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 叶澜

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 叶澜

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  叶澜
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  叶澜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叶澜

--关于“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

这是今天华东师大普教研究中心百期讲座,邀请叶澜教授所做的一个报告。真是有幸,恰逢第一百期,我们才有幸又得以聆听叶教授的精彩演讲。

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我们看到有的人被时代的浪推着走,有些人茫然无措不知怎么走。那么在如此复杂的当今社会里,教育是什么?教师是谁?

叶澜教授将从以一四个方面来解读“教育”:

基于逻辑的判断

基于历史的审思

基于现实的反思

基于超越的重建

一、基于逻辑的判断

1.1汉字

从甲骨文来判断,教强调内容,育则强调内在的蕴含和生成。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2定义表达

<中国在百科全书.教育>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此定义把教育定义为“活动”,把人没有当成独立的个体,而当成了笼统的人。另外,“凡是”一词的使用混淆了教育与教育影响的概念。

<美利坚百科全书>

“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术得到提高的过程。”

突出了“个人”,而且把教育看成了“过程”。但教育应不仅仅是观点和技术的提高,忽视了教育的思想性和道德性。

德沃尔夫岗.布列钦卡

“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为。”

“尝试”一词,强调了主观意识和目的性,包含了对过程的探究和对结果的追求。其局限性在于“人格”一词。

1.2.2明晰定义的认识目标

划界:提示教育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特征,区别“教育”与“教育影响”

涵盖:教育的全部实质。

1.2.3重新定义(描述性)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3基本要素

1.3.1格为社会活动的教育构成

人:包括教育者(谁教);受教育得(教谁)

事:包括价值目标(为何教);内容(教什么);过程与手段方法(如何教);结果(教成如何)

现代教育问题是:大部分关注了“事”而忽视了“人”。对学生是具体的个体的人,在教育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经历,思维及学习方法等,没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在教育活动中遗忘了“教育”。

二:基于历史的审视

中国历史上教育的三次大转变(社会演化的综合效应)。

2.1原始社会:教育的产生

从溶于生活到别于生活。(第一次)

2.2古代社会:学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次)

学校:独立的教育形态的出现。

学校制度的演变:私学到官学到科举

中国教育学的思想源头:教育思想与文献的积累。

*诸子教育理论的记载

<论语><孟子><荀子>

程朱理学黄宗羲

*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专论

<学记><师学><学校>

*用于教学的教科书系统

2.2.4中国古代独特教育传统的形成。

X 法自然立礼教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尽人之性,与天地参)易经: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王夫之:“天之生物,其化不息。”“未成可成,已成可革。”(日新月异,生生不息。)

“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

目前社会上掀起一阵国学热,对传统文化的复兴要持审慎的态度。当我们对一件东西强烈需要时,说明它是当代社会的稀缺。但是不能全盘化,绝对化,唯一化!

X 尊师道化民俗

<学纪>“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关于“诲人不倦”我们时时在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要关爱学生。但关于“学而不厌”,似乎已经忘却了。时代在发展,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要一生学习。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职业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成长。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即终身学习,自我成长才是防止职业倦怠的根本。

X 重学思强践行

<论语>“学而不学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王夫之“教必著行。”

思,是人要有学的需要。然后行,去学,在学中检验自己所思。醒,是反省,内化,内心成长的过程。通过反省才能形成新的学的需要。除了现有的知识,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资源。

X 贵自觉成君子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所欲,不逾矩。”

孟子: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3教育的近代转型与发展(第三次)

近代废科举,兴学校;西方教育思潮与理论的主流化学制的成型与延续;课程分科,教学内容增加自然科学与人文史地;班级授课制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

2.4审视历史之所得

中国教育传统精神与中西文化关系的再认识。目前社会上英语教学愈一愈早,这咱现象,要慎之又慎。童年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极为重要。而中文文化功底以及对语言文字根源的理解,将决定能否与外国人进行文化交流意义层面的沟通。班级教育使我们淡忘了学生具体的个人,有自己的经历,喜怒,特长,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开始“造人”,而不是“育人”了!!

