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震精神”

“抗震精神”

“抗震精神”
“抗震精神”

“抗震精神”——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复苏

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的这一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时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一场8.0级的大地震,突然袭击了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全川,摇撼全中国,在瞬间夺取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遭受的伤亡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面对天灾我们可以对大自然的残酷无情心生怨恨,但我们更明白,怨天尤人不会让死者复活,那些埋在瓦砾下的幸存者更在用血红的双眼,期待我们去拯救。

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越坚强!越是在危难时刻,我们就越需要镇定、信心、勇气和爱心。温家宝总理说:“地震可以移动山,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中国人民的意志!”生命的奇迹,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殿堂奉献出新的光辉篇章。在十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正在进行。11万官兵、20余个兵种紧急出动,3.6万医务工作者从四面八方驰援灾区,全国全面协助,各种物资多路调运。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连续三天举国哀悼遇难者,降半旗、鸣笛,寄托着我们的哀思。全体中国人在祈祷:愿逝者安息、祈困者脱险、盼生者坚强。擦干泪水,重建家园,燃旺星火,昂然前行,一个伟大的民族,从此更加坚强!这些情感汇聚在一起,像涓涓河流涌向大海,汇成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抗震精神。

一、什么是“抗震精神”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帆风顺。一个民族在灾难中逝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面对天灾,我们经过一次次精神的洗礼,民族精神在这里重振和焕发,淬砺出一页新的篇章——“抗震精神”。

许多人现在都在感慨和怀疑国人的思想和道德,思想滑坡、道德退化等言语不胜枚举,但在灾难面前,中国人给世界、也给自己证明了一件事: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尤在!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带给中国人民无尽的悲伤;一曲同舟共计自强不息的抗灾壮歌,唱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限希望。我们相信,胡总书记在废墟上一句“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呼喊,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温总理在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就是全中国人民的信仰。抗震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团结协作精神,是血脉相通、心手相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互助精神,是迎难而上、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顽强拼搏精神,是百倍努力、争分夺秒、抢救到底、绝不放弃的坚韧抗争精神,是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英雄主义精神。抗震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一切围绕人、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命。一切力量在以人为本的信念下集结,一切分歧在以人为本的信念下消除。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灾难面前,无数人用自身的行动证明——中华民族不会向灾难屈服,人性的光辉总在危难关头普照。抗震救灾精神在顽强拼搏中升华,在灾区群众永不放弃奋力自救互救,所有人只有一个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因而一个个生命的极限被超越:80小时生还、124小时生还、150小时生还、164小时

生还、179小时生还、196小时生还……生命的奇迹见证了“决不放弃”。救援人员在废墟中与钢筋水泥、砖石滚木搏斗,与死神抗争,哪怕双手鲜血淋漓、肩头皮开肉绽。他们在一座座孤城中筑起了一条条生命道路,给灾区群众以生的希望!救援仍在继续,重建已经展开,我们相信:天佑中华!

二、“抗震精神”——无畏生死、奋勇向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快!快!快!”

这是空军首长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在部署动员会上最简短的动员。为掌握汶川、茂县、理县3个震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孤岛”灾情,15名空降兵先遣队员,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在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的恶劣环境中,靠着对人民的赤胆忠诚,从海拔4999米高度纵身跳下,定格了中国空降兵的英勇身姿。面对生死挑战,上千名伞兵都写下遗书。

勇敢不是没有畏惧,而是最终战胜了畏惧。在罕见的地震灾难面前,我军官兵高擎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大旗,把自己的心与受困群众的心紧紧相连,在救援行动中上演了无数次的“绝地大营救”,为人民利益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已经成为中国军人渗入骨髓的自觉行动。

三、“抗震精神”——牺牲自我,成就大爱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军人,没有时间让你考虑个人事情。尽量多的救出一个人,就是对亲人最好的纪念!”

一边是生死未卜的几十位亲人,一边是亟待救助的灾区群众,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武部部长郑强含泪选择了后者。一个普通的军中卫生员陈宏,部队驻地距他的家乡仅有50公里,家中的五层楼房在震后变成一堆废墟,刚刚十个月的儿子和他的妻子被埋在废墟里。他哭喊着妻儿的名字围着垮塌的房屋转了许久,伏在废墟上听了许久……最后,他面对废墟鞠了一躬,默默回到部队加入到救援的队伍中。

坚强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把感情始终倾斜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视责任和使命重于泰山,“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早已融入到一茬茬中国军人的血脉。

四、“抗震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抗争精神

“同志们,还等什么,用手刨啊!”

