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皮影戏论文 1

皮影戏论文 1

皮影戏论文  1
皮影戏论文  1

中国皮影艺术简介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皮影造型艺术

1、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

皮影造型风格独特,故在美坛中独占一席。它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对于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人物造型平面化∶

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

(2)人物造型艺术化∶

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平涂着色。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

(3)人物造型卡通化∶

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人体比例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以利表演效果。

(4)人物造型戏曲化∶

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

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还有龙凤禽兽、花树虫鱼、山石门景、亭台殿阁、军帐兵器、陈设用具,车船马轿、城桥塔寺等等,其造型都与皮影人物相谐调,无不透着鲜明的皮影艺术特色。

2、皮影戏人物的角色造型设计∶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所以皮影艺术在不同地区,发展成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不同流派。就皮影人物的造型而言,地域性特征也十分鲜明。从大范围上讲,我国西北与东北部两大区域,都各自形成了成熟的独立、完整、系统的美学模式,二者都是中国皮影形象的代表。以陕西为代表的中国西北部地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是精细秀丽。对生、旦采用阳刻空脸。身条纤瘦,莲指修长。其脸形为高额头、直鼻梁、点红小口,细眉细眼。面容轮廓线不涂色。人物的长须长发常是用真头发贴上去的。男角靴底是前脚平后脚翘,带有动感。而以河北为代表的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传统皮影,人物造型是淳朴粗犷而不失典雅。人物身条浑厚,手指若伸若握抽象简洁。生、旦阳刻空脸的脸形为6字形通天鼻,红唇尖翘,环眉凤眼。面容轮廓线着黑色,于幕前观看十分清晰透亮。人物的长须长发也是皮刻而成,除甩发用黑线制作外,一般不用真发。男角两脚靴底都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便在表演时静动分明。

其他地域的皮影造型也各不相同,有的古朴,也有的追求写真。

皮影戏的传统节目多得不可胜数。戏中帝王官宦、后妃宫娥、兵卒将帅、武侠剑客、书生员外、夫人小姐、差役奴仆、民女村夫、妪翁童子、汉满番夷、仙神僧道、鬼魔精妖以及各种时装人物等等,无所不有。这些人物的造型,都要按生、旦、净、丑的戏剧行当设计,用程式化的脸谱来表现人物的刚柔美丑与善恶忠奸。例如∶对于文雅秀丽的生、旦角色,一般都用阳刻空脸脸型,以表现其纯真嫩白。对花脸、丑脸角色,则多采用阴刻实脸脸型,以利于勾勒面部各种形态和色彩。有时也可以采用实空地结合的脸型,这样可以使面部造型在影窗上显出更大的色彩反差,从而得到更为突出的艺术效果。对于丑角,也有设计成七分脸的,这样可露出双眼,加大刻画面孔的余地,扩大脸部的表现范围。例如,设计独眼瞎丑角时,若用五分脸造型,根本就无法表现有一只眼瞎。

对于骄悍和老年的角色,也是用阴刻实脸时多。但也可以用阳刻空脸型,不过要在空脸上增加几条能表现出年老或骄悍的面纹才行。

对于发型、头饰、巾帽和服装,是按人物的行当身份来设计的,什么人要着什么装。皮影人物的服装身条,除少数特定人物是专用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通用的。只要在身条上换一个相应身份的头楂,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物。目前刻制影人的艺人,多是依样复制,而真有设计才能者甚少。

3、皮影人的制作∶

制作皮影人的民间传统工艺方法如下∶

( 1 ) 制皮∶以新宰的牛皮或驴皮为最佳。先用清水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后,于木框上绷紧阴干。

( 2 ) 描样∶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经湿布捂软后,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钢针描绘图样。( 3 ) 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蜡板上进行镂刻。镂刻的技法很多,西北部地区艺人善用推皮走刀的刻法,并用多种型刃刀具进行雕凿。而东北部地区一般不用型刃刀具。雕镂完毕后,擦洗干净,压平着色。

( 4 ) 着色∶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过去的传统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面着色。

( 5 ) 熨平∶皮影着色后阴干,熨压平整。

(6)上油∶东北部地区的皮影在压平后,还要上一层桐油或清漆,以增强透明度和耐用性。(7)订缀∶在影人的两手、两下臂、两上臂、上身、下身和两腿十个部件的关节点处,用

线订缀起来,再用一皮条包围在上身的脖领处作为安装影人头的插口。最后在脖领前订上一根铁丝作为支撑影人的主杆,在两手端处用线各拴一根铁丝为耍杆,插上影人头后,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皮影戏的演出∶

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大厅、广场、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布幕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辗转十分便捷,所以皮影戏自古就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形式,也是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凑和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常。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幽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中国皮影艺术对社会的贡献