三、基于现实的反思

中国教育正处于第四次大转型。

3.1 社会转型是教育转型的外在依据。有其国际背景与国内背景。

3.2 近代教育传统弊端日益显露在外,教育转型的内在需求。

3.2.1制度化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脱离。

3.2.2“分多合少”的学科教育模式局限人的思维方式。

3.2.3 重知识传授、记忆、重现的教学妨碍学生智慧,个性与创造力的主动发展。

3.2.4重教育外在功利价值,轻孕育生命直觉内在价值,无助于当代青少年的人格力量的形成与生命价值的实现。

人要敢于直面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是有能力的,是智慧的。(对把学习当成一种保护,当成一种逃避踏入社会,从而不停追求高学力的人的鼓励。)

当代社会要求人的思维方式要变--这才是课程改革的本质!

四、基于超越的重建

@超越是面向未来的发展需要

@超越是对事物内在的规定性的重新把握

@超越是已有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提升与重建

4.1超越1:教育价值重建:从外在工具价值到内在生命价值。

4.1.1价值优先是事理的原则

4.1.2在社会转型阶段,教育的价值是社会与人的更新性再生了

4.1.3教育是通过直接对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效果实现社会价值--

通过培养什么样的人来体现的。

4.1.4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对立的超越,二者内在统一。

4.1.5只有社会发展到以追求人的价值为本之时,教育才能将人的发展视为根本的和最高的价值。

教育是不能靠等,不能等一切都成熟了才来做教育。教育应该促进社会的成熟与发展。孩子懂得尊重人,关爱人,懂得人的价值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4.2超越2:教育目的的重建:从养成适应现成社会的人走向培养生命自觉的人。

4.2.1 教育目的是教育价值取向转换成教育策划起点,核心是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

4.2.2人的生命自觉是人的生命价值实现的内在力量。当代社会要求每个人提高生命自觉。

不能靠外部事件提供成长的机遇,这样的人是不会真正成长,要自觉地把握,世界不会把什么都呈现在你面前的。

4.2.3“生命自觉”是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达到的一种高级水平。它不仅使人在与外部世界沟通、实践中具有主动性,而且对自我的发展具有主动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内在力量,生命自觉成长!

4.3超越3 教育内容之重建,从分析,专业性培养走向综合,融通。

4.3.1“生命自觉”非生而育之,而是在人与世界的沟通中实现。

4.3.2培养生命自觉的教育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为学生提供能与生活世界和个体经验世界沟通的内容,要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外世界既区别,又通融,且能相互转化的认识世界和形成健全个性的能力。

4.3.3教天地人事,是这类教学内容的特征式表达,是教学内容意交上科学与人文,具体与抽象对立的超越。

创造性是指人面对陌生世界时所产生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困境中活得精彩的人才是具有创造性的!!

4.4超越4:教育过程之重;从单向、预设走向双向、生成

4.4.1育生命自觉之人的教育过程,尤其关注学生的主动投入与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创造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双向互动和实现动态生成的可能,是对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继承与发展、接受与创造对立的超越。

4.5教育评价之重建:从重“事”,生“诊断”,走向重“人”,重“发展”。实现同“事”与“人”,主观与客观对立的超越。

结束语: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需要教育者对教育的自觉、人生的自觉、教育创造的自觉。在教育的创造中丰富、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的自觉和提升,是教育这一事业对于教师个人的最高的值@!

(完)

叶澜:一节好课的标准(整理精校版)

叶澜:一节好课的标准 教学相长 0615 08:24 :: 叶澜:一节好课的标准 来源:中国教育报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1)有意义,即扎实。(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2)有效率,即充实。(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3)生成性,即丰实。(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即平实。(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叶澜教授告诫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教材分析】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中的第一框题。本框题主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部分,具体落实“成长中的我”中“阅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和“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的目标要求设计,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也为《珍爱我们的生命》这一框题作了铺垫。同时也为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为只有在关爱生命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关心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过有尊严的生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理解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人与其他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初步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活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讨论中及时启发,使学生敢于探究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 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活动教学模式,在活动、讨论中及时启发,以保护学生的灵感,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敢于探究问题,能大胆进行自主性和协作性的交叉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实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生命需要相互关爱”这一内容。因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精彩的关键在于各种生命之间能否相互关爱,所以是重点。同时,在人类的思想中人是地球上的主宰,自然的变化主要是靠人类来改造,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之中,往往是要牺牲其他生命为代价的。要把“不同的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的思想内化为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又是难点。 【课前预习】 1.()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而变得如此生动和

