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加减法验算练习课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加减法验算练习课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加减法验算练习课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加减法验算练习课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加减法验算练习课教学反思

这堂数学练习课我设置了一个闯关游戏的情境,游戏规则如下:每一关都有不同的分数对应不同的题目,到达100分就升了一级。这样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给练习课增添了不少乐趣,但是这节课我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还是存在不恰当之处。

课的一开始是抓住了学生注意力的最好时机,但是我的设计是第一关直接出现这样两道计算:549+432= 805-397= ,让学生进行笔算并验算,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如果设计一个情境会更好。

而这题关于加法和减法关系的计算,我一下子呈现两张表格,这会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压力,如果先呈现第一张,并分析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再用第二张减法做衔接,分析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在第二关“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这题,这题填起来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学生汇报了自己填的情况后,我总结了一句:百位填8,十位需要满十进一,百位填9,十位不能满十进一。这样的总结没有明确告诉学生究竟可以填哪几种情况,如果总结成百位填8的时候,十位可以填什么,百位填9的时候,十位可以填什么,我想学生会对这道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体会。

再说说“看图填空”这题,只单纯的让学生进行了计算,没有对总数量、卖出和剩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一个总结,学生只是在情境中进行了一个笔算的练习,而没有对这三者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体会,这是我应该改进的地方。

总之,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我会继续保持,而不足之处我将努力改进。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一张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纸,如果在这张纸上剪4个相等并且最大的圆,4个圆的面积和是这张纸的( )。

A.78.5% B.80% C.75%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正比例

B.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因数

C.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D.采用24时记时法,凌晨2时就是2时,下午2时28分就是14时28分

3.()时整,时针、分针、秒针重合在一处.

A.9 B.6 C.12

4.在一个比例尺是200∶1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2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A.4米 B.1米 C.0.1毫米 D.0.4毫米

5.冬冬掷一枚硬币,他连续掷了3次都是正面朝上,他第4次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 B. C.1 D.

6.几何图形一般根据()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绘制.

A.1

B.2

C.3

7.不改变0.8的值,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写作()。

A.0.800 B.0.008 C.0.080 D.8000

8.把12.5%后的%去掉,这个数( )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缩小原来的1/100 C.大小不变

9.下面三个等底等高的形体中,体积最小的是()。

A.正方体B.圆柱体C.圆锥体

10.下列哪种运动可以看成平移()

A.升国旗B.电风扇叶片转动C.钟摆的运动

二、填空题

11.128名学生间进行乒乓球淘汰赛(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胜者进入下轮比赛,败者被淘汰),选出第一名,一共要进行________场比赛。

12.一块直角梯形土地的上底是下底长的60%,如果上底增长24米,就变成正方形,原来直角梯形的面积是(_________)平方米。

13.某工厂,三月比二月产量高30%,二月比一月产量高20%,则三月比一月高(______)%。

14.在下面(1)、(2)两排数字之间的“□”内,选择四则运算中的符号填入,使(1)、(2)两式的运算结果之差尽可能大.那么差最大是_____.

(1)1□2□3□4□5□6□7= (2)7□6□5□4□3□2□1=

15.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写出近似数. 原数

要求

近似数 1854630

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_____)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_____

)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_____)

16.一个圆柱削去

2.4立方米后,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成的这个圆锥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米,圆柱原来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米。 17.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

(1)把图中的长方形绕A 点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旋转后B 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______; (2)将三角形向右平移8格;

(3)如按2:1的比放大这个三角形,放大后的三角形面积是原来的______倍.

18.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30°,一个底角是________度.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是________度. 19.

5

4小时=(_____)分 1720

dm2=(_____)m2 4小时=(_____)天 20.下图中梯形的面积是600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三、判断题

21.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扩大9倍。(_____)

22.A 、B 、C 、D 均不为0,如果A ∶B=C ∶D ,那么D ∶C=B ∶A 。(______)

23.因为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所以3的倍数也一定是9的倍数。 (______) 24.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_____) 25.整数的倒数一定是真分数 (_____) 四、作图题

26.画出下列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五、解答题

27.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贫困地区捐款情况统计图。

单位:元 2003年3月

(1)(_______)班捐款最多,是(_______)元。

(2)4个班一共捐款(_______)元。

(3)4个班平均每班捐款(_______)元。

(4)五(1)班捐款是总捐款数的(______)%

28.一台机器上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其中大齿轮有400个齿,每分钟转30圈,小齿轮有80个齿,每分钟转多少圈?

