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压轴题

1.如图1,△ABC中,AB=AC=4,∠BAC=100,D是BC的中点.

小明对图1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线段AD上任取一点E,连接EB.将线段EB绕点E逆时针旋转80°,点B的对应点是点F,连接BF,小明发现:随着点E在线段AD上位置的变化,点F的位置也在变化,点F可能在直线AD的左侧,也可能在直线AD上,还可能在直线AD的右侧.请你帮助小明继续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2,当点F在直线AD上时,连接CF,猜想直线CF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点F落在直线AD的右侧,请在备用图中画出相应的图形,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

(3)当点E在线段AD上运动时,直接写出AF的最小值.

2.如图①,A(﹣5,0),OA=OC,点B、C关于原点对称,点B(a,a+1)(a>0).(1)求B、C坐标;

(2)求证:BA⊥AC;

(3)如图②,将点C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α度(0°<α<180°),得到点D,连接DC,问:∠BDC的角平分线DE,是否过一定点?若是,请求出该点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如图,⊙O的直径AB=26,P是AB上(不与点A,B重合)的任一点,点C,D为⊙O 上的两点.若∠APD=∠BPC,则称∠DPC为直径AB的“回旋角”.

(1)若∠BPC =∠DPC =60°,则∠DPC 是直径AB 的“回旋角”吗?并说明理由; (2)猜想回旋角”∠DPC 的度数与弧CD 的度数的关系,给出证明(提示:延长CP 交⊙O 于点E );

(3)若直径AB 的“回旋角”为120°,且△PCD 的周长为24+133,直接写出AP 的长. 4.已知:如图1,在

O 中,弦2AB =,1CD =,AD BD ⊥.直线,AD BC 相交于点

E .

(1)求E ∠的度数;

(2)如果点,C D 在O 上运动,且保持弦CD 的长度不变,那么,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是否改变?试就以下三种情况进行探究,并说明理由(图形未画完整,请你根据需要补全).

①如图2,弦AB 与弦CD 交于点F ; ②如图3,弦AB 与弦CD 不相交: ③如图4,点B 与点C 重合.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y =﹣

1

3

x +2与x 轴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A ,以AB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ABC ,使点C 落在第一象限,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作CE ⊥x 轴于点E ,连接ED 并延长交y 轴于点F .

(1)如图(1),点P 为线段EF 上一点,点Q 为x 轴上一点,求AP +PQ 的最小值. (2)将直线l 进行平移,记平移后的直线为l 1,若直线l 1与直线AC 相交于点M ,与y 轴相交于点N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点N ,使得△C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P 是边BC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点B 关于直线AP 的对称点为E ,连接AE ,连接DE 并延长交射线AP 于点F ,连接BF

(1)若BAP α∠=,直接写出ADF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求证:BF DF ⊥.

(3)连接CF ,用等式表示线段AF ,B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7.抛物线G :2

y a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交于C (0,-1),且AB =4OC .

(1)直接写出抛物线G 的解析式: ;

(2)如图1,点D (-1,m )在抛物线G 上,点P 是抛物线G 上一个动点,且在直线OD 的下方,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OD 于点Q ,当线段PQ 取最大值时,求点P 的坐标;

(3)如图2,点M 在y 轴左侧的抛物线G 上,将点M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使得到的对应点N 也落在y 轴左侧的抛物线G 上,若S △CMN =2,求点M 的坐标.

8.如图,抛物线y =ax 2-4ax +b 交x 轴正半轴于A 、B 两点,交y 轴正半轴于C ,且OB =OC =3.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如图1,D 为抛物线的顶点,P 为对称轴左侧抛物线上一点,连接OP 交直线BC 于G ,

连GD .是否存在点P ,使

2GD

GO

=?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2,将抛物线向上平移m 个单位,交BC 于点M 、N .若∠MON =45°,求m 的值.

9.如图1,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3,点A 在x 轴负半轴上,点B 在坐标原点.点D 的坐标为(?3,3),抛物线y=ax 2+b(a≠0)经过AB 、CD 两边的中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将菱形AB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匀速平移(如图2),过点B 作BE ⊥CD 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F,连接DF.设菱形ABCD 平移的时间为t 秒(0

)1

2

(0y ax x c a =-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直线1

22

y x =

-经过点,B 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BC 于M .设点P 的横坐标是

t .

