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快经济立法进程改进政府经济管理

加快经济立法进程改进政府经济管理

加快经济立法进程改进政府经济管理
加快经济立法进程改进政府经济管理

加快经济立法进程改进政府经济管理

2012年02月28日14:06 来源:《《经济要参》》(京)2001年68期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2

林志远(国家计委经济研究的研究员)

审计反腐,三年大盘点,查出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的问题惊人。但亡羊补牢、防范于未然的关键,还是要加快经济法制的建设,为了加快经济立法的进程,我们的思想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深入经济立法和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充分提高认识,排除立法进程的各种障碍。

一、要克服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加快实现市场经济的法制目标

计划经济制度的特点,是习惯于运用政治、行政和人际关系的手段来组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或者处理各种经济事件,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力和监督权力很少发挥作用,经济管理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各种行政隶属关系和计划分配手段,缺乏最基本的公开性。在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上,政府部门很少受到监督,往往对维护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和垄断地位的重视超过了对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视,甚至不惜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经济管理的手段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往往追求简单化,一刀切,不是全面禁止就是彻底放任,很少根据好坏性质进行区别对待。与之相反,市场经济需要充分运用立法的手段来维护基本的经济秩序,要在明确划分基本立法权和行政执法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大的基本立法权,调节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力;同时充分发挥人大的立法监督机制,促进政府部门加快授权范围内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法规制度建设。立法监督要根据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经济管理和法规制度建设的社会效果来评价和考核政府履行职能服务于社会的工作成绩,据以决定政府机构的取舍、开支预算的规模和领导人选的更换;具体的经济立法和行政立法、政策措施和管理手段,要在对经济行为进行社会道德判断的基础上,明确区分好坏,有所鼓励、有所限制和有所禁止,反对简单化的一刀切。

我们现在一些负责立法起草的专家学者,他们表露出来的立法思想,以及一些政府官员和民间人士发出的立法呼声,还常常显示出不能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习惯。比较突出的表现,首先是把原来应该由政府部门负责完成的政策措施、行政管理办法和制度建设,简单地搬进人大的基本立法,而对政府行政和经济管理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制约则往往付之厥如。其次是对权力和秩序的要求往往超过了对公众利益的关心,不能给新生事物和市场创新留下充分的余地。最后是很多立法的内容,或者简单地肯定存在现象,或者脱离市场经济的基本行为特征,变成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表述,造成执法上的困难,严重影响法律的威信。中国要加入WTO,经济制度的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经济立法的思想必须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传统习惯,努力构筑和维护市场经济的制度,充分反映社会公众的利益,保证立法的执行和社会效果。在立法权的分配上,必须高度认识人大基本立法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分工,明确不同政府行政部门的专业分工和具体责任范围,深入细致地了解作为各自立法监督对象的基本行为特征,把法律条款的内容落实到具体的经济行为上。这些工作表明市场经济的立法工作要比计划经济艰巨得多,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也要复杂得多,如果还是计划经济的简单化思维方式,就不可能胜任市场经济的立法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清除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很多旧的观念和习惯,充分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二、人大的基本立法应该区别于政府部门的行政立法

计划经济的特点是政府行政权力超越人大的立法权力,在经济管理方面基本没有人大颁布的法律,只有政府部门的计划分配和行政管理措施。市场经济的实践是要在区分基本立法和行政管理权的基础上,把基本立法的最高权力交给人大,而把政府的行政管理权置于人大的立法监督之下。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包括履行分工职责所需要的行政执法权、经济管理的决策权,以及颁布相应法规制度的行政立法权。发挥政

府部门在行政和专业立法方面的优势,把政府履行职责执行市场管理的各种要求变成公开颁布的制度法规和优良行为指南,传达最普遍的社会公众,是充分提高政府履行职能的效率和市场透明度的最好方法,也是WTO对中国加入该组织的最基本要求。人大关于经济管理的基本立法有二项重要的任务,其一是规范最基本的经济行为,调节民间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例如合同法、票据法、海商法等等。其二是给分工负责的政府职能部门授权,调节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例如中央银行法、预算法、证券交易法等等。授权的内容,根据国际经验,应该包括授权的范围、授权对象的组织结构、重要人事和财务收支来源、以及对应于授权范围的责任和义务。人大基本立法和政府部门行政立法的分工,基本的依据是国家司法和国务院行政执法的分工,这是保证立法和执法的专业对口并能够互相促进提高质量水平的基本条件。根据市场经济法制国家的有关经验和我国的司法实践,人大基本立法要负责民法和商法的制定和颁布,在涉及政府管理职能的部门立法方面,人大立法只负责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和授权、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任务的基本目标、责任义务、开支预算、行政透明度和审查监督等,这些都同人民法院的司法范围相一致。所有具体的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市场管理所需要的法规制度建设都应该由专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在授权的范围内负责制定和颁布,同以国务院为代表的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执法范围和经济管理的专业分工相一致。