这是某集团军军长许勇面对被堵塞的生命通道发出的嘶哑的吼声。这位将军在地震后的几个小时内就率领一支30人的先遣队,冒着余震频频、山体滑坡的危险,于大雨中突入这次地震的中心汶川县映秀镇,并救出300名伤员。“解放军到了,人心就定了!”“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被解放军官兵从断壁残垣中救出来的受灾民众,来不及擦去身上的血污喜极而泣……

作为第一支突入灾区的部队,像是黑暗中的一簇火种,带给灾区人民无限希望!逢山开

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就像是这位将军说的:“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早一秒到达灾区,就能多拯救一条生命!”谁是最可爱的人,已尽在不言中。

五、“抗震精神”——震不倒,压不垮的自强不息精神

“阿姨不哭,要勇敢!”

这是一个在废墟中埋了近20个小时的小姑娘说的话,她的双腿被砸断,双手也被砸伤,在送往救助站的路上,她没有喊过一声痛、掉过一滴泪。看到救助她的大人们流泪的时候,她却笑着鼓励说:“阿姨不哭,要勇敢!”

一个刚刚获救的小男孩,被解放军官兵轻轻抬上担架时,他突然睁开双眼,面带微笑,深情地举起右手,向蓝天、向全力抢救他的解放军叔叔敬少先队礼,令所有在场的人感动不已。

这是被誉为“地震中最美的微笑”的小姑娘,她是一名十岁的小女孩,在地震中,倒塌的校舍砸断了她的左腿,在医疗救护点,面对镜头,他忍住剧痛露出了甜甜的微笑。这张脸感动了无数的人们,我们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是她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镇定又让我们在承受巨大灾难面前带来的痛苦时又有了某种欣慰,充盈着一种被感动的激励和鞭策。

他们都是孩子,是未来国家的栋梁,平日里,他们还是围绕在父母膝下的娇儿,但面对灾难他们却变得超乎寻常的镇定和坚强;平日里,他们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但面对灾难他们却变得难以置信的懂事。这就是民族精神,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渗透于他们的每一个细胞,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天灾有界,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情,全体中华儿女没有性别之分,没有老少之别,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这场灾难。许多人曾一度感慨国人的道德滑坡,但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团结互助的美德,看到了中国人民共渡难关的决心。灾难面前,举国上下捐款捐物,这是人们心灵深处大爱的萌发,是大爱的升腾,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复苏!

最后,再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些感动的话语,这是来自救灾一线的朴素的声音,就是他们在救灾一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些话语就像是天籁之音,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前进!

——“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会不来了,但是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余震袭来时,绵竹市消防大队战士荆利杰跪在地上,哭着请求再进废墟里救人。这一跪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近60小时的连续战斗,荆利杰与战友们至少救出300多名幸存者。

——“早一分钟就多一丝救出的希望,人命关天,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救人!”都江堰市检察院检察长何淼这样说,何淼恰巧在5月12日到任,余震还未结束,他便投入到营救群众的任务重。12日到15日,他三天三夜没合眼!

——“你们先走吧,扔下我,先去救起他人!”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派往都江堰市的医疗队队长高天君赶赴映秀镇救助伤员时,不慎踩进一个塌陷的地洞,导致左脚骨折,为了不让医疗队因为自己而耽搁救助的时间,高天君忍痛对他的战友说出了上面一句话。

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就像是天上的星星,而他们则是群星中普普通通的一颗,我们无需找到他们的照片,因为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都有一个名字——中国人!

从非典到洪灾,从罕见雪灾到超强台风,从西藏事件到圣火护卫,众志成城的力量一次次让人如此感动。这一次的特大震灾,更是让人们前所未有地紧密团结在一起。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捐款狂潮,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队,各类赈灾义演正在紧张准备,还有人想到要领养震灾孤儿,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认识到照顾好身边的“汶川人”也是一种抗震救灾。救灾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灾难会放大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奈,同时也会放大人心的善良和团结的力量,更会使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得以复苏。

以生命的名义,让我们在灾难中一起成长。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所有的一切在人的生命面前原本一文不值。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加油,愿所有的生命无论何时都能得到一样的尊重,愿在这次大地震中所复苏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所有人的心中像燃烧的火炬一样长存不熄!

