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是从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至封建社会末期这一漫长时期的会计。

近代会计是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巴其阿勒的有关簿记著作《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公开出版到20世纪40年代末会计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将复式记账法推向全世界。

从20世纪中期至今是现代会计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现代会计的形成有着以下三个重要标志:

(一)会计工艺的现代化

(二)企业会计形成两个重要分支:财务会计(外部)和管理会计(内部)

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又称外部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又称为内部报告会计。(三)会计边界不断变化,职能范围日益扩大(在企业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独立会计分支的同时,亦出现了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国民经济会计、绿色环保会计等新的会计分支。)

二、财务会计概述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及其内容

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是指财务会计所依据的会计基础观念的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概念和会计原则等基础观念构成。

(1)会计目标,又称“会计报表目标”。是指会计为哪些人提供哪些快及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

(2)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环境假设”。它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环境做出的合理推论,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假设包括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概念。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以及经济业务等。

(4)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

2、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

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以及科学的会计程序。

(二)财务会计的特征

1、财务会计以对外报告为主要目标,以编制企业通用会计报表为最终目的。

2、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准测”指导和规范会计核算。

3、财务会计仍然运用传统会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与加工。

三、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看)

高级财务会计是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了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对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传统财务会计中不予包括或不经常发生的企业特殊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

四、高级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

(一)各类企业均可能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

1、外币交易与折算的会计业务。

2、企业所得税的会计业务。

3、股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会计业务。

4、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业务。

(二)特殊经营行业的特殊会计业务

1、期货交易与经营的会计业务。

2、现代租赁经营的会计业务。

(三)复合会计主体的特殊会计业务

1、企业合并的会计业务。

2、集团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总公司与所属分支机构及各所属企业间内部往来的会计业务。

3、企业合并和集团公司建立后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会计业务。

(四)特殊经济时期的特殊会计业务

1、通货膨胀信息披露的会计业务。

2、企业停业、破产与清算的会计业务。

有的内容在分类中也会有所交叉。如企业清算会计,它是突破了会计分期假设的特殊经济时期的特殊会计业务,也是各类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均可能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

五、关于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大纲未要求)

第一章外币会计

第一节外币会计概述

一、外币与外币会计业务

(一)外币与外汇

外币常用于企业因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引起的对外结算的业务中。

外汇是货币行政管理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国库券、长短期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外汇包括外币,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二是在国外能够得到偿付的债权;三是可以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在会计上,对外币核算有广义的理解。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上是以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非记账本位币就作为会计核算上的外币。如果会计选择了外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那么本国货币就成为会计核算上的外币。

(二)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对于发生多种货币计价核算的会计主体,必然要选择一个统一的货币成为会计计量尺度的记账货币,并以该货币表述和处理经济业务。这种作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货币即记账本位币。企业在外币交易中,可能涉及许多不同种类的外币,但是,会计处理往往只能统一成一种货币进行。记账本位币就是被选择用来作为企业统一记账基础的货币。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应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并使外币折算对会计结果的影响最小。

1.企业选择记账本位币的一般原则。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所谓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可以理解为企业在销售其产品或劳务时,以某种货币作为标价,并以这种货币的汇率作为价格的折算基础。

(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计价和结算。即企业因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料、工、费,是用某种货币进行计价,并以这种货币的汇率作为折算基础进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即确定记账本位

币应考虑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例如初始投资获得的资本金、股票发行获得的认购款、银行贷款、借款等所获得的货币。同时还应考虑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例如货款收入、劳务收入等所获得的货币。

2.企业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企业境外经营是指企业在境外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采用不同于企业记账本位币的,也视同境外经营。

3.记账本位币的变更。

企业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计价的金额。

(三)外币业务

外币报表折算是指为满足特定的目的,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折算成所要求的另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

二、外币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汇率及汇兑损益

(一)汇率

1.汇率的标价

是汇率以国外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或以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的标价方法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特点是外币数固定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币值大小与汇率的高低成反比。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汇率的标记采用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外币。特点是本国货币数固定不变,外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大小与汇率高低成正比。

2.银行挂牌汇率和外汇市场汇率。

按外汇经营形式不同分。银行挂牌汇率,是由银行挂牌公布进行外汇兑换的汇率,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价。

3.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是按外汇付款期限不同分。远期汇率的表示方法:一是直接标明远期外汇的实际汇率;二是用升水、贴水和平价间接表明的远期汇率。升水表示远期外汇价格高于即期外汇价格;贴水表示远期外汇价格低于即期外汇价格;平价表示远期外汇价格与即期外汇持平。

第二节外币交易会计

一、外币交易及其会计处理

外币交易是用外币或结算的交易,具有许多表现形式,常见的有:

1)外币计价的商品购销交易和劳务供应

2)外币进行结算的借入和出借款项

3)外币进行的保险业务、管理咨询业务。

对已经发生的外币交易,会计上要处理以下问题:

1)外币交易发生时按交易日期即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予以记录

2)进行汇兑损益计算和账务处理。

3)外币交易结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和记录收回的外币应收款及偿付的外币应付款。4)报告期末,按编报日即期汇率调整各外币账户余额,以便报告外币资产和负债。

二、外币交易会计的基本方法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单一交易观点或两项交易观点。

(一)单一交易观点

单一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将发生的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均分别视为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它们结算时日的汇率。因此,年终不确认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汇兑差额不计入长期损益)

在单一交易观点下,只有当外币偿还货款时,以人民币表示的购货成本才能确认。

会计处理要点是:

1、在交易发生日,按即期汇率将交易发生的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入账;

2、在编制报表日,若交易尚未结算,按报表编制日即期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反映交易发生额,并对有关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账户进行调整。

3、在交易结算日,按结算日即期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反映交易发生额,并对有关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账户进行调整。

(二)两项交易观点

两项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发生的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两项交易,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采购成本或销售收入,取决于交易日的汇率。

在两项交易观点下,有两种方法处理交易结算前汇兑损益:第一种方法是作为已实现的损益,列入当期收益表;第二种方法是作为未实现的递延损益,列入资产负债表,直到交易结算时才作为已实现的损益入账。

两项交易观点被认为符合公认会计准则。

对于外币交易中的汇兑损益,金融企业设置汇兑损益科目核算,一般企业在财务费用科目下设置汇兑损益子目进行核算。发生汇兑收益时记入该科目的贷方。发生汇兑损失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

三、我国外币交易的会计核算

(一)我国外币交易会计的核算原则

我国采用两项交易观点的第一种方法,遵循以下原则:

1、外币帐户采用复式记账。是指反映外币

2、采用即期汇率与即期近似汇率折算记账本位币金额。(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近似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即期汇率通常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

即期近似汇率是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是指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等。

通常采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3、对所有外币账户的余额要按月末汇率进行调整。

(二)我国企业外币交易会计的科目设置和帐务处理

第三节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

一、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意义

为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年末或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对所属各企业的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成由统一的记账本位币计量的会计报表,以及为了特定目的将一种货币表述的会计报表折算为另一种货币表述的会计报表,对此称为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

外币折算是指把各种不同的外币金额用单一的同种的货币来重新表示。习惯上,是以总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作为统一货币。

在外币报表折算中,会计要处理如下问题:

1、选择外币报表的折算标准。

2、处理外币报表的折算差额。

二、外币报表折算的主要方法

外币会计报表采用的折算方法主要有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性项目法、现行汇

率法和时态法。

(一)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它是把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传统地分为流动与非流动两大类,然后按各项目的流动与非流动分别选用适当的汇率进行折算。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按财务报表编制日的现行汇率折算。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项目,按资产获得时和负债确立汇率进行折算。利润表的各项目中,折旧和摊销费用按其相关资产取得时的历史汇率进行折算,其他收入和费用项目均按会计期内的平均汇率进行折算。

