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金属材料化学镀的应用新进展36

非金属材料化学镀的应用新进展36

非金属材料化学镀的应用新进展36
非金属材料化学镀的应用新进展36

非金属材料化学镀的应用新进展

摘要:化学镀技术可以进行强化非金属材料表面,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本文介

绍了非金属材料化学镀基体表面活化的几种方法:光化学法、自催化活化法、介

电层放电法、气相沉积法,并论述了化学镀技术在非金属材料上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关键词:非金属材料;化学镀;应用;进展

1引言

化学镀技术可以强化提高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表面特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等行业。现在很多非金属材料的表面需要进行金属化表面处理,如汽车行业的塑料电镀件、印刷电路板行业的化学镀镍、电池行业中镀做为

发泡镍极、陶瓷粉体的化学镀工艺等。

2非金属材料化学镀的表面强化处理

非金属材料在进行化学镀之前要经过预处理,预处理过程包括对基体除油后,在基体表面进行粗化、敏化、活化。这些预处理过程属于化学镀前的前置处理过程。其中表面活化是最关键的工序,对于镀层的均匀和与基本的粘合力有重要的

作用。进行活化是为了在表面覆盖一层均匀的金属颗粒,成为结晶中心。常见的

基体表面活化方法有催化性涂料法、银浆法等。

2.1光化学法

光化学法是非金属材料化学镀进行基体活化的研究方法,它将光学和化学结

合在一起,活性物质由光辐射诱导产生,基本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均匀的活

性物质,为进一步的化学镀奠定基础。活化机理有光电化学机理、热电化学机理、热分解反应机理等。光源主要有紫外准分子激光、红外灯等,如果是准分子灯,

对其进行活化的操作是将活性物质制成固态膜,然后覆盖在基体表面,通过技术

使活性颗粒沉积在基体上。如果使用光化学法具有区域性,要用模具对基进行掩膜。

2.2自催化活化法

自催化活化是由光化学法演变而来的,采用的是激光光源,没有活动性物质

母体。通过激光将化学镀液沉积为镀层金属,没有活化步骤。激光对基体进行照

射时,基体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受射基体表面干净,使镀层金属的沉积成

为可能。镀液吸收光能会局部温度会升高,镀层金属离子从镀液或基体中吸收电

子还原为金属原子。这些金属原子可以自催化,促进金属的继续沉积。

2.3利用介电层放电活化法

利用介电层放电活化法是通过进行介电层放电,使基体表面清洁粗化,接着

在基体表面涂抹醋酸钯,利用活化法获得活性钯颗粒,清除掉未分解的醋酸钯,

基体表面形成活性钯图案,接着进行化学镀。使用介电层放电不需要激光和真空

设备,在空气中就可以进行,活性钯颗粒均匀、活性好。

2.4气相沉积法

气相沉积法分为物理沉积和化学沉积,将基体放于高压真空空间,将金属制

作为靶体或者易挥发物质,在基体表面沉积了一层金属,这是化学镀必须要用到

的活性层。气相沉积法的活性层和基体紧密结合在一起,镀层金属和基体也紧密

结合,可以很容易得到活性层,但缺点是需要使用价格较高的真空设备,无法进

行区域选择,基体要保持高温,镀层金属要首先制成易发挥的物质。

3非金属材料化学镀的研究内容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根据测区地质、地理条件等选用最合适的化探方法。常用的化探方法有:岩石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等。 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岩石测量的采样工作和样品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因而很少在大范围内开展面积性岩石测量。一般在露岩较好地区进行详查,查证异常,钻孔原生晕等。 1、采样布局: 面积性测量布设:应根据探查对象特点选择方网或矩形网。可以采用剖面法或以目标追踪法进行采样。也可以采用按一定面积划分采样单元,即采用单元网格采样。等轴状或透镜状矿体与异常,通常采用方格网;带状或长条形矿体或异常一般使用矩形网格。地形切割剧烈的山区,可以沿山脊及山脚以及易通行道路布置取样,尽量使样品在区内分布均匀。每一矿化体或异常上不少于2条测线,每条测线上不少于2~3个样点。 剖面布设:剖面方向通常垂直地层、构造线或异常体,视范围大小布置不同密度的剖面。 2、采样定点:通常使用仪器布设测网或采用GPS定点,定点误差在相应比例尺图上不大于2mm。 3、采样方法: ⑴、面积性测量:要求采组合样,可按测线组合或按网格组合。通常采样格子或分域采样,每个采样网格内均匀地布采5~8个子样组合为一个样品;沿线采样则由3~5点,岩石碎片5~8块组成组合样。通常每一种岩石应分别取样,不可几种岩性混采。组合范围在5~10m或1/10点距的范围内。当矿化极不均匀,或遇构造带、矿化带、蚀变带等有利地段时,应适当加密采样。 ⑵、剖面测量:按以确定的剖面位置,据不同目的和地质特点,沿剖面线采集组合样。 ⑶、钻孔原生晕采样:钻孔岩心取样是沿着钻孔岩心,自上而下在一定点距内作连续拣块或间断拣块。必要时取地质副样。取样密度按矿化类型确定,而分样间距是以岩心提升回次结合孔深和地质特征划分岩性段来确定的。通常