防震减灾 珍爱生命 国旗下讲话

防震减灾珍爱生命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三年级一班的学生云依多,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防震减灾珍爱生命”。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瞬间,山崩地裂,家园损毁,生命消逝。熟悉而温暖的家园变成一堆废墟,天真烂漫的笑脸消失不见,鲜活的生命变成一具具冰冷的尸体。。。。。。还有许许多多的梦想,被掩埋在那片废墟里。 从此每年的5月12日,被设为全国的“防震减灾日”。“防震减灾日”的设立,既是纪念汶川大地震故去的人们,也是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自救技能,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我们的身边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灾害侵犯的隐患,如台风,暴雨,火灾,地震,雷电。。。。。。因此,对我们全体师生而言,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显得至关重要。灾害确实可怕,但比灾害更可怕的是无知,作为小学生,我们要珍爱生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学习防震减灾的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镇静,遇到任何突发应急事件不要惊慌。 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应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远离窗户,以防玻璃碎片伤人;在走廊或楼梯的同学,应找墙角蹲下,保护好头部,远离墙上悬挂的装饰物,等震动停止后迅速向外撤离。 如果在操场等户外,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广告牌下,篮球架下等危险地方停留,尽量往空旷的地方集中。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不要大喊求救,想办法找到食物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或许我们一生也遇不到这样大的灾难,但是我们要更加注意小的安全问题,提高防范意识: 第一体育课和开外活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时要注意脚下,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摔伤或撞伤; 第二上下楼梯靠右行走,讲究秩序,轻声慢步,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 第三同学之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理智,解决不了的矛盾,一定要寻求老师的帮助。 第四注意教室卫生的保持,勤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勤洗澡。严禁私自下河游泳。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珍爱生命,时刻注意防灾减灾,做到警钟长鸣! 谢谢大家!

2019德州一模作文讲评

德州一模:“传承中国精神”主题演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9年10月1日前夕,你已经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时值建国70周年, 学校举办以“传承中国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将代表你们班级参赛。请 从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 神中选择你最希望传承的一种,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出你的个性见解。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情境限制。材料将演讲者的背景设定为“2019年10月1日前夕,你已 经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在“建国70周年”之际,面对更多的青年学生,围绕“传承中国精神”写出材料中你最希望传承的一种,表达“你的个性见解”。这就要求演讲者既要有理性的思考,也要有感性的激情与力量,写出青年人的 责任担当与家国认同意识,以及对个人与国家、历史与未来的认知和思考。 2.内容和立意限制。引导语“传承中国精神”暗示文章的大主题,“请从 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中选择你最希望传承的一种”暗示写作范围和写作内容,选择不能超出范围, 不能多选或少选。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的六种精神都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角度不同,但精神实质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 考生要能写出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与家国认同意识。不得质疑和否定此六种精神 中的任何一种。 4.思维限制。论述的对象必须从材料所给的六种精神中选出一种,选择之后,要在文章中写出所选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以及传承的意义。要找出中国精 神和青年人的联系,以及精神实质与精神传承,二者不可缺少。 5.体式与身份限制。材料要求写一篇演讲稿,意味着文章应该有称呼,内 容应该有感召力。“你已经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暗示写作者的身份为大学生,“你将代表你们班级参赛” 暗示读者对象为学校全体大学生。考生要有基本的交流意识。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自由的。六种精神为六个角度,考生可以任选一个角度。 2.思考与写作的空间是开放的。此题给了六个关键词: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他们有的产生于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建设时期,有的产生于改革开放后,所涉领域有工业建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学习稿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新青海建设的不竭动力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强大精神动力。恩格斯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巨大的自然灾难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创伤的同时,也使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创伤中迸发、在奋进中升华。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产生于伟大的抗震救灾实践,是“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实干精神的延展升华。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既要与灾后恢复重建紧密结合,更要与实现新青海建设目标紧密结合。要通过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引导全省各族人民奋起于新的起点,致力于科学发展,凝心于真抓实干,推动新青海建设不断取得惠及全民的实际成效;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要自觉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以人为本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玉树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启示我们,要推动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有一股激情和热情,要有一股冲劲和闯劲,要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转化为激发潜能,豪情满怀地追求卓越、追求一流、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既要积极争取外界的帮扶,更要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加快新青海建设进程,一方面要以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的精神状态,抢抓国家进一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藏区跨越发展和玉树灾后重建支持力度等三大政策机遇;另一方面要以主动融入、包容四海的胸怀,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求新思变、敢为人先的勇气,大力推进各种创新,不断争创青海新优势,打造青海新品牌,展示青海新形象。 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前,尤其要以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把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所焕发的巨大精神动力作用于各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为新青海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在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大视野下解读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玉树抗震救灾不仅仅是青海全省上下投入的一场战斗,更是中华民族上下投入的一场战斗,地不分东西南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机电工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学期论文论文题目: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度外,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他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地面有十指鲜血淋漓的士兵,空中有达到体力极限的飞行员;内有为救学生直面死神的无畏教师,外有都市街头蜿蜒长龙的献血队伍。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面对他人生命安危,这种舍生忘死、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总在最关键的时刻、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抗震救灾精神,就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无论在震区,还是祖国各地,人人心系灾情,用出人出力出物的实际行动付出一片片真情和爱心。人们的心靠得更紧,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同情、和善、友爱等情感特别得到增强。地震带来的灾难现状是残酷的,但全国军民对灾区的火速支援,特别是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团结互助精神却让人温暖、令人赞叹。正是这种精神,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激励人们擦干眼泪,奋勇前行,用信心去创造美好的新家园。 抗震救灾精神,就是立足本职、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在大地震发生之后的抗震抢除救灾战斗中,灾区的通讯、公安、民航、运输、医疗、地震监测及其他各职能部门做出了极其突出和卓越的贡献。这些部门的干部职工做到了临震不惊不乱,人在机器在,岗位在,没有一个逃离岗位,他们认定了与机器、与房屋、与岗位共存亡。地震越剧烈、危险越大,其他部门和灾民可以越跑得快、逃得远,但是这些部门的干部职工却不能跑,他们越震越往房子里钻,越震越只能定在岗位上。他们十分清楚大地震对他们的家庭、他们的亲人、他们的财产意味着什么,也清楚全家老小这时对他们的期待,但是他们只有咬紧牙关、含着泪水坚持在岗位上。他们清楚逃离岗位对全局,对成千上万灾民的不堪后果,他们下定决心不做历史的罪人,而要当抗震救灾的无名英雄。 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度保证;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支撑;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牢固纽带。 正是因为由伟大的民族精神发展而来的抗震救灾精神,我们在遭受灾难,抗击灾难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谓多难兴邦,抗震

