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庸作品赏析

金庸作品赏析

金庸作品赏析
金庸作品赏析

金庸作品赏析

作为“射雕三部曲”第二部的《神雕侠侣》,它的叙事风格,人物特点加之整体故事走向与其他两部却是大有不同:《神雕侠侣》一改《射雕英雄传》中气势恢宏的宏大场景描述,于更加

细腻、精巧处落笔。开篇第一回,《射雕英雄传》用刚毅的文笔

描述了风雪之惊变,而《神雕侠侣》则选用越女采莲这种活泼,

轻快的场景为引,道出了本书的第一段情缘——武三通与义女

何綄君之间的乱礼之情。

《神雕侠侣》中男女主人公的各番性情更是和其他两部相差甚远。杨过出身可谓极不光彩。比之郭靖,少了位忠贞报国的父亲;比之张无忌,少了些名士之后的名声。这般出身,再加日后因

出身和儿时经历引出的各般故事,杨过与郭、张二人的性格差别

岂止很大:无论是天资鲁钝的郭靖,还是聪明过人的张无忌,最

后二人或为襄阳守将,或为抗元领袖、明教教主,两者均算得

上是有名有功之人。然而杨过,一切侠义之事随性而为,无论是

对山西一窟鬼中煞神鬼欺压妻妾的呵责,还是割断数百蒙军左

耳以作寿礼之事,相比那些规规矩矩的大侠、好汉,这个“神雕侠”总是义气之中带着几分孩子气。而其对丐帮帮主之位的坦然

拒绝和对“西狂”之号的欣然接受,也断是只有这位大孩子可

以做得出。再说书中那位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小龙女。大凡金庸笔下的好女儿均是生的人间少有,地上难寻,然

而这个小龙女,且不说她“惊为天人”“美若天仙”的样貌如何,只这名姓——“龙女”,亦真亦幻,似有还无,已见她不同旁人

之处。同样是聪颖伶俐,黄蓉比她少了几分沉稳,赵敏比她多

了几分狡黠,而这二者对人情世故的凝练洞察也自不可与这位不

食人间烟火的“小女孩”同日而语;同样是娇弱细腻,穆念慈更

多的是自怨自艾,小昭更多的是楚楚可怜,小龙女的独立、个

性和她对自己爱情的肯定与自信想来应是招此二人嫉羡的。

然而,这三部曲最大的不同却不仅如此:如果说《射雕英雄传》

着重点在一个“道”字上,《倚天屠龙记》重在一个“义”字,

那么纵观《神雕侠侣》,无处不提,无所不在的却是一个“情”字。李莫愁嗜血成魔,武三通疯张癫狂,一灯断发为僧,瑛姑独

守“黑龙”……任一般情节均相关这“情”字,真是始于斯,止

于斯。

一、悲情

赤炼仙子李莫愁,这个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嗜血魔头在“情”字面前不过是个悲哀的女子而已。她与陆展元之间的感情

无法说是谁对谁错,或许,从开始陆展元就只当她是“愁妹”,不过这个未经世事又自信异常的少女会错了意;又或许,当真两

人曾经海誓山盟而陆展元做了负心之人,害得痴情人错用了情。

然而不论当初是怎番情形,李莫愁却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客观而言,李莫愁在江湖上,甚至是和那大家闺秀相比也算得上

是难能一见的美人儿。然而,这个美女却用自己完整的青春爱

了一个永不会相爱的人,又用整个生命去恨一件本该被她遗忘哪

怕只是淡忘也好的事情。从此,她也便不再是她,“女魔头”

“杀人狂魔”……这些原本看似不会属于这个女子的形容却最

终成了她的归属。抑或,真正的李莫愁早已在陆展元说出那句“愁妹,我与你不过是江湖之情……”时就死了。可是不知道,当人们看到她对环抱她纤腰的杨过终是无法下手,对襁褓中的郭襄百般呵护;又或者当人们听到她跳入情花坳的一片火海纵声高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时,是否也曾感受到她的凄苦和她心中那被陆展元盗走后仅剩的丝丝柔情?

公孙绿萼,她是《神雕侠侣》中最悲情,最令人心疼的角色。深居幽谷,有个无情无义,**迷眼的父亲,有个形貌怪异,仇恨蒙心的母亲;十八年清心寡欲的绝情谷生活,十八年微笑尚且不允的戒律禁闭。然而这个清新秀丽的女子,却在人生最美好的第十八年遇见了她用生命去爱的男人——杨过。她爱杨过,但她却从不强求,甚至连一句要求都没有。她可以为了他费劲心机,与父争夺,与母周旋,纵使在他眼中,她的影子总是稍瞬即逝。当她听到他说:“我此生只爱龙儿你一个,二女侍一夫,纵是你有这等胸襟,我也没这般想法……”当她听到他说:“待明日我把女儿引到情花坳,仙姑只需把她推进情花丛中,那母老虎爱女心切定拿解药,你我二人便可黄雀在后……”站在十八岁峰口的绿萼竟已看到了生命的尽头:向前是不可分离的神仙眷侣,退后便是寡情的父亲、扭曲的母亲。终于,她哀求着正胁迫自己的父亲在她死后将解药交给杨过,她微笑地听着杨过为救自己宁愿不要解药的呐喊,将洁白的脖颈紧紧贴向了父亲的金刀,满眼竟是那个咬着情花,逗自己微笑的杨过的身影……杨过的至情,公孙止的无情,终于折杀了公孙绿萼的痴情。

二、无情

公孙止算得上是《神雕侠侣》中一个绝对的反面角色。纵然

书中金轮法王、潇湘子等人也是与主人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但这其中更多的是各为其主之故。而这位绝情谷主“道是绝情,实则乱性”,却正是个典型的伪君子之代表。公孙止在众多绝情

