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100-人机互融治病,中国科学家才是顶级“生物黑客”!

2020100-人机互融治病,中国科学家才是顶级“生物黑客”!

2020100-人机互融治病,中国科学家才是顶级“生物黑客”!
2020100-人机互融治病,中国科学家才是顶级“生物黑客”!

人机互融治病,中国科学家才是顶级“生物黑客”!

我们的情绪、精力、健康状态甚至世界观,都是由体内各种化学物质决定,之所以出现精神、身体的负面情况,多半是某些功能细胞未在对的时间分泌对的物质。

倘若不远将来,我们可以用智能程序指挥身体激素分泌,让其“规范化”、“健康化”,一定可以预防大量疾病,或个体化治疗诸多“疑难杂症”。

这个愿想正越来越近~

上周末,《S c i e n c e》杂志披露了一个汇集西湖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华东师范大学顶尖科学家成果的“生物黑科技装备”:仅需一个“芯片”,即可用电子设备在体外控制动物体内的激素分泌,最终达到控制、治疗疾病的目的。

图-皮下就是平时打针做皮试的位置

芯片外观如下图,它的体积小于硬币,却是个五脏俱全的生物电子设备;

因为体积小,该芯片可以顺利植入活体动物的皮下,是不是有点马斯克追求的“人机互融共生”那味儿了?

图-黑科技皮下芯片,虽丑但强

接下来,科学家试着用这个芯片治疗糖尿病。

I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科学家把一种基因改造后的人造胰岛β细胞放入芯片左侧圆槽,随后将其整块埋入糖尿病小鼠背部的皮下位置。

01

人工埋这细胞有啥意义?

要知道,普通β细胞需经历:

环境中的细胞介质、辅助因子、信号因→β细胞膜去极化→电压依赖钙通道激活→环境

中的钙离子内流→基因表达转变

这一系列复杂步骤,才能最终分泌胰岛素,而糖尿病患体内这些过程多半是受损的、不灵通的!

本研究所用的人工β细胞则无需上述复杂的“环境要求”,芯片释放指令后直接引起钙离子内流,随后人工细胞分泌胰岛素。

因此,只需把芯片激活程序写入一个体外信号发射器(可看做芯片的“遥控板”),在需要调控血糖时(例如饭前)开启发射器,即可无线遥控芯片,最终降低血糖。

图-改造胰岛β细胞示意图

目前I型糖尿病所注射的速效胰岛素,大约在15-20分钟后小时后起效。

本研究这款智能芯片起效时间也与之非常接近:打开发射器仅10分钟,小鼠体内芯片便被激活,15分钟后,小鼠血糖开始下降。

图-实时监控下的小鼠血糖

听起来是不是很激动人心?不用打针,不用服药,手指头点一点,就能向体内发送生物信号,改变整个身体的糖代谢状态——就像发微信一般轻松简单。

然而目前该设备只在动物身上取得成功,想要运用于人类、惠及大众,还需升级换代,解决2个明显“缺陷”:

1、不够便携

首先是不够便携,植入式芯片本身挺小巧(对比下图民间生物黑客手机般大的设备......),但与之配套的体外信号发射器体积较大,且需要我们贴身携带(类似于蓝牙耳机与手机),这感觉就和一直背着24小时心电图监测仪似的。

常言道“有市场就会有改进”,计算机就是短短半个世纪就从一间房变成手掌般大小的,我们也期望该设备能进化得更轻便实用。

图-民间“生物黑客”的植入设备,小巧便携真的很重要!

2、芯片消耗过快

第二个显著缺点,就是芯片消耗过快。

在本论文中,芯片池中的人造β细胞使用3周后会耗竭,必须人为更换,虽然对比每日注射胰岛素(需至少4次),I型糖尿病患者“皮肉之苦”的频率降低了,但若能进一步研得更长使用寿命的芯片,将会大大提高这类产品的依从性和普及率。

02

那,为什么这个“又大又疼”的设备会得到《S c i e n c e》杂志的重点解读呢?

原因是科学家们看好该技术“进一步优化”后的潜在运用空间!