化探数据处理方法

内蒙古扎赉特旗东芒合矿和哈拉街吐矿 化探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方法 1 化探数据质量评价的数据处理(分矿区) ⑴统计重采样和重分析抽查样所占样品总数的比例 比例 = (重采样和重分析抽查样数/工作样总数)100% ⑵作出SSPS数据文件 将重采样和重分析样分别作成SSPS数据文件。文件中列出项目为: ①重采抽查样重采样号元素含量相应的工作样号元素含量 ②重分析抽查样重分析样号元素含量相应的工作样号元素含量 ⑶计算各元素相对误差 重采样和重分析抽查样相对误差均按RE(%) = |C1-C2|/0.5×(C1+C2)×100%计算。 C1为重采样或重分析抽查样的分析含量 C2为重采样或重分析抽查样的相应的工作样的分析含量 | |为绝对值 RE(%)≤30%为合格,>30为超差(不合格);(Au:RE(%)≤50%为合格,>50为超差) ⑷计算各元素的合格率 η= (抽查样品中合格的样品数/抽查样品的总数)100% 合格率(η)应>80%,即这批样品的分析结果是可信的。 ⑸列表表示检查或分析质量结果 表××化探重采样抽查各元素的合格率(%) Cu Pb Zn Cr Ni Co Sn V Ag Ti 2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数据处理(以哈拉街吐为例) ⑴作出SSPS数据文件 作出下列SSPS数据文件: ①文件1:整个矿区数据文件; ②文件2:矿区地层数据文件; ③文件3:矿区岩浆岩数据文件; ④文件4 :下二叠统大石寨组(P1d)数据文件; ⑤文件5 :下白垩统大磨拐河含煤组(K1d)数据文件;

⑥文件6 :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数据文件; ⑦文件7 :燕山期早期侵入岩数据文件; ⑧文件8 :燕山期晚期侵入岩数据文件; ⑨文件9:已知矿附近一定范围数据文件 每一数据文件的内容项目包括: 序号野外号 X坐标 Y坐标各元素的含量 ⑵整个矿区和各地质单元(各地层、各岩浆岩)样品各元素含量特征统计 统计的参数包括: ①元素含量平均值; ②最大值; ③最小值; ④标准离差; ⑤变化系数(标准离差/含量平均值); ⑥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含量平均值/该元素的克拉克值) 整个矿区和各地质单元统计结果含量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用表表示。 ⑶整个矿区和各地质单元样品各元素的概率分布特征统计 ①标准离差 ②峰度 ③偏度 ④概率分布曲线特征 ⑷矿区各地层样品各元素的局域丰度和蚀变-矿化叠加系数特征统计 根据地球化学过程的基本定律(A.B.Vstelius,1960),一个矿区地层中元素的“丰度”应该是沉积岩沉积成岩时的初始平均含量,而不应包括后期岩浆、蚀变、矿化作用等地质作用造成的元素含量的增赢或亏损。而矿区内局部地区地层中元素的“局域丰度”,至少应排除最后蚀变-成矿作用叠加的那一部分元素的含量。若本区各地层中元素概率分布及其偏度和峰度特征表明元素呈偏对数正态分布。这说明地层中多数元素都受到了后期不同程度的蚀变-成矿作用的叠加。据此,剔除了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超差样品(即含量大

