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谭嗣同诗三十首

谭嗣同诗三十首

谭嗣同诗三十首
谭嗣同诗三十首

谭嗣同诗三十首

夜成

苦月霜林微有阴①,灯寒欲雪夜钟深。

此时危坐管宁榻,抱膝乃为梁父吟②。

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③。

摊书兀兀了无睡④,起听五更孤角沉。

光绪九年(1883年)以后,谭嗣同在兰州读书时,写成此诗注

①苦月:冬月。

②管宁:三国时魏人,以好学著称。榻(ta):狭长而较矮的床。梁父吟:乐府古调曲名。

③名山:即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

④兀兀:劳苦的样子。角:古代军中乐器,用以报时。沉:角声低沉,即天将亮时。

别意

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

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

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

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

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

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

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

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

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

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

晨登衡岳祝融峰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除夕感怀(旧作除夕诗甚伙)

旧作除夕诗甚伙,往往风雪羁旅中,拉杂命笔,数十首不能休,已而碎其稿,与马矢车尘同朽矣。今见饶君作,不觉蓬蓬在腹,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兄曰嗟予弟行役,不知今夜宿何村。”风景不殊,幽明顿隔,呜矣陈言,所感深焉,亦不自知粗放

尔许。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

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

除夕感怀(内顾何曾足肝胆)

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

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除夕感怀(年华世事两迷离)

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①

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②

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③

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④

这首诗写于光绪十九年除夕(1893年1月)。

①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鹿死谁:“鹿死谁手”的省词。旧以逐鹿中原比喻争夺天下。

②通眉:眉毛很长,两眉孔乎相通连。唐朝诗人李贺是通眉,谭嗣同也是通眉。

③无端。无故。长夜:冬夜长,比喻黑暗的社会现实。婪尾:最后、末尾的意思。阴阳:指一年四季的变化。

④有约闻鸡同起舞:西晋刘琨与祖逖是好朋友,常互相勉励振作,相约听到鸡叫就起舞。漏:漏壶,古代的定时器。

除夕感怀(我辈虫吟真碌碌)

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

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

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著孤身。

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道吾山

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冬夜

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

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

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

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儿缆船并叙

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

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桂花五律(湘上野烟轻)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过战鸟山

冰玉相生愧独顽,

可儿豪胆镇心关。

悲秋剩有桓宣武,

雪涕重经战鸟山。

河梁吟

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江行

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角声

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

菊花石秋影砚铭

我思故园,西风振壑。

花气微醒,秋心零落。

郭索郭索,墨声如昨。

兰州庄严寺

访僧入孤寺,一径苍苔深。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荫。不尽古时意,萧萧雅满林。

牡丹佛手画幛七绝

妙手空空感岁华,

天风吹落赤城霞。

不应既识西来意,

一笑惟拈富贵花。

三鸳鸯篇

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

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

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

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

银塘浅,翠带结。

塘水枯,带不绝。

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

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

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

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

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

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

同穴居然愿不虚,岁岁春风土花碧。

并蒂不必莲,连理不必木,

痴骨千年同一束。

有感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昊一哭休①。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②!

这首诗写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以后的一周年。

注:

①抵:抵销、抵挡。合:应当。苍昊:苍天。

②神州:指中国。

似曾诗(柳花夙有何冤业)

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

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

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

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似曾诗(死生流转不相值)

死生流转不相值,天地翻时忽一逢。

且喜无情成解脱,欲追前事已冥蒙。

桐花院落乌头白,芳草汀洲雁泪红。

隔世金环弹指过,结空为色又俄空。

似曾诗(同住莲花证四禅)

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

似曾诗(无端过去生中事)

无端过去生中事,兜上朦胧业眼来。灯下髑髅谁一剑,尊前尸冢梦三槐。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徐甲傥容心忏悔,愿身成骨骨成灰。

题残雷琴铭

破天一声挥大斧,

干断柯折皮骨腐,

纵作良材遇已苦。

遇已苦,

呜咽哀鸣莽终古!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武昌夜泊

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青山终不改,人事费兴亡。

戊戌入都别友人

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潇湘晚景图

袅袅箫声袅袅风,

潇湘水绿楚天空。

向人指点山深处,

家在兰烟竹雨中。

我所思兮隔野烟,

画中情绪最凄然。

悬知一叶扁舟上,

凉月满湖秋梦圆。

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简介_谭嗣同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谭嗣同简介_谭嗣同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篇一: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1865年—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他是“千古罕见的真贵族”: 再过数百年,人们也很难想象,我中华居然出过这样的人类骄子。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840年、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洋夷,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5000年所未有;那拉氏乾纲独断,发动政变,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行开天辟地之壮举。

