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汕头土地利用规划

汕头土地利用规划

汕头土地利用规划
汕头土地利用规划

《汕头市龙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汕头市龙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土地规划》)以汕头市政府下达的规划修编各项主要控制性指标为指导,以“切实保护耕地”为主线,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为重点,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为手段,分析了全区土地利用现状和供需态势,阐明土地利用目标,提出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落实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具体内容,并把汕头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规划主要控制性指标分解到六个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土地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年,规划期为2006—2020年。

11月份,我区的《规划大纲》已得到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区土地规划修编办按照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编制工作的要求,围绕“图数一致”的具体要求迅速开展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编制的实质性工作,发现了区级规划指标分解到各街道(镇)而无法落实的情况,特别是耕地保有量指标和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协调。为此,我们在确保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三项约束性总量指标不突破的情况下,在原有《规划大纲》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后的规划成果各项规模指标、图件及其它相关情况通过鸥汀、龙祥、新津、珠池四个街道办事处和新溪、外砂二个镇人民政府的确认,现已完成区级土地规划成果编制。主要情况如下:

关于土地规划成果情况

(一)全区土地规划成果

1.耕地保有量:面积36355.5亩,比市规划下达面积36345亩增加10.5亩。规划编制主要是把果园、养殖水面、部分水域和河滩地分别直接统计为耕地保有量和规划为耕地开发整理区并作为耕地保有量。

2.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6740亩,市规划下达面积也是16740亩。

3.允许建设区(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面积22789亩。

4.有条件建设区:面积5228亩,占我区允许建设区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2789亩的22.9%计,超过上级规定的2.9%。

(二)各街道(镇)土地规划成果

(1)新溪镇

1.耕地保有量:面积16785亩,区规划下达面积也是16785亩。

2.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7890亩,区规划下达面积也是7890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占耕地保有量的47%。

3.允许建设区:面积8618亩。

4.有条件建设区:面积1749亩。

(2)外砂镇

1.耕地保有量:面积12285亩,区规划下达面积也是12285亩。

2.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6570亩,区规划下达面积也是6570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占耕地保有量的5

3.5%。

3.允许建设区:面积7773亩。

4.有条件建设区:面积1509亩。

(3)鸥汀街道

1.耕地保有量:面积4027.5亩,比区规划下达面积4020亩增加7.5亩。

2.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245亩,区规划下达面积也是1245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占耕地保有量的31%。

3.允许建设区:面积1523亩。

4.有条件建设区:面积410亩。

(4)龙祥街道

1.耕地保有量:面积1530亩,区规划下达面积也是1530亩。

2.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960亩,区规划下达面积也是960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占耕地保有量的62.7%。

3.允许建设区:面积2373亩。

4.有条件建设区:面积311亩。

(5)新津街道

1.耕地保有量:面积1276亩,比区规划下达面积1275亩增加1亩。

2.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75亩,区规划下达面积也是75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占耕地保有量的5.9%。

3.允许建设区:面积634亩。

4.有条件建设区:面积826亩。

(6)珠池街道

1.耕地保有量:面积452亩,比区规划下达面积450亩增加2亩。

2.允许建设区:面积1272亩。

4.有条件建设区:面积423亩。

二、关于基本农田调整要求和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按照《广东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技术指引》(粤国土资规保发[2008]251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基本农田调整和建设用地规划的规定和要求如下:

(一)基本农田调整要求

新划为基本农田的土地现状应当为耕地。规划期内预期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不得划为基本农田。

(二)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1)规划范围内形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4个区域:

1.允许建设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

2.有条件建设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

3.限制建设区。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

4.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内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

有条件建设区原则上不超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20%。

(2)有条件建设区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

2.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附件2:《汕头市龙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最新】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含答案

