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格式20分内容60分观点20分总分100分

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生产周期、上市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已经成为企业追逐的目标。多功能性,高独立性的产品短期设计制造都给制造系统的设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采用最新技术生产出的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推向市场,谁将会是竞争的胜利者

关键词:信息化集成平台、数字化工厂系统、企业信息系统

1. 概述

2.相关技术概述

2.1数字化工厂概述及其相关技术

2.2 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概论及其相关技术

3.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的发展

4.总结

1.概述

在制造企业内部,现有的各个领域的应用软件系统(设计、制造、仿真、PDM、ERP等)通常处于分布的异构环境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使企业运作效率低、成本高。必须通过集成以提高信息交流和反馈的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的企业的各个环节的信息集成。CIMS的核心关键是集成。在CIMS工程应用推广及PDM 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要完全完善地构造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必须在企业中实施数字化工厂技术。完整的企业信息平台应在原有的以PDM为平台的构架基础上进行扩展,企业不仅要通过计算机高效地生产和工程设计CAD技术,也需要以PDM为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协调在统一的平台下,同时以订单为驱动将企业管理过程的信息进行集成的管理(ERP);并且要重视数字化工厂(DFS)技术。数字化工厂是以制造产品的企业为核心,由核心企业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成员构成的动态联盟,通过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联盟的数字化信息和数字化信息流,实现成员之间的高度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通过对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已有技术基础的分析,演绎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的实现设想与结构,抽取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公共服务。

2.相关技术概述

2.1 数字化工厂概述及其相关技术

数字化工厂(DF)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化工厂(DF)是指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它的出现给基础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作为沟通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

现代工业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革命,未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必然是以机、电、信息相结合的智能化制造革命。《经济学人》2012年4月发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业与创新》专题报道中阐述了目前由技术创新引发的制造业深刻变化,其中,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制造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作为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数字化工厂是现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应用体现,也是实现智能化制造的必经之路。数字化工厂借助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通过集成、仿真、分析、控制等手段,可为制造工厂的生产全过程提供全面管控的一种整体解决方案。早在2000年前后,上汽、海尔、华为和成飞等制造企业均已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数字化工厂。今年来,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对设备效率、制造成本、产品质量等环节的要求不断提高,离散制造业中以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造船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已越来越重视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根据在范围、阶段、视角上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对于数字化工厂也有不同提法,比如可视化工厂(Visual Factory)、智慧工厂(Smart Factory)、智能工厂(Intelligence Factory)、数字化制造(Digital Manufacturing)、虚拟工厂(Virtual Factory)等。各个概念在关注点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集,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制造的交集就是以智能装备为核心的制造工艺过程智能化,特别是对制造装备本身的智能化。而上述各种提法之间除明显的交集之外也各有侧重,比如可视化工厂侧重于数字化工厂实现前期的数据采集和透明化,而智能工厂更侧重于后阶段的数据分析与决策。

德国工程师协会定义:数字化工厂(DF)是由数字化模型、方法和工具构成的综合网络,包含仿真和3D/虚拟现实可视化,通过连续的没有中断的数据管理集成在一起。数字化

工厂(DF)集成了产品、过程和工厂模型数据库,通过先进的可视化、仿真和文档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质量和动态性能:

●提高盈利能力

●提高规划质量

●缩短产品投产时间

●交流透明化

●规划过程标准化

●胜任的知识管理

相关技术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数字化模拟工厂

数字化模拟工厂是数字化工厂技术在制造规划层的一个独特视角。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数字化模拟工厂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制造环节从工厂规划、建设到运行等不同环节进行模拟、分析、评估、验证和优化,指导工厂的规划和现场改善。由于仿真技术可以处理利用数学模型无法处理的复杂系统,能够准确地描述现实情况,确定影响系统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该技术在生产系统规划、设计和验证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数字化模拟工厂在现代制造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典型应用包括:

(1)加工仿真,如加工路径规划和验证、工艺规划分析、切削余量验证等。

(2)装配仿真,如人因工程校核、装配节拍设计、空间干涉验证、装配过程运动学分析等。(3)物流仿真,如物流效率分析、物流设施容量、生产区物流路径规划等。(4)工厂布局仿真,如新建厂房规划、生产线规划、仓储物流设施规划和分析等。

EMPOWER软件技术

EMPOWER是一个完整的工厂从生产线、加工单元到工序操作的所有层次进行设计、仿真和优化的集成计算机环境。作为一个计算机辅助生产工程软件,它的目标主要是生产计划、工艺管理、生产过程组织等领域的设计和优化问题,它通过建立统一的工艺数据库来支持计划人员和工艺人员完成复杂的生产工程管理和优化任务。

盖勒普DNC

作为车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基础的应用,盖勒普DNC系统成为数控编程人员、工艺人员及数控机床操作工不可或缺的“车间助手”。DNC系统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最根本的程序传输和管理问题,缩短了生产准备时间、提高了设备效率,更为企业打造“数字化工厂”铺好了基石。

DNC帮助企业实现:

实现车间的完全网络化管理,为不同车间生产需求搭建多样的车间网络系统,消除车间数控设备之间的信息孤岛。彻底改变以前数控设备的单机通讯方式,全面实现数控设备的集中管理与控制。

2.NC程序管理更加规范化。盖勒普DNC系统完善的程序传输流程、严谨的用户权限管理、方便的程序版本管理以及良好的可追溯性,实现对NC程序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

3.大幅提高数控设备利用率,减少数控设备准备时间。盖勒普DNC系统方便、可靠、全自动的NC程序传输功能,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数控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4.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明显降低产品废品率。盖勒普DNC系统可从最大程度上避免程序错误,从管理手段与措施上使产品质量有了根本的保障。

