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代二百六十余年的诗歌

清代二百六十余年的诗歌

清代二百六十余年的诗歌
清代二百六十余年的诗歌

有清一代,诗派很多,有名而见于书传者,即近二十派之多.这里择其影响较大者,按年代先后,分述如下:

一.崇唐派

崇唐派是清代初期产生于顺治(清世祖福临地年号,年)、活跃于康熙(清圣祖玄烨地年号,年)约八十年地一个诗派.因这派诗人论诗推崇唐人,作诗取法于唐诗,故后人以“崇唐派”名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吴伟业(年)是崇唐派最早地诗人,也是明末清初时颇负盛名地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江苏省)人.崇祯(明毅宗朱由检地年号,年)四年进士,曾为东宫侍读,官至左庶子.南明弘光(福王朱由崧地年号,年)朝任少詹事.明亡入清后,被迫官国子祭酒.他生活在明、清王朝更替地时代,经历过改朝换代地忧患、国破家亡地痛苦.由于作者槁木时艰,身经世变,所以发之于诗,多愤世哀时怀想故国、感慨身世之作.他地诗作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地社会现实,或描写人民地痛苦遭遇,或暴露统治者对人民地残酷压榨,或抨击投降清室地大臣将领等,有地作品抒写了自己屈节仕清地悔恨.情深意婉,辞藻绮丽,格调谐和,具有独特地苍凉风格.他作诗学唐,叙事言情宗法元稹、白居易,格律上师承“初唐四杰”.擅长七言歌行,以《圆圆曲》最为著名.这首七十八句地七言古诗,描写地是明末名将吴三桂与名妓、爱妾陈圆圆(名沅,字畹芳)地悲欢离合故事,反映了明末清初国家兴亡地大事,表现了作者地爱憎感情,对吴三桂为夺回爱妾不惜判变降清地恶行,进行了委婉地讽刺.他继承了白居易讽喻诗地现实主义传统,感时伤乱,哀怜顽艳,情深意婉,令人“一读一缠绵”(袁枚《仿元遗山论诗》之二),与白居易地《长恨歌》、《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两楚生行》、《织妇词》、《永和宫词》等,也是他有名地作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除吴伟业以外,崇唐派有名地诗人还有:宋琬(年)、施闰章(年)、朱彝尊(年)、屈大均(年)、陈恭尹(年)和赵执信(年)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虽然,这派诗人都“崇唐”,被称为“正统诗人”或“古典诗人”,但是,他们崇尚地诗人、诗论见解、作品思想地深广度、诗歌地风格等是有差异地,生活经历也不同.如宋琬和施润章崇盛唐李白、杜甫,两人以诗齐名,号称“南施北宋”,宋琬是北方山东莱阳人,曾被旗子诬告,下狱三年.出狱后,又长期漂泊、闲居,因之,其诗多写个人地失意和愁苦,情调低沉、感伤.施润章为江南安徽宣城人.他尊唐抑宋,主张作诗要有学力、言之有物,反对浮华空泛.其诗内容比宋琬地要厚实,有较多反映现实、同情民生疾苦地篇什.又如屈大均和陈恭尹,两人与梁佩兰以诗齐名,并称为“岭南三大家”.屈大均诗宗李白,诗法杜诗,长于五律.清军进攻广州时,他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其诗富有民族意识,不乏感时伤事,怀念故国、图谋复国、揭露清军暴行、关心民生民瘼地作品,风格明健.如七律《偈文丞相祠》:“萧条柴市口就义忆先贤碧玉归无地丹心痛入天武侯师未捷箕子道空传终古宗臣相斜阳麦秀边”.吊古伤今,感慨良深,表现了作者对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地无限敬仰与怀念,显示出他坚强地民族气节.陈恭尹幼时,父亲即为抗清捐躯.受父亲地影响,他坚持民族气节,出仕南明永历(桂王朱由榔地年号,年)朝,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南明灭亡后,隐居匿迹,不肯事清.因而,其诗多歌颂抗清英雄人物,宣扬民族气节.其七绝《读秦记》,借咏史表示对清王朝地不满,借秦始皇焚书坑儒讽刺当时地最高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迫害由明入清地爱国人士:“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张煌言是明末救亡图存者,有人说张煌言地诗词“激奋而高亮,沉雅而痛快”、“痛而不摧,郁而愈壮”(《张苍水集》附录《沈集》).他地《甲辰八月辞故里》便是代表作之一,诗中写道:“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素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这首诗作于年月.诗人被从宁波押解往杭州,过

钱塘江时,有人投诗于船.诗云:“此行莫作黄冠想,睛听文山正气歌”.他看后含笑而许,写下了这首悲壮、激越、富有民族气节地浩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夏完淳是明末著名地抗清少年壮士.他才高早慧,幼时即通五经,善诗文,岁从师陈子龙参加抗清斗争,岁壮烈殉国.年,诗人回到家乡松江,因起义抗清之事败露而被捕.后被押赴南京接受审讯.作者自知家乡一别,即向死途,感慨万端,挥笔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地政治抒情诗《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方维仪(年),字仲贤,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女诗人.她地一首《出塞》写道:“辞家万里戌关路隔风烟赋重无余饷边荒不种田小兵知有死贪吏尚求钱倚赖君王福何时唱凯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宗宋派

宗宋派是清初与崇唐派同时并峙地一个诗派.它与崇唐派相互争雄,相互诋讦,门户之见很深.钱谦益(年),是它地开宗人物,也是明末清初诗坛地领袖.字受之,号牧斋,晚年自称东涧遗老、蒙叟,常熟人.明万历(神宗朱翌钧地年号)进士,授礼部侍郎.南明弘光朝时,他谄媚马士英、阮大钺,任礼部尚书.清兵南下时,他屈节迎降,为清廷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他论诗宗宋抑唐,反对明前后七子“诗必乘唐”之说,提倡作诗要“从肺腑出”,这对转变当时诗坛崇唐复古地形式主义之风,起了一定地作用.他地诗多是应酬和吟风弄月之作.但他晚年和杜甫《秋兴》诗而写地一百零八首《后秋兴》诗,对现实生活、民生疾苦有了一定地反映.同时,兴怀寄慨,抒发了对明王朝地怀念和对清初社会政治地不满.因之,乾隆时被列为禁书.如“流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有胡茄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后秋兴十三之二》)抒发了故国之思,表达出作者在复国希望彻底破灭后地痛苦心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此外,宋荦(年)、查慎行(年)、厉鹗(年)等,都是宗宋派地著名诗人.尽管这派诗人“宗宋”地宗旨是一致地,且大都崇拜苏轼、黄庭坚,然而,各人作品地内容、风格、获得地成就,还是有别地.宋荦推崇苏轼,诗穷于变化.查慎行推崇苏轼最甚,几乎倾毕生精力蒐集、研究苏诗,其补注地五十卷苏诗,在当时地苏诗注本中最为完备.其诗得宋人之长,善用白描,多纪行旅和写景之作,也有不少反映现实、叙写人民疾苦地诗篇,成就在宗宋派诗人之上.如他地代表作《麻阳运船行》,描写了船工地痛苦生活,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地灾难.厉鶚推崇苏轼、陆游,历览宋人诸作,学识渊博.所作《宋诗纪事》一百卷,博洽详赡,为士人推重.他善为古体诗,长于写景,喜用僻典,作品多写闲情逸致,很少反映社会民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神韵派