、概念题部分答案 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15?交通密度:一地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一、单选题 县级和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 C )。 选择一项: A. 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B. 制定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C. 属于管理性和实施性规划 D. 属于战略性规划 题目2 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有( D )。 选择一项: A. 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 B. 建立基本农田登记、损失补偿、地力保养、环境保护及监督检查制度 C. 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直到村委会 D. 以上三项都是 题目3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首先是(A)。 选择一项: A.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B. 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 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 D. 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E. 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 题目4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容的重点是(B)。 选择一项: A. 确定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 B. 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 C. 确定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目标、方针 D. 综合研究提出各类用地的供需总量平衡指标 题目5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核心是( D )。 选择一项: A. 经济分析 B. 环境分析 C. 社会分析

D. 土地评价 题目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 D )。 选择一项: A. 法律措施 B. 行政措施 C. 经济与技术措施 D. 以上三项都是 题目7 土壤水分的总散失量比裸地( B )。 选择一项: A. 少 B. 多 C. 差不多 题目8 对于饮用水水质标准,应该是不含传染病菌和有毒物质或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不至于致病,再就是水中溶解的化学元素不损害身体健康,最好是含对人体健康有利的( A )。 选择一项: A. 矿质元素 B. 维生素 C. 氧 D. 微量元素 题目9 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 A )来控制。 选择一项: A. 温度 B. 肥力 C. 风力 D. 湿度 二、判断题 题目10 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土地可塑性很大,生态平衡表现出很大的脆弱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扰动很容易造成土地退化。错 题目11 土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为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或大气湿度造成的。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2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市开发边界和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标准 2016年6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数据内容 (2) 4定位基础 (2) 5数据质量与制图规定 (2) 5.1数据要求 (2) 5.2图示符号 (5) 6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6) 6.1成果数据提交内容和格式 (6) 6.2成果数据存储方式 (6) 附录A 控制线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B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C1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8) 附录C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9 附录D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1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市(县城)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与数据交换。 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4)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08) (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10)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CJJ/T 199-2014) (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 (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13)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1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5)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 (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 (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稿) (20) 《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数据库规定》(2015) (21) 《关于统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问题的通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学号 1 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3班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单位农业大学 课题性质设计? 论文? 课题来源科研? 教学 ? 生产? 其它? 毕业设计(论文)省市丰宁县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题目 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容、研究方案、进度安 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 一、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 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等方面的分析,以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的成绩与问题,从而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对策和途径,可以既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强化区域土地系统功能,又强调人地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因此,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起点,是制定土地利用方针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2.研究意义: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丰宁县的土地利用情况,是土地利用更加趋于合理,从而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整体功能,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整体优化的综合效益,进而促进丰宁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二、研究现状:

1.国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可追踪到杜能。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他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从早期的强调功能、追求理想城市形态的城市规划理念,到近代在欧美城市中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城市改建计划。从20世纪40年代起,土地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及土地利用规划需求的发展,从土地清查到土地评价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研究具有了新含义,不仅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状态与利用方式,而且将其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这时期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土地利用变化。 2.国土地利用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持续利用概念的出现和国际上研究的蓬勃展开,我国学者对土地持续利用也开展了大量研究。综观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主要研究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农业土地持续利用;城市及其边缘区土地持续利用;土地持续利用驱动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持续利用研究;持续土地利用规划: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土地持续利用研究中的应用;土地持续利用综合研究模型。结合丰宁县土地利用的数据,丰宁县一级土地类8个,二级地类38个,三级地类3个。土地总面积8738.06平方公里。农业用地1082427.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2.58%;非农用地2282811.7亩,占总面积的17.42%。 三、研究容 1.引言 1.1丰宁县总体概况 1.2丰宁县土地资源要素概况 1.21地质要素 1.22地貌要素 1.23土壤要素