5.明显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服务器端无人职守、设备端全自动远程传输,操作者

不用离开设备就能完成程序的远程调用、远程比较和远程上传等全部工作,明显减少了操作者因程序传输而在车间现场来回奔波的时间。

6.车间现场更加整洁。盖勒普DNC系统实现了NC程序的集中管理与集中传输,车间现场不再需要大量的台式计算机及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少量美观大方的现场触摸屏,整个车间显得更整洁,更符合车间精益生产管理的要求。

7.车间生产现场的通讯数据与企业的第三方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如:MRPII/ERP/MES/MDC/PDM/PLM /CAPP/CAD/CAM),达到真正高效即时的数据共享。

8.为企业进一步数字化工厂的建设预留接口,搭建一体式的智能化车间网络管理平台。数字化工厂典型应用

数字化工厂(DF)的集成,首先需要强大的界面和数据库系统,将不同复杂层次之间和不同运作功能领域之间的实际数据和模块进行联合使用,常见的应用有:

●布局规划与仿真——布局确认与优化

●零件流的静态分析与动态仿真

●装配过程平衡

●复杂的物流操作仿真

●机器人及复杂运动仿真

●零件加工仿真

●人力资源仿真

●人机工效仿真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

●控制软件测试仿真

●生产动作控制仿真

1.全面的制造过程管理

“数字化工厂”提供了全面的制造过程管理,在实际产品生产前,在计算机模拟的环境中完成虚拟生产全部过程,生成经过“数字化工厂”验证过的、实际生产所需的各种工艺数据和文档。

2.工作流程

(1)从设计部门获取产品数据:

通过系统集成,从设计部门的PDM系统中自动下载产品相关数据,包括3D模型、装配关系等;并在“数字化工厂”环境中进行工艺审查、公差分析等。

(2)从工装工具、生产部门获取资源数据(2D/3D):

通过系统集成,从企业的资源库中自动下载相关资源数据;在“数字化工厂”环境中建立相关项目的资源库。

(3)工艺规划:

在“数字化工厂”规划模块中进行协同规划或导入工艺部门已有工艺信息。工艺规划包括:总工艺计划、细节工艺计划、生产计划及产品、工艺、资源关联及工时等工艺信息。

(4)工艺验证、仿真:

在“数字化工厂”工程模块中验证规划结果。工艺验证包括:工艺验证、动态装配、工位布局验证、线平衡、工时分析、人机工程仿真、工厂布局、物流仿真、机器人仿真、NC仿真、冲压仿真、PLC仿真和质检等。

(5)客户化输出:

通过系统集成和客户化开发,输出工艺执行文件;通过系统集成和客户化开发,输出生产、采购、招投标、维护、培训等信息或将数据传递到现有的CAPP系统中。

3.规划模式

整个过程始终涉及汽车主机厂和生产线供应商,这就要求各企业使用同一平台以保证实

现并行工程和统一的数据规范,从而实现并行工厂。由于协作模式、控制权及平衡标准等的不同,全球不同汽车规划体系(美系、欧系、日系等)使用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具有不同模式和本地化特点。

2.2 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概论及其相关技术

企业管理复杂多变、信息量巨大,必须利用有效手段将各类信息收集、整合、分类、筛选,才能实现依托信息进行决策。故而作为辅助管理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成为近年来我国众多企业趋之若骛追逐用于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管理信息系统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域以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根据MIS(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MIS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三个阶段

当前我国应用较广泛的企业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MRPⅡ(制造资源计划)和ERP(企业资源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是当前广泛应用于我国离散式工业制造企业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其反应了企业生产中人、财、物等要素和产、供、销等管理活动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有效地组织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生产。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有效地计划安排,实现统一管理。其是将企业的生产、财务、销售、采购、技术管理等子系统综合起来的一体化系统,它使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提供数据。

相关技术及理论

基于CIM技术的企业集成

CIM技术是一种组织、管理与运行企业生产经营的技术,它借助计算机硬、软件,总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将企业生产全过程中有关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及信息流、物料流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实现产品高质、低耗、上市快的特点,从而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伴随着CIM内涵经历了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到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过程,以集成为核心的CIM技术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即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由美国Gartner Group 公司于1990年提出。企业资源计划是 MRP II(企业制造资源计划)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除了MRP II 已有的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目前,在我国ERP 所代表的含义已经被扩大,用于企业的各类软件,已经统统被纳入 ERP的范畴。

ERP 是由美国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ner Group Inc 提出的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 系统支持离散型、流程型等混合制造环境,应用范围从制造业扩展到了零售业、服务业、银行业、电信业、政府机关和学校等事业部门,通过融合数据库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查询语言、客户服务器结构、计算机辅助开发工具、可移植的开放系统等对企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集成。

3.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的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企业能否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应对市场变化,快速作出决策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在越来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企业管理复杂多变、信息量巨大,必须利用有效手段将各类信息收集、整合、分类、筛选,才能实现依托信息进行决策。故而作为辅助管理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成为近年来我国众多企业趋之若骛追逐用于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的战略发展要求,大力开展对于数字化车间技术系统的研究,并将其与企业信息管理进行整合是今后的大趋势,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息息相关,生产不仅要数字化更要和管理进行良好的对接方能让企业能够做出快速的市场反应以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

4.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市场的竞争不再是区域性竞争,而是逐渐转变为了全球性竞争,企业的产品需要面对的是来自世界上各个地方的对手。为保证企业的竞争力,让企业不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落败,高效的企业运作和市场反应是极其重要的,数字化工厂和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对一个需要去和大量的对手争分夺秒抢占市场的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最好的市场反应,管理和生产的高效结合让企业从一个个分区变成了一个整体,方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张涛.企业资源计划原理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陆平,张浩,马玉敏.数字化工厂及其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现代生产管理技术,2005(02)-22.

[4]张国军,黄刚.航空制造技术.2013.8

[5]邵辉.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发展分析.企业经济与管理.2013.6.