谷弟子心中是备受尊敬和仰慕的,但是这些人却也定然不知这位

看似文质彬彬的师父怎番谋妻害女,阴险毒辣:一个人可以为

了一己之命而令所谓最心爱的女人亡于自己的刀下;一个人可以

不顾多年情分将原配夫人推下百丈寒潭;他也可以为了一个只

相识一日的“貌美道姑”不惜加害亲生女儿;他也是那个可以忍

心手刃自己骨肉的“贼杀人”。无论是对小龙女、李莫愁的百般

顺从,还是对完颜萍、耶律燕的各番调戏,抑或是他口中的大

小美女,心中的挚爱柔儿,这些女人于他而言,不过是性与欲的

出口,而并非情与意的寄托。他对垂死的小龙女逼婚,不过更加

印证了他的薄情与诡诈。

裘千尺,一个不可或缺的大配角,也是致使“杨龙十六年分离”的因素之一。书中并没有明确表示这个女人在年轻时候到底

是怎样的性情,但是从裘千仞的蛮横,裘千丈的虚荣来看,这

位“铁掌莲花”决计不是一般角色。在她心中,公孙止就如同今

日所谓的倒插门女婿,她无时无刻不记挂着是自己将他的独门武

功加以改进,是自己协助他管理绝情谷;在她看来,自己的丈

夫“给我大哥当个随从尚且不够,给我二哥提鞋都要被踢得远远的”。也许,逼死丈夫的情人是因为爱而生恨的妒忌;也许,

对丈夫的相助又相怨是恨铁不成钢的,如同母亲之于子女的情愫。但是,终究这个女子是有爱却无情的。从公孙止在寒潭外设防的

无数鳄鱼,从他再见她时的心中一凛,足以见得公孙止对于裘

千尺是惧怕多于情爱的。试想即便对方不是如公孙止这般无情无

义之人,面对一个处处强于自己,时时压抑自己的“恶婆娘”,

又怎么会产生正常的男女之情。

然而换个角度,这两位却也当真是另一层面上“天造地设的

一对”。同样的强人所难,工于心计,同样的薄情寡义,极端又

自私。无论是公孙止对各种女人的过而不留,还是裘千尺对所

有男人本能的不信任,历尽岁月沧桑的两人最终选择了用同样无

情的眼光和心境去旁顾世间万种风情。或许,“生不同衿,死却

同穴”正是这对生死冤家最好的结局。

三、钟情

可以说,郭芙是整个《神雕侠侣》中最易令人生厌的角色。

蛮横霸道,任性无赖,似乎一个女孩子能有的恶劣品性她一应俱全。除了相貌俊秀,声音甜美,这个女人竟然能恰到好处的**

了她父母的所有缺点:她不仅继承了郭靖的愚笨,也同时接收了

黄蓉的“小算计”,而她这些“愚蠢的小算计”自是让她窘态百出,状况连连。从小的养尊处优,众星捧月,混淆了这位小姐

的视听,也干扰了这位少女的判断:一直以来,她都认为自己是

憎恨杨过的,虽然连她自己都不明白这种无端的憎恨根源何处;一直以来,她也都认为自己欢喜着大、小武兄弟,并深爱着自己

的丈夫耶律齐,即便她似乎总是在他们的身上寻找些什么。直到

那场襄阳鏖战,当她看见独臂的杨过应自己之请救助耶律齐时,当她抛却了对杨过莫名的仇恨而直视深陷重围的二人之时,她忽

然明白,原来自己一直对这个狂妄的小子充满着无限的爱意与

关注。而彼时,她已身为人妻,他也早已心有所属,这份已久的

钟情和迟到的醒悟也只能尘封于自己的心里,长眠于襄阳的城墙

之下。

武敦儒,武修文,这一对难兄难弟少年时可谓被郭大小姐玩

弄于股掌之上。为了赢得芳心,两人当真是当牛做马,任劳任怨,甚至不惜反目决斗。但是,细细琢磨二人亲近郭芙之心,不难

发现这其中有很大的巴结成分。两人在郭芙面前,甚至是在郭家

人面前是很少有男子气概可言的,身为人徒,讨好师父、师母的

最佳途径莫过于从其子女身上入手,郭芙有点短路的性格和对

他们兄弟的依赖给他们提供了最佳的途径,因此,这不仅让兄弟

二人均对郭芙产生了男女之情,也变相的误导了郭芙对“自己

到底钟情于谁”这一问题的正确判断。然而,这种目的并不纯正

的喜欢,让二人在看到完颜萍和耶律燕被公孙止侮辱时,顿时产

生了从未有过的被需要感,并迅速激起了二人心中男人最本能

的保护欲。最终,对杨过止于一种理智的钟情的完颜萍追随了武

修文,而武敦儒也终于找到了能让自己有存在感的女人——耶律燕。

其实,钟情在爱情的整个发展脉络中属于最低阶段,人在一

生之中可以钟情于各种各样的人,也可以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

钟情于某一人,毕竟钟情不同于痴情、至情,也便没人会要求它的存在一定是忠情而纯情的。

四、殇情

一代宗师王重阳,一界女侠林朝英。王林二人间纠结反复的情事可以称得上是本书最大的遗憾。无论是那一箱完美的嫁妆,还是那一卷从未舍得烧毁的来信;无论是她让后人唾弃却从不销迹的王重阳的画像,还是她日夜所思只为破了王重阳神功的剑法。哪一般不是因由相思所著,哪一般不饱含着这位女侠最柔软的情怀。杨龙二人天下无敌的“****”不也正是林朝英用心书写的,有关她和王重阳之间的最隐秘的情话。而谁又知道王重阳就一定没有和她一样的情思?那方南北苦寒之地求得的为她疗伤的寒玉床,那幅书写于古墓上岩只为攻克“****”的“九阴真经”,还有那座只为一句当初对她的承诺而修建的道观。又哪一番不是为了对她的眷恋,哪一番不是出于对她的愧疚。或许,杨龙二人于玉女峰上看到的林朝英雕像便是出自王重阳的手笔。而我们也更愿意相信,这对生时为国事所累而终不能走到最后的神仙眷侣,最终可以在华山之巅得以重聚,而这一次便不再有阻碍,更不会有分离。

从《射雕英雄传》的“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相对浴红衣”开始,这阙词连同周伯通,瑛姑和段皇爷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便让人可怜可叹。然而,在这场情战中,三个人却没有一个可称得上完全意义上的胜者。而这三人最终也不过演绎了一出拥有喜剧结局的巨大悲剧:当看到尊贵的段皇爷

削发为僧,当看到一向顽劣的周伯通因听到瑛姑的召唤而手足

无措,当听到瑛姑时时挂念的仍是周伯通,当看到须发皆白的三

人一如少年般的重叙往事,那巨大的快乐之下又何曾没有隐匿

了诸多无奈与悲哀——英年已逝,红颜老矣,故国远去,骨肉分离。无论是通明伶俐,万事不付诸心的老顽童,还是佳丽良多,

贵为一方之主的段皇爷,抑或性情刚烈,已为人妃的瑛姑,任

谁都不曾逃脱了那张用命运编制的巨大情网,任谁都为了这一个“情”字郁结半生。百花洞共度余生是此世三人最好的结局,但是,请在下个轮回里,该放手的便放手,该执着的便执着。

五、痴情

“一见杨过误终身”。《神雕侠侣》中因为杨过误了终身的

女子实在太多,而究其根源不过因为“痴情”二字。

陆无双,这个跛脚俏丽的女孩儿是第一个为杨过痴情的女子。不知是杨过为她接骨疗伤时的柔情,还是他一口一个“媳妇”的

傻气,或者是他不顾个人安危协助自己避退李莫愁师徒时的智慧,总之,这位还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对这个拥有侠义心肠又英俊

潇洒,狂傲不羁的少年除了爱恋便是爱而不得的伤感。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个一边写

着《诗经》一边轻声哀叹的温柔女子,“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个一边吹着玉箫一边念

