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与典型案例分析

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与典型案例分析

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与典型案例分析
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与典型案例分析

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与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入手,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

初步揭示物理教学目标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类型,为一线物理教师提供教学目标编制的正

确方法与技术性指导,进一步丰富教师教学目标编制的实践性经验,促进物理教师对自身教

学行为进行自觉反思,从而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目标行为目标诊断

一、物理教学目标的内涵、特点与功能

(一)物理教学目标的内涵

美国的课程专家布卢姆(B.S Bloom)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指导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用某种特殊方式,描述在教与学双边活动实践后,学生应当能做些什么,或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与学活动后,学习者(学生)行为特征的预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知识、技能、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对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其知识技能等方面所取得变化的说明。

简单地说,物理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目的物理教与学实践活动,教师期望学生所达到学习标准或发生的行为变化。物理教学目标的实质上是物理学习目标,也称为学习行为目标。可以说,物理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与“科学探究”的具体化。

(二)物理教学目标的特点

物理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广义的物理教学目标包括物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狭义的物理教学目标就是指物理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的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细化,但它不是详细而有针对性的课时教学目标。物理教学目标的编制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物理课时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设计物理教学目标。

物理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物理新课程具体目标是实现物理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目标,它是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在物理课程基本理念基础上确立的。物理课程具体目标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对物理学初步的知识和初步的技能的掌握程度。过程与方法:对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强调了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感受。这三者密切联系,相互支撑,形成有机整体,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物理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物理教学目标是学习行为目标,它表现为学习者通过物理学习后应当产生的一种行为或能力的变化。这种行为变化以教学完成时,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为标志。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指向教学内容的,教师在教学时清晰的知道准备通过那些内容和方法来实现目标。因此,物理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应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

(三)物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美国著名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捷尔(R.F.Mager)曾说过:“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优良的教学目标,学生经常自己就可以学得会”。这句话强调了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一般说来,从学科角度看,物理教学目标具有以下三大作用:

导向作用:即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指向于明确具体的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以目标为导向,目标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师生双方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激励作用:学生带着明确、清晰的物理学习目标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和学习动力。目标执行前激发师生学习动机、执行中激发师生创造力、执行后激发师生的新动机。

评价作用:即为学生物理学习结果的评价提供了依据,对教师物理教学工作具有衡量质量的作用目标。物理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求助于评价反馈,评价反馈的参与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定目标方向有效运转,并能够自我调控和纠正。

二、物理教学目标编制常见的问题与矫正建议

教学目标由于其局限性或抽象性的特征,往往导致教学目标作用发挥偏差,而且难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具体落实。以往物理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由于对学科育人价值的认识偏差而产生问题。这种偏差,主要对育人教师的窄化、割裂和泛化。在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关于教学目标制定大都呈现出抽象的状态。尽管以具体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却是抽象的目标,空泛而普适。概括起来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常见问题一:前后不一

问题表现:物理教师备课时,应付检查,漫不经心,没有结合学情和教材认真编制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直接从网上或参考资料上复制、粘贴或摘抄现成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实施物理教学中,又离开或脱离所抄写的目标,进行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备课时,写的与想的不一样,上课时,讲的与抄的不一样。

导致后果:直接导致物理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脱节,教学的随意性过大,缺乏教学目标的达成意识。

(二)常见问题二:缺乏规范

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美国课程专家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认为,行为目标陈述的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学习水平(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是教学目标的承担者即学生。行为主体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规范的行为主体的表达应该是“谁”,如“每个学生要”,“百分之多少学生要”、“某个学生要”、“学生应该”。格朗兰德(美)指出:“依据教师打算做什么来陈述目标和依据教师希望学生取得的学习结果来陈述目标,两者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应避免如下表述,比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给学生……”其行为主体不是学生。

行为动词:可以观测的教学活动后学生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和特征,通俗的讲就是“能做什么”,这种学习行为和特征,必须注意明确、可操作、可测量,一般用外显性行为动词加以表述(情感、能力心理等内隐目标可以用心理特征描述)。外显性行为动词,包括:写出、背写、列出、比较、辨别、指明、解决、背诵、认出、操作等。要尽量避免用“知道”“理解”“掌握”等含义不容易确切把握的词。

行为条件:影响完成规定学习行为所需要的条件(情境),通俗的表达为“在什么条件下”。一般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学习水平:指学习行为的表现程度(或标准),通俗的表达为“能做到什么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表达,它主要用来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能达到的最低表现标准、程度,一般从准确、速度、质量等方面来确定。如:“……至少正确回答其中80%的题目……”、“……没有错误地……”。

由于教师因为缺乏教学目标分类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基础,通常在编制物理教学目标时,容易在行为目标陈述时,对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缺乏科学的把握,在目标编制的规范性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缺乏规范的表现之一:行为主体错位。即教师习惯于把教的过程或教授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当作教师或讲授的内容,而不是学生或学习结果。比如:“使学生树立……观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能力”、“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

案例1:声音特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影响响度的因素,并掌握振幅与响度的具体关系。

病因诊断:“让学生”反映了目标的实施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编制目标。另外,探究问题“振幅与响度”的因果关系出现颠倒。

