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紧扣教学重难点问题引领层层突破

紧扣教学重难点问题引领层层突破

紧扣教学重难点问题引领层层突破
紧扣教学重难点问题引领层层突破

紧扣教学重难点问题引领层层突破

——《矛与盾的集合》有效“对话式”教学案例

房县实验小学:李小燕

【内容摘要】精心设计卓有成效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进行有效“对话式”教学,这是一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也是一种有效激发思维表达的方式。师生课堂合作关系中,“对话式”教学中,在问题引领下让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对话中自由发挥,通过语言传递交流思想。

关键词:对话式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对话问题引领思想交流

一、案例主题:

《矛与盾的集合》通过《矛与盾的集合》是一篇进行对话式教学的好教材:通过科学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说明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创造发明,力图体现“观察-思考-判断-创造-发明”这一探究形式。”

二、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但原有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被人们否认和排除,那么怎样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途径呢?小语课堂“对话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课堂针锋相对地展开辩论,而不追求共识的达成。

三、案例描述:我按照“对话式”教学的五大环节开展课堂对话

第一环节:激活话题,导入新课。

片段一课前游戏:

1.成语猜猜猜:出示图片猜:这些是什么成语?

坐井观天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很快猜出了成语)

2.师讲述成语故事:这是什么成语?自相矛盾。

学生猜成语:自相矛盾

(老师讲完后,举手的学生不多,一连请了四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猜出了是“自相矛盾”。)

【设计说明:结合学生实际,利用成语故事进行课前谈话,虽然与集合无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学于乐,玩的同时积累了成语,又了解了矛和盾。同时不但避开了学生的知识盲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片段二谈话导入

师:从刚才的故事中你知道,矛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矛是用来刺杀敌人的。

师:那盾呢?

生:盾是用来保护自己的。

2.揭题:矛和盾的集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对“矛”和“盾”有了初步的认知,自然地导入课题,激发了研究兴奋点】第二环节:筛选提炼话题,进行课堂对话。

筛选话题是打开对话过程的金钥匙,且是一把万能钥匙,通过它可以贯通整篇课文的教学,构成学生思维发展的流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选者突破性的话题。

片段三研读悟理

1.出示;是的,谁善于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呢?

生:我从“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读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

生:我从“左抵右”挡这个词读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

生:我从“难以招架”一词读读出的。

师:长处什么意思?能找个近义词吗?

生:“别人的长处”就是别人的优点。

生:长处的近义词就是优点。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不动嘴唇,不出声,思考一下课文中的“谁”指的是什么?“别人”指的又是什么呢?

生:课文中的“谁”指的是发明家。“别人”指的是矛和盾。

(师在矛和盾的下面板书:发明家)

师: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就有了发明家。对吗?

生:不对,课文中的“谁”应该指的是坦克。

(师擦掉发明家,写上坦克。)

师:对啊。那你现在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生:矛和盾集中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师:是把矛和盾集中在一起就有了坦克吗?

生:不是,是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师:对。你能用上谁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生: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设计说明:文章的最后一段,揭示的是一个道理,是文章的重点句,也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直面文章的重难点,整堂课始终围绕重点句进行学习,试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初次阅读此段话,引导学生结合对应的文句来理解,并让学生紧扣这句话中“谁”和“别人”在课文中的意思,并由此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初步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句,(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之后的阅读理解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暗示问题的导向,萌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学习的例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挖掘更多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我们所要做的是继续开发学生的隐性思维,开拓创新精神,

师: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什么想法呢?

生:“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是啊,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就谁都不怕啦。谁来读一读。

(指名生朗读。)

师:发明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指名回答,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结:同学们真厉害,从一个“当然”了解了发明家产生想法的过程。(板书:产生想法)

师:“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生:“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啊”

(2)引导理解“固然”:

师:谁能给“固然”找一个近义词?

生:本来

师:对“固”就是“本来”的意思。谁能够把“固然”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固然”就是本来这样的意思。

师:“本来这样”指怎样呢?

