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巴南区双河口镇中心小学校:姚志刚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当前,合作学习已在小学数学课堂全面实施,但是从调查的情况发现,许多课堂上合作学习有形无实,并不能真正发挥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学生人人发展的优势。为了提升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切实实现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目标,笔者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角度分析了制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主要从丰富教师指导策略和训练学生合作技能两方面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存在问题成因对策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平台,使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和竞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养成他们善于聆听他人意见、乐于接纳别人、懂得欣赏他人的良好人格品质。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有实验研究证明,利用同学间交流讨论得来的知识,学生可以记住90%。因此,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随处可见。我们不禁会问:我们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达到这些效果了吗?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进了课堂,走近了教师和学生。

一、合作学习概述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国内外有很多代表性的定义。概括起来,有从教的角度、学的角度和教学结合的角度来定义三种形式。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定义合作学习的代表,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以色列学者沙伦将合作学习定义为“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他把合作学习的定义扩大到了教学系列方法的范畴。加拿大学者文泽认为“合作

学习是教师将学生随机地或有计划地分配到异质团队或小组中,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定义侧重于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美国学者约翰逊兄弟和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是从学的角度定义合作学习的代表。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员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嘎斯基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为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由学员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活动”。在我国,通常采用学者王坦的定义:“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员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一定义既关注了教师的教,又关注了学生的学,将合作学习定位于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的结合体。

合作学习的内涵涉及四个层面的内容:首先,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一个班的学生被分成了若干个学习活动小组,“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代替了传统班级授课制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和以学生个体竞争为目标的发展观,在教学中实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第二,强调个体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张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互相帮助,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精神;第三,强调共同目标,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体间的竞争变为了小组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第四,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为了达成小组的共同目标,小组成员会自发地关心和帮助低成就的同学,而成就高的同学也通过解释材料,进一步加深了对材料的理解,从而实现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发展。

(二)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快在欧美各国及日本等国流传开来。比如,德国的“交往教学论”流派,前苏联的“合作的教育学思想”等。如今,合作学习在美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的中小学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从理论上说,国外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从含义、基本要素、理论基础到实

施策略等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从实践上说,国外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也硕果累累。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浙江、山东、江苏和上海等地相继有了一些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浙江省杭州市“促进初中学生个性最优发展”课题的一个子课题尝试运用了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组教学,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培养了学生在集体中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对后进生也有很大帮助。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是一项从教学领域全面探讨合作学习的大型实验研究,历时长达六年,覆盖了山东、广东等九省市的百余所学校。研究结果在实践上证明了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上出版了《合作学习导论》、《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等研究成果,为我国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另外,还有江苏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上海的“分组教学的构想与实践”等,也是合作学习典型的成功案例。随着我市卓越课堂建设的推进,作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受到了中小学教师的青睐,合作学习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一时风靡全市各中小学。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美国国家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实在说来……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学生要理解数学,就必须亲自吃透那些渗透到了课程中的动词,如“检查”“表示”“求解”“应用”“证明”“交流”,要做到这一点,最好采用分小组学习,开展讨论,互相报告。这一论段充分证明了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样,我国新一轮课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以看出,中外的数学教学,合作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随着课改的推进与深化,在巴南区“情智共生,卓越课堂”课题组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各学科中得以强力推行。双河口小学也在前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笔者以访谈、问卷和听课等形式,就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

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92%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小组合作学习,90%的学生反映老师每节课都开展了合作学习;走进教室,可以看到每个班都把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以“丁”字形围坐在一起;走进课堂,每节课都能看到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学习环节。从表面上看,双河口小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已经得以充分利用,但细观数学课堂,静心思考,却发现看似热闹背后的低效与无效。

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形式化

这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的一节教研课,教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王母娘娘要在天庭宴请众仙,于是派七位仙女去后花园摘蟠桃。七位仙女到了后花园,一个熟了的蟠桃都没见着,因为都被孙悟空偷吃了。(同时用优课出示了情境图)

师:仙女们摘到了多少个蟠桃呢?