29.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向开出,客车与货车速度比是3:2,客车行驶6小时到达乙站,货车行驶多少小时到达甲站?

30.笑笑看一本75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25页。没看的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几分之几?

31.明明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15天读完.如果每天读25页,可提前几天看完?

32.仓库里有一批面粉,运出总数的37.5%后,又运进260袋,这时仓库里的面粉恰好是原有面粉的.仓库里原有面粉多少袋?

33.体育老师对某班进行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连续做7个为达标,超过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老师记录了其中5个女生的成绩:

-1 -2 1 0 2

①这5个女生的达标率是()%。

②她们一共做了()个引体向上。

六、计算题

3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8.25-3.15)÷2.5÷4 ×[(+)÷] (+-)×24

4,75+3+5.6+2×99+11÷25

35.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5.09-(0.09+1.23)

(2)7.21+5.6+4.4+2.1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C D C A A C A 二、填空题

11.127

12.2880

13.56

14.5041

15.18546百 1855千 185万

16.2 3.6

17.(1)(7,5)

(2)

(3)4

18.60

19.

17 2000

1

6

20.360 三、判断题21.√22.√23.错误24.√25.×四、作图题

26.如图所示。

五、解答题

27.六(1) 250 850 212.5 20 28.150圈

29.9小时

30.2 3

31.3天

32.1120袋

33.①60 ②35

六、计算题

34.51 25 16 44 35.(1)3.77(2)20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在72的后面添上%,原数就()。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大小不变 D.无法确定

2.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3.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如果这两个圆的半径都增加3厘米,那么,它们周长增加的部分相比,()A.大圆增加的多B.小圆增加的多

C.增加的同样多D.无法比较

4.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形,根据圆点的变化,探究其规律,则第8个图形中圆点的个数为()。

A.25 B.26 C.27 D.29

5.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

A.B.3倍C.D.2倍

6.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都是4厘米,那么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7.记录发热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适合的统计图是( )。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

8.在某市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十一位评委给一位歌手的打分如下:9.8,9.7,9.7,9.6,9.6,9.6,9.6,9.5,9.4,9.4,9.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9.6和9.6 B.9.6和9.55 C.9.8和9.1

9.李庄有旱田12公顷,恰好是水田的,这个庄有水田()

A.84公顷B.48公顷C.80公顷D.40公顷

10.下面哪个图形可以密铺.()

A. B. C.

二、填空题

11.3:5=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小数) ==______折。

12.已知A=2×2×5,B=2×3×5,那么A和B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13.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91°另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4.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一年的第一季度有(_______)天。

15.如图是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拼成的图形,重叠部分是正方形的()

(),是长方形的

()

(),是整

个图形的() ()。

16.把20分解质因数是,20=_____;a与b都是正整数,如果a=6b,那么a、b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17.6时18分=___时

8765090平方米=___公顷.

1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4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19.如下图,分别求出下面三角形中的∠α.

∠α=________°

∠α=________°

∠α=________°

20.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表示720千米的距离,地图上应画_____厘米,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的_____千米.

三、判断题

21.两包糖的质量相等,从第一包取出,从第二包取出千克,剩下的糖( )。

A.第一包重B.第二包重C.一样重D.不能确定

22.14:21=12:18(_____)

23.

一项工程,甲队每天完成全部任务的,乙队每天完成全部任务的.那么,乙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就比甲队少2天.(_____)

24.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是男生的.(____)

25.圆的直径的长度总是半径的2倍。(_______)

四、作图题

26.图形操作题。

(1)画出图①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然后再向右平移4个格。

(2)把图②按1:2的比缩小后画出这个图形。

五、解答题

27.教室里共有男女生若干人,男生的上衣有5个扣子,女生的上衣有4个扣子,如果学生总数是个奇数,扣子总数是偶数,问男生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8.工程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120米,60天可以修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3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29.求下面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dm)

30.打一份稿件,甲单独打6小时可以完成,乙单独打5小时可以完成.现由甲、乙两人合打,在合作的过程中,甲因事离开了一段时间,这样4小时玩成了打字任务,问甲因事离开了多长时间?

31.小凡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全书的12%又7页,6天刚好读完,求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32.六(1)班第一小组六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每人做对的题数如表:

学生姓名李启芳李铭迪冯缘陈珈怡章永涛俞华丽平均数

做对题数11 7 8 14 10

用正负数表

﹣2 +2 0

(1)根据数据,将表格中的两个空格补充完整.

(2)这组同学投中个数的众数是,中位数是.