着君子的窈窕淑女。一袭青衫的程英,她不同于陆无双的俏,区

别于郭芙的蛮,少几分小龙女的冷,逊一些郭襄的怪,然而,比

之年龄,她却可谓是整部书中最成熟、最冷静的女子。她对杨

过,更多的是知己般的祝福,母亲般的怜爱。无论是茅屋中的悉

心照料,还是断肠崖边的知己一言,程英对于杨过也当真是

“除了小龙女外最信服的女子”。然而无论是陆无双还是程英,

对于杨过而言都只是知己为伴,并无相恋之情,杨过与此二人结

义金兰也全是为绝二人之意而为之。

郭襄是众多对杨过痴情的女子当中年龄跨度最大的一个,彼时

郭襄只十六岁,而杨过却已进中年。其实,郭襄喜欢的杨过并不

是当年那个冷傲癫狂的少年,她爱的是那个英俊潇洒,武功盖世,义薄云天的“神雕侠”,是出于一个懵懂少女对大侠最本真

的崇敬与景仰。然而,郭襄却也是痴情异常的女子,她希望自己

的大哥哥能够与他挚爱的妻子在一起,但是在她小小的心灵里,却一直有一个卑微而渺小的愿望——与杨龙二人相守一生——而

她也当真用一生不嫁的承诺在襄阳远远的相伴了杨龙一生。她

年少时面向断肠崖那纵身一跃,足以让所有的爱情黯然失色。而

当她不忍看着大哥哥离去,但终究听到那句“来日江湖再会”时

的眼泪,也足以让每一个人为她感到惋惜而感动。一直以来,

杨龙二人的感情是《神雕侠侣》中至情至圣的象征,然而,它更

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至痴至狂的少女,让人甚至忍不住想让杨过回

应她的要求,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深知,杨过有一个小龙女,足矣。

六、至情

当年那一句“蓉儿”“靖哥哥”不知曾让多少人“只羡鸳鸯

不羡仙”。聪明伶俐的黄蓉和憨实鲁钝的郭靖,这对原本看起来

极不和谐的组合却终在阴错阳差中结为一体。《神雕侠侣》中

的郭黄二人早已是名满天大的大侠,也早已步入中年,身为人父。郭靖不失年少时的耿直,却更增了爱国情怀,黄蓉不减少女时的

睿智,却也免不了嫁人从夫。虽然在国难重重,江湖危机不断

的南宋末年,两人已经无法像年少求学时那般无所顾虑,只专心

于一己情事,但是,当身受重伤的郭靖在面对敌袭时本能的将

黄蓉臵于身后,当黄蓉面对昏迷的郭靖泪眼婆娑细语绵绵,这份

深情,这份依恋真的是犹胜于当年。或许,郭靖与黄蓉的感情并

没有经历如同小龙女和杨过之间的分离苦别,也没有像张无忌

和赵敏那样突破重重诱惑与考验,但是,他们二人却演绎了一番

生活中最常见的夫妻至情,却用相对平淡的生活,相对简单的经

历道出了世间万般情爱的真谛——相助相随,相知相守。执子

之手,便即永生。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或许这句

绝迹江湖不仅是说杨龙二人再未涉足江湖,也是感慨这对神雕侠

侣的爱情当真是再无可寻。原本,杨龙二人的相爱在南宋那个

礼教至上的年代是众人不齿,得而唾之的“**之恋”,然而最终,他们的爱情不禁感动了我们,更得到了时人所有的祝福。算来,

也只有至情至恋才能让所有人都敢于抛却了“礼教之大防”。

那年,杨过是一个没人疼爱,备受欺辱的小乞丐,在他心中,世

上没有真心待他之人。那年,小龙女是个刚满十八岁不食人间

烟火的仙女,在她心中,全不懂人间情爱为何物。机缘巧合,让

这两个同样懵懂的少年相遇于古墓,结伴于古墓。从此,在杨过

的心中,世间便只有姑姑一人最好,而在小龙女心中也决意觉

得没有杨过的日子是无法生存的。然而上天对这两位开的玩笑实

在太多,多年后的重逢,杨过已是个独臂人,而小龙女也失了清

白之身。但是,这两个本就不理世俗的年轻人再度抛却了外界的

干扰与世俗的眼光,终在重阳真人面前结为夫妇。十六年的分离,对任何人而言都太久太久,十六年的分离也有太多人太多事可

以淡忘,但是,杨过那忘情的一跃不仅让他最终与小龙女重逢,

更让所有人明白了爱的真谛,很喜欢杨过的那句话:“假使我对

你的相思之意淡了一点,今日我便只会大哭一场,哪还有我们

这般重逢。所以,人总还是痴情点好些。”与其说两人十六年后

的重逢是天已注定,不如说是二人的性格使然,十六年荒芜的

生活,断是只有小龙女能够忍受,而十六年的日日相思,不曾忘

却也只有杨过这个看似随性但却执着异常的男人能够说得出做得到。所以,是两个人的至情使他们重聚,也是两个人的至情让

这份真爱变得更加珍贵,绝迹江湖。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

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金庸先生的这卷情书,

最终在杨龙的背影和郭襄的眼泪中收笔。而从此后,这段奇缘,

这段至恋,也便永远贮存于书中,永远绝迹于江湖。

金庸书中的破绽

金庸书中的破绽 金庸书中的破绽 从金庸的最初的《书剑恩仇录》到最后的《鹿鼎记》,金庸可以说是创造了华语小说中的一个奇迹,用香港著名作家倪匡的话来说,“凡是有华人在地方,都知道金庸的名字”。对于金庸15部武侠小说的成就,以及他在大陆、香港、台湾乃至整个亚洲的影响,并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而本文所要在下面阐述的,恰恰有那么一些针对外界逐渐升温的“金庸热”泼上一些冷水的意思,取这个题目的言下之意,是指被不少人奉为“经典中的经典”的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是一块“全璧”,金庸在这些小说中曾经犯下过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叙述中出现过明显的或隐蔽的矛盾,而有些差错和矛盾让人看起来简直是荒唐可笑,会让人感叹这怎会出自行文严谨的金庸之手。当然,金庸毕竟不是一个完人,十几部小说不错一处根本无法做到,而笔者更是人微言轻,哪有资格“望”金大侠的小说成“全璧”,在这里只是对金庸在他小说中出现过的纰漏作一个小小的归纳和总结。 总的来说,金庸在小说中所犯的差错大致可以分为“前后矛盾”、“不合常情的叙述”、“常识性的错误”、“作品中的叙述不统一”等几个大类,下面将一一加以详述。 一、前后矛盾

这是金庸的武侠书中最常出现的一种错误,其表现形式为在前面第几回交代过的某件事情的情况或某个人的状况,到后面第几回又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和前面的交代脱了节,形成了自相矛盾。在这其中,有些是相当明显的,而有些则是比较隐蔽的。 例1:“手指再生”的海大富 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前后矛盾”现象,出自金庸的《鹿鼎记》。 书中第六回中说到,韦小宝冒充太监小桂子的行径已经被海大富察觉,海大富欲杀之灭口,韦小宝利用海公公双目已盲的弱点,拔出匕首,准备悄悄将他刺死。书上这样交代:“……(海大富)左手挥出,便往戳来的兵刃上格去,右掌随出,砰的一声,将韦小宝打得飞身而起,撞破窗格,直摔入窗外的花园,跟着只觉左手剧痛,四根手指已被匕首切断。”(1) 而后海大富潜入太后的慈宁宫,遭遇太后的小宫女蕊初,当即将她制服,书中这样描写: “……海老公向前走了几步,突然跃起,落在韦小宝跟前,左手一探,卡住了蕊初的脖子。蕊初“啊”的一声叫,但咽喉被卡,这一声叫的又低又闷。”(2) 紧接着后面出现了一句: “……海老公伸出右手,摸了摸她的头顶……”(3)

金庸小说的回目赏析

早些年,每年都要要把金庸的书读上几套,很多都是读了很多遍的,书中很多回目都是很美的诗词,又和书中故事紧密关联,看了回目就能想起那一章的大概内容。当时只是消遣,看过就忘了,结果回头放在一起看,才更觉神奇。 其中《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三部书的回目,印象比较深刻。 记忆中,《倚天屠龙记》“举火燎天何煌煌”、“新妇素手裂红裳”、“天下英雄莫能当,君子可欺之以方”都是很有意思的回目。尤其是“四女同舟何所望,东西永隔如参商”,印象太深刻了。张无忌携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四女出海寻访谢逊,四女各怀心事,而又毫不表露,毫不妥协。张无忌心中暗觉“赵女灿若玫瑰,周女秀似芝兰”,但意下始终彷徨难决,在梦中想到甚至四女全收,结果不期横生变故,小昭不得已要远归波斯,临别前诀别张无忌,“公子,别说做教主,便是做全世界的女皇,我也不愿”。奈何难逃命运捉弄,“到头来这一生,总逃不过那一日”,因此“东西永隔如参商”,心字成灰!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此篇回目不仅点题,而且文字本身也甚美,颇有画龙点睛之效。 后来专门检索了才发现,《倚天屠龙记》共有四十回,每一个回目是一句七言诗,句句韵脚相同,四十句连起来,便成了如下一首句句押韵的古诗: "天涯思君不可望,武当山顶松柏长.宝刀百炼生玄光,字作丧乱意彷徨.

皓臂似玉梅化妆,浮槎北冥海茫茫. 谁送冰舸来仙乡,穷发十载泛归航. 七侠聚会乐未央,百岁寿宴摧肝肠.有女长舌利如枪,针其膏兮药其肓. 不悔仲子逾我墙,当道时见中山狼.奇谋秘计梦一场,剥极而复参九阳. 青翼出没一笑扬,倚天长剑飞寒芒.祸起萧墙破金汤,与子共穴相扶将. 排难解纷当六强,群雄归心约三章.灵芙醉客绿柳庄,太极初传柔克刚. 举火燎天何煌煌,俊貌玉面甘毁伤.百尺高塔任回翔,恩断义绝紫衫王. 四女同舟何所望,东西永隔如参商.刀剑齐失人云亡,冤蒙不百愁欲狂. 萧长琴短衣留黄,新妇素手裂红裳.屠狮有会孰为殃,夭矫三松郁青苍. 天下英雄莫能当,君子可欺之以方.秘芨兵书此中藏,不识张郎是张郎." 天龙八部,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回目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有“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虽万千人吾往矣”“塞上牛羊空许约”,仔细看了下,

