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二年级教科书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材培训)

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二年级教科书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材培训)

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二年级教科书培训会

二上教材培训

(随堂记录,仅供参考)

二上教材在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地区先行使用。从一纲多本到使用统编教材,这是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

部编教材的重大意义:

1、这是把握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的战略选择

2、这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

3、这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一整体结构与内容

总体特点

(一)教科书要体现国家意志

这是整套书的特点,我们在加强国家意志上有六个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我们按照整体布局的方式,在某些册次里面对某些点突出。这一册都有所体现。《日月潭》《泼水节》《朱德的扁担》等都从这些方面来反应。

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科书中的体现。古诗文的比例占全套教材选文的30%。

1、古诗。

古诗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加强古诗的学习是百益而无害的。一上关于古诗的课文有两篇,日积月累有4篇,一下三篇课文,四篇课尾。二上,2篇课文,日积月累3篇。至此,一共有20首。古诗是宝贵的学习资源。低年段的安排都浅显。本册都是祖国的壮美河山。

2、寓言故事。

选自《战国策》的狐假虎威;有《刻舟求剑》《坐井观天》这些故事至今都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3、传说故事。

《寒号鸟》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积叶成书”的故事讲的就是他。

很多俗语中间的“寒号鸟”都是偷懒的,不认真的,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寒号鸟不是鸟,它是一种可以滑翔的动物。因为生性怕冷,日夜不停地嚎叫,才叫他寒号鸟。其实,所有的生物都不会是懒的,而人会主观认为这样的特点。会与它的生理习性相关。所以,民间会有这样的对他的认识。

4、历史名人故事。

《鲁班造锯》,讲述鲁班的故事,其实就是为了表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我查阅了百年的教科书的历史,发现100年前的商务印书馆的教材就选用了这个故事。

5、古代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的价值早已超越了故事本身。大禹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他已经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细致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蕴含这么丰富的思想内涵呢?

有几个方面:

第一,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创世纪的很多神话中都有大洪水,在创世之初,都有自己的灾难,在洪水发生的时候谁来拯救灾难?西方是上帝,在我们的故事里,洪水泛滥的时候,依靠的是人本身。

大禹是被神话了的人,他是我们的祖先,是因为他是跟我们一样的人。以他的故事为代表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理念,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乞求上帝,而是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

第二,中华民族对自然、万物的认识:要顺应万物,不能逆势而为。

人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发展变化,大禹治水靠的方法是顺应水的流逝,反过来对比一下,鲧治水有没有道理呢?鲧可能没有意识到一个条件变化。事物的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解决的办法也要发生变化。

如果对大禹治水的故事了解得多的老师,还知道他把洪水可能流经的河道都进行了疏通,这也是,从这样的思想可以得出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的规律要和自然的规律一致。

在整个治水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来的公而忘私的思想等都值得我们遵从。

6、大量的趣联妙对、名言警句、成语、俗语、古诗等内容,浓缩了爱国、明志、持节、自强等丰富的思想内涵。

7、在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及封面、插图和版式设计方面也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元素。

语文教科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这些经典的篇章,传递着永恒的价值意义,有着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它们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中极为深刻的内涵。

(二)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教科书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体系。

很明显,这个内涵会更加丰富。

(2)认识一个双线结构

1、语文要素的长线发展——以复述能力的发展为例

在二年级的时候,整体把握年段内容不是作为核心的要素。从二年级开始,我们看到了有关复述课文的要求,作为起步阶段的复述要求和练习,教材给了很多相关的帮助。我们可以给他梳理一个表格,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了解内容是怎样的。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有了相应的单元目标来进行训练。

四年级从复述到简要复述,设计思路与三年级一样,导语提要求,单元中的课文着力来练习怎么复述。

五年级的时候安排创造性的复述。

从这样一个大致的浏览中,大家可以看到复述在怎么梯度发展。

2、语文要素的短线发展——以“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为例

第一篇课文课后题:

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句子。

读一读的意思是什么?从读中感受用词的准确。这些词不能混用、乱用。

第二篇课文课后题:

读一读,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再用它们说句子。

这一次列出的三个动词,与前面的不一样,这三个动词都是从上往下落,但是有细微的差异。“落”“打”“飘”但是三个词语有细腻的差异。

第三篇课文课后题:

看图练习说话

语文园地

体会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选一组演一演。

总结第二个特点:

部编教材的语文要素基本遵循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

三、凸显语用意识,学语文和用语文相结合

课程定位: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知道目标后,从什么样的路径出发,我们怎样达到这个目标?编完这部教材后,我们要想想怎么体现语用意识的。

(一)在生活中学语文

语文素材无处不在,比如,汉语拼音在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整合图,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因为这个要与生活相整合。拼音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

汉语拼音在第二课就出现了音节的学习,为什么会出现得这么早,因为音节能与具体的事物相关联。每一个音节符号都有一个具体的事物来支撑,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汉语拼音在生活中学习,这是我们要渗透的意识。

无论是一年级上册还是二年级下册,处处在强调要在生活中识字。因为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在阅读中,我们有不理解的时候,也要练习生活想想,这个字生活中是什么意思。

比如《黄山奇石》,陡峭的意思,联系生活想就会比较容易。

(二)随时学,随时用,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价值。

在语文园地中,我们用学过的词语来说一说自己的生活。这些词和句都不是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掌握的,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求孩子这样来表述,让孩子能得到发展。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以前和现在多音字的练习。

以前是出字音,现在是出示词语,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我们在阅读中,遇到多音字的时候,我们首先会判断这个多音字会怎么读,教材告诉你这样一个经验,我们可以借助字的字义来进行判断。这个考虑了阅读者在阅读中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在现实里面很少看到已经有字音还要考察这是什么词。前一种是知识性的考察,后一种是生活运用的考察。

(三)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具体语境

关于《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后题,很多都是,我还知道其他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现在的练习不同,首先列举课文中比较有意思的词语;第二提供这些词语运用的语境。这样的方式降低了孩子的难度。

下面的图是凤仙花,它的特点是到了秋天的时候种子会炸开,从对比中你可以看到,语境的意识明显的增强了。

这是另外两道题的练习。把词语通过不同的语境来进行归类。给了孩子不同语境所需要的不同的语言材料。

给孩子指明了语境,指明了环境,比孤立的说话容易得多。

(四)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

以前我们一直传授语文的知识,后来发现很多知识是无用的。怎么来淡化这种现象?哲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很多有思考的价值和意义。

在语文这个学科,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小的切入点的情况下,什么最有价值?

这个知识应该是动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够运用到的,不是僵化的,这样的知识是值得传授的。

低年级,我们的识字是从汉字的识字规律来进行编排的,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低年级要不断强化对汉字的规律的认识?

因为这是建构汉字识字能力的基础。在我们的低年段这些基本的知识都是最最重要的。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从课后题中发现端倪。

字词句运用,猜,这个字可能会和什么有关?右边的声旁都是学过的字。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一定可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大量的猜测。这可以充分的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下面一道题,是根据字形和字义的不同来判断用什么样的偏旁。

教材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以此来应对生活中不认识的字。

(五)在重视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关注语用能力的培养。

老师们有没有发现,口语交际的变化不只是在目标定位的发展,还有非常强烈的语用能力培养的意识。我们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口语交际就是在多变的情景中如何进行应对和调整?

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变数总是很多,如何教给孩子,在情境变化的过程中,怎么进行调整和变化?

比如《打电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进行不同的应对。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语境的提供可能远远丰富于教材的提供。通过多样化的情境设计,培养语用的能力。

(六)写话练习关注与生活的联系

儿童所有的写作源泉都来自于生活。我们加强了应用文的练习。有应用性的类型。

四、课文数量减少,但读的类型却丰富了。

1、语文园地编排“我爱阅读”。

2、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书。

我们的阅读从精读走向了多元化的读的类型。比如,从“和大人一起读”到“我爱阅读”名称的变化会给你的教学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我们要意识到,当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的时候,我们要借助大人的力量来帮助他。但是进入自主阅读阶段后,我们要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自主阅读?

除了儿童的自主阅读,自主性得到凸显外,还有什么变化呢?