士兵抗震救灾感想

士兵抗震救灾感想 灾难总是这样残酷的突如其来。在你看了士兵们拼尽全力去抗震救灾的时候,有些什么感想呢?今天整理了士兵抗震救灾后感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士兵抗震救灾后感想篇一 5月12日午间,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此次地震非比寻常:云南、海南、四川、湖南、重庆、江西、湖北、北京、甘肃、山西、内蒙古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波及,影响面之广,实为罕见。同时也给事发地带来痛哭与灾害,也给我们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也给我们军人又出了个难题。作为一名军人,哪里有危险我们就应该到哪里去。看到灾区人们所承受的巨大悲痛,自已恨不得冲上救灾现场。"抗震救灾,众志成诚"。每次看时全身的血液都在澎湃,血管感觉在里面沸腾,燃烧,奔放,离灾区四川汶川那么远,做为中国军人的一名子弟兵,军人,很想挺身而出冲锋到地震灾区最前线,用自己的双手肩膀,去救被困在瓦砾下的孩子,看着屏幕上那倒塌楼房板上的血迹,听着解救现场传来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声,感受全国及世界各地伸出的援助之手。 或许还有惊惶失措,或许还有惊悚无言。但人们的温情、爱心和理性也开始大面积汇聚在一起。看到从震感中沉静下来的人们,他们迅速通过手机、网络互致问候、擅自珍重;灾区状况在第一时间以DV、手机摄像等形式遍布网络,激发更多的关切、驻留更多的情义;在网络论坛,向灾区人民表达慰问、向死难者志哀的帖子业已人流如堵;

灾难中的求生方式、注意事项早早地挂上门户网站的首页……短短时间内,这样的情怀细织密缝,这样的行动此起彼伏。看到这样的情景,人们以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情、守望相助的担当精神,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冷静和坚强。 我相信: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的温,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的中国军人,人民子弟兵同胞,再加上我们这些真心的祈福,中国会好起来的,四川的汶川会在次出现在世界面前。"灾情是命令,时间是生命"。每一次灾难都是对于我们军人考验,每一次灾难也是对于公民精神的试探,人们在军人光荣使命的鼓舞下,怀着同一个信念,走到一起。于长歌当哭之中,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公民社会的孜孜成长,其中所彰显的自组织意识和推己及人的普世情怀令人感念。 于慌乱中坚毅、于悲痛中自持、于行动中凛然向前——这场灾难中,因为有了这样有关切、有行动的积极公民,而无惧世事无常。灾难总是难免的,它与人类如影随形,是我们命运的一部分。其中所见证的既有自然界的乖戾,也有人类的渺小。但人类不屈不挠、繁衍生息的历史,同时也见证了仍然有一种艰难的拯救性力量存在,那就是这次四川汶川,风雨中的坚持、逆境中的坚韧和守望中的相知相守、不离不弃。他们正是依靠着这颗或许微弱却又蔚为壮大的精神火种,我们才得以在彼此的眼中看到自己、找到温暖,并积蓄奋发向前的力量。 靠近我,温暖你。在灾区的混乱中有一名前线救灾战友说:"每一个人都是这广阔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们军人的损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 灾后重建,百废待兴;千日奋战,路在脚下。 灾后恢复重建需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发挥灾区人民的主体作用。从“5·12”山崩地裂的那一刻起,四川便进入了一个极为特殊而关键的时期。自强自立自救的精神与坚定坚强坚韧的意志相互激励,我们勇敢地从地震废墟中站起来,强忍悲痛,自救互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从灾难中学习,从灾难中汲取信心,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强意志,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强大力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村民喊出了灾区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共同心声:“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带着泥土和草根的芳香,两条朴实无华的标语展现出灾区人民昂扬向上、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实干苦干的精神状态。 灾区人民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创造者。大灾之后的恢复重建,是一个原地起立的过程,是一个发展起跳的过程,既具有抗震救灾普适的共性,也具有从灾区实际出发的鲜明个性。抗震救灾的精神取向,应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行为

