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

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

一则火热扰心/竹茹温胆汤曾治一老人,年六十余,患虚烦不得眠,大便

坚如弹丸,数日一解,腹内一道热气自脐下冲上,随即昏乱欲绝,医两月不愈。一医用花粉、知母、芩、连、大黄,连进二帖,几危殆。余诊得六脉弦劲,与竹茹温胆汤按: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自午服一瓯,热气至心下而止,晡时又服一瓯,其热气至脐下而不至脐,戌初又进一盏,热气不复上升矣,随以滋阴润下药一大剂,大便遂通,安神熟睡,调理旬余而愈。

二则宛太封翁,督理抚建厘务寿人司马之尊人也。岁同治乙丑年夏间,.患

不寐错杂之症,凡数易医,病全不效,延至七月中旬,自觉丹田一道热气上冲,至两乳下及膺胸之间,汗淫淫出,良久渐息,然只背心及肩臂,脉门至鱼际

心脉用

内科?不寐

1521

而止,淫透复衣,他处及十指、掌心、并身半以下皆无汗,且温和,自鱼际至两手肩髃皆冰冷,七十天通宵无寐,形瘦神瘁,沉困已剧。所喜胃纳尚佳,寿翁至孝性成,忧心弥切,时虞风烛,备以后事,铎数承宠召,皆以他往相左。迫至八月初九日,始应召就诊,因询其病始末,思之已得大概,且诊得左关脉弦而劲,右关和缓,两寸和滑有神。两尺濡弱,知肾中真阴已损,肝阳偏亢,阴阳有不和协之机,显然可征矣。夫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阳者,水火之征兆也。人身一小天地,天地温和,风涛自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今阴阳相逆,乃失其常,故诸病生焉。且熟气上逆,内风时起,必挟风痰阻住阴阳升降之道路,故有一撅汗出。若气虚汗出,其汗通身皆有,此定评也。考先哲论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但宜辨别内因外邪而施治也。按本症本属内因,爰议镇肝潜阳一法,宗仲景二加龙牡汤,加石斛、丹皮以进二剂,小效;次日重用生龙齿八钱,加龟板五钱,仿欲求阳和,须介属之咸,一服汗减,神静而得寐。又次日再投一剂,寐虽不如于昨,而腹内之热气上冲大减,左乳下气动亦差除,奈封翁精明,疑药太过阴柔,不敢多服,遂停药,间或自用参、归、龟胶、枣仁、茯神、麦冬、甘草、燕窝平补养心之类,卒不能疗。间隔一月,乃复召诊,视左关脉仍见弦劲之象,再参脉证,虽稍有变动,总是肝病居多,木实作仇故善怒。今胆火上炎,盖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胆热亦心烦不寐。推此以治,遂以温胆汤加桑叶、丹皮泻其伏火,午间服一盏,热气至心下而不至心上,戌初又一盏,热气至脐下而不至脐上,此又经月来不寐,是夜竟安然恬睡矣。次日再投,丹田之热气不复上冲,而一撅之汗亦息。嗣后,以东洋参、朱砂染麦冬、龙齿、牡砺、龟板、石斛、白芍、丹皮、炙草之类调理,渐次平复.余详后案。