我爱阅读最好是在课内完成,而不是在课外。阅读的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不变的。这一部分内容,就让他放心的读一读。不要去编考试题。根据文本类型的不一样。对于不同题材的阅读材料,老师在引导孩子进行汇报和交流的时候方式方法要多样一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快乐读书吧

我曾经做过了解,关于课外阅读总量的数字,目前是从经验的考量来定的。但是有的东西是经过实证研究的。儿童阅读的关键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通过大量的人类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当一个儿童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后,语言能力是不可能修复的。

“狼孩”“猪孩”的语言能力都没有办法发展,但是二战后,遁入深山老林的人,几十年不讲话的士兵,可以修复自己的语言能力。

回顾,一年级的快乐读书吧。我们主要注重的是激发阅读兴趣,提示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习惯。

二年级进入到整本书的阅读状态,重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指导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兴趣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并不容易。

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

★先让学生认识认识书。

一本书的封面、前言、后记等都蕴藏着很多关键性的信息。很多会读书的人都会关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先带孩子认识这些内容。

★帮助的学生建立一个读书计划。

★最好有一个阅读记录手册,让学生的阅读留下一点痕迹。

你可以建议孩子做一个简单的阅读记录手册。不要强迫。

★可以是“和大人一起读”。

班级里老师带着孩子共同读,依靠家长在家庭里面和家庭一起读。这是从单篇的阅读跨越到整本书的阅读。

★要有分享和交流。

这个课外阅读要推行下去,一定可以创新出一些新的课型。分享交流课,组织策划课,这些课型都是可以创新的。

这是关于整本书特点的几个总结:

教科书体现国家意志;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体现语用意识;读的内容减

少但是类比更丰富。

具体编排与教学建议

先看识字和写字

课标: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等方面的影响。

汉语言文字有哪些特点?

1、汉语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一个音节一个声调,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容易构成合辙押韵的短语和句子。

2、汉字具有独特的构字规律。

3、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存在一定的字理,蕴含丰富的文化

4、汉字不仅有本义,在一定的语境下还有联想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5、汉字笔画多,结果复杂,书写有独特的笔顺规则。

6、汉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运用单位是词。

学段目标与内容: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意

2、认识常用的1600个左右的字,8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形体美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学习独立识字

识字的方式

一、博采众长,识字形式丰富多彩

1、韵语识字

发展语言,便于记忆,体现汉字独特的音韵美

2、字理识字

体会汉字的构字特点、关注字与字之间的联系、

3、事物归类识字

将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初步的思维训练

4、生活识字

激发自主性,调动求知欲,充分利用母语学习的资源

二、重视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培养儿童的时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要将孩子这些的方面有效进行培养。

教材也是从这些方面来进行的。拼音,就不说了。汉字的构字规律,是我们这套教材强调的,利用形声字的构字方式来进行。查字典,我们这套教材进行了很细致的讲解。分别设计了练习进行重点训练。并要求他用部首查字法来查不认识的字。

除了在语文园地二进行了这样的训练外,我们在后面也进行了这样一些练习,让孩子知道什么字该怎么查。

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是二年级的一个语文要素。

在自主识字能力方面,一上一下二上做到了什么程度?

一上借助图画来猜测生字。比如蘑菇、草莓词语的猜测。

一下的方法更多样,借助语境与生活经验来猜测。

二上进入到综合运用,自主阅读全文不注音的课文。

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有两篇,《纸船和风筝》

三、

一上的字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笔顺跟随,新笔画出现在旁边。

一下,改成描一个写两个。

二上,在一年级掌握了汉字基本笔画、笔顺的基础上,不再出现新笔画,也不做不顺跟随处理。

一年级强调笔画笔顺,二年级强化汉字的结构。关注形近、音近字的区分练习。

在展示台中,提示了容易写错的四种类型的字。这一类的字有很多笔画容易多或者少。

第二类字是形近字,三是同音字,第四是同音又形近的字。除了告诉容易写错的类型外,还提醒了方法。注意养成辨析和改正的习惯。

教学建议

一、正确理解识字和阅读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的观察中,有一种感觉,我们的识字教学的思路比较单一。我们可能在识字和阅读的关系上,始终比较强调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老师总是先解决识字观。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一点其他的想法。关于阅读理解,我们有几种不同的模式:

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这适合与阅读经验不高的阅读者。当阅读理解从最精细的字开始时,阅读的效率不会很高。但是这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初入学的儿童,这是有必要的。

二是自上而下的模式。阅读不一定受阅读材料的控制。阅读有两种线索,眼的线索和心的线索。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用语感进行判断。越是成熟的阅读者越是会忽视错字或者标点,在阅读时,他的模块和单位是整块的,而不是精细的一字一句的阅读。这是一种。

三是交互作用。在阅读中单纯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都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交互的。这样的理论对我们阅读时的教学有指导意义。如果孩子是阅读的主体,那么主体和客体不只是单一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促进自己的识字教学。我们没有很好的调动这一块的资源,没有给孩子更多的机会给他这样一些识字的成就的表现。我们看到的好多课的类型,没有多元化的思考路径。

我们希望通过阅读理解相互的作用关系,我们在识字的环节出发要有多样化的突破口。

二、找准教学的起点

奥苏泊尔说:假如我把全部教学心理学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找准教学的起点就是最重要的。

曾经看过老师的一节课,认识13个字,先把这13个放到黑板上,每个向日葵中装一个字。学生也有个向日葵,13个花瓣。两分钟,老师巡视,知道教学的起点。

把识字量多的学生请起来教教其他同学。

首先,儿童认为他认识了,还需要检测。请认识字多的孩子教,一方面是对他的肯定,同时也是检测他是否对。多教几遍,识字量少的孩子也基本上会了。

还有全班都不会认的。就全班一起教。这样是不是做到了因材施教?

这样比一刀切好一些。

三、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

1、会意字

2、象形字和指事字

3、形声字

汉字自身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挑战。很多形声字不形声了,会意字也看不到会意的在哪里。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有这样的现象,套用字理增加了教学的负担。容易造成,还原一个字原来的字源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的情况。

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容易出现只注意趣味性,不讲究科学性的现象。我们对字的讲解,要符合字理,我记得有一次听一个老师讲“黑”。黑猫的脸,两点就是眼睛,下面的四点底就是它的尾巴。这样的讲解注意到了有趣,但是会造成儿童以后知识性的混乱。

识字我们有时候会进行拆分,拆分到什么度为止?到偏旁就可以了。识字教学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要太繁琐,不要加重儿童的负担。

四、提倡在语境中学习巩固运用

在语境中,儿童更容易理解字的含义。

1、多用语境巩固识字,而不是单字复现。

2、提供语境,最基本的单位是词语。

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式来加强巩固。老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扩词的时候把握不好度。

3、组词的最低底线是学生能理解。

比如,正气、电子、东家孩子都不太懂。这样的词去扩展对他来说没有多大的价值。口语、生活经验重能运用到的词汇,才是最好的。

五、容易读错的字音要注意提醒。

六、切实做好写字的指导

1、是“书写指导”而不是“书法指导”

2、鼓励连词写,关注运用

3、要有反馈和纠错

比如:折——拆升——开士——土

我们的教学中,有一种误区,用软笔书法的写法,来指导硬笔书法。这是不合适的。我们要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差异。

阅读教学

双线编排:语文要素

一、课文

1、古诗

古诗(温儒敏老师的讲话)

日积月累(要求更低,只是读读背背为主)

2、关于革命题材类课文的教学

《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

时代久远,远离儿童的生活;缺乏背景知识;人文内涵把握度。

对于这一类的课文还是要以读通、读顺为主;用好课后的练习,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到什么样的程度,从课后可以得到启发;不要过多地补充资料,不要挖太深,微言大义;不要离开语言文字本身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课文对于革命家的高贵品质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能体会到的。最理想的境界是:如水中之盐,品之有味,寻之无迹

