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油藏地质学发展趋势

油藏地质学发展趋势

油藏地质学发展趋势
油藏地质学发展趋势

浅谈油藏地质学发展趋势

[摘要]油藏开发地质学是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地质统计学和油藏工程多学科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伴随石油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经历了自20世纪30—50年代以油藏概念模型和一维、二维研究为主的早期发展阶段;60—so年代以三维油藏静态模型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90年代至今以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和四维模型为核心的成熟阶段。目前油藏开发地质学已成为油藏开发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之一,正向着定量化、小尺度、确定性建模、非常规油气藏发展,在剩余油预测、提高石油采收率、油田环境保护、油田灾害预测和防治方面将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油藏地质学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e1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914x(2013)07-0167-01

一、引言

石油工业包括石油勘探与石油开发两大主干专业。石油勘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快速地发现油气田:用最短时间探明盆地内主力油气田的分布和储量。石油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发现油气田之后,经济地、以尽可能高的采收率将地下储层中的油气开采出来。无论石油勘探还是石油开发工作,都要以石油地质学及相关基础地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但因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目的不同,需要研究的石油地质问题和地质工作方法就有所不同。可以这样形

=====油藏数值模拟简介

油藏数值模拟 油藏数值模拟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而成长的一 门新学科,在国内外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1953年美国G..H.BUCE等人发表了《孔隙介质不稳定气体渗流的计算》后,为用数值方法计算油气藏渗流问题开辟了道路。三十多年来,由于大型快速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初期研究了多维多相的黑油模型;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究了组分模型、混相模型和热力采油模型;20世纪70年代末期研究各种化学驱油模型。目前,黑油、混相和热力采油模型已经投入工业性应用,并已经成为商业性软件,化学驱油模型也正日趋完善。 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是迄今为止定量地描述在非均质地层中 多相流体流动规律的惟一方法。例如许多常规方法要假定油层为圆形的均匀介质,如油藏几何形状稍复杂一些,且为非均质介质,则求解非常困难,甚至无法求解。而对油气藏数值模拟而言,计算形态复杂的非均质油藏和计算简单形态的均质油藏工作量几 乎是一样的。因此油藏数值模拟可解决其它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其它方法能解决的问题,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更快、更省、更方便、更可靠地解决,并增加其它分析方法的可信度。 一个油气藏,在现实中只能开发一次。但应用油藏数值模拟,可以很容易地重复计算不同开发方式的开发过程,因此人们可以从中选出最好的开发方法。

因此,对油藏工程师而言,数值模拟给动态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精确的综合性方法;对管理者而言,数值模拟提供了不同开采计划的比较结果;对尚无经验的工程师而言,数值模拟则是有效的培训工具。 数值模拟研究的主要工作程序对一个油气藏进行综合的数模研究,往往需要花较大的精力和较长时间(有时会达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同时还对计算机硬件和技术人员有很高的要求,然而尽管在不同的项目中,面对的问题会千差万别,但大多数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研究过程是一样的。为了使读者一开始就对数模研究工作有一个明确的整体概念,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油藏数值模拟的主要工作程序。 问题的定义:开展油藏数模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的目标和范围。即首先要给本次数模研究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确本次模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需要研究哪些油藏动态特性,这些项目的完成对油藏的经营管理者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从而根据项目的要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程序设计,并收集有关的油藏基础地质、流体及生产动态数据。 数据的检查:一旦把数据收集起来以后,必须对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进行鉴别,再组织和再检查,看收集到的数据是否足够,是否都合格。如果取得的数据,依靠经验和评价方法进行修正和补充后仍不合要求,那就需要修正或重新确定研究目标。