①当PCM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

②当点P 在点B 右侧时,存在直线l ,使点,,A C M 到该直线的距离相等,求直线解析式y kx b =+(,k b 可用含t 的式子表示).

11.已知点(4,0)、(2,3)-为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上两点,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2x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将抛物线平移,使顶点与原点重合,已知点(,1)M m -,点A 、B 为抛物线上不重合的两点(B 在A 的左侧),且直线MA 与抛物线仅有一个公共点.

①如图1,当点M 在y 轴上时,过点A 、B 分别作AP y ⊥轴于点P ,BQ x ⊥轴于点

Q .若APM △与BQO △ 相似,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②如图2,当直线MB 与抛物线也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记A 、B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a 、

b .当点M 在y 轴上时,直接写出

m a

m b

--的值为 ;当点M 不在y 轴上时,求证:m a

m b

--为一个定值,并求出这个值.

12.矩形ABCD 中,AB =2,AD =4,将矩形A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至矩形EGCF (其中E 、G 、F 分别与A 、B 、D 对应).

(1)如图1,当点G 落在AD 边上时,直接写出AG 的长为 ; (2)如图2,当点G 落在线段AE 上时,AD 与CG 交于点H ,求GH 的长;

(3)如图3,记O 为矩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S 为△OGE 的面积,求S 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压轴题

1.(1)//CF AB ,证明见解析;(2)成立,证明见解析;(3)AF 的最小值为4 【解析】 【分析】

(1)结合题意,根据旋转的知识,得BE EF =,80BEF ∠=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得50BFD ∠=;结合AB=AC=4,D 是BC 的中点,推导得CFD BAD ∠=∠,即可完成解题;

(2)由(1)可知:EB=EF=EC ,得到B ,F ,C 三点共圆,点E 为圆心,得∠BCF=

1

2

∠BEF=40°,从而计算得ABC BCF ∠=∠,完成求解; (3)由(1)和(2)知,CF ∥AB ,因此得点F 的运动路径在CF 上;故当点E 与点A 重合时,AF 最小,从而完成求解. 【详解】

(1)∵将线段EB 绕点E 逆时针旋转80°,点B 的对应点是点F ∴BE EF =,80BEF ∠= ∴180502

BEF

EBF BFE -∠∠=∠=

= ,即50BFD ∠=

∵AB=AC=4,D 是BC 的中点 ∴BD DC =,AD BC ⊥

∴BF CF =,ABD ACD △≌△ ∴FBD FCD △≌△,100

5022

BAC BAD CAD ∠∠=∠=== ∴50BFD CFD ∠=∠= ∴50CFD BAD ∠=∠=

∴//CF AB

(2)如图,连接BE 、EC 、BF 、EF

由(1)可知:EB=EF=EC

∴B ,F ,C 三点共圆,点E 为圆心 ∴∠BCF=

1

2

∠BEF=40° ∵50BAD ∠=,AD BC ⊥ ∴9040ABC BAD ∠=-∠= ∴ABC BCF ∠=∠

∴//CF AB ,(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3)由(1)和(2)知,//CF AB ∴点F 的运动路径在CF 上 如图,作AM ⊥CF 于点M

∵8090BEF ∠=<

∴点E 在线段AD 上运动时,点B 旋转不到点M 的位置 ∴故当点E 与点A 重合时,AF 最小 此时AF 1=AB=AC=4,即AF 的最小值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等腰三角形及底边中线、垂直平分线、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平行线、圆心角、圆周角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旋转、垂直平分线、平行线、圆心角和圆周角的知识,从而完成求解.