[6]张磊.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与相关技术探究.理论与研究.2009.9

赛迪顾问-大型企业并购重组信息化整合方案

本期主题:大型企业并购重组信息化整合方案 第一章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目标及原则 1.1 总体目标 在央企集团整体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指引下,以坚持央企集团信息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原则为前提,以最大化的保护利用并购企业现有IT资产为核心,以并购企业现有系统改造、网络对接集成、信息资源整合、IT组织优化为主体,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的将新并购企业能够平滑的并入央企集团信息化体系中。 1.2 具体目标 1、“1+1>2”的韦斯顿协同效应实现,重构统一的信息化体系,努力营造央企集团与并购企业IT资产深度“融合”的技术环境,信息系统间实现功能联动、数据资源实现统一标准应用、通讯网络实现数据无障碍传输,最终达到目的。 2、IT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实现,在新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过程中,充分复制央企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妥善应用央企集团成熟的信息系统。以快速提高并购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努力缩小并购企业与央企集团现有企业间的IT技术应用差距。 1.3 整合原则 1、总部主导原则 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工作必须在央企总部信息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稳步推进,按照央企集团制定的重组整合方案开展技术实施,央企集团信息部门对并购企业信息化建设负有“指导建设、监督管理”的责任。 2、规范遵照原则

未来并购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央企集团颁布或新制定的各项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 3、资产保护最大化原则 在并购企业信息化改造、整合过程中,在不违背央企集团总体信息化应用要求的前提下,要保证并购企业原有IT资产得以最大化的保护。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具体的技术应用中,该技术不仅要满足企业并购期的业务支撑需求,而且要保证该技术能够适应未来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 5、业务、管理驱动原则 要充分调研并购业务、相关管控对IT技术(包括信息系统对接、网络集成等)的应用需求,在需求引导驱动下,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应用方式。 第二章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难点及风险 2.1并购重组后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1、信息化系统的全面推广具有难度 被并购企业业务特点各不相同,其信息化水平也存在差异,在推广统一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由于被并购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同,部署时可能出现资源浪费、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如果推广的速度过快,有可能造成相关经验得不到推广、知识得不到共享的情况。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系统模型,逐步探索逐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保持系统的统一规范,同时根据相应企业特点进行适应性调整,保持系统可用性。这些探索、部署的过程是系统推广的难点所在。 2、规模化造成的管控能力降低 企业并购带来业务互补效应和集团规模化效应,对公司业务和市场扩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规模增大也会造成企业管控能力的降低。首先体现在业务控制能力的降低上,随着管理链条的延伸,公司管理层的业务压力逐渐增大,管控能力也逐渐弱化。同时,延伸的管

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细则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PM-XZ-SI-2011) 河南雪城软件有限公司 2011年4月

前言 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细则依据公司《项目管理规范》编制,是我公司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和实施的具体规则。 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细则针对系统集成项目的管理过程和实施步骤进行分解,界定范围、标准。 我公司所有系统集成项目必须遵照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细则进行管理。 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细则一经正式发布立即开始实行。 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细则是我公司内部文件,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1.总则 1.1 系统集成项目流程总揽 图1—系统集成项目流程示意图

1.2 系统集成项目流程概述 系统集成项目流程共分为五大过程和12个实施阶段。 1.2.1启动过程 第一阶段:成立项目组。进行任务分解,明确项目组成员职责。这是系统集成项目的第一个里程碑节点。 1.2.2计划过程 第二阶段:制定计划。根据合同要求,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确定进度安排。 第三阶段:计划评审。这是系统集成项目的第二个里程碑节点。评审未通过的,返回第二阶段,对计划进行修订。 1.2.3执行过程和控制过程 第四阶段:现场勘测。在建设方现场勘查、测量设备安装位置、线路铺设方式、路径、长度。 第五阶段:详细设计。根据实地勘测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细化。 第六阶段:设计评审。这是系统集成项目的第三个里程碑节点。评审未通过的,返回第六阶段,修改设计。 第七阶段:采购申请。根据合同和设计方案,提交采购软硬件产品申请。 第八阶段:安装调试。要求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第九阶段:系统测试。这是系统集成项目的第四个里程碑节点。测试未通过的,返回第八阶段,对存在问题进行修正。 1.2.4结束过程 第十阶段:实验运行。 第十一阶段:系统验收。 第十二阶段:项目结项。这是系统集成项目的第五个里程碑节点。由项目经理提交项目结项申请,报公司领导审批。