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他超前的见识羞今人: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也就是说,二千年来,无非上面是强盗,下面是奴才;上面是霸道,下面是苟且;上面是披着儒家外衣的狼,下面是披着儒家外衣的犬;上面指鹿为马,下面难得糊涂;上面黑,下面厚??,主子使唤奴才,奴才献媚主子。“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通义也。”——也就是说,领袖也好、官员也罢,不过都是为民办事的,税收是老百姓雇佣你们为我办事的钱。 “幸而中国之兵不强也,向使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恃以逞其残贼,岂直君主之祸愈不可思议,而彼白人焉,红人焉,黑人焉,棕色人焉,将为准噶尔,欲尚存噍类焉得乎?故东西各国之压制中国,天实使之。”——也就是说,没有文明而只有坚船利炮者,只会是越强越祸害,此番石破天惊的“卖国”言论,不知能否振醒今日一些“愤青”? 他的勇气人格耀中华: 1897年1月,谭嗣同完成了冲决利禄、君主、伦常等一切网罗之学的《仁学》,宣扬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生民之初,本无所谓

《潼关》谭嗣同习题及答案

《潼关》谭嗣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 班级:姓名: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 1、对谭嗣同的《潼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 B、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 C、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D、全诗清新秀丽,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解析】 D全诗豪迈奔放。 2、对谭嗣同的《潼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B、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给全诗增添了一种静态美。 C、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 D、诗人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

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解析】B 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三、赏析简答题: 1、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示例: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关于励志的古人名言警句120条

关于励志的古人名言警句120条 人生能有几回博,此时不博何时博,多留一点汗,少留一滴泪。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励志的古人名言警句120条,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1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6、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1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1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1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5、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8、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2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22、玩物丧志。《书经》 2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2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2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6、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2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2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2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3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3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3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3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3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近代名人简介

1:梁启超——他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公车上书,并参与了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民国后成为著名教授、社会活动家: 2:林则徐——他是封疆大吏,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其亲身参与了虎门销烟,被人们誉为民族英雄 3: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 5: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他修建的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6:洪秀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7:李鸿章——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8: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 9:康有为——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戊戌变法主要参与者 10:袁世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11:谭嗣同——清末百日维新著名人物,维新四公子之一;谭曾著《仁学》一书,维新派代表人物,变法失败后,甘愿流血牺牲,英勇就义。 12:孙中山——是医师、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家、中国民族主义者、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亦为中华民国国父。 13:蔡元培——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4:陈独秀——思想家、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 15: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6:蔡锷——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17:汪精卫——早期革命家,青年时代加入孙文的革命组织,成为孙文的得力助手。18:蒋介石——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19: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20: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著《天演论》,是早期的共产主义者。 21: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2:朱德——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军委第一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十大元帅第一。 23 :刘少奇——中央人民政府第二副主席;军委第二副主席;曾拟授元帅。 24 ;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军委第叁副主席;政协副主席;曾拟授元帅。 25 :任弼时——七大中央书记处第5书记兼书记处秘书长,政治局委员。 26 :彭德怀——军委第四副主席;十大元帅第二;西北政府主席,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 27:林彪——十大元帅第叁;中南政府主席,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员 28:邓小平——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曾拟授元帅;西南政府第二副主席;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

《潼关》谭嗣同赏析

《潼关》谭嗣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作者】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朝末年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 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 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背景】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舒服、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赏析】 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 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

经典古人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古人名言名句大全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5、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7、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4、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王符《潜夫论》 1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6、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2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0、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3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田汉先生作品介绍