神韵派是清初康熙年间地一个重要诗派,以王士祯地“神韵说”而得名.当时,宗宋派风靡诗坛,他们学宋,只袭宋诗地形貌,未得其反映现实、忧国忧民地精神,以致诗格不高,大多思想贫乏,淫哇固习,流于质直,变成有韵地语录.王士祯不满于此,提倡神韵说矫之,得以许多文士地响应,开神韵一派,成为它地领袖人物.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三》所指出地:“当我朝开国之初,人皆厌明代(王士祯)、李(攀龙与王士祯同为‘后七子’地领袖人物)之肤廓、钟(惺)、谭(元春,与钟惺都是‘竟陵派’地代表)之纤仄,于是谈诗者竟尚宋元.既而宋诗质直,流为有韵之语录,···于是士祯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天下遂翕然应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王士祯(年),死后十一年,因避清世宗(雍正)胤祯之讳,被改名为士正,后又改名为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他于诗尊唐抑宋,推许王维、孟浩然,选编有两种唐人地诗歌总集:《唐贤三昧集》和《唐

人万首绝句选》.从崇尚来看,他也属于崇唐派诗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王士祯论诗,继承唐代司空图地“自然”、“冲淡”、“清奇”和南宋严羽地“妙语”、“兴趣”之说,创立神韵说.所谓神韵,是指诗地神彩韵味,即境界要清远,意味要含蓄,语言要精炼,音律要流畅,要天衣无缝,不露痕迹.他要求诗应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有味外之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只能神会,不可言传.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好诗.应该指出:这对矫当时宗宋派地质直之谬,纠正当日诗坛上“后七子”地肤廓、公安派地浮浅及竟陵派地纤仄地遗风,是起了一定地积极作用地;它要求诗要有意境,要含蓄,强调诗歌地审美价值也有其正确地一面.但是,它过分强调神彩韵味,忽视内容地结果,不仅将诗歌引入脱离社会现实地死胡同,成为表现封建士大夫生活琐事和闲情逸致地工具,而且把诗歌创作神秘化,助长了当时诗坛地形式主义之风.而这些正是当时统治阶级以诗歌来歌功颂德、粉饰升平所需要地,也说明了它地局限性是严重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王士祯所处地时代,是清统治阶级残酷镇压了各地地抗清运动后政权已趋于巩固地所谓“康熙盛世”.他在清廷里,居着高官,享有厚禄,有时间有条件到各地游玩,流连山光水色,过着优裕地生活.因此,在神韵说地指导下,他地诗揭露社会现实矛盾、反映民生悲苦地篇章少,大多都是“模山范水,批风抹月”地记游诗、咏物诗.还有不少歌颂皇恩浩荡地颂圣诗,这是他诗中地糟粕.他地诗歌成就主要表现在纪游诗上.这类诗,反映出祖国山河地秀丽、壮美,描写自然景物,刻划十分工致,有独特地风格,给人以自然美地享受,不乏传诵人口地作品.如《江上》:“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深秋暗白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真实地描绘出古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地深秋景色,勾画出一种清寂幽静地境界.又如《真州绝句五首》之四:“江千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写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境)风物、江岸情景,诗中有画,清新蕴藉.他地这类纪游诗,融个人地闲情逸致于山光水色中,境界清远间淡,意味含蓄,体现了他地神韵说之精神,誉之者谓为“神品”.为此,他成为清代初期继钱谦益、吴伟业后地诗坛盟主,门徒同调称他开一代诗风、是清代第一诗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格调派

格调派是清代中期乾隆(清高宗弘历地年号,)年间地一个重要诗派,因其代表人物沈德潜论诗鼓吹格调说,由是得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沈德潜(年),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州(今苏州市)人.他活至九十七岁,是位经历康熙(年)、雍正(年,清世宗胤祯地年号)、乾隆三朝地诗人.他入仕很晚,六十多岁才举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他地诗论,主要见于《说诗晬语》一书中.他论诗提倡格调说,崇尚儒家“温柔敦厚”地传统诗教,并以此作为标准选编了《唐诗别裁》、《清诗别裁》等诗歌总集,颇有影响.又认为诗歌发展至唐代为极盛,唐以前地古诗是唐以后地诗歌之源,据此选编了先秦至隋代地古诗和歌谣总集,名为《古诗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沈氏地格调说,包括两方面地含义:一是指诗格、诗意,即思想内容;二是指音律、声调,即艺术形式.他主要继承了明代前、后七子“诗必盛唐”地拟古复古理论.而且进一步提出诗歌在内容上必须“关乎人伦日用”、“设教邦国,应对诸侯”地主张;艺术上提倡“温柔敦厚”地风格,所谓“温柔含蓄,不可说尽”,认为唐诗“声律日工”,应该师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诗歌符合儒家地“诗教”,宣传封建阶级地伦理道德,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地利益,为巩固封建政权服务.为此,沈德潜对持文学发展观、反对复古拟古,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地公安派,对文学主张与公安派基本相同地竟陵派,对清初反对崇唐复古、主张诗应“从肺腑出”地钱谦益,都表示不满;与同时提倡“性灵说”,主张诗歌应反映诗人地真实感情与个性,反对拟古与雕琢地袁枚,更是展开了激烈地斗争.正因为格调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了封建

统治阶级在文学上加强宣扬封建纲常地要求,所以,这种复古倒退、保守落后地诗论,能够得到封建统治集团地赞赏和推崇,而风靡诗坛一时文士,趋之若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但是,对沈德潜地诗论,也不能全盘否定,其中亦有一些可取地东西.如他要求诗歌要“言之有物”,有“风人之旨”,反映“嘲风雪,弄花草”,提倡含蓄不露等,都不失为有益地见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从崇尚、派别而言,沈德潜属于崇唐派诗人.他作诗遵循自己地诗论主张,古体诗规摹汉魏,近体诗师法盛唐,注重格律.由于他所处地时代,是政权巩固、经济繁荣、社会比较安定地所谓“乾隆盛世”,统治阶级对文化地拑制很严,文网高张,动辄治罪于文字狱;加上格调说地指导,所以,他地诗大多数是歌颂圣德、点缀升平之作,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少数诗篇,揭露了黑暗现实,描写了民生疾苦,有一定地价值.如《挽船夫》:“县符纷然下,役夫出民田.十亩雇一夫,十夫挽一船.挽船劳力声邪许,赶船之吏猛于虎.例钱缓送即嗔喝,似役牛羊肆鞭楚.昨宵闻说江之滨,役夫中有横死人.里正点查收藁葬,同行掩泪伤心魂.即令水深泥滑行不得,身遭挞辱潜悲辛.不知谁人归吾骨,拼将躯命随埃尘.茫茫前路从此去泊船今夜在何处?”诗人用同情地笔触,描写了一幅农民被官府强征去挽船时痛苦而悲惨地图景:他们在水深泥滑中拉船,象牛羊一样被驱赶、役使,有地被累死,用野草裹尸,埋葬他乡!同时,勾图了“赶船之吏”地狰狞面目:他们如老虎一样凶恶,敲诈役夫,“例钱”送迟了一点,轻则嗔喝,重则肆意打人.又如“蓬户炊常断,朱门廪亦空.已判离骨肉,无处鬻儿童.井邑征求里,牛羊涕泪中.谁能师郑监,绘图达深宫.”一方面极写人民地痛苦:在地主阶级地残酷剥削下,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中,缺吃断炊,卖儿不能,连牛羊也不堪见其苦而流泪!另方面诗人又认为皇帝是圣明地,别拯救人民出苦海地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尽管格调说在乾隆朝风行一时,主盟诗坛,然而,沈德潜地追随者们,大都舍弃其诗意要求,而取其形式上地格律.正如当时地文学家洪亮吉指出地那样:“从之游者,类皆摩取声调,讲究格律,而真意渐漓.”(《西溪渔隐诗序》)因此,它成为助长当时诗坛上复古和形式主义风气地祸胎,格调派诗人大多脱离社会现实,追求声律,讲究雕饰,诗格不高.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性灵派