环境信息系统试卷B

第 1 页 (共 2 页) 兰州城市学院2010——2011年第一学期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 《环境信息系统》课程试卷(B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统分人 复核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系统 2、信息系统 3、数据流程图 4、软件测试 5、环境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6、数据库 7、环境信息系统 8、模块 9、数据字典 10、系统 二、选项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以下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从认识论的层次看,环境信息是 ( ) A .环境数据的内在含义 B .认识环境问题和现象的识别信号 C .环境因素彼此作用的表征 D .环境信息客观存在的标志 2、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成后,可同时污染农作物、土壤、地面水等,这反映的是环境信息的 ( ) A .随机性 B .动态性 C .综合多样性 D .相关性 3、“九五”阶段我国建设的环境信息系统网络分为几级 ( ) A .4 B .5 C .6 D .7 4、系统特征不包括 ( ) A .有序性 B .层次性 C .动态性 D .整体性 5、英文缩写“MSN”指的是 ( )A .局域网 B .广域网 C .增值网 D .城域网 6、从计算机的角度出发环境信息不包括 ( ) A .文档信息 B .多媒体信息 C .数值信息 D .空间信息 7、在数据库研究中,过去20年里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是 ( ) A .面向对象型 B .关系型 C .网状型 D .层次型 8、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创始人分别是 ( ) A .维纳、申农、贝塔朗菲 B .申农、维纳、贝塔朗菲 C .申农、贝塔朗菲、维纳 D .贝塔朗菲、维纳、申农 9、JSEIS 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 ) 得分 评卷教师 得分 评卷教师 院 系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试 卷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请 不 要 答 题 试 卷 装 订 线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目的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伴随企业现代化改造与市场环境需求而日趋完善和迫切,不间断的信息化投入使许多企业拥有了一定数量、不同目标的信息系统。由于多种的原因,企业内部各信息系统之间,以及企业外部各信息系统之间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为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系统整合逐步成为企业关心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正在组建大型的跨区域集团企业和合并、收购的企业,要形成业务的联合重组,就必然要求对各个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内部信息流的通畅与有效。因此,系统整合日趋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一方面企业内部多个信息系统的应用,另一方面主要的原动力来自于企业重组与并购。 现代企业重组与并购中信息系统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信息系统是企业重组与并购过程中一种控制和管理的工具,是企业需要积极运用的焦点资源;是主体企业控制新的并购企业,掌握整个企业绩效,实现管理框架重新设计、管理过程传递和资源重新布局的必要工具。信息系统还是企业重组与并购后实现企业所有资源共享和集约的有效手段。可以说没有信息系统的商流和物流,就不可能集约,也不可能克服重组与并购后的“大企业”病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包括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等技术和产品),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水平得以提高,不断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竞争力的过程。然而,现实情况是:在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搞信息系统建设以后,发现信息系统总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很多信息系统建成以后都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运转,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上,解决具体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电子化的问题,很少进行经营决策信息系统和战略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不能有效管理企业零散信息,不能使信息系统间协同工作,不能综合利用企业的数据资源,不能有效组织信息资源。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屡见不鲜。因此,系统整合首先就是要解决最简单的信息系统使用效率问题。系统整合的目的可分为下列几类: 1.实现企业内部各个不同功能分系统之间的连接与整合。 早期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比较严谨的总体规划,或者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需求发生了变化,加之不同系统开发商各自的风格不同。因此,即使在信息化建设做了很科学的总体规划的企业里,企业实施的信息系统也可能存在功能重叠、漏缺和互不连接的情况。例如,财务管理系统通常按照自己的需求,设计了需要物资部门提供相应的入出票据管理,但却没有考虑物资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所需要的仓储细节管理。对于物资管理系统而言,其则根据自身的业务流程和需求进行系统设计,这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功能重叠和信息上的孤立与重复。另外,有些信息是多个系统的综合信息,系统开发时由于没有从细节上分析如何产生这些综合数据等等。 基于上述原因,考虑利用现有的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来实现企业内部各个不同功能分系统之间的连接与整合。

数字化工厂系统概念详解

数字化工厂系统概念详解 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为了更加有效的改善管理体制,顺利的实施建筑生产施工过程,实现精益管理,数字化工厂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呼之欲出,由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进,建筑构件的生产施工需求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PC工厂出现在全国建筑业的市场上。如何有效的管理生产、保证建筑构件质量成为了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沈阳卫德软件公司通过分析PC工厂的生产任务及数据、流程,从根本上了解PC工厂的基本需求,特为PC工厂定制了适应其生产运营需求的软件系统——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建筑构件生产材料从采购入库,再到生产,直至最后施工安装的一系列产业化流程进行合理配置与管理。 那么,数字化工厂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数字化工厂,从系统结构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六点: 1.生产控制数字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柔性制造系统FMS,在线控制与管理系统的集成; 2.设计研发数字化:计算机辅助生产,完善专业开发工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效率; 3.物流产品数字化:二维码数据采集,RFID产品识别; 4.办公管理数字化:建立企业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打通设计、生产、管理通道; 5.生产设备数字化: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信息港系统建设,安置和基建的跟踪; 6.运营决策数字化: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监控核心业务流程,实现可视化管理。 卫德软件公司的研发工程师认为建筑企业的数字化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知识的传递、加工和更新,提升了生产型建筑企业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其次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运维、安全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等众多方面。