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千余年耒,她为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儿女增添了无数年节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它是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

过去在农村、厂矿、部队、机关、学校都常有业余皮影戏社团组织,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国先民所发明的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凑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是后来发明电影的先导。

在当代的电影艺术中,皮影技术还为动画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工艺手段,为美术片创出了新品种。从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来部吸取皮影表现技法的美术片问世。

皮影戏自古也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工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内皮影艺人也曾奔赴前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在抗日战争和土改时期,不少皮影艺人配合时局编演新戏,成为宣传革命的轻骑。

中国皮影艺术之中,还蕴涵着许多历史信息。学者们可从中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以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问题。

在今天,虽然人们已经远离了皮影,但是只要我们找到皮影艺术的精髓,她仍然会回到我们的身边。

皮影论文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皮影 10级装饰2班左源兵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农村,这种拙朴的 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

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2000多年前的汉文帝时,一位美丽聪颖的宫娥巧手将桐叶剪成各种人形,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在窗子上的影子上下飞舞,逗得小太子开心地笑。 还有一个传说,源自汉武帝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汉武帝的爱妃王夫人(一说李夫人)年轻貌美,不幸早亡。武帝非常伤感,甚是思念。宫中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李氏人形,将纸放在灯前投影到帷幕上,并设置了一个“弄影还魂术”,武看后,似在帷幕中影影绰绰看到了爱妃,病渐好。这便是皮影戏的雏形,后来展成为皮制,再配上音乐、唱腔,慢慢形成了皮影戏。

1)中国是皮影的故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巧妙地利用自然界中“光”和“影”的原理,发明和创造了一种融绘画、雕塑、文学、戏曲、音乐、表演于一体的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剧种。 (2)皮影作为中国一项民间艺术,是惟一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平面艺术,它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3)皮影的造型是通过长期的实践与观察而创造出来的。皮影的二度空间造型的特点,使皮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这是从实际生活逻辑向艺术逻辑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的形式,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的皮影在宋代(960-1127))已极为盛行,每逢节日,影戏台数甚多。到明代,北京一地的皮影班社竟达四五十家。公元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作为一种娱乐,后来还随军把皮影带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之后,皮影便在东南亚各国流传。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据记载,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皮影艺术的造型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元素。制作工艺与造型样式都别具一格,期戏剧化的造型程式与雕刻手法,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的贡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自然流露出纯真质朴之美,还具备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隐忍、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在公众传播领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上的共识,营造保护费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强有力的宣传,使全体民众自然且广泛地了解、认识和感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进而接受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论文 1

中国皮影艺术简介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皮影造型艺术 1、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 皮影造型风格独特,故在美坛中独占一席。它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对于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人物造型平面化∶ 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 (2)人物造型艺术化∶ 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平涂着色。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 (3)人物造型卡通化∶ 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人体比例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以利表演效果。 (4)人物造型戏曲化∶ 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 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还有龙凤禽兽、花树虫鱼、山石门景、亭台殿阁、军帐兵器、陈设用具,车船马轿、城桥塔寺等等,其造型都与皮影人物相谐调,无不透着鲜明的皮影艺术特色。

写皮影戏的作文初二优秀作文800字

写皮影戏的作文初二优秀作文800字 游览古都西安,最让我怀念的就是皮影戏。 走入皮影戏作坊,就像走进了四大名著一般。孙悟空、张飞、宋江等人物形象都活灵活现。还有一大堆据说是失败品,捡起来擦掉 灰尘,也是栩栩如生,那么的有生气。 在游览的过程中,做皮影戏的老师傅告诉我了一个关于皮影戏的传说。话说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时常想念。一个 叫少翁的人用打薄的牛皮做材料,仿造了李夫人的形象,用灯光照 射到布帐上。汉武帝见此影像,如见李夫人死而复生一般,十分高兴。这就是最原始化的皮影戏。 在中国,皮影戏又名“灯影戏”、“土影戏”,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大多演绎一些名著里的故事。 我走进影棚,此时的影棚内正在表演节目,台下已经有许多观众,我还发现有不少外国人也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台上的表演。后来经人 介绍才知道,元代时,我国的皮影戏就已经传到了缅甸、波斯、爪 哇等地区。清代的时候,来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又把皮影戏带入了 法国高层社会,演出时被称为“中国皮影”。逐渐的又传入英国、 德国,在欧洲曾轰动一时,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可见,皮影或许 在清朝是最流行的艺术形式了。 再次回到作坊,一位老妇人正在做皮人。皮人一般高一尺,身上有若干关节,就像我们的骨架,用胡琴弦绞连,再安装三至五根钢 质细杆,然后还要进行彩绘,不仅工序复杂,而且工艺要求很高不 能出半点差错,不然那些心血可就白费咯! 随后我又去了后台,看着艺人们舞动皮人,台下观众席里传来声声叫好,还有一些入境的人们大声叫道“打得好”。时不时还有几 声“Good”从赞叹声中突显出来。

