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食源性疾病的防治

食源性疾病的防治

食源性疾病的防治
食源性疾病的防治

项目编号:2013-12-07-178 项目名称:食源性疾病的防治

1 . ()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品的品质和储藏性存在着最密切关系(单选题)

* A 、水分活度

B 、湿度

C 、PH值

D 、温度

E 、渗透压

--------------------------------------------------------------------------------

2 . 我国于( )年颁布和实施了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单选题)

A 、1992

B 、1993

*C 、1994

D 、1995

--------------------------------------------------------------------------------

3 . 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是( ) (单选题)

* A 、米饭、米粉

B 、水果

C 、蛋类

D 、腐败肉类

--------------------------------------------------------------------------------

4 . 摄入大量的亚硝酸钠,可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引起()(单选题)

A 、营养不良

* B 、肠源性青紫症

C 、腹泻

D 、腐败变质

--------------------------------------------------------------------------------

5 .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国大陆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月高发(单选题)

A 、3-5

B 、5-7

* C 、7-9

D 、9-11

--------------------------------------------------------------------------------

6 . 有机磷农药具有()毒性(单选题)

A 、肾脏

* B 、神经

C 、内分泌

D 、血液

E 、肝脏

食源性疾病防治

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十大危险因素来源 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超过2小时。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未能杀死病菌。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或不均匀,未烧熟煮透。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食品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误食有毒的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如四季豆或豆浆未煮透)没有去除其中的有毒物质。 7、生吃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10、使用不洁净的水。 三、避免食源性疾病十不要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6、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吃剩的饭菜要冷藏(冻)保存,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四、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建议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定型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点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私自采食瓜果蔬菜和野生食物。 6、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 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 8、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 9、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 10、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食源性传染病 1、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要素: ①播疾病的媒介——食物; ②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 ③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二)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 2、原因:①致病性微生物;②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物,并达到中毒剂量;③食品本身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有毒成分(如:木薯、河豚鱼、马铃薯);④误食(如:毒蕈、桐油) 3、分类:①细菌性食物中毒;②有毒动植物中毒;③化学性食物中毒;④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4、发病特点√ ①潜伏期短,病势急,很快形成发病高峰,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 ②有三个相同点:相同的食物;基本相似的临床症状;相同的进食地点 ③没有流行余波 ④引起中毒的食物是在正常数量。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特点 ①发病的季节性特点:5到10月 ②地区性特点: ③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

④食物中毒病死率特点:较低 ⑤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分布特点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 ①发生比重大;②引起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物多见;③有明显季节性,多发季节在5月~10月;④病死率较低(肉毒中毒除外); ⑤发生规律:先是食品被污染→微生物在食物中大量繁殖→食前加热不彻底; (二)沙门菌食物中毒 1、病原学特点:沙门菌属在外界的生活能力较强,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为20~30℃。 水中可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2~3个月。耐冷耐寒。不耐热,60 ℃15~30分钟或100 ℃数分钟即被杀灭。 2、流行病学特点 ①好发季节:6~9月 ②好发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 ③食品中沙门菌的来源:家畜、家禽的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未经彻底消毒的鲜奶;禽蛋在经泄殖腔排出时蛋壳表面被污染;熟制食品生熟交叉污染; 3、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恶心、头痛、发热、面色苍白、发冷 胃肠炎症状:呕吐、腹泻、腹痛、黄绿色水样便、发热38℃~40℃

食源性疾病预防小知识宣传

食源性疾病预防小知识宣传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吗?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那么当你了解了食源性疾病后,我们接下来必须掌握一些中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下面三方面中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 一、中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 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二、中学生应注意哪些饮食卫生习惯? 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 7、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 8、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三、中学生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 3、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 4、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 6、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 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同学们,食品安全很重要,请你一定要牢记以上食品安全知识。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习题及答案--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一、填空题 1.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生物性病原物主要有()、()、真菌、寄生虫及其卵、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2.食物中毒发病潜伏期短,发病曲线呈()趋势。 3.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可分为()、()型和混合型。 4.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抓住()、()、杀灭病原 菌三个主要环节。 5.沙门菌食物中毒多是由( )性食品引起。 6.影响沙门菌繁殖的主要因素是()和()。 7.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国()地区常见的食物中毒。 8.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主要是大量()侵入肠道引起的感染型食物中毒。 9.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北方的( )季。 10.甘蔗节菱孢霉产生的毒素为(),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11.抢救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治疗为使用( )小剂量口服或注射。 12.砷在机体内可与细胞内酶的()结合而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13.抢救食物中毒最常用的措施为()。 14.在我国最易发生河豚鱼毒素中毒的季节为()季。 15.()食物中毒为有明显季节性的一类食物中毒。 16.肉毒梭菌中毒的临床表现以()症状为主。