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1999年第1期 矿产与地质第13卷1999年2月M I N ERAL R ESOU RCES AND GEOLO GY总第69期 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林 春) 1998年9月21日至25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有地矿、有色、冶金、黄金、石油、核工业、中科院和院校等系统的代表,共121人。大会收到科技论文110余篇,其中固体矿产地球化学勘查99篇,能源矿产地球化学勘查14篇,环境与农业地球化学9篇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反映了自五届会议(1993年)以来,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所取得的成果,积累的工作经验,反映了我国勘查地球化学的科学技术水平。 1 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成果 国土资源部地调局牟绪赞副总工程师报告了地矿部自“六五”以来,完成区域化探扫面575万km2,发现各类元素异常4.3万处,异常检查发现工业矿床580处。有色物化探管理中心李幸凡教授介绍了有色地质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在30个重点成矿区带上完成1 5万水系地球化学普查65万km2,7千km2土壤加密和5千km2详查地球化学,发现大型、特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21处,小型矿床100余处。武警黄金部队地质处郭瑞栋高级工程师回顾了武警黄金部队地球化学找金工作,1992年以来,重视区域化探和矿区异常评价工作,共完成区带化探20万km2,获得5千个金或金为主的异常,发现30个矿产地,找到大中小型矿床16个。 2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方法经验 (1)区带普查与重点评价结合,优选异常与地物化、遥感综合查证结合的工作方法。 (2)有色系统以“有色地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规定”指导研究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物探成果,划分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区,选定找矿靶区进行验证的工作方法。 (3)统计我国63个典型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总结了金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成矿成晕规律,建立金矿原生晕理想分带序列,建立金矿成矿成晕的多期多阶段叠加成晕模式和用于“反分带”的盲矿预测准则的工作经验。 (4)研究地壳物质垂直迁移规律,即地壳内存在纳米级物质的垂向迁移,形成与深部矿化相对应的地气异常,应用于发现和查明深部或隐伏矿化地段、查明隐伏含矿构造等。 3 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施俊法副研究员从区域性矿产勘查、隐伏区的化探新方法、环境地球化学三个方面论述90年代以来国际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 (1)在区域农业规划、地方病防治、区域环境背景评价等应用进行十分缓慢。 (2)取样代表性、重现性、时间序列等问题仍是地球化学填图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3)地球化学工程学的环境技术和环境调查:衰变、分解或中和、富集或分散、隔离作用等。 (4)转变以往研究评价单个地化异常特征的方法,应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场来揭示矿床周围的地球化学环境及探矿的地质因素。 (5)研制和开发具有较大深度的地球化学方法,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活动态金属离子法 (I M M)、酶浸析法、地电化学法(CH I M)、地气法、元素分子形式法(M FE)和离子晕法等。 5

