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第20.21.22章)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第20.21.22章)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第20.21.22章)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第20.21.22章)

第二十章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

一、填空题

1. 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包括:①研究和②研究。

2. 目前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应采用至少两种哺乳动物。一般应选用一种①类动物加一种②动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3. 急性毒性试验常用的啮齿类动物主要有:①和②。非啮齿类动物主要有:③和④。

4. 急性毒性试验的正式试验,小鼠一般分①个剂量组,每组②只,各剂量组距一般为③。

5. 急性毒性试验用两种以上的给药途径,其中一种必须是的途径。

6.急性毒性试验,给药当天,尤其是给药①小时内应认真观察,并记录,然后连续观察②天,详细记录动物毒性反应情况和死亡情况。

7.长期毒性试验应至少采用两种动物以上,包括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啮齿类主要是

①,非啮齿类为②。

8.长期毒性试验给药途径原则上与①途径一致,口服给药大鼠一般常用②。

9. 长期毒性试验的分组,一般设一个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包括:

①、②和③)。

10. 长期毒性试验观察指标主要有:①和检测项目(包括:②、

③、系统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11.全身用药的毒性研究中,动物的变化是反应机体整个情况最灵敏的指标,所以必须认真称重和计进食。

12.根据我国药政部门的规定,静脉注射制剂必须进行全身毒性试验,又叫常规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①、②、

③和④。

二、名词解释

1.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2. 长期毒性试验(chronic toxicity)

三、问答题

1.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急性毒性试验为全身给药的毒性研究内容之一,是评价单次或24小时内多次累积给药后,动物表现出的毒性反应。

一、目的:

1. 了解新药急性毒性的强弱;

2. 为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实验的剂量设置提供依据;

3. 获取新药毒性反应信息;

4. 为新药药学研究提供参考。

二、要求:

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属于安全性评价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三、意义:

该项研究一般与药效学研究同时进行,以通过急性毒性研究资料和药效学研究资料,获得治疗指数或其他定量指标,初步判断试验药物是否有继续研究的价值,为深入全面研究该药物的毒性作用打下基础。

第二十一章一般药理学研究

一、填空题

1. 一般药理学研究包括:①和②的研究。

2. 我国现行的新药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一般药理学研究内容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为:对重要生命功能系统的影响(包括:①、②、和③。)和其他观察指标。

二、名词解释

1. 一般药理学研究(general pharmacology)

第二十二章局部用药的毒性研究

一、填空题

1. 常用的局部用制剂有:①制剂、②、③、

④、⑤、和⑥。

2. 皮肤用药制剂毒性试验包括:①、②、

③、④、⑤、和⑥。

中国医科大2014年7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和答案

中国医科大2014年7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和答案单选题论述题主观填空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下列药物中,最易引起色视障碍的是:## A. 氯丙嗪 B. 糖皮质激素 C. 吗啡 D. 洋地黄毒苷 E. 阿司匹林 -----------------选择:D 2. 常见的毒物吸收途径包括:## A. 呼吸道 B. 胃 C. 肠 D. 皮肤 E. 以上全部 -----------------选择:E 3. 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抗生素为:## A. 青霉素 B. 罗红霉素 C. 链霉素 D. 氯霉素 E. 头孢菌素 -----------------选择:D 4. 返死性神经病与下列哪种药物有关?## A. 有机磷酸酯 B. 吗啡 C. 氯丙嗪 D. 青霉素 E. 可乐定 -----------------选择:A 5. 地高辛引起的色视障碍与抑制以下哪种酶有关?## A. 氧化还原酶 B. 磷酸化酶 C. 甲基化酶 D. Na+,K+-ATP酶 E. 肝药酶 -----------------选择:D 6. 溶血实验中非血管内给药的注射剂需用生理盐水按照什么比例稀释后,才可用于实验?##

A. 1∶3 B. 3∶1 C. 1∶2 D. 2∶1 -----------------选择:A 7. 血管刺激性实验通常取从耳缘注射部位至向心端多远部位血管组织做病理切片的检查?## A. 1cm B. 3cm C. 5cm D. 7cm -----------------选择:C 8. 有关血脑屏障,描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系统解剖屏障的特点是防止多种潜在毒物的有害作用 B. 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毛细血管外表面被星形细胞所包围,形成了血-脑屏障 C. 血-脑屏障对白喉毒素、葡萄球菌素和破伤风毒素等神经毒物具有一定屏障作用 D. 极性化合物可以自由通过血-脑屏障 E. 脑膜炎可造成血-脑屏障功能下降,可增加神经毒物进入大脑的几率 -----------------选择:D 9. 以下药物中能够引起肾性尿崩症的是:## A. 环磷酰胺 B. 长春新碱 C. 苯妥英钠 D. 锂盐 E. 巴比妥 -----------------选择:D 10. 体细胞突变的后果不包括:## A. 传给下一代 B. 细胞死亡 C. 隐性改变 D. 癌症 -----------------选择:D 11. 下列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为:## A. 青霉素 B. 氯霉素 C. 伯氨喹 D. 卡马西平 E. 四环素 -----------------选择:C 12. 具有严重生殖发育毒性的药物是:## A. 注射用青霉素钠 B. 红霉素

