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比德与畅神

比德与畅神

比德与畅神
比德与畅神

比德与畅神

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基于不同的人生意义和宇宙观点,形成“比德”与“畅神”两种自然审美观。他们从人与宇宙自然的交相感应之中,领悟到两种不同的人格完善的真谛,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精神修养取向。这两种自然审美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后世人际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伦理教化与神与物游

“比德”作为儒家自然审美观,必然与其强调人际伦理,重视仁、义、礼、智、信紧紧相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核心在于“礼”,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只有“礼”才是理顺君臣父子、夫妇、亲朋之间关系的最有效手段。上下等级之间只有各明其分,才可大顺而治,否则,逆之则乱。“大逆不道”历来为儒家所耻,因此,各种人伦规范也纷纷因礼而设,“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而以礼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规范要想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响应和推广,就必须要求每个社会个体加强内在精神上的修炼,以严格的道德自律使外在的社会理性纳入个体内心,内化为一种伦理人格。而“比德”就是这种伦理人格精神在自然审美方面的表露。

孔子及其后继者在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把握中,以自然山水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人际的伦理品格之间的相通

乐山”(《论语·雍也》)。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面对碧水之浩荡奔流,高山之奇伟峭拔,松柏之肃然威严,领略的重心不在于自然山水本身的美,而在于它与人的精神品质的相通类似,自然景物作为人的精神品质的象征而存在。

最能集中体现儒家这种自然审美方式的要算他们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一思想的阐发解释。汉代刘向在《说苑》中有载:

“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循理而行,不遗小间,其似持平者。动而下之,其似有礼者。……不清以入,鲜活而出,其似善化者。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似有德者。淑淑渊渊,深不可测,其似圣者。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者所以乐水也。”

可以看出,刘向把活泼灵动的水的自然之态与人的品格修养作了绝好的类比,从儒家的思想出发,对知者所以乐水的原因作了最充分的阐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向对水的审美体验是不完全的,即他并不能完全地沉醉于自然山水之中,做忘情的美的享受,儒家的“德”、“圣”、“善化”这类理性的内容始终不能使他实现自身与自然的完全的融合,因此,这就严重影响了对自然的审美向更高境界的发展。

与儒家不同,道家讲究的不是理性的社会伦理和道德修养,而是人对宇宙天地、自然大化生生无穷、运作不息的大道的感悟。这种玄妙无比的“道”被看成是宇宙之终极,天地之本源,同时,又是其运作变化之动力。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道又是先天先地无始无终的“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这种幽微玄妙的道涵纳于一切事物之中,又超越于一切事物,道家所提倡的就是对这种宇宙大道的感悟,通过感悟大道从而实现对宇宙本体的认识,感受大的自由。因此,道家的主要代表庄子非常鄙视斤斤于是非、利害、得失的儒墨之学,而崇尚生命的丰富自足,精神的自由解放。他告诫人们应该从更高的层次上超越是非、物我、生死,在天地大化中寻求自由与永恒,与道为一,与天为徒,与天同乐。

道家的“畅神”自然审美观与这种悟道思想相一致,表现为内在精神上的领悟,人的内在精神完全浸润于自然之美中,与自然天地相融注,“神与物游”合于大道,人在其中感受到自身与自然的内在交融,获得直抵生命本源的周流六虚、上天入地的生命体验,或者大智若愚、返朴归真的澄明境界,这是一种灵魂的自由和解放。

对老庄这种自然天道观作进一步发挥的是其后学——魏晋玄学。魏晋时的隐士浪子把人的视野从注意社会伦理规范的汉代儒家独尊而引向纵情于自然山水,从自然美中获得精神上的超越,从而摆脱樊笼似的人事羁縻。此时,人们开始以真正审美的眼光来欣赏自然。自然山水不再只是道德的比附物,而是亲切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对此,我们可以从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及顾恺之的画中清晰地看到。人们至此才真正发现了自然美,一方面使其脱离了沉重的道德比附而独立出来,同时又承接老庄思想并把他们所宣扬的本体意义的“道”世俗化,推向广大的凡世人间。

晋宋时期著名的绘画理论家宗炳最早在他的绘画理论中提出山水画的目的是“畅神”。“峰岫@①岩,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岩岩山林、流泉飞瀑、茂林修竹、云光霞影在人的审美心理上唤起的已绝不只是取譬象征的比德,人类此时才真正成为审美的主体,在自然山水的忘情游乐之中,获得生命的激情和超然心境,在自然山水中寻找到与人的内在心灵性情相通相融的精髓所在,使心灵在自然山水中获得完全的舒展自由。

