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核医学重点[1]

(完整word版)核医学重点[1]

(完整word版)核医学重点[1]
(完整word版)核医学重点[1]

核医学: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核素:质子数中子数相同,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自发地释放放射线和能量,最终转化为其他稳定元素的过程

物理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0衰变到N0/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

生物半衰期Tb: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时间。

放射性活度: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

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的原理:通过化学方式,将发射正电子的核素与生物学相关的特定分子连接而成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注入体内后,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参加相应生物活动,同时发出正电子射线,湮灭后形成的能量相同(511keV)方向相反的两个γ光子

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放射性药物的特点:具有放射性,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期,计量单位和使用量,脱标及辐射自分解

光子量范围100~250keV最为理想,目前使用较多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方式是β-衰变组织内的射程在纳米水平,在这样短的射程内释放所有能量,其生物学特性接近于高LET射线,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有效半衰期不能太短,也不宜过长,以数小时或数天比较理想

吸收剂量: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确定性效应: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随机效应: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

辐射防护的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2.放射防护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设置屏蔽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方法特点:1.灵敏度高2.方法相对简便、准确性较好3.合乎生理条件 4.定性、定量与定位的相对研究相结合 5.缺点与局限性方法学原理:1.合成代谢:根据甲状腺内131I分布的影像可判断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2.细胞吞噬3.循环通路4.选择性浓聚5.选择性排泄6.通透弥散7.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8.特异性结合

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到达高峰且处于较为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

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

局部显像:仅限于身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显像

全身显像:利用放射性探测器沿体表做匀速移动,从头至足依序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将它们合成为一幅完整的影像

平面显像:将放射性显像装置的放射性探测器置于体表的一定位置采集某脏器的放射性影像

断层显像:用可旋转的或环形的放射性探测装置在体表连续或间断采集多体位平面影

像数据,再由计算机重建成为各种断层影像的显像方法。检出较小的病变

早期显像:一般显像剂注入体内2小时以内所进行的显像

延迟显像:显像剂注入体内2小时以后,或在常规显像时间之后延迟数小时至数十小时所进行的再次显像

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是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显像上病灶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的显像

阴性显像:又称冷区显像,是指显像剂主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而病变组织基本上不摄取,在静态影像上表现为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病变部位则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改变

静息显像:显像剂引入人体内时,受检者处于安静状态下,没有受到生理刺激或药物的干扰,此时所进行的显像

负荷显像:受检者在生理性刺激或药物干扰下所进行的显像

RIA基本原理:利用放射性标记的抗原和非标记抗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

放射性基本试剂:1.抗体2.标记抗原3.标准品4.分离方法

免疫放射分析(IRMA):与放射免疫分析的主要区别在于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而不是标记抗原,待测物与过量抗体发生反应,是非竞争性的免疫反应

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脑血流灌注显像剂能通过血脑屏障被脑细胞所摄取,摄取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呈正相关,在体外通过SPECT或PET进行断层显像,即可得到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图像

脑梗死:表现为梗死部位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该放射性减低区包括周围的水肿和缺血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现受累部位脑血流灌注减低

癫痫:发作期血流灌注增加,而发作时间期血流灌注减低

骨骼各部位摄取显像剂的多少主要与骨的局部血流灌注量、无机盐代谢更新速度、成骨细胞活跃的程度有关

超级骨显像(过度显像):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肾影常缺失

骨骼核素显像的异常表现:①骨异常放射性浓聚区(“热”区);②骨异常放射性缺损区(“冷”区);③过度显像(超级显像);④骨骼以外异常放射性浓聚。

骨动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血流相’、‘血池相’及‘延迟相’的图像

1.血流相:局部大血管显影2血池相:软组织显影更加清晰3.延迟相:. 同骨静态显像

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出现多发的、散在的异常的放射性浓聚,通常为骨转移的表现

甲状腺癌:在大剂量131I清除残余的甲状腺后进行全身的131I潴留显像有助于骨转移灶的发现

多发性骨髓瘤:“冷区”改变相对较多是本变的显像特点之一

急性骨髓炎和蜂窝织炎在临床症状上的区别,常采用骨三时相显像的方法来鉴别,骨髓炎的三时相显像可见血流相、血池相、延迟相三个时相内放射性的异常浓聚部分主要都局限在骨骼的病变部位,并随时间延长在病变区的骨骼内浓聚更加明显。织炎三时相显像在血流、血池相时表现为病变区弥漫性的放射性增强,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低。延迟显像时主要见放射性弥散在病变区的软组织内,骨的摄取很少,甚至根本见不到骨的影像