当我还在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人影翻动的时候,一位老艺人把我拉了过来,让我挑一个在边上围观的“百姓”(皮影人物)。我随手拿起了一个摆弄了好一会,真够累的啊!同时也想到,这些艺人天天演好几场,每场都要举好久,我不由得佩服他们的耐力! 随后我又来到了皮人市场,大堆的皮人映入眼帘。这些都是在制作过程中有点小瑕疵的皮人,不能用来演出,就是出售给游客当做纪念的。这里有青面獠牙的妖怪;有面善心恶的女妖;还有面态安详的僧侣,各种各样的皮人都有。 我忍不住买了十个回家,大部分送给了家人朋友。给自己留了两个,就是我曾拿过的百姓模样的皮人,满满都是自豪。 后来,我在开封、洛阳、杭州都看到了皮影戏,可是总觉得没有西安的有趣,可能是没有亲自上台尝试的原因吧! 回想起来,我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他们给了后人很多的灵感,才有了今天更多更完美的艺术形态。游览西安,皮影也只是一部分,我还看到那古老的城墙、华丽的古建筑、传统的艺术,真正感受到的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悠久历史文化。

【教学设计】皮影戏教学提纲

《皮影戏》教学设计 周村区实验学校王冬梅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皮影戏片段,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皮影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关注皮影戏,关注传统文化。 2、通过了解皮影戏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欣赏古老戏种的艺术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皮影戏表演形式、角色分类及皮影的制作过程,感受中国古代皮影戏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初步对皮影戏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用皮影实物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皮影戏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走进皮影戏,了解表演形式 1、播放传统皮影戏《武松打虎》片段,学生初步认识皮影戏的演出形式。 交流:这是有2000年历史的皮影戏,在舞台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皮影人物:武松老虎也是皮影) 教师引导,皮影是怎么动起来的?

学生大胆推测,产生质疑。 接着交流:还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又是哪来的? 过渡:皮影是在一层薄薄的幕布后面表演的,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幕布后面呢! 2、幕后大揭秘!播放《武松打虎》的幕后视频 学生交流新的发现。 预设:(1)真正的演员是皮影艺人,他们一边操纵影人,一边演唱讲述故事。(2)还有一支小乐队为演出配乐。 教师点拨:幕布为什么那么亮呢?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道具就是幕布后面的灯光。 总结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过渡:解开了皮影戏的神秘面纱,皮影也有好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你想了解什么? 3、学生触摸皮影,产生疑问:皮影是用什么做的呢? 出示图片,驴皮、牛皮,并与精美的皮影对比。 激发学生探求皮影制作过程的兴趣。 (二)、活动:排一排皮影制作过程 1、皮影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出示文字,请学生读给大家听。 再出示皮影制作的图片,打乱顺序。 孩子们根据文字,开动脑筋,把图片排列正确。教师适时点评鼓励。 2、过渡:制作好的皮影栩栩如生,根据人物的特点进行分类,也就是戏曲中的角色,分生、旦、净、末、丑等。

皮影戏论文1

XXXXXX 毕业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作者姓名 年级/专业 XXXXXXX教务处 年月日

“光影”中的故事 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XXXXX专业 X班指导教师:XXXX 摘要:在科技不断发展,人类文明飞速前进的今天,很多传统技艺因为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减小,而被人们所忽视、遗忘,落寞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其实,这些珍贵的传统技艺非常值得我们重视。而皮影戏中的山东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泰山皮影戏剧目丰富,主要以泰山石敢当系列故事为蓝本,演唱无文本,唱腔丰富,根据不同的人物设计不同的唱腔,对白采用泰安方言,非常口语化,通俗易懂,老少咸宜。泰山皮影戏在传承传统的同时,注重发展创新。从其第四代传人范正安开始,由一人独立完成皮影戏演出。本记录片主要展现泰山皮影的魅力,使泰山皮影戏与人们的距离缩短。 关键词:记录片、泰山皮影戏、展现魅力、传统文化、民间艺术 中国手工艺有万年以上的不间断历史,经过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段的发展演变,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其中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奏、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影视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剪纸艺术等都是后来发明动画电影的雏形。 该记录片《光影中的故事》主要讲述泰山皮影戏,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泰山皮影戏是山东皮影的重要嫡脉,它与山东民间曲艺和地方戏曲有着密切的联系。泰山皮影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据老辈子的人讲,皮影戏在泰山已经唱了400多年了,是谁第一个把皮影戏传到泰山已无从考究。泰山皮影戏的演出方式是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演员在窗内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等的烘托。乍一看,皮影与杂耍无异,不过几个镂空的皮人儿被人比画。可你不要小瞧了这几个小人儿,唱起整本的大戏来三天三夜都不含糊,啥热闹唱啥。在早时泰山脚下的皮影戏班有十几个,活跃在泰安城的大街小巷,非常受欢迎。 影片大部分采用纪录的手法来展现泰山皮影戏的魅力,泰山皮影是山东皮影的重要代表,在全国皮影戏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泰山皮影戏艺人经过历代传承,不仅保留了泰山皮影传统的表演技艺,雕刻方法和口传剧本,而且有许多新发展。前辈老艺人芦太昌、刘玉峰,在继承泰山皮影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学习借鉴了济南皮影表演的特点,丰富了泰山皮影的表演艺术。所以记录片主要展现泰山皮影戏的魅力,通过纪实的手法来展现泰山皮影剧场的台前幕后的故事,来展现泰山皮影戏的另一面,让大众更加地了解山东泰山皮影戏,把山东泰山皮影戏的神秘面纱揭面下来,让大众更加贴近于这门传统艺术,让这门艺术更加贴近于大众, 因为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与其他影片不同,纪录片不但要强化真实性特点,还要根据拍