药物毒理学重点复习知识总结

药物毒理学简答总结 第三章 一、简述肝损伤的类型及主要代表药 1.肝细胞死亡:对乙酰氨基酚、烷化剂 2.脂肪肝:丙戊酸、四环素 3.小管胆汁淤积:第一代头孢菌素、环孢素 4.胆道损害:亚甲基二本胺 5.肝纤维化:甲氨蝶呤、维生素A 6.血管损伤:达卡巴嗪 7.过敏性肝炎:氯丙嗪、氟烷 8.肝肿瘤:雄激素类、亚硝酸盐 二、肝脏是药物毒性靶器官的原因 1.血供丰富(1.5L/min) 2双重血供(门静脉2/3) 3.肝脏是重要代谢器官 4.肝血窦结构特殊 5.胆汁形成排泄 三、简述肝损伤的类型和主要代表药 第四章 一、.药物引起肾脏损伤的类型有哪些 ①性肾小管坏死 药物:氨基糖苷类、一、二代头孢、多粘菌素、过量阿司匹林、过量对乙酰氨基酚、金属离子、两性霉素B、麻醉药 ②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锂盐、含巯基药物、阿霉素、丝裂霉素C、金属、汞制剂、吲哚美素、保泰松、利福平、磺胺类、海洛因 ③质性肾炎 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利福平、非甾体抗炎药、磺胺类、普萘洛尔、干扰素等 ④阻性肾脏衰竭(原因:结晶在肾小管沉积)药物:呋塞米、抗癌药、磺胺类 ⑤疮样综合征圈6其它:锂盐 药物:异烟肼、普鲁卡因胺、甲基多巴、苯妥英钠、氯丙嗪、利血平、奎尼丁、金制剂

二、肾是药物毒性靶器官的原因 1.血流丰富 2.肾小管浓缩 3.尿液PH变化 4.也可进行生物转化 5.免疫复合物易沉着 第五章 一、请例举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毒性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奎尼丁,利多卡因等,是心脏传导速率减慢,早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洋地黄毒苷,地高辛等影响动作电位延续时间,AV传导减慢; 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多巴酚丁酚,扎莫特罗等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细胞死亡; 支气管扩张药: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导致心动过速; 抗肿瘤药:如多柔比星等导致心肌病,心力衰竭; 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等导致心肌病。 二、药物对心血管损伤类型 1.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 3.心肌炎与心肌病 4.心包炎 5.心脏瓣膜病 6.高血压 7.低血压 8.血管炎 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的机制有哪些 ①干扰离子通道和离子稳定:干扰Na离子通道、K离子通道、Ca离子通道、影响细胞内Ca 离子稳定 ②改变冠脉流量和心肌能量代谢 ③细胞凋亡与坏死,可诱导心肌凋亡药物:可卡因、罗红霉素、异丙肾上腺 第六章 一、试述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1、呼吸抑制 (1)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2)巴比妥类:抑制呼吸中枢 (3)筒箭毒碱:阻断呼吸及神经肌肉接头的N2受体,引起呼吸麻痹。 2、哮喘 (1)解热镇痛抗炎药:某些哮喘患者服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后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2)β-受体阻断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上β2受体,导致支气管收缩,引发哮喘。 (3)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乙酰胆碱等可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M受体,导致支气管收缩,引发哮喘。 (4)麻醉性药物:氯胺酮、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引发哮喘 (5)其他:青霉素、头孢、磺胺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B、新霉素、四环素等抗菌药,疫苗、抗毒素、血清等生物制品(机制:1型变态反应)

药物毒理复习题B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B 一、概念 1. 剂量 2. 安全指数及意义 3. 非损害作用 4. 非临床研究 5. 急性毒作用带及其意义 6. 致畸性 7. 皮肤毒性试验 8. 毒药 9.微核 二、填空 1. 在点突变中,如果在DNA多核苷酸链上发生嘌呤相互取代或嘧啶相互取代的突变,叫,如果嘌呤取代嘧啶或嘧啶取代嘌呤,称。 2. 是口服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3. Ames试验菌株鉴定实验包括:;;。 4. 一个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大,表明其易溶于脂,反之表明易溶于水。凡易溶于脂的物质,在机体内就呈现,而易溶于水则呈现。 5. 是药物对骨髓造血机能最严重的损伤。 6. 胚胎对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是,在此时期之前及后则敏感性均较差,如超过一定的时期,则失去敏感性,即使加大剂量也仅仅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无致畸。 三、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不用改正 1. 微粒沉积到呼吸道前其大小可能发生变化。 2. 口服的药物在胃内的停留过程中大部分可被崩解、分散、和溶解。但由于胃缺乏绒毛,故吸收面积有限,除一些弱碱性药物有较好吸收外,大多数药物吸收较差。 3.急性毒作用带(Zac)值愈大,则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与可能引起死亡的剂量( 以LD50 表示) 的差距就愈小,此种药物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就愈大。 4. 过敏反应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要素:致敏原,致敏条件、激发。