<<以上出自套医案偶存》

(李铎《二续名医类案·内科·五、心系病证·(一)惊悸、怔忡》)P:1520

三则李左。抱痛西河,木失条达,肝胃不协。由嗳噫泛酸而致咽中如阻,

寤不成寐,心烦火升作厥。阳神扰攘。拟宁神熄肝,参以化痰。

竹沥半夏二钱橘红一钱煅龙齿三钱枳实一钱茯苓神各三钱酸枣仁二钱川连二分煎汁炒竹茹一钱陈胆星七分黑山栀二钱夜交藤四钱竹沥七钱姜汁少许

又:化痰宁神,仍难安寐,咽中如阻,气撑嗳噫,频转矢气。阳升不熄,脾胃气弱。拟扶土抑木,育阴宁神。

奎党参三钱大熟地砂仁炙,四钱朱茯神三钱煅龙齿三钱杭白芍一钱五分法半夏一钱五分炙黑草五分炒枣仁二钱远志肉五分夜交藤三钱橘红一钱

四则龙宗师。人有阳气,阴之使也。人有阴气,阳之守也。故阳气常升,

水吸之而下行,阳气无炎上之忧。阴气常降,阳攀之而上升,阴气无下泄之患。心为离火,肾为坎水,离在上而坎在下,离抱坎而中虚,坎承离而中满,太过者病,不及者亦病,阴阳配合,本不得一毫偏

内科?不寐

1 523

肝火扰心失眠胜于其间也。姜附过剂以耗阴气,则在下之水,不克吸阳以下行,病遂以不寐始。阳胜于阴,由此而基。夫阳乃火之属,容易化风,经谓风善行而数变,阳之性毋乃类是。阴伤不能制伏其阳,致阳气游行背部及腹,时有热气注射,而热却不甚,但觉温温液液。以阳邻于火,而究非火也,故曰背为阳,腹为阴,以阳从阳,背热宜也。而涉于腹也何居,则以阴弱而阳乘之也。惟逢得寐,其热暂平,以水火既济,阴阳相纽,足以收其散越也。若阳气久亢无制,从阳化风,恐贻痱中之忧。差喜右脉濡缓,左寸关虽弦大,左尺细微,沉候有神,乃阴气足以内守之征。历进育阴酸收之品,所见甚高。惟是花甲之年,肾经之水,能保不虚,已属不易,何易言盈。况阳之有余,即是阴之不足,以酸收之,阳虽暂敛,未必常能潜伏。兹拟前人取气不取味之法,专以水介至阴之属,吸引阳气下行,使升降各得其常,病当循愈。特春升雷且发声之际,势难遵奏全功,一阴来复,当占勿药也。

玳瑁珍珠母龟甲心炙鳖甲煅牡砺煅龙齿海蛤粉白芍女贞子朱茯神泽泻

复诊:昨引阳气下行,原欲其阳伏阴中,而成既济.乃地气升发,昨为惊蛰,阳气正在勃动,晚间依然未睡,胸中不舒,稍稍咳痰,顿觉爽适。阳气两昼一夜未潜,右寸关脉顿洪大,沉取甚滑。夫以阳升之故,脉象遽随之而大,此阳系是虚阳无疑。而关部独滑,滑则为痰,盖津液为阳气所炼,凝成胶浊,胃中有痰,一定之理。心在上,肾在下,上下相交,惟胃中为交通之路,然后可以接合。今潜之而未能潜,必以交通之路,有所窒碍。拟从前意兼泄痰热,通其道以成水火既济之功。

玳瑁煅龙齿珍珠母瓜篓皮川贝母胆星羚羊片海蛤粉夜合花制半夏焦秫米竹沥

心,离火也,肾、坎水也,离在上,坎在下,上下交通,其枢在胃,胃中为湿痰所据,则坎离相交之道路阻梗,遂致水火不能相媾,所有湿痰,悉借肝火而鼓动。欲媾阴阳,当通胃府,欲通胃府,当化湿痰,特粘腻之物,断难立予荡除,探手成功耳。