地质学基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5、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6、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7、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8、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0、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11、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7、成分成熟度;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花岗岩属于(C) A、中性深成侵入岩; B、中性浅成侵入岩; C、酸性深成侵入岩; D、基性浅成侵入岩。 3、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 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 4、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 A、冰; B、石英; C、煤; D、自然金。 5、竹叶状灰岩是(B) A、生物骨架结构; B、粒屑结构; C、晶粒结构; D、泥状结构。 6、下列单元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7、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 A、放射能; B、太阳能; C、地球引力能; D、科里奥利力。 8、生物碎屑灰岩是(B) A、生物骨架结构; B、粒屑结构; C、晶粒结构; D、泥状结构。 9、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 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10、长江下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C)造成的。 A、河流向源侵蚀; B、河流下蚀作用; C、河流截弯取直; D、河流分叉。 11、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 A、黄玉; B、萤石; C、正长石; D、方解石。 12、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三、判断题 1、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2饱和度,因此可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

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

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 Development of Marine Geology 刘金鑫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 2016中队船舶与海洋工程1班 学号:2220163863) 摘要:本文从海洋地质学历史上的三大学说出发,指明了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作者对海洋地质学发展的认识和了解。文章指出三个学说的立足点和主要证据,进一步论述了学说从猜想变为事实的发展过程,也指出了部分学说的缺陷性,论述了其在当时不为地质学界接受的主要原因。三大学说按历史时间论述,体现了学科从缺陷到完备的过程。结语中,作者表明了对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的一些思考和其给予的启迪,也展望了未来海洋地质学发展的方向和格局。 关键词: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理论。 一、引言 本学期《深海地理与地球科学》课程,主要学习了地球地理属性、海洋地质构造和海洋地质学发展的一些内容。其中,活动论的演化深深吸引了我,我认为它的演化过程是人类海洋科学领域巨大的一个突破,也是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对自然的认识从无到有的一个缩影。 海洋地质学的三大学说相辅相成: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因此,人们也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为不可分割的“三部曲”。 图 1:海洋的地质学发展历程

二、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 1.海洋地质学 1)定义:以传统的地质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以海洋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为依托, 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大洋岩石圈地质过程及其与地球相关圈层(尤其是大气层、水圈和地幔)间相互作用,为人类开发资源,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环境服务的科学。 2)海洋地质工作任务 图 2:海洋地质工作任务 2.大陆漂移学说 1)提出: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A.魏格纳(1880—1930)在总结前人有关大陆漂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引起全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2)主要论点:石炭纪(3亿年)前,全球只有一个大陆、一个大洋(泛大陆、泛大洋);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硅镁层之上;从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大 陆逐渐破裂、分离,造成现在的海陆分 布;大西洋、印度洋是在大陆分裂漂移 过程中形成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 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过程中,前缘 受挤压而形成山脉,后缘由于硅镁层的 粘性,拖曳而脱落形成岛弧、岛屿。 3)主要证据:大陆边缘的形态、造山带 与地层学的证据、古冰川及古气候的证 据、古生物的证据、地磁学的证据。图 3:大陆漂移示意图 4)缺陷:刚性的花岗岩层不可能在刚性的玄武岩层上漂移;潮汐力与离心力小,不

现代地质学

现代地质学课程总结报告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 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成为一种地质应力。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方面,人类社会对各类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全球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均对地质学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资料的积累,学科的交叉、渗透,尤其是航空、航天、计算机、深部钻探等高科技手段技术的应用,使得地质学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地质学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将日益扩大。在空间上,不但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逐步深入到岩石圈深部,而且对月球、太阳系部分行星及其卫星的某些地质特征,将有更多的了解。陆地深钻技术将超过现有的10000余米水平,洋壳和位于大陆坡底的巨厚沉积层的秘密将进一步被揭示,石油开发的边界会继续扩大。同时,新型自容式潜艇建成后,也将使观察深度从已达到的3000米加深6000米左右,除少数特别深的海沟外,海底的其他主要部分都有可能被人观察到。在时间上,继35亿年以前底栖微生物群的发现,以及其他古生物迹象的证实,将会加深人们对地球(尤其是地壳)的了解。同时与人类社会最接近的一段时间(第四纪)的地质史的研究也将更精细。 ②地质学研究的精度和深度随着多学科的合作不断上升。数学、物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向地质学的进一步渗透,先进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使用,同精细、深入的野外地质工作相结合,会使人们有可能对更多的地质现象和规律做出科学的解释,进行更深入和本质性的研究。 ③实验与模拟成为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地质学的发展使地质学的研究从以野外观察、描述、归纳为主,发展到归纳与演绎并重的阶段。实验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计算机模型的应用,使得一些极端地质条件可以在实验室中获得,如高温高压环境,从而可以模拟更为复杂的多种可变因素的地质作用,并把时间因素也纳入模拟实验之中。