5.芳香族药物中引入羟基后,由于极性增强而减小了毒性。 6. 药物通过结肠的速度较快,并且结肠中分泌液量小,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7.皮肤急性毒性试验是观察完整皮肤在一次接触外用药物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8.作用量积蓄及功能性蓄积均可用化学方法检测出。 9.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缺陷人群要慎用伯氨喹啉、磺胺类等氧化类药物。10. 四氯化碳是公认的典型的肝脏毒物,毒性较强,对各种实验动物和人均能造成肝损害,常以它的毒性指数来比较其它肝脏毒物的毒性。 四、简答 1、慢性中毒 2.安全指数及意义 3.Ames试验原理 4.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特点 5. 微生物回复突变的原理 6. GLP的研究过程中需要修改实验方案时,如何办? 五、论述 Ames试验菌株鉴定实验包括哪些内容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B答案 一、概念 1. 剂量:剂量的概念相当广泛,可指给予机体药物的量或与机体各部位接触药物的量,也可指药物被吸收入机体的量、或药物在靶器官作用部位或体液中的浓度等。由于被吸收进入机体靶器官的量不易测定,故剂量一词,一般指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量,并以每单位体重给予药物的重量来表示,如 g/kg体重,mg/kg体重。 2. 安全指数及意义:安全指数(SI)是指基本无害量与基本有效量之比值。其公式为 :SI=LD5/ED95 3. 非损害作用:非损害作用亦称无损害作用。一般认为非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不引起机体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和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应激状态是外界有害因素在机体引起的所有非特异性生物学作用的总称。

毒理学试卷试题包括答案 (2).docx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 A. 有毒 B. 毒性 C 毒素 D.毒物 E. 靶器官 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 A. 机制毒理学 B. 应用毒理学 C. 描述性毒理学 D. 临床毒理学 E. 职业毒理学 3. 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 A. 家兔 B. 大鼠 C.小鼠 D. 豚鼠 E. 家犬 4. 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 A.一个 B. 两个 C.三个 D.四个 E. 五个 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 A. 基因启动区域 B. 转录因子 C. 转录前复合物 D. 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 E. 信号分子 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 6. 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 A. 干扰电子传递链 B. 抑制 ATP合酶的活性 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 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 E. 使钙离子上升 7.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 A. 组织坏死 B. 纤维症 C. 致癌 D. 炎症 E. 蛋白合成 二、填空题 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 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 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 应。 6. 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 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 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四、 简答题 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 1)发现中毒剂量( 2)发现毒性反应( 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 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 2.毒性反应类型 ? (1)非共价键结合( 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 4)电子转移( 5)酶反应 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 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 3)改变靶点 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 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 3)新抗原形成 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 ?( 1)组织坏死(2)纤维症( 3)致癌 四、论述题 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 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 (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 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 3)致突变活性初筛。 第二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一阶段)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考试《药物毒理学》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考试《药物毒理学》答案 一、单选题 1.药物(毒物)在组织储存的常见部位有:() [A题目]血浆蛋白结合 [B题目]在肝和肾组织储存 [C题目]在脂肪组织储存 [D题目]在骨骼组织中储存 [E题目]以上全部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E 2.通过干扰叶酸代谢而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为:() [A题目]甲氨蝶呤 [B题目]苯妥英钠 [C题目]去氧苯比妥 [D题目]避孕药 [E题目]甲巯咪唑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A 3.下列药物中,最常见的能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为:() [A题目]非甾体抗炎药 [B题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C题目]四环素 [D题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E题目]利福平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D 4.关于药物引起肾脏毒性作用的机制,不包括:() [A题目]产生活性中间代谢产物 [B题目]细胞死亡 [C题目]离子平衡 [D题目]影响细胞内钙稳态 [E题目]抗原抗体反应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C 5.关于肺源性肺出血,描述错误的是:() [A题目]咯血是肺出血主要的临床表现 [B题目]同时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见出血,如胃出血、血尿等 [C题目]抗凝血药还可并发胸膜出血,属于自发性胸膜出血

[D题目]抗凝血药如肝素、枸橼酸钠可引起血液系统凝血异常而导致肺出血 [E题目]奎尼丁可通过变态反应机制引起血小板减少,也可引起血痰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C 6.多柔比星引起周围神经节细胞选择性损伤的机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题目]抑制DNA转录 [B题目]影响DNA回旋酶 [C题目]影响拓扑异构酶 [D题目]抑制mRNA翻译 [E题目]嵌入双链DNA中,影响DNA功能,阻止DNA复制和RNA转录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E 7.有关有机磷酸酯引起的轴索病,描述错误的是:() [A题目]有机磷酸酯脂溶性强,可进入神经系统 [B题目]有机磷酸酯是一类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C题目]有机磷酸酯类可使体内生物大分子物质烷基化和磷酸化,从而导致迟发性神经毒性 [D题目]病变必须沿细胞体发展到轴索,出现轴索变性 [E题目]轴索变性在急性接触有机磷酸酯后并不立即发生,而是在7~10日后才发生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D 8.关于氨基苷类抗生素具有前庭毒性和耳蜗毒性,描述错误的是:() [A题目]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对耳蜗的毒性大于对前庭的毒性 [B题目]庆大霉素对耳蜗毒性小于前庭毒性 [C题目]氨基苷类抗生素耳毒性发生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D题目]耳毒性发生机制可能由于内耳淋巴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内耳毛细胞膜上钠钾离子泵发生障碍,最终使毛细胞受损 [E题目]耳毒性发生机制可能由于内耳淋巴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内耳毛细胞膜上钙泵发生障碍,最终使毛细胞受损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E 9.可引起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不包括:() [A题目]洋地黄 [B题目]二甲麦角新碱 [C题目]吩噻嗪 [D题目]吲哚美辛 [E题目]长春新碱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本题答案是】:A