有几个生答:0个。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呢?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列式计算仙女们摘到了多少个蟠桃,对于早以熟知乘法和加法意义的学生来说易如反掌,还用得着小组去讨论吗?这样的现象在随堂课上更是随处可见。难怪90%的学生反映老师每节课都开展了合作学习。

走进教室,各班均以4—6人分成了小组,把桌子安放成“丁”字形,一个小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桌上有学生自制的五彩缤纷的组牌。黑板的右边还开辟了一方小组评价栏,对小组每天、每周、每月的得星情况进行了记录。

从形式上看,各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开展得很好了。但从课堂上看,很多教师不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只注重表面形式,对合作学习的目标、内容、时机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地设计,对各小组也没有认真划分,根本就起不到优劣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一堂课下来,虽然气氛热烈,学生却没有掌握有用的知识和技

能,没有学会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积累基本的生活经验。这种由教师随意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虽冠以合作学习之名,却无合作之实,不能视为有效的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自由化

部分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认识不清,以为发挥学生主体性就是任由学生发展。于是一些课堂上就出现了以下情景: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只好任凭学生自己去讨论,去探究,把自己从课堂中游离出来。在这种热热闹闹的小组学习中,由于少了教师的监控与规范,有些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无所事事,说说闲话,甚至会故意调皮捣蛋,制造事端来干扰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样的合作学习,倒成了教师和学生的“课间休息”。

笔者看到的数学课堂,30%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不知该做什么,或站在讲台上鼓捣自己的课件,或在行间走来走去。由于没有教师的监控和指导,有的学生面对问题无从下手,只好等待别人施舍答案;有的学生打打闹闹,讲些与解决问题无关的话;即使有个别优秀学生积极发言,也只是“一枝独秀”,无法引领小组成员共同进步。这样自由散漫式的、放羊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3.合作方式单一化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从形式上来说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测量、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需要合作完成,探索规律也需要合作完成,有难度的问题更需要合作完成。也就是说,除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都是合作学习的范畴。而有些教师却错误地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为小组讨论。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教师提问无人回答,教师便要求各小组讨论。这种小组讨论不是有明确团体目标指引下的合作学习行为,学生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分工与协作,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数学广角、空间与图形等方面的内容,大多需要学生合作完成。比如,在教学《有趣的测量》时,小组合作量教室的长和宽,量黑板、量课桌、量书本文具,是合作学习;在学习《数据收集整理》时,学生合作开展的数据调查活动,也是合作学习;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同桌之间的互抽互背、拍手游戏背诵等活动,同样是合作学习……

4.合作学习扩大化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充分说明了合作学习不是学习数学唯一的方式,更不是万能的学习方式。它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素质、问题的难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简单随意滥用,将它的功能扩大化。从学生问卷中得知,数学教师几乎每节课都组织了合作学习的环节。有的教师没有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学习方式,生搬硬套,学生逐渐感到厌烦;有的教师问题设计不到位,不具有启发性,经常提出一些学生无须讨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取得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的学生不具有合作精神,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对组内他人的意见不置可否,合作学习无法深入。如此合作学习只是浪费时间。

在我校部分教师的数学课堂上,一堂课竟组织合作学习超过四次以上。比如,教师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在小组里讨论了什么是质数和什么是合数,再讨论了“1”为什么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然后又讨论了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最后在小组里讨论了区分质数和合数的方法。原本采用独立学习就可以达到的目标,教师却一再滥用合作学习,浪费了时间,导致课堂练习时间不足,学生对概念模糊不清。

5.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这样的情景在我校的数学课堂上也经常看到:个别学生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其他学生或者洗耳恭听、或者似听非听,无所事事。那位演讲者通常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到合作学习的时候,他既要当好小组长组织大家开展活动,又要带头发言,还要作好记录,最后还得代表小组上台汇报“合作交流的成果”。他的发言就是小组的权威发言,其他同学很难说得比他好,作为小组的代表他当之无愧。几次合作下来,不断巩固了他在组内的权威,逐步形成了他的“一言堂”。而其他的学生就处在被动听讲的地位。调查表明,只有35%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经常发言,20%的学生极少发言。于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成功地复制出“学优生讲,学困生听”这种不平等的、缺乏真正交流的合作形式。这种多数学生“搭台”,少数学生“唱戏”的合作学习违背了合作学习促进“人人进步”的本质。

二年级二班的李老师,准备参加区里的数学赛课活动,她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推理》。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内容,加之教师创设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境,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当高。教师在揭示课题后,创设了喜羊羊为解救懒羊羊要打开密码锁、拆除炸弹的情境,把问题用灯片呈现给了学生:

上图每行和每列都分别是1—4这4个数,题中A和B分别是多少?