人类这种对自然美的自觉是与魏晋这一时期生命

意识的觉醒同步的,从曹氏父子到竹林七贤,再到陶谢,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其中的发展规迹。而溯其源头,我们不能不看到道家思想对他们的影响,道家是重视生命的,他们的目标就是在人与自然大化的和谐之中寻求一种无限与永恒,实现心灵的超越与自由。道家的这种影响非常广泛,不仅成为中国古典艺术与审美的重要特色,而且使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成为民族性格中充满浪漫色彩的重要特点。

二、理性精神与浪漫情怀

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比德”审美观的出现,标志着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初步建立,其中自然的价值在于它的一些形态特征与人的品格的相通,从而成为人格美的隐喻或象征。从审美角度来讲,作为主体的人还没有实现完全的主体性,没有达到对自然的超然境地,不能抛开沉重的社会理性内容,把自然当成完全的审美对象进行把玩、鉴赏,就更不必说超越自身,游心于物,体验神与物游的畅适、美妙。因为儒家过于强调人伦道德方面的理性内容,要求个体调整自己的感性来接受适应社会理性,从而把个体改造为社会群体所需的理想状态。因此,无论在艺术中还是身处自然山水中完全地放纵个人感情都被认为是不可取的,都有损于人伦教化的完成。孔子所谓“乐不至淫,哀不至伤”、“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这样就限制了个体丰富的感性直觉在自然山水中的自由舒展,严重阻碍了人对自然的审美向更高境界的迈进。这就好比是系上黄金的鸟,永远不能像大鹏那样扶摇直上青天,在宇宙天地间作自由翱翔。另外,在自然美的特征与人伦精神之间所做的比拟,往往显得生硬牵强。刘向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所作的阐释显然是有意比附。而汉代《诗大序》中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成是“后翼之德”,就更显得荒诞了。

“畅神”自然审美观抛开了对于现实利害得失的计较,也不存在要把身外理性的内容纳入自身,而是完全使人浸润于宇宙自然之中,感受与物俱化,神与物游的境界。

庄子在他的寓言故事中用奇伟瑰丽的言辞尽情泼洒,表现他汪洋恣肆的浪漫情怀。他赞美怒而奋飞的大鹏,其翼若陲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扶摇而直上者九万里,尽情渲染宇宙天地的壮阔豪迈,显示一种生命的力量和激情,使人感受到其中的浪漫与自由,这就是庄子所谓“天地之大美”。对于大而无用的曲栎树,庄子说“何不立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对于盛水不能自举,剖之无所用的瓠,庄子又建议“虚以为樽,而浮游乎江海之上”(《庄子·逍遥游》)。可见,庄子与儒墨之

学完全不同,他不仅超越了物性实用目的,还超越了社会伦理道德,采取的完全是一种超然的态度,所求的也完全是精神上的逍遥自适。

“姑射神人”是庄子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他这样描述:“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这种人生的精纯美妙是一种超越了人世之累,生死之苦的沉静恬淡。这种淡远辽阔、高明澄澈的境界是审美之至境,也是人生之至境。

达到此种境界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静思默察的方式,由感悟来实现的。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老子·十六章》)只有保持静虚状态,才能观照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庄子则在此基础上把这种心灵的内修发展为“心斋”、“坐忘”和“朝彻”,所谓“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离形去知,同于大道”。如此,人进入一种空明之境,俯仰天地,心与物游,“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想象力自由伸展,生命回归灵魂之乡。

三、伦理人格与审美的价值取向

儒家“比德”自然审美观强调的是“德”,因此,成就“德”成为所有的中心,也就是要塑造一种儒家伦理人格来适应社会的要求。千百年来,众多的贤士儒生

往往把自然物的美好特性悬为自己的理想,磨练自己的意志,修养性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论语·子罕》)“出污泥而不染,浊清濂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把个人刻苦的自我修养与治国、平天下伟大的历史使命相结合,成就一种具有光辉色彩的崇高的儒家伦理人格,这就是自然在儒家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意义,像梅、兰、竹、菊、剑以及前面曾提到的玉都具有这种意义。豪侠之士,仗剑远游,以剑自喻,宁折勿弯;儒雅书生,植竹种兰,修身养性,以图来日有成,都是这种思想的表现。