正如咱开头所说,人体所有的舒适与不适,都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一次次“打破稳态”和“重建稳态”,只要我们能基因编辑造出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甚至用干细胞技术获得年轻的人源内分泌细胞),就可“复制”该项研究成果到任意疾病治疗领域。

图-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是交互作用的

来进行一次不完整的“畅想”!升级版的发射器,可直接省去笨重的“遥控板”,将程序写入手机A P P,只需开启或关闭该A P P,就可一键调控体内多种激素。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中国古代科学家5位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各领域。梦溪笔谈》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在数学上,他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 多年,“会圆术”是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括提出的地磁有偏角存在现象,比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时“首次”发现磁偏角现象要早400 年。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人。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先后制造了简仪、高表、仰仪、正方案等近20种天文仪器,很多仪器其设计的科学性和使用的准确性,在当时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明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郭守敬曾领导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1280年3 月,制订了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国际天文学会组织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国际编号为2012的小行星,均以郭守敬的名字进行了命名。 4、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终生从事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较早接触并容纳西方文化,有《农政全书入《崇祯历书》和《几何原本》等著译,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5、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中国明朝著名科学家、诗人。着有《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共有上、中、下3 卷,分为乃粒(粮食作物耕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彰施(染色)、五金、冶铸、锤锻、陶埏(陶瓷)、燔石(煤、石灰、矾石、硫黄、砒石)、杀青(造纸)、丹青(颜料与墨)、舟车、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部分,并附有123 幅图画。此书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现代科学家5位 1、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桓,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代无可考。 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

中国古代的十大科学家

关于古代科学家的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 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 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 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叶笃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作为第一主持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吕达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获得了各类奖项,取得佳绩。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5年,申请获得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1项、973课题2项、863专题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9项,包括4个重点基金、面上基金23项,杰出A和杰出B各1项;获院方向性项目3项,课题1项。还获

中国古代科学家

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

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李时珍——中国古代卓越的药物学家。 (公元1518年)生于湖北一个世医家庭。少年时代,常跟父亲和哥哥采集草药,或帮父亲抄写药方,听父亲讲解药物学知识。当时科举盛行,他14岁中了秀才。但他热爱医药事业,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因此,考举人三次落榜后,放弃了科举入仕的道路,一心做医生。 在行医当中,他发现当时的本草书收药不全,名称混乱,多有谬误。于是,下决心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他详细研究了古代有关的本草学、医学等各类书籍,长期深入民间向广大劳动群众学习,到深山老林采集药材,开辟药园栽培药物,通过27年的埋头苦干,终于在61岁时写成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该书不仅对我国古代本草学作了一次历史性总结,也将以前的化学知识予以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该书载药1 892种,其中无机物达266种,而且药物的分类更详细,对一些较为混乱的物质命名加以更正。 葛洪--中国古代的炼丹家 中国是炼丹术出现最早的国家。虽然炼丹家以追求炼制长生不老之仙丹为目的,但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原料使他们成为最先开始进行化学实验和化学研究的人。在我国历史上研究炼丹术的人中,最著名的要算晋朝的葛洪(约281~361)。 葛洪自号抱朴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贵族家庭。13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每况愈下。但是,他发奋读书,无钱买纸笔,就用木炭练字。他博览群书,对经书、史书、医书、百家之言等都认真学习研究,因此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一生对炼丹感兴趣。虽做过“关内侯”的官,但最终还是辞官不做,专事炼丹、制药,兼做医生。他长期远离尘世,从事炼丹研究,了解了许多化合物如铜青(硫酸铜)、矾石(明矾)、密陀僧(氧化铅)的性质,并进行包括炼丹、炼汞等在内的许多化学转变。除炼丹外,他还把炼丹中观察到的化学变化详细予以记载。他一生著作颇多,有《抱朴子》内外篇共一百六十篇,还有《金匮药方》一百卷,《时后要急方》四卷。其中《抱朴子·内篇》是他的主要炼丹著作。 张衡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 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

中国有名的科学家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 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 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 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 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 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 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第九课古代科技耀我中华 【教学内容】 本课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第二课。教材包含了“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和“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这四个活动主题。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对世界科学技术的伟大贡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②从中医药、农学、天文学角度,了解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灿烂辉煌,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图片:古代主要的科技发明 2.导入语: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里,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光辉业绩,一个有一个科学巨人取得了不朽的科技成就。 二、师生互动 (一)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 1.“小小故事会” (1)请同学们课前搜集古代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和有关事迹。 (2)在办理展开故事会,请学生讲一讲古代科学家的伟大贡献。 2.查资料 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搜集和整理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资料信息,补充下表,并与同学交流。 3.我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 1.古代科学:医学、农学、天文学、算学 2.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3.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 (1)农业与天文历法的关系 (2)学唱“二十四节气”歌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从青铜器、丝绸、瓷器等方面感受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技术创造。 ②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巨大贡献。

全国研究所代码 (标准)