生:就是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本来呆在铁屋子里,谁也戳不到,很好啊,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样的话自己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与乌龟。

师:对,课文里有个“却”,其实“固然”这个词是和“却”连起来用的,强调的是“却”,也就是强调的是后半句,大家再来读读这句。

(生朗读句子。)

师: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怎么办呢?

生: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出示: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师:这样既可以防守,又可以进攻,一举两得,这个办法真不错。这是发明家想啊想,想到的。谁能把他想的过程、想的语气读出来呢?

(指名生朗读。)

师:这里的“矛”指的是什么?

生:这里的“矛”指的是枪口或炮口。

师:是的。中间这个标点符号叫“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e、师小结:大家真能干,从一个“固然”读出了发明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过程。(板书:调整“想法”)

(2)引导理解“当然”:

师:这句话里“当然”应该怎么理解呢?

生:“当然”就是很自然。

师:发明家自然就想到了什么呢?

生:发明家自然想到了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师:(出示坦克图片)这就是坦克,说说履带在哪里?

那轮子、矛、盾呢?

(生指)

师:这样发明家就发明了坦克。多好的发明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师小结:从这个“当然”我们知道了,安上轮子和履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是发明家想法的延伸。(板书:创造发明坦克)

4:师:刚才,同学们从带“然”字词语了解了发明家“生想法——调整“想法”——创造发明坦克的过程。

现在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语,说说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吗?

请同桌相互说说。

(同桌互相交流。)

师:谁愿意来讲给大家听一听。

生:发明家和朋友手持矛和盾在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忽然,他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躲在里面的蜗牛或乌龟了。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就发明了坦克。

【设计意图:我捕捉到两个词语,并且引导学生透过词语弄清了发明家“产生想法—调整想法—创造发明坦克”的过程。不同的是,我让学生的理解过程循序渐进,强化了语言能力的训练,突出了重点。教学时,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查字典、观看图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这样,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真正让语文课上的语言能力训练落实得扎实有效。】

4、师:说得真好。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句话。

出示: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师问:坦克把矛与盾的优点集合起来,谁胜利了?

生:坦克胜利了。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说坦克胜利了?

生:第五自然段。

(出示第五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同学们思考一下:大显神威什么意思?这一段中那些词语让你体会到坦克的“大显神威”了?

生:我从“德国兵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知道了坦克大显神威的样子。

师:你是从德国兵的失败中体会到大显神威的。还有吗?

生:从“庞然大物”这个词我知道了坦克很大,让它大显神威了。

师:你是从坦克的大体会出来的。还有吗?

生:首次是第一次的意思,坦克第一次出来就大显神威了。

师:是啊。多么厉害。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词也是第一次的意思,请你把它找出来。

生:头一回。

师:对,坦克第一次出场就这么厉害,大显神威了,请你把它读出来。

(生朗读。)

【设计说明:这里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了这段中的一个关键词:大显神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大显神威”一词,进而理解了坦克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起来,它就是胜利者,这也就解决了对文章最后一段(重点句)因果关系的理解,领悟了其中的含义,体会到其中的道理。】

四、案例评析:

1、问题引领层层突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紧扣教学重难点“对话式”教学,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揣摩、联系来更新对事

物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他们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培养了学生的思辨及表达能力。我们不单纯地追求学生的发言如何精彩动听,而是鼓动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说真话。我们欢迎学生在课堂针锋相对地展开辩论,而不追求共识的达成。因为这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表达能力的提高。

3、“对话式”形成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一种商讨的环境里,我们所要呈现的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所吸收所消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重难点

英语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双重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6条):(论述题) (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未来发展创造条件。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生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学生在年龄、性 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用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 (三)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且需要逐渐积累。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 (四)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尽可能在真实语境中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 识等方面。 (六)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创造性地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英语学习资源如广播,网络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三、课程设计思路 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 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 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如何把握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把握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把握课堂四十五分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素质,突出课堂,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着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的素养。本文从分析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能有效的提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教学效率,知识迁移, 《教育评价》一书指出: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能力的体现。课堂教学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它关系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高,更是体现学生对母语的熟练掌握及运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史上的先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向学生“奉送真理”,而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的对象应注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安排要合理、科学,真正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语文课堂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随着师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办学条件的逐渐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但总体来说,