33.体育老师对某班进行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连续做7个为达标,超过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老师记录了其中5个女生的成绩:

-1 -2 1 0 2

①这5个女生的达标率是()%。

②她们一共做了()个引体向上。

六、计算题

34.求未知数x.

51

:x=(1+):5;

4x+5×0.7=9.5.27

35.求如图图形的体积.单位:厘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D D B B A A B

二、填空题

11.60;40;0.6;9;六

12.60

13.5° 44.5°

14.91

15.;;

16.2×2×5 a

17.3 876.509

18.32

19.30 24

20.4 300

三、判断题

21.D

22.正确

23.正确

24.错误

25.×

四、作图题

26.(1)(2)如图:

五、解答题

27.偶数个

28.48天

29.12dm

30.小时

31.150页

32.(1)根据数据,将表格补充如下:

学生姓名李启芳李铭迪冯缘陈珈怡章永涛俞华丽平均数做对题数11 7 8 8 12 14 10

用正负数表

+1 ﹣3 ﹣2 ﹣2 +2 +4 0 (2)8,10

33.①60 ②35

六、计算题

34.x=175

16

x=1.5

35.11860立方厘米

《万以内加减法》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几节课下来,我就有点发愁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题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光课本和导与练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一二年级不布置书写作业,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入学,我就非常注

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 总体来说,整理与复习需要让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知识并巩固提高。

10以内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10以内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并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小鸟图”和“飞机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在描述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在“飞机图”情景问题中,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错误,是教师的疏忽。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造成了误解,本来连加连减是很抽象地知识,又出了技术的错误。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扭曲,在本环节中应以动态情节出现,由抽象转化为直观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开放应用,凸现价值。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生:妈妈给了我10元钱,我买铅笔用了2元,买本子用了3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需要改进的地方:时间安排可以更合理一些,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可以将新课的内容更集中的放在前20分钟进行,将练习集中在后面的时间进行,不要采本课的一题一练的形式。而且对计算顺序的练习,应该是在反复的不同的题目的讲解的过程中掌握的,不要想着在第一次、第一道题目里就让所有学生完全掌握,也就是不要过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站位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而不是单纯的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复习9的组成,利用歌谣的方式边说边表,孩子们兴趣盎然.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的图,不是书上的点子土,而是学生们感兴趣的物体,如小花伞、不倒翁;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孔雀图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把孩子带出室外,进行站位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不足之处,在组织找朋友的环节中,有些混乱,应提前教育好

孩子,做一些要求,我想会好一些.另外,动笔环节少一些.今后,改进措施:1 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及领导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 集中精力上课.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 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前进方向:多向骨干教师及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doc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反思一: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本节课《10以内的加减法》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 1. 儿歌复习游戏。上课开始我没有用以前的10的组成口诀来进行复习,而是将曰诀填入到 孩了们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复习,势必比一味地与学生对答效果要好。 2. 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我与学生玩寻找小猫咪的游戏。我先扮成小猫嘀几声,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几声,再接着嘀与我的凑成10。这样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一些游戏, 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1. 提供思考素材。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思路。出时以一?幅图 让学生自由提自己的数学问题,简单得一带而过,新知识板书重点讲解,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再后来的几幅图一出示,学生基本上能自己读怵题意,并且能按照要求写出一图四式了。 2. 留有思考空间。当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知识的深奥,并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反思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以内的加减法是在学生认识可10以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用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同时注意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强操作,启发学生思考。 事实上,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础,一年级曰算是基础的基础。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又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必须使学生非常熟练。