药物毒理学

第1章绪论 1、什么就是药物毒理学?它主要包括哪两方面得研究? 药物毒理学就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得有害交互作用及作用规律得科学,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得有害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毒效动力学,又称药物毒效学;也研究机体对产生毒性作用得药物得处置动态变化及规律,包括产生毒性作用得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发生得量与质得变化,即药物毒代动力学,又称药物毒代学。 第2章药物毒效动力学 详见教材 第3章药物毒代动力学 详见教材 第4章药物对肝脏得毒性作用 1、药物引起肝损伤得类型主要有哪些?其常见得药物就是什么? ⑴肝细胞死亡⑵脂肪肝⑶胆汁淤积⑷肝血窦损伤⑸肝纤维化与肝硬化⑹肝脏肿瘤。 常见药物:①抗微生物药:如四环素②激素类药:如性激素③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④调节血脂药:如她汀类⑤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⑥全身麻醉药:如氟烷⑦抗肿瘤药物⑧中草药及中成药。 2、药物肝脏损伤得作用机制: ①药物在肝脏得代谢(耗竭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②破坏细胞骨架③线粒体损伤④胆汁淤积⑤炎症与免疫反应。 第5章药物对肾脏得毒性作用

1、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按损伤部位分有哪些类型?药源性肾损害表现有哪些临床综合征?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 (一)按损伤部位分类:①肾小球损伤(肾小球就是肾单位中药物暴露得起始部位):如嘌呤霉素②肾小管与集合管损伤(近端小管就是药物致肾损伤得最常见损伤部位):如氨基糖苷类③肾乳头损伤:如非甾体抗炎药④肾间质损伤:如青霉素⑤肾血管损伤:如环孢素。(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急性肾衰竭:如氨基糖苷类②慢性肾衰竭:如非甾体抗炎药③急性间质性肾炎:如β内酰胺类④慢性间质性肾炎:如非甾体抗炎药、顺铂⑤梗阻性肾病:如磺胺⑥肾性尿崩症:如两性霉素B。 2、常见得具有潜在肾毒性得药物有哪些? ⑴抗生素类:如氨基糖苷类(新霉素得肾毒性最强,链霉素得肾毒性最低)⑵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短期服用NSAIDS停药后通常可逆转,长期服用引发以肾乳头坏死为特征得镇痛剂肾病,就是一种不可逆得病变)⑶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⑷抗肿瘤药:如顺铂⑸对比剂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⑺利尿药与脱水药⑻生物制剂⑼中药。 3、肾脏易受药物损伤得原因就是什么? ⑴药物代谢方面:肾脏就是绝大多数药物与(或)其代谢物得最主要排出途径⑵血液供应方面:血流丰富,使肾皮质成为肾毒性药物得首要靶器官⑶解剖结构及物质成分构成方面:肾小球滤过膜得蛋白成分使其容易受药物免疫机制得损伤⑷生理功能方面:肾髓质及肾乳头部

2015药物毒理学复习题

2015药物毒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从药物研制开发(临床前研究)的角度来看,药物的毒性作用可分为: ①,②,③,④。 2、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可将药物毒性作用列为几种:①,②, ③,④,⑤⑥。 3、大多数毒性作用是在治疗过程中给药后不久出现的,称为①毒性作用;有些毒性作用却可在给药后很久才出现,所以又称为②毒性作用。 4、有些药物的毒性作用在停药或减量可逐渐减轻消失,就称其为①毒性作用;而有的毒性作用一旦出现,就不可逆转,称为②毒性作用。 5、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称为药物的①毒性作用;而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则称为②毒性作用。 6、根据药物给药剂量及途径不同,毒性作用可分为药物对机体的①和 ②损伤两种。 7、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类型包括:①,②,③, ④和酶反应。 8、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通常是大分子,如核酸,尤其是①和②;但小分子如脂质也通常作为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 9、终毒物与靶分子反应的毒物效应包括:①,②和③。 10、药物毒性发展的第3步是毒物与靶分子反应而损伤细胞功能。包括:①和②。 11、毒性发展的第4步是①。修复机制可发生在分子、细胞和组织层面,其中分子层面的修复涉及②,③和脂质,而组织层面的修复则体现为④和增生。 12、修复不全的情况可发生在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许多毒性类型涉及不同水平的机制,其中严重的结果有:①,②和③。 二、名词解释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 量反应( graded response)