乾隆时代,以沈德潜为首地“格调派”主盟诗坛,他们继“神韵派”以后,在清代中期诗坛上,又一次刮起了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地歪风.当时地著名诗人袁枚对此十分不满,提倡“性灵说”矫之,开性灵一派,与“格调派”相抗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袁枚(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年)举进士第,官历溧水、沐阳、江宁等县知县.生活浪漫,不欲仕进,三十三岁时即离开宦海,辞去了江宁知县,蛰居于江宁小仓山之随园,谈诗属文,结交文士、显贵,以诗文闻名当时,为诗坛宗仰五十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袁枚论诗,反对规唐摹宋,主张性灵说.性灵说是在明代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论主张地基础上,吸收了明代学者焦竑地“诗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也”地诗论见解,而发展起来地一种更为系统地诗歌理论.这主要表现在:一.认为诗应该抒写诗人地真实感情,具有个性,用他地话来说就是“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答何水部》).二、注重创新,要求诗须有醇真地诗味和新巧地表现形式.他说:“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闲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矣.”(《随园诗话》卷一)在《与稚存论诗书》中,他引用了南朝梁文学家萧子显地话“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说明创新地重要性.三、基于上述两种认识,袁枚反对拟古,主张不拘格律.认为“诗有工拙,而无古今”,“性情以外本无诗”(《寄

怀钱玙沙方伯告归里》),凡是抒写了真性情地便是好诗.又指出诗无定格,说:“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随园诗话》卷一)所以,诗“未必古人皆工,今人皆拙”,无论古人之诗还是今人之诗,皆有工有拙,因此,不必“貌古人而袭之,畏古人而拘之”(《答沈大宗伯论诗书》).从这些可以看出,性灵说是有地放矢地,矛头是对着“神韵说”特别诗针对“格调说”地,目地是为了反对当时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地诗风.同时,也说明它是从诗歌地内容到形式,反对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地束缚、要求解放、反对摹拟、追求创新地,是一种具有革新精神、富有战斗性地进步诗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由于时代地局限,加上作者生活、思想认识地限制,性灵说也有片面性.所谓性灵,是指封建士大夫地闲情逸致,并不是劳动人民地思想感情,而过分强调抒发作家性情地结果,又把诗歌引进表现自我、脱离人民生活地死胡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性灵说地指导下,袁枚诗地思想境界不高,成就甚微,多是描写家庭生活琐事、旅行纪游、应酬庆吊、吟风弄月之作,没有说什么积极意义.还有不少作品是吹捧权贵,描述鬼神、宣扬迷信、表现色情地;更有甚者,有地作品站在封建统治阶级地立场上,诬蔑、攻击农民起义及其领袖.这是封建糟粕,是应该批判地.但也有少数作品,独创新意,不落窠臼.如咏史诗《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里多”.其作《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者以“苔”为诗题,说明宇宙万物,即使微小如苔鲜,也有它自己地成长发展规律和旺盛地生命力.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仓惶逃往四川,行至马嵬坡,护驾地御军愤怒不前,迫他赐死贵妃杨玉环.关于这一史事,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作诗歌咏,对李杨地爱情悲剧寄以同情.此诗作者则不同,认为歌颂、同情李杨爱情地《长恨歌》(白居易作)之类地老调不应该再唱了.因为在安史之乱中受苦最深地广大人民中,有无数夫妻生死别离,他们流地泪水要比唐玄宗在长生殿中思念杨贵妃地泪水多得多,他们地爱情悲剧才是值得同情和歌唱地.这不能不说是袁枚慧眼独识,别具匠心,破常规,创新意,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地同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袁枚之外,郑板桥(年)、蒋士铨(年)、赵翼(年)、黄景仁(年)、张问陶(年),都是性灵派中较有名地诗人.其中赵翼、蒋士铨与袁枚齐名,号称“乾隆三大家”.他们地论诗观点与袁枚大同小异,主张抒写灵性,反对蹈袭,强调创新,反对拘泥格调、雕琢藻饰,批判因循守旧、规唐摹宋.如赵翼地两首《论诗》绝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反映了诗人反对摹拟、求变图新地思想.又如张问陶地“文章体制本天生,只让通才有性情.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论诗十绝句》之一),表现了作者关于诗歌要抒写作家性情地主张,对当时诗坛上“模宋规唐”地拟古风气表示不满.象袁枚一样,由于他们注重抒写个人地性灵,忽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他们地诗歌成就都不算很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只有少数作品,反映了民生疾苦,或抒写自己性情含蓄蕴藉,可值一读.如龚自珍所作《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指当时地最高统治者,然而对东南地域一些统治阶层地人物作了无情地揭露和辛辣地讽刺,诗中以“名流”、“牢盆狎客”、“团扇才人”指当权人物,以“万重恩怨”、“操全算”、“踞上游”讥讽他们无能却窃居高位他们互相勾结利用,又互相排挤攻击,“恩怨”重重,同时诗人对一些知识分子地作为也表示了极大地不满.他们被封建统治地高压政策吓破了胆,把国家和人民地命运置于不顾,明哲保身,只为“稻粱谋”而“著书”,无所作为地消磨一生.对此,诗人也给予了尖锐

地讽刺,最后引用田横地典故,劝告人们不要醉心于功名利禄,而要保持自己地气节.他地另一首《己亥杂诗》大笔挥洒,纵横天地,浮想联翩,气势恢宏,使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读来令人为之一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年,诗人辞官南归,在旅途中,他记述见闻,抒情议论,写了三百十五首诗,因为这一年是己亥年,所以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其中一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郑板桥诗人地作品大多关注社会现实,贴近民间生活.如《渔家》:“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反映了民间地艰苦生活.又如“咬定青松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这首题画诗,借赞美在破崖中成长地翠竹,表示作者坚定顽强地性格,耐人寻味.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古代文学元明清考点整理

