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突破训练九(新考案)

突破训练九(新考案)

突破训练九(新考案)
突破训练九(新考案)

突破训练九

1.(2020届陕西高考模拟)某水产品经销商销售某种鲜鱼,售价为每千克20元,成本为每千克15元,销售宗旨是当天进货当天销

售,如果当天卖不完,那么未售出的部分全部处理,平均每千克损失3元.根据以往的市场调查,将市场日需求量(单位:千克)按[50,150),[150,250),[250,350),[350,450),[450,550)进行分组,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未来连续三天内,连续两天该种鲜鱼的日需求量不低于350千克,而另一天的日需求量低于350千克的概率.

(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日需求量分组中,以各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该组的各个值,并以日需求量落入该区间的频率作为日需求量取该区间中点值的概率.若经销商每日进货400千克,记经销商每日利润为X (单位:元),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

日需求量不低于350千克的概率为(0.0025+0.0015)×100=0.4,

则未来连续三天内,有连续两天的日需求量不低于350千克,而另一天日需求量低于350千克的概率为0.4×0.4×(1-0.4)+(1-0.4)×0.4×0.4=0.192.

(2)日需求量的所有可能取值为100,200,300,400,500, 当日需求量为100时,利润为(20-15)×100-300×3=-400元, 当日需求量为200时,利润为(20-15)×200-200×3=400元, 当日需求量为300时,利润为(20-15)×300-100×3=1200元, 当日需求量为400或500时,利润为(20-15)×400=2000元. 所以X 的所有可能取值是-400,400,1200,2000,

P (X=-400)=0.0010×100=0.1, P (X=400)=0.0020×100=0.2, P (X=1200)=0.0030×100=0.3,

P (X=2000)=0.0025×100+0.0015×100=0.25+0.15=0.4. 所以X 的分布列为

X -400 400 1200 2000 P

0.1

0.2

0.3

0.4

故E (X )=-400×0.1+400×0.2+1200×0.3+2000×0.4=1200(元).

2.(2020届新疆高考模拟)今年学雷锋日,某中学计划从高中三个年级选派4名教师和若干名学生去当学雷锋文明交通宣传志愿

者,用分层抽样法从高中三个年级的相关人员中抽取若干人组成文明交通宣传小组,学生的选派情况如下:

年级 相关人数 抽取人数

高一 99 x 高二 27 y 高三

18

2

(1)求x ,y 的值.

(2)若从选派的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中抽取3人参加文明交通宣传,求他们中恰好有1人是高三年级学生的概率. (3)若4名教师可去A ,B ,C 三个学雷锋文明交通宣传点进行文明交通宣传,其中每名教师去A ,B ,C 三个文明交通宣传点是等可能的,且各位教师的选择相互独立.记到文明交通宣传点A 的人数为X ,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析】(1)由题意可得x 99=y 27=2

18

,解得x=11,y=3.

(2)设“他们中恰好有1人是高三年级学生”为事件A ,则P (A )=

C 142C 21C 16

3=13

40. (3)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4.由题意可知,每位教师选择A ,B ,C 三个学雷锋文明交通宣传点的概率都是13

.

所以P (X=0)=C 40

(13)0(23)4=1681

,

P (X=1)=C 41(13)1(23)3=32

81,

P (X=2)=C 42(13)2(23)2=24

81=8

27,

P (X=3)=C 43

(13)3(23)1

=8

81,

P (X=4)=C 44

(13)4(23)0

=1

81

.

故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4

P

16

81

3281

827

881

181

E (X )=0×1681+1×3281+2×2481+3×881+4×181=4

3.

3.2018年9月16日下午5时左右,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在广东江门川岛镇附近正面登录,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

失,某记者调查了当地某小区的100户居民由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收集的数据分成[0,2000],(2000,4000],(4000,6000],(6000,8000],(8000,10000]五组,并作出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

(1)台风后居委会号召小区居民为台风重灾区捐款,记者调查的100户居民捐款情况如下表格,在表格空白处填写正确数字,并说明是否有95%以上的把握认为捐款数额是否超过500元和自身经济损失是否超过4000元有关?

