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后习题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后习题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后习题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后习题北师大版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

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以下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A.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材料三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

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

(2)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全会”是指哪次会议?

(4)简要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知能演练·提升

1.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了巨大影响,故选B项。

2.B 根据题干信息“1977年”“抓纲”,可知本题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徘徊期有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部分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主与法制建设停滞不前。

3.B 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C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主题的概括”可排除A、B两项,它们均是对单个事件的阐述,而非概括归纳主题。D项显然与图片中“辛亥革命”不符,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

5.参考答案(1)“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20课_西欧的基督教文明教案_北师大版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课程标准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了解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查理·马特改革,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说出丕平献土的故事,简述罗马教皇国的形成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讲述琅城起义的经过,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比较西欧封建制度、城市与中国的异同,三大宗教的对比,学习用比较法来认识历史问题。 阅读与骑士制度、基督教有关的书籍(如《唐璜》《堂·吉诃德》《红与黑》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基督教教义的学习,认识宗教的本质,培养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通过对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西欧基督教文明具有不同于东方文明的鲜明特点,从而加深对世界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欧的基督教会。 难点西欧的基督教会、西欧城市的兴起。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6世纪以后,西欧社会由古典奴隶时代向中古封建时代转变,希腊罗马文化逐渐为基督教文化所取代,基督教文化成为西欧文化的核心、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古西欧文明就是基督教文明。我们这节课从西欧的封建制度、基督教会和中世纪的城市三个方面介绍中古西欧基督教文明。 学情分析 新民中学八年级学生都来自城市,而且本校是南宁市第一批课改实验学校。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尤其是运用电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学校多媒体教学开展得很普遍,学校有专门的网页,另外每班都有各自的网页,为课程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课前准备 教师:在学校的主页上将相关资源(素材和相关网站)进行链接,以供学生查阅。 链接的素材包括: 图表:《罗马帝国的分裂图》《凡尔登条约签订时西欧形势图》《查理帝国的分裂形势图》《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示意图》《西周分封制示意图》《意大利政区图》。 文字资料:关于宫相,查理·马特人物介绍,查理·马特的改革,《唐璜》选段,《堂·吉诃德》选段,《圣经故事》选段,《红与黑》选段。 插图:宫相查理·马特像,《圣母像》,《封臣向封君宣誓效忠图》,名画《最后的晚餐》,《基督受难像》,中古欧洲的农庄,欧洲的封建城市一瞥。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课教学设计_6

第10课宏伟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水平 1、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宏伟转折。 2、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 3、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1、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例外,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宏伟意义。 2、通过材料分析,明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宏伟转折。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宏伟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宏伟转折。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改革开放前后吃、穿、住、行对比, 师:是什么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强大的变化? 生:改革开放。

师:什么是改革开放?又是谁提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习《宏伟的历史转折》,引入本课。 图说历史: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让学生说) 师:四人帮倒台后,左倾错误结束了吗?展示图片:两个凡是 指出“两个凡是”的提出,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国家要想有出路,必须纠正左倾错误,实行改革。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严重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播放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 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填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巩固基础知识点。 议一议: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被全党和全国人民共识为“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宏伟转折 过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教师注意引导) (1)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安定,政治局势就不安定。 (2)改革前的人民公社制度存有什么弊端? 人民公社制度危机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缺乏经营自主权) 在中央没有出台详尽政策的情况下,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实行了一次大胆尝试:包产到户(大包干),并取得成功。

【优质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

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4)鸦片输入的危害:A、白银大量外流,物价上涨,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重了人民的负担。C、使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D、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E、严重摧残国民的身体健康。 2、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 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和《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鸦片战争使一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魏源著《海国图志》,系统的介绍了世界各地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后习题北师大版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 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以下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A.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材料三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 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教案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梦的提出、中国梦的目的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了解为了实现中国梦,在战略上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了解新发展理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建设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梦想的提出到圆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中国梦从提出到实施,再到实施的理念保障,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引导学生找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年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树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梦及基本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甲骨文“梦”字,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展示“梦”的繁体字和简化字。教师总结:三千多年前的华

夏先民已在甲骨上刻画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梦想,这一延续千年的梦想到今天汇聚成了十三亿多中国人的共同梦想---中国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旅。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整体感知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线索和问题,并通过教师的讲述与学生的互动来完成自主学习。 师:既然是追逐梦想之路,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既何为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其次,我们要确立奋斗的目标,目标引领梦想的实现。既确立奋斗目标和战略布局。再次,我们要筑梦,实干兴邦,既经过奋斗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最后,圆梦,我们一直在路上,坚定梦想必将实现的信念。 (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标注出知识点并记上问题) 三、新课讲授 1、寻梦---梦在何方? 展示问题何为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 播放视频资料:中国辉煌的古代史、近代的屈辱和抗争史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展示和中国梦的提出。 学生A: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生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师:为什么说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练习视频及所学历史,小组讨论)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2、下列有关我国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 A、安徽 B、浙江 C、甘肃 D、西藏 4、彭德怀曾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解放战争 B、新中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5、2010年3月“两会”期间,同学们看到一张老照片,纷纷推算 它的年龄,准确的是 A、54年 B、56年 C、61 D、89 6、下列对周恩来所参加的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②参加重庆谈判,争取国内和平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美建交 8、2009年“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那么,我国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是属于何时的成就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解读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历史课程标准》同时指出,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同时,在国家的统一大业、统战、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伟大的民族得以复兴。 依据课程标准:这节课采取设疑—探疑—释疑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的方法,体现出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特点。同时利用丰富的史料,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学习和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材分析 本课的题目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是重要的分水岭,以此为标志,比较在此之前和之后的社会历史现象,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个历史的转折,包括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从崇尚“个人崇拜”到弘扬民主法制的转变,等等。从历史的各个方面的比较中,是学生充分认识这一转折在中国现代史中的地位。这次会议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如同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转折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的背景、内容、实质及意义;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表现及意义。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掌握会议的内容、理解会议的深远影响与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对本课的知识点和疑难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然后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历史和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能力。 3、认识到“文化大革命”十年是建国以来我党犯的罪严重的“左”的错误,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作用,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敢于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讨论: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3、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选择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期中大事年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之一——大事年表 1949 ◎第一届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民解放军海、空军建立 1950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1 西藏和平解放 1952 土地改革完成 1953 ◎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 ◎在同印度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周恩来同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6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中共八大召开 1958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4.10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爆炸成功。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 1966.5 通过“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6.8 文革全面发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 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