2.(1)点B (3,4),点C (﹣3,﹣4);(2)证明见解析;(3)定点(4,3);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中心对称的性质可得OB =OC =5,点C (﹣a ,﹣a ﹣1),由两点距离公式可求a 的值,即可求解;

(2)由两点距离公式可求AB ,AC ,BC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求解; (3)由旋转的性质可得DO =BO =CO ,可得△BCD 是直角三角形,以BC 为直径,作⊙O ,连接OH ,DE 与⊙O 交于点H ,由圆周角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HBC =∠CDE =45°=∠BDE =∠BCH ,可证CH =BH ,∠BHC =90°,由两点距离公式可求解. 【详解】

解:(1)∵A (﹣5,0),OA =OC , ∴OA =OC =5,

∵点B 、C 关于原点对称,点B (a ,a +1)(a >0), ∴OB =OC =5,点C (﹣a ,﹣a ﹣1), ∴5=

()()

22

0+10a a -+-,

∴a =3, ∴点B (3,4), ∴点C (﹣3,﹣4);

(2)∵点B (3,4),点C (﹣3,﹣4),点A (﹣5,0), ∴BC =10,AB =45 ,AC =25, ∵BC 2=100,AB 2+AC 2=80+20=100, ∴BC 2=AB 2+AC 2, ∴∠BAC =90°, ∴AB ⊥AC ; (3)过定点, 理由如下:

∵将点C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α度(0°<α<180°),得到点D , ∴CO =DO , 又∵CO =BO , ∴DO =BO =CO , ∴△BCD 是直角三角形, ∴∠BDC =90°,

如图②,以BC 为直径,作⊙O ,连接OH ,DE 与⊙O 交于点H ,

∵DE 平分∠BDC , ∴∠BDE =∠CDE =45°,

∴∠HBC=∠CDE=45°=∠BDE=∠BCH,

∴CH=BH,∠BHC=90°,

∵BC=10,

∴BH=CH=,OH=OB=OC=5,

设点H(x,y),

∵点H在第四象限,

∴x<0,y>0,

∴x2+y2=25,(x﹣3)2+(y﹣4)2=50,

∴x=4,y=3,

∴点H(4,﹣3),

∴∠BDC的角平分线DE过定点H(4,3).

【点睛】

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中心对称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圆的有关知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两点距离公式等知识,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3.(1)∠DPC是直径AB的回旋角,理由见解析;(2)“回旋角”∠CPD的度数=CD的度数,证明见解析;(3)3或23.

【解析】

【分析】

(1)由∠BPC=∠DPC=60°结合平角=180°,即可求出∠APD=60°=∠BPC,进而可说明∠DPC是直径AB的回旋角;

(2)延长CP交圆O于点E,连接OD,OC,OE,由“回旋角”的定义结合对顶角相等,可得出∠APE=∠APD,由圆的对称性可得出∠E=∠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E=

∠C,进而可得出∠D=∠C,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COD=∠CPD,即“回旋

角”∠CPD的度数=CD的度数;

(3)①当点P在半径OA上时,在图3中,过点F作CF⊥AB,交圆O于点F,连接PF,则PF=PC,利用(2)的方法可得出点P,D,F在同一条直线上,由直径AB的“回旋角”为120°,可得出∠APD=∠BPC=30°,进而可得出∠CPF=60°,即△PF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CFD=60°.连接OC,OD,过点O作OG⊥CD于点G,则∠COD

=12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CD=2DG,∠DOG=1

2

∠COD=60°,结合圆的直径

为26可得出CD=PCD的周长为DF=24,过点O作

OH⊥DF于点H,在Rt△OHD和在Rt△OHD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出OH,OP的值,再根据AP=OA﹣OP可求出AP的值;②当点P在半径OB上时,用①的方法,可得:BP=3,再根据AP=AB﹣BP可求出AP的值.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BPC=∠DPC=60°,

∴∠APD=180°﹣∠BPC﹣∠DPC=180°﹣60°﹣60°=60°,

∴∠APD=∠BPC,

∴∠DPC是直径AB的回旋角.

(2)“回旋角”∠CPD的度数=CD的度数,理由如下:

如图2,延长CP交圆O于点E,连接OD,OC,OE.

∵∠CPB=∠APE,∠APD=∠CPB,

∴∠APE=∠APD.

∵圆是轴对称图形,

∴∠E=∠D.