研究所代码 代码研究所 8000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000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00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0012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800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8001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8001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00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800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002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8002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800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02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80027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800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00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80033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8003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800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39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4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8004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8004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004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80045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80046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80053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8005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800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8005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006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006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最新版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 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 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 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 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 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 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 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为止。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 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 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 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 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 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下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 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 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 之地。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六):

知道教科书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知道教科书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2、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探寻更广阔的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使学生增长视野和见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组织课堂的能力。 4、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5、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教科书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帮助他们完成作业,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对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做足够详细的调查准备,并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加以整理。 3、学生自己制作小脚丫(卡纸材料)。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一、中国古代文化图片(引用于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节目中的历史画卷)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导语:百年圆梦,2008年的北京奥运是对世界最为酣畅淋漓的展示,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开幕式中名为“灿烂文明”的上篇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观众介绍了四大发明、丝绸之路、音乐、汉字等中 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1、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图片。 2、看完图片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情感熏陶。让学生感受“灿烂文明”------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篇,用充满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观众介绍了四大发明、飞天、丝绸之路、

音乐、汉字、书法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导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闪烁的明星,那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们,他们对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教师适当给予补充或纠正。 3、和孩子们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源。 小组通过多种方式(李时珍组、张衡组、祖冲之组、郭守敬组、一行组。)向全班汇报五位科学家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和他们 的生平,开阔学生的视野,检验学生课前所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导语: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我国影响世界的文化伟人还有很多。课前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伟人的资料写在“小脚丫”上,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课前所得吧。 2、鼓励孩子们自信地站上讲台。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们交流。 2、主动积极地展示自己的“小脚丫”。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进一步地了解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不但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当家作主的感觉,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自主意识。 四、探寻古代文化竞赛活动。 1、教师配合主持人(学生)进行对竞赛作出表现性评价。 2、为学生颁奖。 1、学生主持,学生自主参与。2、小组抢答。哪组在听题后最快拍响快板为回答机会。(胜利的小组将取得“登上科学高峰的奖励红旗”)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入探 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不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组织管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五、畅想未来。倾听并激励孩子们畅想。各抒己见,畅想未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树立为中华之崛而努力读书的理想。 六、总结,歌声(红旗飘飘)结束全课。结束语:这节课我们以满怀的热情一起探寻古代 科学家的足迹,一起畅想了祖国未来高科技发展的美好画卷,让我们随着古代科学家的足迹为前进的动力,让我们随着梦想而飞,让我们以满怀的期待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灿烂更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和中国科学院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所实际情况特制订《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一、科研物资采购范围 科研物资采购范围包括科研材料与科研设备等。 科研材料主要指用于科研活动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的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类物资; 科研设备包括整机设备、自行研制设备、委托加工设备等。 二、科研物资采购经费 科研物资采购经费包括课题项目经费、所公用经费以及研究所其它经费等。 三、科研物资采购流程 科研物资采购流程包括采购计划报批、确定采购方案、实施采购、验收入库等环节。 1.采购计划报批:

凡属政府采购范围内的科研物资,采购部门须在采购计划报批之前,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提前跨年度申报预算(具体申报时间以所资产办下发通知为准)。 采购3万元(含)以上科研物资,采购部门须填报《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审批表》(附件1)。其中主管业务部门须依据项目任务书或科研活动的需要对物资采购申请进行严格把关。 其中对于采购金额在50万元(含)以上的进口设备,采购部门实施采购前,还需通过资产办组织所外专家进行评审,并上报财政部审批。 2.确定采购方案: 采购部门在完成《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审批表》逐级审批后,即可进入采购方案的论证阶段。须组建采购小组,由采购小组组织并通过调研和论证等方式确定采购方案,填报《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方案论证报告》(附件2)。 对于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在5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物资,须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对于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在12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物资,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由资产办组织实施),附招投标过程相关文件与材料。 对于委托加工与研制的科研物资,附选定供货商的资质证明等(有效期限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中国近当代科学家的故事资料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 1.詹天佑(1861~1919)近代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 11岁考取容闳所招出洋留学生习技艺,次年赴美,为中国首批留美官费生。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建筑科,三年后毕业。归国后,奉派赴福州水师学堂习驾驶,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调派赴扬武兵舰服务。光绪十年(1884)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聘任广东博学馆教席,两年后完成测绘广东沿海险要图。从十四年(1888)起献身铁路工程,任工程师,先后主持塘沽天津段、滦河铁桥、津芦段、萍乡至醴陵、潮汕铁路、京张铁路等建筑工程。民国8年(1919)奉命至海参崴、哈尔滨参加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监管会。因北方严寒,加以公务繁忙,操劳过度而患病,不久逝世于汉口 2.冯如(l883~1912)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员 冯如,广东恩平人。幼时家贫,12岁赴美国,当童工。工作之余勤于钻研技术。在旅美华侨支持下,曾在旧金山创办广东飞行器公司。溥仪宣统六年(1909)设计并制成飞机,亲自驾驶,试飞成功。后造新飞机一架,航程、时速、高度均达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竞赛大会上获奖。宣统三年(1911),拒绝外国重金聘请,返回广州,并带回两架自制的飞机,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广东革命军,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陆军飞行队长。中华民国元年(1912)八月二十五日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失事牺牲,年仅29岁。 3.李四光(l889~1971)地质学家 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地质学家。蒙古族。湖北黄冈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以前,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竺可桢(l890~1974)气象、地理学家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大气化学》(满分100) 一、解释下列各对名词(每组2分,共计40分) 1)干沉降和湿沉降2)光学等效直径和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3)气溶胶及 PM 10、PM 2.5 4)热化学平衡和光化学平衡5)原生粒子和次生粒子6)元素 和同位素7)细粒子和硫酸盐8)反应物和前体物9)自由基和链式反应10)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11)雾和光化学烟雾12)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13)pH 值和酸雨14)光化学反应和量子效率15)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16)人工降雨和凝结核17)爱根核和云18)酸雨和酸沉降19)大气寿命和半衰期20)均相化学反应和非均相化学反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写出《京都议定书》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减少排放的6种(类)人造物质名称和 分子式,并从它们大气化学降解速率和过成的角度说明必须减少向大气排放这些物质的原因。(10分) 2.N 2 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从土壤排放到大气,消耗于平流层。当前国 际上测量土壤N 2 O排放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用一定体积的箱子罩在一定面积的土壤 上,通过测量箱内N 2 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从而计算其界面交换通量(单位时 间单位面积的质量)。设在两地分别测量土壤N 2 O的排放,采样箱参数和测定值如下表,请问A、B哪个排放通量大?(提示: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0 ℃=273.5 K ) (10分) (t0浓度是指开始罩箱时的N2O浓度;t1是指开始罩箱后的t1时刻N2O浓度) 三、述题(40分,每题20分) 1.目前城市大气中两种最重要的O 3前体物是VOC和NOx(NO+NO 2 ),下图显示的是 第1页共2页

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

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 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着有科学、哲学、和文学着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着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 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到之间。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4、郦道元(446 或472 -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着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

祖源故事及简介

祖源故事及其简介 祖源故事 一.杀子禁山 祖源村自宋代开基以来,历来都注重生态保护,视古树为保护神,庇佑村庄福祉。制定村规民约,从不滥砍乱伐。据说是清朝康熙年间,历经战乱后,祖源一度曾滥伐之风盛行,山岭遍秃,每有风作,瓦片纷飞,百姓遭殃。其时村中分为五门,东门族长甚为忧虑,一日,他邀众门长商议封山之事,大家以为唯有杀人,才可能封住山,东门族长亦认可。于是,特定草拟封山章程,“凡上封山砍柴者砍头惩办”,全村告示。不曾想,数日之后,东门族长之子竟偷偷上山伐木,被护林人员发现,报告至村中族长。东门族长闻之,怒不可遏,痛骂逆子,并求杀掉亲子,众人求情,东门族长不为所动,毅然杀掉儿子。族长大义灭亲,至此众人不敢乱动一棵树木,从此村庄古木成荫,风调雨顺。 二.朱元璋访贤 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打天下,与陈友谅部交战,久攻鄱阳城门不下,一筹莫展。后部下邓愈向朱元璋举荐徽州谋士朱升,说他定有良策。朱本欲派手下遣朱升而来,可邓愈说,非君亲自去不可。朱元璋无奈,只得自己鞍马