“畅神”作为道家的自然审美观,从自然中感受到的是精神的欢娱自适,完全是形骸与灵魂的双重放松,人从自然中感受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美好,那是一种人性的自由舒展。“畅神”自然审美观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审美,它所孕育出的是一种审美情调,培养出的是人的审美人格,其主要影响表现在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方面。

首先,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在美好的自然中,人类不断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而抚慰心底那股永远的乡愁。宋人张于湖在其诗作中曾有精妙之语。他的《念奴娇·过洞庭》曾有这样一段:“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

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里作者表达的是一种神融于自然,表里澄澈清明的境界,这种“意境高超莹洁,而又具有壮阔幽深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的境界”(注: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4页。)就在于人与自然之间,人正是借自然之美妙意蕴才把内含于生命底层的激情倾吐宣泄。

其次,我国古代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讲求意境、神韵,提倡清水芙蓉式的素朴恬淡、不事雕琢的自然美,就是继承了道家“无以人灭天”的思想,把朴素无华、自然天成看成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在审美感受、艺术欣赏中讲求领悟,灵犀感应相通,在艺术创作中讲风骨、重传神,也与庄子的“心斋”、“坐忘”思想相承。

最后,“比德”与“畅神”两种自然审美观并不是对立的,界限分明的。虽然“比德”观念从产生后一直沿传至今,但从它产生的历史阶段来看,是人与自然建立审美关系的初级阶段,而对自然进行完全的审美观照的“畅神”观念,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未尝不是以它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更高一级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作为一种社会的存在物,不仅需要有社会理性的规范,同时也需要在自然与艺术中放松形骸,提升精神。如此,两种自然审美观在具体的与人融合的存在样态中

不仅不对立,往往还能够相互补充。中国古代很多文人就是集二者于一体的,像李白、苏轼、郑板桥等等,都是如此。郑板桥曾有过这样一段表述:“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闭中闷中有伴。非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注:转引自叶朗:《儒家美学对当代的启示》,《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这里,郑与竹石之间结为一体,息息相通,充满了不可言说的诗意,而另一方面,竹石又何尝不是他人格品质的象征呢

生态中心主义视角下的自然审美观

近年来,美学界关于自然的美学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其代表性成果就是生态美学、景观美学、环境美学的勃兴。但在这种种对自然的审美考察中,出现了一个相当令人困惑的现象,即自然美这一经典概念反被大多数研究者遗忘。有人甚至认为,生态美的出现已预示了自然美的死亡。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关注自然美研究的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发表的这组笔谈,试图解决如下问题:自然美在当代美学中是否仍具有理论生命力,它进入当代学术话语时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它和生态、景观、环境之美构成了怎样的关系,它

怎样重构自己的哲学基础,生态学的发展将会昭示一种什么样的自然审美观,等等。这反映出国内学术界在寻求经典美学范畴与现代美学形态合理对接的自觉以及为重构一种新的自然美理论所做的努力。

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类的发展就其文化形态来说,大体言之可以分为:神灵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这三种文化都严重地影响到人类对自然、对自然美的观念。

神灵中心主义时代,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类对自然、对人自身的认识都非常有限,人类的自我意识处于低级阶段,尚不能很好地将自然与人区分开来,总是将人世间的变迁看成是自然界变迁的反映,而且将这一切都归之于神灵,于是神灵成为人类命运的主宰。几乎所有的民族都经历过自然泛神化的阶段。不仅整个大自然是有灵的,每一自然物都是有灵的。这个时候人们也不是不能发现自然物的美,但是对这种美保持一种敬畏,而丝毫没有亲近亵渎之感。

在神灵中心主义时代,自然在人类生活中既是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又是精神崇拜的对象。这两者是有矛盾的。既要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又要不得罪神灵,就只得乞求神灵的宽恕了。据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一书中的介绍,原始部落苏兹人出发打猎前一连几天都

在不断地跳熊舞,希望熊神能对他们发生好感。到了狩猎现场,见到动物,还要为动物唱赞美歌,以讨好动物神灵。在中国文化中,自然充当着最高神灵使者的作用,传达最高神灵的信息,自然成为人与最高神灵精社构能的通道。据张光直先生的研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动植物花纹,它们充当着通天的作用。这个时候的自然美,实质是神灵的现实显现。