师:你能帮喜羊羊打开密码吗?你是怎么打开的?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我观察了各个小组的讨论,发现只有一两个同学找到了答案,在小组里交流的就只有他们。在他们发言时,有的同学把答案抄了过来,有的同学还在玩自己的东西,小组讨论成了“独角戏”。教师要求汇报时,上台汇报的,正是那一两个学生。汇报过程中,几乎没有其他小组反驳与补充,甚至有一些同学“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合作,只会让优者更优,劣者更劣。

6.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指导技巧

再说教师要学生小组讨论、计算一共摘了多少个蟠桃的例子,我们先不讨论这个问题有没有必要在小组里讨论,只思考为什么小组合作的效果如此之差。很显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想让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列的算式,不懂的求助懂的,会的帮助不会的。可是教师一点没有指导如何去合作,如何去讨论。小组里由谁来组织,谁先发言,别人发言时,其他组员干什么,其他成员要补充,又该怎么办,由谁负责汇报……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离不开教师长期的训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教学,辨别左右侧面看到的图形是第一课时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经历了本位观察到换位观察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从左面看到的和从右面看到的一样吗?学生经历再一次换位观察后,终于明白小熊娃娃的脸朝向不一样,左面的孩子观察到的是小熊的左脸和左半侧身子,右面的孩子看到的是小熊右脸和右侧身子。在辨别卡车两个侧面的过程中,学生又遇到了难题。

总不可能马上找到一个卡车模型让学生观察呀!我立即要求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讲了几分钟静了下来,多数都是说自己是怎样连线的,学困生们几乎一句话没说。我走到学生中间一看,发现还有很多孩子根本没动笔。如此景象,是我始料未及的,心中埋怨孩子们无能。课后反思,无能的其实在于教师,学生知道怎样合作吗?难道让他们说说我是怎么做的就是合作吗?如果我能给他们提供合作的方法,效果决不是这样;如果指导他们两个学生一组,一人模仿卡车,一人分别在左边和右边观察,观察完后又交换角色再观察,效果会怎样呢?

不光是我经常有不会指导学生合作的困惑,接受访谈的10位数学教师也纷纷表示,缺乏指导技巧是他们最大的困难。学生问卷显示,76%的学生反映合作学习时得不到教师的指导,15%的学生反映教师参与了活动,但自己仍然不知道怎么做。可以说,缺乏指导技巧已经成为了制约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瓶颈因素。

(二)相关成因分析

1.教师方面

教师消极对待工作,是导致合作学习研究无法深入,学习效率低下的首要原因。大多数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整日报怨待遇不公,得过且过,不愿在教学研究上下功夫。因此,因循守旧,仍是问答式和讲授式教学,走应试教育、题海战术的老路。

教师合作学习知识匮乏,是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效低下的关键原因。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缺乏深入认识,不懂得怎样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很多教师对学习没有兴趣,对合作学习一知半解,以为随便把几个学生组成一个组就是合作学习;以为提出问题,无人回答,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

2.学生方面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所以面临数学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就无从下手。现在大多数学生是家庭中的“王子”、“公主”,家庭环境过多地促成了其狭隘、自私、不善与人合作、不愿与人分享成功的心理,从而在课堂上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找茬”、“挑刺”、互相埋怨。他们不会倾听、不会表达、不会协作、不会评价。

合作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参与不均衡。在每个班级里总有少数学生能力较强、成绩较好、活泼外向、喜好表现。他们居于小组的权力中心和活动中心,以“小

权威”的身份,掌握小组活动权。讨论时,只要他们一开口,其他学生要么附和、要么沉默。小组合作蜕变成了尖子生的“独角戏”和后进生的“课间休息”。

3.学校方面及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虽然重视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但是缺乏开展科研的经验和能力,致使研究并未深入开展。“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是我校研究的第一个区级课题,虽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一是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过少,导致教师未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和内涵;二是对教师的实践操作指导过粗,致使教师不能组建好学习小组,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不能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三是组织到合作学习研究成功的学校观摩的机会过少,加之没有专家的引领,仅凭本校十余名教师的实践摸索,收效甚微。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直接影响学校科研课改的实施。虽然大会小会高喊课改口号,但是以考试及格率和优生率论办学成败的观念,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心中长期都是无奈式的根深蒂固。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最终还是集中在了学年末的考试成绩上。在这样的成绩压力之下,学校自知不能在短期内将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内组织开展好,就逐渐放弃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回复到传统教学、题海战术的老路。