皮影戏观后感6篇600字

皮影戏观后感6篇600字 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姐姐一同去看电影,在半路上我问妈妈:“皮影是什么样子的呢?”妈妈说:“你去了就会知道。”于是我们继续往前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皮影戏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皮影戏观后感1 今天,学校请来了黄花甸吕家班的老师来给我们讲皮影戏的由来,皮影戏它是由驴皮制作的,并且还得是三年以下的驴皮,因为驴皮它制作出来的皮影是透明的,上色也十分好上。皮影戏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常见的刻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根刀,另一种是拉刀。岫岩皮影戏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皮影戏的特点是南唱女腔,分别分为大噪和小噪。 皮影戏开始了!画面上,缓缓慢慢的出现了金斧头三个字,金斧头的主人公是王小二,王小二上山砍柴的时候不小心把斧头掉进河里,这时,有一位老爷爷从天上来了。说:“孩子,你为什么哭?”王小二哭泣的说:“我的斧头掉河里了!”老爷爷说:“那我帮你拿上来吧。”王小二又说:“爷爷你不能下去,水很深,两旁的山又这作文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13517538.html,/么高,你不能去,我宁愿被东家打死也不让你去!”老爷爷又说:“好孩子,好孩子,

孩子,你看哪里有一只兔子。”就在这时,老爷爷下去拿上来了一把银斧头,老爷爷给王小二,他没要并且说:“这不是我的,我不能要。”老爷爷又变成一把金斧头,给他他还是没要。老爷爷没有办法只好让河里的青蛙把之前的斧头捞出来。老爷爷走之前说了一句话:“孩子你一定会幸福的!”东家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也用同样的办法来骗老爷爷,骗到了金、银两把斧头,老爷爷走之前说:“一定要拿好!”东家正在琢磨再怎么骗老爷爷的时候,两把斧头突然飞了起来,东家在追斧头的时候,掉河里淹死了。 皮影戏观后感2 农历大年初四,我去2113玉渊潭坎皮影戏,是一个叫5261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4102团演出的,而且是免费的1653,很受人关注,自然,去看他们表演皮影戏的人也很多,我刚踏进们,已经挤满了人,这些表演者也开始表演了。他们表演的皮影戏的名字叫《鹤与龟》。《鹤与龟》讲述了仙鹤与乌龟争斗的故事。仙鹤凭借其尖刀利嘴想制服乌龟,是你来往斗得难解难分。最后,自持强大的仙鹤终被龟咬死。表演结束了,这些演员站在了皮影剧目前面,我当时很惊讶,这些表演者的个子怎么这样矮?大家和我的想法很相似,于是,众人都发出一声惊叹,经主持人介绍,我们才知道,他们是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都已成年,却仍然是儿童的身高和声音;虽然身体先天发育不足,身体无法正常成长,可心智和常人无异。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 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的形式,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的皮影在宋代(960-1127))已极为盛行,每逢节日,影戏台数甚多。到明代,北京一地的皮影班社竟达四五十家。公元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作为一种娱乐,后来还随军把皮影带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之后,皮影便在东南亚各国流传。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据记载,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皮影艺术的造型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元素。制作工艺与造型样式都别具一格,期戏剧化的造型程式与雕刻手法,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的贡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自然流露出纯真质朴之美,还具备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隐忍、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在公众传播领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上的共识,营造保护费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强有力的宣传,使全体民众自然且广泛地了解、认识和感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进而接受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论文