(二)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它是指将资产负债的项目分为货币和非货币两大类,折算外币报表时,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性项目,按报表编制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对非货币性项目及业主权益项目,按原入账的历史汇率折算。折旧、摊销费用、销货成本项目均按历史汇率折算,其他费用则按会计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货币项目包括货币性资产及负债。货币性债务是指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以货币形态存在的各项负债。非货币性项目指除货币性项目以外的资产、负债项目。

(三)现行汇率法:它是将列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外币资产项目和外币负债项目,均根据编制报表日的现行汇率(及期末汇率)进行折算,因而它是一种单一汇率法。

(四)时态法:时态法是指要求现金应收和应付项目(包括流动与非流动的)按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当时现行汇率换算,其他资产和负债则依其特性分别按现行汇率和历史汇率换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各国“从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中选择其一进行外币报表这算”。三、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

(一)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概念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指在报表折算过程中,对表上不同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产生的差额。又称外币报表折算损益。

外币报表折算损益是未实现损益,它一般不在账簿中反映,只反映在报表中。

(二)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计处理方法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计处理大致有两种方法:

1)递延损益处理指:对外币报表折算的差额不计入当期损益而且递延到以后各期,即将报表折算差额以单独项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内,作为累计递延处理。

2)作为当期损益处理。指:在收益表中确认折算金额。

采用现行汇率法(我国),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采用时态法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列为当期损益。

四、我国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

(一)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折算

1、企业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3)上述折算所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4)比较财务报表的折算比照按上述规定处理。

2、企业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的应用

(1)资产、负债类项目均按照折算日即期汇率折合为相应人民币数额。

(2)所有者权益类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均按照实际发生美元数乘以历史汇率折合成相应人民币。

(3)“未分配利润”项目数额根据利润表及其分配表中该项目的数额直接填列。

(4)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即资产与权益合计数的差额。

3、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及外币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是指企业外币现金流量折算成记账本位币时,所采用的是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现金流量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而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中外币现金净增加额是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这两者的差额就是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二)关于处置境外经营

1、在完全处理境外经营时,将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列示的、与该境外经营相关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自所有者权益项目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2、在部分处置境外经营时,按处置的比例计算处置部分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并将该差额自所有者权益项目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三)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

境外经营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判断:

(1)最近3年累计通货膨胀率接近或超过100%;

(2)利率、工资和物价与物价指数挂钩;

(3)一般公众不是以当地货币、而是以相对稳定的外币为单位作为衡量货币金额的基础;(4)一般公众倾向于以非货币性资产或相对稳定的外币来保存自己的财富,持有的当地货币立即用于投资以保持购买力;

(5)即使信用期限很短,赊销、赊购交易仍按补偿信用期预计购买力损失的价格成交。对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处理:

(1)首先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予以重述,对利润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变动予以重述;然后按照最近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2)在境外经营不再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时,应当停止重述,并按照停止之日的价格水平重述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五、外币折算会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外币折算的下列信息:

1企业及其境外经营采用的记账本位币及选定的原因。记账本位币发生变更的,说明变更理由。

2采用近似汇率的,近似汇率的确定方法。

3计入当期损益中的汇兑差额。

4处置

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所得税的性质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收益分配观和费用观

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由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构成。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看)

概括起来,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

税法和会计走过了一段相互承认、相互修正,共同发展,会计所得和纳税所得彼此一致的发展时期。在此期间,税法借鉴于会计的可行方法和合理的思想内容,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税法的改进也加速了优良的会计实务的推广和使用,从而导致了对会计程序和概念的修正与发展。

(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逐步分离时期

(税法与会计的差异) 税法和会计两者密切联系,但由于各自的服务宗旨,工作目标和研究对象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二者停止相互仿效的不适用的方法,朝着各自的学科方向发展。二者最主要的差异是:

1.目标不同。所得税会计依据公平税负,方便经营的要求,根据国家政治权力的需要确立纳税所得范畴,对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必须有所约束和控制,在所计算的企业利润中超过税法扣减成本、费用范围规定的支出要依法纳税。而财务会计按照会计的收入和成本的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和资产所有者的要求,着重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反映某一时期收支相抵后的利润总额。因而二者在确认会计收益上存在差异。

2.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最大差异在于确认收益的实现时间和费用的可扣减性不同。税法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混合计量所得,对某些依照会计原则而确认的收益允许在纳税时予以扣减。而财务会计计算收益的原则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不管当期是否客观实现了现金的流进或流出。由此而产生的收益确认的概念和标准不同,成为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又一分歧点。

3.核算依据不同。所得税会计依据现行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所得,财务会计则以会计准则计算会计所得。从现代会计学科观点来看,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就是税法与会计的关系问题,核心也就是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的关系问题。

(三)所得税会计兴起和发展时期。

1994年6月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

(一)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额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这种方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的程度。

(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目前大多数采用)

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加额。

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

债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的帐面余额。

1、贯彻了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界定

2、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内认。

四、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一)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二)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三)确定暂时性差异

(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

(五)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六)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未来期间计税时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即企业为取得某项资产支付的成本在未来期间准许税前扣除。在持有期间,其计税基础则为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金额后的余额,此余额表示依据税法规定,该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仍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就是其成本减去按税法规定已经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累计折旧额或累计摊销后的金额。二、暂时性差异

(一)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转回或消除。

(二)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应减少企业未来期间的经济利益流出即应交所得税额,因此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将其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产生原因: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由于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企业在持续使用或最终出售该项资产时将取得的经济利益总额,而计税基础是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因此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表明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少,依据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多,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在未来期间可以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减少应交所得税。符合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表示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项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流出,而其计税基础则表示账面价值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扣除额之后的差额,因此,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实质上是税法规定该项负债在未来清偿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即与该项负债相关的费用支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应增加企业未来期间的经济利益流出即应交税所得额,因此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将其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产生原因:(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三)资产、负债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资产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期末,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样,也按公允价值计量,不同的只是对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不同,前者计入资本公积,后者计入当期损益。税法上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同,对于企业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3)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4)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企业对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可以采取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模式。通常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对于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同。对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计税基础的确定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类似。

(5)固定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企业采用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依据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税法基本上认可,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等方面处理规定不同,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

a因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b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计算: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取得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取得成本-依据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折旧额

(6)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7)其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2、负债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2)预收账款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3)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3.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四)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或负债,但依据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则其账面价值0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为公平税负,鼓励企业的发展,各国税法大多允许营业亏损的抵转。其抵转的形式主要有:一种是亏损抵前,另一种是亏损抵后。亏损抵前是指企业当年发生的亏损,可抵消以前年度的纳税所得,并申请退回已缴纳的所得税。亏损抵后是企业当年发生的亏损,可抵消以后年度的应税所得。

第三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的意义

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体现了资产负债的定义以及会计核算基础。首先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导致未来应纳所得税金额的减少或增加,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发生变化,由此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

义。

其次,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遵循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依据权责发生制,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也应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这样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才能相互配比,从而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1、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般原则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项目有:固定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预计负债,预收账款,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企业的筹建费用,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等。

除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在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时,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影响到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作为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构成部分,即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导致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减少。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首次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或按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应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

对产生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所得税影响应增加或减少所有者权益。确认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时,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所得税影响应调整合并中确认的商誉或计入合并当期营业外收入。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商誉等。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减少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注意的问题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企业在判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未来转回期间能否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考虑:

a通过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对此应以经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以及该预算或预测期后年份稳定的或者递减的增长率为基础预测。b以前期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相应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3)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所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主要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a权益法下当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时,按持股比例确认应承担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而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在持有期间不变,为此,就产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的差额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b对长期股权投