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备课讲稿

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字词正音; ②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①学会仿句的具体方法; ②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做题方法; ③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④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2、3 难点: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作文如何审题如何扣题。 教学时数:3课时 三、课前准备 1. 数据统计:准确的统计是为了做到对成绩、对试卷、对学生心中有数。了解整套试卷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年级最高分、班级最高分之外,还要统计每题得分率以及每一个板块的得分率。其目的是利用好试卷的检测功能,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认真分析失分的原因,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漏洞或是薄弱环节。 2.分析比较:根据试题出现的典型错误,研究学生试卷,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发现问题,利用试卷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一定要多向比较,可以同类班级比较、也可以通过本次考试和上次考试情况作比较分析。 3.明确目的:①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 ②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③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④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基础讲评 讲评试卷积累与运用(25分)文言文阅读(10分) 一、学生自己修改试卷,分析错误原因。 二、师生讲评试卷。 字音、字形、成语、名著、古诗文默写、文言文的实词解释、翻译句子、问答题的错误属于个别现象,找出现错误的同学讲清答案,重点讲明答案的由来,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全班出现错误较普遍的问题老师重点讲。 (1)文言文一词多义,重点讲清词语的细微差别。 (2)病句重点点明病句类型(考前曾进行过病句修改的专项训练),指导学生规范语言。 (3)仿句要讲明仿句的具体的标准“三合标准”,即合“式”,合“格”,合“意”。具体的标准是:仿句要基本或完全符合被仿句的结构及句式,这就是第一个标准要合“式”;仿句要符合被仿用句的修辞格,这就是第二个标准要合“格”;仿句的内容必须符合所供语段的内容要求,这就是第三个标准要合“意”(“意”可理解为语境或意境或情境或中心意思)。 (4)语境题要根据语境谈观点,说理由。老师要讲明答题要求,即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阐述理由时,要注意最好多种角度、由主到次、合乎字数。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逐条修改自己的答案,并补充其他同学好的理由。最后交流,把正反两方面的答案都做好记录。 三、师生分析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错误原因:考试紧张、基础知识记忆不扎实、书写不认真、不注意审题、答题方法不当。 2.改进措施:端正态度,明确方法,专项训练,逐步提高。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两道仿句题。 2.一道语境题。 第二课时阅读讲评

二年级加减法验算练习课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加减法验算练习课教学反思 这堂数学练习课我设置了一个闯关游戏的情境,游戏规则如下:每一关都有不同的分数对应不同的题目,到达100分就升了一级。这样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给练习课增添了不少乐趣,但是这节课我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还是存在不恰当之处。 课的一开始是抓住了学生注意力的最好时机,但是我的设计是第一关直接出现这样两道计算:549+432= 805-397= ,让学生进行笔算并验算,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如果设计一个情境会更好。 而这题关于加法和减法关系的计算,我一下子呈现两张表格,这会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压力,如果先呈现第一张,并分析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再用第二张减法做衔接,分析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在第二关“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这题,这题填起来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学生汇报了自己填的情况后,我总结了一句:百位填8,十位需要满十进一,百位填9,十位不能满十进一。这样的总结没有明确告诉学生究竟可以填哪几种情况,如果总结成百位填8的时候,十位可以填什么,百位填9的时候,十位可以填什么,我想学生会对这道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体会。 再说说“看图填空”这题,只单纯的让学生进行了计算,没有对总数量、卖出和剩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一个总结,学生只是在情境中进行了一个笔算的练习,而没有对这三者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体会,这是我应该改进的地方。 总之,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我会继续保持,而不足之处我将努力改进。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一张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纸,如果在这张纸上剪4个相等并且最大的圆,4个圆的面积和是这张纸的( )。 A.78.5% B.80% C.75%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正比例 B.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因数 C.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D.采用24时记时法,凌晨2时就是2时,下午2时28分就是14时28分 3.()时整,时针、分针、秒针重合在一处. A.9 B.6 C.12 4.在一个比例尺是200∶1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2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A.4米 B.1米 C.0.1毫米 D.0.4毫米 5.冬冬掷一枚硬币,他连续掷了3次都是正面朝上,他第4次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 B. C.1 D. 6.几何图形一般根据()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绘制. A.1 B.2 C.3 7.不改变0.8的值,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写作()。 A.0.800 B.0.008 C.0.080 D.8000 8.把12.5%后的%去掉,这个数( )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缩小原来的1/100 C.大小不变 9.下面三个等底等高的形体中,体积最小的是()。 A.正方体B.圆柱体C.圆锥体 10.下列哪种运动可以看成平移() A.升国旗B.电风扇叶片转动C.钟摆的运动 二、填空题 11.128名学生间进行乒乓球淘汰赛(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胜者进入下轮比赛,败者被淘汰),选出第一名,一共要进行________场比赛。 12.一块直角梯形土地的上底是下底长的60%,如果上底增长24米,就变成正方形,原来直角梯形的面积是(_________)平方米。 13.某工厂,三月比二月产量高30%,二月比一月产量高20%,则三月比一月高(______)%。 14.在下面(1)、(2)两排数字之间的“□”内,选择四则运算中的符号填入,使(1)、(2)两式的运算结果之差尽可能大.那么差最大是_____.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10以内加减法》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10以内加减法》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 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 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 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 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教案来自:教.案网)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 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 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 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二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二新人教版 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教学的,现在在加法验算中集中编排,为了让学生学习“终身受益”的教学,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我还颇费一番心思。 就拿加法验算教学来说,根据教材主题图给出的生活情景“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138元和一双运动鞋48元,一共要多少钱?”怎么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引入加法的验算教学。整个过程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由学生说出验算方法。 虽然初次接触验算,但是许多学生因为有生活中检验的经验做积累,通过观察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他们很快找到验算的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发现.自我总结,学生们很快掌握验算方法,并很快理解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在减法的验算教学中我也是采取如此的方法,并且比较两种验算方法的不同。课后我自认为非常成功,孩子们真正将加减法的检验方法学到家了,但是从课后反馈看,班级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部分孩子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不仅多,而且说得很清楚;还有一部分学生两种验算混乱不清,乱做一气。当时我在想,如果只是为了考试,我加法和减法都只教一种最简单的验算方法多好,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保证比现在要好。可是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简单的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思维与方法,理解数学各种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因此对于那部分混乱不清的学生,我要通过其他教学手段,给时间让他们充分理解,我相信只要我始终抱着让学生学习终身受益的数学的信念,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少。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 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站位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而不是单纯的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复 习9的组成,利用歌谣的方式边说边表,孩子们兴趣盎然。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的图,不是书上的点子土,而是学生们感兴趣的物体,如小花伞、不倒翁;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 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孔雀图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把孩子带出室外,进行站位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不足之处,在组织找朋友的环节中,有些混乱,应提前教育好孩子,做一些要求,我想会好一些。另外,动笔环节少一些。今后,改进措施:1 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及领导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 集中精力上课。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 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前进方向:多向骨干教师及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10以内加法、减法口诀表