人类中心主义时代,始于何时,不能确指。这个时代的出现,在精神上的突出就是人与自然两分,人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对自然的抗争意识。在中国文化中,《周易》中“三材”观念的出现应是突出的标志。虽然说人不是万物的主宰,但人与天、地相并,且人在天与地之中,隐含有人为中心的意思。西方文化中,古希腊哲学家明确地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的地位张扬到超越自然的地步。有了这种观念,人类中心主义便得以确立。

人类中心主义在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体现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社会,人类中心主义主要为自然人文主义,在这个时候虽然看重人对自然认识与改造,但基本上规范在合乎自然的这个根本原则上,中国儒家哲学讲的“天”虽有神灵意味,但基本上还是说的自然。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天”含有自然规律

的意思。中国的儒家哲学喜欢讲“不违天时”、“合于天”,体现出对自然规律的遵循。道家哲学讲“道法自然”,更是明确地以自然为本。不管是儒家哲学还是道家哲学都体现出典型的农业文化的特征。这个时候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最为典型的命题是“澄怀观道”。“道”即是自然。

工业社会的人类中心主义,主要体现为科技人文主义。科技人文主义对待自然的突出特点是运用高科技手段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成为人的又一体。用黑格尔的话来说,是“自然人化”。马克思接受了这个命题,将其基础由精神移到实践。工业社会的审美观突出体现为美包括自然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或者说自然人化。这种美学观念直到今日还在我们的美学理论中占据主流地位。

生态中心主义,是上个世纪产生的。它的出现是因为工业社会的高度发展造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严重破坏。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休止的掠夺造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于是一个一直潜在的生态问题得以彰显,地球上出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生态危机”。本来一直由自然独自来实行调剂的生态平衡竟然要由人类来参与才能实现。生态危机的出现调整了人的全部理念,生态主义应运而生。生态主

义是堪与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相提并论的一种文化主义,一种价值,一种思维方式。这三种文化主义其实也是相交叉、相渗透的。相比较而言,生态主义的兼容性更强,它无疑有科学主义的内涵,但不能归结到科学主义。生态主义的终极关怀是人的命运,因此,骨子深处是人文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生态人文主义。生态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是不同的,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惟一利益,以人的价值为惟一价值,人是宇宙的中心。生态主义则不是这样,在生态主义看来,既不是人,也不是自然,而是生态是宇宙的中心,因此,生态主义也可以称之为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进步,最为重要的是价值观念的转变,由单一的人类价值观转变为多元价值观。传统的价值观只承认人类的价值,忽视甚至否定自然的价值。总是将自然看做占有、掠夺的对象。这种观念现在已经面临崩溃。因为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不尊重自然的独立地位,不尊重自然的价值,人类就必然遭到自然的严重的报复。这方面人类尝到的苦果实在是不少了。与其被逼迫承认自然的价值,不如主动地承认自然的价值,将“尽人之性”又“尽物之性”统一起来,而且在观念上明确,只有“尽物之性”,才能很好地“尽人之性”。生态中心主义主张人的价值与自然的价值均衡发展,根本的价值既

不属于人,也不属于自然,而属于生态。生态平衡与和谐发展既是自然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人类的最高价值所在。

生态中心主义审美观是全新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在自然审美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第一,它不是从生命某一部分或生命的个体来看自然美的性质,而是从生命的整体、生命的联系来看待自然美。

从生态的意义看自然美,自然美之所以存在,其基础在于构成生态环境诸要素相互作用所达到的和谐运动和良性循环。保持物种的多样性是造成和谐运动和良性循环的基本条件。体现着生态意义的自组织进化图式只不过是无数生态因子运动形态的有机结合。正是生态因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导致了生态运动的复杂性,也由此形成了地球生态景观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片面发展,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而整个系统的危机也同样决定着个别生态因子的命运。

从生态意义看待自然美,美不是美在个体的生命上,而是美在生态平衡上,也就是说要着眼于生命的联系,从生命的存在与发展去看待自然美。这种视野的扩大,将极大地丰富自然美。有些在人类中心主义看来根本没有审美意义的事物有了审美的意义,而有些在人

类中心主义看来审美意义很大的事物也许没有那么大的审美意义甚至根本没有。

从生态的意义上看自然,自然不是全美,有些因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出现的自然景观不能称之为美。人造的自然景观美不美要看是否符合生态平衡。如果它的出现造成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就不能说是美的。