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和邓小平 1966. 10 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1967. 6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1970.4 “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l号”顺利送人太空轨道,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 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971.9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1.10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976.9 毛泽东逝世 1976.10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 恢复高考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 中美建交 1980 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 ◎开放l4个沿海港口城市 ◎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人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 1986 ◎实施“八六三”计划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0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立志贵在坚持,立志贵在立大志!而立大志,莫过于立志成才,照亮祖国未来的希望。下面为您推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二、两岸交流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1982年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

统编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题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备课时间2018.3.17 课节累计 1 科目历史班级8年1、6、 7、9 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学 时间 教学 手段 (一)启: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5分钟教师引 导学生 讲述

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读: 导学提纲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和地点?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3.拨乱反正的时间? 4.拨乱反正的典型事件? 5.拨乱反正是如何胜利完成的? (三)议:拨乱反正的典型事件? (小组讨论) (四)知: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8分钟 5分钟 20分钟 多媒体 展示导 学提纲 多媒体 展示问 题学生 讨论 教师引 导学生 掌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十八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案

第十八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 3、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图片展示: 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 2.教师提问: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提示:国防科技。 3.学生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教师提问: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5.引导学生回答: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 提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6.图片展示: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 7.请同学们看课本,说说:改革开放后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 提示: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实验;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目标导学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图片展示: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具: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 1.自制电子白板课件。 2.分析学情,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搜集有关抗战的资料,阅读有关材料。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昨天、今天、明天 提问:每次做完阶段性的测评之后,我们要对成绩及卷面进行怎样的分析? 同学回答:与前阶段进行比较、总结经验,制定计划。从面引出这个工作的名称:昨天,今天,明天。 哎,第20课就要用“昨天、今天、明天”的方法来学习它的内容。怎么学呢----可不是让我们学生分析试卷,而是让我们学生站在中国共产党的视角回顾一下它的历史(昨天),分析一下1945年时局(今天),展望一下未来(明天)。 2.学习新课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第一步:回忆我党的“昨天” 出示三幅图:中国共产党党旗--- 遵义会议会址 百团大战相关图片。 引出相应的三个结果:中共一大的召开------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核心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 说明----毛泽东思想正确性 以上三个结果分析得出值得我党保留的经验 昨天 ----解决的办法: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D:日本侵略者沿未打败------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北师大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筹建新中国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提问: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美国周刊》邓小平封面 教师提问: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背景: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完成 工业革命). 鸦片输入的危害: 伤害身体、白银大量外流、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虎门销烟。(民族英雄) 禁烟措施:缉拿烟贩、交出鸦片、保证以后不再走私鸦片、允许和外商有正当贸易。 虎门销烟的意义: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 护了民族尊严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结果: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战败原因:清朝的腐朽落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 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丧失)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 )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关税主权丧失)(最能体现其根 本目的)《南京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 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3)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4)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败求和的刺激也促使一些新的思想在中国出现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强国;武器先进; 清政府腐败落后,武器落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4、魏源《海国图志》 (1)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2)“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向外国学习。制夷: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义: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对洋务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一、劫难 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时间:1856——1860年 3、结果: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二、抗争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村洪秀全。1853年占领南京(天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在进攻上海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第10课 课题伟大的历史转折备课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 与要求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重点难点重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教具准备 教学程序个人随笔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①准备: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举,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坚持“左”的错误。②邓小平复 出后,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 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③这次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 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其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①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中,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实际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②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底,北 京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 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根本上冲破 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说一说,“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方? 提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从任何一个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成 理即可。如:是一种教条主义;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违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的原理;是一种新迷信,不利于解放思想,不利于拨乱反正,不利于纠正“文革” 的错误,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等。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提示:可以充分讨论。下列说法之一或其他言之成理的皆应肯定:它重新确定了实事 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它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 甘肃省民乐县顺化中学李雄 一、课程标准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预习收集历史资料,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直观、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 通过分析时事资料,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分析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创设情景,运用播放有关音响资料,演唱歌曲等方式,印证、认同历史。 积极收集有关香港问题的由来,了解香港百年耻辱。通过观看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比较分析出香港荣辱兴衰的原因。 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学习“论从史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回顾台湾、港澳问题的由来,了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祖国统一的反侵略斗争历史,就能更加深刻地感受港澳回归祖国的深远意义,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树立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努力的志向。 香港、澳门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前提条件下实现的,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 “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是本课的重点。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的生动教材。能使学生体会到祖国强大是实现统一的基础,祖国实现完全统一,必将更加繁荣昌盛。因此,我本人认为在重点引导学生对基本史实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还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的又一个重点。 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所体现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精神是本课的难点。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不仅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同时,也着眼于维护世界和平,为解决国际争端,消除战争热点找到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充分体现了这一基本国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精神。是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