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张扬。青川农民的两条标语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汶川大地震,震出了亿万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震出了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更激发了灾区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创业精神、拼搏精神、英雄精神和科学精神。 两条标语——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灾后恢复重建不仅要着眼于当下灾区急需恢复的基础设施和灾区群众急盼回归的日常生活,还要以长远的眼光、人性的视角、科学的举措,谋划灾区未来的持续发展。作为一场攻坚战,不能没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总动员;作为一场持久战,不能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主创业。走进今日灾区,田坎上,河滩头,公路旁,到处可见自搭自建的过渡安置房,到处可见灾区群众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的忙碌身影。废墟上站起的四川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都有一种共同愿望,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抓住恢复重建的机遇,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机制,培植自我再生的造血功能。 两条标语——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拼搏精神。山高水急的巴蜀大地培育了四川人民敢为人先、智慧包容、自强不息、坚韧奋进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四川人民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独特品格。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四川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表现出无比坚强勇敢、不怕困难、

论述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论述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城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卓有成效,但在许多困难的广大基层当中,特别是偏远山区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导致在防震减灾建设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我国也会相应的提出有关对策。 【关键词】防震减灾;问题;对策 引言 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基层地震部门承担着广大基层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任务,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大部分基层地震部门存在着经费和人力等方面的不足因素,同时又面临着个别地区群众知识接受能力差、交通不便等困难,他们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就更为艰难。而且,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了解到基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此会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1.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宣传不面向群众,总是搞突击宣传 开展宣传活动,其基本目的在于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推动防震减灾工作,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地震应急应变能力。所以,要求宣传必须要面向群众,不能背离群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宣传作用。同时,在宣传过程中,老是搞突击宣传,这样将会引起群众误解,导致社会恐慌。 1.2总是用古老的宣传途径,不与时俱进 在防震减灾的宣传途径中,总是采取发传单、摆展览板等简单方式来进行宣传的。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要从过去这些落后的方式进化到互联网等先进的方式中。因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易被人民群众接受的宣传途径,才能扩大宣传范围,从而达到宣传效果。 1.3总是不结合实际情况 在防震减灾的工作中,大部分地区都不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宣传,而总是盲目的进行模仿,所以,要想做好防震减灾的工作,我们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宣传工作,这样才能使得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得以更好的发展。 2.我国防震减灾的宣传措施 地震灾害固然可怕,但是更加可怕的是人们面对地震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应对

长征精神的内涵与传承

近代史论文:长征精神的内涵与传承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2015级金融学 姓名:杜玉莹 长征精神内涵与传承 摘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是一部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在长征征途中培育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五大基本方面,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强烈 的爱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这在当今纷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长征精神具有精神导向、凝聚向心、感召励志、教育塑造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长征精神内涵自强不息时代价值 一、长征精神内涵 长征以其独特的魅力突破了时代和国界,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的

精神力量,而且也为整个世界所称颂。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五大基本方面,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强烈的爱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 1.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不仅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且面临着严重的给养不足、自然环境极其险恶的生存问题。 红军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艰难与险阻,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与牺牲。但是,自然和社会的困难并没有难倒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阻挡红军战士前进和走向成功的步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何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有的精神从何而来? 从根本上讲,来自他们所具有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因为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 2 .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 长征是在革命形势极其险恶、斗争异常艰苦、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进行的。红军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巨大的困难,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一次又一次的危险,把红军屡次推入绝境。面对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却无比英勇顽强,表现出了不怕困难和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必胜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长征把中华民族知难而进、“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奋进精神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红军将士就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知难而进。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铸造了伟大的人民军队、伟大的红军战士、伟大的人间奇迹。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中,经历了大约120次主要战役、战斗,共歼

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以及我国应对防震减灾的相关措施

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以及我国应对防震减灾的相关措施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关键词防震、减灾、自然灾害、美好家园、防范意识、人造灾害、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震发地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地震发生了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