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2.刘基寓言体散文集集名是《郁离子》。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体散文。 4.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5.明初“吴中四杰”中,以高启、杨基的诗成就最高。 6.被清赵翼推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的诗人是高启。 7.“青丘子”是高启的自号。 8.“袁白燕”指明初诗人袁凯。 9.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李东阳。 13.“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14.明中叶《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者是茅坤。 15.归有光的文集是《震川集》。 16.明中叶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唐宋派。 17.“童心说”的提出者是李贽。 18.明后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9.“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 20.公安派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1.公安派诗歌理论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袁宏道。 22.竟陵派诗人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幽深孤峭”。 23.“竟陵派”诗人的代表人物是钟惺、谭元春。 24.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袁宏道。 25.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张岱。 26.明末复社最主要的领袖是张溥,其散文的代表作是《七录斋集》。 27.大抵论明诗者,都推陈子龙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28.明末小品文《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张岱。 29.《三国演义》今存最早的刊本的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刻于明嘉靖壬午年。 30.最早径称书名为《三国演义》的修订评点者是毛纶、毛宗岗。 31.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历史演义小说还有《列国志传》。 32.《水浒传》初刻全名《忠义水浒传》。 33.《水浒传》今存最早的刊本是清康熙五年石渠阁补修的万历己丑天都外臣序100回本。 34.受《水浒传》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英雄传奇小说还有《北宋志传》或《杨家府演义》。 35.《西游记》今见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 36.《西游记》影响下产生的续补之作有《续西游记》、《西游补或后西游记》等。 37.受《西游记》的影响,最出名的神魔小说还有《封神演义》。 38.《金瓶梅词话》的作者署名为兰陵笑笑生。 39.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清代的诗词文

清代的诗词文

————————————————————————————————作者:————————————————————————————————日期:

第七章清代的诗、词、文 第一节清代的诗 清诗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而且流派很多,诗话如林,呈现出唐宋以后诗歌创作的复兴局面。 清代诗歌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 一、清初期(顺治、康熙两个朝代) 清初诗人,就其生活道路,政治态度和诗歌风格可以分为两大类:反清的明末遗民和降清的明末遗民。 1、反清的明末遗民 这些人入清后不同清朝统治者合作,积极投入抗清斗争,他们的诗歌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杜濬、归庄、阎尔梅、钱澄之、申涵光、吴嘉纪等。其中成就最大的是顾炎武、屈大均、吴嘉纪。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参加过复社,入清不仕,积极投入抗清的武装斗争。抗清失败后他十谒明陵,遍游华北,到处奔走,不忘兴复。有《日知露》、《亭林诗文集》。顾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又说:“诗主性情,不贵奇巧”。他的诗歌剧作重视地时间了他的这些主张,大都写国家民族兴亡的大事,有十分丰富的历史内容,或托物寄兴,或借景抒情,或吊古伤今,都充满着爱国热忱和民族情感。诗风沉浑悲壮、苍凉劲健,诗如其人。他的诗对清代诗歌,尤其是清初和晚清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品选《精卫》诗中作者以精卫自喻: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表示一定要以精卫填海的精神来从事恢复故国的事业,对于那些“有成窠”的燕雀,即那些降清的士大夫,表示了无比的轻蔑。 2、清代的明末遗民 这些人虽也是明末遗民,但他们或者降清,或者参加清朝科举,或被清同志者聘请出山。又都为清政府服务了。有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施闰章、宋琬、毛奇龄、朱彝尊、陈维菘、姜宸英、彭孙遹、王士祯号称大家。而以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明万历进士。官至侍郎,在南明福王政权中任礼部尚书。清兵攻陷南京,他率领文官投降,任礼部侍郎,不久辞归。以后又和抗清活动有联系。写过一些怀念故国,悔恨平生的诗。 钱诗名很大,被推为一代宗师,著有《投笔集》。他与吴伟业、龚鼎孳

清代诗歌流派

神韵说 1.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 1.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tFfIl 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i 1.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 1.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阳羡派 1.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91PyIy 2.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 1.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T*Y} 常州派 1.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名词解释题明清

名词解释题 1.《郁离子》:《郁离子》是刘基寓言体散文的代表,内容深奥复杂,风格以讥刺讽喻为主。徐一夔说:“郁离子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固曰《郁离子》”。《郁离子》吸收先秦诸子寓言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风格,吸收柳宗元寓言锋利简洁的特点,既短小精悍,活泼犀利,又古朴闳深,余味曲包,在虚实相间里,寓丰富的哲理于形象的描绘之中。 2.台阁体:台阁体是自洪武后期至正统、景泰年间体现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的一诗文创作风格。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为代表。他们的诗文内容上坚持主理合道,风格上追求温柔敦厚,表面有着严重老成的规模、富贵福泽的气象,内里既缺乏深湛切著的内容,又少有纵横驰骤的气度,徒具雍容华贵的形式而已。 “台阁体”,指在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内容大多为歌功颂德、歌舞升平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雅。其主要人物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先后都官至大学士,为台阁大臣,故称“台阁体”。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归属这一流派。 3.茶陵诗派:成化、弘治年间出现的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还有谢铎、张泰、石瑶、邵宝、顾清、罗玘、鲁铎、何孟春等。针对台阁体的流弊,提出宗唐法杜的复古主张,意在借比兴寄托之旨、雄健浑朴之体改变当时诗坛的颓风衰习。诗文内容主要是馆阁宫廷生活,在文学评论方面,论诗歌乐、律的重要性,认为诗的艺术魅力得自明初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其论诗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文坛产生较多影响,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yì)、邵宝等人。于它的声韵之美。 明初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其论诗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文坛产生较多影响,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yì)、邵宝等人。 4.前七子:前七子是指从弘治到隆庆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七人,这七人掀起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以复古的形式表达了当时文人摆脱理学束缚、追求主体自由的历史要求。在文学上,“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打破了明前期文坛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他们理论上的失误在于:醉心于古典审美理想,没有意识到古典诗歌的繁盛景象已一去不返,因而不能辩证的评价古典文学领域的种种变化。 指明中叶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为核心的一个文学群体,成员有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人。他们重视文学中真情的表达,反对道德说教;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古体学汉魏,近体学盛唐;而文章,则以西汉以上文为典范,即所谓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 5.后七子:后七子指嘉靖中期的李攀龙与谢榛、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他们提出了文学复古运动,思想上,七子派尊汉魏、黜宋元,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摈斥中晚唐与宋诗。 明代嘉靖中期以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七位为人再次举起文学复古的大旗,形成一个较大的文学群体,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后人称为“后七子”。成员除李攀龙、王世贞而外,尚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他们的文学主张有:偏激的复古理论,格调法度的强化与具体化,强调真情在格调中的作用。 6.吴中四杰:元末明初,高启与杨基、徐贲、张羽并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高启是吴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清人赵翼称他“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一涉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并说“论者推为开国诗人第一”。杨基入明以后的诗用怀旧的伤感和自叹身世的悲哀反映了他在当时环境中的坎坷的生活遭际。袁凯人称“袁白燕”,学杜甫而趋于工丽。诗的内容多写离情别意、羁思旅愁、忧生畏祸,带有凄婉的悠然余韵,反映出明初士子的心态。 7.童心说:明李贽在文学方面提出的观点,他继承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和王充反虚伪、求事实的传统,提出要求恢复人的自由自觉本性,他在《焚书》卷三《童心说》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强调作家保持未被假道学熏染过的真见解、真感情和独立人格。 8.唐宋派:嘉靖间出现的一散文流派。成员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陈束、李开先、罗洪先、赵时春、任翰等。主要是以强调唐、宋古文和宋诗中所体现的尊道精神,来反对前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所造成的文学与道统的疏隔及其模拟之弊。