三、优化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教学策略指导

1.创设宽松平等的合作氛围

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学生积极参与与否,认真思考与否,是与教师创设怎样的课堂合作氛围密不可分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营造这样的合作氛围,要求教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未知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以真诚态度对待学生;要求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充分信任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感,对学生所犯错误有高度的容忍精神,消除学生顾虑,使他们敢于、乐于回答问题;要求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基于他们的基本生活经验展开学习。

在全区数学赛课活动中,民主新街小学的晏敏老师执教的是《年月日》,她课前与学生们合影一张,引出问题:如果我们要把合影时间记录下来,该怎么表示?师生共同找出答案:2014年3月26日14时10分31秒。教师由此引入课题。既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2.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1)合理分组,优势互补,公平竞争。

班级授课的形式决定了合作学习的主体必须是相对固定的,所以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就成了合作学习的前提。为了使各小组实力相对均衡,在学习活动中能公平竞争,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组建学习小组。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必须是根据学生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这样的分组,一方面使各异质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各小组竞争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其他省市的研究证明,每个小组成员人数以4—6人为宜。

(2)制作组牌,增强团队凝聚力。

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小的集体或团队。一个团队如果有响亮的名称和口号,就可以大大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小组凝聚力。所以,教师要指导各小组制作组牌,写上自己小组的组名、口号和组员姓名。这些工作可由各小组自主完成。

(3)明确成员分工,保障人人参与。

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一员,如果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合作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职责是小组成员主动参与的内驱力。明确各成员职责,可以避免合作学习时有些成员包办小组全部工作和学习任务,或者有些组员置身事外,拒绝参与的现象发生。教师可以结合小组成员的相对特点,按小组成员的职责将他们分为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观察员等。

(4)编号汇报,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

为避免多数学生“搭台”,少数学生“唱戏”的局面产生,可以采用给小组

成员编号的方法来解决。所谓给小组成员编号,就是用1-6号给学生命名,区分他们在小组内的学业水平。比如,成绩好的编为1、2号,成绩中等的编为3、4号,学习困难的学生编为5、6号。在小组汇报、发言之前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在小组的支持和压力下,就是不愿思考的学生也不得不去思考,去讨论,去总结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充分发挥出来。

3.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在合作之前,学生必须明白要完成的目标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这样学生的合作活动或讨论才会做到有的放矢。一般来说,数学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内容、具有操作性的探究性内容、算法多样的习题、训练发散思维的内容、开放性强的问题都是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设计了以下几个讨论问题:(1)你们觉得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哪些条件有关?(2)推测一下它的体积可能是怎样计算的?(3)充分利用身边的工具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去思考、去操作、去交流、去验证,有事可做,有话可说。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有实效的。

4.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改善我们的教学,落实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具体地说,教师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小组活动前,教师应当做必要的讲述,帮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任务,告诉他们接下来要学什么,应当努力解决哪些问题。同时,还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或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必要时可借助板书、课件等多种形式列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

第二,协助学生排除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小组意见难以统一,使合作交流陷入僵局;有时会出现迷茫找不到继续探索的方向等问题。这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深入到小组参加交流和讨论,进行必要的点拨,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地进行。

第三,规范学生行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当发现有个别学生游离在小组活动之外时,教师要及时与他交流引导他重新回归集体活动。

第四,发现思维的火花。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想交流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样的火花可能是学生一个独特的想法,或者是他们发现的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还可能是学生一种富有哲理的感悟。教师应善于把握住学生瞬间的灵感,及时跟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想法的空间。或许,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5.优化评价,激励进步

人们都有一个共识:学生是有个性,有差异的。每个人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与能力都不尽相同。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成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教师如果用一种标准来评价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势必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为此,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正确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小组自评。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利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提供手段。

(2)组间互评。这种互评有利于小组之间互相借鉴,不断提高本组成员合作学习的效能。

(3)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应以表扬与激励为主,这种点评有利于学生享受成功的快感,体验合作的乐趣。

这样的评价,比量化的评价更有效果,比一刀切的评价更有针对性与实际意义;这样的评价,能点燃学生“奋发”的欲望;这样的评价,虽无标准但更胜标准。

(二)加强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中少不了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倾听教师讲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倾听同学的发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考,更能对他人的发言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必要的补

充,丰富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树立倾听的意识。有的学校教师采用给小组成员编号,依次发言的方法促使学生认真听;有的教师要求复述或评价补充同学发言来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第二可以树立榜样,表扬认真倾听的学生。第三可以合理利用评价,每堂课评出认真倾听的同学。