休息 10以内加法口诀表

10以内减法口诀表

10以内的加法表和10以内的减法表巧背不死记 2010-11-29 22:17:33| 分类:课后反思| 标签:生活文化做事做人|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法表和10以内的减法表,我在教学时统一要求学生们背下来了的。不知道我这样好不好,很想和其它老师们一起交流交流想法。前天去听课时无意间听到关于这个问题,我当时就谈了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带同一年级的老师说她没有让学生背这个,看到我的做法和以往老教师们的做法相同,有点表示疑问。所以当时我就说了我自己上课时的情况,讲完后好象得到了认可。我是这样教学生们记忆的。首先出示10以内加法表的第一道算式:1+1,让学生算出得几,紧接着出示第二道和第三道算式:1+2、2+1,让学生观察这两横排有什么区别,找异同,然后又出示第三横排的算式:1+3、2+2、3+1,这样一来学生

有的就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下面的算式是什么?我问他:那你说说,下面的算式可以接着怎样写呢?生回答说:1+4、2+3、3+2、4+1,我接着问孩子们: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从中找出规律来呢?这每一横排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们开始思考了,有的说:每一排的算式都比前面一排多一道算式;有的说:每一横排的得数分别是1、2、3、4、5;有的还说:我发现每一排的算式里的两个数都正好交换了位置比如1+4和4+1,2+3t和3+2。听到这里我感到很高兴,这班孩子真不错呀,规律找得一点也不差嘛!于是我说: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意思大家都听清楚了吗?生答:是的。那好,现在就请你们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照这样再往下写出一横排来。孩子们齐刷刷的写好了,也知道是该写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了,而且是写5道算式,接下来是写得数是7、8、9、10的所有加法算式。 很快学生们就写好了,当然我也一边巡视着学生们写的情况,除了少数几个孩子写得慢了还没写好以外,其余学生都能写对。看来记住这个加法表一点也不难了。于是我再顺势问他们道:哪位同学能够记住它?打算怎么记呢?这时候有的孩子就说1+1、1+2、1+3...我明白他的意思是竖着记,有的学生说可以一横排一横排的记,也就是横着背这张表,还有的孩子说可以倒过来斜着记忆,1+1、2+1、3+1、4+1、5+1、6+1、7+1、8+1、9+1...我马上夸奖他的方法真独特,这下就有很多孩子对这种记忆方法产生了兴趣了,纷纷也表示愿意这样记忆;当然还有的学生说他是想数的组成来进行记忆,得数是几就想几的组成,难道这些不都是来自于孩子们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吗?!真的很好,我很喜欢!很快孩子们开始背诵起10以内的加法表了。 实践证明,按照我们在课堂上的分析、说规律、自己选择记忆方法,学生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这张表。也许我的做法不被认为可行,但是我是这样想的,一年级的学生很小很小,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让他坐下来背这张表对他本身来讲就是一种习惯上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耐心、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发现规律并找到最适合自己、自己最愿意接受的一种学习记忆的方式,这难道不好吗?