田汉先生作品 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南国社的创作和演出,不仅产生了进步的社会影响,而且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对话剧事业的开拓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929年冬开始,田汉在从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30年3月,他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被选为以鲁迅为首的7人执行委员之一,接着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4月田汉发表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公开宣告向无产阶级转向。6月,南国社继艺术剧社之后被反动派查封。为了进一步加强左翼剧人的团结,左翼剧团联盟改组为左翼戏剧家联盟,田汉是发起、组织者之一。1932年他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参与了党对文艺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剧联”的党团书记和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这期间,他创作了话剧《梅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回春之曲》等大量作品;同时又和夏衍、阳翰笙等打入电影阵地,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一批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使电影文学从思想到艺术出现了新面貌。此外他还创作了由聂耳谱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著名歌曲。这个时期是田汉政治热情和艺术才能全面发展的时期,他对左翼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领导和推动作用。 1935年2月,中共江苏省委和上海文委被破坏,田汉与阳翰笙、杜国庠等被捕入狱,后保释出狱,被软禁于南京。同年秋,华北事件发生,田汉与应云卫、马彦祥组织中国舞台协会。12月,邀集上海、北平、天津等地演员,在南京举行了为期18天的公演,演出了田汉创作的《回春之曲》、《械斗》(与马彦祥合作)、《黎明之前》、《洪水》。期间曾拒绝国民党政府参与其事和给予经济补助。翌年,改编并演出了6幕话剧《复活》,创作了独幕话剧《阿必西尼亚母亲》、《女记者》和戏曲剧本《土桥之战》。1937年春,据鲁迅小说改编5幕话剧《阿

田汉先生简介与作品

田汉先生简介与作品 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南国社的创作和演出,不仅产生了进步的社会影响,而且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对话剧事业的开拓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929年冬开始,田汉在从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30年3月,他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被选为以鲁迅为首的7人执行委员之一,接着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4月田汉发表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公开宣告向无产阶级转向。6月,南国社继艺术剧社之后被反动派查封。为了进一步加强左翼剧人的团结,左翼剧团联盟改组为左翼戏剧家联盟,田汉是发起、组织者之一。1932年他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参与了党对文艺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剧联”的党团书记和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这期间,他创作了话剧《梅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回春之曲》等大量作品;同时又和夏衍、阳翰笙等打入电影阵地,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一批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使电影文学从思想到艺术出现了新面貌。

精选的关于生死的名言名句大全

精选的关于生死的名言名句大全 导读:1、附和真理,生命便会得到永生。——泰戈尔 2、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3、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车尔尼雪夫斯基 4、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 5、要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生死的名言 6、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7、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8、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前进。——罗盛教 9、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人的。——鲁迅 10、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11、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12、千古艰难小生死,万代权衡大是非。——宋振庭 13、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蒲松

龄 14、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17、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跃,死是睡眠。——郭沫若 18、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19、退休是死亡的开始。——巴普洛·卡梭 20、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潜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泽东 2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22、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曹操《蒿里行》 23、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沈从文 24、管鲍之和,穷达不移;范张之谊,生死不弃。——许名奎《劝忍百箴》 25、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惠特

对谭嗣同的评价

对谭嗣同的评价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湖南浏阳人。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 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9月8日夜,赴北京法华寺访袁世凯,请袁发兵相救。袁佯为应允。9月20日袁回天津向荣禄告密。9月21日,政变遂起。9月25日被捕,9月28日与林旭等5人同时被害。时年33岁。. 谭嗣同虽然以身殉法,但他那一往无前冲击封建旧秩序的激进变革观,是任何暴力所无法遏止的.谭站在改良立场思变,却又超越康梁等维新派所允许的范围,倾向激进与革命,深刻影响后世,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滥觞,具有广泛的传承性,体现较为全面.在民族观方面,谭嗣同反清排满思想只是一种萌芽,还没有从义愤发展到理智.但到20世纪初年,却争相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所推崇,形成一股越来越强大的排满浪潮.仅仅十几年时间,这股浪潮便吞噬满清王朝.在外交观方面,谭朦胧意识到"师夷制夷".辛亥前后革命志士发扬光大,突现出反帝与救亡这一当时紧迫的时代主题.在教育观方面,谭提出"通则必尊灵魂"的重要命题,孕育着改造国民精神的种子.国魂说又把它与共和国方案和革命手段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中国加快近代化进程的最佳催化剂.在民权观方面,谭主张"兴民权",拉开了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与封建专制皇权思想激烈较量的帷幕.经过革命派斗争,二次帝制复辟以失败告终,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他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皇上身上,希望来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至死认为要保“变法”事业必须先保皇帝,而不依靠广大人民。他以自己的鲜血来促进维新运动和国家昌盛,是同他“酬圣主”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历史发展恰与他的愿望相反,他的流血不是宣告改良运动的再兴,而是宣告改良运动的结束,这就是他的阶级局限性。 梁是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人,并在变法失败后坚持和自己的维新式君主立宪制观点;谭则是变法的主要思想者和组织者,在变法失败后作为六君子之首英勇就义,召起了人们爱国的热潮,点燃了日后革命的火种。无需置疑,他们都为变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们两个人,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 在西太后决定兵变之前,康、梁、谭等变法领导人都已从光绪的衣带密诏和民众的流言中得知了事泄。光绪密劝“三日之内出逃”。康、梁风行雷厉,迅速逃往日本,准备往后死灰复燃。谭嗣同在他们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留者,无以酬圣主。”于是作为“留者”,他毅然留了下来。他坚决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就这样地去了,而梁启超却继续主持变法。当我们现在看到那时的风云,该怎样评价谭和梁的行径呢?谭的话是否有矛盾呢? 和谭来比,我们也许可以说梁贪生怕死;和梁来比,我们也许可以说谭木讷不化。但是,从整个历史来看,变法需要谭嗣同这样舍己为公,用自己的鲜血来换取民心的;也需要有梁启超这样的人,以保存实力,东山再起的。如果没有谭嗣同,