效率并不是很高。如对一位教学生现代文鲁迅《故乡》的课后练习题第三题的作业抽查检测中发现,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存在一定缺陷。很多学生不知如何答题,即使能理解的,表述也不够完整。因些作业中回答完整的为数较少,意思贴近的还不到一半,不理解的占多数。可见一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注重教学的对象,整堂课的安排存在一定的缺陷,课堂教学效率之低,就不能真正的达到了潜移默化的目的了。归结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整节满堂灌,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有些教师一上课就是导语,介绍背景,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分析课文,概括中心,讲解一些写作特点。然后就下课。学生听得疲惫不堪昏昏欲睡,好的学生还能记下了黑板上的段落提纲,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不知所云。这样,教师讲学生听,其教学收效的低劣也就可想而知了。分析原因,教师太主导,为分析课文而分析,完全占据课堂时间,脱离了学生主体地位,结果学生收效甚微。由于教师唱独脚戏,学生成了听众,以学习为主体成了空话,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读写听说能力训练也就只有一听了之,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何能被激活呢? 2、教学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内容无针对性,重点不突击,可说是语文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每节课每篇课文,就生怕讲漏讲不全,见到课本上有什么就讲什么,从语文基础知识的字、词、句、语法、修辞到文章写作分析得非常俱全。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什么都懂,结果什么都做不来。这种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些教师认为语文考试知识覆盖面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小学英语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一、词类★ 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不太容易区分,如不能一眼看出,可用如下方法: 先用“一(量词)”(如:一个、一张等)和这个词连起来说,如说得通,一般认为是名词;说不通再用“很”去判断,就是把“很”和为个词连起来说,说得通一般就是形容词;都说不通就是动词。(目前我们学过的,以后可能不同)(另外一些很明显的,如人称代词、数词、情态动词等一下就可以知道) 1、动词 这里所说的动词是指各种动词总称,其中包括行为动词(就是我们平时总说的那种动词)、be动词、情态动词。 (1)行为动词 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动词,表示某一动作或行为。如:sweep、live等。 行为动词我们已学过它们的四种形式: 原形、+s/es、+ed、+ing,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有,就加ing 读句子→读该单词→认识该单词→理解意思→看有无be动词(若是be going to 就用原形) 没有,再看情态动词 有,就用原形 有,就加ed 没有,再看有无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就加s或es 没有,再看主语 不是第三人称单数就用原形 (2)be动词 a、Am--was Is --was Are--were 口诀:我用am, 你用are, is用在他她它,所有复数全用are。 b、肯定和否定句I am (not) from London. He is(not) a teacher. She is(not) in the dining room. My hair is(not) long. Her eyes are(not) small. c、一般疑问句Am I a Chinese? Yes, you are. No, you aren’t. Are they American?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Is the cat fat? Yes, it is. No, it isn’t. 我们现在学过的be动词大致分两类:is、am、are为一类,一般用于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中,was和were为另一类,一般用于一般过去时。 判断步骤: 第一、三人称单数,就用was ↗有,再看人称 第二人称单数和所有复数,就用were 看有无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 第一人称单数,就用am ↘没有,再看人称→第三人称单数,就有is 第二人称单数和所有复数,就用are