清代诗歌发展脉络表

清代诗歌发展脉络图

代 诗 人屈 大 均 《翁山诗 外》 《翁山诗 略》 屈大均诗以 屈原为楷模,效 法注重民生的 诗圣杜甫,但又 自铸伟辞,开辟 出自成一家的 “翁山诗派”, 形成词语璀璨 瑰丽、情感沉烈 恢宏、意象雄奇 的独特风范,将 文采美、性感美 与理性美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 “他的文采美 发自情感美,而 情感美又遵循 着理性美,这种 完美的结合,使 得他的诗文具 有动人心魄的 艺术感染力。 的空疏浅薄,恢复了诗歌 的风骚传统和斗争精神, 为清代诗歌的发展开辟 了道路。其中以顾炎武、 屈大均最有代表性。 吴 嘉 纪 《陋轩诗 集》 他终日把卷苦 吟,写出了大量 反映社会黑暗, 民不聊生的诗 篇。他的诗以其 真实而深刻的 内容和高度概 括的手法,反映 了当时劳苦大 众苦不堪言的 生活困境和自 己的思想感情。

清代 自 珍 亥杂诗》表示态度和愿 望。他以政论作 诗,但并不抽象 议论,也不散文 化。实际他写得 多的还是五七 言“古体侓诗”, 七言的“近体 诗”,而以七言 绝句为大宗。一 般趋向是不受 格律的束缚,自 由运用,冲口而 出。这也以七言 绝句表现得最 突出。 富而深刻。而表现方法也 十分多样,或直率,或奇 诡,散行中有骈偶,简括 中有铺陈,语言瑰丽古 奥。 宋 诗 派 与 同 光 体 宋 诗 派 郑珍《下 滩》 何绍基 创作倾向是“合 学人、诗人之诗 二而一之”。宋 诗派学古并不 主张机械地拟 古,他们也吸收 了宋人学唐而 “力破余地”的 艺术创造精神, 追求诗歌的独 创性。 成就较为突出的郑珍以 刻炼之笔出以平易面目, 确有独自风格。不过由于 他们缺乏新思想,又或为 达官贵人,或为贫寒学 者,生活面狭窄,尽管尖 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也曾在他们的诗歌中激 起一点回响,但总体说 来,诗歌的现实内容是较 为贫乏的。宋诗派至光绪 年间衍为“同光体”。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清代前中期的诗文词理论批评)【圣

16.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清代前期,诗坛权威人物王士禛重视文学独立的艺术价值,提出了影响一代诗人的“____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神韵说[名词解释,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神韵说 【解析】神韵说是清代诗人王士禛诗歌理论的核心。神韵说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王士禛在理论上继承了钟嵘、司空图、严羽的诗学思想和南宗画论,总结了王维、孟浩然以来的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传统,将神韵说发展为一套有系统的诗歌理论。他强调“兴会神到”,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是清和远。 2.赵翼、蒋士铨与________并称“乾隆三大家”。[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袁枚 【解析】清代中叶,袁枚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嘉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其中袁枚是浙江人,赵翼是江苏人,蒋士铨是江西人,三人都是江南人,诗风大致相同,三人中以袁枚为主。他们的诗不拘一格,有时喜欢在诗中发议论,深入浅出,清新明快。 3.曾国藩倡导的________是著名的挽救复兴旧文学的工作。[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桐城中兴”运动

【解析】“桐城中兴“运动是曾国藩为使桐城派适应时代需求而进行的一场革新运动。曾国藩自称论文师从方苞、姚鼐,为文义法也取自桐城派。但他颇不满于某些桐城末流文章的拘谨平淡,因此在文章表现的内容上强调了经世致用;而在文章的表现形式上,则吸取了汉赋的优点,高洪雄健,呈现出阳刚之美。这场运动将桐城派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二、名词解释 1.诗为“活物”[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诗为“活物”是古代诗学概念。出自明代钟惺的《诗论》:“诗,活物也,游、夏以后,自汉至宋,无不说诗者,不必皆有当于诗,而皆可以说诗。其皆可以说诗者,即在不必皆有当于诗之中。非说诗者之能如是,而诗之为物,不能不如是也。”原是他对《诗经》的作品能被历代不同读者反复研求阅读,新意迭见现象的抽象概括,而其意义也普遍适用于诗歌的接受批评。钟惺认为《诗》是一种流动不居的“活物”。“活”是作品本身的一种客观属性,这不仅是因为诗歌作品意蕴丰富深邃,还因为诗歌的艺术形式有被断章取义的灵活性。诗之为“活物”,又是读者对作品意蕴的赋予和追加。 2.性灵说[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性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关于诗歌创作与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为首。袁枚主张尊重人的本性,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真”,“真”是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要求诗歌表现真性情,诗歌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在审美上主张风趣。他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性灵说又加以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意义。但袁枚的诗学理论深度不够,革新也不多。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全(填空、简答、分析论述)

1.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2.徐渭著有《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3.《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4.“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索隐 派)。 5.(京剧)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6.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朱彝尊)。 7.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神韵说)。 8.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汪中)。 9.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0.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康进之、高文秀)。 11.下列小说属于四大“谴责小说”的是(《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孽海花》) 1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独抒性灵,不拘格套_”。 13.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南冠”意为_囚犯___。 14.《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桐城__派的开创者。 15.在元散曲作家中,(马致远)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16.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公安派)。 17.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传奇) 18.《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明代人) 1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九王) 20.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 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1.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 上粱山的故事.沈憬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 22.四大南戏之—的《拜月亭》是根据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 拜月亭》改编的。 23.明代剧作家王骥德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 世俗享乐的感情。 24.在元杂剧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称为宾白。 25.明代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 的理论主张。 26.(科范),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 台效果。 27.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秋思之祖)”。 28.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清平山堂话》。 29.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红楼梦》。 30.朱权著的《太和正音谱》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31.魏良辅的《曲律》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32.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清忠谱》 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 33.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格调说)。 34.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张惠言)。 35.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张岱)。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