资计提减值准备。无论哪种情况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只要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反不满足或不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则不能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4)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或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余额。

(5)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3、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1)不属于企业合并的交易,且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同时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则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于所得税的影响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企业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不同时具备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以及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两个条件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利用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时,不应确认或全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企业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适用税率的确定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采用转回期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

2、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折现

无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不予折现。

3、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的复核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一般原则

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由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企业的纳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因此在其发生的当期,形成了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应将其对所得税的影响作为负债确认。

常见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项目有:固定资产,内部研发支出形成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

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相对应,企业在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时,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影响到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作为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构成部分,

2、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注意的问题

(1)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会计规定确认的合并中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并

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

(2)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3、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1)商誉的初始确认

(2)企业合并以外的发生时不影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的其它交易和事项。

(3)投资企业能够控制转回时间且预计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的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企业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按照预期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

2、递延所得税负债不予折现。

第四节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企业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它们均应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一、当期所得税的计算与账务处理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为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等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收入总额中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为不征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等为免税收入。

各项扣除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包括:1企业发生的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公益性捐赠支出。2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3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4企业按照规定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5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6企业转让资产的净值。7以下两项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的支出:a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b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不得在税前扣除的有: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企业所得税税款,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部分的公益性捐赠支出,赞助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等。2以下固定资产的折旧: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以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3以下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4对外投资成本,即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出资产的成本。5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

二、递延所得税的计算与账务处理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

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的影响。)

三、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与账务处理

本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第三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

第一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一、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它通常是指以入股方法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自负盈亏,股东以确认的股份享有利益或承受损失的一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股份公司,亦称股份制企业,是以股份制形式集资组成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组织。

(二)股份公司的类别。

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组织形式。

1、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投份有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的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组织。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的方式。发起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立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采取股票形式,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

A: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

B;股东以其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C;经批准,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票可以交易和转让;

D:股东数不得小于规定的数目,但无上限;

E:每一股有一票表决权,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F:公司应将经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过的会计报告公开。

注册资本最低500万。

2、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特征:

A:公司的全部资产不分为等额股份;

B: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不发行股票;

C:公司股份的转让有严格的限制;

D:公司的股东人数有最高限制;

E:股东以其出资比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F:公司的财务不要求公开。

目前我国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

(二)上市公司及其应具备的条件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上市公司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司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公开发行的股份比例为10%以上。

(4)公司在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的意义和法律责任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意义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规定日期,以各种书面形式,将公司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

意义在于:

1、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2、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3、落实公司管理人员的托管责任

4、促进上市公司加强经营管理

5、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形式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中,会计信息占有较大比重。

(一)招股说明书

1、招股说明书的概念

招股说明书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股份时,由发起人起草,向社会公众披露公司有关信息的书面报告。

2、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内容

(二)上市报告书

1、上市报告书的概念

上市报告书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获准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后,其管理当局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股票上市情况信息的书面报告。

2、上市公告书披露的内容

上市公告书的内容除应当包括招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外,还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1、交易日期和批准文号。

2、股票发行等情况。

3、股票交易的决议。

4、有关人员简历等情况。

5、公司经营业绩等情况。

6、其他事项。

3、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二者编制的主体和发布的方式相同,有时使用的资料也相同。

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公布的时间不同,招股说明书在前,上市公告书在后;

第二:标志不同,招股说明书的公布标志着股份有限公司即将上市,可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募集股份,而上市公告书的公布则标志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上市公司;

第三:编制目的不同。招股说明书面向股票一级市场,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而上市公告书则面向股票二级市场,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宣布一级市场发行的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流通交易。

(三)定期报告

定期报告指是指上市公司根据有关法规于规定时间编制并公布的反映公司业绩的报告。

包括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其中年度报告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1、年度报告

年度报告是上市公司在经营阶段披露的最重要的报告。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结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记载以下内容的年度报告,并予公告。

年度报告披露的内容:公司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业务报告;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股东会报告;财务报告;公司在报告年度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披露情况简介;关联企业;公司的其他有关资料。

年度报告是公司会计在经营状况的全面总结。

2、中期报告

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结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记载以下内容的中期报告,并予公告:1公司基本情况。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公司股票,债券发行及变动情况,股东总数,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控股股东及实际控股人发生变化的情况。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重大诉讼、仲裁等重大事件及对公司的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年度报告与中期报告均是对一定时期公司经营情况的总结,报告涉及的内容、解释的方式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年度报告的报告内容比中期报告丰富、复杂,且报告的时间不同。

3、季度报告

上市公司的季度报告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第一季度的季度报告披露时间不得早于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公司季度报告中的财务报告可以不经审计,但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另有规定的除外。季度报告应包括公司的重要提示、公司基本情况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及其他规定事项。

(四)临时报告

临时报告是指上市公司根据有关法规对某些可能给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予以披露的报告。包括重大事件公告和公司收购公告。

1、重大事件公告

是指当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对其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立即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的公告。

2、公司收购公告

第二节分部报告

一、分部报告的意义、类别和编制基础

(一)分部报告及其意义

分部报告是指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企业,按照其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编报的有关各组成部分有关收入、费用、利润、资产和负债等有关信息的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的意义:

提供分部信息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估不同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和判断。

1.通过分部报告,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绩。

2.通过分部报告,可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风险和回报。

(二)分部报告的类别和编制基础

分部报告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按经营业务不同性质编制的分部报告,成为业务分部报告;

另一种是按经营业务有的地域范围编制的分部报告,称为地区分布报告。

企业一般应以其个别财务报表作为分部报告的编制基础。在披露合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则以其合并财务报表作为分部报告的编制基础。

二、分部的确定

(一)分布的概念和类别

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承担不同于其它组成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组成部分。某一组成部分是否承担了不同于其它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是确定分部的主要依据。

分部包括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两类。

(二)业务分部的确定

1、业务分部的概念及其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业务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能够提供单项或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并且该组成部分承担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业务分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是:

业务分部可以是:

(1)业务部门;

(2)若干业务部门;

(3)生产某一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的部门;

(4)生产若干产品或提供若干劳务的部门。

2、确定业务分部应考虑的因素

(1)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

(2)生产过程的性质;

(3)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

(4)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使用的方法;

(5)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

(三)地区分部的确定

1、地区分部的概念及其行政区域的关系

地区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在其他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2、地区分部的确定基础

3、确定地区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

(1)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的相似性;

(2)在不同地区经营之间的关系;

(3)经营的接近程度大小;

(4)与某一特定地区经营相关的特别风险;

(5)外汇管理规定;

(6)外汇风险。

(四)报告分部的确定

1、确定报告分部的原则

企业应当以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为基础确定报告分部。

2、报告分部的重要性标准的判断

(1)一个分部的收入占所有分部收入合计的10%或者以上。

分部收入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和对其他分部的交易收入。

对外交易收入是指分部从其外部客户获取的收入。

内部交易收入是指与其他分部交易获取的收入。

(2)一个分部的营业利润(或营业亏损)的绝对额,占所有盈利分部利润合计额或者所有亏损分部亏损合计额的绝对额两者中较大者的10%或者以上。

分部利润或亏损是指分部收入减去分部费用后的余额。

(3)一个分部的分部资产占所有分部资产合计额的10%或者以上。分部资产应当符合:一是在分部的经营中使用,可直接归属于该分部。二是能够以合理的基础分配给该分部。分部资产包括:分部在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融资租入的资产、可直接归属于或者以合理的基础分配于某分部的商誉、无形资产等。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服务于整个企业或者管理总部的资产,不属于分部资产。

3、低于10%重要性标准的特殊处理

(1)不考虑该分部的规模,直接将其指定为报告分部;

(2)不将该分部直接指定为报告分部的,可将该分部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类似的、未满足准则规定条件的其他分部合并为一个报告分部;

(3)不将该分部指定为报告分部且不与其他分部合并的,应当在披露分部信息时,将其作为其他项目单独披露。

4、报告分部的75%标准

报告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合计额占合并总收入或企业总收入的比重未达到75%的,应当将其他的分部确定为报告分部(即使它们未满足本准则第八条规定的条件),直到该比重达到75%.

