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汇编第六单元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汇编第六单元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汇编第六单元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汇编第六单元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

第六单元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

考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1.(2015天津文综,3,4分)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答案 C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题。

2.(2015浙江文综,6,4分)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砂岩

B.花岗岩流纹岩

C.大理岩石英岩

D.安山岩玄武岩

答案 A

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貌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1.(2015天津文综,4,4分)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 A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2015江苏单科,5,2分)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答案 C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题。

3.(2015浙江文综,5,4分)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答案 C

8.[2015江苏单科,30A(1)(2),4分]中国在夏威夷东南方海底区域(东北太平洋C-C海区)拥有一块多金属锰结核资源采矿区。图19为夏威夷群岛部分岛屿岩石年龄及东北太平洋C-C 海区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成因分类,夏威夷群岛是岛。(1分)

(2)夏威夷群岛位于板块,该群岛所在地区板块运动方向是,判断理由是。(3分)

答案(1)火山

(2)太平洋由东南向西北(由东向西) 岛屿岩石年龄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三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高考重点:一、从考查内容来看:侧重于内、外力作用及板块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从能力要求来看:综合运用板块学说,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能辩证地看待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影响。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从命题形式上看,多以各种示意图、景观图、模型图等形式出现。 命题趋向:1.在选择题上,也可能出现题组形式,由常规单题的地形类型、地形区,向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组合方向延伸。 2.在综合题上,综合性可能会更强,如向对等高线的考查延伸;单纯描述地形特征试题的分值、要求和难度可能降低。 知识要点 测试要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壳:厚度不均匀(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大洋地壳厚 度5-6Km),由各类岩石组成。 (2)地幔: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地下2900Km深处)之间;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 可塑性物质组成,称软流层,是岩浆重要发源地。 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的。 (3)地核:2900Km以下至地心。 测试要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 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3.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4.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①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②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③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④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测试要点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褶皱: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断层: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下降岩层会形成谷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岩层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华山、庐山和泰山)。 3.外力作用的几种情况: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垄(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特别注意: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人类活动也是属于外力作用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含答案)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第1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项正确。第2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D项正确。答案 1.D 2.D (2016·河南省六市第一次联考)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3.B处地貌为() A.断块山 B.火山 C.背斜山 D.向斜山

4.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 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 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 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解析第3题,B处地貌为山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地质构造。第4题,瓦斯易在背斜顶部集聚,而B处是向斜构造;D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地质构造,岩层上拱,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适合修建隧道。该地岩层富含化石,主要由沉积岩构成;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答案 3.D 4.B (2014·海南地理,18~20)如下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下图,完成5~7题。 5.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鲁教版地理必修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②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③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④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⑤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演示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②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养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②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①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 ③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 【讲授过程】: 情景创设 地球上地貌各种各样,千奇百怪,读第一节P27的四幅图,看看分别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地貌类型? 归纳引入:地球有四大圈层,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提问: 1、阅P26图,指出岩石圈的范围,并说明岩石圈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结合2-1-1图) 承转:人类活动受地表形态的影响,而岩石圈是形成地表形态的基础,因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岩石圈的具体情况。 一、岩石圈 快速阅读一、二两部分内容,试设计本部分内容的知识框架:

2015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专题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授课人:陈亮 【命题趋向】 1.考查知识点:外力作用、地壳物质循环、地质构造等。 2.从题型来看,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上综合性会更强,往往结合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3.命题角度:多以景观图、地质剖面图和区域图作为背景考查。 【思维导图】 考点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2.岩浆活动:喷出型岩浆岩、侵入型岩浆岩 3.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4.地质构造类型:背斜、向斜、断层、地堑、地垒 【例题】 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 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右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 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的是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考点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2.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例题】 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 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 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做石环。读右图 完成3--4题。 3.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①地形起伏较大 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 ③有充足 的水分 ④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下列地区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 A .撒哈拉沙漠 B .云贵高原 C .叶尼塞河下游平原 D .亚马孙平原 考点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方法技巧】 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2.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以总结如下岩 浆喷出或者侵入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转化为沉积岩,各类岩石受地壳运动影响,经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壳深处经高温熔融作用又可以重新转化为岩浆。 【例题】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水圈与水循环 【课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水圈与水循环 【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 3、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 4、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5、洋流分布规律和意义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过程] 阅读本单元序言部分的图文,设计出地球圈层构成的知识框架,并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一、岩石圈