改编建议:通过手拨钢尺等实验的探究,学生知道振幅是影响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识到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缺乏规范的表现之二:行为动词缺失。即只列出了教材的主题、原理或概念,看不出是教学目标,疑似教学重点或知识点,这样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学生学习后达到什么样的行为变化。

案例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识与技能目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病因诊断:缺乏可以测量与观察的行为动词。

改编建议:通过观察音叉敲击和鼓面振动等具体的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观察真空铃声实验,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介质(条件),即真空不能传声,并初步认识到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案例3:声音的产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病因诊断:同上。

改编建议:利用随手可得物品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常见乐器发声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对科学有一定的求知欲望。

3.缺乏规范的表现之三:行为动词不当。即要尽量避免用“懂得”、“提高”、“体会”、“领悟”等含义不容易确切把握的词,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很难操作和测量。比如:“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具体的格式一般有:“……指出能……”、“……能区分出……”、“……能说出……”、“……能比较分析出……”等。

案例4:声音的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能领悟声现象,培养尊重自然规律态度;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病因诊断:行为动词选择不恰当,采用动词“领悟”过于含糊,不能确定“领悟”要达到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水平。

改编建议: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编钟等声学成就,渗透一定的中华文明史的教育,初步的增进民族自豪感。

案例5:光的色彩颜色

课标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光的颜色。

病因诊断:“懂得”属于行为动词表述不具体,难以测量。

改编建议: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学生知道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

根据以上案例研究,可以看出,行为动词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和特征,具有外显性的特点,通俗的讲就是“能做什么”,这种学习行为和特征,必须注意明确、可操作、可测量。教师在编制物理教学目标时应注意考虑到此方面。物理课程标准附录中,提供部分行为动词的说明,其中教学目标的具体行为动词的水平含义见下表,希望在目标编制过程中合理而准确的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

4.表现之四:行为条件的缺失。即:影响完成规定学习行为所需要的条件(情境)缺乏明确的表述。行为条件,通俗的讲,就是“在什么条件下”,特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一般对条件的表述有五种类型:

一是关于辅助手段的使用,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某种工具,包括:物理工具、仪器、图纸、说明书。比如:“是否可使用量筒或天平”,“允许查阅说明书”。

案例6:物质的三态

课标要求:会测量温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温度计。

改编建议:学生会利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温度,并能正确读出和记录测量的结果。

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包括: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比如:“根据下列图中物理现象,能写出……”;“给出一篇短文,能找出……”;“能根据电路连接,……”;“在一组电路图中……”;“……在多重选择中……”。

案例7:物态变化(习题课)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

改编建议:根据提供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实例(学习条件),学生(行为主体)能区分(行为动词)不同实例中的物态变化。

三是时间的限制,比如:“一小时的测验中,能……”;“在10分钟内,能……”;“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

案例8:质量

课标要求: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使用天平。

改编建议:在5分钟内(行为条件),90%学生能够完成托盘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并正确的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比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案例9:宇宙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宇宙产生的原因。

改编建议: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宇宙起源的材料,在课堂讨论后,能说出宇宙起源的可能原因。

五是人的因素,包括:独立进行、小组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

案例10:汽化和液化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改编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水的沸腾实验探究,能够完整的记录水沸腾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案例11:简单电路

课标要求: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改编建议:学生能利用提供的电池、灯泡、插座、开关以及几根导线,根据串联电路图的要求,能独立连接电池、插座和开关,使灯泡发光。根据灯泡的工作情况,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并归纳出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

5.表现之五:表现程度的疏漏。即表现程度(又称学习水平)缺失。通常是指教师在编制目标时,忘记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的描述,缺少了用以评价学生物理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表现程度一般通俗的表达为“能做到什么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表达,一般从准确、速度、质量等方面来确定。比如:“至少写出800字的文章,答对90%“、“……至少正确回答其中90%的题目……”、“……没有错误地……”。

案例12: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知识与技能: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病因诊断:没有行为条件,也没有学习水平的描述。

改编建议:根据纸条、气球、硬币三个流体实验,学生能了解到生活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完成课后习题5的正确率达90%(学习水平或表现程度)。

从一个完整的物理教学目标的编制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时容易存在以上五种不规范的方面。但是编制物理教学目标并不是一味的要求所有的物理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产生多种解释为前提。同时,物理教学目标中包含的具有行为条件和学习水平应更有利于进行目标达成的测量与评价。

(三)常见问题三:层次错位

问题表现:物理教学目标陈述含糊,具体目标难辨;物理三维教学目标的逻辑不清,目标知识水平的要求定位不准。

导致后果:要么导致物理教学要求的超标,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要么导致物理教学内容的超量(范围),要么物理教学要求偏低,不能达到物理课标规定的最低要求。

教学目标的层次错位,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层次错位表现之一:三维教学目标混淆

问题表现:教师在备课时时,不重视物理三维目标的编制,不注意区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尤其是容易将技能目标与方法目标相混淆。

导致后果:导致物理教学目标的课堂达成失去针对性,教学容易出现随意性。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13:看不见的光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遥控器使温度计升温实验的探究,感知红外线的性质及作用。

病因诊断:“通过……探究”、“感知”是过程性目标的要求,此目标的表述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混淆了三维目标的分类。

改编建议:知道红外线的性质与作用(归为知识与技能目标)

案例14: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吸热的物理本质,了解其应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与之相反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时放热。