“金庸式归隐现象”探析

“金庸式归隐现象”探析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归隐现象探析 摘要:纵观金庸全部的十五部武侠作品,就有九部小说的结局,主人公不约而同地选择退出江湖、归隐山林,“归隐”成为了金庸自觉的艺术追求。金庸式“归隐”现象是对“用舍行藏”传统文化理念的薪火传承、是对“理想与现实”人生哲学问题的具象反映、是对“归于平淡”审美原理的实践发挥。金庸肯定其笔下隐逸者的避世行为、讴歌隐逸者的个性追求、赞扬隐逸者的独立精神,体现出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现代观念和现代意识。 金庸的开山之作《书》①(《书剑恩仇录》)结尾,陈家洛率群豪“豹隐回疆”,其封笔之作《鹿鼎记》书末,韦小宝携家人隐居云南,“归隐”现象贯串于其十几年创作历程、十几部武侠作品之中。倘若进一步考察,可以看出“归隐”现象不仅是金庸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匠心独运的手法,而且是金庸对传统隐士文化相视莫逆的心得。“归隐”已经成为其武侠小说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亚主题”,“隐士”已经成为其笔下人物长廊的一种主流类型,因此可以称作“金庸式归隐现象”。 一、金庸武侠小说的“归隐”现象和类型 一般意义上的归隐,指回到民间或故乡隐居。武侠人物的归隐,则是金盆洗手、江湖绝足。纵观金庸全部的十五部武侠作品,就有九部小说的结局,主人公都是退出江湖、归隐林下,如《神雕侠侣》中杨过厌倦了江湖纷争、不屑于世俗礼法,带着小龙女重返“活死人墓”;《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将教主之位让给杨逍,那双挪移乾坤之手,自甘于为赵敏画眉;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与任盈盈分别辞去华山掌门、日月教主之位,新婚之曰琴箫合奏《笑傲江湖》以示笑别江湖、忘情山水;《鹿鼎记》中韦小宝在忠义不能两全之际,脚底抹油溜之大吉,携家人(母亲及七妻三子)到云南隐居…… 不独结局如此、主人公如此,在金庸书中连其他重要次要角色及正派反派人物,也都与“归隐”各有关连。如果与前而提到的主人公并而观之,更容易看到金书“隐者”人数之众、种类之多. 有先隐ii现的,如陆菲青;有欲隐未能的,如萧峰和阿朱;有若隐若现的,

金庸作品赏析

金庸作品赏析 作为“射雕三部曲”第二部的《神雕侠侣》,它的叙事风格,人物特点加之整体故事走向与其他两部却是大有不同:《神雕侠侣》一改《射雕英雄传》中气势恢宏的宏大场景描述,于更加 细腻、精巧处落笔。开篇第一回,《射雕英雄传》用刚毅的文笔 描述了风雪之惊变,而《神雕侠侣》则选用越女采莲这种活泼, 轻快的场景为引,道出了本书的第一段情缘——武三通与义女 何綄君之间的乱礼之情。 《神雕侠侣》中男女主人公的各番性情更是和其他两部相差甚远。杨过出身可谓极不光彩。比之郭靖,少了位忠贞报国的父亲;比之张无忌,少了些名士之后的名声。这般出身,再加日后因 出身和儿时经历引出的各般故事,杨过与郭、张二人的性格差别 岂止很大:无论是天资鲁钝的郭靖,还是聪明过人的张无忌,最 后二人或为襄阳守将,或为抗元领袖、明教教主,两者均算得 上是有名有功之人。然而杨过,一切侠义之事随性而为,无论是 对山西一窟鬼中煞神鬼欺压妻妾的呵责,还是割断数百蒙军左 耳以作寿礼之事,相比那些规规矩矩的大侠、好汉,这个“神雕侠”总是义气之中带着几分孩子气。而其对丐帮帮主之位的坦然 拒绝和对“西狂”之号的欣然接受,也断是只有这位大孩子可 以做得出。再说书中那位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小龙女。大凡金庸笔下的好女儿均是生的人间少有,地上难寻,然 而这个小龙女,且不说她“惊为天人”“美若天仙”的样貌如何,只这名姓——“龙女”,亦真亦幻,似有还无,已见她不同旁人

之处。同样是聪颖伶俐,黄蓉比她少了几分沉稳,赵敏比她多 了几分狡黠,而这二者对人情世故的凝练洞察也自不可与这位不 食人间烟火的“小女孩”同日而语;同样是娇弱细腻,穆念慈更 多的是自怨自艾,小昭更多的是楚楚可怜,小龙女的独立、个 性和她对自己爱情的肯定与自信想来应是招此二人嫉羡的。 然而,这三部曲最大的不同却不仅如此:如果说《射雕英雄传》 着重点在一个“道”字上,《倚天屠龙记》重在一个“义”字, 那么纵观《神雕侠侣》,无处不提,无所不在的却是一个“情”字。李莫愁嗜血成魔,武三通疯张癫狂,一灯断发为僧,瑛姑独 守“黑龙”……任一般情节均相关这“情”字,真是始于斯,止 于斯。 一、悲情 赤炼仙子李莫愁,这个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嗜血魔头在“情”字面前不过是个悲哀的女子而已。她与陆展元之间的感情 无法说是谁对谁错,或许,从开始陆展元就只当她是“愁妹”,不过这个未经世事又自信异常的少女会错了意;又或许,当真两 人曾经海誓山盟而陆展元做了负心之人,害得痴情人错用了情。 然而不论当初是怎番情形,李莫愁却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客观而言,李莫愁在江湖上,甚至是和那大家闺秀相比也算得上 是难能一见的美人儿。然而,这个美女却用自己完整的青春爱 了一个永不会相爱的人,又用整个生命去恨一件本该被她遗忘哪 怕只是淡忘也好的事情。从此,她也便不再是她,“女魔头” “杀人狂魔”……这些原本看似不会属于这个女子的形容却最

金庸与道家思想

新派武侠小说兴盛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其主要代表作家有香港的粱羽生、金庸,台湾的古龙、卧龙生等。他们的作品一经产生就赢得华人世界广大读者的青睐,其中尤以金庸的作品最为著名,可以说他竖起了一座武侠小说的高峰。他的作品不仅让广大市民阶层的读者着迷,就连许多文化层次很高的专家、学者也未能例外,如陈墨、严家炎等名家。 金庸小说多写一些与历史不符,甚至子虚乌有的江湖情仇异事,虚构一系列的江湖奇侠异事。然而这些内容荒诞不经、严重脱离现实的作品却赢得如此广泛的读者,原因何在?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仅以通常的文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答案则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除少数精品,多数小说似乎没有深刻的思想主题,也缺乏高超的文艺技巧,而且存在一定的雷同现象。正如金庸自己坦言:“我只是一个‘讲故事人’,我只求把故事讲得生动热闹。我自幼便爱读武侠小说,写这种小说,自己当作一种娱乐,自娱之余,复以娱人。”可见,武侠小说终是以娱人为目的的通俗小说,但如能以文化阐释的眼光追索作者未必明言的心史,则可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金庸的确是一位讲故事的能手,他能把江湖恩怨、情仇讲述得惊险曲折、引人入胜。然而最重要的是他小说中丰厚的传统文化,直接反映了国人心底深处的心理文化积淀。特别是其中的精品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更是以高超的艺术水准展示了中国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儒家和道

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真正作为“显学”的仍是儒和道。林语堂说:“道家和儒家是中国灵魂的两面”。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讲求实际,注重现实人生,积极进取,这是一个方面;但中国人又具有超越意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情怀,胸襟开阔,不断在现实以外开辟精神上的新天地,向往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这些特质不得不说得力于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特质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作家深受道家精神的影响,其中尤以嵇康、阮籍、李白、苏轼等最为明显。金庸的武侠小说想象奇特丰富,境界超拔,这显然与作者深受道家文化熏陶分不开。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金庸武侠小说中深蕴的道家文化精神。 (一)“大知”与“小知” 道的最高境界是“绝圣去知”、“大智若愚”。庄子认为“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曰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乃合天德。” 知,即知识、智巧。在庄子看来,人的智巧会给最高的、完美的“道”的本然状态带来破坏。这一点,在《庄子》中借一个固执地坚持抱瓦翁浇地而拒绝用桔槔提引灌畦的种菜老人之口,完整的表述了出来: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在庄子哲学中,“知”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是普通的知,