试卷讲评课的教学与反思

试卷讲评课的教学与反思 一、课前准备与要求 试卷讲评课要避免两种做法:一是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没有重点;二是对、抄答案,就题论题,浅尝辄止。要做到有的放矢,把试卷讲深讲透,首先必须广泛收集试卷信息,仔细分析答题情况。因此,讲评课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1、数据统计。 为了做到对成绩、对学生、对试卷心中有数,我们构建了《2008界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分析表》。每次月考、模考后都要要求教师做好烦琐而准确的统计工作。除了要统计整套试卷的平均分,班级的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之外,还要统计每题得分率及每一知识板块,往往要具体到36分、33分、30分、27分及27分以下的不同得分情况的统计。 2、分析比较 分析即教师根据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归纳造成学生答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或审题意识,或知识积累,或语言表达,等等)以明确学生在各个板块复习中的总体优势和劣势。比较是为了充分利用试卷的检测功能,发现教学中的进步和薄弱环节,发现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学。比较可以是同类班级的横向比较,也可以是本次考试与近几次考试情况的纵向比较;可以将同一试卷中不同题型、不同板块的得分情况作比较分析;还可以从优等生与后进生进行比较,找出优等生之所以优秀,后进生之所以落后的原因。 3、确定重点。 数据统计及分析比较的根本目的,在于站在命题思想和备考策略的高度,对得分率低的试题认真查找失分原因,发现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并确定讲评的知识重点和板块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知识的讲评,一般要达到以下目的:(1)认知试卷。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试卷的整体结构、基础题型以及测试要达到的目标和已经达成的目标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2)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各种错误的同时,对错误率高达50%以上的试题要重锤敲打,重点讲透,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3)提要钩玄。教师对每一道题涉及的知识考点应有一个基本方法的归纳。如对大、小阅读题(自然科学类文章、文言文、文学作品)文本的整体把握,不同的文本类型应有不同的基本方法的指导;对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不同类型或不同文体的作文命题,也应有不同的基本审题方法或构思方法的指引。 二、讲评遵循的原则 1、及时性:趁热打铁。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喜欢把眼睛盯在分数上,不重反思,太过功利。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试卷讲评和结果反馈相对滞后。学生做完一份语文呢模拟试卷需要两个半小时,经理从识记、理解到鉴赏、评价、表达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效如何非常重视,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教学中,

关于《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教学反思

关于《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而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体会算法多样化的价值。因此,我对本课的教材安排进行了改变。 在教学1/2+1/4时,重点突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首先,让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计算吗?为什么不能?强调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办法找到1/2+1/4的答案呢?在此处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我没有急着给学生以提示,而是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有些小组提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去解决,也有小组提出可以借助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再找到答案,还有的小组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去解决。在后来的小组交流中,我让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再交流计算的方法。在出现多种计算方法后,我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了优化,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通分再计算是最好的方法。接着我又问:为什么要通分?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使学生清楚地知道,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

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其具有本质的相同点,即它们都是先通分再计算,由折纸涂色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又以此题让学生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十加几的相应减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十加几的相应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安排的是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口算题,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教学中通过摆1捆小棒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设计教案时,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发挥小组活动的功能,活跃课堂气氛。 例5中,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二、教学形式开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中,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度”,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选择。 (1)在摆小棒时,不再指定每一小组必须摆什么,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摆。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他们的愿望。 (2)给减法家庭的成员起名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去任意飞翔。教师并不对起的名字做过多评价,保护学生的想像力。 (3)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尊重学生的选择。在每一小组都贴上汇报卡后,黑板上显得过于复杂,这时,让学生自己安排,选择认为最好的汇报卡。在选择的同时,既让学生感受了整洁美,又加深了学生对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印象,并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多种活动都是力争使每个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10以内加减法说课讲解

10以内加减法

10以内加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的练习以及部分练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头饰、萝卜图片、信箱图片、“一休”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今天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 二、复习设计

(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基本功训练。一共设计了十三种形式,练习内容注意多样性、阶梯性和趣味性。) 1.练分成: 口算要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熟数的分成,齐练2—10各数的分成。 (1)对口令:练习2~5各数的分成。 (2)口答:①7的分成有哪几组? ②9的分成有哪几组? (3)打手势:练习6和8的分成。 (4)打手势说分成:边打手势边说10的分成。 2.板演: 今天,“一休”来到我们班,它要看看你们学习得怎么样,给你们出了几道题,谁来做?(贴“一休”图,并板书下面各题。)3○4=76+4=□ 7+3=□ 8○2=6 □+□=□ 7-3=□ □-□=□□-□=□