第二,它不只是从人的价值上来看自然美,也从自然自身角度来看自然美。自然美不只是为人而美,也为自身而美。

人的价值不是评价自然美的惟一的维度,只是维度之一。汉斯·萨克塞说:“物体的美是其自身价值的一个标志。当然这是我们的判断给予它的。但是,美不仅仅是主观的事物。美比人的存在更早。蝴蝶和鲜花以及蜜蜂之间的配合都使我们注意到美的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不是我们造出来的,不管我们看见还是没有看到,都是美的。”(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58页)说美比人的存在更早,是人类中心主义根本不能接受的,因为我们向来认为,只有人才拥有美。美国学者纳塔莉和安吉尔著的《野兽的美》以大量的事实证明动物其实是有它们的美的。这种美有些能为人所接受,于是成为了人类的审美对象,有些至

今还不能为人类的审美习惯所接受。有些虽然具有很高的形式美,但因为其对人类负面的损害,人类尚不能对它持审美态度,比如有些小蟑螂的颜色是非常精美的,最耀眼的一种是宝石蓝,带有青铜色的斑纹和细长的红条纹。但人们普遍地憎厌蟑螂,因而很难进入审美的态度。

这个维度的变化可能是人最难以接受的,却是可以实现的。本来人与动物之同,就在于人可以既按照自身的尺度、又能按照物种的尺度创造世界。既如此,人也就能既按照自身的价值、又按照物种的价值来评价世界。

第三,它不只是从自然人化的维度,还从自然创化的维度来看待自然美的产生。

向来的观点认为自然美是自然人化的产物。当然,这种观点内部也有分歧。一部分学者将自然人化理解为劳动,自然人化是人的物质性的改造自然的活动,即生产实践。有一部分学者将自然人化理解成移情,人将自身的情感投射或者说转移到自然物身上,于是,自然物就具有人的思想与情感。这种自然人化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精神性的。这两种看法当然有重要的不同,但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表现。

按照生态中心主义,自然美的产生是自然创化

与自然人化共同的产物。自然具有无比的创造力,现今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事物,绝大部分是自然创造的,而且人类的创造也就是文明,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人类利用与运用自然规律的成果。是自然创化假手于人的实现。

生态美学认为,人拥有人的智慧,自然拥有自然的智慧——生态的智慧。许许多多的生命物种,植物、动物、菌藻类都有生存的办法和自我保护的策略,都有着一定的适应环境的智慧,有些智慧的精致和神秘,还远不能为人类现有的科学所破译。自然的美是神奇的,它既可表现为鹦鹉螺的形体那样的外在表象的完美,也可表现为更深沉内在的数理结构逻辑的美。这些美未尝不可以看成生态智慧的产物。自然的进化是一种自组织的进化。在这个过程中,美是自然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择的目的。

第四,它不只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内部心理等方面的统一来看待和谐,而且从整个宇宙、至少是整个地球、整个地球上的生命有序存在与运动来看待和谐,赋予和谐新的解释与意义。