17.赤霉病麦中毒是由()菌种引起的。 18.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为()克。 19.做好食物中毒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前的准备首先要明确()、()、医疗机构三方面职责。 20.中毒人数超过()人时,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二、单选题 1.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为( ) A 河豚鱼 B 青皮红肉鱼海产鱼 C 红肉鱼 D 内陆湖泊鱼 2.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是由( )引起 A 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 B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食物 C 化脓性球菌污染的食物 D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3.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是由( )引起 A 肉毒梭菌 B 肉毒杆菌 C 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 D 肉毒梭菌产生的内毒素 4.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是( ) A 米饭、米粉 B 水果 C 蛋类 D 腐败肉类 5.食用河豚鱼发生食物中毒是由于( )引起 A 河豚鱼腐败变质 B 河豚鱼含有的组胺 C 河豚鱼中的毒素 D 海水被“三废”污染 6.属于有毒动植物中毒的是( )

2016年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及答案

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技术职称: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食源性非伤寒沙门氏菌病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2.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的易感人群不包括() A.新生儿 B.孕妇 C.免疫缺陷者 D.健康成年人 3.食源性阪崎肠杆菌病的主要致病食品是() A.婴儿配方粉 B.生肉及肉制品 C.鸡蛋 D.蔬菜沙拉4.紫绀是下列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 B.食源性甲醇中毒 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D. 食源性龙葵素中毒 5.食源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6.食源性菜豆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7. 食源性毒蘑菇中毒属于()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8. 食用发芽或表皮变为青绿色的马铃薯、未成熟的番茄可导致患()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 B.食源性甲醇中毒 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D. 食源性龙葵素中毒 9.食源性组胺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10.2015年我院的监测结果中,患者的职业未出现的是()。 A.医务人员 B.工人 C.婴幼儿 D.学生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食源性疾病的特征包括、、、和、。 2. 按发病机制分,食源性疾病可分为和。 3. 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的对象包括、、、 和事件。 4. 2015年我院监测数据中,导致食源性疾病最多的食品种类是。 5.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指发病人数在人及以上或出现1名及1名以上死亡病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6.引起食源性诺如病毒病的主要食品是,此外,受污染的沙拉、水果、 共2页第1页

食源性疾病的培训讲义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疾病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 食源性疾病的一类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发的中毒或感染性疾病。从这个概念出发当不包括一些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然而国际上有人把这类疾病也归为食源性疾患的范畴。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均属食源性疾患。 1984年WHO将“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一词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以代替历史上使用的“食物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疾病病原