当前的舆论存在二种十分对立的立法倾向,其一是经济理论界和法律界一概反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立法,不了解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不能没有行政立法的手段,政府部门的专业行政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也需要有相应的立法,保证依法行政的贯彻;其二是政府职能部门把本应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行政立法和管理措施也交给人大去审议和颁布,在人大的立法中强加入自身的部门利益。它们导致的后果是混合立法和因此产生的执行困难。混合立法是在人大的基本立法中混入行政立法的内容,甚至混入多个政府部门的行政立法内容,而人大基本立法应该有的内容却变得残缺不全,最典型的例如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人大立法要由司法和政府行政二个部门分工负责去执行,但是司法部门主要执行商法和民法,负责违法案件的事后审判和处罚,对于日常的部门行政管理、对于高度专业化的市场管理和经济管理、对于这些管理所需要的专业判断、制裁和处罚措施的量度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是,一旦属于政府部门的行政法规变成了人大的基本立法,这个部门就可以因此把自己行政执法的责任推到司法部门,推到其他的政府行政执法部门,造成大家都有责任,其实又大家都有理由不负责任的局面,造成必须联合执法但又组织联合不起来的局面,造成出了问题无法追究责任的局面。这些是我们在起草立法时必须努力防止的倾向。

三、人大的经济立法也要重视经济管理手段的运用

市场经济管理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人大负责经济立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经济管理职能,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的效率。根据国外的立法经验,要发挥政府的专业管理职能和提高政府服务于市场的效率,在对政府部门进行立法授权的时候要仿照公司法的内容,一要明确规定政府部门的机构组织,作为授权的对象,防止滥设机构的各种弊端。二要规定政府部门的财务收支的来源和范围,同履行专业职责的社会效果挂钩,保证经济利益和部门分工的专业化职能建设高度统一。三要明确授权的范围,规定责任和义务,作为判断滥权和渎职的界线。最后是规定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程序,提高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透明度,以便公众舆论监督和立法监督。

中国的很多经济立法,明显缺少这些核心的内容,它们同很多政府部门滥设机构、财务管理混乱、基本职能软弱无能的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是对这种现象的姑息迁就,或者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滥设机构,可以扩张权力多占预算资金,资金不足,可以私设小金库,挪用各种资金来源,私设收费项目;机构重叠数量增多,可以互相推脱责任,以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内外勾结腐败等,很多司法部门揭露出来的腐败案件和审计部门检查发现的财务管理混乱和经济问题,追根溯源,都同政府部门滥设机构的问题相联系。中国加入WTO,首先要对政府部门的行政和经济管理职能提出国际接轨的要求,因此针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经济立法授权,也要重视经济管理手段的运用,学习国外的经验,作为授权的前提条件,明确规定政府部门的权力组织和机构设置数量、财务收支来源、专业分工的职责范围、职责任务的考核目标等。政府部门在组织人力和财力进行立法草案的编写方面有优势,并且还有强烈的动机通过立法草案向人大要求权力,人大代表经常面对十分专业化的解释而感到难以决断,但是如果根据权力和责任要对

称的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则权力扩大,责任自然也要增加,明确责任的内容和范围就足以对付过分的权力要求。

四、要加快政府部门经济管理的职能建设和推进部门立法的进程

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职能,需要运用行政立法的手段,在人大和国务院授权的范围内,颁布各种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所需要的执行办法、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行业规则、注册登记标准、从业资格标准、信息披露规则、市场交易规则等行政法规和制度。根据谁颁布谁执行并对执行效果负责的基本要求,每一个政府部门都要负责监督执行自己部门颁布的法规制度,对违反规定的经济行为,拥有相应的行政处罚权力,包括撤回投资、停止拨款、警告、罚款、公开谴责、行业禁入、注销登记、撤消许可证、向法院提起公诉等。部门立法有人大立法不可替代的特点,首先是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部门行业的特点,同政府部门的专业分工相一致;第二是有很强的经济政策内涵,可以因为经济政策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第三,主要调节和规范市场及公众的经济行为。而人大的立法,一般没有部门和行业的特点,不能因为经济政策的变化而经常调整,除了民商法以外的经济立法,主要任务是规范政府的行为,要通过发挥政府的职能去影响公众的行为。