经济损失不 超过4000元 经济损失

超过4000元

合计

捐款超过500元 60 捐款不超过500元 10

合计

(2)将上述调查所得到的频率视为概率,现在从该地区大量受灾居民中,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每次抽取1户居民,抽取3次,记被抽取的3户居民中自身经济损失超过4000元的人数为ξ,若每次抽取的结果是相互独立的,求ξ的分布列,期望E (ξ)和方差D (ξ). 参考公式:K 2=

n(ad -bc)2

(a+b)(a+d)(b+c)(c+d)

,其中

n=a+b+c+d.

P (K 2≥k 0) 0.100 0.050 0.010 0.001 k 0

2.706

3.841

6.635

10.828

【解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在抽取的100人中,经济损失不超过4000元的有(0.00015+0.00020)×2000×100=70(人),经济损失超过4000元的有100-70=30(人),

则表格数据如下:

经济损失不 超过4000元

经济损失 超过4000元

合计 捐款超过500元 60 20 80 捐款不超过500元

10 10 20 合计

70

30

100

K 2的观测值k=

100×(60×10-10×20)

2

80×20×70×30

≈4.762,

因为4.762>3.841,

所以有95%以上的把握认为捐款数额是否超过500元和自身经济损失是否超过4000元有关. (2)由(1)知,抽到自身经济损失超过4000元的居民的频率为0.3,将频率视为概率. 由题意知,ξ的可能取值有0,1,2,3,ξ~B (3,

3

10

), P (ξ=0)=C 30

(310)0×(710)3

=343

1000

,

P (ξ=1)=C 31(310)1×(710)2

=441

1000,

P (ξ=2)=C 32(310)2×(710)1

=189

1000,

P (ξ=3)=C 33

(310)3×(710)0

=27

1000

,

从而ξ的分布列为

ξ 0

1

2

3

P

343

1000

441

1000

189

1000

27

1000

故E (ξ)=np=3×3

10=0.9,D (ξ)=np (1-p )=3×3

10×7

10=0.63.

4.(2020届西藏高考模拟)某食品公司研发生产一种新的零售食品,从产品中抽取200件作为样本,测量这些产品的一项质量指标

值,由测量结果得到如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直方图中a 的值.

(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认为,这种产品的质量指标值Z 服从正态分布N (200,144),试计算这批产品中质量指标值落在(200,212)上的件数.

(3)设产品的生产成本为y ,质量指标值为x ,生产成本与质量指标值满足函数关系式y={0.4x,x ≤205,

0.8x -80,x >205,假设同组中的每个数据

用该组数据区间的右端点代替,试计算生产该食品的平均成本.

参考数据:若Z~N (μ,σ2),则P (μ-σ

【解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0.002+0.009+0.022+a+0.024+0.008+0.002)×10=1,解得a=0.033. (2)由于Z~N (200,144),则μ=200,σ2=144,所以σ=12,于是μ-σ=188,μ+σ=212.

又因为P (μ-σ

0.02

根据题意,生产该食品的平均成本为70×0.02+74×0.09+78×0.22+82×0.33+92×0.24+100×0.08+108×0.02=84.52.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

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 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 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2.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3.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局是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 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4.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天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5.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 6.说明愚公和智叟辩论胜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 7.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未选部分的句子填写) 8.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愚公移山》是一篇故事,选自《》。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汝心之固.( ) (2)何苦 ..而不平?(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曾不若孀妻弱子。 5.因为愚公的年龄将近九十,因此智叟用“”(用原文回答)作为理由阻止愚公移山,他的话句句含有语气。但愚公先斥智叟的“固不可彻”,后智叟的理由,他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其理由是,结果愚公取得了辩论的 胜利,文中的“”一句就证明了这一点。 6.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 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全段说明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 7.《愚公移山》积极意义是 (二)捕蛇者说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0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陈涉世家(25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2分) 1)苟.富贵 2)若.为佣耕 3)屯.大泽乡 4)会.天大雨 5)度.已失期 6)今亡.亦死7)等.死,死国可乎 8)今或.闻无罪 9)楚人怜.之 10)又间.令吴广 11)从民欲.也 12)比.至陈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对此,你又有何启发?(3分)