2020年整理协会人事管理制度.doc

人事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本会人事管理,依据《XX协会章程》及其他相关法规、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岗位职责 第二条协会理事长职责 (一) 协会理事长为法定代表人,负责本会的全面工作; (二) 召集和主持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 (三) 检查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四) 代表本团体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三条协会副理事长职责 (一) 协助理事长工作; (二) 受理事长委托代理行使理事长职责。 第四条协会秘书长职责 (一) 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 协调各分支机构开展工作; (三) 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 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 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条协会副秘书长职责 (一) 协助秘书长工作;

(二) 受秘书长委托代理行使秘书长职责。 第六条协会分支机构负责人职责 (一) 主持分支机构的工作,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领导分支机构开展活动。 (二) 决定分支机构工作人员的聘免。 (三) 对分支机构的财务负责。 第七条协会秘书职责 (一) 负责协会有关文件材料初稿的草拟; (二) 负责协会文件收发及档案管理; (三) 做好协会会议及大型活动的事务性工作; (四) 负责协会年检、换证; (五) 负责协会内部刊物编辑及网站供稿; (六) 协助做好沟通、接待工作; (七)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章人事任免 第八条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是经协会理事会选举产生,其变更、罢免程序按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本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如何评课——叶澜教授的好课五标准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意义。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五有待完善。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叶澜名言经典(转载) 叶澜名言经典 1、“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 2、“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部编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与反思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和相应的道德行为; 2、过程与方法:认识、悦纳自己的生命,并尊重其他生命,进而珍惜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主动地去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教学重点: 1、生命首先需要自己关爱; 2、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 教学难点: 1、生命的多彩性与可贵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静心冥想: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到生命?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的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绚丽的,又平凡的,而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让我们珍爱生命吧!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一部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板书课题。 二、交流图片 1、小组交流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的关于生命的图片拿出来,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老师首先要感谢同学们的辛勤劳动,大家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大家今天的展示和介绍,让我们都增长了不少见识,也了解了世界之所以如此精彩,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生命。 教师板书“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2、班上介绍 请告诉老师:在大家了解的这么多有生命的东西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同学回答。) 三、研讨生命的多彩性与可贵性 大家都说得很好,但如果有一天,大家喜欢的那一类生命没有了,或者这些有生命的东西都没有了,那会怎么样呢?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谈出生命的多彩性与每一种生命的宝贵性。) 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如果没有了这些生命体,那世界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说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接下来,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第24页,观察课本上的两幅图片。给你们两分钟观察与思考的时间,告诉老师你的感受是什么。 一幅照片表现的是优美景色,其中水陆空三界各种生命和谐相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另一幅表现的是大地龟裂,原先的绿洲变成了沙漠,生存的环境一去不复,人类将走向何方?

商会人事管理制度

商会人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商会人事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调动商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依照国家有关劳动和人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商会的员工是指本商会专职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商会的人事管理主要包括员工的聘用,解聘,薪酬与福利管理,员工考核,劳动合同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考勤管理等。 第四条本商会的人事管理工作归商会秘书处负责。 第二章人员聘用 第五条商会的招聘工作秉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第六条商会按照会长办公会的决议和工作需要,设置机构,并确定人员编制。 第七条商会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由秘书长负责提名,报会长审批。聘用人员必须经过三个月试用期。试用期合格者,由秘书长呈报会长批准后正式聘用,试用期满不合格者,由秘书长报会长批准解聘。 第三章人员解聘 第八条员工(包括试用期员工)工作期间如出现以下情况,予以解聘。 1.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者,或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者; 2.品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不符合岗位要求者; 3.由于个人失误给商会造成严重损失者; 第九条员工的解聘由秘书长提名,报会长批准。 第十条员工离职时必须结清财务借支,退还办公设备及所配置的办公用品。 第四章劳动合同管理 第十一条商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员工一经转正,即签订《劳动合同》。 第十二条员工劳动合同每年签订一次。 第五章员工考核 第十三条每年年终由商会秘书长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会长办公会议审定。 第六章员工档案管理 第十四条员工自转正起,即建立个人人事档案。 第十五条员工档案由秘书处保管。 第七章薪酬和福利待遇 第十六条工资实行月薪制,每月底为员工工资发放日。 第十七条其它福利和补贴 1.一经转正的员工,商会按国家规定为其办理社会保险。