现在一般公众对市场交易秩序、经济行为规范和政府执法提出的强烈要求,其实很多都是对政府制定行政法规和公开执行办法的要求,是对政府履行职责和透明度的要求,而不是直接对人大立法的要求。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运用立法的手段,具有公开、公平、高效和便于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的优点,政府要适应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服务于市场经济要求,就必须充分运用经济立法的手段,市场经济也不是不要政府的行政权力,而是要把政府的权力和行使权力的过程尽可能变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和可以监督的行为。中国加入WTO,政府的职能建设要首先面对考验,在WTO的法律框架下,很多我们现在已经十分习惯的行政手段,因为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而只能放弃,很多国外市场遵循的商业准则,将会成为国内市场对政府管理的要求,冲击政府管理的现状。现在我们的很多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的行政法规和制度建设都是很薄弱的环节,因为缺乏透明度,无法监督,也因此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职能建设。不仅90年代新成立的政府部门,例如科技、教育、信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它们存在职能建设的问题,(过去3年,根据审计,它们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暴露出滞留资金、项目选择不当和腐败等严重失职的问题),而且象财政部和中央银行这样存在时间已经很长久的核心政府部门,它们也同样存在严重的职能建设问题。现在我们的很多市场混乱现象,追踪下去,根子都同所得申报和税收征管缺乏透明度相联系;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落后,根子也是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存在严重的缺陷。解决政府部门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下大的决心,运用人大的立法监督手段来推动政府部门加快经济管理的职能建设和部门立法的进程。

五、要致力于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充分发挥立法监督的作用

为了防止政府部门的权力腐败,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人大的立法监督、党内的纪律检查、政法部门的检察、国家审计署、财金部门的税务检查和金融监察等多套监督机构和体系,但是就揭露的大量经济违法案件和违法案件上升的势头来看,仍然有一个怎样监督和监督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怎样监督,现在主要都是腐败案件的事后查处,事前的防腐监督还是很薄弱的环节,但是监督的有效和腐败势头的遏制,关键还是事前的防范,事后的审计查处不能代替事前的防范警告。监督的内容,现在大部分还是违法案件的查处,对于职责效率和责任的监督还几乎是空白,而真正能够制约滥权和渎职的外部约束,却正是对履行职责效率和责任的监督。缺少效率,大的方面可以影响国民经济的对外竞争力,小的方面则会引发大量金钱同权力的交易,变成滋生腐败的温床,因为对大量的竞争性企业和个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不负责任,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就变成了纯粹的国家预算负担,职能建设、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全都成了空头支票,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也反而成了扰乱市场制造混乱的原因。

缺乏事前的监督机制,仅仅依靠事后的审计和处罚,违法犯罪的活动很可能因此变得更加隐蔽,而不是真正的减少。要克服事前监督的缺乏,首先要强化人大立法的监督机制,运用立法监督的手段,促使政府部门加快行政法规的制定,提高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措施的透明度。强化人大的立法监督,一是要在

监督的内容上,同经济立法的授权相一致,除了审查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外,还要评估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履行职责的效率和社会效果,并且要同预算拨付的资金多少挂钩。通俗地说,就是做多少事,给多少钱,而不是继续以安排了多少干部和雇佣了多少人员作为划拨预算资金的依据。政府部门要从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出发,用好人才,用好钱财,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履行职责的任务上,而不是用在安排人员搞投资经营上,用在安定团结的福利分配上,更不是不分好坏优劣乱撒胡椒面。二是要有相应的监督处分权力,包括决定部门预算资金的多寡、部门机构的设立和撤并、部门最高领导的资格人选和薪金水平等。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机构面对改革和职能建设的重大任务,这项任务的进度关系到市场经济制度的最终确立,关系到加入WTO之后政府应对外来冲击的能力,以及中国社会的稳定和保持持续增长的经济目标,但是过去20年的历史表明,政府要完成自身的改革和职能建设,始终有一个缺乏压力和动力不足的问题,在现有的政治体制框架下,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充分加强立法监督的力度。

宏观经济学管理论文

宏观经济学管理论文 摘要: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当中应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通过具体论述了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管理二者的概念,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问 题进行深入性的认识。 关键词: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 一、宏观经济管理意义 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顺应时代发展规律。 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同样需要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平衡市场的能力。从内容上 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目标市场调控相关不足部分。由于市场调节 的能力有限,又存在弱点,往往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实时性,因此,需要政府加以 宏观调控。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次,在进 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政府对国有企业放权,不会过多干涉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决策问题,这样就十分有效的维护了形成的市场经济环境。并对市场经济的弊端进行规范,从根本上 确保了国有资产以及相关问题的安全性。最后,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更好的维持市场经 济的环境良好与秩序健全。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更好的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国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监督力度与机制。不断促成 良好经济竞争环境。 二、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重要性分析 经济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够对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良性沟通提供桥梁性的作用。同时,也是经 济管理部门行为的重要数据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生产管理效率提升,拓展人类 智力发展。因此,大量的收集和掌握经济信息对提升生产力以及提升实践效率意义重大。 经济信息同样还能够具体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过 程中对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是工业发达国家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 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发展。与此同时,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环境当中表现出多元化功能的特征,能够开发、增值、预测经济行为相关活动。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信息、物质以及能源 作为人类发展的不可或缺重要基础,其中信息的重要性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基于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应用措施 宏观经济管理行为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具体包括计划、决策、监管以及服 务等部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宏观经济管理实际效率,需要不断健全宏观建立机构机制。经济信息意义重大,其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更加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行为 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和完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一构建科学合理经济信息管理网络