土地利用规划前期专题研究概要

1.实施评价研究工作方案 一、实施评价目的 全面检查《规划》的编制情况、执行情况、实施效果、社会影响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客观分析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是否有必要修编和修改及其理由,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更有效的实施。 二、实施评价的主要工作程序 1、明确规划实施评价的基本思路; 2、收集上轮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资料; 3、实地查看用地布局情况,了解规划的社会影响; 4、分析规划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 5、总结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经验教训,明确规划修编理由并提出具体建议; 6、进行成果整理,撰写实施评价报告。 三、研究内容 1、分析当地人口、产业与区域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明确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包括规划目标及主要用地指标、结构调整、用地布局调整的实现程度,规划管理(违反规划和调整、修改规划、规划重点项目)情况; 3、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指出措施本身及其实施中的不足和问题; 4、规划实施的效益,包括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土地集约利用效益等; 5、规划的社会影响,包括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以及公众参与规划的意愿等; 6、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7、说明规划修编的理由,通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判断现行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是否协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提出规划修编的理由; 8、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对策建议。 四、实施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系统的设计,既要考虑有较强的科学性,又要考虑实际操作上的可行性,这样才能对规划的实施进行准确、深入的评价。 2、系统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首先是考虑确定反映规划实施效果的各个方面,尽量考虑全面,然后对各个方面,用不同的具体指标来进行衡量,在此基础上,综合各个指标和各个方面的结果,确定实施评价结果。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规划实施评价过程中,尽量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来反映规划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不能量化的则进行定性分析。 4、客观真实性原则。实施评价首先应该实事求是,对规划的评价要能够客观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尽量避免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实施评价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必须建立在真实、现势、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 5、历史性原则。任何规划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做出的针对未来的一种安排,总是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实施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因此整个工作中,应该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1997-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编制和实施北京市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配置本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首都的发展建设,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需要,以及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要求,大力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保障了首都的发展建设和人民生活及各项生产的用地需要。但是,由于我市人多地少、特别是人均耕地较少、后备土地资源匮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为此,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士她利用的方针政策,以《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北京市生态建设规划》及有关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按照中央提出的对土地资源实行严而又严的保护与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科学地编制《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全市各项土地利用活动。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走节约用地和内涵挖潜的路子,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坚持占用耕地和开发整理复垦耕地相平衡。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资料讲解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 性及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作者:李亮指导老师:王保平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 在的源泉”。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理位置固定性,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利用长久性等自然属性。特别是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消耗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人类经过前几个世纪的开发利用,现在可供人类支配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正日益加剧。同时由于人类不当的开发利用,土地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居环境。因此,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回顾,说明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必要性作用意义 Land use planning,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Abstract: Land resource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material carrier, is "all production and the fountainhead of all existence". However, as a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s, land is not renew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s fixed, a limited number, irreplaceable, use of permanent natural attribute. Especially in the industrial era, along with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economic development, human because of its development needs to consume the land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but due to human after centuries of exploitation, now available for human dominated land resource less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3 总则 3.1 空间参照系统 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 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分带。 3.2 图件比例尺

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土地资源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近些年来土地资源出现供需矛盾的现象。文章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 引言: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方面出现土地闲置,另一方面存在对土地毫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从而导致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浪费,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应该转变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方式,加大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划分土地结构,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从而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1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 1.1土地使用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我国土地使用管理制度中缺乏完善的土地预审制度、监管制度以及有效的预警手段和措施,除此之外,土地使用管理制度还面临执行不严、监管欠缺等问题。二是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各地强拆事件普遍存在。三是政府垄断建设用地供给,直接导致了大量违法用地事件的发生。 1.2土地利用规划预见性不足