叶澜教授的“五实”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5个基本的要求(叶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1、有意义,即扎实。(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2、有效率,即充实。(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3、生成性,即丰实。(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即平实。(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叶澜教授告诫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5、有待完善,即真实。(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初中道德与法治_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的学习主要是以“生命”作为切入点,来理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是一个怎样全新的自我,进而感悟人生的价值。在这一课中我们将要学习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二是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三是珍爱我们的生命。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个框题的内容。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板书) 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老师:同学们,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生命由来非常好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段“生命之旅”的视频,感悟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不易,感悟生命的神奇 老师:一个受精卵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的开始,请告诉老师,当这个生命睁开双眼,他(她)的生活又会变得怎么样呢?会看到一个怎样精彩的世界? 当他略大一些,大人们领着他出去他又会看到什么? 让学生尽情的说……满足他们表达欲望,激起他们课堂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简单评价后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美丽的图片,看完之后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生命之美? 青春的草地、洁白的羊群、驰骋的骏马,自由的雄鹰,浩瀚的海洋…… 刚才的图片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如果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

“美”一个词“美妙”,一个成语那就是“美不胜收”,有没有一种“世界那么美,我想四处看一看”的想法?如果有,正值春暖花开,同学们不妨利用周末和家人一起去郊游踏青,到大自然去看一看,比如到我们的梅花山,到月湖公园,到胶南的西海岸,到青岛的中山公园,假期则可以走出去看一看,可以到云南、西双版纳,到白桦林,到颐和园,看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到国外去看一看。 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以及在学校的各种学习,我们知道,这些可爱的生命不仅很美,而且很神奇, 接下来老师做一个小检测,考考大家课前功课做的足不足? 第一组:生物大比拼 我们在污染严重的工厂周围一定看不见苔藓,因为……比如每到春秋满大街就会有一些卖海带的商贩,虽然好多人不喜欢吃,但是妈妈也会买一些,做汤,或者炖,因为藻类植物……工厂发电、农村生炉子用的煤炭那是……有一种植物不是用种子繁殖,他们是用……,松树长有松果,银杏长有白果,但其实他们没有果实,他们是裸子植物。 第二组:有一种边缘科学叫“仿生学”吗?人类从生物上学到的很多比如我们蜜蜂、苍蝇、海豚等。 降落伞: 总结:所以说,地球上的其它生命大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多,学会了很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朋友?应当如何与他们相处?”-----和谐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孟学平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上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生命之间应相互关爱。 2. 能力目标 学会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关爱生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环境危机感。能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缤纷的世界是由多姿多彩的生命构成的,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各种生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三、教学难点: 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学会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 六、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怎样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体现“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图片,引导感受生命的精彩。 讲授新课: ㈠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 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 1《海底世界》与《干涸的世界》 2.《地球景观》与《火星地表》 思考:●没有生命的世界给你什么感觉?请用简洁的词语表达。 学生活动――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概括(略) ●看过这两组图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认识到: 生命让世界充满生机, 没有生命的世界就只有荒凉。或(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 过渡: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怎样与其它生命相处呢? (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谐的乐章》 思考 ●你做过哪些珍爱生命的事?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交流,(重在真实,略) ●你做这些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认识到: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因为它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 过渡:但现实生活中,不珍爱生命的现象比比皆是 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肆虐的沙尘暴》

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管理制度 (2)