质反应( quantal response) 半数致死量(LD50):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特异质反应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终毒物(ultimate toxicant) 三、问答题 1.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药物毒理复习题A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A 一、概念 1.毒物 2.危害性 3.半数致死量 4.微核 二、填空 1. 正常情况下,骨髓嗜多染红细胞中微核的检出率小鼠为左右,大鼠为左右。如遇致突变物质,微核的检出率可显著增加。 2. 口服降血糖药物最重要的毒性作用是。 3. 皮肤致敏实验的三种方法是:;②;③。 4. 突变可分为和,其结果可造成细胞/机体的死亡,或细胞/机体结构形态/功能的改变。 5. 近似致死量 (ALD) 是介于与之间的剂量。 三、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不用改正 1. 所有中草药均安全、无毒副作用,可放心使用。 2.恢复期观察一般不超过28天。 3.长期毒性作用带(Zch)比值愈大,表明引起长期毒性中毒的可能性愈小;反之,比值愈小,引起长期毒性中毒的可能性愈大,而引起急性中毒危险性则相对较小。 4.卤素有强烈的吸光子效应。在药物结构中增加卤素就会使分子的极化程度增加,更容易与酶系统结合使毒性增强。 5. 甾体类避孕药直接作用于卵巢而抑制排卵。 6.肝损害时胆碱酯酶(CHE)活性降低。 7.在吸入给药时,猴是首先推荐的动物,因为它在呼吸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比其它动物更接近人类。 8.药物致敏作用的特点是经一定潜伏期后,再次接触药物才能激发出特定症状 9.急性毒性试验剂量水平的选择应是以测定LD50及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为目的。10.一般选择较年轻的或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动物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动物对药物的

毒性反应较敏感。 四、简答 1. 急性毒作用带及其意义 2. 制定GLP的目的 3. 哪些与受试药有关的因素能影响新药毒性试验? 4. 恢复期观察 5. 治疗指数及意义? 6. 解热镇痛药对肾脏毒性作用的作用机制 五、论述 药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一般规律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A答案 一、概念 1.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的剂量给予时可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都是毒物。 2. 危害性:是指药物与机体接触或使用过程中,有引起中毒的可能性。 3. 半数致死量: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 4.微核:骨髓细胞经致突变物作用,其染色体可发生畸变。其断裂的碎片在分裂间期留在子代细胞内形成规则的一个或几个圆形或椭圆形结构的小块物质,由于它比普通细胞核小,故称之为微核(micronucleus)。观察骨髓细胞中的微核率,有助于检验药物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 二、填空 1.正常情况下,骨髓嗜多染红细胞中微核的检出率小鼠为4‰左右,大鼠为2‰左右。如遇致突变物质,微核的检出率可显著增加。 2.口服降血糖药物最重要的毒性作用是低血糖反应。 3.皮肤致敏实验的三种方法是:①局部封闭涂皮法(致敏);②皮内法(致敏);③皮内和涂皮相结合的方法。 4.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其结果可造成细胞/机体的死亡,或细胞/机体结构形态/功能的改变。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4月补考《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答卷标准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 试卷总分:100 得分:2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列关于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降血糖药氯磺丙脲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B.药物可与红细胞膜结合形成复合物 C.抗疟药奎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D.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E.不是由免疫机制所介导 答案:E 2.关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免疫反应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可诱发淋巴细胞凋亡,使抗体生成减少 B.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IL-1、IL-2、IL-6、INF-γ和TNF-α生成 C.可增加淋巴细胞的识别抗原能力,增加淋巴母细胞增殖 D.可使循环中淋巴细胞数目减少 答案:C 3.下列药物中,最易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的是:() A.胺碘酮 B.维生素K C.红霉素 D.庆大霉素 E.吗啡 答案:E 4.可引起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不包括:() A.长春新碱 B.洋地黄 C.吲哚美辛 D.吩噻嗪 E.二甲麦角新碱 答案:B 5.过敏反应是药物分子本身为过敏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哪种抗体?() A.IgM B.IgG C.IgE D.CD4 答案:C 6.血管刺激性实验镜下观察,见家兔耳缘静脉及2/3耳壳的静脉坏死或栓塞;2/3耳壳出现水肿、纤维蛋白沉淀、出血或炎性浸润,这属于组织病理学的级数是:() A.4级

B.3级 C.2级 D.1级 答案:A 7.常见的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是:() A.川木通、粉防己 B.川木通、广防己 C.关木通、粉防己 D.关木通、汉防己 E.关木通、广防己 答案:E 8.常见的含有植物毒蛋白类的药材有:() A.苍耳子、巴豆 B.相思子、天南星 C.狼毒、蟾蜍 D.寻骨风、巴豆 E.夹竹桃、万年青 答案:A 9.药物引起动物的条件性位置偏爱,说明该药物:() A.造成药物依赖 B.抑制动物的随意活动 C.抑制动物对环境的反应 D.引起药物耐受 E.不能造成药物依赖 答案:A 10.一般药理学研究属于安全性评价的范畴,原则上须执行:() A.GMP管理规范 B.GLP管理规范 C.GCP管理规范 D.GAP管理规范 答案:B 11.接触下列哪种化合物,常引起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苯 B.甲醇 C.甲烷 D.氯仿 E.乙醇 答案:A

药物毒理学作业题

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C. 广泛性坏死 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B. 毒性 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D. 肺栓塞 4.氟烷可导致C. 免疫性肝炎 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 B. 氧化性溶血 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B. 脂肪变性 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B. 肝细胞 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C. 区带 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D. 豚鼠 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B. 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C. 急性肾功能衰竭 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 D. 红细胞和血小板 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A. 新霉素 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B. 红斑狼疮样肺炎 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B. 线粒体形态改变 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B. 减少 17.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生长素分泌B. 减少 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B. 肾脏 19.乙醇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主要可引起D. 大泡性脂肪肝 20.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损害 B. 轴索 21.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催乳素分泌A. 增加 22.链脲佐菌素可导致A. 糖尿病