全国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真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 论真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真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4月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真题 课程代码:000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经济指标是() A.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差额 C.对外贸易量D.贸易条件 2.在对外贸易统计中,采用总贸易体系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 C.意大利D.英国 3.银行根据投标人的请求向业主开具的用于保证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不得撤回其投标书,并在中标后与业主签订合同的经济担保书,称为() A.履约保函B.预付款保函

C.投标保函D.工程维修保函 4.谈判招标适用的工程项目一般是() A.专业技术较强,施工难度较大B.专业技术较强,施工难度较小 C.专业技术不强,施工难度较大D.专业技术不强,施工难度较小 5.《服务贸易总协定》正式生效于() A.1982年B.1988年 C.1990年D.1995年 6.国际公认的衡量一国债务率的警戒线是()A.20%B.30% C.50%D.100% 7.我国进口货物计征关税时主要采用() A.从价税B.从量税 C.复合税D.滑准税 8.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和央行应该采取()A.扩张性财政政策,调高再贴现率B.扩张性财政政策,调低再贴现率 C.紧缩性财政政策,调高再贴现率D.紧缩性财政政策,调低再贴现率 9.国际收支交易主体是() A.居民与居民B.居民与非居民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作业题) 1、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及职能什么? 答: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及其具有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政府职能:维护产权制度、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 国家发改委职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财政部职能: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职能: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和金融安全。 2、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表现? 答:从消费需求看:模仿性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要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低成本优势发生转化,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足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由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从环境资源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3、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答: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4、试述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创新? 答:一、明确“区间调控”。确定“上限”和“下限”,上限是防范通货膨胀,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在上限和下限之内都是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只要经济增长速度不超出这一范围,就不用采取应急性政策,就要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以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具体要求: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二、实施“定向调控”和“微刺激”。在政策运用上不搞“大水漫灌”和强刺激,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喷灌”“滴灌”和预调、微调,注重精准发力,确保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主要措施: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创业创新;多管齐下,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吸

宏观经济学管理学术论文

宏观经济学管理学术论文 摘要:综上所述,自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后,开始实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而经济信息为实现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及时、可靠的智力资源,因此,研究经济信息在 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 1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1.1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经济信息是进行经济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更是调控并监 督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推动各个经济部门与环节之间的沟通并协调发展,对 市场经济中的生产管理起到指导与促进的作用。 1.2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从建设各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够充分开发并利用信息资源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 速度更快,发达国家发展自身经济的过程其实就是其对信息资源开发并利用的过程,通过 创造性活动进一步实现其经济的发展。而且开发信息资源比开发物质资源的投资要小许多,同时见效很快,可有效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1.3催化开拓人类智力 信息作为存储与传递社会知识的一种载体服务于人们自身知识的增长与智力的开拓, 人们要想有效地进行生产与实践,就必须获取大量信息,而人类知识的积累其实就是一个 不断接收、存储信息并进行加工、组合、产生新知识并输出信息的过程,而在当今的信息 时代,人们要尽快开发并掌握信息资源,但是人的精力、智力与存储知识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全部信息都储存进人脑之中,因此,这样的客观条件就要求人们必须采用先 进通信工具来获取信息,并在一些特殊工具功能的帮助下存储信息,提高了人类对世界的 认识与改造能力。 2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在应用经济信息中存在的问题 2.1未能充分发挥经济信息的作用 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与完善,不但物质 基础薄弱,同时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又不高,因此未能充分发挥经济信息的作用,只有充 分发挥出信息资源的作用,才能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决策,进一步调整并优化市场经济结构,避免失误的现象发生,以减少损失。 2.2对经济信息投资应用的认识不足