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

病因诊断:物理三维目标没有分类陈述,各条目标中三维目标有交叉,层次不清。比如:第1条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包含情感目标,第3条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包含了过程与方法目标。三维目标之间相互嵌套,层次混乱。

改编建议: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从生活实例中,知道蒸发和沸腾均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汽化现象,学生了解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认识液体在蒸发时需要吸热,同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准确记录数据,会用图像描述水沸腾过程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坎儿井等实例,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利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案例15: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设计、连接串、并联电路,能画出电路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属于技能目标)

病因诊断:将技能目标混淆为过程与方法目标。

改编建议:运用对比的方法,区分串、并联电路的异同,并能识别和说出生活、生产中的采用串、并联电路的实例。能利用电路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元件的连接情况。

2.层次错误表现之二:背离课标

问题表现:教师对课程目标认识不到位,过于强调强调知识的难度与深度,导致随意拔高和扩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与课标的基本要求相背离。

导致后果: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导致教学超纲、超标。

案例16:液体的压强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会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病因诊断:课标中没有液体压强的目标要求,液体压强的探究属于能力提高性的要求,课标中更没有利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的要求,此处要求过高,背离了课标要求。

改编建议: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能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案例17:气体的压强

课标要求: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托里拆利实验估测大气压值。

病因诊断:实验操作要求超标。

改编建议:能利用针筒、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初步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

3.层次错位表现之三:层次不清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物理教学目标通常分为两大类,基本学习水平如下:一是知识技能目标的学习水平分类。物理“课标”中知识目标有三种要求:了解,认识,理解。依据目标分类理论,技能目标有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迁移水平。而物理“课标”中技能目标有一种要求:独立操作。二是体验性(含过程性与情感性)目标的学习水平分类。物理“课标”中三个层次:经历、反应、领悟。由于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常会出现目标层次不清的问题。

问题表现:对一些结果性目标的知识水平层次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确定知识水平的层次过于随意,教学要求变化过大。

导致结果:教师对知识要求过于随意,不同学校和班级知识目标的要求差异性过大,学生学习负担不均衡。

案例18:探索更小的微子

知识与技能:理解原子核式模型

病因诊断:课标要求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上述目标要求过高。

改编建议:通过文字和图片,初步了解运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探究微观世界,了解原子核的核式结构,知道核式结构模型是由卢瑟福建立的。

案例19:大气压强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病因诊断:知识目标要求过高,超过“初步了解”水平。

改编建议: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流速越大的位置流体压强越小,会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简单现象。

案例20:滑轮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识与技能: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病因诊断:从知识角度看,“理解”的要求超过学习水平要求。

改编建议: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编力的方向;知道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知道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编力的方向。

4.层次错位表现之四:目标不全

问题表现:物理教学目标没有依据教材,把教材某课时中涉及的相关三维目标全部表述完整。

导致后果:物理课时教学目标不完整,容易造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达成不全面,有些方面存在缺漏。

案例21:速度

教学目标: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病因诊断:知识目标要求不全,比如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缺乏过程与方法目标,比如: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快慢,利用比例定义物理量。忽视了教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内容的渗透,渗透爱国主义及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改编建议: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速度的单位及换算,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问题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初步体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初步认识到利用比值法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体会建立速度的概念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播放“刘翔跨栏”视频,认识物体运动有快慢,进一步激发爱国激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结合“生活物理社会”材料,学生认识常见交通路标的含义,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生活习惯。

(四)常见问题四:无法检测

问题表现:未严格对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一些物理教学编制过于笼统,缺乏必要的行为动词,或随意性的采用一些描述性用语,导致教学内容完成后,一些预定的教学目标难以准确的测量与评价。

导致后果:教师不知道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效果,教学失去针对性,导致平常的课堂效益低下。比如,有些教师编制教学目标时,运用了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包括:“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

以上术语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这样可测性和可比性比较差,不便于实际教学时的把握和评价时的运用。由于教学评价是检查教学目标和课堂学习达成度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评价来检查学习的达成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有效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因此,物理课时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测性。

案例2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渗透考查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这个故事写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做下列两个填空:

(1)两小儿辩斗中,用了物理学中知识;

(2)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

(3)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态度是;

(4)他们在辩斗中,各抒己见,不接纳对方的观点,表现了他

们;

(5)他们对孔子的议论,说明两小儿。

案例分析:本题的编制和设计有效的实现了跨学科知识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渗透,同时还突出在探索自然现象过程中学生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三、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的科学原则与确定依据

(一)目标编制的科学原则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指南,也是评定学业成绩的依据。教学目标的编制既要考虑目标的规定性,也要兼顾层次性与基础性,一般来说,物理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科学原则:

1.系统性原则:用系统的方法来设计物理教学目标,即物理教学目标设计要考虑三个层次含义:一是要考虑到整个物理教学目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要保证各层次目标间、各科目教学目标间、各单元教学目标间以及各课时物理教学目标间的关联性和递进性;二是要综合考虑和分析物理教学系统各要素,比如物理教师专业能力、学生心理、学习内容、师生关系以及教学环境变化等因素。