2.让学生学会表达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准确表达数学语言的习惯。例如,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解题过程、分析数量关系,甚至有理有据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等。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刚开始可以教给他们发言交流的固定模式:组内交流学会用“我赞成”“我反对”“我要补充”等句式;组际交流要学会用“我们小组一致认为”、“我们小组有的同学认为,有的同学认为,还有的同学认为”等句式。教师对性格内向、怕羞、胆小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

3. 让学生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特别是及时充分的激励性评价,对于激发同伴的自信心,促进小组形成互尊互信、团结合作的氛围、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有很大的作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示范评价指导学生互评,还可以指导小组设计创造性的评价方式,如手势评价,让学生在倾听他人发言后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也可以让记录员给表现出色的组员加分、加星。

4. 让学生学会组织

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所以组建好小组后第一件事就是培养小组长。小组长也不是一个人长期独自担任,可以根据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喜好和在这个学科上的成绩来确定不同学科的小组长,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让每一个组员的责任感得到增强。

5. 让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三)加强校际交流,发挥共同体作用

我区教育主管部门把全区的学校分为几个大组,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捆绑发

展、结对帮扶,称为共同体。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合作学习小组。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单凭一个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发展也是缓慢的。因此,加强校际交流显得特别重要。一是组长学校多组织共同体学校多开展数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活动;二是校与校之间互相交流,互派教师听课,资源共享;三是在组内结对帮扶,实现强校与弱校共同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数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实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一种选择。它只有在教师对合作过程的精心组织下,对学生合作习惯和技能的细致指导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合作学习不能适应所有的教学问题情境。只有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才能达成合作学习目标,使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7-129.

[2]王光明,范文贵.小学数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0.

[3]石寒烨.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01:24-25.

[4]彭尚兰.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教育,2008,Z1:14-15.

[5]张怡,龚琛琛,陈于全.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现状分析[J].文学与艺术,2006,2(3):26-28.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务川第三小学五年级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19-01-24T14:03:28.36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7期作者:赛雪梅[导读] 如何以课堂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小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嵩阳一小651700 摘要: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运用为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新问题,我们需要彻底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起探索、提高的平台。以下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如何以课堂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小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带领学生探索学习而不是灌输知识,要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新知的探索者。 一、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自于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没用疑问,是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跌宕起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利用教材上给出的每一幅图片或趣味问题,或者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感受数学,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通过主体活动,促成数学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这一节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把小刀、一个土豆,对于为什么布置这个任务学生非常期待,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上课时,我让学生对着土豆的一边切下,看有什么图形出现,然后让学生从一边切到另一边,一直垂直切,当四边都切完,看看又会出现什么图形。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就可以开始今天的课程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动追求知识的特质可以丰富学生自己的知识资源,培养自己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信心。同时,这种教学也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成功的转变,正如当代教育改革先锋郭思乐教授所言,教师成为了“生命的牧者”。 二、改进学习方式,采用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1.师生关系平等,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小学课堂上,若师生关系良好,学生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畅所欲言,大胆表现自己。教师不能太过于严肃,小学生年龄小,相对喜欢和蔼的教师。教师上课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被学生看在眼里,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获得学生的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例如“250×40的结果至少有两个零”这道判断题,有的学生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零,根据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一眼就能看出有两个零;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至少有三个零才对,因为除了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两个零,还有25×4结果还有一个零,也能一眼看出来。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如果教师搞“一刀切”,否认其中的一种说法,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只能依赖教师或其他人,久而久之,思维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应虚心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产生相互信任的氛围,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此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出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依然要表扬他们的积极性,而后再指出错误进行纠正,这样就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2.运用小组机制,利用生生合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探究,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见解,相互讨论,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形成学习的合力。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留出小组成果展示的时间或再次组织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动起来了,气氛活跃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机制组织学生竞赛。不论是复习提问还是新知探索,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最先完成,看哪组掌握得又快又好。学生有着极强的好胜心,这个方法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地去预习、听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成绩。例如在复习各类运算时,教师可提前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题板,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待每个组员都做完才算是整个小组完成了,然后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为了在课堂上取胜,课前各组的优生都会主动帮助各组的学困生,从而形成了“兵教兵”的良好学习风气,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及合作式学习方式都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并且已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因为它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独立性、自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倡导平等、合作和交流。以上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实践探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5分钟左右)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 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1、尝试题引路。(常用的)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 总之在这一阶段,通过尝试题的引路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5分钟左右) 认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这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教师说的。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才不会跑偏,才会集中精力攻主要问题,才会高效。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转入自学,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应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12分钟左右) 合作学习首先是“兵教兵”,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开始提出的尝试题,这也是学生自学后的第一次反馈。最后教师抓住普遍性的关键问题认真点拨,作最后的概括讲解,把新知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8分钟左右)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10分钟)