浅谈现代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应用

经管视线 现代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信息化建设在 “十一五”技术改造期间发展迅猛,生产过程信息化完成了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项目、物流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数采系统、能源系统等;管理信息化方面完成了管理信息化方面完成了MIS、OA、ERP、CRM、GIS、SRM等系统。 这些系统解决了一些局部性的问题,但其弊端随着应用系统数量的增加也逐渐显现出来:开发单位包括多家公司,各应用系统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等,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新的经营方式及管理理念,都要求我们必须以速度、效率与灵活性作为应对策略,企业必须使自身的业务精简化、自动化,以求内部与外部的业务系统实现无缝连接。所以应用系统的整合与集成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一、集成平台模型 为实现企业的发展需要,需要在建立支持企业发展的信息服务管理和标准规范体系基础上,建设新一代SOA架构的企业集成平台,并以供应链为核心构建应用系统总体架构,通过分步实施,建设企业可扩展的集成信息系统。通过一个集成的信息交换平台的搭建,可以方便的帮助企业内部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不同业务部门间的信息交互,这种交互是建立在底层通用的基础架构之上的。 从集成策略和方法来说,主要有数据的集成、应用的集成、流程的集成以及门户集成几个方面。数据的集成主要包括文件、数据、视图等方式。应用的集成主要体现在利用中间件平台,建立合适的适配器,达到系统集成的目的。流程的集成主要考虑业务系统应用的关联性,通过分析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达到系统的整合。这四方面的集成方法,通过构建满足企业未来信息系统不断扩展需要的应用集成框架,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的管理,使得企业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基于SOA架构的、可扩展的、可管理的、高度集成的有机整体。二、集成框架 企业的信息系统应实现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应用集成。 (1)在纵向应实现从行业战略/国家监管、区域战略/监督控制,到企业战略/经营管理、核心业务/运营管理、生产制造/成本控制、生产过程/过程保障的集成。 (2)在横向应实现从原材基地管理、材料采购供应,到企业的内部运作(采购、仓储、生产、配送、销售、服务)、工商协同的集成。三、应用集成逻辑构架 根据SOA集成模型,可以把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分为门户集成层,企业应用集成层两级集成平台总体架构。 (1)门户集成层 通过门户服务器,实现多渠道统一接入、统一用户管理、单点登录、身份验证和严格的安全控制,为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门户与协同平台。门户服务器通过Portal实现应用系统的界面整合,通过Web Service为集成平台和其他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用户的管理,包括用户信息的同步更新。同时通过集群架构和集成平台的支撑下,可以分别实现面向上游原料基地、材料供应商的接入或系统集成;在下游可以与销售公司应用系统集成,从而实现在供应链上的协同。 (2)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构建在集成平台服务器的基础上,它是基于SOA架构的应用和业务流程集成的枢纽平台。集成平台服务器同时是UDDI服务器,对企业内外部应用集成接口进行统一注册和管理,从而实现整个信息系统集成的可管理性。此外集成平台服务器上部署了跨系统业务流程的定义,通过BPEL将企业各应用系统所提供的Web Service 访问服务接口,进行按各个业务流程的要求定义编排,跨系统的业务流程处理得以执行。 四、数据集成实现 数据集成在应用系统中比较容易理解,在应用系统中分享信息,可以在应用系统数据库中直接提供一个接口,进行数据的导入与导出。对于这样一种方式,设计与开发人员需要知道数据库结构以及信息流动的方式,对于底层的数据结构非常清楚。 1.关键数据的集成 为了满足构建数据中心的要求,需要从现有各业务系统中聚集相关业务数据,数据集成是指从各应用系统(ERP、CRM、SCM等)抽取源数据,并加工处理成ODS(操作型数据存储)数据。 2.数据集成平台的构成 为了面对各种多变、复杂的情况,需要将数据交换平台划分为三个层面(基础层、整合层、存取层)的建设。 (1)基础层 其主要功能是无缝地提供对各类数据资源的动态接入。使得数据交换平台能够实时地访问分布在各类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它不仅需要能够接入各种主流数据库的数据(如:DB2, Oracle, Informix, SQL Server, Sybase等), 而且还需支持XML文件、文本文件、消息队列、Web Service等非结构化数据的访问和管理。 (2)整合层 在基础层之上是整合层,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整合所需的各类功能。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转换、数据复制、数据发布。 (3)存取层 在数据交换平台的最顶层是数据存取层。通过基础层和整合层两层的处理,各类异构、分布的信息被有效屏蔽。顶层针对丰富的服务和数据集,提供基于标准的编程模型和查询语言。对数据交换平台的存取服务要能提供以下几种接口方式:SQL访问方式、XML转换功能、标准的Web Service服务。 3.数据集成的实现 主题数据库的建立:企业各应用系统必须具有支持其软件系统运行的主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存放各种应用系统的表,索引,存储过 浅谈现代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应用 王萌 西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徐毅博 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系统集成是以用户的应用需要和投入资金的规模为出发点,综合应用各种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应用开发等大量技术性工作,使集成后的系统能够满足用户对实际工作要求的全过程。本文针对现代工业企业应用系统集成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索,在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及门户集成几个方面谈了一些简单应用。 关键词:现代企业;应用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047-02 收稿日期:2011-05-15

(完整版)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目录 现状和目标 (3) 技术难点 (4) (1)数据库基础 (4) (2)规范与标准 (5) (3)系统体系结构 (5) (4)操纵系统和网络硬件环境 (5) 实现方案 (6) (1)分析总体需求,确定系统整合的原则与目标 (6) (2)分析现有各个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基础、运行环境等现状 (6) (3)确定整合后系统的功能,决定系统取舍的具体内容 (6) (4)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发接口和新的系统来实现统一 (6) 整合方式 (7) (1)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7) (2)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是进行信息系统整合最初期的方式 (7) (3)通过构建业务管理文档级集成平台,是文档级信息系统整合的提升 (8) (4)建立企业门户平台为主线,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系统整合方式 (8) (5)建立数据整合平台,是从数据基础进行整合的信息系统整合方式 (9)

现状和目标 目前,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网络、系统、邮件、门户建设方面,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成绩距离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随着市场的开发,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挑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后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或筹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管理内容、数据定义不统一,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系统间集成困难,没有形成规模,整体效益的优势、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就是把分散的信息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如企业信息门户上,共享这些信息,为决策、管理,及整体优化资源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前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它以信息为支撑,源于信息层,经信息管理层,将信息加工、处理、整合,然后流入企业内部的各个相关部门,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利用。在这里信息流作为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的连接链,进入行政与业务管理层,为企业上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以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最后到决策落实执行层,并将落实执行(企业运行)信息反馈给信息层,由此形成新的一轮循环过程,并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