23.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B. 返死式神经病 24.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C. 区带3 25.使用对乙酰氨基酚3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B. 镇痛剂肾病 26.气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吸收部位是A. 肺泡 27.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B. 萎缩 28.对乙酰氨基酚产生肾毒性的原因主要通过D.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 29.青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A. Ⅰ型变态反应 30.双氯苯二氯乙烷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 B. 萎缩 31.多柔比星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D. 神经元损害 32.游离胆红素过高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 C. 核黄疸 33.胺碘酮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D. 髓鞘水肿 34.肝细胞被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 A. 增加 35.肾脏毒性最小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B. 奈替米星 36.甲巯咪唑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B. 减少 37.苯巴比妥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癌 38.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C. 描述性毒理学 39.产生氧化溶血毒性药物的共性是产生C. 硫血红素珠蛋白 40.使用雄激素类药物可导致睾丸B. 萎缩 41.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42.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43.安全药理学:研究药物治疗范围内或治疗范围以上剂量时,潜在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反应。 44.化学源性低氧症:由于药物等化学物质的各种机制,使得血液循环供应外周

药物毒理学复习大纲及习题资料-共15页

药物毒理学复习纲要 - 与考试内容不全相同 1. 毒理学“ Toxicology”与药物毒理学“ Pharmacotoxicology”的区别? ①. 毒理学是指有关“毒物研究” ,而药物毒理学是指????.. ②. 现代毒物学是一门有关研究在特定情况下,机体接触化学、生物或物理物质而产生 有害作用(毒性)的科学。 ③. 药物毒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发生发展表观特征和机 制、最终结果及其危险因素,主要用于对外源性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2.“药物毒理学、毒性反应、毒代动力学、急性毒性试验、半数致死量”等概念及英文翻译。 ①. 药物毒理学( Pharmacotoxicology ):是一门关于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的科 学。主要研究人类在应用药物防病治病过程中,药物不可避免地导致机体全身或局 部病理学改变,甚至引起不可逆损伤或致死作用;同时也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 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毒理机制及其危险因素的科学。 ②.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 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③. 毒代动力学( toxicokinetics ):它是运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探讨药 物毒性作用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动物体内、外和人体外的研究方 法,在毒理学研究中根据产生毒性作用的剂量,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 定性定量地研究实验动物体内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 与特点。 ④. 急性毒性试验( acute toxicity ):是指机体(实验动物)一日内一次或多次接触 药物产生毒性反应,甚至引起死亡。 ⑤. 半数致死量( LD50 ):指能引起50%的动物或实验标本产生死亡的浓度或剂量。 3.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领域: ①. 描述性毒理学( descriptive toxicology ):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 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 ②. 机制毒理学 ( mechanistic toxicology ):通过药物对细胞或组织产生毒性 的生理生化改变研究,阐明药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机制。 ③. 应用毒理学( applied toxicology ):基于描述性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提供的资 料,并通过系统的毒性研究明确特定受试药物是否呈现足够低的危险,新药临床 前安全性评价内容类似该研究范畴。 4.通常从药物毒理学角度而言,药物毒性作用可包括: (6 个) ①. 变态反应; ②. 毒性反应; ③. 致癌性; ④. 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⑤. 致突变与遗传毒性 ⑥. 特异质反应。 5.影响药物毒性作用的主要因素?药物进入体内是否产生毒性作用,与下列4 个因素有关:

新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

【奥鹏】-[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药物对骨髓造血机能损伤最严重的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粒细胞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白血病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正确答案:A 第2题,关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免疫反应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可增加淋巴细胞的识别抗原能力,增加淋巴母细胞增殖 B、可使循环中淋巴细胞数目减少 C、可诱发淋巴细胞凋亡,使抗体生成减少 D、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IL-1、IL-2、IL-6、INF-γ和TNF-α生成 正确答案:A 第3题,关于药物引起肾脏毒性作用的机制,不包括:() A、产生活性中间代谢产物 B、细胞死亡 C、离子平衡 D、影响细胞内钙稳态 E、抗原抗体反应 正确答案:C 第4题,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帕金森综合征 B、急性肌张力障碍 C、静坐不能 D、迟发性运动障碍 E、多发性硬化 正确答案:E 第5题,有关血脑屏障,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解剖屏障的特点是防止多种潜在毒物的有害作用 B、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毛细血管外表面被星形细胞所包围,形成了血-脑屏障 C、血-脑屏障对白喉毒素、葡萄球菌素和破伤风毒素等神经毒物具有一定屏障作用 D、极性化合物可以自由通过血-脑屏障 E、脑膜炎可造成血-脑屏障功能下降,可增加神经毒物进入大脑的几率 正确答案:D

