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三单元 文档

历史三单元 文档

历史三单元 文档
历史三单元 文档

单元检测题(三)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重庆文综·3)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2.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发展

3.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赞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火药的发明

C.纸的发明D.指南针的发明

4.★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5.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索、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6(2013·四川文综·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

7.宋朝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下列哪位的词与“学士词”词风一致() A.李煜B.李清照

C.陆游D.辛弃疾

8.(2009·广东文基·19)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9.(2012·大纲全国高考)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10.(2012·江苏三校联考)中央二台《鉴宝》节目展出一幅名画——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应,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类画具有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特征。下列绘画作品的特征与此相同的是()

11.(2012·南昌模拟)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2.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业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4分,共40分)

13.★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

材料二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

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1)请指出材料一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8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8分)

14.(2012·海门模拟)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二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材料三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是其中的精品。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1)结合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的新思想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

(2)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观察材料三,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8分)

(3)材料四反映了明朝妇女在婚姻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倾向。(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8分)

三单元答案

1. 选C

2.选D唐宋时期,我国相继出现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从而促进了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故选D项。

3. 选B火药是中国古代道教的炼丹家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其科学性的一面,故选B项。

4. 选D火药武器在中国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因为作者生活于明代,此时火药武器已经普及,所以并未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故B、C两项错误。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

5. 选B从题干材料的表述“……而不是……”来看,作者旨在说明三大发明未能推动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故选B项。

6. 选D

7. 选D“学士词”指的是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的词,与其词风一致的是辛弃疾。

8. 选D

9. 选C王国维认为元曲不被两朝继承主要是由于其“为时既近,托体稍卑”,即元曲的“卑”。元曲语言通俗,更多的是反映市民生活和情感,为高官士大夫所不齿,因此C 正确。

10. 选C题干叙述的绘画属于文人画,A、B、D三项都属于人物画,只有C项符合文人画的特征。故答案为C项。

11. 选D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A项是唐朝高适所作《蓟中作》;B项是唐朝岑参所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项是唐朝高适《燕歌行》;D项是宋代林升所作的《题临安邸》。故选D。

12. 选C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影响和发展。第(1)问中的错误,依据史实判断即可,推动作用可结合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方面回答。第(2)问分析中西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差异。

答案:(1)错误:“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

理由:因为美国于1776年建国。

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

(2)欧洲:18世纪后欧洲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工业革命的展开推动了造纸术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中国: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阻碍了科技进步;长期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使新的生产方式未能得到正常发育,从而使造纸术一直停留在手工业阶段。

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第(1)问,依据材料依次概括即可。第

(2)问,从“通俗文学”“大众化形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文人画的特点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作答。第(4)问,时代背景要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回答;关于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关系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

(2)新特点:通俗化,平民化。特征: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3)反映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倾向。

(4)时代背景: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关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与发展方向;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引擎。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三单元 探究活动课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教案设计

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能力目标 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发现问题,搜集有关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由来及特点的相关资料。 2.思考教材中的“探究活动” 讲授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了解到文化传播在促进中外文化继承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将一起继续学习和探究新的内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 在进入新课之前让同学们看几幅图片,看看有没有同学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来源,知道它有哪些特点。 问题探究: (1)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 (2)你能列举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展示图片:针灸京剧书法和绘画 师问:我们能否运用以上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传统文化是: 1.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2.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3.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4.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师设问: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能不能概括出“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探讨,可以分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其形成过程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结论: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下面我们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一起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1.传统习俗 师问:我国传统习俗你知多少?你知它们的由来和演变吗?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 3.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重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 2.难点:完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要点回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2.我国在农村和城市改革的主要措施。 3.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以及最终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使学生明确本单元是中考知识点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以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线顺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这一思路进行整理。构筑知识结构,并请学生自主完成填充任务,任务见学案。

三、小结:(回顾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对内改革 2.改革开放 (2)对外开放 (1)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四、巩固练习(基础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 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2.材料一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寓意是什 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 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检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班别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下边的表格中) 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 科学发展观 2.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B. 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D ?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90周年,学校举行“光辉的足迹”图片展。下列四幅图片按时) 15倍,30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取得这一成就得益于实行() C.改革开放政策 D .土地改革 5.中国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B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D 7.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A.厦门B .福州C 8.2010年经济特区走过30周年的历程。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 .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6.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 .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C.提出了与时俱进 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间 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总路线 B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改 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广州D .南 京 ①开天辟地②当家做主③星星之火④伟大转折 A.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 4.宁夏统计局:“ 2008年,宁夏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达到1098.51亿元,比1978年增长