谈如何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谈如何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句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已下是本人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突破重难点的一点体会: 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琐的分析,更避免牵着学生,使之完全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如《匆匆》一文的教学,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至于为了时间的流逝而满脸是汗,满眼是泪么?由这一个句子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正所谓一句引动全文。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抓住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是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阐述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静为动,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将事物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快、奇,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本课的重难点。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仔细地观察,所以无从领略到火烧云的神奇的美。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我事先请美术老师画出各种颜色的火烧云,然后用电脑把二者合而为一,并制成动画效果,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通过电脑屏幕观看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由红通通到金灿灿,到半紫半黄,再到半灰半百合色而其形状也在悄悄变化着:开始像马,接着变成了狗,狗又变成了狮子这样,把呆板的课文内容变成了颜色绚丽、充满童趣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在朗读欣赏之余体会了火烧云变化之快之美之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又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对于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学生较难体会,对于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也难以理解和想像。如何解决这二方面的问题呢?教学时,我借助图片、录音、影视等合而为一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强化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前所产生的一美一惨、一爱一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首先,借图画想像。我先出示画好的由星星、月亮组成的彩色简笔画图片,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 点的有效策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来说是依据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 在这里,我以郭文姬老师讲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为例,就这篇文章的重难点的突破策略,谈谈我认识到的几点看法: 一、一课一难点,重难点能否突破,即在于重难点的确立 一堂课重难点明确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会应运而生,围绕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学得懂,弄得明白。 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难点。这个难点确立好了,那么在教学时方向就很明确。 二、注意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充分性与延展性 充分性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充分适度的展开与延伸,但绝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同义反复,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全面的调控。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郭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自己喜欢的写景词语或者句子,并作批注。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接下来,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教师反馈,及时点拨引导。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难点就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被分解并消化了。 三、课堂深刻性:即一课一得 课堂深刻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扮演好课堂的主导角色,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岂能不深刻? 然而,语文课堂是否深刻,不能简单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解决了多少问题或是学生的活跃度、参与面来衡量。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学科那样,用单位时间内知识点掌握的多和少来判断教学效果。语文偏于感性,更注重读和悟。可以说,语文课堂深刻性就是能调动学生感性思维的课堂,就是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课堂。 因此,语文课堂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间!教师应多方式、多途径,创设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

小学英语教学重难点的四种突破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重难点的四种突破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往往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那么怎样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就是首先应该做的事,我认为应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是关注学生差异,调整教学难点。学习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程度有深有浅,相同的知识点在某个班是教学难点,而在另一个班也许就不是难点。因此,要上好英语课,教师就必须了解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教学难点。 二是分析教学重点,发现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有时会与教学重点完全一致或包含在教学重点中。有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认为不难,但学生接受困难较大或与以前所学知识有混淆,那么这些内容也应该确定为教学难点。在确定了教学重难点之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巧妙性,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其更好地发挥。 在这几年的小学英语教育实践中我也总结了以下几种突出教学重难点的常用方法: 1、比喻说明法。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就是运用人们熟知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例如现在进行时态中有两个缺一不可的条件be动词和动词加ing 形式,学生总是不是少be动词,就是动词不记得加ing。笔者巧妙地将这两个条件比喻做我们穿的两只鞋,简称“左鞋”、“右鞋”,而忘加ing,

就是鞋底掉了。用如此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比喻来纠错,学生学得愉快,记忆深刻,很快地就化解了这一教学难点 2、练习法。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每个重、难点。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儿童的英语学习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通常可以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体势语、板书、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多媒体课件因其集图、文、声、像等突出的综合表现功能,体现了直观教学法的优点。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英语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而且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4、游戏活动法。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和创造力强等特点,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要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去实现的,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出现教学难点。由于难点与重点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区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条主要策略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如学习替换与假设策略时要用到画图、列表等策略,且综合法与分析法贯穿始终。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改造的过程,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课前研讨,分析教材,初步确定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并突破的解决好重点,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它是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有那些方法?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加以解决,不但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根据各种难点的具体特点,有以下解决方法: 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 解决的办法有:讲解时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解抽象的东西。 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 对于一些新知识,运用原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需要在认识上有个新飞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 有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同时综合的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对这类问题,切勿急躁,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复杂因素,逐个解决,然后综合的运用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灵活的解决新课题。 综上所述,对待各类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切不可千篇一律的用一种方法解决。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就要想办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是因为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里,我以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一文的教学为例,将我认识到的关于突破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策略在这里浅谈几点:一、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就要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时,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最后牺牲的故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情感。教学时,我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引导学生由“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红军倔强?小红军为何如此倔强?”这两个问题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成功地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高效解决重难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事倍功半。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将事物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期,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缺乏直观感受。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出示长征相关的资料,播放红军过草地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真切的画面感受长征的艰险