为了加强管理,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内部管理职责,使内务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结合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制度: 工作制度 学期初定立工作计划,学期末进行学期工作总结,并交由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 社团内部的信息档案资料都得妥善保管; 社团内部职责和任务做到事事有人负责,有问题追究部门和活动负责人的相关责任; 社团工作和活动都得把实现会员的最大权益放在首位,保证会员的正当权益。为社团会员谋福利。 理事值班制度 值班人员要按时到岗、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当班事务当班办结,并搞好交接班工作。 值班期间禁止大声喧哗,不要做与值班无关的事情。 值班期间办公室要做好值班签到工作,迟到或缺勤的人员要如实记录。 值班人员不得无故迟到、缺勤或早退,请假者必须提前向部长提交书面请假条。 值班期间,对外来反映情况、办理公务或找协会负责人的人员,要热情接待、认真记录、及时处理。 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要负责维护好值班室的卫生,要保持桌面、地面整洁,物品完好无损。值班期间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合作,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 值班期间各部门如因工作要借阅一般性文件,需严格履行借阅手续。 办公室管理人员要对文件借阅情况进行登记,做好借阅记录并限期归还。 值班期间各部门要做好本部门的工作,确保协会工作的正常运转。 例会制度 在协会的日常运行中采取小组工作制,一周召开一次组长会议。 在具体活动召开之前,组成临时活动小组,召开定期临时会议。 每月召开一次全体会员会议,主要的是总结协会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出勤情况,还有协会下一个月的安排,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地方。 保证会员基本全部参加,且应提前通知理事们。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期召开时由部门负责人提前通知。 控制每次会议的时间,保证会议的质量。 会议前部门负责人要做好会员签到工作。会议原则上要求需有会议记录和与会人员名单并报办公室备案。且要求会议记录内容要详细,字体工整。 无故多次未参加会议的成员,经理事会会议表决可取消其评优资格,最高可以免除其职务。会议实行签到制度,与会者应准时到会。遵守开会纪律,做好相差会议记录。 重要决议以投票或举手表决的方式,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确定。会议决议的表决应由与会人员的3/5以上通过方可执行。部门例会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人员定期召开,每2周一次;具体会议时间由部门责任人根据部门工作情况确定。 开会时应提前5分钟到,若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参加例会,应提前半小时向部门负责人请假,若有迟到或未请假者,要记入考勤册中。 主持会议者在开会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做到条理清晰,保证会议正常进行。 会议由各部门负责人主持,维持会议秩序。会议主要内容分为: (1)上次例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的跟进总结; (2)各理事通报上次例会工作总结、本次例会工作计划; (3)部门负责人传达解释上级的最新活动安排以及要求; (4)各部员就会议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第一,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可锻炼了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第二,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对面上来说,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第三,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第四,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第五,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这种课可以称为真实的课。 “五实”并不是一个完善的评价标准,但是教师在追求“五实”的过程中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心胸也博大起来了,同时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首先应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 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学生也不可以摆出等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架式。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 3.一堂好课,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 没有个性就没创造。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整齐划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的—堂课是否优秀,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片面”、“偏激”等等。 4.一堂好课,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 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目标却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而且统得过细过死。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到目的没有,而不能用评价者的一把刻度过密的直尺来衡量。 5.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 课上得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不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说课稿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说课稿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珍爱生命》中的第一框题。本框题的主要内容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两部分。第一框题中,首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主动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生命,从而感受到生命给世界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来探讨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相处,也就是本框第二目的内容“生命需要相互关爱”。这些内容既是本单元的逻辑起点,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起点。通过学习,学生会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同时也为下一框题的教学作了铺垫,更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生命,培养生态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⑵能力目标: 1)掌握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2)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现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知识目标: 1)学生要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2)懂得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3、教学重点:①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②引导学生懂得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依据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热爱生命、亲近自然、保护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 二、说教法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正确的教学应该是能够激起学生的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愉快”。所以,我们必须要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触动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知、情、义、行的统一。同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较强,而理性抽象思维的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自己展示、解说自己提前准备的动植物实体或图片,一起商讨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同时融入视频、音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思想品德课构建出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情境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角色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使大家都得到了提高。 三、说学法

叶澜教授关于好课的标准

叶澜教授关于好课的标准 教学一直提倡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允许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么在评课时也不应用那些死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束缚教师的教学个性,使教师的备课、上课围绕着过于细化的评价标准这个指挥棒转,这会导致教师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束缚和压制。 我们应多从学生的学习接受和发展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而对那些琐碎的标准尽量简化。评价标准宜粗而不宜细。当然评价一堂课也应该有基本的要求,而这基本的要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五条基本要求”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意义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 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 叶教授介绍,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 叶教授说,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五、有待完善 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她告诉记者,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