(06-12年标注页码)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第七、八章真题

第七、八章 全国2006年4月 10.《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最大受益者是(A)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工业化国家D.俄罗斯与东欧国家 11.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开设分行,提供金融服务,属于(C P248) A.跨境交付B.境外消费C.商业存在D.自然人流动 44.简述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发展思路。P318 全国2006年7月高教自考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试题 40.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有(ABCDE P257) A.世界产业结构升级B.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 C.科技进步D.跨国公司的发展 E.世界经济全球化 47.试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P289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46.试述《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作用。P282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9.按照GATS的规定,服务的提供者在一个成员方境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属于()P248 A.跨境消费B.境外消费 C.商业存在D.自然人流动 46.试述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缺陷。P316 全国2008年4月自考试题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真题 5.《服务贸易总协定》正式生效于(D P274) A.1982年B.1988年 C.1990年D.1995年 11.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是(D P313) A.《国际海运条例》B.《反不正当竞争法》 C.《外资金融管理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全国2008年7月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试卷 29.按照GATS的规定,服务提供者从一成员境内向另一成员境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属于( P248) A.跨境交付 B.境外消费 C.商业存在 D.自然人流动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试题 9.《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生效时间是( C P274 )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政府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1. 一般来说,衡量微观经济规制效益的依据是() A. 垄断者收益减少而消费者收益增加 B. 垄断者收益减少而国有资产收益增加 C. 垄断者收益增加而消费者收益减少 D. 垄断者收益减少而社会收益增加 答案:A 2.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直接表现为微观经济规制机构的数量、雇员人数和日常运行费用的是() A. 微观经济规制的立法成本 B. 调整与修改微观经济规制法规的成本 C. 放松与解除微观经济规制的成本 D. 微观经济规制的执法成本 答案:D 3. 市场主体拥有的信息数量不够,不能满足决策需要,从而会导致片面性决策,是指市场主体决策的信息存在() A. 不对称 B. 不真实 C. 不全面 D. 不完善 答案:C 4. 英国放松经济性规制的历程表明,经济性规制体制改革的关键是() A. 调整社会与企业的关系 B. 调整公众与企业的关系 C. 调整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D. 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答案:D 5. 社会性规制是以对付公共性物品、非价值性物品、外部不经济以及信息偏在等市场失灵为目的的,下列各项社会性规制中,与公共社会服务有关的项目是() A. 环境保护 B. 提高教育质量 C. 防止自然灾害

D. 文物保护 答案:B 6. 只对有争议的产品进行检验,必要时要检查生产企业、经销商和使用者的质量保证条件,以弄清楚质量责任,这属于() A. 抽查型质量监督 B. 评价型质量监督 C. 全面型质量监督 D. 仲裁型质量监督 答案:D 7. 衡量一国外债负担指标的偿债率是指() A. 外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 B. 外债余额/出口外汇收入 C. 外债还本付息额/国内生产总值 D. 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外汇收入 答案:D 8. 以下属于我国技术贸易政策的是() A. 避免重复引进 B. 提倡设备的整套引进 C. 减少技术进口,主张自力更生 D. 减少技术出口,避免技术外流 答案:A 9. 在一成员方境内向来自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属于() A. 境内消费 B. 境外消费 C. 商业存在 D. 自然人流动 答案:B 10. 区域经济合作的管理重点是() A.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鼓励要素自由流动 C. 克服区域经济冲突、分工协作 D. 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布局 答案:C 11. 根据2003年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下列行业中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A. 林业 B. 通讯设备制造业 C. 造纸业

管理者宏观经济学

1 单选题 1 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 A 债务人 B 债权人 C 在职工人 D 离退休人员。 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3 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 A 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 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 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 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4 在经济衰退时,实际GDP将( )。 A 小于潜在GDP B 大于潜在GDP C 等于潜在GDP D 与潜在GDP的预测没有关系

5 从最终使用者的角度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计算GDP的方法是( )。 A A.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 D 增加价值法 6 20世纪70年代因为“滞胀”现象导致凯恩斯主义受到挑战,并出现了新古典学派,下面哪位学者不是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 ) A 弗里德曼 B 斯蒂格利茨 C 拉弗 D 卢卡斯 7 如果投资支出I突然下降,那么凯恩斯模型预期( )。 A GDP将开始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I的下降 B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I的下降量 C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I的下降量,但将没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D GDP将开始持续下降,直至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I的下降量 8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左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区域中,这意味着( )。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9 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测试题与答案22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测试题与答案22. 总分:10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政府经济管理的创新性首先源于政府经济的( )(1分) A:管理对象的变化 B:管理制度的变化 C:管理手段的变化 D:管理方式的变化 2?政府经济管理的灵魂是政府经济的( )(1分) A:管理组织 B:管理制度 C:管理措施 D:管理目标 3?市场主体的基本作用是( )(1分) A:参与市场竞争 B:优化资源配置 C:市场交换活动 D:调节供求关系 4?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环节和因素是

( )(1分) A:战略方针 B:战略重点 C:战略布局 D:战略措施 5?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和市场的( )(1分) A:一体化 B:整合化 C:多元化 D:综合化 6?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 )(1分) A:经济增长是否合理 B: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C: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D:就业是否充分 7?在存在厂商?消费者?政府和国外部门的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是( )(1分) A:Y=C+S+T+M B:Y=C+I+G