5、垂直一体化经营下报告分部的确定

企业内部管理如按照垂直一体化经营的不同层次来划分,即使其大部分收入不通过对外交易取得,仍可将垂直一体化经营的不同层次确定为独立的报告业务分部。

6、为提供可比信息报告分部的确定

对于上期确定为报告分部的,企业本期认为其依然重要,即使本期未满足本准则第八条规定条件的,仍应将其确定为本期的报告分部。

三、分部报告的种类及其确定

(一)分部报告的种类

分部报告按其报告形式分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和次要分部报告形式。主要报告形式是指按规定应当披露较为详细的分部信息的报告形式。次要是可以披露较为简化的分部信息的报告形式。

(二)分部报告形式的确定

确定的依据是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

企业应当分析其风险和报酬所受的影响,以风险和报酬的主次要来源,作为确定是按业务分部还是按地区分部作为披露分部信息的主要形式和次要形式的依据。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则作为确定分部报告的主要形式的依据。风险和报酬的次要来源作为确定分部报告的次要报告形式的依据。

主要分部报告形式按下列原则确定:

1、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其产品和劳务差异影响的,报告分部信息的主要形式应当是业务分部,次要形式是地区分部。

2、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其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经营活动影响的,报告分部信息的主要

形式应当是地区分部,次要形式是业务分部。

3、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同时较大地受其产品和劳务的差异以及经营活动所在地区的差异影响的,报告分部信息的主要形式应当是业务分部,次要形式是地区分部。

四、分部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主要报告形势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1、主要报告形式下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利润(亏损)、分部资产总额和分部负债总额等。

(1)分部收入——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和对其他分部交易收入。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和对其他分部交易收入,应当分别披露。

分部收入不包括: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处置投资形成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

(2)分部费用——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费用和对其他分部交易费用。分部的折旧费用、摊销费用以及其他重大的非现金费用,应当分别披露。

分部费用不包括:利息费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应承担的份额;处置投资发生的净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与企业整体相关的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

(3)分部利润(或亏损)——是指分部收入减去分部费用后的余额。

在合并利润表中,分部利润(亏损)应当在调整少数股东损益前确定。

(4)分部资产——是指分部经营活动使用的可归属于该分部的资产,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

披露分部资产总额时,当期发生的在建工程成本总额、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总额,应当单独披露。

(5)分部负债——是指分部经营活动形成的可归属于该分部的负债,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负债。

2、分部信息与企业财务报表总额或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信息的衔接

(1)分部收入应当与企业的对外交易收入相衔接。

(2)分部利(或亏损)应当与企业营业利润(或亏损)和企业净利润(或净亏损)相衔接。(3)分部资产总额应当与企业资产总额相衔接。

(4)分部负债总额应当与企业负债总额相衔接。

(二)次要报告形势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1、采用业务分部作为主要报告形式下次要信息的披露。分部信息的主要报告形式是业务分部的,应当就次要报告形式披露下列信息:

(1)对外交易收入占企业对外交易收入总额10%或者以上的地区分部,以外部客户所在地为基础披露对外交易收入。

(2)分部资产占所有地区分部资产总额10%或者以上的地区分部,以资产所在地为基础披露分部资产总额。

2、采用地区分部作为主要报告形式下次要信息的披露。分部信息的主要报告形式是地区分部的,应当就次要报告形式披露下列信息:

(1)对外交易收入占企业对外交易收入总额10%或者以上的业务分部,应当披露对外交易收入。

(2)分部资产占所有业务分部资产总额10%或者以上的业务分部,应当披露分部资产总额。(三)分部报告的其它披露内容

1、分部间转移价格的确定及其变更。(分部间转移交易应当以实际交易价格为基础计量。转移价格的确定基础及其变更情况,应当予以披露。)

2、分部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企业应当披露分部会计政策,但分部会计政策与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一致的除外。分部会计政策变更影响重大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披露,并提供相关比较数据。提供比较数据不切实可行的,应当说明原因。)

3、前期比较数据。(企业在披露分部信息时,应当提供前期比较数据。但是,提供比较数据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第三节中期财务报告

一、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基本构成和编制意义

(一)中期财务报告的概念

中期财务报告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中期财务报告有可能是月度财务报告,季度财务报告或者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当然也包括年初至本中期末的财务会计报告。

(二)中期财务报告的基本构成

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三)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意义

1、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3、有助于规范企业的行为

二、中期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

独立观和一体观

独立观是将每一中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特点是:中期财务报告中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确认与计量原则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其中所应用的会计估计、成本分配和应计项目的处理等亦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采用独立观编制其优点是可以直接采用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时已有的一套会计政策和确认、计量原则,便于实务操作,而且在中期财务报告中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相对比较可靠,不容易被操控。缺点是容易导致中期收入与费用的不合理配比,从而会影响企业业绩的评价,也可能会导致各中期列报的收益波动较大,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年度结果的预测。

一体观是将每一中期视为年度会计期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会计期间。特点:中期财务报告中应用的会计估计、成本分配、各递延和应计项目的处理必须考虑到全年将要发生的情况,即要考虑会计年度剩余期间的经营结果,因此,会计年度内发生的成本与费用,需要以年度预计活动水平如预计受益期间、预计销售量和产量等为基础,分配到各个中期。优点是可以避免因会计期间的缩短而导致的各中期收益的非正常波动,从而有利于年度收益的预测。缺点是许多成本和费用需要以年度结果为基础进行估计,因此需要依赖于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且所估计的结果可能因缺乏客观可靠的依据,从而容易操控收益,影响中期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

三、中期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中期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

与年度财务报告一致。

(二)中期财务报告应遵循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重要性

(1)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应当以中期财务数据为基础,而不得以预计的年度财务数据为基础。(2)重要性的运用应当保证中期财务报告包括与理解企业中期末财务状况和中期经营成果及其现金流量相关的信息。

(3)重要性程度的判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职业判断。

2、及时性

四、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

(一)中期财务报告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

1、中期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应当与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

2、中期会计计量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

3、中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应当符合规定。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如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收入的确认,借款费用的处理,合并政策等。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如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合同完工进度的确定等。

企业应当在中期财务报表中采用与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在同一会计年度的各个中期之间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或对有关财务报表项目进行随意预计或者递延等,以保持前后各期会计政策的一贯性,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满足下列之一时才能变更: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在中期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时,通常应当确保该项会计政策也在年度财务报告中采用。若在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了会计政策变更,且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将在年度财务报表中采用,则中期财务报表则应当采用该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有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二)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三)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五、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

(一)中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要求

完整报表而非简明报表,其格式和内容应当与上年度财务报表一致。

(二)中期合并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合并财务报表是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企业上年度财务报告包括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的,中期财务报告也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以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结构和经营模式,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中期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合并原则、编制方法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的内容与格式等均应与上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一致。如果中期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发生了变化,企业应区分处理:1报告中期内处置了所有应当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在报告中期又没有新增子公司,则中期财务报告只需提供目公司财务报表,而不必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但上年度比较财务报表仍应包括合并财务报表,除非上年度可比中期末企业没有子公司。2报告中期内新增了子公司,则企业在中期末应将该子公司财务报表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中。