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隋笑飞华春雨周英峰 2019-4-17 14:46: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04.17 曾经,梦想离我们如此之远。而今,梦想离我们如此之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跨越世纪的梦想,是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渴望。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靠什么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将民族复兴的梦想化为现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响亮回答,正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更加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崇高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追逐中国梦的奋进历程,不断孕育和凝成中国精神 那片海拔近4000米的雪域高原,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双真诚清澈的眼睛—— “你那么拼命,给谁看啊?他扭头看我,沉默了一会儿说,给老百姓看。”四川甘孜州道孚县龙灯乡原副乡长冬孜回忆说,“菊美多吉的眼睛就像家乡的鲜水河一样,清澈见底。” 让孩子有学上、农牧民有藏房住、老百姓过好日子……在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的心中,有太多的梦想。 怀着这样的憧憬,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33岁。造福乡亲的梦想,让茫茫雪山对这个背影充满了深情的眷恋。梦想蕴含着的中国精神,让这个灵魂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一个人总是需要一些梦想、一点精神,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翻阅世界史,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历经磨难,始终深怀强国富民之梦。也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饱受侵略、欺凌和挫折,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一百多年前,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用诗句写出了对中国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在中国面临危机的时刻,中国梦一直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最灿烂的希望和最坚定的信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在民族危亡中体验了痛苦和艰难,也由此形成了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近现代民族精神。 逐梦的脚步从未停歇,伟大的精神源远流长。

抗震救灾观后感

《抗震第一时》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抗震第一时》纪录片,片中深刻的反映了各基层党组织在危难面前临危不惧,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纪录片中,一位县级领导在地震到来时,临危不惧,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这种无私奉献大无畏的精神更应该在我们的工作中继承和发扬。他的这种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是新时期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奋不顾身、一往无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抗震救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灾难发生时,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统筹协调,临危不乱,有序的组织群众自救互救,捍卫了大局利益。 现如今,个人利益的倾向化越来越严重,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自己,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存在。而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这种民族精神却已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更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的政治感,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到首位,把责任记到心里,把行动落到实处;抛开个人杂念,顾全大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待工作要尽职尽责,不去计较个人利益,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和积极的工作心态,面对危难,愈挫愈勇,愈摧愈坚。遇到困难,战胜它;面对艰苦,克服它;不抛弃不放弃,始终把大局意识放在第一位。对待工作,多付出多奉献;对待他人,多帮助多支持;抵制不良主义风气对个人的侵袭。

在处理有关服刑人员问题时,应严格按照单位有关规定执行,一丝不苟,不搞形式主义,切实加强制度的落实,做到公正公平。 在现实工作中,寻求优越的工作条件、高标准的工作环境大有人在,一切为了自己,只图工作的安逸性,遇到困难就逃避,遇到问题就推辞,把个人利益放到了首位。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雄壮。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呼声,更是把单位事业推向更高、更强的重要保证。在工作中,要时刻以一个高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来严格要求。克服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变被动为主动,心想人民、处处为民,摒弃自私主义,摒弃自我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奋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危难面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心顺、民心齐、力量聚,成为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单位事业的良性发展的强大后盾。

防震减灾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1、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我 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单选题- 2.0 分 ) 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我 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D、火灾 C、停电、断水 A、毒气污染 B、交通瘫痪 2、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单选题- 2.0 分) 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A、不相信 B、不相信、不传播 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 D、相信并随意传播 3、地震灾害资料统计证实,()以上的人员 伤亡,是由不抗震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 单选 题-2.0 分) 地震灾害资料统计证实,()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不抗震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 D、95% C、 90% A、 75% B、 85% 4、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单选题- 2.0 分) 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B、跳楼 A、安全通道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5、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单选题- 2.0 分 ) 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D、内部 C、地幔 B、地壳 6、地震发生时,在家中()进行个人防 护。 ( 单 选题 - 2.0 分 ) 地震发生时,在家中()进行个人防 护。(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 贸然外逃;( 2)可选择较安全的地 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3)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 藏室及墙角躲避; (4) 要关闭电源、 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5) 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 也不要乘电梯。( 6)地 震后迅速撤离。 A、( 1)( 2)( 3)( 4)( 5) C、( 1)( 2)( 3)( 4) B、( 2)( 3)( 4)( 5)( 6) D、( 1)( 2)( 3)( 4)( 5)( 6) 7、地震灾害有()特点。 ( 单选题- 2.0 分) 地震灾害有()特点。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 D、突发性、纵横性、续发性和不确定性 B、突发性和纵横性 A、突发性 8、民谣: " 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 泡。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 指的是()异常。 ( 单选题- 2.0 分) 民谣: " 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 变味道。 " 指的是()异常。 C、地象 D、地下流体 B、气象 A、水文

防震减灾知识讲座三(1)