XXXXXX 毕业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作者姓名 年级/专业 XXXXXXX教务处 年月日

“光影”中的故事 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XXXXX专业 X班指导教师:XXXX 摘要:在科技不断发展,人类文明飞速前进的今天,很多传统技艺因为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减小,而被人们所忽视、遗忘,落寞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其实,这些珍贵的传统技艺非常值得我们重视。而皮影戏中的山东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泰山皮影戏剧目丰富,主要以泰山石敢当系列故事为蓝本,演唱无文本,唱腔丰富,根据不同的人物设计不同的唱腔,对白采用泰安方言,非常口语化,通俗易懂,老少咸宜。泰山皮影戏在传承传统的同时,注重发展创新。从其第四代传人范正安开始,由一人独立完成皮影戏演出。本记录片主要展现泰山皮影的魅力,使泰山皮影戏与人们的距离缩短。 关键词:记录片、泰山皮影戏、展现魅力、传统文化、民间艺术 中国手工艺有万年以上的不间断历史,经过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段的发展演变,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其中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奏、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影视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剪纸艺术等都是后来发明动画电影的雏形。 该记录片《光影中的故事》主要讲述泰山皮影戏,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泰山皮影戏是山东皮影的重要嫡脉,它与山东民间曲艺和地方戏曲有着密切的联系。泰山皮影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据老辈子的人讲,皮影戏在泰山已经唱了400多年了,是谁第一个把皮影戏传到泰山已无从考究。泰山皮影戏的演出方式是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演员在窗内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等的烘托。乍一看,皮影与杂耍无异,不过几个镂空的皮人儿被人比画。可你不要小瞧了这几个小人儿,唱起整本的大戏来三天三夜都不含糊,啥热闹唱啥。在早时泰山脚下的皮影戏班有十几个,活跃在泰安城的大街小巷,非常受欢迎。 影片大部分采用纪录的手法来展现泰山皮影戏的魅力,泰山皮影是山东皮影的重要代表,在全国皮影戏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泰山皮影戏艺人经过历代传承,不仅保留了泰山皮影传统的表演技艺,雕刻方法和口传剧本,而且有许多新发展。前辈老艺人芦太昌、刘玉峰,在继承泰山皮影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学习借鉴了济南皮影表演的特点,丰富了泰山皮影的表演艺术。所以记录片主要展现泰山皮影戏的魅力,通过纪实的手法来展现泰山皮影剧场的台前幕后的故事,来展现泰山皮影戏的另一面,让大众更加地了解山东泰山皮影戏,把山东泰山皮影戏的神秘面纱揭面下来,让大众更加贴近于这门传统艺术,让这门艺术更加贴近于大众, 因为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与其他影片不同,纪录片不但要强化真实性特点,还要根据拍摄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拍摄手法和技巧,其中拍摄技巧对纪录片的拍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掌握必要的拍摄技巧对纪录片拍摄而言意义重大。所以该记录片的拍摄大多是采用一些客观镜头来进行展现,在拍摄过程中,拍摄角度有正常视角、仰拍、俯拍以及特写等多种角度和方式。结合纪录片的拍摄经验,纪录片在拍摄角度的选择中,不但要体现出拍摄内容的真实性,还要保证所用镜头能够体现出一种平实的感觉,给观众以真实感和亲切感,而不