劳驾,日夜兼程,亲赴徽州。他当年从婺源方向沿古驿道翻山越岭而来,经过祖源村南的古道,直抵仅一山之隔的朱升老家回溪。这次,朱元璋并未见到朱升,不过,朱升早有预料。在家中楼上摆下了“螃蟹阵”,朱元璋一行在朱升妻子引领下,一看便有所悟,回去后便依计用兵,果真大胜。朱升闻之,长然感喟:“朱元璋者,知我也”。 后朱升向朱元璋献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成为其心腹重臣。。 后人为纪念这段轶事,将朱元璋途经的村南古道,命名为“思贤岭”。并建有思贤亭,亭中勒石刻碑,亭柱刻有楹联。同时免费提供茶水给路人,让人饮水思源。 600多年后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毛泽东主席将九字策巧妙点化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影响深远 三、智退长毛 清朝咸丰年间(1861年),清军曾国藩部队与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属下在溪口一带对峙,长达数月,后来太平军(村民称作长毛)兵败,溃不成军。余部作鸟兽状,四下逃窜,杀人放火。一日深夜,几十人窜至祖源盗窃,杀害一村民,想逼祖源人提供食物。翌日,祖源人奋起反抗,制作长矛长镖,并在竹筒中装入碗口粗大粪,特意放在村口。太平军一看阵势,甚至祖源人力大如牛,吓得掉转方向,慌忙逃去,至此,村庄永保平安。

中国名人科学家

1、鲁班,原名公输班。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能工巧匠和发明家。发明了锯子、刨子、凿子、墨斗、曲尺、云梯、钩拒。 2、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初齐国人。著名的名医。总结出一套科学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大诊法。 3、李冰。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家。建造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治理过洛水、绵水、汶井江、白木江等河流。建设成许多灌溉渠道和闸门。 4、淳于意,被称为“仓公”。汉初医学家。曾跟公孙光和公乘阳庆学习,并获祖传秘方。曾传有25例《诊集》,《诊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5、张衡,东汉是著名的科学家。发明了水运浑象和候风地动仪。著有《东京赋》、《西京赋》、《灵宪》和《浑天仪图注》等书,他计算出的圆周率为 3.1622,清楚的指出月亮本身不发光,是太阳的反光,并指出用肉眼能看到的恒星2500颗,与现代的结论十分接近。他在天文学、地震学、数学、地理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6、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人。他是我国造纸术的改革家。他的纸称之为“蔡侯纸”。 7、华佗,字元化,又名旉,被称之为“外科鼻祖”。汉朝末期。杰出的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外科尤其擅长。首次创用“麻沸散”,又创“五禽戏”。所写医生已失传。现藏《中藏经》是后人托名之作。 8、张仲景,又名张机,字仲景,被后人尊为“医圣”。拜张伯祖为师。在治疗伤寒病方面有先进的方法,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 9、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晚年自号“玄宴先生”。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著作《针灸甲乙经》。 10、裴秀,字季彦。是晋代的地图学家。提出“制图六体”,即比例尺、方位、距离等绘图原则。所绘地图有《禹贡地域图》(历史地图)、《地形方丈图》(简缩的晋地图)。 11、马钧,字德恒。三国时期魏国人,被人称为“天下之名巧”。是一位杰出的机械制造家。改50、60蹑的织綾机改为12蹑的织綾机,制造出龙骨水车(又名翻车),水转百戏、重新制造了指南车,对诸葛亮早的连弩进行改造,提高效率5倍,造转轮式发石机等。 12、祖冲之,字文远,是南北朝时期南朝人。是著名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推算出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数学方面著有《缀术》,制定较为准确的《大明历》,在计算历法中首次提出“交点月”,准确的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的具体时间。重造了失传的指南车,创造了利用水力舂磨面的水碓磨,制造了日行百里的“千里船”。此外他还研究过音乐,还著有文学作品《述异记》。

古代科学家张衡的小故事

古代科学家张衡的小故事 张衡是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他还发明了“浑天仪”、“候风仪”等仪器。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学习过“数星星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 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张衡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成就世人皆知。 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 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 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 原来在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 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理解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烫衣服的熨斗,很容 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又问:“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 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 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 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夜深人静,当他 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么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

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张衡召到京城洛阳 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 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 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 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么好啊! 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材料,实行分析研究,开始了 试制“观天察地”仪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写成一本书,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 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就叫做“浑天说”。 接着,张衡根据这种“浑天说”的理论,开始设计、制造仪器了。不知经过多少个风雨晨昏,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一个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诞生了。这个大铜球很像今天的地球仪,它 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转动,它转动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 自转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这个人造的天体上,能够准确地看到太 空中的星象。张衡说:“天上的星星,能见的共有二千五百颗,但我 们经常能看到的却只有一百二十颗。” 后来,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 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个地动仪也是钢铸造的,形状像个酒坛子,四 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只要哪一条龙口中的铜 球吐了出来,就预示着那个方向发生地震了。测试非常灵验,没有一 次不准。 张衡在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是伟大的,这是因为他从小就爱科学, 勤奋地学习钻研和不懈地观察实验,而且能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 合起来,通过自己刻苦研究、创造才获得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