油气地球化学(正构烷烃)调查研究方法综述

油气地球化学(正构烷烃)调查研究方法综述 摘要:正构烷烃是生油岩和原油的一种主要化学组分,具有多种成因和来源,其组成和碳数分布能反映有机质类型、沉积环境性质和热演化程度[]1。本文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正构烷烃在原油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综合分析及浅显的阐述。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地球化学意义 1正构烷烃在原油中的分布特征 在没有遭受生物降解作用改造的情况下,正构烷烷烃系列无疑是原油中的主要组成部分[]9,其含量一般占原油的15~20%。高者:如我国华北地区高蜡原油正烷烃含量可高达38~40%(占饱和烃含量的87~91%)。低者:如华北地区、南海中均发现有正烷烃含量占饱和烃的1~4%的原油。 一般的沉积地层中正构烷烃多为奇碳数优势分布[]13 12-,我国大部分陆相生油岩及原油具有这样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咸水湖相及碳酸岩沉积环境有机质中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独特,常在C22~C30范围呈偶碳数优势[]14,我国的江汉盆地[]15和柴达木盆地[]16第三系咸水湖相生油岩及其所生原油正构烷烃中也见有这种分布模式。这类正构烷烃的偶碳数优势成因,一般被认为是由偶碳数正构脂肪酸和醇类的还原作用[]17。 据唐立杰对冀东油田部分区块原油正构烷烃的分析,冀东油田原油的正构烷烃相对质量百分含量分布趋势基本相同,但其碳数分布仍可分为3类:(1)原油正构烷烃分布主要表现为单峰分布,其主峰碳在C15附近,各原油样品的相同碳数的正构烷烃的相对质量百分含量相差不大,C15以后的正构烷烃相对质量百分含量随着碳数的增加成降低趋势;(2)主峰碳在C15附近,次主峰碳在C25附近,C15以后的正构烷烃相对质量百分含量随着碳数的增加成降低趋势;(3)M27—29和NPll一X116井的原油表现为生物降解原油特性,各碳数的正构烷烃相对质量百分含量较低且相差不大。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根据测区地质、地理条件等选用最合适的化探方法。常用的化探方法有:岩石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等。 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岩石测量的采样工作和样品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因而很少在大范围内开展面积性岩石测量。一般在露岩较好地区进行详查,查证异常,钻孔原生晕等。 1、采样布局: 面积性测量布设:应根据探查对象特点选择方网或矩形网。可以采用剖面法或以目标追踪法进行采样。也可以采用按一定面积划分采样单元,即采用单元网格采样。等轴状或透镜状矿体与异常,通常采用方格网;带状或长条形矿体或异常一般使用矩形网格。地形切割剧烈的山区,可以沿山脊及山脚以及易通行道路布置取样,尽量使样品在区内分布均匀。每一矿化体或异常上不少于2条测线,每条测线上不少于2~3个样点。 剖面布设:剖面方向通常垂直地层、构造线或异常体,视范围大小布置不同密度的剖面。 2、采样定点:通常使用仪器布设测网或采用GPS定点,定点误差在相应比例尺图上不大于2mm。 3、采样方法: ⑴、面积性测量:要求采组合样,可按测线组合或按网格组合。通常采样格子或分域采样,每个采样网格内均匀地布采5~8个子样组合为一个样品;沿线采样则由3~5点,岩石碎片5~8块组成组合样。通常每一种岩石应分别取样,不可几种岩性混采。组合范围在5~10m或1/10点距的范围内。当矿化极不均匀,或遇构造带、矿化带、蚀变带等有利地段时,应适当加密采样。 ⑵、剖面测量:按以确定的剖面位置,据不同目的和地质特点,沿剖面线采集组合样。 ⑶、钻孔原生晕采样:钻孔岩心取样是沿着钻孔岩心,自上而下在一定点距内作连续拣块或间断拣块。必要时取地质副样。取样密度按矿化类型确定,而分样间距是以岩心提升回次结合孔深和地质特征划分岩性段来确定的。通常对脉型

油气化探样品酸解气中甲烷与氢气的相关性研究

2018年5月May2018岩 矿 测 试 ROCKANDMINERALANALYSISVol.37,No.3 313-319 收稿日期:2017-10-24;修回日期:2017-12-22;接受日期:2018-03-21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鄂尔多斯及周缘盆地群油气基础地质调查”(21201011000150014)作者简介:李忠煜,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地矿有机分析工作。E-mail:147331515@qq.com。通信作者:赵江华,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地矿有机分析工作。E-mail:676410267@qq.com。 李忠煜,赵江华,何峻,等.油气化探样品酸解气中甲烷与氢气的相关性研究[J].岩矿测试,2018,37(3):313-319.LIZhong-yu,ZHAOJiang-hua,HEJun,etal.ResearchontheCorrelationbetweenMethaneandHydrogeninAcid-hydrolyzedGasesforGeochemicalExplorationSamples[J].RockandMineralAnalysis,2018,37(3):313-319. 【DOI:10.15898/j.cnki.11-2131/td.201710240170】 油气化探样品酸解气中甲烷与氢气的相关性研究 李忠煜,赵江华*,何峻,李艳广,黎卫亮,韩伟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酸解烃是油气化探方法中准确度相对较高的一项指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入研究酸解气有助于对其机理的进一步解释,并且有利于开发新的分析指标。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油气化探样品经盐酸分解后所得气体中烃类组分与非烃气体组分的含量,发现了酸解气中甲烷与氢气的含量具有正相关性。进而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样品的元素和矿物组成、样品再粉碎分析以及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包裹体成分等实验,获得以下结论:①酸解气中的甲烷和氢气含量与样品元素组成无关,与碳酸盐矿物正相关,其含量可以反映深部油气的情况;②两种气体并不是以物理吸附形式存在于样品中, 而是存在于更小的空间内,证明了酸解烃分析方法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③获得了甲烷和氢气同时存在于包裹体的直接证据,由此推测这两种气体可能具有同源性。由于甲烷和氢气含量相关性的存在,酸解脱气中氢气的含量测定有望成为油气化探的新指标,应用于油气资源调查。关键词:油气化探;酸解烃;包裹体;甲烷;氢气要点: (1)实验过程中发现酸解脱气中氢气与甲烷的含量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2)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等分析手段查明了氢气与甲烷的含量具有正相关性的原因。(3)研究结果为酸解氢气成为油气化探新指标提供了可能性。中图分类号:O623.11;O613.2;P575.5 文献标识码:A 油气化探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寻找对象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原生油气遗留下来的痕迹和生产的影响,造成局部地球化学异常,成为寻找油气藏 的重要信息[1-3] 。国内外对油气化探技术的应用, 多为前期圈定重点区域以及排除可疑区域、缩小目标范围等。与物探手段相比,化探技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优势,缺点是化探数据多为间接性证据,准 确度不高[ 4-7] 。因此,化探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提高原有指标分析精度与准确度,深入研究其机理,并且试图寻找更多新的测试指标相互验证来提高勘探的准确度。 酸解烃是能被1. 7mol/L盐酸分解的土样、岩屑中释放出来的C1~C5的烃类物质[ 8-12] ,因其是直接反映深部烃类含量的一个指标,准确度较其他指标更高而获得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新兴的非烃 气体指标如氦、氖、氢等化合物[16-18] ,也可以很好地 表征油气藏中蕴藏的实质性信息,指示成矿环境和成矿历史。本项目组在分析测试过程中发现了酸解脱气中的甲烷和氢气有着极强的正相关性,关于该现象未见文献报道。为了探讨甲烷、氢气之间正相关性的具体原因,并且为油气化探新指标的开发提供可能性,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样品再破碎分析、激光拉曼等手段分析样品元素组成、不同类型矿物含量、样品颗粒破坏影响、包裹体 — 313—万方数据

