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30道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30道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30道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30道

简答题30道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全民多现身)

1)教育的终身化

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化

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

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的现代化

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性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政治建设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

机体某方面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也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4.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加时规个才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义务教育的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7.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8.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10.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好的学

习愿望是进行学习的基本条件和心理起点

2)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

巩固所学的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

4)运用知识

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教学中,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主要是通过教学

实践来实现的

5)检查知识

检查知识是指教师通过作业、提问、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的过程11.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明确

容正确

方法得当

结构合理

语言艺术

气氛热烈

板书有序

态度从容

12.贯彻启发性教学的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

3)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1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4.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一考虑四依据(科目生煤)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15.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缺点: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

限制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

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灵活性有限

16.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主目编码组块,加深机意,防止遗忘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17.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题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

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常用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18.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着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1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知识观

知识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知识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建构主义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精要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

新知识的生长点。

3)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20.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1.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1)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新学习开始之前是否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原有知识经

验越丰富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迁移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学生原有的知识精要越概括,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3)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教师需要使学生明白何时、何处、如何迁移某种经验,提高已有知识经验的

可利用性

(二)教育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

1)精选教材

教师应选择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容,同时还必须包

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容

教学容要注意容之间的在逻辑联系和前后衔接,充分利用教学材料的部联系3)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体现、实施合理编排的教学容,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

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环节

(三)教授学习方法

教师讲授必要的学习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2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隐性和持久性

2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24.影响品德的发展的因素

(一)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4)学校教育

(二)部条件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识

25.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榜样说服奖惩群体价值辨析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26.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2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的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28.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29.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和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先决条件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集体奋斗目标是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坚强的集体领导核心是建立和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基础和条件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巩固与发展班集体的重要手段

30.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