《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经典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内容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设计和说板书,最后简单说一下教学反思。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依据,课标对本节的知识点表达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属于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要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应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难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蛋白质的结构》选自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必修1模块力图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而《蛋白质的结构》是以上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为基础,帮助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明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同时,《蛋白质的结构》也为后面的核酸、载体蛋白、酶以及必修2基因表达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面各章节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时安排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功能三个部分。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其中第一课时完成氨基酸的结构以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剩下内容的教学。我现在说课的内容是本节课的第一课时——《蛋白质的结构》。,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解读,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 简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①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 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②通过探讨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相关计算的能力;③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第一次人工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这两项重大科研成果,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链、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⑴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⑵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三、说学生 在上述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我将针对具体的授课对象进行以下的学情分析。 第一,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有机化学,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而细胞的分子组成是微观、抽象的内容。所以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前准备与资料搜集。在教学时,为了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利用“大头娃娃”、“三鹿”奶粉事件等生活实例展开教学,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2021年叶澜《一堂好课的标准》

叶澜:一节好课的标准 欧阳光明(2021.03.07) 叶澜,中国著名教育家,女,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1)有意义,即扎实。(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

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2)有效率,即充实。(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3)生成性,即丰实。(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即平实。(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案 大连市实验中学王丽 一、教材分析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学会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本课是第二单元的开篇之语,对后两框的学习起铺垫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 教学理念:以生命为主线,贯穿爱的教育。 教会学生爱: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对他人要求多,对自己反省少。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太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因此有必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会欣赏每种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和睦相处。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增强自己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其它生命的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 难点: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关爱的重要性。 (二)教法、学法 大连市著名的教育家——冷冉老先生曾说过,“知、情、意、行的同步性与统一性是学习行为的客观规律,也是教育上的最佳选择。”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在教学中采用: 1、音乐熏陶法: 2、活动体验法、情绪感染法: 在学法上使用: 1、活动探究法: 2、体验法、感情交流法。 (三)教学过程 以诗朗诵导入本课课题。继而,通过一组图片来感悟生命的美丽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生命之美 生命之殇 关爱生命、关爱地球、人类 尊重生命 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叶澜教授关于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

叶澜教授关于倜傥毫克的评价标准 一直以来对于一节课的好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 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1、有意义,即扎实。 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 一步是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 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这也就是现在无论是洋思中学还是杜郎口中学都采取了先 学的首要环节,学生只要是能自己学会的老师绝不再将,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就 是不道德的课堂表现。 2、有效率,即充实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 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 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 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 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 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 个环节实质上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同时有效的,面向 对于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有事可干,回想起洋思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教学模式也正是体现了学生全员参与,整体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3、有生成性,即丰实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 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 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在平时的课 堂中往往发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没有得到完全实现,学而生只是在老 师的指挥鞭下紧张、忙碌,丝毫没有自己的见解,一节课下来完全成了老师的 表演,这不是生成性的课堂,尽管丰实但不充实。 4、常态性,即平实 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 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 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 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 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 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 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5、有待完善,即真实 在一些所谓的优质课上,师生配合紧密,一节课目标达成度较高,教学方 法多样化,看起来是十全十美,但作为一个教师来说,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 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 沙市一中秦山 一、教材分析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题。新课标对本课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要理解地球上生命的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学会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这是本课题内容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规定了本框要从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启发、引导学生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了解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所在,这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但是,现在的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及亲朋好友的百般呵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其他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而这种道德的缺失其根源在于对生命教育的轻视。因此,有必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触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丰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关爱”其他生命并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世界是由多种生命组成的,了解生命的顽强性,各种生命之间是互相依存的,感受生命之美;锻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关爱与呵护周围生命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活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讨论中及时启发,使学生敢于探究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总结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通过分析地球上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知道生命需要相互关爱;通过探究活动,观察、分析、思考神奇的生命世界,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心灵的眼睛来关注和欣赏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达到和他人、社会、自然的良好互动关系;让学生树立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可贵;认识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2、教学难点:人类怎样和其他生命相处,理解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五、教学构思 本课从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谈起,丰富多彩的生命使世界变得生动、精彩,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值得珍爱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教学过程。以课堂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在活动教学中体验生活,探究知识,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