向来的美学都承认美是和谐,不论古典形态的美学,还是现代形态的美学,也不论是中国美学,还是西方美学。但是向来的美学对和谐的理解都没有提到生

希腊诸神大全

希腊诸神 旧神谱记载了天地的起源,最初宇宙最老的神是卡俄斯(Υ?ορ,即“混沌”),卡俄斯生出了盖亚(Γα?α,大地)和厄罗斯(?πωρ,爱)和塔耳塔洛斯(Σ?πταπορ,深渊、地狱),接着在大地底层出现了厄瑞玻斯(?πεβορ,黑暗)与尼克斯(Ν?ξ,夜),两者结合生出“光明”与“白昼”。盖亚又生出了乌拉诺斯(Ο?παν?ρ,天空)和蓬托斯(Π?ντορ,海洋)。盖亚与她的儿子乌拉诺斯结合,生下了十二个泰坦巨神(Σιτ?νερ)及三个独眼巨人(Κ?κλωψ)和三个百臂巨人……。 卡俄斯(Υ?ορ):混沌之神。宇宙之初,只有卡俄斯,他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卡俄斯本身就具有繁衍生命的能力,诞生了大地之母盖亚、地狱深渊之神塔耳塔洛斯、黑暗之神厄瑞波斯、黑夜女神尼克斯,世界由此开始。 盖亚(Γα?α):大地之母,卡俄斯之女,五大创世神之首,是大地的本体,她诞生了天空乌拉诺斯、海洋蓬托斯和山脉乌瑞拉。接着,她又和两位儿子生了许多神。和乌拉瑞斯生了十二提坦,分别代表了世界最初的那些事物(日、月、天、时间、正义、记忆等),以及三个独眼巨人(勃龙忒斯、斯忒洛珀斯和阿尔盖斯,专门为宙斯制造闪电)和三个百臂巨人;和蓬托斯生了五个孩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海洋。她算得上是众神之母,是奥林匹斯的始祖。 塔耳塔洛斯(Σ?πταπορ):地狱深渊之神,卡俄斯之子。五大创世神之一,可以说是地狱冥土的创造者、深渊的本体。他出生在大地盖亚之后,后来和盖亚生了盖亚最小的孩子——怪物提丰(Σ?υ?ν)。塔耳塔洛斯是一个无形的深渊,位于世界的最底端,此后他是关押妖魔怪物和一些神祇的地方。宙斯取得统治权之后,就把一些曾经反对他的提坦神关押在塔耳塔洛斯。 厄瑞玻斯(?πεβορ):黑暗之神,卡俄斯之子。五大创世神之一,塔耳塔洛斯诞生后,在塔耳塔洛斯之上、盖亚之下诞生,是黑暗的化身与本体。他和他的妹妹黑夜女神尼克斯生了三位古老的神祇——太空之神埃忒尔(Α?θ?π)、白昼之神赫莫拉(Hμεπη)和冥河的渡神卡戎(Υ?πων)。 尼克斯(Ν?ξ):黑夜女神,卡俄斯之女。五大创世神之一,厄瑞波斯诞生后在大地(盖亚)之上诞生,是黑夜的化身和本体。她是一位古老而强大的神祇,她不但同她哥哥生了三个孩子,还独自生了一大批神。 乌拉诺斯(Ο?παν?ρ):天之神就,五大创世神之一。盖亚的长子和丈夫,第一任神王。后来他的儿子克罗诺斯推翻了他的残暴统治。 蓬托斯(Π?ντορ):海神,盖亚之子和情人,最早的海神。

中国神仙大全

中国神仙大全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顺风耳金童玉女雷公 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雨师游奕灵官翊圣真君 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赤脚大仙广寒仙子嫦娥 玉兔玉蟾吴刚天蓬元帅天佑元帅 九天玄女十二金钗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 太阴星君太阳星君武德星君佑圣真君托塔天王李靖 金吒巨灵神天聋地哑月老 左辅右弼二郎神杨戬文昌帝君萨真人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紫阳真人(张伯端)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木吒(行者惠岸) 三官大帝: 天官、地官、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河神 四大元帅:关元帅关羽 温元帅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马元帅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南方荧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儿子。) 及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 阴神玉女 | 丁卯神司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 丁丑神赵子玉 | 六甲 阳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长 | 甲午神卫玉卿|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希腊神话全部神的名字(全)