2.全面性原则。物理目标要全面,既要有知识、能力方面,也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它包括两层含义: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即从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制定“全员教学目标和个体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历学生的需要;二要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物理教学目标不但要有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方面的目标,还要有情感领域方面的目标,完整的物理教学目标,必须坚持三个领域一体化。

3.科学性原则:物理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科学性,尤其是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设计更应如此,一是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和认知顺序来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的教学目标;二是要突出物理教材的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4.层次性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物理教学目标设计要考虑层次性要求,即适当的弹性,反映出学生学习结果的层次性。现行物理课标只规定了目标的下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体现的基本素质的目标,对一些优秀学生也要鼓励超越基本目标而向较高层次的目标努力。对不同学生达到的目标在层次上

有差异,一节课不可能对学习领域的所有目标全部落实到位。物理目标要求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应是大数多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使得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从纵向上看,有关学生的任何预期的学习结果,要通过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来实现;从横向上看,不同的学习者达到不同的目标在层次上又有个体的差异。

5.具体性原则:物理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可以观察和测量,应最大限度避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和不切实际。抽象的目标无法观察,也不好测量,要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具体明确的物理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把握“要学什么”、“学得怎么样(学到什么程度)”,能使物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与具体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比如: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一种十分含糊的陈述,不可能给教学及评价提供具体指导。改用行为目标的描述则是:“提供报上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析正确。”物理教学目标最常见的主要是行为目标,它一般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条件。

(二)目标编制的基本依据

要进行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通常物理教学编制的依据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课标要求、学生特征(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不同需要)、教材内容、教学环境(影响教学过程的外部条件)等四个方面。因此,在物理教学目标编制前,要充分考虑四个方面的依据,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结合课标,整体规划和确定物理教学的总体目标;二是依据教材,考虑每一目标实现所处的物理学习阶段,将总体物理目标细化设计成为体现递进要求的阶段目标;三是关注学生,具体分析学生原有物理知识学习的起点(前在状态)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潜在状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确定每节物理课弹性的具体课时目标。四是考虑条件,保证物理教学在媒体技术支撑下提高效率。

四、提高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科学性的几点建议

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的科学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可测性。因此在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进一步研读课标的内容标准,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明确课标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二是进一步研读课标的附录,明确标准中行为动词的界定,准确把握目标编制行为动词选择的科学性;三是进一步认识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的区别,避免三维目标分类的混淆;四是进一步研读教材,明确教材的内容要点与编写意图,为目标编制奠定知识基础;五是进一步加强目标分类理论的学习,明确目标编制中四个要素的科学选择与准确表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三维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三维目标是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仍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突出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可称之为“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小学数学教学要实施“三维目标,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一、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裁体学生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

程来实现,没有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三个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放在了教学目标的第一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由以“知识为本”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正视的课题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作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适应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使数学教学目标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浅谈几点看法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将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数学教学过程要把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一、标题常见问题分析 公文标题是公文内容的摄要,在发挥公文效能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文标题时常出现一些毛病,现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并作粗浅分析。 (一)要素不全 完整的、规范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文种发文。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事由)并标明公文种类(文种),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省略标题中的一至二个要素,但不可随意省略,要相对规范,否则,将毛病百出。 常见的病例有三种: 一是随意省略事由。如《××县人民政府决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事项和基本观点,不利于学习、贯彻、领会、落实文件精神。除一些非重要的、极其简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机关发出的特定公文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司法部门发出的国务院“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况下不得省略事由。 二是随意省略发文机关。如:一份没有版头的文件标题《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报告》,待上级看完文件后,才从落款处知道文件是哪个机关发出的,既不庄重,也不严肃,更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具有重大决策和事项的下行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没有版头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但有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也可不标明发文机关。 三是随意省略文种。使受文者不得要领,失去公文的严肃性。如《××乡人民政府关于召开春耕生产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乱用文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混用文种。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换届选举问题的请示报告》,这里把“请示”、“报告”两个不同的文种混淆在一起使用,不论是已经废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都没有“请示报告”这一文种,明显不妥。从该“请示报告”的内容看,应使用批转式“报告”这一文种。 二是错用文种。有的该用“请示”的,却用了“报告”,而该用“报告”的反而用的是“请示”;有的该用“函”的却用“通知”;有的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如“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以上这些,都不可作为文种使用,不可直接行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或“通知”的“附件”行文。 三是生造文种。如《关于调整工资的补充说明》、《关于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的解释》等,这里的“补充说明”、“解释”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以上两个标题可修定为《××(发文机关)关于印发调整工资补充说明的通知》、《××(发文机关)关于印发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还有的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是错误的。 (三)隶属不清 不该用“批转”的,用了“批转”;该用“批转”的却用了“印发”、“转发”,分不清三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词性。如《××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市长在××会议上讲话的通知》,这里的“批转”使用不当,应该使用“印发”或“转发”。因为“批转”具有“批准转发”之意,是上级对下级报告的认同并转发下去贯彻落实的。下级对上级机关的文件和上级领导同志的讲话、批示等不可使用“批转”,否则将混淆了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四)提炼不精。主要表现在标题冗长上。如《×××(发文机关)关于招收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就业,进行合理安

教学目标分析有待改进案例(中学)