(三)中期比较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

1、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2、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3、外币:“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货币。 4、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以及可用于国际支付的特殊债券、其它外币资产。 5、外币报表折算:是指为满足特定的目的,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换算成所要求的另一种货币单位所表述的会计报表。 6、外币会计:是以记账本位币核算和监督企业各项外币业务活动的专门会计。 7、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用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8、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 9、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外币。 10、即期汇率:是外汇买卖成交后第二个工作日应交割的外汇汇率。 11、远期汇率:是属于预定的外汇买卖,按事先约定的将在未来一定时日,据以交割的外汇汇率。 12、汇兑损益: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折算差额和不同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 13、单一交易观点:指企业将发生的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均分别视为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它们结算时日的汇率。 14、两项交易观点:指企业发生的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两笔交易,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采购成本或销售收入,取决于交易日的汇率。 15、外币记账:指反映外币交易时,在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记帐的同时,还要在账簿上用交易的成交货币记账。 17、远期外汇买卖:是指买卖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额、汇率、交割时间,到规定的交割日期,卖方交汇,买方付款。

【2020年最新】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考试重点

第一章外币会计 一、记账本位币 会计上以企业所处的主要经营环境的货币为记账本位币,非记账本位币的货币就是外币(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二、外币业务 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外币交易指企业以非计帐本位币进行收付、结算等业务;外币报表折算,指为满足特定的目的,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折算成另一种所要求的货币单位的会计报表。 三、汇率 汇率,即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合成本国货币,外国货币数量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则刚好相反。(见P27)汇率按付款期限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即期汇率,是买卖成交后第二个工作日应交割的外汇汇率。远期汇率,按事先说好的,在将来据以交割的外汇汇率。远期汇率有两种表示方法。(P28) 补充: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日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采用当期的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也可能是当月一号的外汇汇率。 企业通常应该采用即期汇率作为折算汇率进行折算,但汇率变化不大的,也可以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作为折合汇率进行折算。折合汇率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四、汇兑损益 概念,P28. 东北财大版高财的定义:汇兑损益指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成记账本位币时,由于业务发生的时间不同,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差额;或者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由于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差额。 汇兑损益的种类:交易汇兑损益,兑换汇兑损益,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记住,并知道每种汇兑损益指什么) 五、外币交易会计的基本方法 1.单一交易观:将企业发生的外币购货、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的结算视为一笔业务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取决于结算日的汇率。单一交易观,期末不确认汇兑损益。 2.两项交易观:略(书P31) 六、我国外币交易会计核算的原则(必须记住,并会运用)P33-34 1.复式记账。 2.用即期汇率会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 3.外币账户的余额,月末用当日汇率调整,差 额计入汇兑损益。 七、外币业务的账务处理(为必考考点) P34-45 (内容此处略去) P35 例1-3,例1-4;P36 例1-5, 例1-6;P37 例1-7;P40 例1-12; 八、外币报表折算的主要方法(重要内 容) 1.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 和负债统统划分为流动与非流动两大类。流动性 项目以现行汇率折算,非流动性项目以历史汇率 折算。利润表各项目,折旧与待摊费用以相关资 产的历史汇率折算,其它收入费用以会计期内平 均汇率折算。 2.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和 负债项目划分为货币和非货币两大类,货币性项 目按现行汇率折算,非货币性项目和业主权益项 目,以历史汇率折算。折旧、摊销费用、销货成 本以历史汇率折算,其他费用、收入以期内平均 汇率折算。 3.现行汇率法:资产负债表所有资产负债项 目,以现行汇率折算。权益类(实收资本),以 历史汇率折算。利润表中,收入和费用,已发生 时的汇率折算,也可按期内平均汇率折算。 4.时态法:要求现金应收应付项目,资产负债 表日汇率折算,其它资产和负债项目依据其他型 按历史汇率和现行汇率折算。P48 九、会计报表折算差额的概念及处理 (很重要,必须记住) 折算差额是指,在报表折算过程中,由于采 用的折合汇率不同而产生的差额。 处理方法有:1、做递延损益处理;2、作当 期损益处理。 十、我国会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 产负债表日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除“未分配利 润”外,其它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的收入的费用项目,采用交易日的 即期汇率折算;也可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 定的、与交易日即期汇率相似的汇率折算。 3.上诉折算所产生的外币报表折算的差额, 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下单独列示。 4.比较财务报表的折算,比照上诉规定处理。 本章分值估计:13分,其中第七项 10分。 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一、所得税的性质 有两种观点:费用管和收益分配观,所得税 会计的前提是所得税属于费用,而不是收益分配 (有点印象就行了)。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沿革 1、应付税款法(收付实现制,已废除)。P66 2、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将本 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 造成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分摊到各期。缺点是 不能充分完整的反应所得税的会计信息。(考试 时,在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是常用到这种方法) 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认为企业的收益等于 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增加值。我国的 所得税准则采用这种核算方法。(考试时,在计 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常用这 种方法)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 的核算程序 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确定暂时性差异。 4、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额和转回额。 5、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6、确定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 四、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 (必须掌握,会确定计税基础)P71-72 五、永久性差异(会识别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 异即可) 六、暂时性差异(必须掌握,会计算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 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小于 其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大于 其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资产的暂时性差异(详见P76-83), 产生资产暂时性差异的三种情况: (1)资产发生公允价值变动,其账面价值 发生变化,而计税基础不变,差额为暂时性差异。 (2)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其账面价值发生 变化,而计税基础不变,差额为暂时性差异。 (3)计提折旧或摊销时,由于企业采用的 折旧方法与税法采用的折旧方法不同而产生的 暂时性差异。 <三种变化,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则产 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小于则为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 负债的暂时性差异 产生负债暂时性差异一般有两种情况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00159高级财务会计自考考点串讲

1.外币即“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外汇是外币资产的总称。外币与外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汇包括外币。 2.记账本位币是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非记账本位币则为会计核算上的外币,由此可见会计上外币的特定含义,即指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处。 3.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外币交易是指企业以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收付,结算等业务。对于外币交易业务应能区分确认。 4.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是不用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依据和标准。 5.汇率的标准价方法,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直接标价法的特点是,外币数固定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币值大小与汇率的高低成反比。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对应。通常英、美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方法,但美国对英国采用直接标价法。 6、汇兑损益的类型。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折算差额和不同于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对此又称“汇兑差额”。7.汇兑损益的类型。根据汇兑损益产生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交易汇兑损益;兑换汇兑损益;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其中前两种类型属于日常交易发生的损益;后两种类型属于期末调整和折算产生的损益。 8.单一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将发生的外币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均分别视为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它们结算时日的汇率。因此,年终不确认未实现的汇兑损益。 9.两项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发生的购货或者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两笔交易,外币业务也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采购成本或者销售收入,取决于交易日的汇率。 10.采用即期汇率与即期近似汇率折算记账本位币金额。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11.“即期汇率”通常是指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 12.“即期近似汇率”是“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是指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等。通常情况下企业应当采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汇率波动不大的,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但前后各期应当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当期的近似汇率。 13.外币交易日的账务处理内容主要包括: (1)收到外币投资的账务处理。企业收到外币投资额应将出资人役入外币的资本折合为记账本位币记账确认“实收资本”账户的金额。在折合时,应当按交易发生的日即期汇率折算。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2)收到外币筹资额的账务处理。“银行存款”以及“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等负债账户均按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记账本位币金额。 (3)结汇业务的账务处理。企业向银行结汇,是指企业按规定卖出外汇,银行买进外汇并按其挂牌买入价将人民币兑付给企业。企业记账时,应按实际收到的人民币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实际向银行结售的外币金额与按即期汇率折合人民币金额,贷记有关账户;借贷方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账户。(4)售汇业务的账务处理。售汇业务是企业向银行购买外汇,银行卖出外汇。银行售汇时按其挂牌卖出汇率向企业计收人民币。企业实际支付的人民币金额与购入外汇按企业选定的市场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汇兑损益。 (5)外币兑换业务的账务处理。当企业发生的外币交易属于外币兑换业务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应当以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即银行买入或卖出价的折算。 14.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