金庸武侠小说之赏析

金庸的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也创造了很多爱情故事比如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同时金庸小说里还蕴藏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正好体现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国民习性。下面我们来一一具体分析。 金庸小说里唯一有关联的就属射雕三部曲,射雕三部曲其实也是英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里面描述的都是英雄人物,都是大侠,先说说《射雕英雄传》。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巨作,里面的武有武的精彩,侠有侠的感人,情有情的魅力。金庸的武侠思想在这部著作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那就是宣扬一种反侵略,反投降的基本立场,宣扬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深沉的人道主义。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是以是否造福于民为标准的。英雄的出现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中,这就是一种侠义的精神。 《神雕侠侣》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百科全书,里面的爱情之美,爱情之壮,爱情之甜蜜,爱情之悲苦都写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在曲曲折折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经历血雨腥风的江湖后最终归于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两人为国为民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神雕侠侣》里最感人的一段莫过于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后相见的那一刹那,经历十六年的漫长等待,杨过成熟了,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男人。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其实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英雄。他既没有英雄气概,又没有政治才能,在爱情上又是拖泥带水,唯一的强处就是武功高强,可以说张无忌是政治与爱情上是无能的。这部小说最感人的不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在于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翠山父子,武当七侠间的兄弟情谊都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无忌虽不是英雄,但我们反而觉得他更为亲近,更为可爱,因为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一样的缺点,有一样的无奈,他可以做我们的朋友,而且是那种善良的,又可以帮助我们的朋友。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里篇幅最长的两部小说之一,这部小说结构宏伟,人物众多。刻画最为显著的还是里面的三位主人公——顶天立地的萧峰,痴情善

小说鉴赏论文

摘要: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作品均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所以充满了历 史意识。本文对金庸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 为三类,继而渐次论及其历史演进观念中的革除暴政、反侵略思想和宗教、民族融合思想。 关键词:金庸小说历史意识现代意识 前言 读金庸的许多作品,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经验:拿起来就放不下,总想一口气看完,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欲罢不能的地步。他的小说没有看了头就知道尾的毛病。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层层递进,变幻莫测,犹如精神的磁石,艺术的迷宫,具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金庸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创作的15部小说,就情节设计而言,没有多少雷同的地方。这同样非常难能可贵。 一、武侠演史 今之论说金庸者,多谈其继承侠义小说传统的一面,而很少有人谈到他同时也继承了中国讲史演义的深厚传统。这是一个研究视野上的阙失。作为民间话语的侠义小说,一向重视演“义”,即使以包公案为核心的《三侠五义》也如是。但因武侠“快意恩仇”的思维方式和“自我了断”的社会行为,已与现代社会的法治观念格格不入,难以表现现实社会的种种恩怨是非,必然会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这也决定了金庸小说里充满了历史意识。 曾有好事者罗列过金庸长篇小说题材的历史年代,其中最早的是《天龙八部》,取材于北宋,“射雕三部曲”为南宋,《倚天屠龙记》为元末,《碧血剑》为明末清初,《鹿鼎记》为康熙朝,《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为乾隆朝,《连城诀》为清末。所述虽多“查无实据”,但毕竟“事出有因”。亦可见他确有表现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的意图。从讲史演义的角度大体而言,金庸的小说作品可以分为这样三类: 第一类是依史敷衍,即按照历史走向和人物关系作为大框架,虚构主要人物故事穿插其间,如早期《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晚期《鹿鼎记》描述明清时代的作品。 第二类是以史点染,即以虚构人物故事为主,而以历史的大框架作为背景,如中期《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这一类描述宋辽金元时代的作品,其中郭靖等人守襄阳,是贯穿于《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的重大事件。 第三类则是着意虚化历史背景的,如我个人喜欢的《笑傲江湖》,以及《侠客行》等作品。即使这类作品,一样有作家的强烈的历史关怀在焉。 作为当代最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金庸小说虽然不以“历史小说”的面目出现,但是它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仍然会对读者或大或小地产生影响。因此金庸封笔以来专注于修订当初连载发表的作品,已经补苴罅漏,作了大量更改,尤其着重对史实和史观采取了更为慎重而非放纵的方式。 二、革除暴政与反抗侵略 “侠义小说”源于反抗暴政。这是金庸小说第一期创作的基本色调。将明清易代的历史演为传奇,本是清末民初武侠小说取材的一大特色,也是金庸小说历史叙事的逻辑开始。 明清易代的外侮内乱,曾是横亘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挥斥不去的历史情结。海宁查家更是身历国难,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载记和口头传说,特别在经历过抗日战争,民族危亡感最为强烈的一代人中,故金庸更容易切入这个主题。《书剑恩仇录》(1955)、《碧血剑》(1956)、

解读金庸武侠小说及其艺术特色

解读金庸武侠小说及其艺术特色 [摘要]以金庸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们新武侠小说的兴起,让中国的武侠小说史迈向了新的时代,也迅速在华文世界掀起了一股“金庸热”,他的小说一版再版,作品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后不断被抢拍,翻拍。金庸的武侠小说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了文学的宫殿,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他在文学作品自身的本体创作中,作出了一系列对传统武侠作品的重大突破与贡献,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武侠人物形象,展现了武侠精神之精髓所在。金庸武侠小说的核心思想是尚武德与重侠义,把武德与侠义并重,通过武侠小说来宣扬武侠侠义精神。他的作品存在一个普遍性的意义模式,即几乎所有故事的动机都是主人公的“身世之谜”。然后由此引发的一个个曲折迷离、可歌可泣、侠肝义胆的英雄故事。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我们完全可以读出金庸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看出金庸自己对武侠世界以及对其中所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剖析、传承、重塑、弘扬、批判、反思和质疑,小说中所描写的性格各异的人物、林林总总的琐事、所反映的复杂纷乱的社会、绚丽繁华的世情、所展示的山光水色、风俗人文、奇幻武功,则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之中。金庸小说的象征性、寓意性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小说中包含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和中华民族的深刻精神。这成为金庸武侠小说中最震撼心灵,最发人深省的精神内核。寓雅于俗,雅俗并重,是金庸作品能够成为雅俗共赏的大众经典作品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英雄武侠精神身世之谜血缘关系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兴起,掀开了香港小说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武侠小说的面貌,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档次,为武侠小说注入了浓郁的历史文化人文气息,并在香港、台湾、内地、亚太地区乃至整个华人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传看销售的热潮。 金庸出生在海宁东部的袁花镇查家,原名查良镛。查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历史上出过史学家查继佐、诗人查慎行,现代曾任台湾国民党司法行政部长的查良和内地饮誉文坛的诗人穆旦(查良铮),都是查良镛兄弟辈的名人。查良镛的祖父是晚清进士,父亲和兄长均大学毕业,家里藏书宏富,声闻浙东。查家在镇上拥有一座庞大的五进复合式庭院,前厅“澹远堂”三字匾为康熙皇帝手迹。出身书香门第的金庸从小手不释卷、博览群书。解放前,上海《大公报》在全国选聘两名译电员,他在三千多名报考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笑到最后。不久,随报馆迁往香港。 1955年,不懂武术的查良镛以“金庸”作笔名,初试身手,以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炮打响。此后的15年里,连续写了14部想象奇特、情节曲折的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不仅在华人社会广为流传,而且影响及于越南、韩国、日本等国家。日本、韩国很久以前就出版了金庸小说的译本,《鹿鼎记》的英文版本面世后,读者群迅速扩大。 “金庸迷”的范围异常广泛,从普通市民、青年学生和初通文墨的农民,到大量高学历的专业人员、大学教授、政府官员。邓小平大概是内地较早接触金庸作品的读者,他在70年代末自江西返回北京,托人从境外买来一套金庸小说,闲暇时读得津津有味。1981年7月18日,他接见金庸时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小说我是读了的”。 80年代初,身为香港《明报》主人的金庸,多次撰文支持邓小平的务实政策。后来,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被任命为“政治体制”小组召集人。许多人相信,过不了多久,作家金庸将会变成政界名人。可是,正如当年武侠小说如日中天时,他突然宣布“封笔”一样。待基本法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他又一次急流勇退,毅