股骨头缺血性:可见在坏死区周边的显像剂摄取增加,但坏死在中心仍呈缺血状态,而出现放射性;‘冷区’形成典型的‘炸画圈’样改变

骨代谢性骨病:是指一组以骨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代谢性骨病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特征:全身骨骼的放射性分布对成性地增浓;中轴骨显像剂摄取增高;四肢长骨显像剂摄取增高;颅骨的下颌骨显影明显;关节周围组织显像剂摄取增高;胸骨显影明显,呈‘领带征’样的放射性积聚;肋骨软骨连接处有明显的显像剂摄取,呈‘串珠样’改变;肾显影不清晰或不显影

131I治疗Graves病

适应症:1 Graves甲亢患者2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或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多次复发、或手术后复发的青少年及儿童Graves甲亢患者3Graves甲亢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4Graves甲亢伴房颤的患者5Graves甲亢合并桥本氏病,内科药物治疗差,摄碘率增高患者

治疗后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决定131I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是否有效的主要因素

SrCl治疗骨转移癌的原理和适应症:

用于治疗骨肿瘤的放射性药物都有趋骨性,在骨组织代谢活跃的部分浓聚更多。骨肿瘤病灶部位位于骨组织受到破坏,成骨细胞的修复作用极其活跃,所以浓聚大量放射性药物。由于不是肿瘤细胞直接浓聚放射性药物,是肿瘤部位骨组织代谢活跃形成的放射性药物浓聚,所以是一种间接浓聚机制。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发射β射线引起肿瘤细胞死亡。

153Sm-EDTMP 89Sr对原发癌为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骨肿瘤疗效最好

皮肤病的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

炎症显像主要为67Ga枸橼酸盐显像,正常影像主要被肝脾骨骨髓摄取,主要是肝。肺部感染和炎性疾病早期病变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门67Ga显影,双肺也对称性显影。若肺摄取67Ga高于肝脏为阳性。

核素肝胆动态显像对诊断先天性胆管闭锁的准确率非常高,并且可以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黄疸相鉴别。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肝脏良性肿瘤。动脉像正常,肝血池显像病灶区过度充填,肝胶体像缺损。

常见的肾图图形特点及临床意义?

答:①持续上升型:a段基本正常,b段持续上升不降,单侧者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同时出现,多见于急性肾性肾功能衰竭和下尿路梗阻;②高水平延长型:a段基本正常,b段上升较差,以后呈一水平延长线,不见明显下降的c段,多见于上尿路梗阻伴明显的肾盂积水;③抛物线型:a段正常或稍低,b段上升缓慢,峰时后延,c段下降缓慢,峰型圆钝,主要见于脱水、肾缺血、肾功能受损、上尿路引流不畅伴轻中度肾盂积水;④低水平延长线型:a段低,b段上升不明显,呈一水平延长线,见于肾功能严重受损和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也可见于慢性上尿路严重梗阻,偶见急性上尿路梗阻;⑤低水平递降型:a段低,无b段,c段缓慢下降,健侧肾图基本正常,见于单侧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肾缺如或肾切除;⑥阶梯状下降型:a、b段基本正常,c段呈阶梯状下降。见于因疼痛、精神紧张、尿路感染、少尿或卧位等所致的输尿管不稳定痉挛;⑦单侧小肾图:较对侧正常肾图明显缩小,但其峰时、半排时间和肾图形态正常,可见于单侧肾动脉狭窄。

卡托普利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单侧肾血管性高血压将科托普利试验所得肾图及肾动态图像与常规第一次图像比较,若动态显像呈现患侧肾影出现及消退延缓,肾图示曲线峰值降低,峰时延缓,则为阳性,支持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

利尿剂介入试验:诊断与鉴别诊断尿路扩张与机械性梗阻

67Ga肿瘤显像18F-FDP的肿瘤显像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病灶散在分布,骨髓显像可见中心骨髓出现单个或多个显像剂分布缺损区,比骨骼显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敏感性高

心肌灌注显像原理:正常或有功能的的心肌细胞可选择性摄取某些显像药物,其摄取量与该区域冠状动脉血流量成正比,与局部心肌细胞的功能或活性密切相关。静脉注入该类显像剂后,正常心肌显影,而局部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时,摄取显像剂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则出现局灶性显影剂分布稀疏或缺损,据此可判断心肌缺血部位、程度、范围,并提示心肌细胞的存活性。

心脏负荷试验原理: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80%时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通过自身调节作用使得冠状动脉血流量可维持正常。在运动状态下或扩血管药物(潘生丁、腺苷、多巴酚丁氨)负荷下,冠状动脉不能像正常部位的一样扩张使心肌血流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因此介入试验提高了诊断心肌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为运动负荷试验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