第一章清代诗词文 第一节清代诗歌 (1)数量巨大。徐世昌《晚晴诗汇》收录诗人6l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 (2)流派众多。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3)诗体发展。叙事功能有较大开拓。大量新型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各种诗体的组诗,记事、抒情、写景,挥洒自如。 (4)两大审美特色。一是重实;二是感伤。 一、清初诗歌 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人: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 后期诗人: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主要有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以王士祯影响最大。 (一)清初遗民诗人: 1、顾炎武: 有《亭林诗文集》传世,存诗四百多首。他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诗主性情,不贵奇巧”,反对摹拟。其诗抚事感时,同情人民悲惨遭遇,充满深厚民族感情,格调慷慨悲壮,苍劲沉郁。 《秋山》、《海上》、《精卫》等,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 2、屈大均: 有《道援堂诗集》。其诗富于民族意识,多故国之悲,如《鲁连台》、《大同咏叹》;也有关心民瘼之作如《民谣》。屈诗长于五律,悲歌慷慨,气势纵横,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3、吴嘉纪: 著有《陋轩集》。其诗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绝句》《挽船行》《过兵行》,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传统,以深厚工力、质朴语言、白描手法、遵劲风格而特色独具。 (二)清初入仕诗人: 1、钱谦益:清初宗宋派领袖。 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主张“转益多师”,“有本”(性情)、“有物”(学问),其诗词藻华美,才气纵横,尤工七律。《投笔集》中怀念故国,悔恨平生,颇有佳作。《后秋兴》:大型七律组诗,叠杜甫《秋兴》八首原韵,8首一组,13组共104首。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令时人难望项背。 2、吴伟业:清初尊唐派领袖。 《梅村集》存诗1000多首,其主要内容是感慨朝代兴亡和悲叹自身失节。 “梅村体”: 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吴诗“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

最新清朝诗人袁枚抒写的诗词

【篇一】清朝诗人袁枚抒写的诗词:《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这首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篇二】清朝诗人袁枚抒写的诗词:《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2018届甘肃省靖远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8届甘肃省靖远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 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序”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因整理文献、编辑文集而产生,经历了文集序、赋序到诗序的演变过程。从最早的诗序制作来看,主要是用散体文介绍有关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主旨,由于汉儒对《诗经》的研究,产生了《诗大序》、《诗小序》的重要文本,形成了最早的诗歌理论。因此,诗序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重要载体。。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创作有悠久的传统,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诗歌史。唐代诗序在继承先唐诗序的基础上,又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在诗序中表现了较强的诗史观念。从诗序创作来看,唐代诗序展现出明显的诗歌发展线索,比如在初唐、盛唐时期出现较多的是赠别诗序以及宴会诗序,在诗序文体方面运用的是骈文形式。而到了中唐时期,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唐代诗序形式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了诗序散文体。这时期的唐代诗歌已经向说理、议论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诗歌散文体趋势,这说明诗歌实际创作的背后都有诗学理论的支撑。而到了晚唐,这个时期缺少核心文人,诗歌由原来的群聚赋诗相互酬唱的广阔社交空间,退缩到私人化的独抒性灵的情感空间,诗序的制作遂由赠别、饯别向酬赠唱和演化,追忆诗序、独特经历诗序(主要关注传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大放光彩,诗序具有传奇小说的品质。这就是诗序本身显示的诗歌历史观念。 无论从作家阵容的强大方面,还是从经典作品的数量方面看,唐代乐府诗的创作是中国古代乐府诗创作的高峰。乐府诗自从诞生时候起,就严格遵循“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方法,强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乐府诗集在诗歌理论建设方面,拥有很大的成就。而与乐府诗有关的唐代诗序对我国诗歌理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贡献。比如卢照邻的《乐府杂诗序》,这篇骈体诗序回顾了乐府诗的发展历程。“言古兴者多以西汉为宗”,肯定了西汉之前颂诗的意义;“议今文者或用东朝为美”,对南朝的

清代诗

清代诗】曹寅·诗选 发布时间:2009-03-02 14:09 坐宏济石壁下及暮而去 我有千里游,爱此一片石。徘徊不能去,川原俄向夕。浮光自容与,天风鼓空碧。露坐闻遥钟,冥心寄飞翮。 晓游潭柘寺 诸峰云未开,前途马已驾。逡巡饭行人,纵览忘深夏。幽光蒙青林,轻阴散丹榭。古迹不可追,依稀见残柘。坐闻流泉哀,百折空亭下。 不寐 月落林屋暗,寒镫耿幽光。邻鸡私咿喔,冰声裂方塘。既醉复思梦,神清愁亦忘。晓车如秋潮,雷鸣过空堂。尘役苦无厌,俯躬自徬徨。 古北口中秋 山苍水白卧牛城,三尺黄旗万马鸣。半夜澶州看秋月,河山表里更分明。 菜花歌 吴中菜花天下无,平畴照耀黄金铺。朝阳夕阳几百里,惟剩白水连青芜。四月吴中春始足,四郊花气穿城渎。平分千巷画船间,农家儿女无拘束。农家儿女饭出游,踏歌不出畦两头。头蚕缫丝二麦穗,油菜结子柔桑抽。劝农使者停征税,厅前画诺花前醉。水曹散吏旧期门,也骑细马傍山村。君不见他乡井径无寻处,春风远拓黄花戍。含哺鼓腹只吴侬,菜花中朝菜花暮。 雨霁过沧浪亭迟悔庵先生不至和壁间漫堂中丞韵 领略南禅茗一杯,沧浪亭上步纡回。野云阁雨都乘趣,乱石分畸自起堆。士女闲抛寒食过,郎官游及菜花开。赤栏日宛晚添春涨,鼓角频疑小队来。