C:Y=C+I+G+S D:Y=C+I 8?将社会总需求划分为物质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的依据是( )(1分) A:需求的目的 B:需求的程度 C:需求的地域 D:需求对象的实物形态 9?将财政政策划分为存量财政政策和增量财政政策的依据是财政政策的( )(1分) A:调节对象 B:调节手段 C:目标 D:内容 10?将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分类方法是( )(1分) A:标准产业分类法 B: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分类法 C:农轻重分类法

提高新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13795955.html, 提高新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思考 作者:张庆水 来源:《祖国》2017年第14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能力成为政府发展的重点,在我国新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提高新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能力为题展开分析,对政府经济管理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能力。 一、新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其中管理范围过大是最为常见的问题,在政府经济管理中法制化管理已经被广泛运用,但在根源上并没有将政府经济管理的职权进行限制,相关部门通常通过内部文件而躲避政府经济管理,因此政府经济管理对其没有任何影响,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政府经济管理中对管理的随意性也是较为严重的问题,少数政府部门具有错误观念,宫本思想成为管理随意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我国政府经济管理中出现公权私用等现象,对管理随意性。利益一直是政府部门所重视的,由于过多的追求利益以此导致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管理作用失衡,在管理的过程中就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的实施与发展。 二、新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高策略 (一)创新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制度是解决政府经济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创新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全部力量进行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创新管理制度在我国现代政府经济管理中是相对重要的,首先政府应完善经济管理职能制度,以此有效的将政府各个部门的行动力与决断力进行统一,将经济市场化以及权力分散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将政府经济管理的服务特点进行创新,对市场能够形成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并且能够在创新管理制度的过程种实行法制体系。对政府经济的宏观纲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政府经济管理制度应当在创新的过程中受到法律的保护,使其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有效经济管理,因此创新管理制度是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政府部门应当重视管理制度的创新,以便促进经济更有效的发展。 (二)增强监管能力 想要有效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能力,增强监管能力是重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监管制度,以此转变观念,想要将市场变为经济化首先就要使市场的决策具备科学化。在增强监管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依靠公务员,政府还要依靠相关的信息进行监管能力的增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表现,在以往的监管中一些企业由于注重利益而采用不恰当的手段进行操作,因此政府经

管理学相关 1101-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1101-全国-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在这次全球次贷危机中,有的国家拿出大量财政资金救助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还是不能放贷,并且不能避免银行破产倒闭。这一现象表现为()(1分) A:政府失灵 B:市场失灵 C:政府部门失灵 D:商业危机 2、政府经济管理是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对微观经济进行()(1分) A:限制 B:规制 C:指导 D:管制 3、微观经济规制的主体是()(1分) A:政府机关 B:企业 C:个人 D:经济组织 4、在现代银行体系中处于主导与核心地位的是()(1分) A:中央银行 B:政策性银行 C:商业银行 D:银行业中央监督管理机构 5、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属社会性规制形态,具体归类为()(1分) A:健康与卫生 B:环境保护 C:公害防治 D:产业灾害 6、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1分) A:外汇收支的总和 B:贸易收支的总和 C:外币收支的总和 D:外贸收支的总和 7、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和核心的目标是()(1分) A:价格稳定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8、三次产业分类方法的依据是()(1分) A:统一标准 B:生产要素集约程度 C:产业价值 D:产业演进序列 9、我国对地方政府进行节能减排的指标考核,具体体现的战略意图是()(1分) A:零增长 B:传统式增长 C:可持续发展 D:绿色环保 10、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基本依据是()(1分) A:政府政治职能 B:政府经济职能 C:经济体制 D:市场制度 11、根据经济联系划分的经济区域是()(1分) A:直辖市 B:省辖市 C:地貌 D:长江流域区 12、为了调节总供求结构平衡而调整财政收支结构的政策是()(1分) A:总量财政政策 B: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C:结构财政政策 D: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3、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外部问题进行规制的核心内容是()(1分) A:技术标准 B:生产限额 C:征税和补贴 D:法规和秩序 14、区域经济管理应该与其自身的体制条件、政策环境和发展要求相匹配,呈现的区域经济管理特征是()(1分) A:管理目标的相对独立性 B:管理模式的灵活性

