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阶段质量检测(五)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阶段质量检测(五)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阶段质量检测(五)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阶段质量检测(五)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五)新人教版必修2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下列各项中,只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是()

A. 用进废退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基因频率

解析: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 B C选项在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都

有,而基因频率只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

答案:D

2. 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这些变异进行定向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答案:A

3.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②共同进化既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③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④环境条件稳定

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共同进化是指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

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迁移、气候、

疾病等,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答案:A

4.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进化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A.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 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细菌的抗药性个体是细菌种群本身就有的,不是因为接触青霉素而产生的。

答案:A

5. (2012 ?广东高考)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

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

叙述,错误的是()

A. 还可能发生变异

B. 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 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 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解析: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答案:D

6. 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进化理论

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7. 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突变可以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 基因频率越大,基因突变率也越大

C. 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0.5%

D. 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有可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倒位;基因突变率与基因频率没有关系; C项中女性中色盲患者占0.5 %则色

盲基因频率为,0.5%。

答案: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变异现象中不属

于此类变异范畴的是(

A. 人的猫叫综合征

B. 把纯合的高茎豌豆培养成四倍体

C. 人的色盲

D. 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都是高茎

解析: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都是高茎,保证了遗传的稳定性,没有可遗传变异。 答案:D

9?原鸡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饲养、驯化逐渐形成现在的家鸡,即使是家鸡中,也分化成

为很多品种,比如长尾巴的观赏鸡、善斗的斗鸡等。以下与此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鸡形成家鸡的过程中,必然有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多种品种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C. 在鸡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对鸡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 若不经人类的驯养,原鸡种群中将不会出现长尾基因

解析:原鸡到家鸡的变化,事实上就是进化,进化过程中必然伴随有基因频率的变化; 多品种的形成也是进化,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 淘汰不

需要的类型,保留需要的类型,起到了选择作用;长尾基因的出现与是否与人类的驯养无关, 人类只是对长尾基因起到了选择作用。

答案:D

10. 某植物种群中 AA Aa 、aa 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

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 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

匕匕

厶冃

A A

因型频率

繁殖成功率

答案:C

11.

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 乙两个小

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的种类和

A.增加、减少 C.减少、增加

解析:由图乙分析可知, 代中aa 个体百分比减少,而

B. 减少、减少 D.增加、增加

aa 的繁殖成功率较低,而 A 基因频率增加。

AA 的繁殖成功率较高,所以会使后

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 甲岛较乙岛鸟类的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 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解析:每个岛上的鸟类有多种,所以它们是多个种群,每个种群都存在一个基因库。由

于两岛位置不同,所以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但无论是否是一个岛,不同种类的鸟类

之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由于甲岛上环境变化较大,促使基因库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速率快,所以甲岛上鸟类的种类增加更多。由于两岛的大小相似,所以鸟类总的数量将趋于相同。

答案:C

12. 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 i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A. Y

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B. 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C. 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D. 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解析:在自然情况下,短期内对糯性和非糯性的选择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Y的基

因频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环境对是否抗病的选择作用非常明显,抗病的个体得到保留,不抗病的个体会死亡,所以抗病基因的频率会增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 (18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观察,该种群中果

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有性生殖

过程中的_________ 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 ___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方向是

________ ,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 _____________ 。

(2)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_____ ,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 。

(3)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进行遗传学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

解析:(1)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重组

会使生物产生多样性,但它们都是不定向的。

2AA+ Aa 2 X 35+ 60

(2) A的基因频率= X 100%R X 100%R 65%由于A与a两者

2 Aa+ aa 2X100

基因频率之和为1,所以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35%

(3) 生物进化的实质即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1)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变异不定向的原材料⑵65% 35%

(3)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4. (18分)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

B 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 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 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 A的基因频率为0.1 , a的基因频率为0.9,那

么AA 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

A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甲、乙两岛环境不同对变异进行选择且两地有地理隔离。

(2) 由于B与C是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发生基因交流;B物种发生了进化。

(3) 已知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1和0.9,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0.1 X 0.1 =1%, aa的基因型频率为0.9 X 0.9 = 81% 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若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则AA的基因型频率会