小学英语中怎么突破重难点

小学英语中怎么突破重难点 学生刚开始学习时会很感受兴趣,但是它所含盖的词汇量特别大,相对于以前的教材而言,几乎是翻了一倍.仅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初一阶段的词汇量,相当于旧教材初中英语3年词汇的总和.英语词汇量的增多,这必定会加大学生的负担,加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特别是刚接触英语的七年级学生,这无疑给他们当头一棒.另外,这套教材的每一单元AB部分分为1a、2a、3a、1b、2b、3b.看起来内容少,比较零碎,与过去教材相比不成体系,整个初中阶段,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不通过仔细钻研教材,是很难准确把握的,这就使很多新老师,甚至是有的老教师也出现自己和学生都辛苦地干了一学年或三年之后,大家都没有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很多学生在初一上期的上半学期学习英语时兴趣很高,但是,到了下半学期,由于所学的单词增多,不少教师没有根据记忆的规律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使学生熟悉所学过单词,前面学过的单词很快被忘记,再加上每一节课都有新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又遇到一个接一个的困难,这些困难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意识到的,如果教师不想办法解决,学生是不会主动去解决的,特别是在农村中学,这就使得学生一开始学英语满腔热情,学到初一下半期就心恢意冷. 针对以上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单词量大,记不住单词,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及对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的分析之后,再现加上多年英语教学的摸索实践,我认为利用时间差分散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谓"时间差",就是教师在讲授每个知识点后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去熟悉它,同时教师又要在上课时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去练习它,在课后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撑握情况设计相应的课后练习去练习教学中的重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教师把教学中的重难点就在这个时间差里反复练习,直到学生撑握为止.这相对于一个重点接一个难点,中间不留时间间隔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得到的训练要多得多,俗话说:"熟能生巧!"这种分散重难点的方法对于学生学好英语当然容易得多.下面我用教学中的三个例子来说说怎样用时间差分散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 (1)字母教学与音标教学不同时进行 在七年级上册的预备单元的重点是字母教学,难点是学习音标和学习用音标来记单词,对于这部分的重难点我采取字母教学不与音标教学同时进行,在教学这两个知识点的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当学生在这一段时间中,学生在不管是在课上教师设计的练习,还是在课后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练习后,学生能够对26个字母流利地背出来,对任一个字母能听得清楚,同时能正确地写出来,当学生熟练地撑握字母子之后再进行音标教学,学生就不至于把字母和音标混淆,因为很多音标在写法上与字母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用途又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只有在字母子教学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音标教学.在通过几节课的音标教学后,再来根据字母、音标、单词之间的联系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在练习中教学记忆单词的方法.这种分散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相对于同时进行字母教学和音标教学的方法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学生可以利用时间差来把重点撑握,难点消化. (2)、每个单元的单词先行,听说读写后行 单词教学不管是在整个初阶段,还是在每个单元的教学,它都是一个重点,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难点,在处理这个重难点时我采取每个单元的单词先行,(不能只教学单词的读音、写法,要联系每个单元的重点句子,重点语法来教学.)其它的听说读写训练稍后再进行教学.当然,教学单词这个重难点也要利用时间差来分散它,这同时也把整个单元的重难点分散进行教学.(这个时间差大约在一个星期左右.)每个单元的单词不是一次教完,而是把它们分成几个部分,每天教学一部分,同时每天在进行新单词的教学之前又对前一天所的单词利用几分钟检查学生对单词的撑握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坚持每天听写前一天教学的单词和短语、句子、以及本单元所涉及的语法知识,因为单词离不开句子,句子又离不一定的语法,(虽然不提昌在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复习课程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 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教学重难点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果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本文主要就新课标下语文课如何通过确定重难点实现基本的“三维教学目标”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钻研教材,直击文本中的重难点 (1)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精华鉴赏”提示来确定; (2)根据文本特征来确定; (3)根据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练习”题来确定 (4)根据教师备课时觉得不易理解的“难处”来确定等。 从钻研教材来确定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以教材为本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曾经我在教授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末,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生命的尊严,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我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

