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与地位_刘炜宏

论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与地位_刘炜宏

中心论坛

论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与地位

刘炜宏1,2梁繁荣3王富春4郭 义5徐 平6

1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 100700) 2中国针灸学会 (北京 100700) 3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5) 4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 5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 (天津 300193) 6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上海 200032)

摘要:针灸推拿学科是我国传统中医学中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色突出表出在理论体系相对独立、完整,治疗手段特色鲜明,临床运用极为广泛,并且在建国以后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在中医药国际传播中,针灸学已经成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排头兵。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针灸推拿疗法在预防、保健领域里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有着极大地社会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针灸推拿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应该将针灸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

关键词:针灸学;推拿学;学科发展;一级学科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03(2009)10-0875-04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明确指出,中医药(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长期以来,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当前,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民健康需求问题日益突出,不断扩大的医疗、健康需求和有限的卫生资源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如何在保证人人享有健康的前提下,有效地使用现有的医药卫生资源来满足13亿国民的需要,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

针灸推拿学是我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渐形成理论体系相对独立、治疗技术特色鲜明、临床运用极为广泛的一门学科。建国60年来,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近30年来,由针刺麻醉、针刺镇痛机制研究作为先导,我国的针灸对国际医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国际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针灸发展热潮。1987年,以我国为主要发起人和领导人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成立,为针灸在国际上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举行听证会,正式肯定了针灸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作用,由此引发了发达国家对针灸临床疗效研究的极大兴趣。在国内,针灸推拿学科高等教育体系逐步完善,针灸界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针灸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投入逐年增加,尤其是近4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连续单独为针灸立项,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针灸事业的蓬勃发展及国家对针灸学科的重视。

为使我国针灸继续在国际上保持领先地位,为了在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充分发挥针灸的重要作用,中国针灸学会在2008年11月召开的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专门讨论了把“针灸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这一议题。与会常务理事们一致认为,在我国目前的学科分类体系中,针灸学属于二级学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92)》中医学与中药学门类中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民族医学4个一级学科;教育部学科分类代码也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与药学并列为一级学科),这种情况与针灸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十分不相称,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针灸学科的发展。因此,根据学科性质和功能,应该将针灸学(包括针灸镇痛与麻醉等)与推拿学两个二级学科合并,提升为一级学科,即针灸推拿学科。

1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针灸推拿本来就是与药物治疗相提并论

在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历史中,针刺、艾灸、推拿疗法的发展成熟是先于药物疗法的。现存最早的

作者简介:刘炜宏(1957-),女,编审。《中国针灸》杂志主编,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针灸文献与标准化研究。

医学专著《灵枢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中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经络的生理、经络病理、腧穴理论以及如何在这些理论指导下选穴治病,对各种针具的描述、各种刺法的介绍极为详尽,是一部颇为成熟的针灸经典,故又称为《针经》。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穴名160个,载中药方却只有13首。《黄帝内经》把砭、针、灸、药、导引按跷列为五种独立并存的医术,根据不同的地域使用不同的方法。在某些评述中还将“针”作为所有医疗的代名词,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云:“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这里所说的五法是指当时的医者所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而以“针”来代表之,说明了当时针灸疗法的地位与作用。从唐代到清代,在我国的医事制度中,针师、按摩师与医师一直是并列的医学专业,要接受不同的医学专业学习,经过不同的考核,才能行使不同的医疗手段。这就是在我国古代医学发展史中,为什么针灸理论独特而完备、针灸教育比较完善、针灸医籍相对较多的重要原因。

总体来说,传统医学的治疗方式可分为内治和外治,作为一级学科的中医学,主要体现了传统医学内治法的理论架构和治疗方法,而针灸推拿作为一种物理刺激治疗手段,集中体现了外治法的特色。针灸学和推拿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一起构成了我国传统医学体系。

2 针灸推拿学理论体系相对独立、治疗技术特色鲜明、临床运用极为广泛 具有丰富的学科内涵在针灸推拿学的理论体系中,除了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理论外,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经络腧穴理论。经络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用以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论,具有概括性、抽象性、逻辑系统性等特征,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针灸推拿学中,经络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更具有实际的临床使用价值,能够指导临床辨证、选穴用穴和运用手法。腧穴则是针灸推拿学特有的理论,针灸推拿的各种手法和治疗手段就是通过刺激分布在人体表面的腧穴来调整人体自身机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对经络腧穴的现代研究又催生了新的学科内涵,即对针灸效应机制的研究。针灸效应机制的研究以明确针灸作用的生物现象和生物效应、研究针灸作用的生物过程、阐释针灸作用的规律为主要任务,为针灸推拿学科注入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内容,促进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结合,成为针灸学继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