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练习

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A、会天大雨会:() B、等死,死国可乎等:() C、扶苏以数谏故数:() D、陈胜王王:() 2、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3、翻译下列句子 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节选《史记·陈涉世家》)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九年级学生体育中考训练计划

九年级学生体育中考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考试项目的运动技能,重点加强训练学生中考项目,纠正学生的技术动作,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刻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等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在抓中考项目训练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身心健康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新型的训练模式进行。 同时还必须依靠学校领导和各班主任的积极配合、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医务监督,使训练有组织、安全有序地进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集体学习、分组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和运动技能。 2、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3、培养学生乐观开朗、刻苦训练、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等优良品质。 三、训练内容 跳绳、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50米快速跑、1000米、8000米。 四、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确保体育课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特制定本计划:

以课堂教学为主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训练。但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在每次的训练过程中必须围绕自己的弱项强化练习,认真完成各组的练习任务。分清主次安排好各项练习时间比例。

17-18 1.素质练习 2.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跑练习 191.继续测试完毕分析学情 2.全面身体素质练习 3.重点提高力量素质 引体向上、斜身引体、立定跳远 201.全面身体素质练习 2.提高兴趣游戏教学 重点辅导第三梯队提高技术动作 21中考体育加试动员: 1.召开全体学生会议 2.考试有关注意事项 3.安全教育 五、具体训练内容安排: 1、提高立定跳远的训练方法及要求:(男生满分为2.40米、女生为 2.03米) (一)、动作技术要领 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1、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18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完成下列1—5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故不为苟得.. 也? 苟得: 是以.. 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是以: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游于是乎始 B .即与之化矣春冬之时 C .久而不闻其臭 妇拍而鸣之 D .亦我所欲也?亦与之化矣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4分) 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3分) 甲文的观点: 乙文的观点: 共同的论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湖北省稳派教育高三历史强化训练(一)试题新人教版

历史试题 ★祝考试顺利★ 考生注意: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相应位置。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相应住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2.《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 3.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4.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 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5.亚西比德是位富有而又英俊的贵族,他视战争为谋求个人荣誉的机会,因而怂恿公民大会拒绝和平,在一个错误的时机试图征服西西里以获得新的权力。结果被对手打败,于是他加入了斯巴达军队与雅典反目为仇,但后来他又赢得了雅典民众的支持并在海军中担任指挥官。当雅典战败时,他逃之天天。亚西比德的例子反映出雅典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王闻之闻:听说 B. 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 C. 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 D. 王且何利利:好处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 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 ②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答案】(1)B (2)C (3)D (4)①(1)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②魏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解析】【分析】(1)B.“寡人愿子之行也”翻译为“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愿”意思是“希望”。故选B。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九上文言文复习 10 岳阳楼记 1、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岳阳楼”地处现今的湖南省岳阳市。 2、本文通过描写“迁客骚人”登岳阳楼时,看到阴、晴不同的景色而产生悲、喜的思想感情,进而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 一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谪.守巴陵郡谪: (2)增其旧制.制: (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 (4)横无际涯 ..际涯: (5)朝晖.夕阴晖: (6)南极.潇湘极: (7)迁.客骚人迁: (8)连月不开.开: (9)日星隐曜.曜: (10)樯倾.楫摧.倾:摧: (11)薄暮冥冥 ..冥冥: (12)去国 ..怀乡去:国: (13)至若春和景.明景: (14)沙鸥翔集.集:

(15)锦鳞.游泳鳞: (16)岸芷汀.兰汀: (17)长烟一.空一: (18)宠.辱偕.忘宠:偕: (19)把.酒临风把: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21)或.异二者之为或: 二、解释下列各组文言中加点的字(16%) 1、和:政通人和.() 2、通:北通.巫峡() 春和.景明()政通.人和() 3、空:浊浪排空.() 4、极:南极.潇湘() 长烟一空.()此乐何极.()感极而悲者矣()5、观:予观.夫巴陵胜状()6、夫:荷担者三夫.()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予观夫.巴陵胜状() 7、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 然则北通巫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一:一碧万顷() 10、或:而或长烟一空() 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句子翻译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高三历史强化训练试题(一)人民版说课材料

高三历史强化训练试题(一)人民版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说的“民主政体”可能是指A.西周分封制B.秦朝中央集权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D.宋代二府三司制 25.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26.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这一说法出现的原因是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B.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发展的时代趋势C.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27.明清时期,我国一著名学者指出:“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一思想的实质是 A.反对君主专制B.抨击封建统治

C.要求学以致用D.反对个人崇拜 28.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与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29.《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 ‘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成立 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0.“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D.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31.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慭慭:yìn yìn,谨慎小心的样子。阚:hǎn,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船载以入()驴不胜怒()技止此耳()乃去() 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10分) ①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 ②因:因跳踉大阚()罔不因势象形() ③耳:技止此耳()无丝竹之乱耳(耳朵) ④且:以为且噬已也()且焉置土石() ⑤益:益习其声()有所广益() 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心理活动: 动作: 作用: 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2个)。(2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练习语文版31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③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楷书,草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善.鸣,求市未能得〔擅长(善于) 〕 (2)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前往(去,接近,靠近) 〕 (3)当举.群相送耳〔全(全部) 〕 (4)使.人耽之若是〔假使(假如,如果) 〕 2.“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都是这类情况。 4.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高三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118

今天我们仍然应当继承五四运动的传统和精神。而最值得弘扬的是: A 走向工农群众相结合道路的精神 B 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C 不惧怕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精神 D 坚定不移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 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基础是: A 阶级利益 B 主要矛盾 C 革命目的 D 合作方式 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A 逐步改造 B 多快好省 C 稳步前进 D 快速发展 促成北魏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的直接原因是: A 汉族地主官僚的要求 B 南北对峙的局势 C 政府要扩大财税来源 D 民族融合的趋势 武昌起义的参加者主要是: A 学堂学生 B 城市平民 C 新军 D 华侨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浏阳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的会议,决定: A 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放弃攻打长沙计划,改向山区进军 D 成立红四军,开辟农村根据地 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是A.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B.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中共八大的许多方针和设想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当今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 现代科技的发展 B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 D 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当时的清朝皇帝是: A 道光帝 B 同治帝 C 咸丰帝 D 光绪帝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其核心内容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下列哪一运动比较全面地检验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A 五四运动 B 省港大罢工 C 国民会议运动 D 五卅运动 西安事变的发生和解决,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论语》十二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5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

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节选自《论语·子路第十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3)有是哉( ) (4)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 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卫君待子而为政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分) (2)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2分) 4.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甲、乙两文的特点。(4分) 曹刿论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7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九年级体育训练方案

九年级体育训练及考核方案 根据今天体育中考的变化和考试项目的变动,结合学校实际,对九年体育训练方案进行优化,以利于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 一、训练时间: 体育课 周二至周五早上:6:30~7:00 周一至周五课间操:9:50---10:20 下午第四节(适时调整) 二、分组 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将男女生分别分成四个组共八个组 三、场地安排 操场、篮球场地、楼前台阶、楼前台阶、楼前广场、餐厅等 四、训练安排及内容 每次练习内容安排前,必须要求学生活动开身体,做好准备活动,充分拉伸韧带活动关节: 1、热身慢跑; 2、活动关节; 3、韧带拉伸 操场: 训练内容:跑的基本练习,耐力练习 具体方法措施:50米跑、120米跑、两圈计时跑 篮球场: 训练内容:起跑、立定跳远 具体方法措施:起跑练习、单脚跳、蹲跳起,展腹收腹跳,平地立定跳远练习 楼前台阶: 训练内容:台阶练习 具体方法措施:单脚、双脚跳台阶 楼前广场: 训练内容:起跑、增强退步力量练习 具体方法措施:起跑练习、快速跑、单脚跳