(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特点有 ( ) ①法律至上②议会主权③分权制衡④代议制民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 )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3.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4.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 ) A.相同的是都属于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专制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5.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文中的“建筑物”是指 ( ) A.总统制B.联邦制C.共和制D.邦联制 6.以下是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对各国国情的描述,其中与史实有明显出入的是 ( ) A.“英吉利即俗称红毛邦……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 B.“日耳曼邦内分十余邦,不相统属……信奉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尤甚” C.“花旗邦即米利坚……邦长七年一任,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处优,各省再举” D.“佛兰西邦亦是信上帝、耶稣基督之邦,但其教多务异迹奇行,而少有别” 7.2010年5月18日《新京报》报道:“英国没有成文宪法。按传统,虽然议员任期 5年,但首相可以在任何他愿意的时候去女王那里提出解散议会申请。卡梅伦说:‘我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名主动提出放弃这一权力的首相,这是对首相权力的妥协,但我觉得是件好事。’英国新任首相卡梅伦认为,这一传统过于随便,给下院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现在是时候让我们寻求一个固定任期议会了’。”这段话的意图是()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 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曾说:“有一群社会贵族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这里说的“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而实现了“换掉了”目的的历史事件是() A.国王与议会之间爆发内战 B.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 C.“光荣革命” D.承认美利坚民族独立 2.下图是英国女王及丈夫菲利浦亲王在伦敦白金汉宫会见奥巴马夫妇的情景。当今, 英国女王已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历史上“在选举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这表明 ( ) A.国王无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英国国王可以任意组成内阁 C.英国历史上出现了责任内阁 D.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3.伏尔泰赞扬英国的政体:“一个受人尊敬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 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这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是()A.君主制 B.共和制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 4.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 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5.下图为英国政治制度机构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首相是政府首脑 B.国王是国家“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C.国家的权力中心是首相 D.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6.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在性质上的区别是 ( )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第三单元 历史 人教版 七下 提纲

第三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1、1368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 就是明太祖。年号为洪武。 2.明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 3.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000 多千米。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 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4.明朝(明成祖)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大部分构成。宫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北京城的核心。宫城就又称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故宫。 5、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 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6、明清皇帝登基、颁布重要诏书等重大庆典仪式的地方在太和殿 7、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时期。 8.明太祖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秦朝建立),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9.明朝实行“厂卫” 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厂卫”是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职权大。 10. 明朝时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直属中央的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 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⑤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 个部分称为“八股文”)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1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 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自洪武13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 下事……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决。——《明史》 (1)“帝”指谁?(答:明太祖朱元璋) (2)六部指什么?(答: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帝方自操威柄指什么?(答:明太祖把一切权力集中在手) (4)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答:使皇帝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13.八股文的内容、形式及其危害?(课本P62—63) 14.阅读系列顾炎武抨击八股取士的材料,回答问题::“八股之害等于焚书坑儒,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 (1)以上材料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所坑”指的是什么?(答:“焚书坑儒”) (2)你认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正确。因为八股取士使读书人脱离现实,缺乏实际能力;它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1405 年,派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境内)出发, 第一次出使西洋(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洋沿岸)。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一) 班别姓名 (5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 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 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校举行“光辉的足迹”图片展。下列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开天辟地②当家做主③星星之火④伟大转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4.宁夏统计局:“2008年,宁夏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达到1098.51亿元,比1978年增长15倍,30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取得这一成就得益于实行() A.社会主义总路线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改革开放政策 D.土地改革 5.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6.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7.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 A. 厦门 B.福州 C.广州 D.南京 8.2010年经济特区走过30周年的历程。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C.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9.回眸中共走过的90年足迹,有一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选择南昌、遵义、深圳的理由分别是() ①中共成立之地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④指明长征的正确航向,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③② 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①②④10.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作业练习第三单元高考真题精选

第三单元高考真题精选 [全国卷真题调研] 1. [2016·全国卷Ⅱ]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 B 解析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但是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三种字体,排除A项。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题干“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正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一部分,B项正确。三国曹魏时期当时流行的字体是隶书,这与材料“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不符,排除C项。中国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文字”,后来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排除D项。 2.[2016·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