上升,aa的基因型频率会降低,Aa的基因型频率会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

(2) 存在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3) 1%、18% 81% AA基因型频率逐渐上升、aa基因型频率逐渐下降、Aa基因型频率先上升后下降

15. (16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种,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 ______________ 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 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

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 _________________ 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 的作用。

(3) 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_________ 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

________ 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⑷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_________ 。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_ 多样性。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共同祖先(南美洲地雀)进化而来的。

(2) 喙是用来取食的,地雀喙存在差异,是各小岛上不同的食物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食物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3) 由于小岛的作用,原始地雀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各自有利变

异的积累,产生了生殖隔离。

(4) 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5) 该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答案:(1)南美洲地雀(2)食物自然选择(3)地理生殖(4)种群基本单位(5)物种

[教师备选题]

16. 下图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

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钢的地笔

吃仙人卒的地備]

索仅树律

大嘴地畫大

嘴地程剪地

雀小地律

尖嘴地靑仙人拿地雀

树眩

M

A

[树栖的地雀

A. 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 1976

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

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

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解析:喙长的变化只能说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在自然

选择中喙短的被淘汰;在1978年时种子虽然硬度很低,但因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

子,故此时低硬度的种子对喙长的地雀无选择作用,喙长的地雀与喙短的地雀生存机会均等,

因此相关基因频率不会明显变化。

答案:C

17. (2010 ?天津高考)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右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

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

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 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__ 的结果。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円盟年份

(2) 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 SS基因型频率分

别为4囁口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 。

(3) 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__ 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

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___________ 。

(4) 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新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囁口1%则

RR的基因型频率为95%贝U R的基因频率为95%b4沧2= 97%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

基因型频率上升,说明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

存适应能力低。⑷ 由⑶ 分析可知,不再使用杀虫剂,SS基因型幼虫更能适应环境,RR基

因型幼虫不适应环境,从而使S基因频率上升,R基因频率下降,这样的持续选择作用导致

境条件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SS基因型频率最高。

答案:(1)基因突变(2)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4)SS 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高中生物 必修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 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2.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 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 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 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 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 A.变异是不定向的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4.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 A.个体发展到群体B.微观发展到宏观 C.低等发展到高等D.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5.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 A.达尔文B.《物种起源》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D.优胜劣汰 6.云南某旅游区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 A.8个种群B.一个种群 C.8个种族D.一个群落 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D.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8.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

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 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9.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 10.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理论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利用B.突变、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综合利用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利用D.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利用 11.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为() A.18 % 82 % B.36 % 64 % C.57 % 43 % D.92 % 8 % 12.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 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完全灭绝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 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1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1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2分) 1. (2分) (2019高三上·芜湖开学考)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人群中蓝眼占百分之一,则一个褐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A . 9/400 B . 1/44 C . 9/200 D . 1/22 【考点】 2. (2分)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 B . 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 C . 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 D . ④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B . 植物自交种群的基因颏率不发生改变 C . 有害的突变基因一般不会在种群中扩展而会被删除掉 D . 突变的方向与环境的诱导无关而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考点】 4. (2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 ②④⑤⑥⑦ B . ②③④⑥ C . ①②⑤⑥ D . ①②③⑤⑦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教案(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叶绿体的结构以及其中的光合色素,理解其中的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过程和相互关系;理解光合作用的生理意义以及在生物界中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2.让学生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概括物质和能量转化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3.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环境稳定中的作用,理解光合作用产物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绿色植物,关心发展农业的意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叶绿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其中的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 (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且这种结构和成分与其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适应关系。如,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吸收光谱,色素在片层上的分布、基粒片层的垛叠形式、基粒和基质的关系等,都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些结构和成分,才能顺利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发生的场所。 (2)在第一章细胞部分,学生接触了叶绿体色素种类的知识,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过有关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知识,但没有提取和实际看到过各种叶绿体中的色素。因此学生对亲自从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不但可使学生学会有关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2.光合作用的过程的内容,是教学的又一重点。因为: (1)光合作用过程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认识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才能理解从光能、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到糖类等有机物分子中的稳定的化学能这一能量转移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能量和物质变化的本质。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水平,在初中的基础上前进一步。 (2)学生只有知道光合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理解内外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才能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径,提高农业产量的技术。因此,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深入联系生产实际的理论基础。 3.光合作用的意义,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 (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可使学生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解决与研究光合作用的关系。知道人类需要的农产品,归根结底要靠光合作用去生产。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应该把培育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品种,发明提高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的时间、空间的技术等途径作为研究方向。知道增加植被面积和质量,是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等。这些,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光合作用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关心生物科学及其发展,关心社会问题的解决等意识的好材料,应充分重视。 (2)从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绿色植物本身利用,也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体中有机物的来源,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这些,是学生学习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基础。 4.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对有关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不熟悉,特别是有机化学知识,高二第一学期多数学校未学习到。对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到电能、电能到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到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必要性的理解,对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还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带解析)