5、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 6、动物性毒素中毒 7、植物性毒素中毒 按发病机制分类 1、食源性感染 2、食源性中毒 疾病防治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很少使用食物中毒的概念,经常使用的是“食源性疾患”。近20年来,他们对食源性疾患的定义、流行因素、危害程度、预防措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我国历来重视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已形成了一整套的食物中毒的报告管理制度。《食品卫生法》已明确规定了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内容。由于历史原因,由食物传播的肠道传染病、腹泻病的报告管理仍属传染病报告的范围。对人畜共患病的报告尚不健全。因此,食物中毒仅是食源性疾患的一部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因食物不卫生、食品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如何加强对食源性疾患的统一管理,统一报告,从预防和控制措施上与国际接轨,将是食品卫生工作者长期的任务。 疾病预防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一、食源性疾病 (一)概念: 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二)基本要素: 1. 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2. 病原物是食物中的病原因子 3. 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或感染性表现 (三)病原物: 1. 生物性 2. 化学性 3.污染有害化学物质 4.加工时产生有害化学物质:有机磷农药、重金属油脂聚合物多环芳烃(苯并芘) 亚硝酸盐 5.添加或误用有害化学物质:工业猪油矿物油工业酒精 (一). 生物性病原物 (1) 细菌及其毒素:人类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最主要的) (2) 病毒 (3) 真菌及其毒素禾谷镰刀菌、黄曲霉毒素中毒 (4) 寄生虫及其卵 囊虫病和旋毛虫病 (5) 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苦杏仁、木薯鱼、贝类毒蘑菇(真菌毒素中毒)菜豆、鲜黄花菜 (6) 动植物贮藏时产生的毒性物质:组胺、龙葵素、亚硝酸盐 (二)食源性疾病分类 1、内因性食源性疾病:动植物天然存在的有毒成分 2、外因性食源性疾病:食品在加工贮存过程中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3、诱发性食源性疾病:食品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因化学或物理作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三)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1、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摄入有毒食物所引起的急性疾病。 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88年上海甲肝爆发流行)摄入被肠道致病菌及病毒污染的食物 引起的肠道传染疾病 3、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4、其它食源性疾病:1.暴饮暴食引起的胃肠 2. 食物过敏(一般不算) (四)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1. 防止污染 生物性污染(biological pollution ) 化学性污染(chemical pollution) 制定执行卫生标准,加大执法力度,保证食品质量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韶关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学生姓名:钟力锋 学号:0711******** 系(院):英东食品与科学工程学院 专业:食品系 班级:07食品一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黄国清 起止时间:2010年16月—— 2010年19月 (教务处制表)

目录 1 概述 (2) 1.1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2) 1.2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联系与区别 (2) 1.3 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3) 2 食源性疾病病况 (3) 3 食源性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3) 3.1 细菌及其毒素 (3) 3.2 病毒 (4) 3.3 真菌及其毒素 (4) 3.4 寄生虫和原虫 (4) 3.5 有毒动植物 (4) 3.6 有毒有害的化学品 (4) 3.7 不明原因的致病因子 (4) 4 生活中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5) 4.1 不良饮食习惯 (5) 4.2 不健康的卫生行为 (5) 4.3 不科学的食品生产、加工、采购和贮藏 (5) 4.4 不科学的烹调方式 (5) 4.5 共餐或聚餐 (5) 4.6 误食有毒的动植物 (5) 4.7 摄食受到化学品污染的食物 (5) 4.8 猎奇 (5) 4.9 饲养宠物不当 (6) 4.10 缺乏认识 (6) 5 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6) 5.1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6) 5.2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 (6) 5.3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 (6) 参考文献 (7)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摘要:社会和工业化发展的负面影响,使得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提高,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另一方面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食品可作为载体传播各类食源性病原,增加某些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危险性。本文主要是让读者能够对食源性疾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掌握相关预防措施。【1】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预防;措施 Food Source disea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industrialization, making the occurrence of foodborne disease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foodborne disease is the world's most widespread public health problems.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expansion of trade, food can be used as carrier of all kinds of food-borne pathogen transmission, an increase of certain food-borne outbreaks of disease risk. This article is for readers of foodborne disease can have a clear grasp of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food-borne, disease, prevention, measures 1 概述 1.1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体患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疾病,它包含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食源性病毒感染以及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等五种。2其基本特征是:①潜伏期较短;②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③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④发病与食人某种食物有关;⑤有明显的季节性。【3】 1.2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联系与区别 “食物中毒”一直作为预防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专业术语。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认为“食物中毒”的提法不确切,认为以“食源性疾病”表示各种经食物传播的疾病更为确切和科学。1984年WHO将“食源性疾病”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以代替历史上使用的“食物中毒”。对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病因认识与名称的变化,反映了人类对食物传播引起的一类疾病的长期的从感性到

公卫执业医师考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一点通#(精选.)