金庸武侠作品鉴赏

金庸武侠作品鉴赏 看了很多的武侠小说,还是觉得金庸先生的作品最耐读,他的小说读起来不像大多数小说家写的那么空洞炫目,而是被一种深深的创新所打动。他作品里面那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被整整几代的人津津乐道。 在他的小说里,有各式各样的武林绝学和兵法奇书,相信不少人小时候会有找到《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的冲动吧,反正我是有过这种冲动的。我那时候还在想,张无忌不是把《九阳真经》上的武功练完后秘笈又放回了白猿体内,那我可以等自己长大后就去找那个山洞,把九阳真经找出来,也变成一个绝世的武林高手。 在金庸创造的各个武侠人物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赵敏和黄蓉了。 先说赵敏吧,虽然她有时有点阴险,有时又心狠手辣(这点从她让手下躲掉何太急的手指和对不服他们大元朝的人百般折磨看出来),但她敢爱敢恨,虽然刁钻无比,却总显得十分可爱,对自己所做的选择,她从不后悔。金庸笔下的她虽然善用诡计,但总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别人叫她魔女,她就做出个魔女的样子样大家看,不像很多人明明那个坏事做尽,但却不忘在人前树一个好人牌坊。 为了爱情,她可以舍弃一切,因为她知道,女人从来就不是男人的附属品,更没有义务为了什么飘渺虚无的建国梦和家族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爱情。所以,当朝廷把她许配给七王爷之子时,她索性一走了之,去寻找自己的心上人。 她也有自己重情义的一面,当张无忌眼见玄冥二老不思悔改,为非作歹想灭他们两人时,她会念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情义上替他们求情。当她得知,自己最器重的“苦头陀”师傅竟然是明教的奸细时,她生气地质问他为什么骗自己。 当然,她也知道怎样才让一个男人更深刻地记住自己,这点也许各位女同胞也可以借鉴一下(嘿嘿,在下愚见)。《倚天屠龙记》中的四个女人,小昭天资聪颖,出类拔萃,性格如水一般,从来不和她的“公子”顶嘴把张无忌的起居照料得无微不至,但张无忌张无忌对她最后的离去只有不习惯和难过。周芷若,貌比天仙,气质脱俗,深的无忌家长的青睐,但她偏偏是一个乖乖女,师傅说一她就不敢说二,即使内心对张无忌情有独钟,但却顾及门第之见,处处猜测和质疑张无忌,而且永远的冰美人形象,使得张无忌都承认“自己对芷若是又敬又怕。”珠儿,对张无忌可谓是痴心一片,很多男性看完该片后直呼:的红颜如此,夫复何求呢!但她却是一个喜怒无常,翻脸比翻书都快的人,所以任何一个男人和她在一起,都会觉得很累吧!但唯独我们的赵敏,时而狡诈无比,处处与张无忌为敌,让他头疼不已;时而俏皮耍赖,犯错还有理,让张无忌干瞪眼;时而苦肉计、美人计之类的乱用一通,让张无忌在受骗之余还在回味找没对自己的爱意,简直是绝了。 当然,在这里,就不能不说赵敏的美貌了,金庸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可是下了大手笔来描写这位女子的美貌,一下我略举几处:1.身穿宝蓝绸衫,轻摇折扇,掩不住一副雍容华贵之气。只见他相貌俊美异常,双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手中折扇白玉为柄,握着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无分别…但众人随即不约而同的都瞧向那公子腰间,只见黄金为钩、宝带为束,悬着一柄长剑,剑柄上赫然镂着“倚天”两个篆文。……头巾上两粒龙眼般大的明珠莹然生光…;2. 眼见她脸泛红霞,微带酒晕,容光更增丽色。自来美人,不是温雅秀美,便是娇艳姿媚,这位赵小姐却是十分美丽之中,更带着三分英气,三分豪态,同时雍容华贵,自有一副端严之致,令人肃然起敬,不敢逼视;3. 赵敏红晕双颊,容貌娇艳无伦,

金庸武侠小说的巨大影响探讨

内容摘要:金庸武侠小说的巨大影响从一九五五年第一部金庸武侠小说问世迄今,其作品的发行量已逾亿册!金庸的每一部武侠小说都被搬上了银幕和荧屏,有的武侠小说甚至被反复改编、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今天,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然而,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仍是中国银幕、荧屏不可替代的观赏热点!金庸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难解之谜。上至政府首脑要员、文人墨客、学者教授,下至农夫、民工、小贩,从中国到美利坚,只要... 金庸武侠小说的巨大影响 从一九五五年第一部金庸武侠小说问世迄今,其作品的发行量已逾亿册! 金庸的每一部武侠小说都被搬上了银幕和荧屏,有的武侠小说甚至被反复改编、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今天,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然而,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仍是中国银幕、荧屏不可替代的观赏热点! 金庸武侠小说的历史地位 奇特的金庸现象已引起世界文学史家的广泛注意,并引发了海内外金学的蓬勃兴起。尤其在台湾,金学研究更是轰轰烈烈,许多学者对金庸作品的理解及阐释,深刻而独特,称其为内涵挖掘不尽的神奇之作。想必不久的将来,金学和金庸的武侠小说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热点,并被载入世界文学史册。 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点 金庸的武侠小说与清末民初武侠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灌注于神奇而浪漫的武侠故事之中,使之上升到文学艺术的高度。而且,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从天文地理、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医药民俗到道德人伦无所不包。读后在陶冶性情的同时,给人一种知识上的极大满足。金庸的武侠小说,还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萧峰、段誉、陈家洛、张无忌、杨过、令狐冲、郭靖、小龙女、黄蓉、韦小宝等,这些形象如水墨人物,飘逸潇洒,长袖当风,令人刻骨铭心,爱恋难舍。以上正是金庸作品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 金庸于三十一岁时(一九五五年)创作出了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最后一部《越女剑》则创作于一九七○年,十五部长短篇小说写了十五年(《鹿鼎记》于一九七二年连载完毕后,四十八岁的他宣布封笔)。其后,金庸又花了十年功夫,对作品进行逐字斟酌的全面修订,终于完成了十五部共计三十六册的《金庸作品集》。 《飞狐外传》 本书开幕那场恶战商家堡,可称得上金庸武侠小说中最精彩的片断之一。全书记录了胡斐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他的第二段命运。其中,还包括主人翁胡斐对袁紫衣念念不忘,却了无因缘的一段爱情;程灵素因深爱胡斐,甚至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去换他的生的无私爱恋;苗人凤、南兰与田归农,马春花、徐铮、商宝震和福康安等等各有曲折的爱恋。 胡斐的童年是流浪飘泊的。他为父母的惨死与苗人凤全力卯上,并和袁紫衣因不打不相识而长途较技,情根深种,却又因为求医于毒手药王之关门女弟子程灵素,而转成三人纠缠的恋情。所爱之人发誓出家、永不还俗、飘然远去,存有兄妹之情的人偏偏又为他心甘情愿赴死。另外,苗人凤和妻子、田归农之间也是一出家庭大悲剧。 虽然有始有终的胡斐不失为一个侠,但经历生离死别后,要个侠之虚名,又有何用?不过是狐独罢了。 本书的成功,不单单是这部书悬念迭起、情节精彩纷呈,还因为作者第一次完成了一个既有侠义心肠又具有一般人弱点的少年英雄角色的塑造。胡斐的天真、调皮、机智和不拘小节,显示了一个少年人的特点,但他在大是大非上却又是善恶分明。