油气化探方法与应用简介

油气化探方法与应用简介 油气化探是运用地质地球化学的理论和观点,通过研究油气微运移现象或化探异常,达到找油气的目的,并兼顾地质研究的一种直接找矿方法。由它的名字就可以有一个简要的了解:化,地球化学方法;探,普查勘探;即使用地球化学方法来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勘探。 油气化探包括四个测量阶段:区域概查阶段,有利地区的普查阶段,构造(圈闭)的详查阶段,井下勘探阶段。 ㈠.区域概查阶段。该阶段以大地构造单元为分区,含油气异常的固定,以1:20万对区域内进行地球化学调查。该阶段确定区域的背景值,以及造成异常的主要因素;航测法在区域勘探中有重要作用。 ㈡.有利区域的普查阶段。该阶段在确定的有利地区进行面积性油气化探勘探工作,比例尺介于1:20万与1:10万,取样密度不应小于10km2 3~5点。其主要任务:①结合物探和地质资料,绘制化探异常图,缩小有利靶区;②结合构造背景,建立异常模式,预测油气藏类型。 ㈢.构造(圈闭)的详查阶段。在普查圈定的综合油气化探范围内,进行1:5万—1:10万比例尺精度的化探测量,采样点密度为10km2 20~40个点,主要任务布置石油钻探孔位提供依据,具体任务:①通过加密采样点,解剖前一阶段的综合异常,进一步缩小靶区,利用异常指标;②主要研究和运用多种直接指标的分布特征,通过各种方法绘制有一定风险的油气勘探部署图,为钻孔布置提供意见;③要有适当的油气化探基准井,排除地面干扰因素,追索化探指标在纵向

上的变化规律以及油气藏特征。 ㈣.井下勘探阶段。在专门的地球化学钻孔和油气钻探中,进行深层化探测量,主要任务:①系统地研究全部沉积剖面上地球异常指标的特征;②研究油气运移迹象、途径和规律;③岩层时代和油气藏关系的研究。 以上体现了油气化探由区域到局部,在背景找异常的研究方法。谈起油气化探的方法分类,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以下分类;按研究目的层分类:空中化探;表层或近地表化探;深层化探。按研究介质的分类:气体地球化学法;水文地球化学法;岩石地球化学法。按指标分类:烃类气体法;水文地球化学法:生物地球化学法;岩石(土壤)地球化学法;沥青地球化学法;汞测量法;△C地球化学法;同位素地球化学;其他。 这里主要简述以下五种油气化探方法: ㈠.水文地球化学法。水文地球化学法简称水化学找油,主要研究油气盆地内地下水中所有元素、离子、分子和气体的均衡状况、有机质、微生物及各种元素的同位素的含量与本身结构;研究各种元素在地质历史时期中迁移富集的规律;研究地下水成分的形成及变化特征,阐明不同类型水的成因;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在石油的生成、运移、富集和破坏的作用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阐明油气藏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通过水化学成分预测有利的含油气地区。 水化学找油的目的,就是揭示含油气盆地内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以及各种化学元素与同位素在一定条件下的分散和集中的基本规律,