3.读题计算:要求读准题、算对数。(课件投影)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4.悄悄算:(课件投影) (单号组同学先算,把得数悄悄告诉同桌同学,同桌同学同意他算的结果,就点点头;不同意,就举手向老师报告,老师再带大家讨论谁对谁错。做几道题后,换双号组同学计算。)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5.订正板演,并提问: (1)第一组题3、 4、 7各叫什么? 8、 2、 6各叫什么? (2)第二组题为什么6+4等于10,而4+6也等于10呢?10-6=4是怎么算的? 10-4=6是怎么算的? (3)第三组题“+”表示什么意思?7+3=1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 注意:常有人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做题前要先看符号,是“+”时,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时,减几就从被减数里去掉几。 6.打手势算:(课件投影)

试卷讲评的反思

试卷讲评的学习反思 一直以来,我们的试卷讲评都是老师从头讲到尾,累的要死,很多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来到心得学校以后,通过向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尤其学习了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教给我们的经验后,我才明白,原来试卷讲评课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诊断、互相交流、自我修改的过程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敏捷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所得的情况下,我发现在试卷的讲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就一定能够达到我们的初衷。 1、在试卷讲评前我们要做好测试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要做到自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们首先得对试卷进行认真的批阅和分析,对每道题的得分率进行细致的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试卷讲评课才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试卷发下去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订正,自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要求学生作到在教师讲评试卷之前,明确自己出错的知识点有哪些及其原因。学生在教师讲评试卷前通过自评的方法先对试卷进行订正,对于一些问题能在教师讲评之前自己弄懂。可以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以好帮差,学生讨论错误的原因,展示不同解答方法,教师巡视解决学生个别问题和发现共性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优等生有成就感,对知识理解更深入,让差生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同等位置的交流方式去理解问题,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解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关键是启发学生.讲评课教师

应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不要满堂灌输式的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简单重复,要针对重点知识、主打题型、重要方法,对具有典型错误的代表题,要精心设疑,耐心点拨启发,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悟深、悟透。 4、在试卷评讲后,一定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试卷自我分析,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借此让学生再次反思自己之所以做错某些题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免类似错误一犯再犯。我们可以这样做:①课后要求学生将错题改正后抄录到自己的订正本,并注明错误原因,以备日后复习之用。②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错题,重新自编一道内容相仿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样才能深刻剖析自己的错误所在,完全理解并消化原先缺漏的知识点。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我在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一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一)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这节课课一开始,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于是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10-1=9这一算式时,在课件的画面上出现一棵大树,上面有10只可爱的小鸟在嬉戏,突然一只小鸟飞走了。这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后,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提问的学生有权利叫另一名学生回答他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开放题”环节——巧填数,题目是:()+()=10 10-()=()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维发散性的发展。 (四)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小小神算家”这一教学环节,在课件中出现关于本课的口算题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此时,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总复习10以内加减法苏教版