针灸推拿疗法治疗手段多样,技术特色鲜明。针刺、艾灸是针灸学两大治疗方法,是针灸学所独有的。以针和灸为纲,演绎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治疗手段达数十种。如以手法操作为特征的各种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苍龟探穴、白虎摇头等;以不同取穴理论为基础的疗法:头针、耳针、腹针、眼针、腕踝针、时间针法等;以不同形质的针具为特征的各种疗法:毫针、电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芒针、火针、鍉针等;以穴位物理刺激为特征的各种疗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艾灸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艾条灸、艾炷灸、直接灸、隔物灸、艾灸仪灸、生物陶瓷灸、砭灸等等。伴随现代医疗技术的渗透,又发展了建立在经络腧穴基础上的诸多治疗方法。推拿学也是以各种推拿手法见长,有着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各家学说。针灸推拿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治疗病种几乎覆盖所有临床科室。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繁多的治疗病症构成了洋洋大观的针灸推拿治疗学体系。

根据以上学科内涵,针灸推拿学提升为一级学科,可以设有如下二级学科:针灸基础学(含经络与腧穴学,作用规律与机制,针刺镇痛与麻醉),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文献学(含标准与评价),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针灸推拿康复学。

3 针灸推拿学科的高等教育已经建立起完整教育体系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20世纪50年代,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相继建立了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广州等23所中医院校。这期间,针灸学是高等中医教育的主要课程。20世纪80年代起,为了适应针灸学的快速发展,各个院校又先后设立针灸系。根据各中医院校自身特点和所处历史时期的不同,针灸系的设置也各有不同,早期大多院校以针灸学专业为主,后来许多院校合并推拿、骨伤专业而设针灸推拿学专业、针推骨伤学专业等,教学机构设置也有针灸系(针灸学院)、针灸推拿系(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骨伤系(针灸推拿骨伤学院)等不同。到目前为止,我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4所,绝大部分设有针灸推拿专业;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西医高等教育机构10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非医药高等院校6所;专门的针灸科研机构6所。我国的针灸高等教育已经建立起从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完整教育体系,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全国有二级国家重点学科5个(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二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有针灸博士生点12个(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

针灸硕士生点34个。

在针灸专业课程设置上,随着专业课程和教学层次的不断分化,在保持《针灸学》课程的基础上,先后逐步开设了《经络学》、《腧穴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经选读》、《针灸各家著作》、《实验针灸学》等课程。其中《经络学》、《腧穴学》(《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专业基础课程,《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是针灸学专业课程,《针灸医经选读》、《针灸各家著作》、《实验针灸学》是高年级的提高课程。随着针灸学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化,《实验针灸学》已经成为一门引导学生走向针灸现代科学的新课程。这些课程构成了本专业相对独立的课程群,使得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自成体系。

4 针灸的国际化发展成为我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的排头兵

在中医药国际传播中,由于针灸推拿疗法的无毒、极少副作用,深受西方社会的欢迎,更由于我国针刺麻醉成功的影响和针刺镇痛机制研究的突破,使针灸成为我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的排头兵,成为中医药的代名词。现在世界上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针灸,美国、法国、英国、瑞士等国家专门针对针灸或中医执业进行立法,他们或者只批准针灸师执业,或者是针灸师和中医师分别管理;一些正规医科院校设立针灸专业,如日本的铃鹿医疗科学大学针灸学部,美国的哈佛、耶鲁、斯坦福、康奈尔、加州大学的医学院开设包括针灸疗法在内的替代医学课程;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德国成立专门研究针灸的机构和进行针灸培训的学校。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中,针灸是最为广泛的内容。

针灸的国际化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发达国家对包括针灸在内的替代医学的科学研究在逐步扩大和深入,投入逐年增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经国会批准对替代医学的立项资助经费,已经从1992年的200万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1.21亿美元,主要用于对针灸的研究。为了做好针灸研究,美国还专门设立博士后研究基金,吸引中国的针灸研究人才。在临床研究上,德国、英国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严谨的针灸临床疗效验证性研究,产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发达国家凭借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资金实力,已对我国的针灸研究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加快提升我国针灸推拿学科的学术地位,以期为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5 社会发展对针灸推拿的需求极为迫切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健康观念不断更新。人们不仅不满足于单纯的机体疾病的治疗,而且对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这一新的健康观念指导下,人们对无毒副作用的天然医疗和自然疗法的崇尚与日俱增。针灸推拿疗法具有药物治疗无法比拟的简、便、廉、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优势,在痛症、神经系统疾病、机体功能失调等治疗和康复方面作用独特,在健康保健产业中独领风骚,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一份调查显示,1997年全国医院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多者仅为4.8万人次,到2007年最多者已达到30万人次[1],说明近年来社会对针灸疗法的渴求越来越旺盛。