油藏数值模拟目的

数值模拟的目的 (一)、为什么开展油藏数值模拟工作 研究和开发一个油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科技问题,高精度的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提供研究区域的构造、断层、边界及其走向,但地震纵向分辨率受到限制,不能很好的反映一个同相轴(地震道) 中沉积砂体的物性变化特征;测井可较好的反映到小于1米以下沉积砂体的物性特征,提供可靠的地层对比结果。但作为新老油田开发方案的研究及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是地震、地质、测井理论方法都无法做到的。地质上仅定性或半定量分析,测井用于生产监测不能以点带面。惟独油藏数值模拟工作可再现生产历史,定量分析剩余油潜力;并做到室内研究投入少、时间短,还可进行开发方案优选及经济评价工作。所以总公司强调开发方案的部署一定要开展数值模拟工作。值得强调的是油藏数值模拟工作提倡一体化,注重前期的地震解释和测井解释即油藏描述工作。 (二)、油藏数值模拟的目的 在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工作前,首先应根据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及意义,即最终所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一般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可进行以下研究工作: 1. 初期开发方案的模拟 1) .评价开发方式;如:枯竭开采、注水开发等。 2) .选择合理井网、开发层系、确定井位; 3) .选择合理的注采方式、注采比; 4) .对油藏和流体性质敏感性研究。 2. 对已开发油田历史模拟 1) . 核实地质储量,确定基本的驱替机理(如:是天然驱,还是注水开发。); 2) .确定产液量和生产周期; 3) .确定油藏和流体特性; 4) .提出问题、潜力所在区域。 3. 动态预测 1) .开发指标预测及经济评价 2) .评价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如:一次采油、注水、注气、化学驱等) 3) . 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的研究,再现生产历史动态诸如: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范围和类型; ?单井调整:改变液流方向、注采井别、注水层位; ?扩大水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 4) .潜力评价和提高采收率的方向 诸如: ? 确定井位、加密井的位置;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水文地质学

什么是水文地质学? 狭义: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广义:研究地下水圈的科学。 地下水圈包括地壳浅部岩石空隙中的水以及地球深部层圈中的水。 具体: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水对人类生活与生产起着不可或缺的重大影响,地下水是水资源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为: (1)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2)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3)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4)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 1.核心课题转移:找水水文地质学→资源水文地质学→生态环境水文地质学 2.视野扩展:含水层→地下水系统→水文-生态环境→技术-社会系统

3.目标改变:由当前的问题转向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4.内容扩展:从地下水的水量为主,转向水量与水质的研究并重;从狭义地下水,扩大到广义地下水,乃至地下水圈 5.多学科交叉渗透成为主流:地下水科学与其它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交叉渗透,以多学科方式研究与处理问题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地球上的水: 地球是个富水行星。地球上的水不仅存在于大气圈、地球表面、岩石圈和生物圈中,也存在于地球深部的地幔乃至地核中。 地球各层圈水的分布状况及其存在状况差别很大。 深部层圈:地壳下部直到下地幔范围内的总水量为现代海洋的35-50倍。地壳下部深约15-35km范围,压力很大,400OC,水以压密的气水溶液存在;地幔物质的5-7%为水。 浅部层圈:大气圈到地壳上半部。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及生物体水。浅层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13.86亿Km3;平铺地球表面水深约为2718m。