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住宅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商业用地。当前我国对于土地的利用规划性不足,一部分集体土地在使用的过程中更为看重眼前利益,对于土地没有进行条理化的规划。一部分土地是因用而定,这就造成城市发展后期出现很多规划建设不合理之处。 1.3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对于土地的利用规划多是采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方法进行预判,对土地的使用多以经验为基础,对于数据的考量则出现不足的情况,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难以实现国家的综合发展目的。同时,我国对于土地利用的灵活性不足,很多土地的使用已经脱离了实际的需要,给其发展带来了困难。 2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 2.1完善并严格执行土地使用制度 制定完善的土地使用制度,加大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监管和调控,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实现。在土地使用方式上应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节约经营,改变以往的利用方式,实行以需求决定供给的方式,避免出现工业用地的无序扩张,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规范土地市场的经营秩序。 2.2加大对闲置土地的管理 (1)加大对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力度。土地闲置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的最重要特征是其未来导向性。 规划就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测,也是对实现这种结果行动的预先安排,并且是针对目标达成的行动过程这种不断趋近目标的所有努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当地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条件和土地的自然条件等,合理调整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布局,实行五级控制体系,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目标。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区别:城市规划主要是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是局部的,土地利用规划是总体规划,是整体的。先有土地利用规划再有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任务:1、土地利用宏观调控;2、土地利用合理组织;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土地利用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土地供给量分析;3、土地需求量分析;4、土地利用战略;5、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6、土地利用分区(相当于土地用途管制);7、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等级层次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按区域性质分为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深度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 在我国一般按照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程序:1、准备工作;2、编制规划;3、报批实施。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1、土地利用数量分析;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3、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公式:()()/100%a b b k v v v T =-?? 区位熵:是指某一区域某地区某土地利用类型与该区域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比例,与该地区总土地面积与该区域土地面积之比。 i i d s Q D S = Q 值高,地区优势明显,反之,则是劣势。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土地(耕地、园地、林地、目的、养殖水面)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100%(播种面积往往大于耕地面积)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水库、养殖水面属于已利用水面) 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面积*100% 林地覆盖率针对所有林地,森林覆盖率指有林地 单位播种面积产量=作物总产量/作物总播种面积(播种面积单产一定小于耕地单产) 粮食耕地年单产=粮食总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复种指数)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理位置固定性,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利用长久性等自然属性。特别是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消耗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人类经过前几个世纪的开发利用,现在可供人类支配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正日益加剧。同时由于人类不当的开发利用,土地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居环境。因此,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回顾,说明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必要性作用意义 1.土地利用规划的认识 1.1土地规划的含义 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1.2土地规划利用的含义 土地规划利用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规定的用途和条件对土地加以利用。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 2.实施土地规划利用的必要性 2.1.严峻的土地资源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土地的规划利用。 我国国土面积的12.88%为可种植耕地,60%以上的耕地分布在水源不足或者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也十分有限。具体问题如下: 2.1.1土地面积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少 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12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18亩,均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3,仅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34,加拿大的1/20,美国的1/8。若按世界各国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多少为序排列,居世界第67位。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如何协调两规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如何协调两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与任务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 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划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战略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土地的需求,以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国家、省、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对辖区内土地资源 的利用现状、潜力及各种用地需求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法; 协调部门用地矛盾,统筹安排各业用地;逐级分解规划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重点确定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指标,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和农田保护区等重要土地用途区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省级规划要实现省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地级规划要重点安排好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确定城镇建设用地的范围。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上级规划的要求和本地土地资源的特点,分解落实土地利用的各项指标,划分土地用途区,重点划定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农业用地区等,为土地用途转用规划许可提供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的目的与任务 1.城市总体规划的目的。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 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研究城市密度的前期下,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的总体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建设安排。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 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两者的目的和任务可以得出两者的内在联系: 1.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的一致性。城市总体规划是一种区域性、综合性规划,它是以城市建设和经 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种专业性规划,是以合理安排现有的土地资源,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两项规划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两规”都是在对现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都是将土地作为主要规划对象,核心内容都是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 2.规划空间的从属性。从“两规”的空间范围来看,城市规划区并非整个行政辖区范围,只是其中 的一部分,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是整个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其规划范围比城市规划范围大。因此,城市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两者是点和面的关系,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所以,城市规划中有关城镇体系布局、城市用地规模、用地选择、城市区域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用地指标,应当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应为城镇的发展建设等创造较好的条件。 3.土地需求与土地供给的关系。从规划的内容、手法和成果看,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是建设与规划、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是以建设为中心,展开城市各项建设的总体规划。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土地利用为中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各业健康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内容上更全面、更具体地体现了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调整与优化、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机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是建设与规划、土地需求与土地供给的关系。而且,两者在城镇和村镇发展用地的规模、方向和范围等方面又必须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第五讲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提要: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原理 工业仓储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郊区规划 §1.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原理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职能与内容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土地利用:包括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等的所有城市建设用地 狭义土地利用:除上述设施外的土地,按城市活动类型主要分为:工业(产业)、商务·商业、居住、以及公园绿地四大部分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与以土地所有权为代表的社会制度、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密切相关。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职能 城市外部:通过城市规划区、规划建成区的划定,确定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促进、保障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协调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 城市内部:为各种城市活动安排必要的空间(工作、居住、游憩、交通)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各种城市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空间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手段——项目审批,Zoning,城市重点地区开发 ?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因素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规划师、以及当权者的价值判断的已确定,并通过对开发活动的限制和积极建设得以实施。其中影响土地利用决策的因素有: ?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环境下,最重要的因素。 土地利用的分布由土地市场中的供给——需求关系所决定(商务商业、工厂、居住)城市发展与具体项目布局预测的学说:土地经济学 从计划经济(并非不考虑经济因素)走向市场经济(切实的压力)的过程 ?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并非决定城市土地利用的唯一因素 城市生态学:社会学者将生态学的原理引入城市领域,集中与分散、向心与离心、入侵与迁移等(以多种族社会的美国为主) 社会组织论:构成城市社会的个人以及团体的价值观、行动、及其相互的影响——价值观对土地利用形成的影响(例:旧城改造) 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影响(例:居民不愿迁出旧成区的原因) 规划中对社会集团价值观的关注 ?公共利益 城市规划制定者——政府的出发点 公共利益的要素:安全、健康、便利、宜人、经济(对公共而言)