3、关于《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的教学

这个单元最初的设计是几篇文章都是写狐狸的文章。

以往,我们固定的主题的单元的设计比较多。我们现在考虑有没有一个单元可以充分激发儿童思维的火花,能畅所欲言的谈论对一个事物的看法。狐狸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比较大,这个比较利于展开多元化的讨论。可以改变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狐狸有没有另外的一面呢?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开阔孩子的思维。

这两篇文章我个人的看法是,狐狸的看法比较接近,对比的意义不是那么鲜明和有价值。既然我们想创新的火花有了,那么在教学中,我期待老师们有新的思路。在教学中体现对孩子多元化思维的培养方式。形成多元化思维路径。

不确定往往是有价值的。在不确定的讨论中,我们会尊重每一个人的观点和思维。阅读教学有的时候不只是追求一个结果,还要追求一个过程。

二、练习系统

历史的教训:重内容理解,轻语言表达——寓言学习的异化现象

改革的思路:紧扣语用

1、借鉴语言形式仿说仿写类练习大幅提升

非常重视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这样的训练。文本知识例子和凭借,可迁移才高效。有的语言材料可以先积累表达方法。

关于修辞手法,这一册有比喻有拟人,重点是体会它的好处,避免讲修辞的术语。

《雪孩子》这一课有特点的表达是: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海水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2、引导学生建构文本对自身意义的练习增多

文本的意义有三个层次,读者,文本,作者意义。读者和作者永远隔着时空的距离,有的时候很难探索作者的意义在哪里。读者和文本的意义有的时候就成为了我们设计的内容。这次关注了文本对儿童自身意义的建构。

3、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1)重视朗读训练

一上读准字音,读出句子恰当的停顿

一下读好长句,读出感叹句和疑问句的语气、读好对话

二上能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朗读的线非常的清晰。

在二上,这一系列的联系是为中年级做准备。

(2)提出“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的要求

(3)词句练习贯穿始终

本册有两个单元体现词句的练习。

一是词句的理解。我们会教一些方法。词语的理解最重要的是结合生活的语境和构词大胆地猜测。比如我的发现

白色——雪白米白奶白

生活中还有好多词,用了具体的方式来描述。他还可以自己进行创造。

比如字词句运用

可以用类似的语言结构来进行迁移,这些都是属于在词语运用方面的小的方法。让学生懂得理解词语有多种途径。

词句的运用,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语用。这个和课文的学习结合在一起。

重视积累

尽量扩大词汇量,同时暗含关于词语搭配的小心思。在积累的同时告诉孩子词语可以怎么整合。

强调积累的意识

通过栏目来强调关于积累意识的培养,树立积累的习惯。

阅读教学建议

一、转换角色,从学生立场解读文本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习这篇课文有哪些难度,有没有可能误读?

比如《朱德的扁担》

问题:

1、朱德是谁?

2、井冈山在哪儿?

3、扁担、草鞋、斗笠是什么?

4、战士们为什么开始要藏,后来又不藏了?

……

老师要考虑的是哪些我们要详讲,哪些可以一笔带过?

二、关注价值,为学生的发展选好内容

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

1、把握文本

当我们采用一个文本来教学的时候,要想一想这个文本对我们班的学生来说,什么事最有价值的东西。

就低段而言,哪一类课文做到什么程度,我们需要实现思考这些话题。

比如,《大禹治水》你会选择那些内容作为重点?

A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B大禹治水的精神

比如,《一封信》你会选择哪些内容作为重点?

A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B露西的后一封信写了什么

C对比两封信

2、关注语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比如,量词的使用,动词的准确运用。再学习文学化的表达。

三、真实教学,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一个好的老师一定是循循善诱,慢慢地引领孩子不如文学殿堂。

我有一个建议,老师把课堂让给孩子,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广阔天地。学生学习的潜力是很大的。老师应该“示弱”而不是“逞强”,让孩子有更多的舞台。

夸美纽斯说:我们的教育理想是找出和一种教学方法,使老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用多学。

如果我们做一个课题,让老师可以少教,孩子可以多学,那就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口语交际

一年级对于口语交际的特点的概括

1、精选合乎学生需要的、最具迁移运用家伙的交际话题

2、增加实用性,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3、能完整的讲述小故事

4、与别人交流态度自然大方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能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上口语交际一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