皮影

工艺美术赏析之皮影 内容摘要: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艺术遗产非常丰富的国家,除大量精英文化艺术以外,民间文化文化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由人民群众和匠师不断创造和积垒,有着丰富的种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正如皮影,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它的发展在过去时期曾有着辉煌的历史,直到现在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介绍、艺术特征、现在经济文化价值、现状、未来 正文: 一、对皮影的介绍。 所谓“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由于皮影戏是民间艺术的缘故,各方面的情况都因地方不同而有所差异,制作材料也根据当地的使用兽皮的情况而定。在中国,较多使用牛皮、羊皮、驴皮等。 皮影人约30cm高,多为侧面形像,外形轮廓以线条简洁、平滑流畅为主。皮影的人物形像不是以追求真实和准确性,而是要合符表演需要。在灯光映照下,美丽的皮影人便活龙活现的展示在观众眼前。皮影人物是影戏主体,它的结构是颇具巧思的。为了动作灵活无碍,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头部——头包括颜面、帽、须及颈部,下端为楔子,演出时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内,不用时则卸下保管。胸部——上部装置卡口,以备插皮影人头用。与胸上侧同点相钉结的有两臂,各分为打下臂两节,小臂下有手相联。腹部——腹上与胸相联,腹下与双腿相联,腿部与足为一个整体,其中包括靴鞋在内。皮影人物各个关节部分都要刻出轮盘式的枢纽,叫做“花轮”或“空花”,老艺人则称“骨缝”以避免肢体叠合处出现过多重影。连接骨缝的点叫“骨眼”骨眼的选定关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选择恰当会有精神抖擞之相,反之则显得佝偻垂死,委靡不振。选好骨眼后,用牛皮刻成的枢钉或细牛皮条搓成的线缀结合成,十一个主要部件就这样装成了一个完整的皮影人。为了表演的需要,还要装置三根竹棍作操纵杆,也就是签子。文场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装置一根签子,铁丝连接之,使影人能反转活动,再给双手处各装置一根签子,便於双手舞动。而武场人物胸部签子的装置位置在胸后上部,以便於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打。 二、皮影的艺术特征 皮影艺术的历史至今也有一千年了。对于皮影的造型很有讲究, 皮影的形状多含带着一种思想感情在里面,尤其是人物的造型,正面的人物多是长相端正的。反面的则比较丑陋,皮影的色彩可以充实皮影的造型,他的色彩规律一般都是受着中国民间的五行色的主宰,传统的五行色:红、黄、蓝、白、黑可以。不过北方的影戏中一般不使用蓝色,取而代之的是绿色。这是因为过去的影戏的演出多是油灯,在油灯下的蓝色和黑色相近,结合传统的雕刻的技艺,皮影的造型也就更容易产生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皮影的制作过程可谓是皮影艺术的重点之一,而这个制作过程又是雕镂艺术的重要体现,早期的影戏从素纸到羊皮的雕镞延续至今,但由于地域的差异,皮影雕刻材料的不同,现在多雕刻纸影了。从现代人欣赏的角度来看,纸影更能走进人们的眼帘,更能被现代人所接受,纸质雕刻的艺术感染力正在一点点的渗透到现代艺术中来,也是因为纸质雕刻的艺术魅力让现代人开始认识、认知、了解到了这个原来众所皆知到现在鲜为人知的传统民间艺术。

皮影文化论文

皮影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发展起来的传统艺术和娱乐门类繁多。而人们却总习惯从汉字、书画等去认识了解中国,往往忽略那些相对影响小点、地域性较强的民间文化。我今天就要谈谈我自己对于皮影文化的一些认识。 小时候农村落后,曾经村里组织外人表演了几场皮影戏,于是我便对皮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以来也很关注它的发展动向,对皮影也是有一点了解的。 相传皮影戏最早来自于汉武帝与其爱妃李夫人的爱情故事,汉武帝以皮影人物为李夫人,来减轻自己对其思念之情(《汉书》记载)。后来皮影艺术至唐宋时期已蔚然成观,金元明清时普及中国大江南北,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影戏艺术。 大家都知道皮影戏是利用光照射后物体形成影子(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凑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但没去深刻了解的人一定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皮影人物制作过程是多么的精细复杂。皮影需要使用上等牛皮或驴皮等,经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才能制成。人物脸谱和服饰造型生动形象,再加上流畅的雕镂,艳丽的着色,达到了通体透剔、四肢灵活的艺术效果。好的皮影制作精湛,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我觉得看皮影戏时很像观看戏剧或是看电影,那些驴皮制作的小人在民间艺人的操控下或翩翩起舞,或闪转腾挪、打打杀杀,艺人们还会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旁边还配以打击乐器或弦乐,那种场景非常热闹好玩,深受人们的欢迎。后来才知道原来皮影艺术被视为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由此可见皮影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在引领中国娱乐文化的发展方面有着不小的功劳。 下面谈一谈皮影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文化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千百年来,它为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儿女们增添了无数年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美好幸福的期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它是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中国民间皮影》)。小时在丰收之际看到皮影戏,在甜蜜之余还寻得了许多乐子,丰富了我们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令我们生活精彩了许多。 从皮影的造型看来,它是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与观察创造出来的,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更是沉淀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这种从生活向艺术的转化,赋予了皮影艺术强烈的装饰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点,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情,以及集体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 从皮影的形式和内容看来,它极具形式美,又多褒善贬恶,蕴涵了人们希望战胜自然的力量,自然就成为了研究民间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及社会关系的百科全书。 最后在皮影艺术中还可得到许多历史信息。学者们可从中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民俗民情、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以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问题。在我心目中,皮影艺术是勤劳、智慧的中华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一大杰出贡献。皮影艺术不仅造型和表演独特,极富民族、民俗、民间特色,其表现内容和中国的悠久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道德情操也是紧紧相联的(《中国皮影艺术史》)。 不过,自从高中以来,我就一直听到皮影文化的衰败,因为社会在发展,以前皮影所依附的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已逐渐萎缩,电影电视动漫已经充斥我们的生活,我们再难以有当初的心情去面对皮影艺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少交流和融合感,不会再存在以往的共同文化认知,于是皮影得不到继续发展,陷入了绝境。对此我很着急,因为皮影曾经带给我们太多的幸福与感动,它是先辈们的思想结晶,它的那种创造性历史应该被我们永久保留。我们需要在深刻认同皮影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它实行保护,让皮影技艺得以传承。我们这代人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将是任重而道远,必须一起努力,去留住祖国过往的瑰宝与骄傲。