第6题,有关有机磷酸酯引起的轴索病,描述错误的是:() A、有机磷酸酯脂溶性强,可进入神经系统 B、有机磷酸酯是一类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C、有机磷酸酯类可使体内生物大分子物质烷基化和磷酸化,从而导致迟发性神经毒性 D、病变必须沿细胞体发展到轴索,出现轴索变性 E、轴索变性在急性接触有机磷酸酯后并不立即发生,而是在7~10日后才发生 正确答案:D 第7题,可引起过敏性心肌炎的药物不包括:() A、青霉素 B、阿霉素 C、保泰松 D、吲哚美辛 E、金霉素 正确答案:B 第8题,胺碘酮引起药源性甲状腺疾病的机制不包括:() A、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C、抑制外周脱碘酶的作用 D、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E、诱导肝药酶的作用使之代谢加快 正确答案:E 第9题,地高辛引起的色视障碍与抑制以下哪种酶有关?() A、氧化还原酶 B、磷酸化酶 C、甲基化酶 D、Na+,K+-ATP酶 E、肝药酶 正确答案:D 第10题,传统上,评定化学药物为无致畸性的致畸指数范围为:() A、小于10 B、10~60 C、60~100 D、大于100 正确答案:A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及答案 (1)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V 1. 按t1/2恒量反复给药时,为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A. 首剂量加倍 B. 首剂量增加3倍 C. 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 增加每次给药量 E. 增加给药量次数 满分:1 分 2. 血药浓度时间下的总面积AUC0→∞被称为:()A. 阶矩 B. 三阶矩 C. 四阶矩 D. 一阶矩 E. 二阶矩 满分:1 分 3. 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不由下面哪项所决定?()A. 消除速率常数 B. 表观分布容积 C. 滴注速度 D. 滴注时间 E. 滴注剂量 满分:1 分 4.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的疗效,是因为:()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 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 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 延缓抗药性产生 E. 以上均不对 满分:1 分 5.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下列采样点数目哪个是符合标准的?()A. 10 B. 7 C. 9 D. 12 E. 8 满分:1 分 6. 某一弱酸性药物pKa=4.4,当尿液pH为5.4,血浆pH为7.4时,血中药物浓度是尿中药物浓度的:()A. 1000倍 B. 91倍 C. 10倍 D. 1/10倍 E. 1/100倍 满分:1 分 7. 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统计矩分析,是一种非房室的分析方法,它一般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下列哪一项的药物?()A. 房室 B. 线性

C. 非房室 D. 非线性 E. 混合性 满分:1 分 8. 通常不应用下列哪个参数来衡量吸收程度和速度?()A. 峰时间 B. 峰浓度 C. 药时曲线下面积 D. 生物利用度 E. 以上都不是 满分:1 分 9. 某弱碱性药物pKa 8.4,当吸收入血后(血浆pH 7.4),其解离百分率约为:()A. 91% B. 99.9% C. 9.09% D. 99% E. 99.99% 满分:1 分 10. 关于药物简单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受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脂溶性、极性的影响 B. 顺浓度梯度转运 C. 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D. 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达平衡 E. 不消耗能量而需要载体 满分:1 分 11. 特殊人群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特殊人群指的是哪些人群?()A. 肝功能受损的患者 B. 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C. 老年患者 D. 儿童患者 E. 以上都正确 满分:1 分 12. 在线性范围考察中,至少要有几个浓度来建立标准曲线?()A. 4 B. 5 C. 6 D. 7 E. 3 满分:1 分 13. Ⅰ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 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 C. 年龄在18~45岁为宜 D. 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E. 一般选择适应证患者进行 满分:1 分 14. 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的MRTinf表达式为:()A. AUC0→n+cn/λ

药物毒理学word版本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药物毒理学?它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研究? 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的有害交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毒效动力学,又称药物毒效学;也研究机体对产生毒性作用的药物的处置动态变化及规律,包括产生毒性作用的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即药物毒代动力学,又称药物毒代学。 第2章药物毒效动力学 详见教材 第3章药物毒代动力学 详见教材 第4章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1.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其常见的药物是什么? ⑴肝细胞死亡⑵脂肪肝⑶胆汁淤积⑷肝血窦损伤⑸肝纤维化和肝硬化⑹肝脏肿瘤。 常见药物:①抗微生物药:如四环素②激素类药:如性激素③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④调节血脂药:如他汀类⑤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⑥全身麻醉药:如氟烷⑦抗肿瘤药物⑧中草药及中成药。 2.药物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 ①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耗竭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②破坏细胞骨架③线粒体损伤④胆汁淤积⑤炎症和免疫反应。 第5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1.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按损伤部位分有哪些类型?药源性肾损害表现有哪些临床综合征?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 (一)按损伤部位分类:①肾小球损伤(肾小球是肾单位中药物暴露的起始部位):如嘌呤霉素②肾小管和集合管损伤(近端小管是药物致肾损伤的最常见损伤部位):如氨基糖苷类③肾乳头损伤:如非甾体抗炎药④肾间质损伤:如青霉素⑤肾血管损伤:如环孢素。 (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急性肾衰竭:如氨基糖苷类②慢性肾衰竭:如非甾体抗炎药③急性间质性肾炎:如β内酰胺类④慢性间质性肾炎:如非甾体抗炎药、顺铂⑤梗阻性肾病:如磺胺⑥肾性尿崩症:如两性霉素B。 2.常见的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有哪些? ⑴抗生素类:如氨基糖苷类(新霉素的肾毒性最强,链霉素的肾毒性最低)⑵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短期服用NSAIDS停药后通常可逆转,长期服用引发以肾乳头坏死为特征的镇痛剂肾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⑶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⑷抗肿瘤药:如顺铂⑸对比剂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⑺利尿药和脱水药⑻生物制剂⑼中药。 3.肾脏易受药物损伤的原因是什么? ⑴药物代谢方面:肾脏是绝大多数药物和(或)其代谢物的最主要排出途径⑵血液供应方面:血流丰富,使肾皮质成为肾毒性药物的首要靶器官⑶解剖结构及物质成分构成方面: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成分使其容易受药物免疫机制的损伤⑷生理功能方面:肾髓质及肾乳头部位