试解释下列现象: 1、 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但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8.13 米。 2、 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但千百万年来,渤海的轮廓并 没有太大的变化。 3、上述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二、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一)内力作用的“足迹”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 外部圈层包括 、 和 内部圈层包括 、 和 岩石圈 岩石圈由 岩、 岩和 岩组成 范围包括 和 地壳分为 层和 层 地球圈层 岩 石圈与地表形态 内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 流水地貌有 风力地貌有 外力作用地貌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专题训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专题训练一.选择题 右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1~3题。 1.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 A .冲积平原 B .山麓冲积扇 C .沙洲 D .三角洲 2.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d 处 3.在b 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是 A .石灰岩 B .花岗岩 C .页岩 D .变质岩 4.下列各组地貌,分布地区符合江河上游、海滨、沙漠地区排列顺序是 A .“U ”形谷、断崖或峰林、风蚀柱 B .“V ”形谷、海蚀穴、沙丘 C .冲积平原、三角洲、风蚀蘑菇 D .峡湾、角峰、风蚀洼地 5. 下列几种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能够记录地球历史的岩石是 ( ) ① 石灰岩 ② 花岗岩 ③ 玄武岩 ④ 大理岩 ⑤ 板岩 ⑥ 页岩 ⑦ 砂岩 ⑧ 砾岩 A. ① ⑥ ⑦ ⑧ B.② ④ ⑥ ⑧ C. ③ ④ ⑤ ⑥ D. ① ③ ⑤ ⑦ 6.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 .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 B .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C .广西桂林石灰岩洞的形成 D .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7. 黄河是世界是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大量的沙土,被黄河带到渤海,可是在几千 年来,渤海的形状一直未变。这是因为( ) A. 黄河泥沙都被海波冲到更深的大洋 C. 渤海沿岸的人类抽沙的活动多 B. 黄河的水土流失得到了彻底的治理 D. 渤海地壳同时在下沉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 ) A.④和⑤ B.①和⑥ C.②和④ D.③和⑥ 9.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页岩、石灰岩 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0—11题 10. 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岩层 B.向斜 C.背斜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回答12--13题。 12.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 .甲图上的景观 B .乙图上的景观 C .丙图上的景观 D .丁图上的景观 13.乙图上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 .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 .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 .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1一12题。 14.根据图5(b )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 )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0.④ 15.图5(b )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Ⅰ 、Ⅱ、Ⅲ B .Ⅱ、I 、Ⅲ C.Ⅲ、Ⅰ 、Ⅱ D 、Ⅲ、Ⅱ、Ⅰ 甲 乙 丙 丁 ① ③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Word版)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 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 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

重要例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地中海逐渐缩小)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 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 7、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

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 8、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 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教案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包括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通过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的分布和变化。第二,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形高低不同。第三,主要通过外力作用说明地形形态的再变化。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教学时通过举例使学生认识并学会分析常见地形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内力或外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2.能力目标: 自己动手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养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 2、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 难点: 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 2、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对于实际现象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时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问:内力作用包括哪几种? 问:外力作用包括哪几种?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青藏高原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的古河道,火山喷发的场景,黄河三角洲向海延伸,桂林山水,天涯海角等。(也可多运用本地比较突出、典型的地貌例子来引入)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使地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面貌?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 、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但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8.13 米。 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但千百万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3、上述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二、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一)内力作用的“足迹”

2016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详解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考点提示】 1.岩石圈的组成、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对地表的影响;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考点知识整合】 知识点1: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从地心到地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软流层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岩石圈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有何不同? 知识点2: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浆岩怎么形成的?花岗岩和玄武岩有何不同? (2)沉积岩怎么形成的?有哪两个典型特征? (3)变质岩怎么形成的? (4)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知识点3:板块构造学说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 B C D E F 。 (2)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①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处: ②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处: ③板块的张裂处: 思考:①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是: 。 ②安第斯山脉的成因是: 。 ③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④红海的面积不断扩大原因是: 。 (3)板块的边界有哪两种类型? 知识点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3)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总结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 ②断层与地貌 断层 断层线:常发育成 ; 断层面:常发育成 (华山北坡) 两侧岩块 相对上升:常形成 ,例如: 相对下降:常形成 ,例如:

总结:如何判断断层? ③应用:、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修建隧道宜选择构造;在 盆地中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 【巩固练习】 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其实不是大理岩,而是花岗岩。图a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阅读某地区地质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经历过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岩浆侵入-褶皱运动-侵蚀搬运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褶皱运动 C.固结成岩-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 D.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4.图中显示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的地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B.Ⅲ、Ⅳ C.Ⅰ、ⅢD.Ⅱ、Ⅳ 4、下列概念按内涵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B.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C.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D.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

5、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B.②景观中的地貌为风积地貌 C.③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 D.④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6、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A. A B. B C. C D. D 7、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沉积岩属于图中的() A.甲B.乙

C.丙D.丁 8、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丙 9、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A. a图B. b图 C. c图D. d图 18、读下面的“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⑤②D.②①③④⑤ 19、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20、根据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__b.楼兰古城______ 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 d.西北“魔鬼城”______ e.“鱼米之乡”______ f.“黄土高坡”______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课时:圈层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对“地球的圈层构造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策略】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了解岩石的分类,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次,是岩石的成因,这需要涉及各种地质作用,说明岩石的形成便于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即指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产生的变化过程,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 【课堂活动】 考点诠释1: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探究活动1:读图2,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完成表1 表1: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图2 软流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特点 外部圈层大气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________,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 础条件之一。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_______。水圈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和生物水,其中___________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 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 活跃的因素。 内部圈层地壳 在莫霍界面以上。在横向上,地壳可分为_________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 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在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 镁层,_________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 地幔 在莫霍界面至古登堡界面之间。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 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_________圈。 地核 在古登堡界面以下,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 固态。 【典型例题1】(2010年江苏卷)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3为火山喷发图片。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汇总 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 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 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

重要例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地中海逐渐缩小)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 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 7、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 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 8、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 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 练习题 1.下列岩石中能见到气孔的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2.记录地理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是指() A.各种化学元素 B.地层和化石 C生物D.组成地壳的地层

高三地理总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总结

岩石圈教案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结果: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水平运动→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2)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主要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不同地区主导的外力 ①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搬运→移动沙丘) ②湿润地区:流水作用 ③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山下堆积→冰碛湖) ④海岸地区:海浪作用(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重熔再生成为新的岩浆。 2.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褶皱山 (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向斜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石油)场所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场所 ·断块山 (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火山 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 a)运输线路结构: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b)线路分布格局: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线路延伸方向:迂回前进,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课练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练4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狂刷小题夯基础]——— 练基础小题 ''湖南张家界地区原为海洋,之后该地沉积形成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受挤压在垂直方向上形成裂隙,出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沿裂隙侵蚀,形成独特的“张家界地貌”。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图片中,属于典型张家界地貌景观的是() 2.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大致是() A.②—③—① B.②—④—⑤—① C.②—④—⑥—⑦—① D.②—④—⑥—⑧—① ''图a、图b分别为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图b中的() A.甲B.乙C.丙D.丁 4.图b中①②③④代表地质作用,其中对应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如图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余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现进退。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 A.岩体沉降差异B.流水侵蚀差异 C.物质堆积差异D.火山活动差异 6.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 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 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 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 ''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如图为近百年来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7~8题。 7.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各地段()

A.1900~197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B.1971~1982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C.1982~1987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D.1987~199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8.尼罗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特征说明() A.尼罗河上游侵蚀作用增强 B.尼罗河上游堆积作用减弱 C.尼罗河河口海浪侵蚀加剧 D.尼罗河入河的总水量增加 练高考小题 [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9~10题。 9.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10.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2019·北京卷]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第11题。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 态练习 一、选择题 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1~2题。 1.“猫咪”山形态形成的根本能量来源是( ) A.地球内能B.太阳辐射能 C.岩浆活动D.流水作用 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 A.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D.变质作用形成 解析:第1题,“猫咪”山的形态是遭受外力侵蚀的结果,其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第2题,所有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B 2.C 读“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 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4.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图中四个箭头与所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为澳大利亚大陆,该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大陆,该大陆位于非洲板块,C正确。故选C。第4题,读图可知,①②之间为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