皮影戏记事作文范文

皮影戏记事作文范文 深蓝色的夜幕拉满整个小镇的上空,唯有一轮明月挂在东南枝头。深冬的夜是冷清的,可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小镇中心的那座精致的木质小楼。 精细的镂空和雕花在深棕色的木质纹理下更具韵味,两盏大红色的灯笼挂在大门口,门口停着许多马车还不断有人匆匆进入。室内已座无虚席,甚至有人搓着手站在或蹲在过道上。仔细看,大多是大人带着孩子的,便有些卖瓜果糖子的小贩穿梭在其中。 “当当当”三声锣响之后,原本熙攘嘈杂的环境像是被抽空了一般,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屋内的蜡烛都已熄灭,在黑乎乎的几秒钟内连每个人的呼吸声仿佛都能听到。突然,台中央的白幕后亮起了光,一个个手掌大小的人物形象跃然幕上,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刻画都极为精妙,连妇人的朱唇睫毛,头上的玳瑁和腰间的珠光都极为生动。在一方小小的白幕上可以有千军万马,可以是十万八千里,全凭幕后“操控者”的意念,一个形象五个关节却能被演绎的如此生动不仅靠手上功夫,还讲究“唱念”本领,再和着“乐队”的伴奏,无论怎样的天地,怎样的故事传奇都能被展现在白幕上。 影是光的魂,光下又有着“操控者”的精神。或喜或悲,亦忧亦怨,浩荡万马千军或二人含情脉脉,热闹或萧寂,观众也沉浸,“操控者”本身也沉浸。一曲终落,万籁俱寂,无论上一秒上演了什么下一秒都不会停留在幕上。室内骤亮,观众不愿离场,我知道这是皮影人的骄傲。

二 秋风已在无声无息中侵入整个城市的每一个毛孔,又或者在那样的苦难面前,秋风的萧瑟已毋庸提起。 没有兵马刀枪的战争,可整个城市还是一片狼藉,房屋都被焚烧的不像样子,原本高大挺拔的树也都东倒西歪。还未入夜,城里的灯已全部熄灭,让人不确定这里到底还有没有人住,或者说那残墙漏顶的屋子已无法让人居住。整个城市留下的唯一一座相对完整的楼就是城中心的那座古楼。有人说那是妨碍“进步”的“黑暗的咒”,要放火烧掉它,可那古木烧不起,大火整燃了三天也没破坏它的一处结果,只是被熏得有些黑,而那提出的人又去管别的事,便不再管它,这古楼也就逃过一劫,若是再烧上三天三夜,谁知道它的这把老骨头还能不能承受得起。这楼内倒是再惨些,墙角已挂满蛛网,桌子椅子被砸的被折断的,七零八落。后台的角落里还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脸不舍的抚摸着一个个皮影,再把它们一个个仔细的放在一个木匣子里,小心翼翼的盖好盖子,锁上锁,又依依不舍的抚摸了木匣子好一阵子才将它藏在墙角下的一个洞里,狠下心转头离开……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迫害这些没有生命的生命,沉淀着几百年的智慧却被当作遭人厌恶的绊脚石一样对待。剥夺了皮影的生命,我知道这是皮影人的悲哀。 三 春风拂面,新的开始,新的纪元。

看中国皮影戏 感受传统文化

看中国皮影戏感受传统文化 在电影1872年发明之前,皮影戏已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从都使用光影技术上来讲,可以说皮影戏是电影的老前辈。然而虽然皮影戏是我国很古老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文化发展已逐渐临近消亡的危险,在有识之士的呼吁下,2011年成为世界级国家非质文化遗产,曾经人们精神需求而成为保护的对象,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这是一段岳阳平江方言的皮影戏,对于我来说,我根本听不懂表演所唱的内容,但在铿锵乐器声中和在白色布幕上跳动人物动作里,我似乎能明白一些。 这有可能是两夫妻,说什么呢?我听不懂表演者在唱什么,也只能看着这唯妙唯肖的人物去猜测。也许这个戏里的故事是讲述公婆与小媳妇间的故事,看到这里我还是在猜着。因为在我们乡下这种小戏一般都是讲述家长里短的事,反映社会伦理价值。两堆柴火,烧得很旺,台上表演者唱得很欢,下面的观众围着火堆,窑主很是客气,还准备了热茶和瓜子,