全国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高级财务会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为美元,根据中国会计准则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该企业日常核算使用的货币为美元 B.该企业的财务报表需要折算为人民币 C.该企业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交易属于外币交易 D.该企业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交易不属于外币交易 2、根据中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实际收到的外币投资额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时,应采用的汇率是( B ) A.合同约定汇率 B.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 C.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 D.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 3、甲、乙公司均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甲公司与乙公司进行合并,合并后的法人资格均保留,这种合并方式称为( A ) A.横向合并 B.新设合并 C.纵向合并 D.混合合并 4、企业集团内部甲子公司以发行股票方式对乙子公司进行吸收合并,在合并过程中为发行股票而发生的佣金等相关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C )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资本公积 D.投资收益 5、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子公司必须提供的资料是(A ) A.子公司管理人员的薪酬 B.子公司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期间的说明 C.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和利润分配的相关情况 D.子公司采用的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政策及其影响金额 6、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如果合并日被合并企业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在编制控制权取得日后首期合并财务报表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C ) A.在账簿中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并增加资本公积 B.在账簿中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并增加营业外收入

2018年4月自考高级财务会计00159试题及答案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高级财务会计试卷 ( 课程代码 00159) 本试卷共7 页,满分l00 分,考试时间l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 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 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l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外币应付账款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计入 A .财务费用B.库存商品 C.投资收益D.主营业务收入 2.采用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下列项目中应按现行汇率折算的是 A .存货B.无形资产C.应收账款D.实收资本 3.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联合成立一个新的企业,用新企业的股份交换原来各企业的股份,这一合并按照法律形式分类属于 A .新设合并B.吸收合并C.控股合并D.混合合并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表外披露内容的是 A.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依据 B.合并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将承担的或有负债情况 C.被合并方上一会计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以及合并日的公允价值 D.被合并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的收入、净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情况 5.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非全资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视为整个集团的负债,少数股东享有的净收益视为一项费用,这一处理体现的合并理论是 A .实体理论B.母公司理论C.子公司理论D.所有权理论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原则的是 A .一体性原则8.真实性原则 C .汇总性原则D.以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 7.如果乙公司是甲公司同一控制下的非全资子公司,则下列各项影响合并财务报表中 少数股东权益数额的是 A .乙公司的赊销政策B.甲公司实现的净利润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 重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一章外币会计 一、记账本位币 会计上以企业所处的主要经营环境的货币为记账本位币,非记账本位币的货币就是外币(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二、外币业务 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外币交易指企业以非计帐本位币进行收付、结算等业务;外币报表折算,指为满足特定的目的,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折算成另一种所要求的货币单位的会计报表。 三、汇率 汇率,即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合成本国货币,外国货币数量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则刚好相反。(见P27) 汇率按付款期限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即期汇率,是买卖成交后第二个工作日应交割的外汇汇率。远期汇率,按事先说好的,在将来据以交割的外汇汇率。远期汇率有两种表示方法。(P28) 补充: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日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采用当期的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也可能是当月一号的外汇汇率。

企业通常应该采用即期汇率作为折算汇率进行折算,但汇率变化不大的,也可以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作为折合汇率进行折算。折合汇率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四、汇兑损益 概念,P28. 东北财大版高财的定义:汇兑损益指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成记账本位币时,由于业务发生的时间不同,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差额;或者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由于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差额。 汇兑损益的种类:交易汇兑损益,兑换汇兑损益,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记住,并知道每种汇兑损益指什么) 五、外币交易会计的基本方法 1.单一交易观:将企业发生的外币购货、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的结算视为一笔业务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取决于结算日的汇率。单一交易观,期末不确认汇兑损益。 2.两项交易观:略(书P31) 六、我国外币交易会计核算的原则(必须记住,并会运用)P33-34 1.复式记账。 2.用即期汇率会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 3.外币账户的余额,月末用当日汇率调整,差额计入汇兑损益。 七、外币业务的账务处理(为必考考点)P34-45

会计类自考本科高级财务会计简答题大全

1. 盈利预测期间的确定应符合哪些要求? 解答提示:预测期间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要求:(1)如果预测是发行人会计年度的前六个月做出,则预测期间应为自预测时起至该会计年度结束时止的期间。(2)如果预测是发行人会计年度的后六个月做出,则预测期间应为自预测时起至不超过下一个会计年度结束时止的期间,但最短不得少于12个月。 2. 租赁业务按照租赁资产投资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哪两类?各自有何特点? 解答提示:按租赁资产投资来源的不同租赁业务可分为直接租赁、杠杆租赁、售后回租和转租赁。(1)直接租赁,是指由出租人承担购买租赁资产所需要全部资金的租赁业务。(2)杠杆租赁,是出租人的租赁资产主要依靠第三者提供资金购买或制造,再将资产出租的租赁业务。(3)转租赁,是指从事租赁单位一方面租入其他企业的资产成为承租人,而另一方面又将租入的资产再转租给他人而成为出租人的租赁业务。这种具有双重身份的租赁业务称为转租赁(简称转租)。(4)售后回租,是指企业(买主兼出租人)将其拥有的自制或外购资产售出后在租赁回来的租赁业务,对此又称“返回租赁”。 3. 融资租赁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解答提示:(1)承租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①企业以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投入使用并办理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原价。②因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而产生的负债作为企业的长期负债处理。③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和账务处理方法,与自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及账务处理方法相同。④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与自有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处理方法一致。⑤对租赁资产的改良工程支出,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并按一定的期限摊销。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期满后,按照租赁协议规定,如果承租人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在租赁开始时,其租赁费用中应包括这部分行使选择权而廉价购买资产权的价值;如果在租赁开始时不能确定是否会行使廉价购买选择权的,则在租赁付款额中应包括由承租人担保的租赁资产的余值。如续租,则按租入新的固定资产一样进行处理,如果将其退还出租方,则冲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2)出租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①融资租赁业务是金融企业以融资方式为其他企业购买设备,并将所购设备租给企业使用,收取租金以补偿其购买设备的成本、融资利息、经营费用、税款和一定利润。金融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可按总额法进行核算,也可按净额法进行核算。②融资租赁业务获得的营业收入应包括融资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记入租赁收入,并应按租赁业务种类或租赁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4. 融资租赁的总额法和净额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提示:总额法指出租人应收租赁款包括租赁资产成本、利息、手续费等。总额法可以全面反映租赁业务的状况。但这种方法设置会计科目较多,核算手续比较繁琐。净额法即出租人应收租赁款只包括租赁资产成本,这种方法核算比较简单,但由于起租时账面不反映租金、利息、手续费等,故难以在账面上全面反映业务情况。

自考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总复习资料

高级财务会计(2016年版)总复习20170916 第一章外币会计 考点一:日常业务期末结算 1、发生业务→即期汇率 2、期末结算时→即期汇率 3、差异调整“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实收资本→即期汇率 购汇→银行卖出汇率;售汇→银行买入汇率 非货币性账户无关,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考点二:报表折算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 “所有者权益”中的前三个→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历史汇率) 2、利润表项目→平均汇率 3、换算出“未分配利润” 4、差异计入“其他综合损益” 第二章企业合并 考点一: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1、处理原则(A的立场) ①换出按账面价值 ②换入按账面价值 ③“①”和“②”之差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余额不足冲减的,依次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④需调整留存收益 ⑤合并费用一般费用→管理费用 发行股票费用→冲减溢价(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发行债券费用→计入债券成本(借:应付债券) 2、会计分录 ①借:B的资产项目【账面】 贷:B的负债项目【账面】 换出资产【账面】 资本公积(轧差) ②借:资本公积(属于A) 贷:盈余公积【B的账面】 未分配利润【B的账面】 ③借:管理费用 资本公积 应付债券 贷:银行存款 补充:假设A公司以某项固定资产对B公司进行吸收合并 ①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②以固定资产实现合并时: 借:B的资产项目 贷:B的负债项目 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轧差) 考点二: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1、、处理原则 ①换出按公允价值,差额作资产处置损益(存货:视同销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营业外收入) ②换入按公允价值