题画有感 芦花枫叶谁能咏,落木飞鸿漫乞诗。一段寒江鱼网水,空帘看到日斜时。 格是欲归归未得,还堪作想想难凭。平生下笔持公论,千古风流张季鹰。 惠山纳凉 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回风激流水。老僧扫石待清眠,劝客睡心先睡耳。我耳初离市朝语,喜听清商变繁徵。九龙会意散烟鬟,传翠扬颦三十里。讵识尘埃褦襶子,机砧炙热争余滓。面具衣装弄假人,号是裸民应未耻。张腋无汗颡无泚,前山落日波纯紫。临风叩齿漱寒泉,今夜移船太湖尾。 读洪昉思稗畦行卷感赠兼寄赵秋谷宫赞 惆怅江关白发生,断云零雁各凄清。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恐惧成。礼法谁尝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纵横捭阖人间世,只此能消万古情。 孟秋偕静夫子鱼尊五殷六过鸡鸣寺 遂有寻诗侣,青林引兴前。僧荒太平日,地创永康年。香际凭高鸟,湖风浴早莲。悠然坐萧远,烟雨阅诸天。 飙轮飞十代,秋草属前朝。圣蜕随迁化,凡情堕寂寥。颓城疑护埭,老树强题萧。淘滤河沙在,能忘爪发销。 睡足平生事,山窗绝见闻。孤筇临别路,万竹倚斜曛。白业双林静,青溪一曲分。应披精进铠,长此却魔军。 署楼寓目 顿丘柳色乱烟鬟,胥浦渔帆杳霭间。残日一辉终恋水,奇云百变不成山。群飞凫鸭迎潮去,结队蜻蜓送雨还。好倩长风扫晴翠,缓扶明月下银湾。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2016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 2016.7.5 一、名词解释题 1.戏曲:①原指戏中之曲,为一种韵文样式,又称“剧曲”,后人用此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是一种综合运用曲词、念白和科介等表现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 ②元明清三代是古代戏曲的全盛期,其时的戏曲主要有三大类:南戏、杂剧和传奇。③二十世纪初,王国维首先运用“戏曲”一词来指为演剧而写的剧本,认为应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敷衍一个故事;其二是代言体。也注意到其综合性的特点,即?以歌舞演故事也?,点明了戏曲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歌舞等手法展开故事情节。 2.元杂剧:①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②主要特点: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③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④代表作家作品有: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 3.南戏:①又称?永嘉杂剧?、?南词?、?南曲戏文?。产生于南宋初年的浙江永嘉一带,在东南地区广泛流行。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也成为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②艺术特点: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③《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最早的一种,其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号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以及高明的《琵琶记》。 4.散曲:①元人称其为“乐府”或“今乐府”,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燉《诚斋乐府》。②散曲的分为小令、套数两种形式。③散曲的特点主要有:内容多样;句式灵活多变;多衬字;语言风格口语化、散文化自然酣畅。④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⑤代表作家作品有: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5.台阁体:①指明初永乐至成化年间馆阁文臣所倡扬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代表文人是杨士奇、杨荣、杨溥,皆为台阁重臣。②风格上以平正典丽为本,重视诗文的形式与技巧,讲究诗的声律辞采之美,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其泛滥是明代文坛发展之逆流;题材上以应制、题赠、酬应为主,“颂圣德,歌太平”,内容空洞贫乏,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③影响:萎弱冗沓的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但至成化以后渐为时代所不容,革除其流弊的呼声愈来愈高。在复古论的冲击之下,台阁体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地位。

元明清诗50首

元明清诗50首 1.送别诗 2.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隋】无名氏【元】元好问 杨柳青青著地垂,枝间新绿一重重, 杨花漫漫搅天飞。小蕾深藏数点红。 柳条折尽花飞尽,爱惜芳心莫轻吐, 借问行人归不归。且教桃李闹春风。3.宿浚仪公湖亭 4.梅花 【元】杨载【元】王冕 两两三三白鸟飞,三月东风吹雪消, 背人斜去落渔矶。湖南山色翠如浇。 雨馀不遣浓云散,一声羌管无人见, 犹向山前拥翠微。无数梅花落野桥。5.寄友 6.秋夜 【元】朱希晦【元】曹之谦 雨过溪头鸟篆沙,寂寂江城夜向阑, 溪山深处野人家。西风吹雁叫云端。 门前桃李都飞尽,一声远过南楼去, 又见春光到楝花。月满碧天秋水寒。

7.小桥 8.道过赞善庵【元】彭炳【元】萨都剌 落花如雪马蹄香,夕阳欲下少行人,几树黄鹂欲断肠。绿遍苔茵路不分。行到小桥春影碧,修竹万竿松影乱,一沟晴水浸垂杨。山风吹作满窗云。 9.晚渡 10.六月五日偶成【元】周权【元】倪瓒 离离野树绿生烟,坐看青苔欲上衣,灼灼山花烂欲然。一池春水霭余辉。酤酒人归春渡寂,荒村尽日无车马,柳根闲系夕阳船。时有残云伴鹤归。 11.过信州 12.山家 【元】高克恭【元】刘因 二千里地佳山水,马蹄踏水乱明霞,无数海棠官道傍。醉袖迎风受落花。风送落红搀马过,怪见溪童出门望,春风更比路人忙。鹊声先我到山家。 13.小园即事14.宿荷花庄【元】陈深【元】刘诜 淡黄杨柳著烟轻,晚宿山村待雨晴,细草茸茸亲屐行。夜深云弄月痕明。行到水边心会处,茅庐四面溪田绕,夕阳一树否花明。半是蛙声半水声。

15.石灰吟16.小松树 【明】于谦【明】解缙 千锤万击出深山,小小青松未出栏,烈火焚烧若等闲。枝枝叶叶耐霜寒。粉骨碎身全不怕,如今正好低头看,要留青白在人间。他日参天仰面难。 17. 寄弟 18. 丹阳遇陈十八【明】徐熥【明】徐熥 春风送客翻客愁,丹阳渡口遇同乡,客路逢春不当春。欲语匆匆怨夕阳。寄语莺声休便老,君返江南我江北,天涯犹有未归人。云山千叠愁人肠。 19.栀子花诗20.绝句 【明】沈周【明】文征明 雪魄冰花凉气清,共识归来衣雪埋,曲栏深处艳精神。儿童灯火小茅斋。一钩新月风牵影,人家不必论贫富,暗送娇香入画庭。才有读书声便佳。 21. 暑夜22.回文 【明】宗泐(lè)【明】高启 此夜炎蒸不可当,风帘一烛对残花,开门高树月苍苍。薄雾寒笼翠袖纱。天河只在南楼上,空院别愁惊破梦,不借人间一滴凉。东栏井树夜啼鸦。

清代文学史

艺术类综合袁行霈版文学史笔记之清代文学史(一) 清代文学 一讲清代文学总论 一、清代文学发展的背景 1、宋代理学成为清代的官方哲学 2、清王朝控制社会文化思想方式之一是编书。同时又明令各地查缴“违碍”书籍,然后销毁。 3、清王朝控制社会思想的更严厉的手段是大兴文字狱。 4、乾嘉汉学从学术流派上将,可以说导源于顾炎武,从其学术精神上讲,则是清王朝文化专政的结果。 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及乾嘉学风也多方面地影响到文学。桐城派古文及其正宗地位的确立。在诗歌方面明显的表现是翁方纲对王士祯神韵说和沈德(好像是德字)潜移调说的修正,提出他的肌理说。 二、清代人文思潮 清初几位思想家大都是反宋明理学。对明代王阳明心学的抛弃,特别是对晚期李卓吾非儒薄经的反传统思想的否定。 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文学观不尽一致,对文学问题的关注程度,都是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抛弃了晚明文学的表现自我、个性解放、率真浅俗的理论观念。在清中期文学领域也呈现出类似晚明的一股思潮,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袁枚是代表人物。 三、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1、集历代文学之大成。清代文学较之以往各代异常繁荣,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入清之后依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元明以来已呈弱势的诗、古文乃至词、骈文,入清后重新振起。凡往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有一席之地,。实质上也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归复。 2、文学古典形态的再度辉煌 ①清诗。从总体上讲是继承和发扬了贯穿中国诗史中的缘事而发,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同时也继承了、发展了传统的审美艺术的特征。 ②清词。在明清之际,词发生了转机,走出理俗,归于雅道。成为苦闷中文人委婉曲折地抒写心曲方式。出现了大量的地方性的词人群,以陈维崧为宗主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领的浙西词派形成,词呈现出“中兴”局面。 ③骈文。 ④戏曲。入清后传奇、杂剧都顺从着晚明的趋势,创作更加活跃。李渔的理论和剧代表明代以来戏曲创作由“曲”到“戏”转移。也可以说是戏曲向戏剧本质特征的回归与创作的成熟。 ⑤小说。清初小说,作家独特的作品日益增多,从总体上看是迈进了独创期。另一方面是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 总之,清代文学在前期和中期是有变化的。前期文学关注国运民生,有着炽热的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意识,传统文体和已雅化的戏曲取得了很高成就。在清中叶,传统文体虽然很活跃,流派纷呈,诗说文论竞相争鸣,但成就和影响远不及小说。