人们嗑着瓜子,品着热茶,烤着火。冬天的寒意一点都没有。戏中的人物拜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只看到他们拜得很是自然,不像是有人在操控他们。皮影戏人物场次不会太复杂,总是你刚唱罢,我方登场,这三个人物同场的场次一般好像不是很多。精彩的皮影戏就是在这样一个很小的舞台上表演出来的,皮影戏可以说是表演者自编自导,自制主演配角,自配音乐和伴奏,可这么多的事就两个人在这个方寸间的白布后面完成了。编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好像看过一次皮影戏,但具体唱些什么内容情节却再也想不起来。我们老家不叫皮影戏,叫蠓(meng,蚊子的意思)子戏,只记一个人敲着鱼鼓(用鱼皮蒙住竹筒两端敲打的老乐器),用方言依依呀呀唱着曲子,另一个手里拿着纸做的人在白色的布做的幕布后随乐起舞。那时候觉得很没意思,没有电视精彩。但后来却再也没看到了,却又想起了它,总想能再次目睹这种神奇古老的文化。 听说这次阜山窑第十九次开窑能有皮影戏看,因为窑主在每次开窑时心情特别紧张和不安,因为他的艺术品都是柴火窑烧制的,而柴火窑烧制工艺极不稳定,每次临近开窑,他都得听听皮影戏让不安的心情找些宁静,带着对窑主的崇拜和对皮影戏好奇。周五的上午我便开始出发往阜山窑所在的幕阜山那个小乡村,决定好好看一回皮影戏,并用相机记录下些东西。再体验下窑主开窑的激动(期待阜山窑开窑精彩

关于皮影戏的作文范文

关于皮影戏的作文范文 第一篇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随着时代变迁,这门艺术日渐淡出人们视线。然而,在我的家乡—巫山县骡坪镇,残存着当地最后一支传统皮影戏班子,坚持给村民的文艺生活增添古色古香的味道。说起皮影戏,我可是情有独钟。 记得那一次是仲夏的一个晚上,我们正在吃饭,爷爷说:“大坝里来了个皮影剧团,吃完饭我带你去瞧瞧。”皮影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鲜物,不知啥样。我扒了几口饭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会儿,我和爷爷来到大坝里,只听见锣声、鼓声、喝彩声吵作一团。演皮影戏的场地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包得严严实实,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只见那儿摆着一个一米来高的木架子。框架上绷着一块半透明的驴皮,驴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挥动着铁锤大的拳头向老虎头上猛击,大老虎咆哮起来,不住的扒着地下的什么东西。老虎一用劲翻身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武松,劲儿先泻了一半。武松随手拿起身边的哨棒,一阵乱打,老虎倒下了。锣声、鼓声、喝彩声更响了。接着又表演了《哪吒闹海》、《西游记》、《葫芦娃》……精彩绝伦。

半夜节目结束了,我意犹未尽。我走到架子后面发现了许多带木棒的图片,爷爷见我好奇便给我讲:“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绘,很精致。这皮影共有十一个关节是仿照人得关节制作而成的。这让我越来越喜欢皮影了。 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历经多少年才流传至今。虽然现在有了电视、电脑等高科技给我们的视觉享受,但皮影始终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我爱我家乡的皮影戏. 第二篇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尤其表演民间神话故事、武打片、古人,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变幻莫测,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爱观众喜爱,尤其是儿童百看不厌。2011年11月2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校本课程简介

校本课程简介--------《乡土文化——乐亭皮影》 校本课程简介 --------《乡土文化——乐亭皮影》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的洗涤下,沉淀了各民族特有的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构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1、学校教育是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民间艺术继承方式,……,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教育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部门应该让各地编著各地的民间美术音乐教材,……。民间文化传承如果不落实到学校艺术教育上,这种传承将是无力的。”2、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纳入教育体系,无疑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与传承。 基于种种因素,开发校本课程迫在眉睫。我校地处渤海湾,人杰地灵,乡土民间艺术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演皮影、剪窗花、唱评戏、踩高跷、扭秧歌、说大鼓……充分挖掘这些丰富多彩的乡土艺术为载体,构建乡土艺术课程体系。我们自主开发了适合我校的课程:《乡土文化——乐亭皮影》。 我们主要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特点、课程实施、关注成效和评价保障几方面入手,形成一个循环并不断调整的网络。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一、指导思想: 乡土民间艺术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和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其它学科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提高人格修养,促进心智发展,丰富生活质量,培养审美情趣。” 而乐亭皮影是一种民间美术和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说唱等综合性的戏曲表演艺术,在音乐、念白、雕刻、操纵等方面,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我国影戏园中一株瑰丽的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