药物毒理学2016年1月试题答案

1.药物(毒物)在组织储存的常见部位有:()(分值:1分) A.血浆蛋白结合 B.在肝和肾组织储存 C.在脂肪组织储存 D.在骨骼组织中储存 E.以上全部 2.可治疗药源性抗利尿激素紊乱综合征的药物是:()(分值:1分) A.青霉素 B.红霉素 C.四环素 D.氯霉素 E.去金霉素 3.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分值:1分) A.中药不良反应没有辅助致癌作用 B.中药不良反应没有耐受性,但有习惯性 C.中药不良反应没有习惯性,但有成瘾性 D.中药不良反应既有耐受性,又有成瘾性 E.中药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 4.下列哪种药物主要产生精神依赖性?()(分值:1分) A.吗啡 B.海洛因 C.致幻剂 D.哌替啶 E.乙醇 5.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抗生素为:()(分值:1分) A.青霉素 B.罗红霉素 C.链霉素 D.氯霉素 E.头孢菌素 6.血管刺激性实验通常取从耳缘注射部位至向心端多远部位血管组织做病理切片的检查?()(分值:1分) A.1cm B.3cm C.5cm D.7cm 7.长期应用以下哪种药物易导致甲减?()(分值:1分) A.氯丙嗪 B.吗啡 C.奎尼丁 D.锂剂 E.普萘洛尔 8.下列哪种药物为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分值:1分)

B.丁丙诺啡 C.美沙酮 D.可乐定 E.洛非西定 9.遗传毒性中生物体对DNA损伤的修复方式不包括:()(分值:1分) A.核苷酸切除修复 B.错配碱基修复 C.蛋白质切除修复 D.碱基切除修复 10.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主要包括:()(分值:1分) A.氧化、还原和水解 B.氧化、还原和结合 C.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D.还原、水解和结合 E.水解和结合 11.下列各类药物中,不能引起肾脏毒性的是:()(分值:1分) A.镇痛剂 B.β内酰胺类抗生素 C.抗肿瘤药物 D.镇静催眠药 E.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2.溶血实验中要求混有2%红细胞悬液和各种受试物的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的时间是:()(分值:1分) A.4h B.3h C.2h D.1h 13.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的特征是:()(分值:1分) A.特征性地损害3带 B.特征性地损害2带 C.特征性地损害1带 D.特征性地损害肝小叶 E.特征性地损害肝腺泡 14.吗啡的药物依赖性特征是:()(分值:1分) A.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身体依赖性 B.有身体依赖性,没有精神依赖性 C.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耐受性 D.有身体依赖性,没有耐受性 E.有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 15.返死性神经病与下列哪种药物有关?()(分值:1分) A.有机磷酸酯 B.吗啡 C.氯丙嗪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1. 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被胃肠吸收的药物经胃肠内静脉进入肝门静脉药物由肝门静脉进入体循环。药物吸收通过胃肠道粘膜时可能被粘膜中的酶代谢。进入肝后亦可能被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2. 基因突变组成一个染色体的一个或几个基因发生变化。该变化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移码突变。点突变即碱基取代型突变又可分为转换型和颠换型两种类型。 3. 染色体畸变某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 进行观察。4. 毒性毒性是指某种药物对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损害作用的能力。毒性高的药物以极小剂量即可造成机体的一定损害甚至死亡毒性低的药物则需较大剂量才能呈 现毒性药物的毒性除与剂量有关外还与接触的方式与途径 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经皮给药、与时间分布一次给药多次给药有关。5. 非损害作用非损害作用亦称无损害作用。一般认为非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不引起机体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和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代 偿能力的损伤应激状态是外界有害因素在机体引起的所有 非特异性生物学作用的总称。 6. 绝对致死量LD100 或绝对致死浓度LC100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剂量或浓度。7. 致畸作用临界期胚胎对药物致畸最敏感是

器官形成期在此时期之前及后则敏感性均较差如超过一定的时期则失去敏感性即使加大剂量也仅仅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无致畸。能感受致畸物的作用并发生特异缺陷的整个时期称致畸作用临界期。8. 可靠安全系数是指肯定无害量与肯定有效量之比值。9. 半数致死量LD50 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10. 药物致敏原具有致敏作用的药物称为药物致敏原或药物致敏物。11. 秋水仙效应在秋水仙碱、长春新碱等的作用后微管蛋白的聚合受到抑制细胞停止于中期细胞此时珠染色体往往过度凝缩。由于细胞可不经过后期即进入分裂间期于是可能出现多倍体。12. 最小致死量MLD 或最小致死浓度MLC系指药物在最低剂量组的一群实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13. 最小有作用剂量是能使机体在某项观察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略高于最大无作用剂量亦可称为中毒阈剂量。14. 长期毒性作用带是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与长期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的比值。15. 急性毒作用带是药物的半数致死量与急性毒性或长期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阈剂量的比值来表示。16. 支气管激发试验:大气道周围分布支气管平滑肌有助于肺的膨胀和收缩维持气道的张力和直径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由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气管和大支气管处存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