教学目标分析有待改进案例 1.语文 高中 【教材内容概述】 立意于找准切入点和联想丰富的写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联想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2、在审题中,深入挖掘素材内涵,选取切入点,确立中心。 (点评:阐述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而不是通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按新课标维度进行分类,阐述模糊,不清晰明确。) 2.英语 初一上 【教材内容概述】 本节为初一英语(上册)第十三单元(what color is it?)的基础课。本单元是从对简单的颜色词的学习入手,围绕“What color is it?”这一中心句型展开学习与训练,主要单词包括:purple, brown, and grey,单复数的颜色描述。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通过对图片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认知颜色词,知道其拼读的正确形式。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扩展相关知识,能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2.能力目标:通过图片及示范,能够对所列举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恰当的语言对自己熟悉的环境进行描写。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3.数学 初二 【教材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其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另外,最常见的就是不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经历观察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动手实验、猜想及证明的过程,掌握等腰三角形性 质定理及其推论。 ●通过练习及例题的分析,能正确运用性质解题。 二、能力目标: ●经历亲身体验、动手实验的过程,发展探索知识的能力。 ●经历定理及例题的训练,提高解决一般文字命题的证明方法的能力,培养逻辑思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写作 公文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其重要特点就是行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于公文格式,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格式》),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办法》),中央办公厅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但是不少单位和部门制发文件,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去做,而是各行其是,制发文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公文格式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公正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和效能,影响了政 府的行政效率,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乱。一是生造文种。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办法》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3类14种,即:命名、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式"通知"的"附件"行文。例如,《关于××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关于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等,这里的"操作规定"、"说明"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可以改成《××关于印发市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医疗费分期缴费的具体操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使用社会保障卡有关问题的说明的通知》,不能作为文种使用的还有"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有的甚至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都是错误的。

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案例

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案例案例1【解方程】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能力目标:能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情感目标:能对具体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重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解方程的两种方法及检验。 难点 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案例2【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难点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能形成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能养成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 根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观察、操作、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近角和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因此这是教学重点。 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案例4【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情境教学中,通过探索与交流,逐步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并能进行简单应用。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开放式命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通过有效措施学生能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 2.能力目标:通过拼图实践、问题思考、合作探索、组内及组间交流,学生的的逻辑推理、大胆猜想、动手实践等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添置辅助线教学,渗透美的思想和方法教育。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能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 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优秀教学目标案例

《走进“纸”世界》 一、概述 《走进“纸”世界》是一堂关于纸的世界的主题课,本主题源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下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把“造纸术”定为主题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造纸术不仅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且代表着秦汉科技发展水平。而教材对造纸术的介绍比较简单,学生学了之后,难以对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影响等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二是纸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在人类滥用自然资源、地球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从科学技术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回顾纸的发展,学生体会到的不仅是造纸术的过去;还可以从中反思现代人对待纸和自然资源的态度等。 本节课重在借助计算机网络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超越历史时空,多角度地探究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在探究中认识体会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归纳出古人发明纸的原因。 (2)阐述说明蔡伦的贡献及蔡侯纸的优点。 (3)能说出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 (4)分析归纳出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5)通过谈学习这节课的感受,锻炼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及说出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从而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 (2)通过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 (3)通过课堂分组探究,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丰富的历史史料阅读,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造纸术的发展历程,能认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清楚古代中国的文明已成为历史,要再创辉煌,就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从招幌到现代广告》 一、概述 本节课是基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美术》七年级下册《视觉传达作品欣赏》内容的一节关于广告设计与创意的美术课。计划1课时,45分钟。本次课的重点是广告创意,难点是如何设计广告语,如何设计文字、搭配图文。本设计主要通过广告实例的分析启发学生构思,通过分析广告作品了解设计方法及设计技巧。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定义与命题的知识在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但作为单独的章节进行学习,还是首次,在设计上体现了对数学本原的思考,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本节课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整个数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章节。而作为本章节的第一课时,为学生在本章节中更好的开展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角度来学习和理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在教学设计上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另外,上课学校是一所知名学校,学生在学习上,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努力应该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定义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掌握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将一些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经历定义的产生过程,感受定义的必要性。同时对命题的含义有初步的体验。体验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命题的结构认识和改写。 四、教法与教具选择 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2.教具选择:多媒体、其他教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程序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 情境“硬广告”的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 课堂交流 使学生感受到为了 进行有效的交流必 须引入定义。 新课 定义 1.定义的含义 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 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 语的定义。 定义的核心功能是能清楚地规定 名称和术语的意义。 2.对定义的强化巩固 (1)举出几个数学中的定义; (2)举出其他学科名称的定义。 3.如何定义 观察下列多项式的特征.给以名称,并 作出定义: x2–2x–1 2x2+3x+1 x2–2xy+2y2 4a2–4ab+b2 4.定义的价值 例题:校园中,并不令人在意的教室墙 角,却让我产生了兴趣。 问题1:按我们的生活经验,墙角的线 AO与BO 问题2:如何判断(验证)垂直? 强调定义 的功能。 学生自由发言, 组织学生评价, 捕捉学生反馈 的信息,适时地 引导学生感受 数学定义的严 密性和简洁性 等。 师生交流,老师 引导,强调“次、 项”。 与学生交流,教 师归纳。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 的方法和途径,让学 生的学习可持续发 展。 从定义出发来判断, 解决问题.既体现定 义的价值,有可作为 定义到命题的情境 过渡。 从定义出发思考问 题的解决。 引例: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 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 作出判断? (1)鸟是动物。学生自主完成。 突出语句的判断功 能。 针对学生在命题理A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常见问题分析 公文的分类 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 按其时限要求,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常用公文文种 我国现行党和各级领导机关使用的文件有14个: 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公文种类有13个: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上述文件共27个,其中9个是相同的,即:决定、意见、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 不同的有9个,其中属党的机关的有5个,即:公报、指示、决议、条例、规定;属国家行政机关的有4个,即:命令(令)、议案、通告、公告。由于这18个文件是党和国家在公文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的,一般称为法定文种。 公司常用的主要公文种类