防震减灾知识讲座 俗话说:人生自古多磨难。在地球上,自然灾害种类多,且频繁发生。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遭遇到某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深受地震灾害的影响,像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人们至今无法忘记。近年来我国西藏、青海、新疆、江苏等地也多次发生地震。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使我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在大量的事实面前,以及无数的惨痛教训,我们再也不能漠视地震灾害了,要赶快行动起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这样才有可能把地震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那么,如何进行防震呢? 一、防震准备 1、了解地震知识 地震一般指岩石圈的天然震动。按其成因主要有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其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一旦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来表示。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 1级,能量约增加33倍。烈度是表示某一地区地面所受的影响和破坏强度,与震级和震中距大小、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物等有关。 在一个地震带内,地应力的积累和释放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不均匀的,所以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从世界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板块交界的地带。其中,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 地震前常有不少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叫做地震前兆。如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动物的异常反应、小震频繁、地壳形变等。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但目前人类对地震的认识尚处于摸索阶段,还不能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 2、要有防震意识 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有500万次,几秒钟就有一次。 给人们造成破坏的地震每年约有1000次,大约每天有28次。我国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由于地震具有突发性强、 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等特点,加上地震预测的难度,以及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迅速提高,这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做得到的,因此防灾意识应成为做好减灾工作的前提。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 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心得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 心得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建设共同美好家园 面对四川汶川地震这场特大自然灾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地进行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在抗震救灾中,中华儿女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团结战斗,顽强拼搏,为全世界展现了一个爱国主义、以人为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自强不息、不畏艰险的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彰显,是鼓舞我们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一)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各国人民都具有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崇高深厚的感情,是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贡献力量的强烈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 ___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汶川 ___紧紧揪着 ___、 ___和全国人民的心。心系灾区是当前最大的爱国主义。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都是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的实际行动,到处都是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的长长队伍。支援灾区,大大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大家贡献所能,奉献所爱。从中央领导到广大群众,从企业家到普通员工,从海外华侨到港澳台同胞,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天真活泼的孩子,人们纷纷慷慨解囊争相捐款,倾其所能,尽其所力,担其所责。人们时刻在心中默默为灾区群众祈福平安,在心中想着我该做点什么。一切为了灾区,为了灾区的一切,展示出全国人民全力支援灾区的民族凝聚力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震救灾中彰显了中华儿女爱国爱家、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灾难,从不低头、屈服,在灾害和困难面前他们表现出的是顽强拼搏、坚不可摧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不仅要爱祖国,而且要爱人民,爱这块土地上的无数平凡生命。灾害发生后海内外中华儿女都紧急行动起来,迅速加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他们不顾自己的亲人帮助救助别人,不顾个人安危志愿支援灾区救灾,感人事迹,不可胜数。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80名将军带领10万子弟兵冲锋在前,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拼着血肉之躯冒着危险从废墟中挽救幸存者;

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方案

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方案 根据*************部署要求《关于加强*************住建行业防灾减灾救灾暨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建设局《关于加强***建设行业防灾减灾救灾暨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为切实做好今年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结合实际,为进一步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市民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市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经局领导同意,特制定2018年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普及防震减灾和避险互救知识,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活动主题 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应急应对能力 三、活动重点 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 四、活动内容 1、宣传介绍各类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及相关减灾法律法规(《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防震减灾工作理念和防震减灾的重要 意义,及时跟踪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相关情况。 2、宣传介绍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方法、普及防震减灾的基

本技能和应对措施

以及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等,重点对地震应急知识进行宣传介绍。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活动形式 1、分散宣传。开展防震减灾主题讲座、各社区悬挂宣传条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LED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播放防震题材电影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2、开展演练。10月9日,组织应急疏散训练,全面提市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活动安排 1、准备阶段 (1)、通知开展重点地震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结合实际拟定实施方案。 (3)、准备宣传资料、安排部署宣传活动的相关工作(见附件)。 2、实施阶段 (1)、10月8日-12日内以“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为契机,开展重点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组织各学校、养老院、企业、社区等全面排查公共基础设施,公共设备和居民住房等存在的灾害隐患,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明确灾害来临时居民自救互救设施和应急避险场所,并在显著位置放置应急避难标识牌;要加大资金支持,为各社区配备必要的紧急救援避险物资和装备;要鼓励和支持各社区居民家庭做好日常防灾准备,提升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能力。 (2)、10月8日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载体以及通过各社区

关于地震演练心得体会

关于地震演练心得体会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我校在5月12日下午进行了地震演练,通过实践演练,增强了师生的应急疏散的经验和能力。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领导小组,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成员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震、消防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大规模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二、筹划缜密,演练安全可行。根据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拟定了“平明中心小学地震演练”。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认真研讨,对演练方案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使演练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程序、路线等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并教育学生,听到校长宣布险情发生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5月12日下午,班主任和疏散指挥员各就