∵OE=OC,

∴∠E=∠C,

∴∠D=∠C.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COD=∠CPD,

∴“回旋角”∠CPD的度数=CD的度数.

(3)①当点P在半径OA上时,在图3中,过点F作CF⊥AB,交圆O于点F,连接PF,则PF=PC.

同(2)的方法可得:点P,D,F在同一条直线上.

∵直径AB的“回旋角”为120°,

∴∠APD=∠BPC=30°,

∴∠CPF=60°,

∴△PFC是等边三角形,

∴∠CFD=60°.

连接OC,OD,过点O作OG⊥CD于点G,则∠COD=120°,

∴CD=2DG,∠DOG=1

2

∠COD=60°,

∵AB=26,∴OC=13,

3

2 CG

∴CD=2×133

2

=133

∵△PCD的周长为24+133,∴PD+PC+CD=24+133,

∴PD +PC =DF =24.

过点O 作OH ⊥DF 于点H ,则DH =FH =

1

2

DF =12. 在Rt △OHD 中,OH =222213125OD DH -=-=, 在Rt △OHP 中,∠OPH =30°, ∴OP =2OH =10,

∴AP =OA ﹣OP =13﹣10=3; ②当点P 在半径OB 上时, 同①的方法,可得:BP =3, ∴AP =AB ﹣BP =26﹣3=23. 综上所述,AP 的长为:3或23.

【点睛】

此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圆的对称性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圆的结合,(3)是此题的难点,线段AP 的长度由点P 所在的位置决定,因此必须分情况讨论.

4.(1)60E ∠=?(2)①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②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③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根据AD BD ⊥得到AB 是直径,连接OC 、OD ,发现等边三角形,再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得30EBD ∠=?,再进一步求得E ∠的度数;

(2)分别画出三种图形,图2中,根据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以求得;图3中,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可以求得;图4中,根据切线的性质发现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 【详解】

解:(1)连接OC 、OD ,如图:

∵AD BD ⊥ ∴AB 是直径 ∴1OC OD CD === ∴OCD 是等边三角形 ∴60COD ∠=? ∴30DBE ∠=? ∴60E ∠=?

(2)①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 证明:连接OD 、OC 、AC ,如图:

∵1OD OC CD === ∴OCD 为等边三角形 ∴60COD ∠=? ∴30DAC ∠=? ∴30EBD ∠=? ∵90ADB ∠=? ∴903060E ∠=?-?=?

②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 证明:连接OC 、OD ,如图:

∵AD BD ⊥ ∴AB 是直径 ∴1OC OD CD === ∴OCD 是等边三角形 ∴60COD ∠=? ∴30DBE ∠=?

∴903060BED ∠=?-?=?

③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 证明:如图:

∵当点B 与点C 重合时,则直线BE 与O 只有一个公共点

∴EB 恰为

O 的切线

∴90ABE ∠=?

∵90ADB ∠=?,1CD =,2AD = ∴30A ∠=? ∴60E ∠=?.

故答案是:(1)60E ∠=?(2)①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②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③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此题主要是能够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发现AB 是直径,进一步发现等边COD △,从而根据圆周角定理以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解.

5.(1)AP +PQ 的最小值为4;(2)存在,M 点坐标为(﹣12,﹣4)或(12,8). 【解析】 【分析】

(1)由直线解析式易求AB 两点坐标,利用等腰直角△ABC 构造K 字形全等易得OE =CE =4,C 点坐标为(4,4)DB =∠CEB =90?,可知B 、C 、D 、E 四点共圆,由等腰直角△ABC 可知∠CBD =45?,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可知∠CED =45?,所以∠OEF =45?,CE 、OE 是关于EF 对称,作PH ⊥CE 于H ,作PG ⊥OE 于Q ,AK ⊥EC 于K .把AP +PQ 的最小值问题转化为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2)由直线l 与直线AC 成45?可知∠AMN =45?,由直线AC 解析式可设M 点坐标为

(x ,1

22

x +),N 在y 轴上,可设N (0,y )构造K 字形全等即可求出M 点坐标.