餐厅: 训练内容:仰卧起坐、腹部力量练习 具体方法措施:30秒仰卧起坐,一分钟仰卧起坐,俯撑收展腿。 五、训练考核办法 1、学校重点对班主任及体育教师进行考核。学校鼓励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协商,包括领导,制定班级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包括课外。 2、体育教师要利用早上和课间操进行锻练,对积极行动的体育教师和班级,学校给予最大帮助。加大对体育课堂的监控,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进行训练。 三、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能积极配合体育教师进行课外训练的,学校进行补助(同上年),体育教师以书面形式报学校备案,学校开始实行考勤(体育教师及其他费用同上年)。 四、学校对各班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测试,测试每月一次,每项比测,时间在每月底29号和30号(如遇双休或其它原因则后移),第一次测试平均分第一名的班级奖100元,有体育教师支配,以后每次测试按照第一次第一名的成绩为基础分,每测试一次,每项提高2分的成绩递增,每次测试达到提高2分要求的均奖100元,达不到者不奖励,直至达到中考要求的成绩,连续两次测试结果在最后一名的班级,体育教师要向学校说明情况。 四、本方案的解释权归校委会。 九年级领导组 2016年10月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试题附答案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试题 本试题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并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信”是指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 ②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在家庭里从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婴幼儿善模仿,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管鲍之谊、范式守信等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候,颇具警戒作用。 ③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德育阶段学说,从“小学”到“大学”是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8 至15 岁受“小学”教育,16、17 岁受“大学”教育。两者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注重行为的训练;“大学”阶段就是“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有为忠信孝悌者”。朱熹还编辑“圣经贤传”和三代以来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作为“小学”德育教材;编著《四书集注》为“大学”教材,后成为元之后科考的必读书目。在不同年龄段施行不同水平层次的儒家经典教育,为学子包括诚信在内的价值观的萌发、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学校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传统学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 ⑤传统社会的礼俗文化承载着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种乡土社会中自然的教育,礼俗作为一种得宜的规范和生活方式,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有时甚至会超越道德的权威和效力。礼俗的主要形式有三:古已有之、口耳相传的风俗;人们认同和遵循的“人情”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族规、村规和民约。通过礼俗约束民众从而实现“礼治”是传统乡土社会维护秩序和治理的基本方式。礼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 (摘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 年第5 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孔子的学说中,诚信教育不仅属于道德教育,而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B.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教育,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起点,强调父母的示范作用。C.在中国古代父母长辈在家给儿童讲故事,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D.中国古代培养人诚信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学校诚信教育体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2017九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

2017九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 第一篇治国为政 1. 莫众而迷 《非子·储说上》 晏子聘①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②。’今寡人与一国虑③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一言④于季氏⑤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 【注释】①聘:访问。古代诸侯派大夫访问诸侯叫聘。②莫三人而迷:凡事不和大家商议,就要迷惑。古代以“三人为众”,因此“莫三人而迷”,也叫“莫众而迷”。③虑:商议,谋虑。④一言:都说一样的话。⑤季氏:鲁国执政的贵族季氏。 【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鲁不免于.乱:②故.曰“莫三人而迷”: ③安.得三哉:④一言于季氏之.私: 2.下列句中“一”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 A.今寡人与一国虑之 B.一人失之C.一言于季氏之私 D.而或长烟一空 3.晏子和哀公对“莫众而迷”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答: 4.晏子认为“鲁不免于乱”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 5.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 2. 灵公好饰

《晏子春秋·篇·杂下第六》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也。公何以不使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勿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②公使吏禁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何以不使勿服? 译文: ②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译文: 3.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 答: 4.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 3.晏子谏杀圉人 《晏子春秋·篇谏上》 景公使圉人①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②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惧然④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⑤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⑥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