2020政府经济学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题目1 稳定物价始终是世界各国政府谋求的重要目标,一般认为,物价上涨率在()以内,就是物价基本稳定。 选择一项:A. 2% B. 4% C. 3% D. 5%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4% 题目2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的结果是()。 选择一项: A. 利率上升,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 B. 利率的变化不确定,总产出增加 C. 利率下降,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 D. 利率的变化不确定,总产出减少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利率上升,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 题目3 按照()分类,财政政策可以分为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和需求管理型财政政策。 选择一项: A. 政策目标的性质 B. 政策作用的方向 C. 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 D. 政策作用的对象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政策作用的方向 题目4 在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各种调控手段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选择一项: A. 心理手段 B. 经济手段 C. 行政手段 D. 法律手段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法律手段 题目5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中介变量发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作用。 选择一项: A. 国有资产投资 B. 公共定价 C. 收入分配 D. 行政指令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收入分配 题目6 按照()分类,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微观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财政政策。 选择一项: A. 政策作用的对象 B. 政策目标的性质 C. 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 D. 政策作用的方向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政策作用的对象 题目7 保持物价稳定通常是指()的相对稳定。 选择一项: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 价格总水平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国内生产总值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南开期末考试《管理者宏观经济学》期末“作业考核(线上)【仅供参考】735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管理者宏观经济学》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的迅速,给我国的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虽然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率在下降,但是经济仍然处于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地升高,导致我国逐渐出现了持久性的通货膨胀的趋势,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通货膨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情况,引发其发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例如:流动的货币的数量大于需要的数量以及社会供给不足或者经济制度不完善等等都会引起通货膨胀的产生。通货膨胀一旦出现,对我国居民的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将从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以及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发展;影响 通货膨胀主要是指货币在流通的条件下,提供的货币的数量大于我国公民所需要货币的实际的数量,这导致了我国最近几年出现了物价逐渐上涨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得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其对经济发展的危害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最终都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是否正常的重要的依据就是通货膨胀的程度。如果通货膨胀程度过高,最后会导致人们买不起东西;如果通货膨胀程度低,也就是通货膨胀率低,那么也就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缓慢,经济逐渐出现下行的情况。 一、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目前我国的外贸较发达,经济向外性的程度比较高 自从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在对外贸易这一方面发展得很快,就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几年时间里,我国的外贸占到绝大部分。后来由于经济危机的原因导致其急剧下降,但是仍然保存在一个较高的位置。经济危机过后,其形式逐渐得到恢复,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占比最低的一年。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年向世界各国出口大量的粮食。除了粮食,在大豆、铁矿石等物资的对外贸易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我国市场上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决定。现在,我国的对外贸易越来越发达,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经济水平。

最新份全国自考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真题

2006年10月份全国自考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政府经济管理的根本原则是() A. 优化产业结构 B. 优化经济结构 C. 实现公共利益 D. 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C 2. 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手段的过程,是政府经济管理的() A. 决策功能 B. 组织功能 C. 协调功能 D. 计划功能 答案:D 3. 在我国建国初期形成的传统经济体制是() A. 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B. 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 C.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C 4. 市场对政府的需要主要来自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条件,这类国家主要是指() A. 经济转型国家 B. 不发达国家 C.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D.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A 5. 下列属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是() A.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各种公共产品 B. 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平等竞争 C.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D. 调节社会分配,组织社会保障 答案:A 6. 宏观经济管理首要的、核心的目标是() A. 价格稳定 B. 收入分配公平

C. 经济增长 D. 充分就业 答案:C 7.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报酬的总和是() A.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收入 D. 国民生产净值 答案:C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主要是() A. 结构平衡 B. 价值平衡 C. 静态平衡 D. 产品平衡 答案:B 9. 划分存量财政政策和增量财政政策的依据是() A. 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 B. 财政政策的手段 C. 财政政策的目标 D. 财政政策的内容 答案:A 10. 公债发行金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被称为() A. 公债负担率 B. 公债偿还率 C. 公债依存度 D. 综合负债率 答案:C 11. 根据货币的供给口径,M1是指() A. 单位活期存款 B. 单位存款和现金 C. 准货币 D. 活期存款和现金 答案:D 12. 第一产业内部的演进规律一般表现为() A. 从产值比重看,在农业总产值中,林业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 B. 从产值比重看,在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 C. 从产业发展模式看,从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再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转变 D. 从产业发展模式看,从畜牧型农业向种植型农业转变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2017年10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_1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2017 年 10 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 析 1、政府经济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和( ) A、创新 B、发展 C、维持 D、改良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好人社会进步的社会实践活动,政府经济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具有不断创新的性质,可以说,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特点就是变革和创新。 2、在政府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和一切活动中,必须贯彻( ) A、有效控制原则 B、计划管理原则 C、依法管理原则 D、监督管理原则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在政府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和一切活动中,必须贯彻依法管理原则。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经济管理法规,确保有法可依;政府经济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 3、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基本依据是( ) A、政府政治职能 B、政府社会职能 C、政府经济职能 D、政府文化职能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政府经济职能是认识政府经济管理的前提,规定了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是确定和划分政府经济管理活动职权的基础和依据,是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基本依据。 4、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多种利益主体进行分散化决策的经济,而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是( ) A、掌握资源 B、掌握政策 C、掌握信息 D、掌握资金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信息是所有决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正确有效的信息,政府才能做出高效合理的政策。 5、“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出自( ) A、《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B、《21 世纪议程》 C、《寂静的春天》 D、《人类环境宣言》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1972 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召开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境会议,会议上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 6、人们一般用洛伦茨蝗线和基尼系数来衡量( ) A、经济增长速度 B、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C、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D、充分就业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答案