制半夏广皮枳实煅龙齿知母茯苓白蒺藜竹茹上徭桂二分川雅连四分,二味研细,饭糊为丸,开水先下

复诊:惊动胆木,甲木漂拔,乙木过升,致阳气有升无降。日久不寐,脉弦肤肿,经所谓热胜则肿也。升降乖违,而欲其水火相济也得乎.拟专降胆木,使升降各得其常。

制半夏广皮茯苓枳实竹茹辰砂天竹黄珍珠母煅龙齿煅磁石

另濂珠二分,辰砂一分,川贝三分,三味研末调服。

九则痰热扰心失眠/龙胆泻肝汤贺季衡

陈男。心火肝阳上升,痰热又阻阳明不化

1 538

二续名医类案

阻仄水火之交通。心烦不寐,头目或眩痛,食少胃呆,舌苔糙白满布.脉弦滑鼓指。一派痰火见端,当清营泄化。

龙胆草一钱五分,酒炒大麦冬二钱远志肉一钱五分黑山栀二钱竹沥半夏一钱五分炒枳实一钱五分川贝母二钱云苓神各二钱上川连三分,猪胆汁炒上肉桂一分五厘,去皮切炒竹茹一钱五分二诊:进清苦泄化、引火下行,日间虽能安枕片时,而入夜仍火升烦扰,耳轰肉响,小溲浑赤,脉弦滑,沉分数,舌苔前畔就化。心阳肝火上升,痰热阻仄阳明不化也.龙胆草一钱五分,酒炒大麦冬三钱云苓神各三钱黑山栀二钱上川连五分,猪胆汁炒炒枳实一钱五分竹沥半夏一钱五分远志肉一钱五分紫贝齿五钱,先煎煅龙齿五钱,先煎炒竹茹一钱五分青果三个,打

三诊:用十味温胆汤加龙胆草,苦以泄肝,加川连苦以泻心。心火肝阳交亢于上者,已具降化之机,夜寐固就酣,舌苔之满腻亦大化,头部筋掣亦松,左脉仍有弦滑意,腑通未爽,余焰未尽可知。

龙胆草一钱五分,酒炒大麦冬二钱云苓神各二钱郁李仁四钱川贝母一钱五分黑山栀三钱炒枳实一钱五分竹沥半夏一钱五分紫贝齿五钱,先煎远志肉一钱五分炒竹茹一钱五分灯芯十茎,朱染四诊:迭进苦以折之一法,大腑畅通数次,头部之浮阳亦潜,舌苔之满腻已化,惟夜寐又复不酣,左脉仍弦滑。火在上而痰居中,其水无以上升,水不升而火不降也。

生石决一两,先煎大麦冬三钱生熟枣仁各二钱远志肉一钱五分川贝母一钱五分竹沥半夏一钱五分云苓神各二钱煅龙齿五钱,先煎紫贝齿五钱,先煎炒枳实一钱五分炒竹茹一钱五分五诊:迭进苦以折之、清以降之,头部之浮阳已清,舌苔之满腻亦化之将尽.痰出颇多,胃纳未复,夜分尚少寐,脉弦滑渐平。痰火初化,心肾之强未充之候。