自考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总复习资料

高级财务会计(2016年版)总复习 第一章外币会计 考点一:日常业务期末结算 1、发生业务→即期汇率 2、期末结算时→即期汇率 3、差异调整“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实收资本→即期汇率 购汇→银行卖出汇率;售汇→银行买入汇率 非货币性账户无关,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考点二:报表折算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 “所有者权益”中的前三个→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历史汇率) 2、利润表项目→平均汇率 3、换算出“未分配利润” 4、差异计入“其他综合损益” 第二章企业合并 考点一: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1、处理原则(A的立场) ①换出按账面价值 ②换入按账面价值 ③“①”和“②”之差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余额不足冲减的,依次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④需调整留存收益 ⑤合并费用一般费用→管理费用 发行股票费用→冲减溢价(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发行债券费用→计入债券成本(借:应付债券) 2、会计分录

①借:B的资产项目【账面】 贷:B的负债项目【账面】 换出资产【账面】 资本公积(轧差) ②借:资本公积(属于A) 贷:盈余公积【B的账面】 未分配利润【B的账面】 ③借:管理费用 资本公积 应付债券 贷:银行存款 补充:假设A公司以某项固定资产对B公司进行吸收合并 ①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②以固定资产实现合并时: 借:B的资产项目 贷:B的负债项目 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轧差) 考点二: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1、、处理原则 ①换出按公允价值,差额作资产处置损益(存货:视同销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营业外收入) ②换入按公允价值 ③ “①”>“②”确认“商誉” “①”<“②”确认“营业外收入”(若非货币性资产中包含存货,则应将差额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并随之确认相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④无需调整留存收益 ⑤合并费用处理同上 2、会计分录

全国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级财务会计试题 课程代码:《0015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值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外币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时,“实收资本”项目应采用的折算汇率是( D ) A.期初汇率 B.平均汇率 C.交易发生时即期汇率 D.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 2. 下列各项支出中,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税前扣除的是( B ) A税收滞纳金 B.非公益性捐赠 C.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D.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3. 下列上市公司披露的报告中,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是( B ) A.临时报告 B.月度财务报告 C.季度财务报告 D.年度财务报告 4.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要求企业在中期财务报告中单独披兹的是( B )A利润表 B.资产负债表 C.现金流量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5. 下列各项中,在确定融资租入资产入账价值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B ) A.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 B.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 C.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D.租货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6.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出租人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应采用的方法是( B ) A.工作里法 B.实际利率法 C.年数总和法 D.双倍余额递减法 7. 下列关于权益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权益工具包括可转换愤券 B. 权益工具不包括认股权证 C. 权益工具是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剩余权益的合同 D. 从发行方看,权益工具是与股权投资相同性质的合同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自考高级财务会计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1、全面分摊法是指在进行所得税处理时,对所有的时间行差异都作跨期所得税分摊,即无论是重复发生还是非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都应确认为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2、股权界定是将公司的产权界定后,按一定的标准,折算为公司股权。计算各项合计数(5)编制抵消会计分录并过入合并工作底稿(6)计算合并财务报表个项目合并数(7)填列合并财务报表。3、以利润表为基础的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有什么区别?以利润表为基础的债务法侧重利润表,用收入费用观定义收3、新设合并又称创立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协议组成一个新的企业,参加的原企业解散。4、母公司理论是指在母公司股东的立场上,将合并会计报表视为母公司本身会计报表范围的扩大,是母公司会计报表的扩充。强调母公司股东的利益,以是否形成控制作为确定合并范围的标准。5、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虽然计算口径一致,但由于二者的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6、每股净资产是指公司净资产总额与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之间的比例,反应每一普通股股份所能分配的净资产的价值。7、合并会计报表是指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由母公司根据子公司的个别单位会计报表编制的,综合反应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财务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8、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是指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事项,包括集团内部投资事项集团内部交易事项和集团内部借贷事项。9、远期外汇买卖是指外汇买卖双方先签订

合同,规定外汇买卖的数额、汇率、交割时间,到规定交割日期,买卖交汇,买方付款的外汇交易业务。10、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利润分配到以后各期的跨期分摊的办法。11、杠杆租赁是出租人租赁资产主要依靠第三者提供资金买或制造,再将资产出租的租赁业务。12、控制权取得日后会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在控制权取得日后的各个会计期末编制的,反应整个企业集团总体得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简答题1、简述资产负债表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1)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3)确定暂时性差异(4)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和转回额(5)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6)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2、简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1)编制钱前准备(2)编制合并工作底稿(3)将个别财务报表数据计入合并工作底稿(4) 益,强调收益是收入和费用的配比,从而注重会计和税法在收入和费用确认上的时间差异。资产负债表法基于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使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加额。在资产负债观下,只要企业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收益确认。按资产负债观确认的收益属于经济收益,即考虑交易因素的影响,也考虑非交易因素的影响。4、说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时成本会计各有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笔记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笔记 第一章外币会计 [单选]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 [单选]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我国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在会计报表中列示方法是作为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单独列示。 [单选]会计上所讲的外币是指非记账本位币。 [单选]直接标价法的特点是本国货币币值大小与汇率的高低呈反比。 [单选]对外币交易采用“单一交易”会计处理观点时,交易发生日与报表编制日汇率变动的差额应该调整该交易发生日的账户。 [单选]在单一交易观点下,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它们的结算日的汇率。 [单选]收到外币投资时,合同约定的汇率与收到出资额时的即期汇率不同的差额,会计处理方法为不计差额。 [单选]收到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时,其对应的实收资本账户采用的折算汇率是投资合同约定汇率。 [单选]将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作为当期损益的折算方法是时态法。 [单选]在外币报表的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性项目,应按照现行汇率折算。 [单选]我国会计准则中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会计报表中应作为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单选]外币报表折算时,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应以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的数额列示。 [单选]企业有外币交易业务时,在期末对外币账户的余额进行调整时采用的汇率是平均汇率。 [多选]采用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折算外币会计报表时,按照现行汇率折算的会计报表项目有应位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 [多选]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下列项目中可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的有应收及预付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多选]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的因素有: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多选]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多选]我国外汇管理规定,外汇包括: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外币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鲞、股票、息票等: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外国货币,包括钞墓和铸币:其他外币资金。 [多选]按外汇付款期限不同汇率可分为即塑汇率、远期汇率。 [多选]根据汇兑损益产生的不同,可分为交易汇兑损益、兑换汇兑损益、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 [多选]要进行复币计账的外币账户有应收外汇账款、应 收外汇票据、应付外汇股利、短期外汇借款、预付外汇账款。 [多选]属于非货币性资产性质的项目是存货、无形资产。 [多选]采用现行汇率法折算外币会计报表时,按照历史汇率折算的会计报表项目有实收资本项目、资本公积项目。 [多选]在外币会计报表折算业务中,可用于选择的折算标准有记账日的历史汇率(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编裹日的现行汇率(资产负债裹日即期汇率)、编表期内的平均汇率。 [多选]采用时态法折算外币会计报表时,按照历史汇率折算的会计报表项目有按成本计价的存货项目、