1.决定:适用于公司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如机构设立与撤销;变更或撤销公司不适当决定。 2.通报:传达重要精神或者通报有关重要情况,也适用于对全系统各单位或个人的表彰与批评。 表彰通报:介绍先进事迹+先进事迹意义+表彰决定+希望号召批评通报:错误事实+错误性质分析+惩罚措施+提出希望要求情况通报:缘由目的+情况信息+希望要求 3.请示:适用于下级向上级的请求指示和批准;也适用于分公司必须以公文形式向总公司的请求指示和批准。 应用范围 (1)遇到问题无法解决,需要上级指示; (2)处理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问题,要上报批准; (3)遇到问题,虽有解决方法,但没有权力或能力实施,需要上级帮助; (4)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发布指示有疑问,要上级解答; (5)下级机关之间在重要问题上出现意见分岐,要上级仲裁; (6)请上级领导参加活动,指导工作。 注意事项 (1)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的形式; (2)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本人;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案例分析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 1.×市×区区属图书馆为办好图书事业,满足该区群众读书的要求,特向区政府请示增加经费,并将该请示抄送该区人事局、劳动局、物价局、财政局。 错误。抄送单位应当是与该请示事项有关的单位。“人事局、劳动局、物价局”与区图书馆申请经费无关,不应将该请示抄送给他们。 2.某县人事局向县直属各单位下发年终考核工作通知,抄报于该县政府办公室 正确。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报上级机关,目的是为了让上级了解情况,避免出现工作中的被动情况。 3.×省×市×区区属瓷器厂因税务问题受到该区税务所的处罚,该厂认为处罚不符合国家税法,特向市税务局申诉,并同时向×省税务厅申诉,并抄报于×市政府、×区政府。 错误。主送单位应当是一个,同时主送,搞乱了行文关系。抄送单位应当是与该申诉事项有关的单位。“×市政府、×区人民政府”,与税务申诉事项无关,不应将该申诉抄送给他们。 4.某县农林局写例行报告,一向县政府汇报1995年全年工作,二在报告中请示了1996年增建农机站的事项,三建议对困难地区减

免乡政府提留费用。 错误。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且应“一文一事”。 5.×市×工业总公司因市属重点企业×××电器厂因领导班子个别人贪污犯罪,准备调整该厂领导班子,特向市政府请示。并将该请示抄送于该厂办公室。 错误。请示不能抄送下级机关。 6.×市纪检委员会将1997年纪检情况通报于市各直属机关和各局。 正确。该通报属于情况通报,为知照类文件,可以有多个主送机关。 7.中共××市委与市委宣传部就学习贯彻中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联合向下发出通知。 错误。为了维护文件的权威性和法定效用,联合行文的单位应当是同级单位。 8.×市×区职工大学是受区政府和市成人教育局双重领导的单位。该职工大学就1994年需增加教育经费一事,特向两个上级机关请示。 错误。请示只能够有一个主送机关;若是双重领导机关,则需要

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篇一: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语言领域 案例1:大班诗歌《风藏在哪里》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问答式的结构特点;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分析:对于该目标很好的体现了语言领域的学科特点,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 建议改为:(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韵律感;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案例4:中班阅读活动“我喜欢的书”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 分析:该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其中“有关经验”也表述不明,而且目标也不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过于浅显和简单。活动的主题为“我喜欢的书”,但是在目标中并没有任何体现。建议改为:(1)在图书角的区域阅读活动中,选择一本最喜欢的图书; (2)在集体阅读的氛围中,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感受; 科学领域 案例5: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教学活动目标: (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建议改为:(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通过教师讲解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案例10: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展目标) (2)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标) (3)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分析: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来看,教师安排此次小班音乐活动是混乱的,一会儿从教师的教这一角度出发确定活动目标,一会儿又从幼儿的学的角度出发,整个教学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因而在表述目标时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克服思维的混乱。 建议改为:(1)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幼儿对于歌曲的兴趣; (2)教幼儿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3)引导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创编 社会领域 案例11:小班活动“我的名字”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答教师的呼唤; 建议改为:(1)喜欢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地应答;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16种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16种 一、行文中的常见错误 1、滥发文件。主要表现:(1)所发公文属可发可不发之列;(2)所发公文只是照抄照转上级的公文(翻印即可,不必转发);(3)所发公文内容空洞,无具体措施,不解决问题;(4)行文所涉及的问题可用口头请示、汇报或开会等形式解决;(5)行文所涉及的内容已在报上全文公布过;(6)在部门之间意见分歧,未经协商取得一致时就行文。 2、行文关系混乱。主要表现:(1)应该党政分开行文的未分开行文;(2)应该一个机关单独行文的搞成几个机关联合行文;(3)该职能部门行文的“升格”为领导机关行文;(4)该领导机关行文的“降格”为职能部门行文。 二、文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自制文种。在正式文种之外,随心所欲,生造公文文种并俨然以正式公文行文。常见的有:“请示报告”、“工作思路”、“情况”、“汇报”、“申请”、“郑重声明”等。 2、误用文种。把属于机关其他应用文,特别是事务文书中的文种,误作为正式公文文种使用的情况。常见的有:把计划类文种“要点”、“打算”、“安排”、“设想”等作为公文文种直接使用,如?××市委××××年工作要点?。把属于总结类的文种“小结”、“总结”,以及把属于规章制度类的文种“办法”、“规程”、“须知”、“实施细则”等作为正式文种直接使用。但是,如果将上述应用文用转发或印发通知的形式发布,则是规范用法。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199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3、混用文种。不按文种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去选用文种,而造成临近文种相互混用,导致行文关系不清,行文目的不明,行文性质混淆。常见的有:“公告”与“通知”、“决议”与“决定”、“请示”与“报告”、“请示”与“函”混用。主要表现为将通告误用为通知,将通知误用为通告,将请示误用为报告,将报告误用为请示,将“请示”、“报告”合用为“请示报告”,“请示”和“报告”本身是两个文种,将决定误用为决议,将决议误用为决定,将函