南沙参三钱煅龙齿五钱,先煎远志肉-钱五分川贝母一钱五分炒枣仁四钱炒枳实一钱五分云神四钱竹沥半夏一钱五分大丹参一钱五分大麦冬一钱五分,朱染炒竹茹一钱五分

以上出自<<贺季衡医案》

贺季衡《二续名医类案·内科·五、心系病证·(一)惊悸、怔忡》)P:1538

老中医:给胆怯易惊者的安眠方~温胆汤

温胆汤 【古方出处】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使用历史】约850年。 【主要成分】半夏、竹茹、麸炒枳实各二两(各6克),陈皮三两(9克),茯苓一两半(4.5克), 炙甘草一两(3克),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 【典型征象】失眠,怕黑,不敢独处。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 温胆汤最初见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坦所撰的《集验方》。其后被《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收录,云:“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 宋·《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收录“温胆汤”1首,其中卷九“温胆汤”以《集验》温胆汤减生姜为 五片,加茯苓一两半、大枣一枚,减其温性、增其凉性,以欲利胆清胆,并尊胆腑清净以温 和为要之意,承袭“温胆”之名。后世医家多从《三因方》之论。 《古今医案按》中记载过一个例子:“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 心丸、四物汤,不效。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此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安。”就是说一个少女总是觉得害怕而不能入睡,后来医家汪石山诊断她是胆出了问题,于是开了温胆 汤的方子,治愈了少女的失眠。 不断发展变化的温胆汤 关于温胆汤的配药,有一首方歌可以帮助记忆: 温胆汤中苓夏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舌苔腻,此系胆虚痰热扰。 温胆汤在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灵活运用的实践以后,从最初的临证祛痰之剂,逐渐发展为 可以治疗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全身各个系统疾病的良药。 温胆汤的方中由多味药配伍,共同起到和胃化痰、安神定志的效果。纵观整个药方,寒温并用,消补兼施,升降并行,其目的就在于清化痰湿,调理气机,安和胆胃。温胆汤算是一味 基础药方,可以在其基础上加味治疗更多的病症,常见的有黄连温胆汤和柴芩温胆汤。 跟温胆汤相比,黄连温胆汤适合用来治疗热象更为明显的症状。它具有清热、化痰、开窍、 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用黄连温胆汤治的病,在发病原因上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情志有关,在临床上大多会有情志异常的表现。黄连温胆汤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味黄连而得来的,而在临床应用上,又可以在黄连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味来治疗更多的疾病,加味黄连温胆汤可

黄连温胆汤妙用多

黄连温胆汤妙用多 中医书友会第997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小编前两天刚喝了黄连温胆汤,故而对此方特别感兴趣。亲身感受,此方对于痰热蕴结证真好使!本文作者列举了四案,分别为胃痞案、恶心案、不寐案、失眠案,也是例证。(编辑/张亚娟)黄连温胆汤妙用多 作者/蒋健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变化而成,原方较本方少茯苓、大枣,而生姜则重用四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减生姜用量而治痰热,方名仍称温胆,但功用实为清胆。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乃温胆汤去大枣、加黄连而成,进一步加强了清胆的作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由于黄连温胆汤是以二陈汤为基础加减而成,故首先能够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之痰湿(热)中阻证。 胃痞案 藩女,47岁,2006年4月25日就诊。中脘痞闷伴恶心,食后尤甚,舌偏红,苔薄黄腻,脉弦细。证属湿热内阻;治以清热化湿,和胃消痞;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3克,姜竹茹6克,姜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枳实12克,青皮12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莪术12克,佛手

10克,木蝴蝶5克,苏梗12克,全瓜蒌15克,14剂。5月12日二诊:药后诸症均除。 恶心案 蒋女,74岁,2006年5月23日就诊。恶心,反酸,胸骨后痞胀难受不适,胃脘上胸骨下处按则嗳气且有声,平素易受惊吓,夜寐欠佳,头晕,两下肢麻木30余年,左下肢肌肉萎缩,右上肢疼痛,其近肩处麻木,口腔右颊内溃疡疼痛,纳呆,舌红,苔黄腻,脉细弦。患有抑郁症,浅表性胃炎伴重度糜烂,腰突症。症状虽多,总以痰热内扰为主线;治以清热化痰为主;黄连温胆汤合平胃散、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旋覆代赭汤加减。 组方:姜半夏15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川连3克,厚朴12克,苍术12克,白术12克,天麻12克,旋覆花10克,代赭石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石菖蒲12克,煅瓦楞子15克,丹参15克,蒲公英15克,7剂。 5月30日二诊:患者初诊时本不愿服中药而欲服西药,经劝告先试服中药7剂。今满脸笑容而至,诉诸症均有好转:恶心、反酸止,易受惊吓好转,睡眠改善,上肢麻木减轻三分之一,能知痒感,口腔溃疡痊愈,胃纳大增。继服原方7剂。上例虽以恶心为主诉,但从纳呆、胸痞、平素易受惊吓、夜寐欠佳、头晕以及肢体疼痛麻木、苔黄腻等一系列看似互不