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名句名言

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名句名言 导读:谭嗣同年代:清朝谭嗣同作品:《仁学》谭嗣同简介:谭嗣同(1864年—1898年),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晚清思想界有一彗星,曰浏阳谭嗣同。谭嗣同幼好为骈体文,缘是以窥“今文学”,其诗有“汪(中)魏(源)龚(自珍)王(闿运)始是才”之语,可见其向往所自。又好王夫之之学,喜谈名理。自交梁启超后,其学一变。自从杨文会闻佛法,其学又一变。尝自裒其少作诗文刻之,题曰《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示此后不复事此矣。其所谓“新学”之著作,则有《仁学》,亦题曰“台湾人所著书”,盖中多讥切清廷,假台人抒愤也。书成,自藏其稿,而写一副本畀其友梁启超;启超在日本印布之,始传于世。《仁学自叙》曰:“吾将哀号流涕,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冲决利禄之网罗,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网罗,冲决全球群学群教之网罗,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冲决天之网罗。……然既可冲决,自无网罗;真无网罗,乃可言冲决。……”《仁学》内容之精神,

大略如是。英奈端倡“打破偶像”之论,遂启近代科学。嗣同之“冲决罗网”,正其义也。《仁学》之作,欲将科学、哲学、宗教冶为一炉,而更使适于人生之用,真可谓极大胆极辽远之一种计划。此计划,吾不敢谓终无成立之望,然以全世界学术进步之大势观之,则以为期尚早,况在嗣同当时之中国耶?嗣同幼治算学,颇深造,亦尝尽读所谓“格致”类之译书,将当时所能有之科学知识,尽量应用。又治佛教之“唯识宗”、“华严宗”,用以为思想之基础,而通之以科学。又用今文学家“太平”、“大同”之义,以为“世法”之极轨,而通之于佛教。嗣同之书,盖取资于此三部分,而组织之以立己之意见,其驳杂幼稚之论甚多,固无庸讳,其尽脱旧思想之束缚,戛戛独造,则前清一代,未有其比也。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名句名言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2、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3、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4、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 5、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谭嗣同 6、夫心力最大者,无不可为。——谭嗣同《仁学》 7、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谭嗣同《答康有为语》

谭嗣同简介及其思想分析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1865一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湖南浏阳人。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后为新疆巡抚刘锦堂幕僚,曾往来于直隶、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数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的感慨。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旋奉父命, 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曾游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同年底重抵南京,闭户养心读书, 成《仁学》2卷。(①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仁”,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仁”的作用,故称其哲学为“仁学”。“仁”是万物之源,它“以通为第一义”。②而“以太”则是沟通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桥梁。由于“以太”“不生不灭”,所以就肯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静止的、停顿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思想,从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③并且认为封建“名教”是维护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利禄、俗学、天命、佛法等封建网罗。对秦汉以来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尤为猛烈,认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提出“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④在批判专制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以及变法等主张。)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1898 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当宫中后党密谋政变,光绪帝传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时,即“拔刀以救上自任”。9月8日夜,赴北京法华寺访袁世凯,请袁发兵相救。袁佯为应允。9月20日袁回天津向荣禄告密。9月21日,政变遂起。9月25日被捕,9月28日与林旭等5人同时被害。时年33岁。临刑绝命词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生平遗著编入《谭嗣同全集》。留有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众所周知,梁启超和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两位先驱。其中,梁是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人,并在变法失败后坚持和自己的维新式君主立宪制观点;谭则是变法的主要思想者和组织者,在变法失败后作为六君子之首英勇就义,召起了人们爱国的热潮,点燃了日后革命的火种。无需置疑,他们都为变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们两个人,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 在西太后决定兵变之前,康、梁、谭等变法领导人都已从光绪的衣带密诏和民众的流言中得知了事泄。光绪密劝“三日之内出逃”。康、梁风行雷厉,迅速逃往日本,准备往后死灰复燃。谭嗣同在他们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留者,无以酬圣主。”于是作为“留者”,他毅然留了下来。他坚决地说,“各国变