金庸小说论文

浅析金庸小说人物描写 摘要: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文化品位,凭直觉,感到它是一种高品位的东西。它能够产生文学理论中所讲的几大功能:认识、教育、审美、娱乐。那是一种与读经典名著同样的甚至更高的感受,它给人美、给人净化、给人力量。但是,作为武侠小说,又给人一种通俗易懂的感觉,总的来说,金庸的小说就是雅俗共赏。金庸小说对于人物的描写更是妙笔生花,各具特色,在此就对金庸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金庸小说人物、得体、个性鲜明、返璞归真 金庸小说总共十五部,里面的人物更是不计其数。但是,金老对每个人物的描写,都恰当得体,个性鲜明,让我们即使看过那么多他的小说也不会把里面的人混肴,同时在突出个性的同时又返璞归真,让我们觉得那个人确实就应该像金老写的那样。而不是金老故意去刻画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曾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写尽了人生百态,而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无一不是金庸自身各个阶段的思想反映,纵观金庸小说的武侠人物,它又是金庸成思想变化的历程展现。1955年,30岁的金庸以一部《书剑恩仇录》涉足武林,随后《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飞狐外传》也冲出江湖。下面就一些实例来浅析一下金庸小说中人物的描写。 《天龙八部》作为金老的经典之作,相信大家都看过,其中的人物更是各有特色,形象鲜明。 萧峰,也就是一开始的侨帮主,相信会是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一个,很多人都把他作为大英雄来看,但是当我们看完全本小说的时候,又会不自觉的为这位大英雄而感到惋惜,凄惨的命运,曲折的身世,让这位英雄何去何从。虽然一直是一个英雄的角色,但是他的命运却是最差的,从幼年没有父母,跟随养父养母(尽管他自己并不知道之前),最后真相大白,养父养母被杀,而且是其父亲萧远山杀的,又让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与后面他身份契丹人,却是在中原长大一样,究竟要想着哪一方一样让他纠结。再谈到自身感情问题,美丽的阿朱,就因为救她爹,死在了乔峰的手里,打破了他们那牧马放羊的梦想,之后阿紫苦苦追随,却是丝毫打动不了乔帮主的心,只是把她当成妹妹一样看待。总的来说我觉得萧峰就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从开始到结束。 谈到乔峰,肯定就会想到他的好兄弟虚竹和段誉。其实相比乔峰而言,他二人要好的多。 自幼在少林寺的虚竹,阴差阳错的成了无崖子的传人,之后又因种种原因被天山童姥把他带入冰窖成了驸马。虽然后来其父母出现就演绎了一场悲剧,但是他的结局却是很不错的,那些上一代的恩怨总算了解,他却是抱的美人归。 段誉,在这兄弟三个里面是最笑料的一个感觉,艳遇一个接一个,但是却因为他老爸的原因,一个个全都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姐妹。他最倾心的王语嫣,却几乎对他视如粪土,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当慕容复疯癫之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段誉以后可以抱的美人归了,却发现他的神仙姐姐又是他的妹妹,当他绝望之时,却因形式所迫,他母亲说出了内情,他其实是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的骨肉。总之他就是一个最大的笑料。

金庸小说中的美学现象

谈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隐士美学现象 ——以人物为例 看金庸武侠小说最初喜欢上了一句话,在《倚天屠龙记》,黄衫女子帮过张无忌留下的四句话:“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想来不只是说明自己身份,也表明英雄杨过的最后的归处是四个字“绝迹江湖”,为后来张无忌在化解六大门派和明教之间的纷争后,也绝迹江湖埋下伏笔。当然这不只是个例现象。《碧血剑》中的袁承志,看到自己一心一意帮助的闯王最后搞得百姓民不聊生,最后也隐居浡泥国左近的一座大岛屿。就连金庸先生自己最叛逆的主人翁韦小宝,最后也在几个夫人的陪同下浪迹天涯,绝迹江湖。当然在其中最有搞笑地位的莫过于在坊间流传的《神雕侠侣》小说中一代宗师张三丰,对追逐杨过的郭襄一见钟情,最后在郭襄创立峨眉派之后自己创立武当,与郭襄遥遥相望,百年修行。而在《连城诀》的结局,狄云也是看不过世间贪婪欲望,最后走向世外。金庸武侠人物形象,发现无论儒侠墨侠狂侠,都珞上了厚重的隐士风情:从袁承志到韦小宝或多或少都有慷慨激昂、气势悲壮、纵横江湖,桀骜不驯、虚浮放诞、不拘礼法,温润通达的风度。从这一角度可以说,金庸群侠是对隐士风度的演绎。当然在其中也体现那句话“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在金庸先生的整个武侠世界中大多体现小隐或是中隐。他们的座右铭大多是“何处求一败,逍遥天地间”。 金庸自己在《男主角的两种类型》里就坦言:“大概由于我从小就对范蠡、张良一类高人十分钦仰,而少年时代的颠沛流离使我一直渴望恬淡安泰的生活”,作家既然对“功成身退”的高人仰慕,又向往“恬淡安泰”的生活,其一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晚年游仙”;在金庸小说中的侠客多具隐士性格,重情重义,追求自由与独立,放浪形骸,超然物外。 隐士和酒有密切联系。无论是“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的陶潜还是“刘伶刘伶,以酒为名”的刘伶等人,在他们隐居的日子中均以酒为友。 在金庸笔下的萧峰(又叫乔峰)慷慨洒脱,金庸借段誉的眼光给萧峰作了定

金庸武侠人物分析

金庸武侠人物分析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一对联中绝妙地包含了金庸先生的十四部作品:《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金庸先生与古龙相比没有那么多的豪放,没有那种江湖浪子,大侠的感觉,给人的是一个很慈祥的老人的感觉,让人无法想象多少的刀光剑影是出于他的笔下,多少或豪迈洒脱大气凛然、神俊非凡的大侠,或浪荡不羁、行侠仗义的江湖浪子是出于他心中。 金庸先生的作品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如《天龙八部》,就是引用佛教用语,“非人”实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其中“天众”,“天”是指“神”,包括著名的护法二十诸天中的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韦驮等。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而《天龙八部》中的天众的代表就是乔峰。无论是身材、相貌、气质,还是武功、人品、性格。另外,乔峰其实是书中第一主角,为人豪迈洒脱,正直不阿,与天神的首领地位一致。乔峰虽然如天神一般神武,但还是不免英年早逝,他的悲哀虽然与天神不同,但却都是最令人扼腕的。他的英姿风发,豪气万丈,更是令读者心神往之,可以说是金庸笔下的“第一大侠”,可是,上天弄人,他甫出场即遭叛变,乱虽平,而祸根已种,他的幸福生活此成空。 龙众的代表,是段誉。八部以天众、龙众最为重要,段誉是第二主角,可当这一位置。段誉是大理皇帝,在中国人眼里,皇帝就是龙;古印度对龙的尊敬,也与段誉王子身份受人尊崇一致;龙王自幼向佛,这和段誉也一致。另外,大理历代皇帝出家都在“天龙寺”,这足以证明大理皇帝与龙的关系,也暗指了段誉的“龙神”地位。青衫磊落,一种高贵的青春的美,像一束灿烂的阳光从淡淡的雾霭中透射而出,奇彩而瑰丽的基色闲静从容,清风徐徐一般均匀地涂抹开来。在一片温柔羞涩宽厚的明亮中,千岩万壑舒展而迅速地在背景中隐动和升起。《天龙八部》,段誉一出场便是神俊非凡,非池中之物。他毫无世俗间的心机,纯作一派天真,爽朗而通达,隽秀的脸上永远也不会显露出尘世间经常可以见到的冷酷傲慢的表情。他的书生气,还有那时时来几句儒家道家经典的迂腐,傻里傻气的摸样让人觉得十分可爱。在他与各美女在一起时的表现出风流倜傥完全表现出了世子的高贵与气质。段誉柔和的性情,善良的本性,持正的心态,必与之良好的教养有很大关系。看他十九岁的青年男子,见了母亲还像小孩一样的撒娇,亲密无间地与母亲依偎在一起;看他向母亲讨赏,刁白凤却说:“赏你一顿板子。”此中甜蜜淳厚的亲情,尤过于一般家庭。段誉又是金庸书中第一情种,第一情痴。只要碰到王语嫣,他的傻气就会一泄而出,在王语嫣遇难是总能挺身而出,他的“六脉神剑”在此时的威力是最强的(或说才能用出),用不出时可以毫不犹豫得冲到她面前为她当下危险。 《天龙八部》总给人一种不顺人意的感觉,想得到权势的慕容复,大恶人等都得不到权,而天真善良的段誉、虚竹无意争权,学武,心中有的只是佛的慈悲,却像段誉般的偶遇走运得到了绝世武功,当了皇帝,而且有大群美女相伴,虚竹被逼破了色戒、杀戒等,又被无涯子废了少林武功学了一身的绝世武功,糊里糊涂得就当了掌门,后又无意吸了无涯子两个师妹的内力。 到了《射雕英雄专》,郭靖则是一个身份典型的“儒侠”,也正因为如此在武侠小说中,自称为侠客与互相吹捧为侠客者,多如过江之鲫,但能真正担当起侠客之名的,则寥寥