心得体会之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胆瘅的证治及体会

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胆瘅的证治及 体会 摘要:胆瘅涉及胆、胃两腑,是胆胃症状并见的一种疾病,既 异于胆病,又有别于一般胃病。本文介绍了黄连温胆汤在胆瘅治疗 中的运用,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胆瘅;黄连温胆汤;胆汁反流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7.028 中图分类号:r25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7-0113-03 abstract:“dan dan” (bile heat syndrome) is common in clinical disease of digestive system. it relates to the gallbladder and stomach. it is different from biliary diseases,and general stomach disease as well.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huanglian wendan decoction on bile heat syndrome treatment,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dan dan (bile heat syndrome); huanglian wendan decoction; bile regurgitation 1 病因病机 2 分型论治 2.1 胆热犯胃 证见口苦或呕苦,或胃脘灼痛、嘈杂、烧心、吞酸,胸脘间灼 热感,口干,便结。舌红或黯红,苔多薄黄或黄腻,脉多弦。治法:清胆和胃、行气通降。方以黄连温胆汤合小柴胡汤、左金丸化裁: 黄连3 g,制半夏10 g,茯苓10 g,枳壳10 g,竹茹6~10 g,陈 皮10 g,吴茱萸2 g,柴胡10 g,黄芩10 g,生姜2片。方中以黄 连温胆汤清降胆胃;以小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制半夏和解枢机 以清热;加少许吴茱萸、生姜为反佐,既有助于降逆,又监制寒凉 之性。若胆、胃火甚,可加栀子、蒲公英;胆胃上逆明显者,加代 赭石以镇逆;胃胀明显可加香附、佛手等;胃痛时加白芍、延胡索。 g,代赭石20 g,紫苏梗10 g,大腹皮15 g,炒谷芽15 g,炒麦芽15 g,炒莱菔子15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后,胃脘痞胀 明显好转,午后反酸、烧心明显减少,晨起仍口苦,守方加栀子10 g加强清胆热、鸡内金10 g以助消食。继服10剂善后。 2.2 气滞血瘀

黄连温胆汤是什么-

黄连温胆汤是什么? 今天,要跟大家的介绍的是一款来源于《六因条辩》的黄连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对于清热解烦、化痰等都有很好的功效,另外如果是心烦导致的失眠,服用黄连温胆汤后,也会有一定的疗效。那么,什么是黄连温胆汤呢?它是由哪些药物组成?它又有哪些功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用川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甘草、生姜及茯苓等中草药煎熬而成的汤剂,有理气化痰的功效。 黄连温胆汤来源于《六因条辨》卷上。主要药物组成是温胆汤加黄连,川连:6g,竹茹:12g,枳实:6g,半夏:6g,橘红:6g,甘草:3g,生姜:6g,茯苓:10g。 二、黄连温胆汤的功效 1. 对于胸闷脘痞、心烦、痰多、口中黏腻、嗳气、纳呆、恶心甚则呕吐、舌质偏红、舌苔黄腻的失眠患者,可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

【加减】方中常加入夏枯草;若彻夜不寐,重用半夏、茯苓,加茯神;心烦急躁者,合黄连解毒汤清心解毒;胸闷心悸者,合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清热宽胸;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神曲、苍术、砂仁健脾消食;痰热盛兼大便不通者,合礞石滚痰丸(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朴硝)通腑豁痰。 2.温胆汤还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表现为头晕,心烦易怒,胃脘胀满,舌红,有瘀斑,苔黄腻,舌下静脉迂曲,脉沉细的痰瘀互结,心络受损之证,可以选用祛痰化瘀,清肝通络的治法,用温胆汤合四物汤加减。 以上便是关于黄连温胆汤的一点介绍,希望大家看完,对黄连温胆汤会有一定的了解。其实从中医角度上讲,中医对黄连温胆汤的疗效是非常肯定的,因此,如果大家遇到因为心烦而引起的失眠问题,不妨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黄连温胆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