地质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领域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工程领域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等几个主要二级学科。主要内容涉及到石油、天然气、煤田及其它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勘探、地质评价,地质设计与部署、勘探技术与设计、资源定量评价与决策管理等各个方面,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际应用为主的特点。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地质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地质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1、工程硕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企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的地质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系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工程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地质工程学科设置下列5个研究方向。 1.矿产普查与勘探 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四、课程设置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地质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地质学是关于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演化过程,进行着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到天文变化的影响。地球的各个圈层均在不断演变,约在35亿年前,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作为一种地质营力,时时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开始有人类出现。地球成为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制造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观察、研究地球,利用地球资源,对地球的现状、历史和将来建立起科学的系统认识,是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需要。 人类对地球及其演化规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由于地球具有1.083×1012立方公里这样庞大的体积,人类感官所能直接观察到的只是地球的表层和局部;那些发生在地球上的过程可以长达千百万年乃至亿万年,无论是个人或整个人类,都难以重复验证;这些地质作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各有特点。因此,只有人类的认识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能建立起对地球总体的科学认识。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地质学,是19世纪30~40年代才形成的。到20世纪,以地球为对象,从不同角度和范围进行研究的学科,除地质学外,地理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都发展起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球科学体系。地质学是其中起骨干作用的基础学科。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

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第一章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令狐采学 1.1油藏数值模拟 1.1.1油藏数值模拟简述 油藏数值模拟是根据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实际情况,通过建立描述油气藏中流体渗流规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求得数值解来研究其运动变化规律。其实质就是利用数学、地质、物理、计算机等理论方法技术对实际油藏的复制。其基础理论是基于达西渗流定律。 油藏数值模拟就是利用建立起的数学模型来展现真实油藏动态,同时采用流体力学来模拟实际的油田开采的一个过程。基本原理是把生产或注人动态作为确定值,通过调整模型的不确定因素使计算的确定值(生产动态)与实际吻合。其数学模型,是通过一组方程组,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描述油藏真实的物理过程。充分考虑了油藏构造形态、断层位置、油砂体分布、油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流体PVT性质的变化等因素。这组流动方程组由运动方程、状态方程和连续方程所组成。油藏数值模拟是以应用数学模型为基础的用来再现油田实际生产动态的过程。具体是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油藏工程、测井等方法,通过渗流力学,借助大型计算机为介质条件建立三维底层

模型参数场中,对数学方程求解重现油田生产历史,解决实际问题。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从50 年代的提出到90 年代间历经40 年的发展,日益成熟。现在进入另外一个发展周期。近十年油藏数值模拟为油田开发研究和解决实际决策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油田开发好坏的衡量、投资预测及油田开发方案的优选、评价采收指标等应用非常广泛。 油藏数值模拟功能包括两大部分:①复杂渗流力学研究,②实际油气藏开发过程整体模拟研究,且可重复、周期短、费用低。 图1 油藏数值模拟流程图 1.1.2油藏数值模拟的类型 油藏数值模拟类型的划分方法有多种,划分时最常用的标准是油藏类型、需要模拟的油藏流体类型和目标油藏中发生的开采过程,也可以根据油气藏特性及开发时需要处理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而设定,油气藏特性和油气性质不同,选择的模型也不同,还可以根据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所使用的坐标系、空间维数和相态数来划分。 以油藏和流体类型来划分,其模型有:气体模型、黑油模型和组分模型;以开采过程来划分,其模型包括:常规油藏、化学驱、热采和混合驱模型。 以油藏和流体描述为基础的油藏模型分为两类:黑油模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肈腿薇螅芀莄薃螄羀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xzCK7。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LbauT。 15、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 16、岩心收获率——岩心长与取心进尺之比的百分数,即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长度X100%。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重点(结合以前画的) 绪论&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 地下水的功能: (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内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6、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7、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沿毛细孔隙上升一定高度,形成毛细水带,其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故称为支持毛细水。 8、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裂隙率或溶穴率。 9、给水性:是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10、透水性:是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特性。决定于空隙的大小,可用渗透系数K作为衡量指标。 11、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2、隔水层: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只能透过和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 二、简答: 包气带和饱水带运动的区别: (1)饱水带水运动取决于重力势,包气带水运动则取决于重力势和毛细势。(2)饱水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一个定值,包气带压力水头则是含水量的函数。 (3)饱水带的渗透系数是个定值,包气带的渗透系数随含水量的降低而变小。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水力坡度I:水力坡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消耗的机械能。 2、起始水力坡度I。:克服结合水的抗剪强度,使之发生流动所具有的水力梯度。 3、根据渗透系数在空间位置变化情况,可将地下水含水介质划分为均质各向异性、均质各向同性、非均质各向异性、非均质各向同性。 4、流网:有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所组成的网络成为流网。 二、作图: 1、流网作图细则: (1)首先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或流线:地表水体的断面一般可看做等水头面;河渠的湿周必定是一条等水头线;平行隔水边界可以汇出流线(平行隔水边界)。 (2)中间内插(注意疏密的变化要符合实际情况)。 2、达西定律作图: 参考课本P44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地质学发展简史(精简版)