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 C 解析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D项错误。 3.[2016·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教案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 本课是近现代历史开篇,英国一系列制度创新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学习本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课标要求为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把握本课主线君主立宪政体历程,感受制度创立的艰辛。设计中应当注意线索贯穿、重点突出。 学习目标/重点: 1.了解议会形成的历程以及在发展进程中的转变和巨大作用。 2.通过史料教学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分析《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 度内涵,感受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 教学难点: 1.重点:《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特点. 2.难点:君主立宪制特点. 单元课时分配: 1.第一课2个课时 2.第二课1个课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一)、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640~1688年) 1、原因: 2、完成:1688年“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二)、确立:1689年的《 》 1、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意义:该宪法使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 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的权力得以保障, 标志着英国的 制确立起来。 (三)、内容: 1、国王: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处于 “ ”地位;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 邦的纽带作用; 2、议会:国家权力中心,国家的最高 机关。议会掌握 的权力、 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的权力。 产生:国王任命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职能:掌握国家的 大权和 权 3、首相:(英国第一位首相是 ) 4、内阁: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内阁及首相对 负责,体现 原则。 (四)、特点:①议会权力至上,是国家权力中心;②国王是国家 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五)、作用及影响: 1、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稳定社会秩序;(各派可通过议会竞争 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 得更多席位。) 3、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4、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一种政体模式。 一、美国1787年宪法 (一)、建立原因和条件: 1、前提条件: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2、主要原因:独立之初的美国的邦联制使形势很严峻(中央权力 较弱,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财政政策 更是各行其是。邦联制使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受阻。) 3、理论来源: 受启蒙思想家 的“三权分立”学说 的影响 (二)、制定:1787年在 召开 制定了 1787年宪法。 (三)、内容: 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行 制 A.联邦政府拥有 、 、 、 大权,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避免过度集权,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家权力的分配 (1)、立法权—— 行使 ①国会实行两院制 : 每州2名,任期 年,每两年改选1/3 : 按各州人口比例由选民直接选出 ②国会通过的法案,须经 批准后才生效 ③国会除有立法大权外,还拥有 权和 权, 参议院有对总统 和 的审批权 (2)、行政权—— 行使 ①总统由选民 产生,任期 年 ②总统是 、 和 ③总统可任命政府官员和大法官,但须经 同意 ④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 权 (3)、司法权—— 行使 ①最高法院法官由 任命,但须经 批准 ②最高法院拥有 权,并有权 (四)、原则:1787年宪法体现了 原则 (五)、评价: 1、积极意义: ①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并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②加强了国家的权力,又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③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长期稳定。 2、局限性: ①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承认 的存在,留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②妇女地位低下,印第安人、黑人无选举权。 (六)、实践: 1789年, 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两届任满后,坚持不再参选,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 届的先例。 二、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 伟大的历史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 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 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第9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一、希腊 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 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 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二、文艺复兴【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17世纪结束)

1、背景: 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 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 教会的精神阻碍; 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 黑死病; 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 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 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5、16世纪:莎士比亚 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 6、影响: 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 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和“光荣革命”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此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2.了解《权利法案》 内容: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影响;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⑴形成:1721年,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⑵内阁产生过程: 下院选举→(国王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出内阁名单→(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 ⑶内阁、议会和国王的关系 ①名义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②成员集体负责: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⑷首相的职权 ①首相是多数党的领袖②有权提名各部大臣③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④有权解散议会。 4.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5.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最大特点:责任内阁制 (1)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议会权力至上②国王统而不治③首相掌握实权 (2)理解:英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但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 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和了解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1、1787年宪法的内容: ⑴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⑵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国家权力结构) ①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他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这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已三月余,中国的海陆军连遭败绩,日军已侵入中国东北。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他愈益忧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为此“他”( ) A.发起了“公车上书” B.组织了兴中会 C.领导了武昌起义 D.提出了国共合作 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这个时期出现的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不包括() A.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邹容的《革命军》 C.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D.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示钟》 3.孙中山主张“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这段话体现了三民主义的(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4.下图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枚银元发行于公元() A.1918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5.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6.《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检测题