(完整版)(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全息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即: 一、口算,训练思维 每天至少进行2分钟口算,2分钟应该练习多少道呢,县里六年级口算比赛5分钟110道题,依次五、六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40道题;三四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30道题,一二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20道题。训练形式多样化,建议采用口算卡、课件展示学生快速写答案这样的形式,可以面向全体。检查组随机进入各班与教师和学生座谈,问:你们参加过口算比赛吗?你们口算怎么训练的?以什么样的形式训练的?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回答这些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然后再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情境一是教材自然呈现的情境图,二是教师可以适时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这里注意教师要隐去情境图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有疑问有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发现图中数学信息,进而提出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归类、适当肯定,适时引出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重点培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三、建立模型,启迪理解完善思维 基本环节是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思考探究(生本教学中叫个人自学或独学)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针对要探究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演算、推理等多种方法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此过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切忌问题一出就让学生讨论。 小组交流(生本教学中叫小组讨论或对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这环节一定要落实,教师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表达、倾听、质疑、交流,分工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让小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情绪心理学家利泊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是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他组织维持并指导工作,”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

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统计图》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与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初探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成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是多余的,它的意义不在于今天而在于明天;不在于现在而在于学生的将来!只有我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才可能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自觉行为。 二、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一)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时间,这一点要从一年级就开始逐步的培养。例如一年级下册学习两位数加减法法“32+23=?”时,先让学生独立