清代诗歌

清代诗歌 古典诗歌在唐已达高峰,在宋又另辟蹊径,形成唐诗、宋诗两大范型。元明诗歌紧随其后,缺少开拓,而清诗则把中国诗歌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再次发扬光大。 清诗,从内容到形式、从数量到质量,都超过元明而上追唐宋。 清代诗人不满于元诗的绮弱、明诗的复古和轻浅等弊病,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刻意创新,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使诗坛呈现繁荣景象。 清诗的基本特点: ?1、数量巨大 ?徐世昌《晚晴簃(yí)诗汇》收录的诗人达6l00人 ?2、流派众多 ?清初有遗民诗人、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 ?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 ?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清初诗歌 ?按照前期诗人的生活道路及政治态度,大致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遗民诗人:保持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 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诗中自然流露出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 遗民诗人诗歌的共同特点:P210 坚持民族气节,揭露清兵暴行,颂 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表现 百姓在明清战乱中的流离之苦和故 国之痛。 诗风慷慨苍凉,激昂悲壮,表现出 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趋向。 主要诗人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 之、屈大均、吴嘉纪等。入仕诗人:多游移于个人出处的尴尬选择中,在诗中更多表现出伤感的情怀。 入仕诗人诗歌的共同特点:P216 常常为自己的政治选择而懊悔,显 出思想感情的内在矛盾; 艺术上能对前代诗歌兼容并蓄,创 作上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以钱谦益、吴伟业为最有声望,其 次是被称为“南施北宋”的施润章 和宋琬。 ?王士禛与“神韵说”P226 “神韵说”认为作诗只取灵感到来的那一瞬间所获得的“超妙”来构成意境,不必在篇章结构上下功夫,提倡“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其实就是要求诗歌有一种淡远的境界和含蓄隽永的语言。 这对纠正当时只从腔调上模仿唐诗而流于空泛的诗风有一定意义,但过分强调诗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追求虚无缥缈的艺术形式,忽略思想内容,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清中叶诗歌 ?清中叶,在残酷的政治高压和文化专制下,诗歌开始离开现实主义道路,向着拟古主义、形式主义方向发展。 ?乾隆年间,诗坛大体沿着清初尊唐、宗宋的路子,出现了尊唐的“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 与以上两个强调“道统”的诗派截然相对,还出现了继承晚明以来主情传统的“性灵派”。 沈德潜与“格调说”P319 ?“格调说”强调写诗思想感情要符合封建正统观念,要写得含蓄、蕴藉、委婉;讲究格律、声韵,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反对完全摹拟古人。 ?“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陋的弊病有所补救,可是它维护儒家“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

古代文学史明清考试重点

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的《浣沙记》、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 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清末四大家:朱祖谋、况周颐、王鹏运、郑文焯。 《今古奇观》: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者,见“三言”与“二拍”共200种,“卷秩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三言二拍: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书非借不能读也”出自清·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二《黄生借书说》。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自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八股文:八股文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其题目取自《四书》《五经》。题出《四书》,则文章论述的内容要根据宋儒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而展开,不能随意发挥。每篇开始以两句点破题意,称为“破题”,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称为“承题”。接着转入“起讲”,即开始议论,后再为“入手”,意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分。末尾又有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称作大结。自起股至束股,每股都有两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成为八股文。它在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僵化说教,形式上又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它以官方规范文体的面目而出现,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同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萎靡不振的创作风气。对当时的文人实则是一种政治高压下的思想奴化和禁锢。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故名。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清顺通畅。辞赋大师潘承祥先生评价道:“桐城古文运动,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继续、发展、终结。”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俚俗。 拟话本:文人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现在多用以指明代文人模拟话本而写的白话短篇小说。这类作品已不是供艺人演讲之用。而成为一种主要借案头阅读的作品。如冯梦龙“三言”中的一部分作品和凌濛初“二拍”中的作品,就是拟话本的代表。

清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虞山诗派 指有钱谦益为核心的诗歌流派。时间在明末清初,因钱谦益主要生活在虞山,故命名为虞山诗派。其诗歌主张要写时事,反映社会,对诗歌的艺术特色无做过多要求,又因范围较广,故该派的凝聚力较弱,无鲜明统一的创作风格。 梅村体 指清初吴伟业的诗歌特色,因其号梅村,故称梅村体。梅村体的特色有,在内容上讲究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情况;二擅长七律、歌行,成就最高为七言歌行;在艺术上有创新,运用明代传奇之法进行诗歌创作,有曲折的情节,篇幅较长。在语言上有初唐四杰的缤纷词藻,李商隐的曲婉。元白叙事诗的铺陈。 神韵说 指清代王士禛的诗歌理论主张。其诗论承自《古画品录》、钟嵘“滋味”说,唐司空图“味外之旨”,严羽“羚羊挂角,不着痕迹”,即讲究诗歌的创作要“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诗歌审美中标举盛唐的王维,王士禛的贡献在于首次明确的提出诗歌的意境理论,对于当时只讲究诗歌社会功用的诗坛有一定的纠正作用。 格调说 是指康乾年间由沈德潜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其主要主张为诗歌创作要有“格调”,其诗歌理论承自明代前后七子,远承皎然《诗式》和严羽《沧浪诗话》,其强调重视诗歌的风格。沈德潜将“格调”具体表现为传统的“诗教”和“温柔敦厚”,风格为雍容典雅,这是清代王朝兴盛,文学作品需润色鸿业的体现。 肌理说 指清代中期由翁方纲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其名称出自杜甫《丽人行》,是针对当时诗坛空言义理,讲究诗歌创作要有严密的针法和法度。具体表现为“义理”和“文理”,义理即讲究诗歌创作要有温柔敦厚的特点,文理指诗歌创作有要有结构等特点。 性灵说 出自袁枚,其诗论承自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讲究诗歌创作要有真情实感,要依循本心。这种理论主张是针对当时诗坛空言诗教而来。袁枚的诗论在当时别具一格,和其为人处世的独特性格也有关,较开明,招收女弟子,有《随缘女弟子诗选》 同光体 同光为光绪帝的年号,同光体指清末由陈三立,陈衍等人为核心的一种诗歌流派。其诗论明确主张“学宋”,是在明清两代学习“盛唐”诗的大氛围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向。具有创新的意义。同光体的创作内容为多反映社会现实,内容多关注下层,特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