高中必修3第三单元检测题 姓名班级成绩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道题,每题4分,共48分) 1.《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下面对《诗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按乐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为精华 B.《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全方位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C.《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D.《诗经》成书于3000年前的西周 2.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书法的种类依次是() A.草书篆书行书楷书B.行书隶书草书楷书 C.隶书楷书小篆行书D.行书篆书草书楷书 3. 五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宜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造纸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⑤印刷术与新教的传播 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D .①②③⑤ 4.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下列书法家中不属于这方面的大家的是() A.颜真卿 B.欧阳询 C.王羲之 D.苏轼 5.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精辟地指出学习必须经过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界也。我们要了解他所引用的语句的含义,可以查找() A.《楚辞汉赋选注》B.《唐诗三百首》C.《全宋词》D.《元曲鉴赏》6. 下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此画以释迦牟尼诞生为中心,画中诸 神鬼都穿着唐代服装。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A.唐代绘画艺术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绘画艺术逐渐从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 C.三教合流成为潮流 D.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7. 下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在楚国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B.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C.在词的发展史上,辛弃疾是豪放派的又一著名词人D.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8、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杜甫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在宫廷画与宗教画方面造诣极深 9. 某古代科技书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这本书是() A《齐名要术》B《授时历》C《农书》D《农政全书》 史实结论 A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B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商品销往国外英国已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C 《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九章算术》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与农耕生产密 切相关以及注重理论研究 D 《本草纲目》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本草纲目》被誉为“万世宝典” 11. 京剧是我国的传统名剧,它形成的时间是() A.清朝雍正年间 B.清朝乾隆年间 C.清朝嘉庆、道光年间 D.清朝咸丰同治年间 12.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 中人物的脸谱说明了() A.真实地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仅是与客观历史脱节的艺术产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八上历史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第13课伟大的开端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了解关于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一些基本史实。 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教学资料: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主参与启发诱导:影视片段导入放映五四运动的录像。以影视片段导课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问:此片段反映那一个历史事件? 二、自主尝试点拨授法:探究学习 (一)五四风雷 1、导火线是 2、事件爆发及发展的时间、地点、主力? 3、结果 4、意义 (引导学生看书展示图片简单介绍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看书总结知识点完成表格。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人教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卷解析版)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宋代著作《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中记录的宋代科技发明成果是 A.司南B.造纸术C.火药D.活字印刷术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选D;战国发现司南只是南北的特性,西汉发明造纸术,唐代发明火药,故排除ABC。 2.对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发明认识正确的是 A.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B.反映火药的工艺流程 C.传入欧洲促进文化发展D.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图片可知,这反映了造纸的过程,体现了造纸术的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欧洲文化发展,故C项正确;宋元之前造纸术已经开始向外传播,故A项错误;材料与火药的工艺流程无关,故B项错误;造纸术最早产生于汉代,故D项错误。故选C。 3.1991年宁夏出土了佛经《吉祥皆至口和本续》九册,经专家鉴定为木活字印本,这是目前世上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品,这个发现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把木活字的发明时间大大地推前了。材料说明 A.一切历史必须以考古为前提 B.考古研究可以考证历史史实 C.元代木活字记载为前人杜撰 D.活字印刷术的产生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91年,宁夏出土了佛经《吉祥皆至口和本续》九册,经专家鉴定为木活字印本,这是目前世上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品,这个发现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把木活字的发明时间大大地推前了”可知考古发现就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故考古研究可以考证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学习建议】 ●学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认识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的价值,以及这些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联系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史实,关注古代科技成果产生的历史背景,体会古代科学家的勤劳与智慧。

●适当安排有关科技或文学艺术方面的探究实验活动。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文字发明以后,人们尝试过多种书写材料。例如,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牛骨,其次是将文字铸刻在青 铜器和玉石器上。春秋时竹木简牍 盛行并开始使用丝帛书写。墨子曾 说:“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 直到汉朝,竹木简牍和丝帛仍是重 要的书写材料。西汉刘向校定皇家 图书时,都是先写在竹简上,以便 于改动,整理完毕的定本才誉写在 丝帛上。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十万多字的珍贵文献,文字都写在帛上,称为“帛书”。但简牍太笨重,丝帛价值昂贵,远不能适应汉代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书写材料的需求,汉朝人发明了纸。 ◎四大发明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 术成就。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反映出的实质问题:“弱国无外交”) 2、时间:1919年5月4日(后来这一天定为五四青年节) 3 运动中心、主力:北京(学生—先锋)-----上海(工人—主力) 4、口号: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帝反封建的性质);②取消“二十一条”;③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④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5、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 6、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表现为: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7、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8、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地点:先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在嘉兴南湖召开。 3、参会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4、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 2、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3、创建人、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4、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1、时间:1926年7月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 7 8、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9、主要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未改变,说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 10、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