一、考点解析 1.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解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包括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纯合子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C 2.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解析〗基因突变是拟南芥自发产生的,不是生长素抑制剂诱导的。 〖答案〗D 3.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解析〗基因中缺少核苷酸对,在缺失点之前的部分可以合成蛋白质产物。如果缺失后正好对应终止子会发生BC。如果缺失后不对应终止子,则其以后控制合成的氨基酸都会发生改变。 〖答案〗BCD 4.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环境对基因突变起选择作用。细胞分裂中期进行DNA的复制,没有基因突变。 〖答案〗C 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解析〗物理因素可以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在;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并没有形成新的基因;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三倍体无籽西瓜;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答案〗:BCD 6.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六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进化的。 3、局限性:缺乏证据,多为主观臆断。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进化方向: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动力:生存斗争。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①按定义计算: 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

别是30、60和10个,则: 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4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二第四单元第四讲 一、选择题 1.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答案 B 解析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始狼群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狼群,而且它们一定都是朝着适应各自的环境方向发展,这正是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故本题选B。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的出现,使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B.某种群中BB、Bb和bb基因型个体分别占20%、60%、20%,该种群中B基因频率是50%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答案 D 3.(2015·安徽名校联考)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 答案 A 解析开始时基因频率为:A=25%+50%×1/2=50%,a=50%;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 4.(2014·河北广平模拟)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六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进化的。 3、局限性:缺乏证据,多为主观臆断。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进化方向: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动力:生存斗争。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①按定义计算: 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进化的基本单位、原材料的来源、方向的决定、实质;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 的概念; 4、物种形成的原因生物进化历程,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1、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隔离的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 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学习检测: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 B、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 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 B.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中国大陆上所有老虎是一个种群 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 个体 B. 基因 C. 种群 D. 群体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的计算:引导学生计算这样一个例子P115: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个,问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a基因频率为多少?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一、利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各基因型个体数求解 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节聚焦:、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的进化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是什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讨论一:、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有什么适应意义?、从进化的角度怎样解释这种适应的形成?、同一环境中不乏翅色鲜艳的蝴蝶这与你刚才的解释有矛盾吗?如果有又怎样解释?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拉马克最早提出“进化论”的概念(《动物学的哲学》,)。 拉马克认为:生物是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即:动植物生存条件的改变是生物变异产生的根本原因环境引起的变异具有一定有利倾向(定向)而且可遗传给后代的。 讨论二:我们今天应怎样评价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积极意义?zxxkw学科网请评价拉马克的进化论先进之处(优点)不足之处最早提出“进化”获得的性状不一定能遗传 早期学习神学。 热衷于收集矿石和生物标本在课余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博物学家从那里接受了科学训练。 年~年随贝格尔号绕地球一圈沿途考察地质和动植物。 达尔文达尔文:贝格尔号之航业余爱好者→著名的博物学家 虔诚的基督教徒→无神论者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事实: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事实: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事实:资源是有限的推论: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事实: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