板块交界处,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故②处的箭头应向右。故选B。 答案:3.C 4.B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6.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解析:第5题,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图中地貌的形成有地壳的褶皱与断裂,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B错;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分别是向斜成山和背斜成山,成因不同,C错;丙河流发育于断层线附近,其成因一定与断层有关。选D正确。第6题,①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处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不可能是干旱环境;③处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根据图示,②沉积层在①下方,年龄比①老;③是岩浆侵入到②①中,应形成在②①之后。选D正确。 答案:5.D 6.D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题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题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题 1.岩石圈是指()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B.重力能C.潮汐能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3.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开成的是()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4.下列著名风景名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河壶口瀑布 B.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C.华山西峰 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撞击月面,据此回答5~6题。 5.撞击时,地球上可能 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太阳直射点南移B.赤道地区昼夜平分 C.北京白昼时间一年中最长D.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 6.嫦娥一号撞击月球所遗留的痕迹,未来将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C.风力搬运D.岩浆活动 7.下列地貌中,由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读图3完成8-9题。

图1 8.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 .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 C .风力堆积 D .流水堆积 读“20元人民币版面图案”(图1),回答10—11题。 10.该版面景观表示( ) A .桂林山水 B .长江三峡 C .杭州西湖 D .九寨沟风光 11.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 B .海浪侵蚀作用 C .风力 侵蚀作用 D .冰川侵蚀作用 2008年10月14日上午,中俄双方黑瞎子岛(又称抚远三角洲)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黑瞎子岛西侧一半的岛屿正式归属中国。读“中俄黑瞎子岛边界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乌苏镇是我国最东端的村镇,每年最早约凌晨2 时15分左右(北京时间)就可看见日出,此时我国最西端的乌恰县(39°15'N ,73°33,E)所在时区的区时约为 A .1时15分 B .5时15分 C .22时15

2013复习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已排版)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复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结构,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 3.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判断、区别及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对找矿和工程建设的实践意义。 【自主学习】复习本节课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准备自查自纠。 【自查自纠】 一、地球内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由图中A 、B 、C 三部分组成。 2、岩石圈的结构:图中字母D 表示 ,它包括A 和E 以上的地幔。 2、利用以下词语及若干箭头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岩浆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 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冷却凝固 重熔再生”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 ;改变了地表的 ,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 和 ,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针对训练】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 .② B .③ C.④ D .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I ——① B.Ⅱ——③ C .Ⅲ——⑤ D .⑥——I 3.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4.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 B 、A .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 、C .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5.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必修一复习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必修一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选择题】 当地时间12月9日下午2点11分,新西兰丰盛湾地区怀特岛发生火山喷发灾害,造成多人伤亡。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火山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地壳B.下地幔C.软流层D.地核 2.软流层位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A.岩石圈B.地幔C.地核D.地壳 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 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 4.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D.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 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因形成年代有早晚差异,同一河谷中往往出现不同阶地,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河口附近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该河流经过了从山前泥石流通道、到间歇性山区河流、再到现代平缓辫状河流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T3、T4 阶地形成时,该河流 A.侵蚀作用强,持续沉积B.侵蚀作用强,间歇沉积 C.侵蚀作用弱,间歇沉积D.侵蚀作用弱,持续沉积 6.与T3、T4阶地比较,图中T2阶地形成时 A.河流侵蚀作用增强B.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 C.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沉积物分选磨圆变差 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东方女神”为世界“绝景”,下图示意“东方女神”景观。 完成下面小题。 7.组成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石灰岩D.大理岩 8.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C.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支流所汇入的河流称为干流或主流。若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当河流流速减慢时,河道中会形成沙岛,在河口处易形成三角洲。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部分河段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