地质发展简史 1.地质知识积累和地质学的萌芽时期(远古~1450) 岩石和矿物知识的积累 对地质作用的认识 对地球的启蒙认识 中世纪的地质学 2.地质学的奠基时期(1450~1750) 地质哲学思想的初步发展 对化石和地层的认识 岩石学、矿物学和矿床学的发展 3.地质学的形成时期(1750~1840) 地质考察旅行的兴起 水成论和火成论 地质学体系的形成 灾变论和均变论 4.地质学的发展时期(1840~1910) 地层学和古生物学 岩石学、矿物学和矿床学 动力地质学 地槽地台学说和全球地质构造的理论综合 5.20世纪地质学的发展(1910~) 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的新阶段及板块构造学说 地质学发展史是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地球奥秘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及其生物界演变的规律,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运动规律,并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服务的历史。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源远流长。在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原始朴素的地质知识逐渐形成了地质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地质知识发展的程度,并参照其社会文化背景,可将地质学发展史划分为5个时期。①地质知识积累和地质学萌芽时期(远古~1450),以认识的直观和解释的猜测性为主要特征。②地质学奠基时期(1450~1750),其特征是随着自然科学的诞生,地质知识趋向系统化。对地质现象试作理性解释,并逐步建立了观察和推理方法。③地质学形成时期(1750~1840),一方面地质知识得到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人们将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加以思考,给予解释。地质思想、理论和学说十分活跃,由此初步形成了地质学体系。④地质学发展时期(1840~1910),其特征是地质知识和理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综合分析方法,初步提出了全球性地质发展史的认识。 ⑤20世纪的地质学(1910~),这一时期特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地质学说、地质学理论不断涌现,地质学分支学科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的其他学科相互沟通,形成了全球性地质学体系。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分解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 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②地质学具有多因素相互 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①野外调查一一岩石、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面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试验和模拟实验——岩石矿物的坚定、化石的坚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一一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用“议古论今” 、“现在是认识 过去的钥匙” 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答:⑴灾变论。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②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难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绝,之后被保存在相应的地层成化石。 ③居维叶推断,地球已发生过4 次灾害性的变化,最近的一次是大约5000 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滥(诺亚方舟故事)。 ⑵均变论。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代地质学之父”莱伊尔。代表作:《地质 学原理》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记录(如巨厚的断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擦觉得地质作用,只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 ②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以今论古”。 5、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⑴萌芽时期(远古一一公元1450年)。 代表人物:①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②我国的沈括一一《梦溪笔谈》。 ⑵奠定时期(公元14501750年) 代表人物:①丹麦的斯泰诺一一地层层序律(1669) ②李时珍一一《本草纲目》 ⑶形成时期(公元17501840年)代表人物:①徐霞客一一《徐霞客游记》。 ②英国的史密斯W法国居维叶C和拉马克J.B等对古生物、地层学进行研究。