九年级体育训练计划

九年级体育训练计划 一、课间操 采用男女分组训练,训练内容隔天交换,主要啊训练学生的速度耐力,具体实行内容: 1、跑楼梯:要求学生快速大步跑(男生每步4个台阶,女生3个),四楼九一班那边转弯跑下楼,一楼要绕过楼下柱子再上去,以此男生跑6轮,女生5轮以上。 请级长或安排老师最好在每一层楼站一个老师鼓励督察学生训练。 2、原地高抬腿15秒:班主任为本班学生计时发令,完成8轮每一轮之间相隔休息20秒,最后一次完了,就由体育委员带领本班学生放松(抖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做下肌肉韧带的拉伸) 场地安排:一、二班在教学楼前面空地,三班在办公楼前面空地,四班在宣传栏前面空地。 3、扶墙后蹬跑15秒:要求学生身体和地面夹角45°,做快速后蹬跑,大腿尽量想前上方快速抬起,坚持15秒,完成7轮,每一轮之间相隔休息20秒,完成后放松。 场地安排:一、二班在教学楼七年级教室边上做,三、四在楼前高台阶做 注:请班主任到时带好口哨和秒表到场。每天的训练都有跑楼梯,计划2、3可以有班主任选定变换,但是每种都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如有训练方面不清楚可以询问体育老师,感谢大家的协助和辛苦工作! 二、晚锻 因考虑天气问题、学生状况及考试时间,根据学校精神指示,尽量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坚持每天训练,请九年级相关的领导和班主任参与协助训练。训练主要围绕200米跑和立定跳远来实施。 班主任请带好口哨,如果分组训练,有山地跑的,每次两个老师和体育老师上山协助督促学生,如果在校园里训练的请班主任听从体育老师的安排参与。 具体训练内容方法如有不清楚请问体育老师,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更好的完成训练任务,取得优异的成绩 谢谢合作! 体艺组 2012-2-24

九年级上文言文题高效训练答案

1 陈涉世家(司马迁) (一)、(1)逃亡(2) (2)响应应当(3)会——适逢(恰巧遇到、正好、正赶上) (4)同"谪"(5) 考虑、思索(6)旦日——明天(第二天) (7)唱,通“倡”,首发(8)用鞭打(9)一起(10)十分之六七(11)愿望(12)去、往(13)你 (14)用笼子罩 (15)威服 (16)难道 (17) 等到(18)惩罚(19)认为……怪异 (20)为王 (21)指武器 (22)用丹砂 (23)使……恼怒(24)、编次。(25)有人。(26)指代平民(27)估计、揣测(28)素:向来(29)部属(30)发动,发起 31.少:年轻;32.恨:叹恨(怨恨);33.辍:停止(34)同样(35)为……而死(37)召集 (二)、(1)去、往;音节助词;的;代项燕(2)死亡;为……而死(3)来;用;因为(4)表承接;表转 折 (三)、(1)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皇上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3)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的压迫,痛苦不堪。(或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4)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何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6)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7)如今果真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 (8)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意对即可) (9)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10)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11)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或: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 是戍守边疆而死的人,本来占十分之六七。(错、漏译关键词:如借第等,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1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3)假如有一日我们做官发财了,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穷哥们 (14)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15)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四)、1A(苟:如果) 2C(均为动词“到”“往”) 3D(均为“屡次、多次”) 4C(“等死” 应为“同样是死”) 5B(“鸿鹄之志”是陈胜年轻时的抱负,而不是吴广的) 6、B 7、C 8、D 9、B 10、D 11、A 12、C 13、A 14.C 15.A 16. D 17.D 18.D 19、A 20、D 21.C 22.C 23、 D 24、A 、C 25.C26、B 27、C 28、 D 29、A 30、C 31、 A 32、 B 33、 C 34、B 35、 D 36.D 37.C 38、C 39、B 40、C 41、D 42、B 43. C 44、A 45、C 46.B 47. A(应该) (五)填空题 1.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 行卜、念鬼、狐鸣 3.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六)简答题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3.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 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4.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 5.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 6、不能。①陈涉在起义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且建立了政权。②在后来扩大起义成果的战斗中吴广并 未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