探究,学生会出现很多种方法:口算的、摆小棒的、竖式的等等。这时候在安排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因为有了探索有了思考交流起来言之有物,即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学习了同伴的方法。 (二)合作学习的问题要体现价值性。 1、合作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如果问题太简单缺乏深度、广度和一定的难度,就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欲望。如:“32+23=?”这样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只能说是一种交流,在有了各自想法后坐在一起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特别是中低段小组交流的机会很多。而现在讲问题要有价值主要针对那些个人探究很难完全弄明白的问题,需要大家群策群力的问题。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后问:“长方形与正方形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2、合作的问题要紧扣本课的重难点。 如:二年级下册“租船”认识小括号一课,当学生解决问题时出现29+25=54(人)、54÷9=6(条)同时在尝试列混合算式时出现了“29+25÷9”,同学们也认识到这与解题的思路相矛盾。师问:“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加法先算?”问题激起学生主动思考解决的办法。出现了划横线、画圆圈、画方框等等用记号的方法,此时安排了4人小组的交流,在合作中认识到标记的重要性,同时也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出小括号及它的作用就很自然了。 3、合作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平时教学中时常会碰到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或多个答案,既解题策略开放和结论的开放性。当一名学生回答时其他同学也争先恐后地举手,“我来、我来”。这时就可以安排2人或4人合作交流各自的方法。例如:学了生活中的大数后我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的教学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习课本 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这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之一。为了能 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小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 进行教学,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引言 新课程改革之后,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受到广大教师的 喜爱。通过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得到了培养,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了很 大的提高,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就是指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积极性,令小学生通过团 队或者小组合作方式对相应的知识进行探索式的学习 [1] 。数学教师通过采用小 组合作式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达到老师的教学要求,同时还吻合素 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合作中达到优势的互补,从而使得学习的效率提高。在传 统的教学模式中所产生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没有学生与学生 之间的互动。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为广泛, 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是立体互动,具备多元化的特性,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 顺利完成。小组合作式教学更具备开放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实践,将数学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们实际的生活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们进行合作、沟通去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使得学生们的知识面更加宽广,知识的储备上 也更加丰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小组合作式教学的有效措施 1. 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处理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 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让学 生能够正确地树立价值观。当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 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引 导学生之间形成合作意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灵活 运用,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教师应该科学地去处理合作式学习与独立学 习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时,教师要先去鼓励学生进行独自的思考,然后再与同学进行探究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可以使平时不爱动脑的学生 得到锻炼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小组合作式学习 的方式进行选择,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探 究能力。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时,要构建和谐平等的教学 模式,能够确保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都具备提问和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得合作交 流更有效的进行。 2. 教学目标要明确,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锻炼在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教 学前,教师应该对教学的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确立,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确保教学目标高效地完成。每个学生的学习 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其数学思维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 中应该一视同仁,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提出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1、过程高效率。关注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师的导控制在10分钟以内,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35分钟以上;充分利用和调动了小组学习,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按规定导学;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关注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并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方式高效力。能按要强求认真完成预习,做好了预习笔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人数达到100%;能围绕学习目标参与学习态度认真,习惯良好,乐于自主,善于合作,勤于探究,学习质量高;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对学”“群学”充分,合作高效,共同达标;乐于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诵读、演讲、说理、评价、自信等能力,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会倾听、欣赏,书写或演示规范;能按要求当堂完成达标检测。 3、模式高效能。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关注了全体学生;依据“三步六段”导学模式撰写的导学案和上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及自我管理;做到没经过学生认真自学的不讲解,没经过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不交流探究,没发现学生思维困惑点和障碍点的不讲解;导学过程和环节流畅;围绕“三维目标”能启发、善纠偏、真解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质量高效益。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量和质达标,测评反馈“基础达标”100%,“能力提升”80%,“拓展延伸”70%;学生处于乐学、善问、会听、敢议、能评的学习状态,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智商、情商同步得到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在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数学教材的编排有这样的特点:每节课的新知识都是由生活实际引出或旧知识引申发展的。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对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鲜明的针对性训练,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时,先让学生笔算45×12,复习在三年级已学过的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计算正确,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而在此时,教师在乘数的百位上添上“1”,问:“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教师把新知展示出来,使学生感觉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并以比赛的形式,使其带着强烈的愉悦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索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A、尝试,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中,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的最后出现两个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学生顿时“傻眼”,产生了“疑”。 B、讨论,解惑。 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不要急于“解惑”,而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过程中,已经在尝试讲道理。他们在这一环节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散各自的思维。同时,教师要善于调控,不要把讨论流于形式。那种无任何积极意义的所谓的“讨论”,完全是形式主义的翻版,应该让学生明确讨论的目标是什么。 C、小结,升华。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程淑芬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程淑芬 发表时间:2016-02-01T16:19:36.9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8期作者:程淑芬[导读] 吉林省双辽市永加乡中心小学校新课程改革就像一股清新的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数学课堂,不时地带给我们新鲜与活力。 吉林省双辽市永加乡中心小学校136412 摘要:新课程改革就像一股清新的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数学课堂,不时地带给我们新鲜与活力。新课改以来,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皮亚杰认为,对于智慧发展来说,儿童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兴趣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获取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同,创设教学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二、加强教师的引领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 三、重视小组合作情况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样,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学生感到新奇,又要有探究的价值。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如开展比“哪个小组得红旗多”,评“最团结小组”“红星小组”等活动,由此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励的场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每节探究活动结束时,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从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出现或少出现这类问题,可使数学探究活动日趋好转。如有些组的学生组织得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问题研究完了;而有些组则由于组内分工不合理,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探究问题,教师指出来后,可以促进各小组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引起注意,从而使得这类表扬和批评成为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四、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要“关注学生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我们采用“二次评价”或者叫“延时”评价的方法,就是说,不要轻易、草率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和发言,而是适当延长时间,待信息二次反馈甚至多次反馈后再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触角。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不能看到学生知道了结果就急于作肯定的评价,而要看学生是否亲身经历了探索公式的形成过程:是操作了学具,还是画了图形;是通过独立思考的,还是参与了合作交流得出的等等,再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积极地投身于探索之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探讨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19-05-09T10:38:15.8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作者:向阳利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本文作者就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几点认识。 向阳利(四川省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四川安岳 642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本文作者就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71-01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需要我们作更多更扎实的研究与探索。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案,让更多甚至全班学生都有权利与机会参与讨论与交流,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要使学生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个体的竞争意识,更应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在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意识和习惯,这是群体参与学习的重要举措,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如: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元角分》一课采用分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元角分,同时学习互换。在小组学习中,有几个学生不愿拿出自己的钱和其他同学互换,生怕自己的钱丢失掉,这样就影响了这组的学习。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组织这几个学生观看其他组游戏。当看到其他组精彩的表演时,他们被吸引住也就想试试。在合理的引导下,这几个学生自愿拿出自己的钱和同组的同学进行互换。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有了更多阐述想法的机会,也能受益于他人,还能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良好情感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学生自评互评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学生能力的评价不能只进行书面测试,在过程性的评价中,教师一个人很难完成对全班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进行自评、互评。如:在互当小老师、找朋友等活动中,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在提高;同时还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进行隐性的自我评价。 四、合作学习的开展形式 小学数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一种面向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领会规则。它一般是通过课堂操作实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收集信息资料等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中研究。如苏教版第二册“有趣的拼搭”,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落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滚一滚”,要学生自己做;“堆一堆”,要比较哪个容易,哪个难;“摸一摸”,要向同伴介绍是怎样摸对的;“搭一搭”,要让学生合作搭,搭出各种各样自己想象的美丽图案。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探索想象力,又可以使学生体会形体特性在实际中的运用,并联系生动的事物进行再创造。随着合作学习的全面铺开,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与学科知识结合的相关度,促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并拓宽深化地去研究。 五、及时指导,提高交流技能 六、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与人交往的技能弱,在活动过程中常出现种种“交际”问题。如,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了其他同学;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甚至各说各的,发言混乱。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具体的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小组内部发言都尽量小声,发言要一个一个地说,别人说的时候要认真听。”表达不同观点时可以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我帮你补充一下……” 七、小组合作学习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合作学习的价值之一,就是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价值之二,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竞争,尤其是强调速度方面的竞争,那么,非但不能实现这两个价值,无助于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还会完全地“事”与“愿”违。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大家都很明白。但是,我们不能仅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组合作学习的各种形式都应落实这些学习目标,进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合理组织,精心引导,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时给予点拨、鼓励和调控。这样,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习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模式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模式 软膜天花http://www.kemei.so/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表现自我提供了有力平台,大大促进了小学生独立性、创造性与主动性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并调动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帮互助学习氛围,均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进行成员分组;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评估学生表现,及时给予其鼓励,以此来从整体上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阶段的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还能对开发学生大脑、提升其智力水平,发挥一定作用。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自制力差、缺失独立思考能力等特点。而伴随新课改的日渐展开与深入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也日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对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使之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并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应该有所选择。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因部分教师过分重视小学合作学习这个教学形式,故对学生分组情况并不是很在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基于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与优劣势进行科学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势互补,共同

