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汉语基础题

古代汉语基础题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什么是丛书?什么是类书?试分别举出两种影响较大的丛书和类书加以说明。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并指出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

1、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革卦》)

3、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左传?桓公二年》)

4、布帛寻常,庸人不释。(《五蠹》)

5、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二、分析下列双音词语,然后进行分组:

阴阳须臾纲维纷披拓落蝘蜓妻妾绍缭敷愉萧瑟参差

缤纷容与憔悴浩荡滂沱窈窕芣苢薜荔仓庚蟋蟀伊威

1、双声连绵词:

2、叠韵连绵词:

3、非双声叠韵的连绵词:

4、不是连绵词而是合成词:

古汉语通论(四):本义和引申义

一、分析单独列出的字的构造方式,解释其在各句中的意义,並指出这是它的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

求,无乃尔是过与?过: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过: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举: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上:

西方有木焉……生于高山之上。上: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征: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征: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过三爵,非礼也。” 趋:

左右欲刃(蔺)相如。刃:

矫命以责赐诸民。责:

怠慢忘身,灾祸乃作。作: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叔:

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及:

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姑: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行: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集: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长: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枝:

盖亦反其本矣?本: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固: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身:

二、根据下面提供的例句,说明“发”,“约”两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并说明其引申方式。/ K4 a& v! n: q8 A: U% V

1、发使使燕(《史记?淮阴侯列传》)

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3、君子引而不发。(《孟子?尽心上》)

4、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

6、大王欲得壁,使人发书至赵王。(《史记》)" {0 h6 T, s: b) W* D# b

7、朝发白帝,暮宿江陵。(《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

8、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楚辞?九章?思美人》)

9、舜发于畎畝之中。(《孟子?告于下》)

10、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11、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诗经?周南?关睢序》)

12、发号施令,罔不有减。(《尚书?冏命》)% I8 K. h% g* j: ^- V% e$ ]

$ Q2 l5 [% h( A- w+ E! q

1、大信不约。(《礼记?学记》)" U$ O- B' J; C& g1 V

2、玉壶春酒。约群仙同醉。(陆游《谢池春》)& [; L8 M1 k7 ?

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8 J( i. S$ `! s+ r2 M5 f8 I

4、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5、相如度秦王虽齐,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6、约之阁阁,椓之橐橐。(《诗经?小雅?斯干》)

7、其文约,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以深为根,以约为纪。(《庄子?天下》)/ E4 ^- {1 \/ |, \$ E0 {

9、约其辞文,去其烦重。(《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贞《生查子?元夕》)# u# Y' s, Z) d9 ]

三、解释加框字的具体意思,并指出每组从本义到引申义的线索。(15)

1、宾右取脯,左奉之。

2、而汉岁致金絮丝缯以奉之。

3、恕不奉陪。

4、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

5、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2、风惊雾起,驰荡不休。

3、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4、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5、名驰三江外,峻节贯云霄。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一、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并作简要分析:

本采臭從豆坟釜甘宫河鴻迹及技江戒考雷立莫目

二、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 R: y2 ?) v: P1 u; g$ K# D$ l0 ?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

4 i/ ~; j# Y: V

古汉语通论(八):叙述句,矣字,焉字

一、选择:

1、下列()句中“焉”的意义或作用与其余三句有别。

A. 非曰能之,愿学焉。

B.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

2、以下()句中“也”的作用跟其他三句不同。

A.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3、下面()句中的“如”是个假设连词。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楚子使屈完如师。

C.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D.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4、“其”在下列()句中表达的语气跟其他句不同。

A.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B.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C.吾其还也。

D.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宾语前置的条件。' k0 A3 w. n/ V$ b+ [6 M/ Z; g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0 }, G* E. F. v& z B8 {

2、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是继!(齐桓公伐楚)

3、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S% z3 M7 s9 T3 @( t" [: L

4、大宛闻漠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张骞传)

5、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A* u2 @0 h. v4 j2 w

6、子曰:“求,无乃尔是过欤?”(论语?季氏)

7、许子奚为不自织?(许行)& k7 X4 R8 ?, Q/ X! y, Q0 |

8、吉孰凶?何去何从?(楚辞?卜居)

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活用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

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I0 v$ ?- M0 e8 P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服侍者简其业,而游学者众。(韩非子?五蠹), ^# E5 s6 B8 z' p/ r3 J* l. i/ L# ~' |

5、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 Y# X4 K! z% ^9 b+ h y$ Z9 y% v1 i

6、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W4 i/ u2 B/ Q8 x7 Y. l

7、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

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顼)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6 K- ^, ~1 L7 g9 n6 N

1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1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7 V6 s0 j; z, B) q0 |, i& ~

标出下面这首诗的押韵字,並说明其中哪些字彼此押韵,押哪一个韵部。

《诗·小雅·鸳鸯》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鸳鸯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鸳鸯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诗·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部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诗律

一、根据下面提供的首句平仄样式,写出律诗整个平仄格式,并用△号标出韵脚:1 `' g4 O* z* @8 q/ d

1、仄仄平平仄2 a$ X* ?& ^! C& k9 ]$ }9 s8 d

2、平平平仄仄. c% d( u; ]1 W* P9 s5 l

3、平平仄仄仄平平5 r" v8 j; F, B6 a. r

4、仄仄平平仄仄平

古汉语通论(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

一、说明下列各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1、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4 X1 k! o1 A( a) g6 B& f

2、行军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Q7 z$ O. c( Y+ T

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5、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6、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墨子?兼爱)

7、上初即位,富于春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V2 J) ?! C. m' w. U8 M

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9、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齐晋鞌之战)

10、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食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