PETREL软件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PETR EL软件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的应用Ξ 向传刚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517) 摘 要: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油藏数据流处理和生产历史拟合花费了数值模拟人员大量的时间。考虑到Petrel软件在人机交互计算及三维可视化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大庆PN油田七断块油藏为例,介绍了其优势功能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的充分应用,实现了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的软件一体化,方便了数据流处理,提高了历史拟合效率和精度,为该类断块油藏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更加直观、准确的依据和目标。 关键词:PETR EL;数值模拟;人机交互;三维可视化 目前,Petrel软件已经成为我国各大油田最常用的建模软件,其在相控建模算法、人机交互、函数计算和三维可视化方面具有其他建模软件不可比拟的优势〔1〕。然而其诸多优势功能的充分应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更有待加强应用,这对提高油藏数值模拟数据处理的效率及数模人员的多学科协同工作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考虑到Petrel软件与ECL IPSE等主流数值模拟软件的兼容性,将Petrel软件的技术优势充分体现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可实现油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论文拟以大庆PN油田七断块油藏为例,充分应用Petrel建模软件的人机交互计算及三维可视化功能,提高油藏区块数值模拟效率和精度,并最终实现剩余油定量三维可视化描述,对油藏的综合调整及措施决策具有指 导意义。 1 PETR EL在数值模拟研究中的可应用功能介绍众所周知,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Petrel软件,可以建立接近油藏实际地质特征的全三维精细地质模型〔2~3〕。当考虑到计算工作量,地质模型需经过一些“粗化”转化为油藏数值模拟所需的初始油藏模型,即用一系列等效粗网格去“替代”原地质模型的细网格,并使其能反映原模型的主要地质特征和流动响应特征。Petrel软件的网格粗化功能直接实现了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向粗化模型的转化。 事实上,Petrel软件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为油藏数值模拟服务的软件,如图1所示,将Petrel充分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除了能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并提供粗化模型外,其可应用技术功能还包括:模型分区处理、三维可视化显示、人机交互参数调整、 用的经验,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从作用原理上探讨品种的开发以及创造新的防缩孔流平剂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指导其发展,进入分子结构与功能效应的设计阶段。 [参考文献] [1] 涂料流平剂的应用研究进展.D evelop ing of study on pain t R heo logical A gen t. [2] 黄玮,黄琪.涂料技术与文摘Coatings T echno logy and A b stracts. [3] 杜威华,尹国强,康正.粉末涂料流平剂的合成 Syn thesis of leveling A gen t fo r Pow der Coatings. The Coa ti ng Progresses from the Fla tti ng Agen t Research CH EN G Chun-p ing D IN G Y ong-p ing (Inner M ongo lia U n iversity of Scien tific and T echno logy B ao tou T eacher’s co llege014030) Abstract:F low ed au tom atically the even p u lp is a k ind has the i m po rtan t fundam en tal research value and the b road app licati on p ro spect new functi on coating,the p resen t paper m ain ly in troduced the coating flatting agen t,like so lid state flatting agen t RB503,flatting agen t RB505,general flatting agen t T988 research su rvey. Key words:Coating;F latting agen t;T he Coating H elp s the M edicinal P reparati on Ξ收稿日期:2009-05-21 作者简介:向传刚(1982-),男,2007年7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获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学位,助理工程师,现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地质大队攻关队工作,主要从事多学科油藏描述研究。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目的 ?使大家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提高大家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和要求 ?一、全面解读分析地质图 ?二、编制构造纲要图 ?三、编制地质剖面图 ?四、编写一份文字报告 ——×××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地质图: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色谱将地壳某个区域地质现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上的图件。 一、全面解读分析地质图 ?读图步骤: ①先图外,后图内; ②先地形,后地质; ③先地层,后构造。 ?读什么?地层、岩石、产状、时代、分布、相互关系;构造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形成时代…… ?怎样读?边看边记 1.地层 ?从图例中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岩性。 ?分析地层的分布和排列。 ?分析地层的接触关系,尤其是不整合接触。注意Z与上覆地层接触关系 ?划分构造层(不整合接触面),分析构造层的形成时代。 构造层:指一定的构造单元内,在某一构造旋回(构造期)形成的综合地质体(包括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2.褶皱——从大到小 ?区分背斜、向斜。 ?分析褶皱在平面和剖面的形态特点、组合型式、分布规律等。(两翼产状、 轴面产状、枢纽产状、轴迹和平面轮廓) ?分析相邻或相关构造层中褶皱的关系 ?分析褶皱的形成时代。 3.断层——从大到小 ?分析断层性质(正、逆、平移)及类型。 ?断层分组(可能时):依据断层的规模、方向、性质及其与褶皱之间的关系。 ?分析断层与褶皱及侵入岩体的关系。 ?确定断层的形成时代。 4.岩浆岩体——从大到小