【详解】

解:(1)过A 点作AK ⊥CE ,

在等腰直角△ABC 中,∠ACB =90?,AC =BC , ∵CE ⊥x 轴,

∴∠ACK +∠ECB =90?,∠ECB +∠CBE =90?, ∴∠ACK =∠CBE 在△AKC 和△CEB 中,

AKC CEB ACK CBE AC CB ∠=∠??

∠=∠??=?

, △AKC ≌△CEB (AAS ) ∴AK =CE ,CK =BE , ∵四边形AOEK 是矩形, ∴AO =EK =BE , 由直线l :y =﹣1

3

x +2与x 轴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A ,可知A 点坐标为(0,2),B (6,0)

∴E 点坐标为(4,0),C 点坐标为(4,4), ∵∠CDB =∠CEB =90?, ∴B 、C 、D 、E 四点共圆, ∵CD CD =,∠CBA =45?, ∴∠CED =45?, ∴FE 平分∠CEO ,

过P 点作PH ⊥CE 于H ,作PG ⊥OE 于G ,过A 点作AK ⊥EC 于K . ∴PH =PQ ,

∵PA +PQ =PA +PH ≥AK =OE , ∴OE =4, ∴AP +PQ ≥4, ∴AP +PQ 的最小值为4.

(2)∵A 点坐标为(0,2),C 点坐标为(4,4), 设直线AC 解析式为:y =kx+b 把(0,2),(4,4)代入得244b

k b =??

=+?

解得122

k b ?

=???=?

∴直线AC

解析式为:y

=1

2

2

x+,

设M点坐标为(x,1

2

2

x+),N坐标为(0,y).

∵MN∥AB,∠CAB=45?,

∴∠CMN=45?,

△C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两种情况:

Ⅰ.如解图2﹣1,∠MNC=90?,MN=CN.

同(1)理过N点构造利用等腰直角△MNC构造K字形全等,同(1)理得:SN=CR,MS =NR.

4

1

24

2

x y

x y

-=-

?

?

?

+-=

??

,解得:

12

8

x

y

=-

?

?

=-

?

∴M点坐标为(﹣12,﹣4)

Ⅱ.如解图2﹣2,∠MNC=90?,MN=CN.

过C点构造利用等腰直角△MNC构造K字形全等,同(1)得:MS=CF,CS=FN.

44

1

244

2

x y

x

-=-

?

?

?

+-=

??

,解得:

12

12

x

y

=

?

?

=

?

∴M点坐标为(12,8)

综上所述:使得△C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M点坐标为(﹣12,﹣4)或(12,8).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知识的应用,题中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中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构造K字形全等三角形求点坐标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6.(1)45°+ ;(2)证明见解析;(3)2BF+CF.

【解析】

【分析】

(1)过点A作AG⊥DF于G,由轴对称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E=AD,∠BAP=∠EAF,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EAG=∠DAG,即可得∠FAG=1

2

∠BAD=45°,

∠DAG+∠BAP=45°,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即可得答案;

(2)由(1)可得∠FAG=1

2

∠BAD=45°,由AG⊥PD可得∠APG=45°,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

得∠BPA=∠APG=45°,可得∠BFD=90°,即可证明BF⊥DF;

(3)连接BD、BE,过点C作CH//FD,交BE延长线于H,由∠BFD=∠BCD=90°可得B、F、C、D四点共圆,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FBC=∠FDC,∠DFC=∠DBC=4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FDC=∠DCH,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ABF=∠BCH,由轴对称性质可得BF=EF,可得△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BEF=45°,2BF,即可证明∠BEF=∠DFC,可得BH//FC,即可证明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可得EH=FC,EF=CH,利用等量代换可得CH=BF,利用SAS可证明△ABF≌△BCH,可得AF=BH,即可得AF、BF、CF的数量关系.【详解】

(1)过点A作AG⊥DF于G,

∵点B关于直线AF的对称点为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E=AB,AB=AD=DC=BC,∠BAF=∠EAF,

∴AE=AD,

∵AG⊥FD,

∴∠EAG=∠DAG,

∴∠BAF+∠DAG=∠EAF+∠EAG,

∵∠BAF+∠DAG+∠EAF+∠EAG=∠BAD=90°,

∴∠BAF+∠DAG=∠GAF=45°,

∴∠DAG=45°-α,

∴∠ADF=90°-∠DAG=45°+α.