撼,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勇气和意志。另一个学生又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从“轻轻地哭”到“号啕大哭”到“大声抽噎”体现了一个细节动作的变化过程。学生分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就哭,但是读完全文再回过来看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并且深深地被感动了,因为哭过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而是更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男子汉。由于教学重难点明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从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中去发现小说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有感而发。反之,可以想象不熟悉教材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课例: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在众多同学讲“喜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出一个最不喜欢的诗句吗?我最不喜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曹操既然‘求贤若渴’,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呢?”对一个饶有风趣的问题,这位教师也没有因势利导。为什么没有因势利导而就此拓展开去呢?评委们认为这恐怕是对教材没有吃透的缘故吧。这样的“偶发事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会遇见的,这也提醒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来从容应对。 二、关注学生,化“质疑”为重难点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又指出:“学者必先会疑。”可见,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提出疑问的那(些)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

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

如何突破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或难以掌握的知识、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往往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如何突破小学英语教学的重难点,是我很多时间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阅读资料,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关注学生差异,调整教学难点。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的个体,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程度有深有浅。相同的知识点在某个班是教学难点,而在另一个班也许就不是难点。因此,要上好英语课,教师就必须了解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教学难点。 2、分析教学重点,发现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有时会与教学重点完全一致或包含在教学重点中。有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认为不难,但学生接受困难较大或与以前所学知识有混淆,那么这些内容也应该确定为教学难点。教师在分析教学重点的时候,应该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相联系,以确定该教学重点是否也是教学难点。 3、根据教学经验,确定教学难点。 教师要求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反思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这样在下一次教学前,教师就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或教训,确定教学难点,从而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确定了教学重难点之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巧妙性,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其更好地发挥。以下是我从一些教学资料中获得的几种突出教学重难点的常用方法: 一.比喻说明法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就是运用人们熟知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巧妙的比喻,可以很快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所以说比喻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机智,难怪有人说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例如在英语学习中,难点与要点之一是动词的时态与语态。因为中文无时态的概念。尽管教师不厌其烦,以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但学生往往只是在语言文字层面上记住教师所讲的,但实质上并未真正理解其内涵,其结果还是需要教师一遍遍的“回炉”。因为在学生的眼里,这些概念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是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的东西,一遇到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又如我们换一个角度,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难点中的关键,利用形象化的语言载体,借助贴近生活的日常事物,学生在心理上或许更容易接受一些,在讲解时态等概念时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再如现在进行时态中有两个缺一不可的条件be动词和动词加ing 形式,学生总是不是少be动词,就是动词不记得加ing。笔者巧妙地将这两个条件比喻做我们穿的两只鞋,简称“左鞋”、“右鞋”,而忘加ing,就是鞋底掉了。用如此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比喻来纠错,学生学得愉快,记忆深刻,很快地就化解了这一教学难点二.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

教学重难点应如何把握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基础知识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由一些基本事实即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基本技能是指应用基础知识去完成某些实际任务的能力,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一种能力,是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技能。通过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的技能称为技巧。 需要指出的是,学科或教材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就决定了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重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重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避免和克服确定教学重点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重点。 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作为认识客体的教材内容;然而它主要决定于

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和指导主体认识客体而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即主要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例如,对同一项材内容,有的教师较易讲请楚,不成为难点;而有的教师较难讲请楚,成为难点。同样,对同一项教材内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难理解,成为难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易理解,不成为难点。因此,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难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难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克服确定教学难点中的盲目性和固定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难点。 二、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才能明确本学科或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基本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法和进度要求,才能正确确定教学重点。特别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显然,为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服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列为教学重点。而且,有的学科的教学大纲,对于本学科或课程的教学重点有明确的规定,只需结合教学实际贯彻执行就行了。因此,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