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见于心肌缺血

不可逆缺损:负荷影像显示放射性缺损、减低,静息影像仍显示放射性缺损见于心肌梗死花瓣型异常心肌灌注显像表现为局灶性的放射性稀疏心肌病、心肌炎

葡萄糖代谢显像原理:葡萄糖、脂肪酸是心肌细胞代谢地重要能量底物,利用核素标记的某些底物被心肌细胞摄取来反映心肌细胞的代谢情况。禁食状态下,正常心肌细胞以脂肪酸为主要能量,而缺血的心肌细胞因缺氧无法通过脂肪酸地β氧化获得足够的能量,须通过耗氧量很低甚至不需氧地葡萄糖提供A TP,因此影像上表现为缺血心肌摄取显像剂而正常心肌或坏死心肌不能摄取。在葡萄糖负荷状态下,缺血但仍存活的心肌和正常心肌均可摄取葡萄糖而显影,而坏死心肌不显影,它是判断心肌是否存活的“金标准”

灌注-代谢不匹配:心肌灌注显像呈降低或缺损的节段,葡萄糖代谢显像显示相应节段葡萄糖摄取正常甚至相对增加,提示心肌细胞缺血但仍存活。

灌注-代谢匹配:心肌灌注显像呈缺损的节段,葡萄糖代谢显像显示相应节段无葡萄糖摄取,提示心肌细胞不再存活。

临床意义:存活心肌的检测:为本检查最主要的临床应用,是判断存活心肌的最可靠方法。诊断心肌缺血:一般在空腹条件下进行,禁食状态缺血心肌18F-FDG摄取量有所增加,与正常心肌聚集量减低形成对比,成为“热区”,据此可诊断心肌缺血

心功能显像

局部室壁运动:快速、连续显示心动周期系列影像,构成心动电影可直观显示心脏各室壁的收缩舒张。反向运动又称矛盾运动,指心室舒张时病变节段向中心凹陷,收缩时反向离心膨出,与正常室壁运动方向相反,是诊断室壁瘤的特异征象。

心室容积曲线:自左前斜45度心血池系列影像中可分别勾画左右心室血池影,并形成心室内放射性计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临床应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评价心室功能室壁瘤诊断心肌病

急性心肌梗死显像:某些放射性药物经静脉注射后能迅速被急性梗死组织所摄取,使之以热区显示,而正常心肌及陈旧性梗死的心肌则不显影。2到3天阳性率最高

甲状腺摄131碘试验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所以口服或静脉注射Na131I 后,即被甲状腺摄取和浓聚,其摄取的速度和数量以及碘在甲状腺的停留时间与甲状腺功能有关。在体外用γ射线可测得在不同时间对131I的吸收情况,以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本法。24小时到达高峰,24小时为25%到50%

临床意义:1本试验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准备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在131I治疗之前,根据甲状腺摄131I率计算131I治疗剂量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大多患者的摄131I率增高,而且摄131I率高峰提前出现3 亚急性甲状腺炎:由于甲状腺滤泡受到破坏,甲状腺摄131I率明显降低,此时因储存于甲状腺滤泡中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引起周围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出现摄131I率与甲状腺激素的分离现象4 单纯性甲状腺肿散发性甲状腺肿,如青春期、妊娠期或哺乳期的甲状腺肿多系机体碘需求量增加,造成碘相对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由于机体出于碘饥饿状态,两者都表现为甲状腺摄131I率增高,但无高峰前移,可与甲亢鉴别。

过氯酸盐释放试验正常情况下,碘被甲状腺细胞摄取后,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与酪氨酸结合成为碘化酪氨酸,且酪氨酸碘化的速度大于甲状腺摄碘的速度,因而甲状腺内无游离的碘离子存在。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缺陷时,酪氨酸不能与碘离子结合成碘化酪氨酸,碘离子积存于甲状腺内,致使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过氯酸盐和卤族元素一样容易被甲状腺摄取,并能抑制甲状腺摄取碘离子,而且可促使甲状腺内的碘离子释放入血液循环中。因此,在碘的有机化障碍的病人,服过氯酸盐后,甲状腺内的碘离子迅速被置换和排出,甲状腺内积存的碘离子减少,甲状腺也不再摄取血循环中的无机碘。通过对服药前后甲状腺摄取碘率的比较,可以判定甲状腺有无碘的有机化障碍。正常摄131I率小于10%,大于提示碘有机化部分障碍

临床应用:有机化障碍性疾病: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先天性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缺乏等

有机化人为阻断: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过程中。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正常状态下,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与垂体前叶分泌的TSH存在着反馈调节作用,即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时,TSH分泌减少,对甲状腺刺激作用减小,甲状腺摄取碘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均受到抑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随之下降。甲亢时,使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的调节关系遭到破坏,甲状腺功能处于自主状态,甲状腺摄碘、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均不受抑制。

促甲状腺激素兴奋试验鉴别1原发性甲低:无反应或低反应2继发性甲低:明显兴奋

甲状腺静态显像:临床应用异位甲状腺的诊断舌根部舌骨下胸骨后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和良恶性鉴别(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诊断腺瘤成热结节型,正常甲状腺基本不显影。温结节和热结节说明该结节的功能正常或增高,多为腺瘤,冷结节和凉结节说明该结节组织分化不良或功能减低,可见于囊肿、甲状腺癌、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