(2)由(1)得∠GAF=45°,

∵AG⊥FD,

∴∠AFG=45°,

∵点E、B关于直线AF对称,

∴∠AFB=∠AFE=45°,

∴∠BFG=90°,

∴BF⊥DF.

(3)连接BD、BE,过点C作CH//FD,交BE延长线于H,∵∠BFD=∠BCD=90°,

∴B、F、C、D四点共圆,

∴∠FDC=∠FBC,∠DFC=∠DBC=45°,

∵CH//FD,

∴∠DCH=∠FDC,

∴∠FBC=∠DCH,

∵∠ABC=∠BCD=90°,

∴∠ABC+∠FBC=∠BCD+∠DCH,即∠ABF=∠BCH,

∵点E、B关于直线AF对称,

∴BF=EF,

∵∠BFE=90°,

∴△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EF=45°,2BF,

∴∠BEF=∠DFC,

∴FC//BH,

∴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

∴EH=FC,CH=BF,

在△ABF和△BCH中,

AB BC

ABF BCH

BF CH

=

?

?

∠=∠

?

?=

?

∴2BF+CF.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四点共圆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B 、F 、C 、D 四点共圆并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及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7.(1)2114y x =-;(2)点P 37

(,)216

-;(3)(222,222M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得到AB=4,根据函数对称轴x=0,得到OA=OB=2,得到A 、B 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求解;

(2)首先求得直线OD 解析式,然后设P (2

1,14

t t -),得到PQ 关于t 的解析式,然后求出顶点式即可求解; (3)设点21,

14M m m ??

- ???

,然后求得直线CM 的解析式,得到EM 的表达式,然后根据CMN

CNE

MNE

S

S

S

=+即可求解.

【详解】

(1)∵AB =4OC ,且C (0,-1) ∴AB=4

∴OA=OB=2,即A 点坐标()2,0-,B 点坐标()2,0 代入A 点坐标得2021a =- 解得14

a =

∴G 的解析式为2

114

y x =- 故答案为2

114

y x =

-

(2)当1x =-时,34

y =-,即:点D 为(31,4--)

∴直线OD 为:34

y x = 设P (21,

14t t -),则Q 为(22141

,1334

t t --),则: 22214141325

()()33333212

PQ t t t t t =--=-++=--+

∴当3

2t =

时,PQ 取得最大值2512,此时点P 位37(,)216

- (3)设点21,

14M m m ?

?- ??

?,则N ()214,414m m ??++- ???

∵C 点坐标为(0,1)-

∴可设直线CM 为1y kx =-,带入M 点坐标得:1

4

k m = ∴直线CM 为1

14

y mx =

- 过点N 作NE y ∥轴交CM 于点E ,则E 点为()14,

414m m m ??++- ??

?

∴4EN m =-- ∵()()1

2

CMN

CNE MNE

C N N M S S

S

x x x x EN ??=+=

-+-??? ∴

()()1

04=22

m m ---

∴2440m m +-=

解得:1222m =--,2222m =-+(舍去) ∴M ()

222,22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综合应用,是二次函数部分的压轴题,题目较难,应画出示意图,然后进行讨论分析. 8.(1)y =x 2-4x +3 ;(2) P(36626--,);(3) 992

2

m -+= 【解析】 【分析】 (1)把

,

,代入

,解方程组即可.

(2)如图1中,连接OD 、BD,对称轴交x 轴于K,将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OCG,

则点G 在线段BC 上,只要证明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直线GO 与抛物线的交

点即为所求的点P .利用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2中,将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

,首先证明

,设,

,则

,

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由消去y 得到

,由,推出,,M 、N 关于直线对称,

所以,设,则,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 以及

MN 的长,再根据根与系数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

,,代入

,

,解得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如图1中,连接OD 、BD,对称轴交x 轴于K.

由题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