各位。值周校长通过广播下达命令,各班班主任立即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最后对此次演练活动进行简要,并宣布演练活动结束,请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并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这次活动全校共有1900多名师生参加,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3分钟。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通过这次演练活动,大大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知识,大大提高了师生逃生、自救、自护意识,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5月12日,也就是四川地震发生的日子,这次地震是给中国的一次沉重的打击。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一场抗震救灾演习。大家既兴奋又紧张,在椅子上焦急地等待。 第一次警笛响时,我们迅速躲到桌子下面。第二次警笛响时,大家有序地抱着头跑到操场上站好排,演习进行地秩序井然,干净利落,没有嬉笑打闹的场面。同学们完全把演习当成了真正地震的一天。因此校长对此十分满意。 通过这次演习,我也了解了一些小知识:当地震来临时,不能跳楼,要切断电源关掉煤气,躲到卫生间里,或者躲在桌子下,因为墙壁倒塌时,桌子能为你承受重量。尽量避开玻璃,地震之后要迅速撤离,以防余震。

抗震救灾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抗震救灾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等地遭受了罕见的8级地震,举国震惊,全球震惊!无数个日夜期盼的XX,走来却一路飘摇,人民的欢乐与梦想被灾难而覆盖,看着失去生命的家庭和无家可归的人们,看着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看着地震地区满目疮夷,看着伤员等待救治,我们心如刀绞,彻夜难眠。但面对这些,顽强的中国人民,纽带般的缠连在一起,在血与泪的交融中勇敢的面对磨难,我们用“责任、关爱、感动、感谢、感悟”诠释着农合行人,我们农合行人有着无比的勇气迎接着每个挑战。 责任 我们农合行开设“快速通道”,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将各地的捐款汇往灾区;在忘我工作的同时,我们依然时刻心系灾区,慷慨解囊,在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后马上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些都充分的展现了农合行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关爱

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全行员工立即行动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奉献真诚爱心,踊跃向灾区捐款。大家积极响应总行的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在短短两天时间里,捐款全部到位。真情系灾区,关爱汇暖流,我们自发无偿献血。 感动 灾害发生后,国家领导人由于快速的反应和强有力的领导而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许,军队冲上去了,医护人员冲上去了,志愿者们冲上去了,各项救助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灾害无情人有情,党心、民心更加凝聚在一起。还记得今年那场五十年罕见的冰雪灾害,面对它,我们不畏冰雪严寒,不分昼夜,坚守工作岗位,持续奋战在抗冰雪的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个“战冰雪、保安全、保服务、保生产、创和谐”的温暖场景。我们发扬了农合行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地震面前,我们数次垂泪,积极捐款捐物;我们上网发贴,积极为抗震救灾表达、歌颂。我们发扬了当代农合行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诠释了当代农行人身上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农合行人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良好精神风貌,在社会大众面前,展示了农合行人应有的社会责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字号:大中小】新华网甘肃频道(2007-11-19 16:08)来源:南方网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人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凝聚。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而兹伯里热烈赞扬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毛泽东曾说:"长征事前并无计划,没有让我参加准备工作,我到最后一刻才接到撤离的通知。"但是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事实证明,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标志着伟大的长征胜利了,这是中国革命转折性的一个伟大胜利,为以后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长征中广大指战员所表现出的不畏千难万险的革命英雄气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活动史上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据杨成武回忆讲:"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召集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长征精神,毛主席说,长征的同志都是英雄汉,长征是播种机,播下的种子将来是有收获的。"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本质,就是让劳苦大众摆脱剥削和压迫,求生存获解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对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认识提出了更深更新更高的要求。弘扬这个时代精神,科学地认识它的时代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科学深入地认识研究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必须把长征精神的价值研究与长征精神内在逻辑结构的研究结合起来,因为长征精神的价值就存在于它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中。我们只有认清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才能按照长征精神的本质内涵去研究认识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科学地把握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及其精神的集中体现之一,它作为一个历史的生成物,作为一个客观的有生命的认识对象,人们对它的理性认识,特别是价值功能的认识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应该说,对长征精神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人们认识成果逐步积累的过程。另外,长征精神作为一个发展着的精神存在物又有一个自我逐步成熟展开的过程,也是人们对它的深层次认识,特别是价值认识需要一定时间。以往我们对长征精神的研究,基本上是外在特征、外在整体风貌的研究,因此对长征精神的价值研究有待深入。因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尚不足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只有揭示事物的内在逻辑结构,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化对事物价值的认识。长征精神作为一种实践精神、行动哲学,必然有它科学的体系,有它独特的内在逻辑结构。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具体内容都应该在长征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及其内在逻辑结构中去研究。我们认为,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 1.理想信念的灵魂支柱层。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长征的胜利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胜利,是矢志不渝革命精神的胜利。长征的两年时间里,环境虽然险恶,但红军指战员仍然是视死如归,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大家继承发扬了井冈山讲理想、讲信念的精神。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也证明:伟大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努力,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然而,正是因为在长征精神中包孕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以,长征精神具有巨大的凝聚向心的力量、感召激励的力量,这两种力量就是长征精神现代价值中的重要的作用。 2.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生死观念层。长征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我们知道,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那么大家究竟靠的是什么?除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