潼关古诗

潼关古诗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予他的是沉重的文学意义,本文简单赏析10潼关古诗词。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关于潼关最有名的古诗,永恒适用的真理名言】 杜甫《北征》节选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战争中的人命历来轻如鸿毛】 查密《句》 潼关一败胡儿喜,簇马骊山看御汤。

孟迟《新安故关》 汉帝英雄重武材,崇山险处凿门开。如今更有将军否,移取潼关向北来。 刘过《呈陈总领五首》 太宗造唐划随乱,仁义结民过炎汉。胡雏负恩逆天纪,忠义回天四方起。嗟哉主将失纪律,百万秦人半为鬼。浮云改变异今古,不谓前车眼中睹。尝时潼关说歌舒,今日襄阳说皇甫。 张耒《读中兴颂碑》节选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真山民《杨妃》 三郎掩面马嵬坡,生死恩深可奈何。瘞土驿傍何足恨,潼关战处骨埋多。 郑獬《明皇》 四海不摇草,九重藏祸根。 十年傲尧舜,一笑破乾坤。

羌貊皆冠冕,豺狼尽子孙。潼关兵已破,会忆老臣言。 刘基《咏史(二十一首)》天狗吠梁野,七雄扇妖氛。吴徒二十万,剽若狼虎群。鼓行破棘壁,长驱似轻云。汉将三十六,朱旗燿天垠。救梁不奉诏,太尉真将军。遂令千载下,知人称孝文。哀哉潼关战,百万徒纷纭。 谭嗣同《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名言警句

1、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孔子》) 释义: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对他的德能进行考核。考核完作出结论之后,给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给他一些具体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办事能力,试用合格,再根据才能大小确定其官位;根据官位大小,再给以相应的薪俸。 2、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 (汉?王符) 释义: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3、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 (明?张居正) 释义: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4、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 释义: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 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杜荀鹤) 释义: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6、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 (清?梁佩兰) 释义:人才是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的,作为人主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 释义:我希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多种多样地产生人才。 8、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清?魏源) 释义: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义: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 (唐?白居易) 释义: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胡瑗) 释义:导致天下太平安宁全在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全在教育培养。 1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明?冯梦龙) 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决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13、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 (管仲) 释义:一年的计划,没有比上种粮食重要的;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木重要的;终身长久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更重要的。 14、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 释义:试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才知;辨别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长七年才能分清。

戊戌六君子人物介绍

戊戌六君子人物介绍 在近代史上,发生了戊戌变法,出现了戊戌六君子,他们都是什么人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戊戌六君子人物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谭嗣同(1864年;1898年),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 戊戌六君子人物介绍:康广仁康广仁(1867年-1898年)名有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中。清末维新派,广东南海人。康有为幼弟。早年不事举业,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禁人才所致。曾作过浙江小吏,后耻于官场污秽,腐败,弃官不做。1897年初,在澳门创办《知新报》,任,旨在“发明民政之公理”,旋赴上海,倡设女学堂,并与梁启超等设立戒缠足会,遭守旧份子诋毁。后闻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即积极响应,主张在外交上联合英国,在内政上废八股取士之制,广开学校,讲求实用之学,以培养更多的维新爱国志士。1898年春,与梁启超结伴入北京,参与新政,助康有为拟新政奏稿,奔走呼号不遗余力。戊戌政变时被捕入狱,谈笑自如,宣称“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不久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事年31岁。