金庸小说鉴赏之连城诀

YAL制作 《连城诀》小说主旨赏析 人性本善,可人类的贪欲往往会将这种本性毁灭掉。这是天地间最大的残忍。 《连城诀》这部小说是金庸老先生揭示人生真面目的大作。写这部小说他的心情是沉重的,我们读来也是沉重的。这部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的贪欲是怎样把原本美好的人性严重扭曲的悲剧。为了抢夺“大宝藏”,武林中的各色英雄一个个都变成了嗜血的狼,他们心怀鬼胎,六亲不认,彼此陷害,阴险毒辣,人性丧尽,骇人听闻,整个江湖宛如人间地狱。 小说的第九章,有一段狄云目睹了言达平和万震山争斗后的心理描写,现下想来,那可全然不同了。以他此刻的武功,自是清清楚楚的看了出来:万震山和言达平两人所使的剑术之中,有许多是全然无用的花招,而万震山教给弟子的剑法,戚长发教给他和戚芳的剑法,其中无用的花招更多。不用说,师祖梅念笙早瞧出三个徒儿心术不正,在传授之时故意引他们走上了剑术的歪路,而万震山和戚长发在教徒儿之时,或有意或无意的,引他们在歪路上走得更远。 临敌之时使一招不管用的剑法,不只是“无用”而已,那是虚耗了机会,让敌人抢到上风,便是将性命交在敌人手里。为什么师祖、师父、师伯都这么狠毒?都这么的阴险? “他们会和自己的儿子、女儿有仇么?故意要坑害自己的徒弟么?那决计不会。必定另外有更重大的原因,一定有要紧之极的图谋。难道是为了那本‘连城剑谱’?” “应该是的吧?万师伯和言师伯为了这剑谱,可以杀死自己的师父,现在又在拚命想杀死对方。” 狄云的师傅戚长发和言达平、万震山把自己的徒弟故意引向歧途自然

是贪欲在作怪,而他师傅的师傅梅念笙这样做是发现了徒弟的贪欲后为制止这种贪欲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可是贪欲已经把梅念笙的三个徒弟身上的本性都毁灭了,此时他们都变成了狼,他最后也是被这三个变成狼的徒弟给吃掉的。一个要拼命制止贪欲的人最后还是被贪欲毁灭了。这是怎样的人间悲剧啊。 但金庸似乎是更要突出人性本善这个主题。小说的主人公狄云是一个人性自始至终保持善良本性的角色,他和小说中的丁典、戚芳是作者心中对于人类的希望,因为他们没有被这个可怕的人世间扭曲掉,即使被冤枉多次,依然是保持人类善良本性的人。 小说的主人公是被冤枉的狄云,他粗手大脚,是湘西乡下常见的庄稼少年,他有个外号叫“空心菜”。空心菜这个意象不是随便出现的,这是金庸的审美情趣的表现。戚芳说他没脑筋,老实得一点心思也没有,除了练武之外,什么事情也不想,什么事情也不懂,说他的心就象空心菜一般,是空的。也就是说狄云是个心眼不多,不知道世间险恶,无防人之心的善良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与世无争、善良的有点可爱的少年却是金庸笔下受迫害最深、经历最悲惨的男主角。就是这个善良的人发现、见证了作品中贪欲的故事。 狄云第一次被冤枉是因为他在与万家弟子争斗时被一个乞丐陷害的。这个乞丐就是他师傅戚长发的师哥言达平,言达平之所以陷害他,目的非常险恶,就是要让万震山和戚长发火拼,他好坐收渔人之利。其实言达平的计谋并不高明,可是因为狄云毫无心机,不知人世险恶,不仅轻易上当,还对言达平感激不尽。可以看出空心菜的性格让狄云一步步落入别人设下的圈套之中。也是因为他空心菜的性格,后来他又轻易落入万圭师兄弟设下的圈套之中。只因为他的师妹戚芳有些姿色,万圭看上戚芳,就设好了一个更不高明的圈套:诬陷狄云强奸万家小妾桃红,以此来离间戚芳与狄云的感情,并达到娶戚芳的罪恶目的。对于这个圈套,戚芳却深信不疑,还因此对狄云怀恨在心,反对万圭感恩戴德,并嫁给了他。我们看出,其实戚芳和狄云一样也是有着空心菜的性格。狄云被冤枉送入大牢,还被穿

浅谈对金庸小说的评价以及相关的一些现象

对金庸小说的评价以及相关的一些社会现象 ——我的一点补充 学员:袁军军学号:17号提起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多人都能耳熟能详。我认为金庸小说有一个特色就是把虚拟的情节与历史真实相结合,譬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成吉思汗西征中亚、《碧血剑》中的明朝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倚天屠龙记》中的波斯明教流传中土、《神雕侠侣》中的印度医僧来华、《鹿鼎记》中的俄国女摄政王索菲娅公主,《连城诀》的吐蕃血刀僧,《神雕侠侣》中的金轮法王,《鹿鼎记》中的吐蕃国师桑结……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我读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些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之后能够感受到这种“真假和有无”的交替带给我的撞击。 对于您在教科书中将金庸先生的小说所作的一些归纳,然后再进行逐段的详细介绍和对比,我觉得如果加入以下几点就更完美了。第一、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对于金庸小说的评价;第二、当代社会习惯和金庸现象。 一、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对于金庸小说的评价。金庸是一位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他自己说过:“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出处不祥)而针对金庸小说的热潮,在过去、现在都有很多人对他的小说进行了评价,相信在未来的30年内还会有更多的人对他的小说进行点评。 就国内一些人对他的评价,我列举一些作为您的参考:1、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这样评价金庸小说,"我非常喜欢看金庸先生的小说,金庸先生也是我一直很敬慕的一代文豪。他的作品用的是传统的写作方式,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的侠义,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2、西南师大文学教授韩云波所说,"他的武侠小说里面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时,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人教版的编写者则认为,"作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把江湖传奇与历史风云、侠义柔情与绝世武功、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熔为一炉,开辟了武侠小说的崭新境界,使武侠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化品位都得到提升。"把侠义精神都上升到了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溶为一体的高度了,这种境界还不算高?那还有什么境界才算高呢? 3、严家炎在他的一本《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中提出: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否定“快意恩仇”、任性杀戮的观念——小说界以平等开放态度处理中华各族关系的第一人——纠正黑白分明的正邪二分法,以是否“爱护百姓”为新尺度——揭示权力的腐蚀作用——渗透着个性解放与人格独立精神——锐利的针对现实的批判锋芒——用现代心理学观念剖析、塑造人物形象。 4、北京作家王朔在20世纪末,将金庸小说与“四大天王”并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并称为四大俗,他认为:“金庸很不高明的虚构了一群中国人形象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之后在文学界里金庸、王朔之间展开了一场论战,各自的支持者也都加入战团,给世纪末的文坛带来一阵热闹。 5、倪匡谈金庸《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笑傲江湖》令狐冲一出,武侠小说又进入了一个新境界。《鹿鼎记》已经完全是“无剑胜有剑”的境地。 国外一些评论家对金庸小说的评价,现在来看好像并没有多少,①美国畅销小说评论家阿尔.蒂尔对英文版《金庸选集》的做过一个专门的评论,在他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国外人是如何看待和接纳金庸小说。他写道了:格斗的技巧以及内力的在其中的作用(不过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武功的表现);格斗中使用的兵器(为什么中国人的格斗是手掌,这个要和内力联系)专门反映中国举世闻名的格斗术的历史。事实上他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差别,理解这一点,是他欣赏这些畅销小说的前提。②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葛文浩教授将金庸小说称为「巨大文学之谜」,这位痴迷于传播与研究中国文学的美国学者认为,这个谜已构成一种挑战,所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已经不可能拒绝面对这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注1)二、当代社会习惯和金庸现象。金庸小说的热潮是如何开始的?他为什么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所忘记?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金庸小说的受众面十分的宽广,而且涵盖了社会上各个层面的人,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市井平民都是他小说的忠实爱好者。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接见金庸时,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小说我是读了的。”而据台湾新闻界人士透露:海峡对岸的领导人--国民党中央前主席蒋经国先生,生前也很爱 注1:金庸小说的文学之谜——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讨会侧记转自明报副刊一九九八年八月十五日星期六作者:李以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