教学目标分析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分析优秀案例

————————————————————————————————作者:————————————————————————————————日期:

教学目标分析优秀案例 语文 【来源】《自己去吧》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一小学兰海燕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 【概述】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自强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自、己、东、西”4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学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学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6)能够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能够完成一篇语句通顺的、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小儿歌或小故事。 英语 【来源】《Shapes》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三小学崔凤云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 【概述】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和评析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一、什么是案例? 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案例的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案题、案情、案析。 案例,是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它既要有理论的高度,又要有实践的深度。 幼儿园开展教学案例活动的意义? 1、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理论提升的重要方法 2、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之一。 3、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4、教学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学案例分析备受教师的关注,(优势)它贴近教师工作实际,教师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理论提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手段。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接受的各种理论与学说,只有在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这需要活动案例,它是我们从教育行为的剖析评价和反思中提升理论认识的载体,成功的案例我们通过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育规律,失败的案例中我们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去分析问题的症结、找出偏差。这就是案例的评析,通过评析得来的经验和教训(评析)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又用与指导教育实践、调整教育行为。所以这个过程既是调整完善教育行为的过程,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三、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1、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支撑,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需要正确 的教育观念的引领,评课也一样。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新纲要颁布以来我们在教育观念上有了一个根本的转变: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孩子是课堂的主体。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幼儿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幼儿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该看孩子有无进步或发展,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 总之教学活动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2、要掌握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语法教学目标设计详案

语法教学目标设计详案 语法教学目标设计详案1 1.设计简述:(简要说明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特色,不超过800字) 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设定都是以英 语《课程标准》为准则,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并以交际法语言教学为理论依据。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发现语言规则并创造性地活用这些规则的过程,任何人类语言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语言学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首先要努力创设真实自然的社会语言情景。不仅要借助手式、动作、表情、实物、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教材内容的直观情景,而且要用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描述创设言语情景。在本堂课的设计中也是充分体现了这点。在教授有关疾病的单词时,我就借助绷带,通过绷带绑的不同位置来解决单词。某些绷带无法表示的疾病如cough, cold等就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来展示。其次,交际法教学强调“以任务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实践,要求根据显示生活中对英语的实际需求,模拟各种生活语境,情境,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机会,它注

重的不仅是语言在形式,语法上的准确性,更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可行性,交际的技巧性,以及训练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堂课中,为了训练目标语言,我设置了各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来操练目标语言,并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模拟看病的过程,让学生在交际的同时,体验生活。通过这个活动,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使课堂变为一种具体的社会交往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交际过程。这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交际法教学让学生参与,有时伴有情景或模拟场景,这样让学生更能贴近生活,学生成了主角,自然而然地他们就对英语感兴趣,把学英语当作一种乐趣。 2.教材分析: (1)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课内容与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4)说明教学内容的调整、整合、解构和补充 本课是一堂口语课,学习对象为八年级生。根据《课程标准》的四级目标,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如能和他人结对活动询问身体情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如能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医疗用具,根据教师的亲身示范,以及课件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不当 有的公文作者不了解或不会正确运用确切的文种,以致长期只使用通知、决定等二三个公文,其余文种一概不用;有的公告、通告、通报分不清,望文生义去应用;有的不知公文中报告与请示是两种不同的文种,经常混淆不清,使用时X冠李戴或干脆写成“请示报告”;有的不知有命令(令)、批示函、会议纪要等公文,遇到该使用这些公文的场合则都用通知等公文去代替。 二、格式不规X 公文格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公文文头不规X; (二)标题冗长、混乱、残缺不全; 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分析 标题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文字简洁、格式规X,是拟写案卷标题和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的唯一依据。据此,须精心制作。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公文标题存在病句,最常见的有两大类:一是语句不合语法规X;二是请示、函、报告三者混淆使用。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如下: 1、语句不合语法规X