进步 [2]。例如:教师在讲解“数据统计”知识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内都有思维方式较灵活或者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让学生合作完成对应数据的统计,并绘制出对应统计图。通过这样一种分组形式,让学生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并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要求每位学生都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都能有所收获。为此,在科学分配小组成员后,教师还需对小组任务加以配合,为学生安排合适的任务,使之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进步。例如:教师在讲解“时间的计算”知识时,应积极引导小组成员合作练习,通过问答和纠错形式来积极展开小组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小组内学习能力中等的同学负责出题,而基础较差的同学负责回答问题,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则负责纠错,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意见。通过这种分工形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为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还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3]。例如:教师在讲解“平均分”知识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春游”场景,并将本堂课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融合到其中,引导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切实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宗旨,并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准备好素材,创造条件。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较为枯燥,小组内成员提不起合作、探究精神,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小组比赛,以此来激发小组成员间竞争的斗志,学生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4]。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知识时,引导学生对“三角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特点与周长概念”知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要求学生使用2根长约 5cm的黄色小棒与2根长约3cm的红色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

“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因此,课程改革势必引起一场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三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突出了数学课题研究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突出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让课堂“导学”更精彩,教师会“导”,学生才会“学”。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导学? (一)、导学要以趣诱思,设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意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圆锥体积》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一筒米,设疑:将这筒米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猜想,老师演示.老师接着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这个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的学生认为圆柱削尖后可以得到圆锥,圆锥应该和圆柱有关系.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什么办法能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呢?他们的关系对于圆锥体积计算有什么帮助呢?“刨铅笔”教学片断,选择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猜想找到支点,通过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保证了下一步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二)、导学要以旧引新,迁移知识。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发现,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导学要注重学法,提高能力。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指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从中年级开始,我用程序思考题引路,提示阅读方法和重点。拟定阅读思考题时,我十分注意:①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②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③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即重概念,重算理,重思路。学生按照思考题提出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去看课本(插图)、理思路、找难点、抓重点、想疑点。 二、让课堂“练学”更实效,教师会“选”,学生才会“练”。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数学教师只有会选“精而有效”的练习题,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精,更牢。 (一)、练学要告别呆板枯燥,体现人文关怀。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是孩子们一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