系统集成方案

系统集成实施方案 2.1 工程进度安排 通过对工程进行评估,对工期要求进行分析,对可用资源以及的分布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步骤和施工路线,做到环环相扣,对于互不相关的工作过程,尽量保证工作可以同时进行。 对于淄博惠通的施工队伍来说,合理工程进度(特别是现场施工的工程进度)尤其重要.本次项目实施计划由公司的系统集成部成立项目实施小组,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在本项目实施结束后的技术维护,已大大缩短对故障处理的响应时间 整个工程的实施共分为四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工程准备阶段,在此阶段内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设备系统采购、IP地址与VLAN的划分、设备验收记录表格的制定等。 第二阶段:工程实施阶段,阶段的主要工作时设备系统的安装和调试验收。 第三阶段:系统是运行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系统的测试和验收,系统整体性能的评估等。 第四阶段:系统维护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工程施工控制 淄博惠通的工程实施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确任(用户确任)------工程施工------工程自检过程------工程初步完成确任(用户初步确任)-----工程补缺------工程完工(项目验收竣工)-----工程服务(售后服务) 2.2.1 工程合同签订 工程合同的签订意味着工程实施的开始,公司一旦与用户签订合同,就可以开始调动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投入工程实施的准备和设计阶段。 2.2.2 工程人员组织结构确立 合同签订后,针对工程的特点,确立工程实施的队伍和组织结构。 针对工程特点,淄博惠通采用如下的组织结构: 淄博惠通公司将为市图书馆工程项目组建一个工程实施支持小组,其中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咨询人员、技术工程师。淄博惠通公司将负责现场的设备安装工作,并将对设备安装质量和工作进程进行技术指导及监督,并付全面的责任。淄博惠通公司的技术工程是将完成所有与设备现场安装有关的技术工作诸如:技术资料准备、网络测试、现场安装和验收测试。 2.2.3 施工人员分工

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方案设计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目录 现状和目标 (3) 技术难点 (4) (1)数据库基础 (5) (2)规范与标准 (5) (3)系统体系结构 (5) (4)操纵系统和网络硬件环境 (5) 实现方案 (6) (1)分析总体需求,确定系统整合的原则与目标 (6) (2)分析现有各个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基础、运行环境等现状 (6) (3)确定整合后系统的功能,决定系统取舍的具体内容 (6) (4)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发接口和新的系统来实现统一 (7) 整合方式 (7) (1)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7) (2)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是进行信息系统整合最初期的方式 (8)

(3)通过构建业务管理文档级集成平台,是文档级信息系统整合的提升 (8) (4)建立企业门户平台为主线,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系统整合方式 (9) (5)建立数据整合平台,是从数据基础进行整合的信息系统整合方式 (9)

现状和目标 目前,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网络、系统、邮件、门户建设方面,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成绩距离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随着市场的开发,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挑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后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或筹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管理内容、数据定义不统一,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系统间集成困难,没有形成规模,整体效益的优势、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就是把分散的信息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如企业信息门户上,共享这些信息,为决策、管理,及整体优化资源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前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它以信息为支撑,源于信息层,经信息管理层,将信息加工、处理、整合,然后流入企业内部的各个相关部门,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利用。在这里信息流作为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的连接链,进入行政与业务管理层,为企业上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以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最后到决策落实执行层,并将落实执行(企业运行)信息反馈给信息层,由此形成新的一轮循环过程,并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

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格式20分内容60分观点20分总分100分 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生产周期、上市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已经成为企业追逐的目标。多功能性,高独立性的产品短期设计制造都给制造系统的设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采用最新技术生产出的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推向市场,谁将会是竞争的胜利者 关键词:信息化集成平台、数字化工厂系统、企业信息系统 1. 概述 2.相关技术概述 2.1数字化工厂概述及其相关技术 2.2 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概论及其相关技术 3.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的发展 4.总结

1.概述 在制造企业内部,现有的各个领域的应用软件系统(设计、制造、仿真、PDM、ERP等)通常处于分布的异构环境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使企业运作效率低、成本高。必须通过集成以提高信息交流和反馈的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的企业的各个环节的信息集成。CIMS的核心关键是集成。在CIMS工程应用推广及PDM 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要完全完善地构造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必须在企业中实施数字化工厂技术。完整的企业信息平台应在原有的以PDM为平台的构架基础上进行扩展,企业不仅要通过计算机高效地生产和工程设计CAD技术,也需要以PDM为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协调在统一的平台下,同时以订单为驱动将企业管理过程的信息进行集成的管理(ERP);并且要重视数字化工厂(DFS)技术。数字化工厂是以制造产品的企业为核心,由核心企业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成员构成的动态联盟,通过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联盟的数字化信息和数字化信息流,实现成员之间的高度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通过对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已有技术基础的分析,演绎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的实现设想与结构,抽取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公共服务。 2.相关技术概述 2.1 数字化工厂概述及其相关技术 数字化工厂(DF)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化工厂(DF)是指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它的出现给基础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作为沟通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 现代工业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革命,未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必然是以机、电、信息相结合的智能化制造革命。《经济学人》2012年4月发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业与创新》专题报道中阐述了目前由技术创新引发的制造业深刻变化,其中,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制造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作为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数字化工厂是现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应用体现,也是实现智能化制造的必经之路。数字化工厂借助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通过集成、仿真、分析、控制等手段,可为制造工厂的生产全过程提供全面管控的一种整体解决方案。早在2000年前后,上汽、海尔、华为和成飞等制造企业均已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数字化工厂。今年来,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对设备效率、制造成本、产品质量等环节的要求不断提高,离散制造业中以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造船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已越来越重视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根据在范围、阶段、视角上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对于数字化工厂也有不同提法,比如可视化工厂(Visual Factory)、智慧工厂(Smart Factory)、智能工厂(Intelligence Factory)、数字化制造(Digital Manufacturing)、虚拟工厂(Virtual Factory)等。各个概念在关注点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集,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制造的交集就是以智能装备为核心的制造工艺过程智能化,特别是对制造装备本身的智能化。而上述各种提法之间除明显的交集之外也各有侧重,比如可视化工厂侧重于数字化工厂实现前期的数据采集和透明化,而智能工厂更侧重于后阶段的数据分析与决策。 德国工程师协会定义:数字化工厂(DF)是由数字化模型、方法和工具构成的综合网络,包含仿真和3D/虚拟现实可视化,通过连续的没有中断的数据管理集成在一起。数字化