例1、***部、***部、***部、***部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 例2、***高校关于进一步搞活校产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的试行办法。 例3、***高校关于加快发展本院彩色印刷品生产若干措施的通知。 例4、***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和深化普通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试行意见。 例5、***高校关于认真做好一九九四年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通知。 例6、关于夏粮入库的通知 例7、光华公司关于转发光华公司经营承包责任制试行办法的通知 例8、XX县人民政府关于批转XX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行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例9、强台风紧急通知 病例分析: 例1的介词“关于”应用未用。以标题中四个机关联合发文,其办文意图应是面向全国各单位的,但也可理解为只是面向本系统,易产生歧义,其原因是在发文机关与理由之间缺少了介词“关于”,应补上。

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应用到课本中的第六章第二节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的坚持科学发展,第三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第八章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趋势,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成“五位一体”的新型社会。同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密洛陀”瑶文化于2011年5月23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其文化的发展主要依靠口头传诵,流传至今。文化发展的特征是文化分布不均,氛围淡薄。作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传承以及可持续发展此文化很有必要性。“密洛陀”文化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当地人民的重视,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需要全方面协调可持续,使民族文化更加繁荣,

有利于伟大中国梦的复兴。同时,可持续发展“密洛陀”文化有利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建成成为多民族文化繁盛的文化强国。通过对“密洛陀”文化的传承以及可持续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都安县的脱贫致富。与此同时,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及“五位一体”新型社会的文化建设。还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通过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来建设文化强国之路,全方位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还让大家体验了少数民族特有的特色文化,通过了解丰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来提升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有利于大家树立文化“主人翁”意识,主动自觉的去进行文化的传承以及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幼儿园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作业 语言领域 案例1:大班诗歌《风藏在哪里》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问答式的结构特点;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3)初步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用生动、形象的词去描述事物。 分析:对于该目标很好的体现了语言领域的学科特点,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大班的孩子,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该目标却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有感情的朗诵、按结构仿编这些大容量的学习任务对于处在大班的幼儿来说还是十分困难的。 建议改为:(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韵律感;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 (3)初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描述事物。 案例4:中班阅读活动“我喜欢的书”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 2.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分析:该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其中“有关经验”也表述不明,而且目标也不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过于浅显和简单。活动的主题为“我喜欢的书”,但是在目标中并没有任何体现。该目标缺乏针对性,适用范围过于广泛。 建议改为:(1)在图书角的区域阅读活动中,选择一本最喜欢的图书; (2)在集体阅读的氛围中,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感受; (3)在阅读中发现新鲜、有趣的事物,提高阅读兴趣。 科学领域 案例5: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教学活动目标: (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分析:首先小班的此次教学目标很好的体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同时该教学活动目标运用了“品尝”、“观察”、“表达”等词具体清晰,针对性、操作性强,唯一不足在于目标一过于笼统。 建议改为:(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通过教师讲解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案例10: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展目标) (2)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标) (3)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一、标题常见问题分析 公文标题是公文容的摄要,在发挥公文效能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文标题时常出现一些毛病,现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并作粗浅分析。 (一)要素不全 完整的、规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文种发文。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容(事由)并标明公文种类(文种),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省略标题中的一至二个要素,但不可随意省略,要相对规,否则,将毛病百出。 常见的病例有三种: 一是随意省略事由。如《××县人民政府决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容、事项和基本观点,不利于学习、贯彻、领会、落实文件精神。除一些非重要的、极其简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机关发出的特定公文外(如中华人民国国务院、司法部门发出的国务院“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况下不得省略事由。 二是随意省略发文机关。如:一份没有版头的文件标题《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报告》,待上级看完文件后,才从落款处知道文件是哪个机关发出的,既不庄重,也不严肃,更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具有重大决策和事项的下行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没有版头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但有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也可不标明发文机关。 三是随意省略文种。使受文者不得要领,失去公文的严肃性。如《××乡人民政府关于召开春耕生产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乱用文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混用文种。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换届选举问题的请示报告》,这里把“请示”、“报告”两个不同的文种混淆在一起使用,不论是已经废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都没有“请示报告”这一文种,明显不妥。从该“请示报告”的容看,应使用批转式“报告”这一文种。 二是错用文种。有的该用“请示”的,却用了“报告”,而该用“报告”的反而用的是“请示”;有的该用“函”的却用“通知”;有的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如“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以上这些,都不可作为文种使用,不可直接行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或“通知”的“附件”行文。 三是生造文种。如《关于调整工资的补充说明》、《关于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的解释》等,这里的“补充说明”、“解释”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以上两个标题可修定为《××(发文机关)关于印发调整工资补充说明的通知》、《××(发文机关)关于印发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还有的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是错误的。 (三)隶属不清 不该用“批转”的,用了“批转”;该用“批转”的却用了“印发”、“转发”,分不清三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词性。如《××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市长在××会议上讲话的通知》,这里的“批转”使用不当,应该使用“印发”或“转发”。因为“批转”具有“批准转发”之意,是上级对下级报告的认同并转发下去贯彻落实的。下级对上级机关的文件和上级领导同志的讲话、批示等不可使用“批转”,否则将混淆了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四)提炼不精。主要表现在标题冗长上。如《×××(发文机关)关于招收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就业,进行合理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