戊戌六君子人物介绍:林旭林旭(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举人出身。好为歌诗。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针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上书请拒和议。同年捐赀为内阁中书。1897年进张元济等创办的西学馆学习。1898年创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推动维新运动。4月参与发起保国会,任董事。因仰慕康有为,受业于康。曾为康有为的《春秋董氏学》作跋,推扬今文经说。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前夕,曾把光绪帝的密诏带给康有为,共商授救光绪的办法。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年仅24岁。 戊戌六君子人物介绍:杨深秀杨深秀(1849年–1898年9月28日),号孴孴子,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戊戌六君子人物介绍:杨锐杨锐(1857;1898)字叔峤,又字钝叔。四川绵竹人。举人出身。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强学会被封禁后,又联合会中志士抗争。清廷在

《潼关》谭嗣同选择、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潼关》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习题】 一、赏析选择题: 1、对谭嗣同的《潼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 B、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 C、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D、全诗清新秀丽,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2、对谭嗣同的《潼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B、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给全诗增添了一种静态美。 C、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 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 D、诗人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 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3、下列对谭嗣同《潼关》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名人名言警句精选

名人名言警句精选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能够知人,察今则能够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持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十三个景点解说词

湖南省导游证考试十三个景点导游词 目录 1、金鞭溪 (2) 2、凤凰古城 (3) 3、黄石寨 (4) 4、马王堆 (5) 5、韶山 (6) 6、岳阳楼 (7) 7、天子山 (8) 8、炎帝陵 (9) 9、苏仙岭 (10) 10、桃花源 (11) 11、岳麓书院 (12) 12、南岳衡山 (13) 13、崀山 (14)

1、风景绝秀金鞭溪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有着“千年长旱不断流,万年连雨水碧青”美誉的金鞭溪。金鞭溪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之一,整个峡谷全长大约7.5千米。金鞭溪就好比是张家界这位“绝代佳丽”身上的一条蓝色丝巾,它把“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山水美发挥到了极致!那么金鞭溪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峡谷呢?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赞誉它是“张家界的少女”,当年张家界的宣传者——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此曾赞叹它是“一片童话般的世界”,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沿着吴老和沈老先生当年的足迹去揭开金鞭溪神秘的面纱吧! 请大家注意看左边这些奇特的植物,它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珙桐是多年生木本花卉,通常在春末夏初的时节开花,花呈白色,柱头上略带-点紫红,很像鸽子的头和嘴,花身有两片又大又长的苞片,像是一对翅膀。整个花朵的形状就像一只放飞的鸽子,这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因而外国人亲切地称它为“中国鸽子花”。 现在大家请看眼前峡谷的两旁,这种高大而华贵的塔形树,这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水杉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树种,人们曾经以为已经在第四纪冰川袭击时期绝迹了。然而1941年我国的植物学家在四川省万县的磨刀沟发现了它。1982年开发张家界时,人们发现这里生长着大面积的水杉及3000多种珍奇植物,这真是大自然赐予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啊。 大家请往右前方看,前面这座高耸如云的石柱就是闻名遐尔的金鞭岩了,而金鞭溪就是因为长年流经此岩而得名的。它高378米,方方正正,上细下粗,棱角分明,如同一支高举的钢鞭,直指云霄,令人望而生畏。加上其岩石结构为红色石英砂岩和石灰岩,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故名金鞭岩。金鞭岩是整个张家界景区最高、最陡、最壮观的石峰,人们称赞它是“名山大川处处有,惟有金鞭奇上奇”!更为奇特的还有呢,再请大家看紧紧依偎着神鞭左边的巨峰,它好像一只雄鹰,鹰头高昂,凌空展翅.一只翅膀还有力地半抱金鞭岩,气势雄伟,所以叫做“神鹰护鞭”,这也是金鞭溪的王牌景点之一。 看了金鞭岩的雄姿,大家可能会奇怪:大自然为何会如此的神奇?据科学论证:3亿多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1亿年前左右,由于海浪的冲击,石英砂岩在海底沉积了500多米厚,后来,经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这里成为了陆地。地面抬升以后,在流水深切的作用下,一些细小的沙石被冲走,加上在重力作用下岩石的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地冲刷等综合作用,使张家界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经风化、流水切割,逐渐形成了由一系列柱峰、方山、峡谷组合而成的这种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看到此情此景,没有人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 峰回路转,鸟语花香,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沿溪遍布着一种形状怪异的花,它的形状特别像龙虾,不错,这就是龙虾花。龙虾花是一种珍贵的草本植物,它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实,冬天落叶。 人们都说武陵源有两只明亮的眼睛,现在看到的就是其中之一的——紫草潭。据说以前潭壁上长年攀生着一种紫色的草,因而得名“紫草潭”。在这里,河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