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八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与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0

18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单元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2、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外角),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3、了解与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对角线、正多边形)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

4、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如:

(1)在知识的探索方面:如在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时,用“小虫爬三角形的边”的思考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又如用“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来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用“剪纸及信息技术”来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用“计算的方法”来探索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用“地砖铺地”来探索“镶嵌知识和原理”等。

(2)在知识的推理方面:

在“画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时,引导学生用“同理”的方法;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推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来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用“三角形内角和”来推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用“沿多边形的边走一周的转角刚刚是一个周角”及“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来推出“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

2、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3、重点难点突破措施注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展示,题目的设置难易适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四、课时安排

第十一章三角形共10课时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课时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

数学活动——镶嵌…………………………………………1课时

小结…………………………………………………………1课时

复习题11……………………………………………………2课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全等形,包括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第二节介绍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定方法。在第三节,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并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通过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感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在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全等三角形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3、体会探索全等的条件,通过合作交流,获取快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条件以及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2、难点:让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并能灵活运用。

四、课时安排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共10课时

12.1与全等三角形………………………………………………2课时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课时

12.3角平分线的性质…………………………………………2课时

数学活动——图案设计……………………………………1课时

小结…………………………………………………………1课时

复习题12…………………………………………………2课时

第十三章轴对称

一、教学内容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关于直线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2、会画轴对称图形,理解并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理解与应用。

4、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

5、三线合一的广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图形的轴对称: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

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轴对称性及其相互关系;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轴对称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3、等腰三角形: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想象能力。

2、激情投入,快乐学习,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

1、重点: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2、难点:三线合一的理解和应用,等腰三角形、锐角0

30,等边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综合解题

四、课时安排

第十三章轴对称共14课时

13.1轴对称……………………………………………………2课时

13.2画轴对称图形……………………………………………2课时

13.3.1等腰三角形……………………………………………2课时

13.3.3等边三角形……………………………………………2课时

13.4最短路径…………………………………………………2课时

数学活动——图案设计…………………………………1课时

小结………………………………………………………1课时

复习题13…………………………………………………2课时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教学内容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一章的主要包括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等知识。整式的乘法运算和因式分解是基本而又重要的代数初步知识,这些知识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知识.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整式的乘除法、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思想与技巧。

2、灵活运用乘法公式、添括号进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观察、类比、交流、归纳、总结、应用,巩固本章所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化归、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深化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精选习题进行变式训练,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通过通法的讲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初步树立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发展逆向思维,让学生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难点: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结构与技能,建立数学模型,深化数学思想。

四、课时安排

本章共安排了3个小节,教学时间约需16课时(供参考):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时

14.1.2幂的乘方…………………………………………1课时

14.1.3积的乘方…………………………………………1课时

14.1.4整式的乘法………………………………………4课时

14.2.1平方差公式………………………………………1课时

14.2.2完全平方公式……………………………………2课时

14.3.1提取公因式法……………………………………1课时

14.3.2公式法……………………………………………1课时

阅读与思考——十字相乘法……………………………1课时

小结………………………………………………………1课时

复习题14………………………………………………2课时

第十五章分式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字母表示现实情境数量关系(分式、分式方程)的过程,了解分式、分式方程的概念,体会分式、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经历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获得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乘除运算法则、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与代数恒等变形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获取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代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重难点

1、重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应用.

2、难点:异分母的分式的通分,特别是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通分,另一个是分式方程的“建模”问题

本章共安排了3个小节,教学时间约需17课时(供参考):

15.1.1从分数到分式……………………………………1课时

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2课时

15.2.1分式的乘除……………………………………3课时

15.2.2分式的加减………………………………………3课时

15.2.3整数指数幂………………………………………2课时

15.3.分式方程…………………………………………3课时

小结………………………………………………………1课时

复习题15………………………………………………2课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