自考00159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串讲

第一章外币会计 第一节外币会计概述 一、外币与外币业务 (一)外币与外汇 会计上的外币=非记账本位币 金融上的外币:以国别区分 在会计上,对外币核算有广义的理解。会计上是以记账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非记账货币就作为外币。 (二)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对于发生多种货币计价核算的会计主体,必然要选择一个统一的成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记账货币,并以该货币表述和处理经济业务。我们把这种用于会计记账、作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货币,称为“记账本位币”。 在我国,通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三)外币业务 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 二、外币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看) 外币会计是以记账本位币核算和监督企业各项外币业务活动的专门会计。 三、汇率及汇兑损益 (一)汇率 1、汇率的标价 汇率的标价方法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的特点是:外币数固定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币值大小与汇率的高低成反比。外币:本币 间接标价法的特点是:本国货币数固定不变,外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价值大小与汇率高低成正比。本币:外币 英、美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方法。 2、银行挂牌汇率和外汇市场汇率 按外汇经营形式的不同,分为银行挂牌汇率和外汇市场汇率。 银行挂牌汇率,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价。(以银行为主体买入、卖出) 外汇市场汇率,是在外汇市场上挂牌的外汇买卖汇率。 3、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按外汇付款期限不同,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远期汇率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标明远期外汇的实际汇率;二是用升水、贴水和平价间接标明的远期汇率。 在直接标价法下: 升水时,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数字 贴水时,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贴水数字 在间接标价法下: 升水时,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数字 贴水时,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贴水数字 (二)汇兑损益 1、汇兑损益的概念 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折算差额和不同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对此又称“汇兑差额”。 2、汇兑损益的类型 (1)交易汇兑损益。 (2)兑换汇兑损益。在帐上记录 (3)调整外币汇兑损益:按期末市场汇率进行调整。 (4)外币折算汇兑损益。——不体现在帐上,只作报表 第二节外币交易会计 一、外币交易 二、外币交易会计的基本方法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单一交易观点或两项交易观点。 (一)单一交易观点 单一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将发生的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均分别视为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它们结算时日的汇率。因此,年终不确认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汇兑差额不计入长期损益) 在单一交易观点下,只有当外币偿还货款时,以人民币表示的购货成本才能确认。 (二)两项交易观点 两项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发生的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两项交易,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采购成本或销售收入,取决于交易日的汇率。 在两项交易观点下,有两种方法处理交易结算前汇兑损益:第一种方法是作为已实现的损益,列入当期收益表;第二种方法是作为未实现的递延损益,列入资产负债表,直到交易结算时才作为已实现的损益入账。 两项交易观点被认为符合公认会计准则。 三、我国外币交易的会计核算 (一)我国外币交易会计的核算原则 我国采用两项交易观点的第一种方法,遵循以下原则: 1、外币帐户采用复币记账。双币种记账原币(外币)外币帐户外币货币资金 本位币外币债权债务 2、企业发生外币交易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记录时,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当日汇率)作为折算汇率,也可采用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期初汇率)做为折合汇率,由企业自行选定。 3、企业因向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而是用银行买入价、卖出价与市场汇价由此产生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一般计入当期损益)。 4、对所有外币帐户的余额要按月末汇率进行调整。 (二)我国企业外币交易会计的科目设置和帐务处理 四、远期外汇业务的核算 (一)远期外汇交易的意义 远期外汇买卖是指买卖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额、汇率、交割时间,到规定的交割日期,卖方交汇,买方付款。 远期外汇买卖主要是两种目的:一是(套期保值)为了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而求保值,所以进口商、出口商及时买进或卖出远期外汇,以免汇率波动而发生亏损;二是(外汇投机)有意进行冒险,企图从冒险中赚取利益,这主要是对远期汇率看涨或看跌而买进或卖出的投机者。 (二)远期外汇核算的内容 1、计算和反映外汇买卖的升水和贴水。 2、反映远期外汇合同业务及其外币折算损益。 (三)远期外汇业务核算的科目设置 1

10月自考00159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

2015年10月自考《00159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 教材购买: 1、企业会计形成的两个重要分支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有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概念和会计原则.会计实物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目标。 3.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是会计假设。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环境作出的合理推论。 4.财务会计的特征a.财务会计以对外报告为主要目标,以编制企业通用会计报表为最终目的。b.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准则”指导和规范会计核算。c.财务会计仍然运用传统会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与加工。 5.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a.各类企业均可能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b.特种经营行业的特殊会计业务。 c.复合会计主体的特殊会计业务。 d.特殊经济时期的特殊会计业务。 1.外币,“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 2.企业选择记账本位币的一般原则a.该贷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b.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计价和结算。c.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3.企业记账本位币时,除了遵守一般性原则,还应当考虑a.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b.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c.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d.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因素 4.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按经营形式和付款期限不同分为银行挂率和外汇市场汇率、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5.汇兑损益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汇兑损益类型a.交易汇兑损益。b.兑换汇兑损益。c.调整外币汇

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

高级财务会计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确定的不确定事项。 特征:?或有事项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 ?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或有事项由未来事项决定 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形成的现实义务。 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这里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在确定债务重组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债务重组的前提是债务人发生了财务困难。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因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困境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等,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的情况。 (2)债务重组的结果是债权人作出了让步(金额上的让步)。 债权人作出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在新准则下,只有作出金额上的让步属于债务重组,因此,债务人必然有债务重组利得,应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二、债务重组方式 债务重组方式主要有: (1)以资产清偿债务:包括以货币资金、存货、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基金)、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等清偿债务。 (2)将债务转为资本:是指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延期还款),包括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试卷及答案解释完整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高级财务会计试卷 (课程代码00159) 本试卷共7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英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外币交易会计中的外币是指 A.本国货币以外的货币 B.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C.用于进口业务结算的货币 D.用于出口业务结算的货币 2.采用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下列项目中应按资产负债表日现行汇率折算的是 A.营业收入 B.应付账款 C.固定资产 D.实收资本、

3.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计入 A.管理费用 B.合并成本 C.财务费用 D.资本公积 4.下列企业合并中,属于纵向合并的是 A.优酷网与土豆网的合并 B.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的合并 C.海尔电器与红星电器的合并 D.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的合并 5.新华公司持有甲公司80%的有表决权股份,持有乙公司35%的有表决权股份,甲公司持有乙公司40%的有表决权股份,则新华公司合计持有乙公司的有表决权股份比例是 A.35% B.40% C.75% D.100%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原则的是 A.重要性 B.稳健性 C.完整性 D。及时性 7.在编制非同一控制下控制权取得醪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公司对予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小于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调整 A.个别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收入 B.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 C.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 D.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8.下列各项中,应在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中进行反映的是 A.子公司向母公司分派现金股利 B.母公司向予公司购买商品支付现金 C.子公司向少数股东支付的现金股利 D.母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出售予公司股票收到的现金 9.母公司向子公司发行面值为4 000万元、期限为三年、年利率6%、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在编制第二年抵销分录时,不涉及的报表项目是 A.应付债券 B.预付账款 C.财务费用 D.持有至到期投资 10.在抵销企业集团本期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时,应借记“应收账款—晦账准备”,贷记 A.“投资收益” B.“管理费用” C.“营业成本” D.“资产减值损失” 1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权益工具的是 A.发行的普通股 B.发行的公司债券 C.取得的短期借款 D.计提的盈余公积 12.某企业卖出的能有效对冲库存铝价格风险的铝期货合同属予 A.套期工具 B.权益工具 C.衍生工具 D.被套期项目 13.融资租赁业务中,承租入发生的履约成本应当计入 A.固定资产 B.销售费用 C.管理费用 D.营业外支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