希腊神话全部神的名字 1.宙斯:他是奥林波斯山的众神之主,希腊最高的天神。在古代早期,宙斯是雷电之神,他主宰一切天象,与忒拜的安菲特律翁和阿耳戈斯的阿伽门农有相同的地位。后来由于奥林波斯教的产生,宙斯的名字取代了其它相同的神并成为主宰天地人间万物之神。相传宙斯为克洛诺斯和瑞亚所生。当时因克洛诺斯怕子女篡夺王位,只要瑞亚生下一子女,他便将之吞食。后瑞亚逃到克里特,生下宙斯。小时候宙斯是在祭司枯瑞忒斯们的保护下成长的,他喝母山羊阿玛尔忒亚的奶长大,因而克里特人特别崇拜宙斯,并尊他为死而复生的植物神。传说宙斯长大后,推翻了父亲的统治,做了众神之主,他与波塞冬、哈得斯分治宇宙,而宙斯指挥着宇宙的一切,他能呼唤疾风暴雨,能使四季更迭有序,他能降临人类幸福或灾难、善良与罪恶,也能支配人类命运,洞察未来。在著名的奥林匹亚,有宙斯的神庙,人们为崇拜他还定期举行奥林匹亚竞技会。宙斯的圣物是鹰,有时是牛,这反映了古希腊人图腾崇拜的痕迹。宙斯的标志是神盾、王杖,还有神锤。他的身边时常伴随胜利女神尼刻。宙斯在与赫拉结婚之前有过几次艳遇。第一次他娶聪明的墨提斯为妻,当墨提斯将要生产时,宙斯得到神的指示,说生下的这个孩子会力大无比,胜过父亲,于是宙斯将妻子吞食,但小孩在宙斯头中长大,她就是智勇双全的雅典娜。第二个妻子忒弥斯生下时序三女神(荷赖),他们是秩序女神欧诺弥亚、正义女神狄刻、和平女神厄瑞涅。她还生了命运三女神。宙斯还与海洋女神欧律诺墨生下可爱的美惠三女神;与丰产神得墨特尔生下白臂女神珀耳塞福涅,她后被宙斯许给冥王哈得斯。宙斯还和美发的谟涅摩辛涅生下九个发束金带的神女缪斯;与勒托生下神谢手阿波罗和阿忒弥斯兄妹,他们是宙斯最喜爱的子女。宙斯与赫拉生了赫柏、战神阿瑞斯和爱勒提亚。赫拉是女神之王,她权力很大,众神在她面前俯首贴耳,宙斯有时也拿她无奈。她俩时常不和,有一次赫拉生气,没与宙斯结合便生下儿子赫淮斯托斯。宙斯后又与阿特拉斯之女迈亚交欢,生下光荣的赫耳墨斯,与卡德摩斯之女塞墨勒恋爱,生下出色的金发男童狄俄倪索斯,还与阿尔克墨涅生下大力神赫刺克勒斯。后来希腊的贵族都力求把自己说成是宙斯的后代,许多地方的人也把宙斯看作自己的原始始祖,特别是希腊的英雄,望族的祖先都认为与宙斯有关,如波吕丢刻斯是宙斯与勒达所生,珀耳修斯是宙斯与达那厄所生,尤其是克里特的女始祖欧罗巴的故事与宙斯关系密切。相传欧罗巴是一腓尼基王的女儿,一次她梦见亚细亚与它对面的大陆变成了两个妇人,争着要占有她。亚细亚虽养育了欧罗巴,但争夺失败后不得不将欧罗巴让给另一妇人。欧罗巴醒后,觉得这个梦很奇怪,她便请求神为其消灾灭患。随后欧罗巴在草地上玩时,被宙斯看,宙斯变作一头金色的牦牛将她劫走,他们来到海边,跳入大海,牛背上的欧罗巴吓得浑身发抖,却无能为力。一会儿,波塞冬及海洋女神从海下升出,在他们周围护卫,他们离海岸越来越远,这是时克里特岛出现,宙斯带欧罗巴上了岸,他们结合,定居克里特,并生下三个子女,即弥诺斯、拉达曼托斯和萨耳珀冬。 关于宙斯的故事还有很多,可以说在十二主神的重要故事中都会找到他的身影,这里无法一一叙述。到古罗马时代对他的崇拜与朱庇特合流,并逐步与叙利亚的巴尔神、埃及的阿蒙神等混同。

面部神经全解读

面部神经全解读 了解面神经的体表投影和特定区域的深度对面部除皱术、注射等其他面部整形手术都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面神经主干由经乳孔出颅后立即进入腮腺。确认面神经最可靠的标识是鼓乳缝。详见图1。这是颞骨的鼓部和乳突部之间的交界线,在其内下方6~8mm就是经乳孔。详见图1。其他的标识虽然也有所帮助但并不完全可靠。主干通道常在外耳道软骨和二腹肌后腹连线的中点,向前越过乳突,并在茎突浅面。图1 面神经和鼓乳缝的关系。鼓乳缝是确认面神经在经乳孔后最可靠的标识。外耳道软骨是一个相对不稳定的标识,茎突在主干的深面。 面神经分支面神经有5条主要的分支,分别是颞支(额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在临床,主干通常在腮腺内分成上支(颞面支)和下支(颈面支),接下来的分支情况变异很多。尸体解剖显示了典型的分支情况(图2)。在颧支和颊支间有很多的吻合支,在5%的人群中,其下唇降肌是由颈支支配的。 图2 腮腺全面切除后的面神经。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在pes anserinus为止上、下两部分,在本图,注意颞支的多个分支以及分支和二腹肌后腹的关系。颊支在咬肌之上。耳大神经经过胸锁乳突肌。颞支和下颌缘支最易受损伤,他们之