异)事实:许多变异是可能遗传的推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推论: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适者生存*大风大浪淘汰过度繁殖变异遗传生存斗争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原始昆虫有翅力大有翅力小无翅√×√生存生存有翅力大无翅zxxkw学科网用进废退?物竞天择?拉马克达尔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内容评价()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局限性()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科学性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内容评价()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局限性()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科学性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鳕鱼的年产卵量是万粒。 有人计算过,如果鳕鱼所产的卵全部能孵化长大成鱼,那么不出年,整个大西洋就会被鳕鱼塞满。 过度繁殖zxxkw 人可能是繁殖能力最小的!若以每对夫妻平均生三个子女平均年传递一代计算每隔年人口就将增加一倍。 只需数百年时间世界人口就将达到几万亿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繁殖能力比人强很多很多倍!若全部后代都能成活下来只要很短时间就会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章在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生物进化的基础内容,主要讲述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节中,分别阐述了拉马克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通过二者的对比,可以看出达尔文的学说是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成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当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中,分别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个方面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了阐述。这些都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对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说出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观点。拉马克生物进化学说的主要观点是:①地球上的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 ③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说出拉马克学说的进步意义。 拉马克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阐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物种内的个体数量能保持稳定;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以上可得出的推论是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而生物物种的个体间普遍存在变异,而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由此可得出的推论是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的机会多。进而推出的结论是通过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4)说明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和不足。 意义:①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②科学地解释了生命的统一性和生物的多样性;③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供了有力武器。 不足:①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②对于生物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5)说出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已经从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2.学习建议 (1)利用已经掌握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来理解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的进化离不开变异,而且是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出现可遗传的变异就必须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后天获得的性状是不能遗传的。因此,拉马克提出的,并被达尔文接受的“获得性遗传”的理论是不科学的。 (2)要善于对比。通过对比,可以总结出达尔文学说相对拉马克学说在哪些方面更加科学;现代进化理论在哪些方面对达尔文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最早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 A.达尔文 B.拉马克 C.施旺 D.孟德尔 2.下列各项中,不是拉马克观点的是()。 A.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祖先进化来的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

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2019-2-23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着重讲述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教材首先在初中生物课的基础上,以“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为主线介绍自然选择。 接着进一步阐述这个学说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并且指出近些年来,生物学家将遗传学、生态学等研究成果引入到进化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关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教材着重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宏观与微观,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关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教材着重讲述了突变在种群中出现的数量,以及突变对生物体生存的影响等。 关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教材举例介绍了生物如何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关于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教材主要讲述了物种的概念、隔离和物种的形成这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简要介绍物种的概念,然后讲述隔离的概念和类型,再后举例讲述了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的物种形成方式。 教材在最后进行了内容的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四个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了解。 本节中关于种群的内容,可为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中有关种群的内容打下基础;有关进化的原材料、物种的形成等知识需要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等内容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知道)。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B:识记)。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B:识记)。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B:识记)。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B:识记)。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高三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生物的进化

精心整理 高三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生物的进化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生物的进化》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

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 );单位;隔 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

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 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 基因 基因 95%。积累。) 7、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就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9、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①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例如, 的个体 基因频率 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

