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篇一:读懂孩子

读懂孩子

——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

作者:王庆环《光明日报》( XX年01月13日 15版)摄影:杨昭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其实并不能够科学地教养孩子。记者日前采访了《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一书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教授。

误区一:重超前学习,轻适时教育

建议:摆脱起跑线的束缚,把握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记者:当看到邻居、朋友家的孩子才两岁就已经学会不少字,熟背几首故事,一些家长心中就开始焦虑,担心识字教育晚了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里的墙上贴上了许多看图识字挂图,开始一遍遍地教孩子识字。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拔苗助长”还

有很多,小学低年级学高年级的内容,高年级则学初中的内容??超前学习,就真的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边玉芳:其实,孩子识字并不是越早越好。首先,过早识字不符合孩子的思维水平,因为学龄前孩子的思维方式偏好直观、形象、可感知的事物,尤其是3岁之前,识字太枯燥、太抽象,容易造成较大的负担。其次,过早识字后,孩子反而被文字“束缚”,在阅读图文并茂的信息时更多的是读字,而不是积极观察图画细节、发挥想象,这种让孩子过早进入符号阶段,开始时收效甚快,但到后期就会出现想象等方面的问题。第三,当孩子上学后,过早识字的孩子会觉得课堂的内容很无趣,学习兴趣不浓,且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误区很多,那么这真的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其实,起跑线应该指不同能力和品质培养的最佳期,即关键期。比如:0-3岁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不要逼迫孩子识字,应重点关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幼儿阶段要鼓励孩子参与各项活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初中阶段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顺利度过青春期,高中阶段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在选择中实现自我教育。在关键期内,人的某种行为、技能和能力等发展最快,

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相应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这个年龄段,再进行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因此,有些能力不需要过早培养,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会影响其他重要能力的发展,其中最让一些家长后悔的是导致孩子走向厌学。

误区二:重智商,轻情商

建议:摆脱分数的束缚,关注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等情商的发展

记者:现在,有的家长一切都以孩子的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孩子的分数为中心,只关注孩子的智力、才艺和技能的培养,不断为孩子购买益智产品、用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填满孩子的生活。这种教育方式,果真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吗?

边玉芳:这也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一:重智商轻情商。情商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技能之一,包括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延迟满足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

面。有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源于智商的高低,80%则取决于情商。如果把智力看做一种个人潜在能力的话,(原文来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1b15151846.html, 小草范

文网:读懂孩子的说明书)那么情商则是开启这些潜能的钥匙。

延迟满足能力是孩子情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中国的家长对这些并不重视,商场里、公园里,我们不难看到为了达到目的撒泼打滚的孩子,更不难看到为了要面子怕麻烦而委屈妥协的家长。其实,情商的培养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未来生活,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孩子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不能把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割裂开来。如众多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大脑功能的实现,对大脑功能起到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包括注意力集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倘若家庭教育的重点完全放在智商培养上,无疑是强迫孩子单脚走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误区三:重干预,漠视孩子自主成长

建议:摆脱过度控制行为,相信孩子并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空间

记者:很多家长喜欢充当孩子人生的设计师。从孩子出生,到上学,到选择专业,到就业工作,家长都预先设计好了他的人生发展轨迹。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边玉芳: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道路是出于好意,以免孩子走弯路。家长总是担心如果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肯定会犯错的,总想着“孩子现在喜不喜欢没有关系,等他们长大了就会

明白我们的用心的”。但是不知不觉中,家长的过度干预和控制,会变成孩子发展道路的绊脚石,压缩孩子成长空间,使得孩子没有机会和动力自主探索和开发潜能。研究发现,当目标由自己设定而非他人强加时,孩子会更愿意付出努力,动力更强。若孩子缺乏自我探索,只懂服从父母或他人的安排、变成他人期望的样子,他们往往畏惧改变,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问题、丧失目标和信心。

因此,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办不了的。请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多引导和陪伴,多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机会,让孩子自由、健康成长,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篇二:读懂孩子

读懂孩子

娄泽玉是我们班级里最小的宝宝。当他还未入园我就担心它是否能适应得了这样的集体环境,于是乎处处交代小朋友照顾这位小弟弟。他好像也很习惯于被别人照顾的感觉。

每天入园,我们老师都会给他一个深情的拥抱。问问他今天的心情好不好?和姐姐是否有发生争执等等问题?这周是家长接待日,每天早晨我们有安排两个家长进行谈话,宝宝每天都是第一个入园的,今天也不例外。他刚探出头来,我在远远的地方和他招招手,向他问好,王老师马上迎过去抱着他去洗手间小便了,回来就到玩具区去玩玩具,而我们还在继续接待这位家长。

等我们两位老师接待完家长去和宝宝打招呼的时候,他推开了我,对我说:“走开。”我很差异的看着他,继续不以为然的去摸摸他,想抱抱他,他还是继续用这句话对我说。我走开了,告诉Gary:“宝宝可能生气了?”Gary也走过去想抱抱他,他也是用同样的话对他说。我们开始回想起刚才他刚入园的一幕,也许没有第一时间跑过去抱抱他,现在他真的在意了。我想我可以问问他其他的问题:“爸爸呢”

他回答我说:“在家。”我发现有转机了。

我又问:“妈妈呢?”

回答:“在家。”

“姐姐呢。”这时他开始不说话了。我想可能和姐姐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

“姐姐欺负你了。”

他点点头说道:“是的,她打我。”我马上怜悯的抱着她说:“快让老师抱抱,我们去问问看看姐姐为什么要欺负弟弟呀。”被我这么一说,宝宝感觉找到了救星一样,走到我怀里来。“姐姐不乖,她打我。”

“那我们要和姐姐讲道理,不能欺负弟弟。宝宝乖,我们知道,好孩子是不打架的,对吗?”

“对的。”

终于知道了他为什么要推开我们,并且说“走开”的原因了。当孩子第一时间需要关怀的时候,作为老师因为某些事情耽搁,而没有发现孩子的关怀需求时,孩子会记在心里。因为这时候,他可能觉得自己很委屈,却无法与他人共同交流自己的不愉快,他需要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值得信任的人去分享这份情感,而这时候却又无法得到满足。孩子就开始“记仇”了。我很庆幸我能及时的发现孩子不愉快,而马上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行觉得。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孩子的分享更多的在于精神上的。更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谈话,你会发现,走进孩子的世界原来如此细腻,如此真挚。

篇三:《读懂孩子》读后感

《读懂孩子》读后感

赵小武改爱

本学期学校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名字叫《读懂孩子》。看完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让我感触很深,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从中,我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遇到困难,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书中说到:“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满爱心的去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

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以前总感觉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独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这种感觉变了,当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乐呀,才突然发觉思索着让人充实、快乐、自信。同时我也终于明白了领导们要教师写读后感的良苦用心。其实要求老师写读后感并不是为了强迫教师们读书,而是要让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因为读而不思是写不出感想来的,更不可能从中获得提高。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让我“想说话”、“有话可说”,也希望我能不负重望真正变得“会说话”

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