1、不参与DNA切除修复的酶是( ) A.核酸外切酶 B.核酸内切酶 C.DNA聚合酶 D.DNA连接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正确答案:E, 2、常用哪种寄生虫卵作为评价土壤清洁程度指标( ) A.鞭虫卵 B.蛔虫卵 C.血吸虫卵 D.钩虫卵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3、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可选用( ) A.毒扁豆碱 B.琥珀胆碱 C.阿托品 D.新斯的明 E.毛果芸香碱 正确答案:D, 4、2000年由中国营养学会修订的我国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指( ) A.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B.某一特定群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C.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绝大多个体的营养素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D.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摄入量 E.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 正确答案:A, 5、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不包括( ) A.半胱氨酸的巯基~ B.组氨酸的咪唑基 C.谷氨酸的侧链羧基 D.酪氨酸的苯基 E.丝氨酸的羟基 正确答案:D, 6、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20%时物浓度为( ) A.1Km B.1/2Km C.3Km D.1/4Km E.5Km 正确答案:D, 7、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20%时物浓度为( ) A.1Km B.1/2Km C.3Km D.1/4Km

E.5Km 正确答案:D, 8、通气/血流比值是指( ) A.每分肺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比 B.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比 C.每分最大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比 D.肺活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比 E.功能性余气量与肺血流量之比 正确答案:B, 9、骨骼肌兴奋一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正确答案:C, 10、常用哪种寄生虫卵作为评价土壤清洁程度指标( ) A.鞭虫卵 B.蛔虫卵 C.血吸虫卵 D.钩虫卵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11、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B.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执护卫生防疫机构交给的任务 C.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由同级人民政府发给证书

第六章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教案)---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食源性疾病的概念、病源物质、疾病的范畴及预防。食物中毒与中毒食品的概念,食物中毒的特点、分类及流行病学的特征;饮食中常见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等)、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毒鱼类、贝类、牲畜腺体、毒蕈、发芽土豆、四季豆、含氰甙类等)的种类、特点、中毒食物及预防。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食物中毒与中毒食品的概念,食物中毒的特点、分类及流行病学的特征;饮食中常见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等)、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毒鱼类、贝类、牲畜腺体、毒蕈、发芽土豆、四季豆、含氰甙类等)的种类、特点、中毒食物及预防;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包括食物中毒与中毒食品的概念,食物中毒的特点、分类及流行病学的特征;饮食中常见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食源性疾病是由传统的“食物中毒”逐渐发展变化而来,近二十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很少使用食物中毒的概念,经常使用的是“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1984年WHO对食源性疾病的定义是:“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根据这一定义,食源性疾病已不仅包括传统上食物中毒,而且包括经食物传播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一、食物中毒概念 食物中毒的概念在我国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定义为: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三致作用)的疾病。 二、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因食品被某些病原微生物污染,并在适宜条件下急剧繁殖或产生毒素; 2、食品被已达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 3、外形与食物相似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被当作食物误食; 4、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在加工、烹调中末能除去; 5、因食物发生了生物性或物理化学变化而产生或增加了有毒物质。 三、食物中毒的特点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具有共同的特点: 1、食物中毒的发病与共进相同的食物有关。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具有暴发性。 3、症状相似。摄入同一食物而中毒的病人,其症状及其相似,多数病人呈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即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 4、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这是食物中毒与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区别。 四、食物中毒的分类

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手抄报

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手抄报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由传统的“食物中毒”逐渐发展变化而来,近二十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很少使用食物中毒的概念,经常使用的是“食源性疾病”的概念。1984年WHO对食源性疾病的定义是:“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根据这一定义,食源性疾病已不仅包括传统上食物中毒,而且包括经食物传播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食物中毒概念 食物中毒的概念在我国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定义为: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三致作用)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因食品被某些病原微生物污染,并在适宜条件下急剧繁殖或产生毒素; 2、食品被已达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 3、外形与食物相似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被当作食物误食; 4、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在加工、烹调中末能除去; 5、因食物发生了生物性或物理化学变化而产生或增加了有毒物质。食物中毒的特点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具有共同的特点: 1、食物中毒的发病与共进相同的食物有关。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具有暴发性。 3、症状相似。摄入同一食物而中毒的病人,其症状及其相似,多数病人呈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即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 4、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这是食物中毒与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区别。 二、食源性疾病十大危险因素来源 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超过2小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