?了解岩体的岩石类型 ?分析侵入岩岩体的形态特征即产状类型。 ?分析侵入岩岩体与断裂和褶皱的关系。 ?确定侵入岩岩体形成时代等。 5.分析构造发展史 ?划分构造层和构造期:依据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构造层 平行不整合→构造亚层 ?分析构造作用的方式和方向:依据构造的形态、方向、强度和相互关系。 ?适当分析并恢复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化:依据地 层岩性、厚度、化石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 二、编制构造纲要图(地质构造图)

水文地质学发展历史

水文地质学发展历史 来源:地大热能2015-07-27 “水文地质学”这一术语,虽然早在19世纪初,就在欧洲被正式提出来,但真正成为地质科学中一门比较完整、系统的独立学科,祗是本世纪30-40年代的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地质科学的迅速发展,西方许多(包括前苏联)对地下水的研究,开始在地质科学的基础上(如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和其他一系列基础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以及水文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水文地质学从研究地下水的自然现象、形成过程和基本规律,发展到对地下水的定性、定量评价;它的基本理论,勘察方法和应用方向,也逐步形成。从70年代以来,水文地质学又从地下水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扩大为研究地下水与人类圈内由资源、环境、生态、技术、经济、社会组成的大系统。因此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目标,开始转入到研究整个水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交叉关系的新时期。 我国对地下水的认识和开发利用,虽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但真正运用地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地下水的调查研究,仅开端于30年代。如老一辈的地质学家朱庭祜,谢家荣等,曾于这一时期分别到过江西、河南及南京等地区进行地下水的调查研究,并著有论文或报告。但水文地质学,作为地质科学领域内一门独立的应用地质学科,是在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作者曾把我国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即:①萌芽阶段(20前纪前); ②初始阶段(1900-1950年),开始应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地下水;③奠基阶段(1950-1970年),主要有前苏联学术思想影响下,奠定水文地质的理论基础,是区域水文地质学与农业水文地质学的开创时期;④成长时期(1970-2000年),是水资源水文地质学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时期,主要受西方科学技术思想影响,如系统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新理论、新技术的输入,使我国的传统水文地质学,发展到一个以研究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为重点的现代水文地质学。 二、50年代――区域水文地质学的开创时期 50年代地质部成立以后,各省的水文地质专业队伍和有关的研究机构以及地质院校等也先后建立;这为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时长春地质学院苏联专家克里门托夫教授,结合讲学编者了《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概论》、《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矿床水文地质学》、等教材,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水文地质专业教科书。前苏联新的理论,还通过许多著名学者的著述,不断输入中国。如朗格关于区域水文地质分区理论,卡明斯基关于地下水的渗流理论,普洛特尼柯夫关于地下水储量分类与评价,列别捷夫关于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测,以及奥弗琴尼柯夫关于矿水方面的专著等,对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国水文地质学的发展都是从区域水文地质的调查研究开始,我国也不例外。从50年代中期起,我国有计划地在全国开展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推动了区域水文地质学的发展。1958年编制出版第一幅比例尺1:300万中国水文地质图和第一本专著《中国区域水文地质概论》,1959年为纪念建国十周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利用本国资料编著《实用水文地质学》。1957年正式出版发行我国第一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刊物。这一时期发表了许多有关中国水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