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系统组成 信息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的集成: (1)硬件集成 使用硬件设备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例如使用路由器连接广域网等。 (2)软件集成 软件集成要解决的问题是异构软件的相互接口。 (3)数据和信息集成 数据和信息集成建立在硬件集成和软件集成之上,是系统集成的核心,通常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合理规划数据和信息 ?减少数据冗余 ?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4)技术与管理集成 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益,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做到市场销售、产品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运转,是系统集成的重要内容。 (5)人与组织机构集成 系统集成的最高境界,提高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通过系统集成来促进企业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 系统特点

系统集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有机构成、系统的效率、系统的完整性、系统的灵活性等,简化系统的复杂性,并最终为企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 数据量高速膨胀、网络异构化程度加深,加剧了数据的破碎性。企业拼合失落的“数据碎片”需求的升温,让企业数据集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跨越式的技术门类。 与我们熟知的“信息孤岛”相比,“数据孤岛”形容的是IT环境中最基本元素—数据的 离散状态。毋庸置疑,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信息资产,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企业数据往 往会因天然的业务分隔或行政分划,或者是IT应用复杂性的增加而驻留在不同的应用程序、数据库和遗留系统中。如何把不同来源、格式和质量的数据通过逻辑或物理的方法 集中起来,实现企业级数据的全面共享,进而为企业决策等高级应用提供支持,提升数 据资产的价值,是数据集成技术肩负的使命所在。 除了集中企业内部分散的业务数据之外,数据集成还能够在并购、分拆等商业行为 发生时充当IT边界变更后企业数据的“黏合剂”。对于现阶段频繁发生的企业并购行为而言,数据集成能够帮助这些企业在短期内实现应用整合。 以苏格兰的哈利法克银行和苏格兰银行合并为例,由于专注的金融服务领域具有明 确的互补性,两家银行的结合被业界广为称道。但是要合并两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系统中 的6亿份数据记录却是件异常艰苦的工作。为了实现信用卡业务数据合并的目标,两家 银行启动了持续性的集成操作。首先,哈利法克银行将其核心信用卡应用软件从First Data Resources平台迁移到EDS平台;然后,利用甲骨文和Business Objects建立一 个简单的报表数据库,并对3亿份记录进行了数据更新;最后,运用Informatica PowerMart套件所提供的ETL(抽取、转换和装载)功能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将剩余的 3亿份记录添加其中。整个过程仅历时四个月,数据集成工具所提供的自动化建模、多数据源导入特性使合并工程的效率大幅提升。 多维度技术视角 数据集成与BI(商业智能)、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同时它也被认为是能够提升企业业务响应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数据集成对业务敏捷化的 关键支持能力,使其正在成为促进不同应用间协同的基本保证。要给“数据集成”下一个定义并不容易,对于具有不同技术背景、不同知识体系的人而言,其概念的差异性明显。

环境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 (晋煤集团科技开发计划申报项目) 本项目承担者(科、队)签章:本报告撰写人: 电话:电话:单位技术负责人(签章): 二○○年月日 晋煤集团科技开发计划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项目名称:晋煤集团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申报单位:晋煤集团环保处、晋煤集团通信分公司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起止年限: 20 年月至20 年月 一、项目提出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 加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当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国内外就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对环境管理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要求我国环境信息化建设要在环境信息归口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系统网络建设、信息规范化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初具规模的国家环境信息化体系。国家级、省级以及重点城市的市级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发已完成,而对于区县级、国有企业级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尚未有统一的规划,缺少相应的应用软件。 目前,晋煤集团环保处关于环境信息管理工作涉及10对生产矿井、4家化工企业,6家多经板块子分公司。环境信息数据包括5类数据:1.矿井、化工企业、子分公司按照固定数据模板上报的数据;2.当地环保部门出具的一些报告;3.下矿检查记录;4.环保处辖内污染源的监测数据;5.国家级、省级、市级环保部门下发的法律法规文件及管理办法。目前,管理这些数据的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整理word文档、excel表格、纸质报表方式。 随着近年来环保要求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信息数据要求更加全面化

和细致化。现有的数据管理方式无法满足要求,存在以下问题: 1.数据填报和采集的工作量大,效率较低; 2.数据分类整理的工作量大,由于是手工进行分类整理,存在较高的 误差和安全风险; 3.数据查阅不便,由于靠手工建立文件夹进行数据整理,查阅过程较 为繁琐,效率较低; 4.主要指标数据缺少系统性分析和多样化展示,如柱状对比图、曲线 趋势图等数据分析展示方式; 5.数据缺少宏观直观展示,如电子地图标注监测点等方式。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国家环保总局对环境管理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对环境信息的规范化管理,高效性管理提出了高要求。晋煤集团的环保工作主要由环保处牵头进行,环保处目前主要依靠人工管理数据,首先,随着对环境信息数据的要求更加全面和细致,管理数据的工作量不断加大,现有的数据管理方式显得效率低下。其次,关键数据的价值不能充分利用,缺少对现有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直观展示。另外,由于缺乏电子地图展示功能,主要监测点的位置设定和监测情况无法做到有效共享。最后,环境信息数据仅靠业务人员存储于个人电脑磁盘中,数据无法保证安全性。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国内外就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对环境管理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要求我国环境信息化建设要在环境信息归口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系统网络建设、信息规范化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初具规模的国家环境信息化体系。国家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doc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1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目录 现状和目标(2) 技术难点(3) (1)数据库基础(3) (2)规范与标准(4) (3)系统体系结构(4) (4)操纵系统和网络硬件环境(4) 实现方案(5) (1)分析总体需求,确定系统整合的原则与目标(5) (2)分析现有各个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基础、运行环境等现状(5)(3)确定整合后系统的功能,决定系统取舍的具体内容(5) (4)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发接口和新的系统来实现统一(5) 整合方式(6) (1)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6) (2)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是进行信息系统整合最初期的方式(6)