同时,21世纪更强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疗模式已由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过渡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临床医疗必须体现出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交叉渗透,实现传统理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及医学与人文学科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当代的针灸医生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要能用更加先进和科学的知识及手段从事针灸临床实践。21世纪迫切需要的不是普通的“针灸医匠”,而是具有完善知识结构的高层次人才,提升针灸推拿学科的地位,将极大地有利于这类人才的培养。

从医疗机构发展状况看,我国61%—80%的西医综合性医院设有中医临床科室,其中绝大部分有针灸科室;90%以上的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了针灸科[2];另外还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门诊部709所,均设有针灸科;全国尚有针灸专科医院十几所。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针灸人才流失严重,针灸发展后继乏人。调查[2]显示,全国目前综合医院平均只有针灸医生2.89名,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与一级医院分别平均拥有针灸医生4.73名、3.95名与1.17名。医院针灸科病房的设置率也十分低下,三级综合医院仅达到10.0%,二级综合医院为5.6%。在四川省的成都、绵阳、自贡、射洪、遂宁、简阳、达州等地,针灸病员十分充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但近年来某些中医院显现出针灸科发展后劲不足。由于高学历人才严重缺乏,知识视野狭窄,导致针灸科在发展规划、治疗技术更新、科学研究、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停滞不前,甚至呈现倒退趋势。这些资料说明针灸人才资源不足的状况已经严重制约着针灸临床优势与特色的发挥。因此,加速针灸推拿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推动针灸推拿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以上各个方面的社会需求,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中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近年来,全国针灸专业博士、硕士及七年制本硕融通型学生的就业率接近于100%,而五年制针灸本科生的就业率相对较低[3]。从整体上看,高层次针灸人才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较为发达的省会中心城市,

(下接第940页)

并制定各种突发公共卫生预案,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以法制加速和强化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逐步提升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3)扩大卫生投入,加强应急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的投入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投入,公共卫生应急经费的投入应作为财政重点投入之一。同时在卫生人才队伍上,要调整卫生人才结构,建立起能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专家库和专业学术机构,提供咨询和建议,并建立培训机制,组织定期应急训练和演练。

(4)建立良好的应急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特征之一是其迅速性,因此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发布必须快速而准确。信息化建设必须在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实现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的立体网络化信息交换,避免目前信息管理的条块状态。

(5)注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3]。如果公众都能具有较高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就会降低灾难危害程度。为此,需要卫生教育工作者及时对公众进行解释、指导以及宣传正确应对心理问题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体和公众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社会各部门不懈努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必须坚持科学与法制并重,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坚持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坚持部门协调,公众参与等多项原则,才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邢济春,张峰林.SA RS危机过后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

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6):486.

[2]刘丽群,赵琦,赵根明,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

警体系的现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18(3): 211-213.

[3]徐岫茹.心理危机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

2003,19(7):513-515.

(收稿日期:2009-06-15)

(上接第877页)

以高校、三甲医院及相关科研机构为主体,而中医药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市县级以下医院急需要大批针灸推拿高层次人才,广大基层医院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

6 目前针灸学科的一些相关设置已经等同于一级学科近20年来针灸学科的发展十分迅速,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已经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相提并论。针灸推拿学科除了在理论体系和临床治疗方法上与中医学存在着既统一又独立的关系外,在当前一些机构设置中还存在着超出其他二级学科之处。如在临床医院的分科中,针灸推拿科是唯一以治疗手段命名的科室,实际上它与药物治疗一样能够施用于绝大多数临床科室的疾病;在中医药院校中,针灸推拿学院(系)与基础医学院(或中医系)、中药学院(系)一起成为院校下的二级机构;在专业设置上,针灸推拿学专业和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为平行专业;在科研立项上,科技部已经把针灸项目与中医项目并列;在学会组织中,中国针灸学会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一样同属于国家一级学会,并且已经拥有了经络分会、腧穴分会、刺法灸法专业委员会等19个二级分支机构,全国各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中医类学会均是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针灸学会三家并列。

综上所述,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正确合理的学科分类能极大地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医疗卫生工作战略前移、重点下移,更加凸显出针灸推拿疗法的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优势,尤其是其在预防保健方面的独特作用。伴随着国际上针灸热的方兴未艾,我国作为针灸的宗主国,更应该重视该学科的发展。因此,将针灸推拿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我国传统医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更大程度地促进针灸推拿学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我国人民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炜宏,齐淑兰,成平,等.全国针灸临床现状初步调查与

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5):1-4.

[2]曾光,石学峰,胡凌娟,等.我国医院针灸科发展现状调查

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7):442-444.

[3]周海燕,张虹.从毕业生角度看“纵横结合,德智交融”[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1(4):29-32.

(收稿日期:2009-09-2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