土地利用规划论述题复习

论述题部分答案: 1 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2 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3 试论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主要途径? 4 试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 5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6 说明平原干旱地区耕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7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9 简要说明复垦规划的程序。 10 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11 说明果园用地的选择基本条件。 12 草地改良有哪些技术措施? 13 简要说明城市垃圾场的复垦技术。 14 如何进行防护林带设置? 15 简要说明建筑地基的复垦技术。 16 说明在地形复杂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进行耕地规划的程序。 17 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要考虑到哪几方面的问题?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19 建设人工鱼塘在选择用地方面应如何考虑? 20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1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1 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答: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措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土地利用处在无的盲目利用状态,以致造成一系列退化破坏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防止土地利用的短期行为继续发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迫切需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方向、结构、布局作出符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宏观规划,藉以指导各个局部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改良和保护,为改善土地利用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面及世界人均面积的1/3左右,而且农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势必进一步扩大的形势下,对数量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不做出统筹兼顾的长远安排,不加制,任其自由占用和随意扩展,必将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土地利用宏控的后果,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因此,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地的通知》和 1991年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出了尽快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 一土地利用: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二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的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其重要特性是未来导向性。 三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四契约地租:主佃双方通过契约形式规定佃户按期交给物主的租金 五经济地租:又称纯地租,指利用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或因素所得报酬扣除所费成本的余额即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六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地租的实体是剩余劳动的产物。 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核心是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控制性 八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是对一定区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安排,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这种计划来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土地资源的开发整治,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调整等,以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并与土地的供给协调一致。 九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最基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它作为一个规划层次,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单独进行编制,但最好能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任务是落实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十预测: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或估计。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知状况。 十一城市化:最通俗的概念是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的现象。 十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指在一个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下,从总体上对全区域的土地利用历史变化和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程度和效益等方面所作的分析。 十三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效果的优良程度。 十四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包括适应性评价,经济评价,生产潜力评价和人口承载力评价。 十五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十六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综合分析法,土地评价法,高产地块推算法,农业生态区域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