一、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优缺点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作用: 第一,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对“熨平”经济周期有着重要影响,在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属于一种反周期调节的短期性措施,必须随着作用环境与对象的变化而适时适度进行调整,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关键所在。 第三,财政政策相机抉择以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变化为前提,判断越准确,决策越果断,调控越及时,成效越显著。 相机抉择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采用相机抉择法时,会遇到“时滞”问题。时滞有三种:(1)认识时滞,即从问题的发生到人们意识到这种问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2)行动时滞,即当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政府决定采取某种政策行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其间包括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议案在国会讨论、通过等过程。 (3)影响时滞,即当采取某种政策措施以后到实际发生效果之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由于上述原因,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反对采取相机抉择法,而主张根据现时经济制度中所有自动的稳定因素,即所谓“自动稳定器”,或称“内在稳定器”,自动进行调节,以稳定经济。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则是政府逆经济风向行事,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有3种: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两者的区别是:

宏观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模拟试卷.docx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在下列空格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2.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和折旧 3.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4.如果MPS=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产出增加()。 A.20亿元 B. 60亿元C。180亿元D。200亿元 5.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6.假定货币供给量人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7.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 8.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9.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经济管理概论部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 第一篇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ACBC 6-10 DCDCA 11-15 ACCCA 二、多项选择题 1.BE 2.CE 3.BC 4.BE 5.BD 6.BCDE 7.BCDE 8.AB 9.BE 10.ABC 三、判断题 1-5:√×××√ 6-10:√√√×√ 11-13:×√√ 四、简答题 1、答: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 2、答: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投入要素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厂商对价格的未来预期以及市场上厂商数目、税收和补贴等。 3、答:政府最高限价的后果是:过度需求;出现消费者偏好;政府偏好代替消费者偏好;可能出现黑市;从长远来看,还会限制供给量;政府卷入微观经济活动中。 4、答:如价格过高,则会供大于求,迫使价格下降,从而使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如价格过低,则会供小于求,推动价格回升,从而使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价格的这种变化要一直到某一水平为止,在这个价格水平上,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在这个产量水平上,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这时的产量为均衡产量。 5、答:需求法则即假定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的规律。 例外三种情况: (1)、吉芬商品(2)、炫耀性商品(3)、期货、证券、黄金等 6、答:收入效应:如商品价格下降,人们的购买力增强,收入增加,则会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替代效应:如商品价格下降,替代品的价格不变,原购买替代品的一部分消费者转而购买这种商品,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7、答:需求价格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就是用来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对它的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程度的概念。 8、答: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是衡量一种商品需求量对其他商

试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几种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论述题:试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几种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答: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几种手段及其相互关系: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是一个由多种调控措施构成的手段体系,通常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各种调控手段中,法律手段处于基础性地位。与其他手段相比,法律手段具有两个特征:普遍性和抽象性。普遍性是指法律领域内的规则能够平等地和没有例外地应用到每个个体身上,而无论该个体的出身、性别、种族、宗教等。抽象性是指法律规则不是为某个具体目标服务的,因此每个个体在遵守这些规则时,都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经济手段是指那些从某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率、补贴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是主要手段。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对当事人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当事人除了服从命令外,没有其他余地的选择,这样,经济当事人往往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指令性计划和实物控制是行政手段的典型形式。就调控的方式而言,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属于间接调控手段,行政手段属于直接调监控手段。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间接调控手段是间接地作用于调控目标,即在调控手段与调控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中间目标。调控手段首先作用于中间目标,再经由中间目标作用于最终目标。直接调控手段是直接作用于目标的,并不存在中间目标。其次,间接调控手段具有一定的弹性,经济当事人可以独立地作出自己的经济决策,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相反,直接调控手段缺乏弹性,它直接规定了当事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没有选择余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间接调控手段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好间接调控手段有效地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任务。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宏观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模拟试卷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宏观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 模拟试卷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请将答案填在下列空格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哪一项计入 GDP?()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 10 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2.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 是()的总和?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和折旧 3.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4.如果MPS=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产出增加()。 A.20 亿元 B.60 亿元 C。180 亿元 D。200 亿元 5.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 10 亿美元 B.左移 1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6.假定货币供给量人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7.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 陡峭而 IS 曲线平缓 B.LM 垂直而 IS 陡峭 C.LM 平缓而 IS 垂直 D.LM 和 IS 一样平缓 8.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9.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10.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