(3)通过构建业务管理文档级集成平台,是文档级信息系统整合的提升(7) (4)建立企业门户平台为主线,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系统整合方式(7) (5)建立数据整合平台,是从数据基础进行整合的信息系统整合方式(8) 现状和目标 目前,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网络、系统、邮件、门户建设方面,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成绩距离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随着市场的开发,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挑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后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或筹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管理内容、数据定义不统一,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系统间集成困难,没有形成规模,整体效益的优势、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就是把分散的信息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如企业信息门户上,共享这些信息,为决策、管理,及整体优化资源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前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它以信息为支撑,源于信息层,经信息管理层,将信息加工、处理、整合,然后流入企业内部的各个相关部门,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利用。在这里信息流作为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的连接链,进入行政与业务管理层,为企业上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以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最后到决策落实执行层,并将落实执行(企业运行)信息反馈给信息层,由此形成新的一轮循环过程,并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 技术难点

数字化工厂

数字化工厂 数字化工厂(DF)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 数字化工厂(DF)是指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它的出现给基础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作为沟通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1] 1数字化工厂由来编辑 在设计部分,CAD 和 PDM系统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在生产部分,ERP等相关的信息系统也获得了相当的普及,但在解决“如何制造→工艺设计”这一关键环节上,大部分国内企业还没有实现有效的计算机辅助治理机制,“数字化工厂”技术与系统作为新型的制造系统,紧承着虚拟样机(VP)和虚拟制造(VM)的数字化辅助工程,提供了一个制造工艺信息平台,能够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设计规划,模拟仿真和治理,并将制造信息及时地与相关部分、供应商共享,从而实现虚拟制造和并行工程,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数字化工厂”规划系统通过同一的数据平台,通过具体的规划设计和验证预见所有的制造任务,在进步质量的同时减少设计时间,加速产品开发周期,消除浪费,减少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资源数目等,实现主机厂内部、生产线供给商、工装夹具供给商等的并行工程。 数字化工厂(DF)是企业数字化辅助工程新的发展阶段,包括产品开发数字化、生产准备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除了要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建模与仿真外,还要根据产品的变化对生产系统的重组和运行进行仿真,使生产系统在投入运行前就了解系统的使用性能,分析其可靠性、经济性、质量、工期等,为生产过程优化和网络制造提供支持。 2数字化工厂内涵编辑 德国工程师协会定义:数字化工厂(DF)是由数字化模型、方法和工具构成的综合网络,包含仿真和3D/虚拟现实可视化,通过连续的没有中断的数据管理集成在一起。 数字化工厂(DF)集成了产品、过程和工厂模型数据库,通过先进的可视化、仿真和文档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质量和动态性能: ●提高盈利能力

浅析小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解决策划方案

小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前言 企业的治理活动要紧体现在企业对人、财、物三方面的治理,我们能够设想一家企业的运转,实际上确实是人、财、物依照一定的规则流转起来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因此一家企业经营的目标、成果和经营的绩效,专门大程度上依靠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合理性。语言和文字是沟通的要紧形式,在通信信息技术较为落后的年代,往往只能以面对面、信件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信息的传递,不可幸免的存在时效性差、信息量小、共享性低、准确性弱等方面的局限。随着现代通信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上述的局限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和延伸。显然,如何治理好、

用好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将成为一家企业经营治理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使其对外能迅速占据市场、整合上下游企业,对内能形成高效准确的信息(数据)共享和传递通道(网络)。 本方案要紧依照小型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较为有限的条件下制定,既能满足小型企业对信息自动化的时期性需求,又能将投入预算操纵在最低限度,同时能考虑到整个系统在以后进展的移植和扩展。 本方案分为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的阻碍,第二部分以图表展现整个信息系统架构图示,第三部分为信息建设投入预算,第四部分信息系统在不同时期的运用及扩展关键字 1、节点:指系统内数据交换终端,包括固定线路终端和无线终 端,如PC、服务器、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电脑、网络摄像头等网络设备 2、对等网:指网内各节点各自独立运行,拥有同等数据交换权 限,其好处是各个结点能够单独运行,承载各自的应用模块,可不能因为某个节点中断(如中毒)而阻碍到其他设备运行。 3、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一些OA应用软件安装在服务器 进行治理应用,依照企业需求可选择小型邮件系统、开放式

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与相关技术探讨

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与相关技术探讨 1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的诞生给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企业系统集成,是根据系统应用的需求,将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网络平台,依据一定的计算模式和体系结构进行最优化组合的一种子系统工程。企业信息系统的系统集成就是根据企业的战略要求,对市场所有的或自行开发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合理的选择,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计算模式和体系结构,并围绕结构对各种硬软件系统进行优化配置的集成方案。 企业信息系统协同管理是通过信息技术将协同管理原理运用到组织运作管理当中,信息技术就是企业信息系统协同管理的基础。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系统实现协同管理的沟通方式。这类沟通方式需要通过一定的表达途径来实现,这些途径就是信息的获取、传递、认知、控制、决策、智能化以及信息与系统的优化组织。信息在信息系统中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原则 企业信息系统在集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可以想象和不可想象的问题。为了确保集成过程的通畅和减少问题的发生所带来的损失,在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方法和原则,供集成项目进行时参考。 企业信息系统集成遵循的原则须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来看。从集成管理角度来看,要进行科学化的项目管理,用管理思想来指导系统集成的过程,使用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对集成结果进行评估。信息产业的技术含量高,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常会遇到需求多变、技术更新和所处环境变化快速、人员流动频繁等情况,所以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更加需要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只有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实施项目管理,才能规范项目需求、降低项目成本、缩短项目工期、保证信息工程质量。 2.1集成管理原则从管理角度来看,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2.1.1项目可行性研究在一定的组织里,没有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一个项目一般不会正式启动。很多公司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对此,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与功能定位。其次,要按要求进行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