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学生对生物起源、进化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本章与生物的遗传变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免疫与病原体的抗性等密切相关。木章包括《现代牛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及《现代牛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两节内容,本节课主要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前半部分进行复习。 本章内容有几组重要的概念:种群与物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基因库与基因文库等。应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学情分析 学牛在初中阶段己经学习了牛物进化的内容,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所认识,但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尚不了解。 3、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利用新材料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理解以及在实例中的分析、应用,和对基因频率变化的特点与相关计算。易与遗传变异及种群相联系综合考查。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取新课程理念教学,分为以下几步:课前自主复习(包括学生对课本的自主复习,梳理基础知识,完成导学案),自主复习效果检测(通过提问基础知识来完成),课堂问题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完成),课堂习题检测(学牛先独立完成,再组内讨论,核对答案,解决疑问),课后提升巩固(学生课后自行完成名师一号相关题目)。本节课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综合分析法等。 2、学法:对比相关概念等基础知识,并作出相应的归纳,深入理解,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中的两种学说,能用两种学说分别解释相关生物的形成 (2)解释相关概念。 (3)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能阐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对比、总结、归纳等活动,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科学家研究过程的复习,再次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的艰辛漫长。 (2)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來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四、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生物进化屮的相关概念。 (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4)现代牛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现代生物进化论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 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D、突变的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 2、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 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中选出强抗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A、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基因突变的结果 B、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家蝇的抗药性原来已存在,不是DDT诱导的结果 D、家蝇的抗药性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 3、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 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 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 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 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6、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 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b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c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推断合理的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2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2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山东淄博一模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合的是( ) 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解析:自然选择下的各种生物,各有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才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但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C 2.2011·东北师大附中三次摸底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解析: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这属于环境污染,不属于共同进化。其他三个选项都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选择是共同进化。 答案:A 3.一项用于寻找两种飞蛾:浅色斑点蛾和黑蛾(有黑色翅膀的飞蛾)在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状况的科学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年,结果如下: 地区 郊区工业区 数量 浅色蛾95% 5% 黑色蛾5% 95% A.自然选择发生:在郊区选择了浅色飞蛾,在工业区选择了黑色飞蛾 B.生活在工业区的孩子们喜欢抓浅色飞蛾玩,解释了那里浅色飞蛾减少的原因 C.浅色飞蛾更喜欢生活在郊区 D.悬浮于高度污染的空气中的烟灰染黑了飞蛾 解析:郊区几乎没有工业,周围颜色浅,有利于浅色蛾的生存;工业区被污染,周围颜色深,有利于黑蛾的生存,这是一种自然选择。 答案:A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生物科技行业)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教学目的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知道)。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B:识记)。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B:识记)。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B:识记)。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B:识记)。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 2.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书】 现代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进化现代生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理论物进化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简介理论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注解】

一、自然选择学说 (一)主要内容 有限生活条件 →生存斗争 过度繁殖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 (二)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三)局限性: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变异起作用不能科学地解释二、现代生物进化论 (一)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1.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2.基因库: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3.基因频率 (1)概念:某个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频率 (2)变动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遗传漂变、迁移等 【例析】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C)A.18%、82%B.36%、64%C.57%、43%D.92%、8% (二)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常统称突变

生物必修二生物进化

1、(11江苏)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 正确答案:C 知识点: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分析与思考:生物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所以A选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B选项错误;种群基因库在世代之间传递,所以C 选项正确;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加,所以D选项错误。 2、(10海南)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是神创的B.物种是不变的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正确答案:C 知识点: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分析与思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有如下三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A、B均属于神创论的内容,D选项属于拉马克进化理论,只有C符合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故选C。 3、(10山东)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正确答案:D 知识点: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分析与思考: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B错误;生物进

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因此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D正确。 4、(10全国)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正确答案:B 知识点:基因频率 分析与思考:当A、a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特定环境的适应力相同时,其基因频率可以相等,A正确。在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外,还有突变、基因重组等,B错误。一般情况下,适应环境的性状容易被保留下来,具有该性状的个体较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也会较高,C正确。含有不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会被逐渐淘汰,相应基因频率可以降为零,D正确。故选B。 5、(09广东)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 正确答案:B 知识点:进化内容 分析与思考:该现象不可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也不可能是用进废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变异是不定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故B正确。 6、(09广东)《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章提要: 现代生物进化拉马克:观点、意义 理论的由来达尔文:观点、意义、局限性 进化基本单位:种群 现代生物进化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理论主要内容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原材料 物种的三个环节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概念、生物多样性内容 本章知识点: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2、意义: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进化的,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1)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 + 有限的生活条件 (2)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 + 变异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 + 有利性状的遗传 (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2、意义: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 (1)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关于遗传和变异:性状水平基因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个体为单位种群为单位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种群: (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 (2)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种群基因频率: (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