总复习—10以内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对于不同类的计算题型有系统的认识,掌握不同题型的思考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辩驳的过程,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计算规律的总结和抽象出解决问题“模型”(总体与部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猜一猜(翻牌):今天来了一个我们的好朋友,猜猜是谁? “她是一只粉粉的小猪,她最喜欢在泥坑里跳来跳去。”——小猪佩奇 独白:小猪佩奇来到数学王国旅游,可不小心迷失了方向,你们愿意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帮助佩奇找到回家的路吗? 设计意图:创设帮助佩奇回家的情景,富于童趣,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另一方面,用一个故事将所有题型进行串联,使得课堂连贯儿有故事性。 二、闯关试炼 第一关:算一算。 (一)1分钟计算 1.独白:佩奇正在困惑地找着回家的路,她遇了第一个人,是一个小女孩,我们来看看小女孩怎么说。 小女孩:“如果你能在1分钟之内顺利计算出正确得数,我就告诉你回家的方向!” 2.提问:在计算之前,你有什么要提醒佩奇的?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1.注意看清楚数字;2.注意看清楚符号;3.计算仔细。 谈话:牢记这三点,1分钟,计时开始! 3.小组开火车校对,如有错例全班共同分析。 (二)计算多项选择 1.小女孩:“不行不行,你们太厉害了,我要想一个有难度的来考考你们!” 5+3= A.2+6 B.4+4 C.9-3 D.1+5 E.10-2 F.0+8 提问:请在你们认为正确的算式后面打√。 指明回答,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明确:等于号两边的得数相等,左边等于8因此右边也要等于8. 2.提问:你们还知道其他得数是8的算式吗?谁能又快又对地说出得数是8的所有加法算式? 指名答,追问:为什么他能说得又全又快? 明确按顺序找,全班齐说,并板书。 3.谈话:在全班的努力下,恭喜你们闯关成功! 第二关:加法里的未知数。 1.独白:佩奇顺着小女孩指的方向走,又遇到了一个小男孩,看看小男孩带给我们什么挑战! 小男孩:“如果你能在括号里填好正确的数,并且说出我的考验的名字,那我才告诉你回家的方向!” 指名答(谁敢来挑战)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2.提问:哪个小朋友已经看出来,实际上小男孩考我们的就是我们学过的——加法里的未知数。一般我们有哪些方法来求未知数? 明确:一般使用分与和、加减法等。 3.谈话:恭喜你们再一次挑战成功! 第三关:写算式 1.独白:继续往前走,佩奇又遇到一个大哥哥,看看大哥哥带来什么问题!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和反思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和反思 ————以市201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讲评为例 南京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王祥富 高三是学生紧张复习备战高考的一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复习,查漏补缺,扫除知识点上的盲区,突破重点难点知识。巩固知识、反馈发现不足,考试是常用的手段,高三阶段的试卷更是铺天盖地,在学生的书桌上堆积如山。实践证明试题训练显然不是多多益善,学生有五门高考必考科目,每门学科有各自学科的特性和学习方法,理科在于多训练,文科关键在阅读积累,但也需要适度训练。适量的高三语文试卷,如何充分利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试卷讲评中往往会出现如下做法:从头到尾逐题讲解,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简单地报答案或抄答案,缺少分析。可以看出,忽略学生的参与,没有关注学情、考情,这种讲评课堂是僵化的、低效的。笔者在高三讲评课教学中,尝试着一些变革,争取多一些实效。现以市201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讲评为例,谈一谈我个人的粗浅做法和想法。 一、做好统计分析,了解考情 语文试卷批改后没有立即发给学生,而是作部分或全体学生的得分统计工作。这样能够较全面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弄清楚哪些题学生失分严重,思考错误症结,讲评时方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加以重点剖析。市二模结束成绩揭晓, 这样,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三个选择题共9分,三小道翻译题共10分)、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以及作文上的得分情况一目了然,个人与班级集体的答题正确率可轻易地弄清楚。由图表的数据可知,多位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上没有得分,古诗词鉴赏试题得分也偏低,而名句名篇填空题普遍较好。 明确了学生得分失分的基本情况,笔者在讲评前仔细阅读学生试卷上的错误答案,查找试卷上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集体解决,个别问题可以在课后单独辅导。数据统计的目的在于对得分率低的试题认真查找失分原因,发现个人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不足,由此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耗时多而效率低。 二、讲评中抓大放小,关注学情 高三二模试卷接近高考试卷难度,试卷的讲评至少要两课时才能完成。笔

加减法教学反思

加减法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加减法教学反思 最初自己的设计为了体现简单的内容要上出内涵来,在练习中设计了很多高难度习题,结果第一次试上就发现,完全是我一厢情愿。同时因为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练习上,而显得主次不明。第二次修改后试上,张书蕾老师让我自己谈谈教学感受,其实我知道学生学的很轻松,主要是内容简单学生又有相当充分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因此回答时自信满满。张老师却问我说,既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而从头至尾都牵者孩子走呢?我当时就被问住了。为什么备课时没有这样想法呢?最初是因为自己没有教学过三年级的内容,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没有把握。总担心他们会遇到困难,场面无法控制。因此加法、减

法分开一步一步教学,加法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尝试笔算,学生介绍算法,接着练习几道题,减法直接进入笔算,请学生介绍算法,练习。如此这般以后,学生都能“较出色”的完成练习。但即使在我试上过两次后,在张老师提出之前,也从未想过将加、减法同时放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可能心理还是偏向于“教”,而忽视了自主的“学”。接受了张老师的指导意见后,重新思考例题的处理方式,其实当时心中依然没底,开放式的教学对老师的提问设计和现场问题的处理要求更高。但试上过后发现,对于加、减法的同时计算尝试,学生并没有任何的困难,相反还自己开始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自己的计算寻找根据。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试上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的问题。初次教学时,我想请同学在介绍计算加法的时候能说明算理。因此我采用了打断汇报同学的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