间完全没有吻合支。在给很瘦的病人做手术时,横切咬肌和颊脂肪垫非常容易损伤颊支和下颌缘支。详见图3。图3 面神经的颊支。图可见面神经的颊支出腮腺后行于咬肌之上。颞支从颞支水平分支的形式以及它和筋膜、肌肉层的关 系来说,颞支算得上是面神经中解剖最复杂的分支。有关 这方面的文献有点矛盾,尤其是涉及到如何确定神经的体表投影这个问题,当然也不乏一些很实用的指标。详见图4、5。图4 面神经颞支的体表投影。虽然有3条或5条分支,但一般有4条分支跨越颧弓,最后的一条永远在颞浅血管前方。在发际线千元相当于外眦的高度是颞支的中、后分支交汇处,最前的分支在颧弓前缘后方约2cm处(有时也被形容为在眶外侧壁后一指宽的地方斜跨过颧弓)。 另一个有用,但不一定准确的标识是神经行走于眉上2cm 处。在颞区,神经行走于SMAS,在颞浅血管的颞额分支下。颞前的发际线代表了额肌的外侧缘,神经在其内侧深面,相对较安全。危险区域用紫色标记,在颧弓上的神经特别容 易遭受损伤,它位于紧贴皮下脂肪SMAS层内,并直接在颧骨的突出部位上。图5 “颞支为位于由耳垂到眉外和耳垂到最高一条额纹之间的区域”这个描述大致准确,却忽略了耳支。在这个三角区域(紫色),大部分的神经没有肌肉或腮腺的 保护,而是直接位于皮下。总的来说,神经穿出腮腺后, 在颧弓和颞区行走于SMAS,到达额肌深面。神经位于颞深

中国神谱大全,三千六百位神仙晃瞎你的眼!

中国神谱大全,三千六百位神仙晃瞎你的眼! 【友情提示:本文阅读完需要一小时】 网上经常有人总结各种神谱,其实,这些神谱都是非常片面的,顶多是文学作品中或民俗信仰中一些神仙摘一摘而已。中国的道教最喜欢编神谱,而且对这些神仙都有祭祀,所谓“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每一个神仙,都在受祭之列,所以,道教的神谱就编得特别详细。因为道士们要开名单,就像过年发年终奖一样,一个都不能漏。 不过,道教也分各种流派,宋代有一部集黄箓斋法之大成的《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里面介绍了各种祭神、拜神的仪轨,在《神位门》里,更是开列了三千多位道教神仙的大名单(目测是3600位,实在没有精力一个个的数),上到玉帝,中到二郎神,下到各路鬼使、神差,都赫然在列。你可以找一找,你平时熟悉的神仙都排在哪里?(有些名字和俗称不一样,得着意辨认) 这些神仙一共分为六班,左右各三班,之所以分左右,是祭祀的时候需要摆列。左一班和右一班的神仙最尊贵。其次左二、右二,再次左三、右三。左一班 虚无玉帝, 无上玉帝, 太微天帝,

清微天宝君, 禹余灵宝君, 太赤神宝君, 太真上象帝君, 大洞雌一五帝君, 苍光太华扶摇帝君, 玉清大慈天尊, 玉清后圣太平天尊, 中元月宫正一天尊。 东方无极太上灵宝天尊,南方无极太上灵宝天尊,西方无极太上灵宝天尊,北方无极太上灵宝天尊,东北方无极太上灵宝天尊,东南方无极太上灵宝天尊,西南方无极太上灵宝天尊,西北方无极太上灵宝天尊,上方无极太上灵宝天尊,下方无极太上灵宝天尊。大罗诸天天尊, 上清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大罗玉天帝君,

大罗九天木帝君, 大罗九天火帝君, 大罗九天金帝君, 大罗九天水帝君, 大罗九天土帝君, 郁单无量天帝, 上上禅善无量寿天帝, 梵监须延天帝, 寂然兜术天帝, 波罗尼密不骄乐天帝, 洞元化应声天帝, 灵化梵辅天帝, 高虚清明天帝, 无想无结无爱天帝, 太玄上梵紫灵毓元快见天帝, 大梵九玄中元炁阿城给道德天帝,极梵洞微九灵炁带阿那天帝, 灵梵玄天炁禅天诸惠天帝, 太极无厓紫虚洞幽梵迦摩夷天帝,玄梵大行无量无所念惠天帝, 无色玄洞微波罗答惒天帝, 玄上录梵灭然天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课教案精选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课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授课人:杨桂婷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分析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 2、探究林冲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分析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林冲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1课时处理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视剧《水浒传》中《好汉歌》中有一句“该出手时就出手”,被评为98年的流行语。从一定层面上揭示出《水浒传》的主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二、作品及作者介绍: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庵,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以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三国》《西游》并称为四大名着,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着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三、前情介绍 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受人尊敬,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家庭。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闯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