化探方法

地球化学找矿应用方法简介 1.偏提取法→深穿透法金→属活动态测量法→水提取法: 1.1.超微细粒金:在勘查地球化学中,通常的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只能检测到单体粒径为75μm 粒径(200目)的金。粒径<5μm的超微细粒金又分成微粒金和粒径<1μm的胶体金,胶体金再进一步细分为亚微米金和粒径<0.1μm(100nm)纳米金。当自然金单体粒径<0.000144μm(0.144nm)时则称之为离子金。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岩石、土壤还是水系沉积物中,其<5μm的超微细金约占30%~90%之多。并且,胶体金有很强的活动性,极易与其它物质结合,特别是纳米金已经具有了非同寻常的类气体等性质。这一发现为化探样品采集、分析方法改进以及金由深部向地表迁移机制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粗粒金在化学上的稳定性与粒径<74μm的细粒金特别是超微细粒金在物理和化学上的活动性是导致金的表生存在形式复杂多变的主要原因。 1.2.金的表生存在形式:金在表生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自然金颗粒、水溶形式金、胶体金、不溶有机物结合金、吸附和可交换金、氧化物包裹金、硫化物包裹金、碳酸盐包裹金、石英硅酸盐晶格中的金、水中悬浮物金、气体中或气溶胶体金、微生物中的金以及各种动物、植物中的金。其中,超微细金、水溶性盐类、胶体金、络合物金、不溶有机物结合金或吸附金、铁锰氧化物膜吸附金、黏土矿物表面吸附金或黏土矿物层间可交换金等表生存在形式在土壤中表现了很强的活动性。金的表生存在形式有赖于地球化学景观。王学求等(1996)在川西北若尔盖草原覆盖区的A 层土壤中发现了大部分金以有机质保护的胶体形式存在。在以上诸多存在形式中,除铁锰氧化物膜吸附金、黏土矿物表面吸附或黏土矿物层间可交换金等外,其余形式金均可用水提取方法将金提取出来。 1.3.偏提取法:传统的偏提取技术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其基本原理是用弱的溶剂去提取特定的相态,并通过测定赋存在该相态中呈离子态或化合态的金属元素含量来达到强化异常的目的。近年来,该方法倍受国内外勘查地球化学家的青睐,在测定各种活动态金属方面不断获得改进。随着高灵敏度分析技术的出现,为适应金矿勘查的需要和寻找更深矿体的目的,一系列改进的偏提取方法应运而生。我国学者王学求等提出新的偏提取方法即金属活动态提取法考虑了大量<5μm的超微细金的特殊处理,以防其特载体被破坏后再次被胶体等新的载体吸附而不能转入溶液。 1.4.深穿透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找矿目标的变更,一些能够有效探索数百米之下的化探方法逐渐出现。如瑞典Kristansson等(1982)提出的地气法、美国Clarke等(1990)提出的酶提取法、澳大利亚Mann等(1995)提出的活动金属离子法、前苏联的电地球化学法以及我国学者王学求等(1989)提出的金属活动态法和地球气纳微金属测量法。所谓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正是从着眼于

关于油气地球化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分析

关于油气地球化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分析 付莹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油气地球化学是利用多项实验分析技术获得与石油地质相关的信息参数,同时对油气地质进行预估,以便使微观地质研究以及合理的勘探开发得以实现。油气地球化学是我国石油地质研究领域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本文简述了油气地球化学中的技术,从天然气有机地球化、油气轻烃两方面分析了油气地球化学,以便油气地球化学能够在我国地质研究当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关键词】油气地球化学技术分析新方法 油气地球化学是我国地质勘查的主要应用手段之一,能够快速、有效的帮助我国或去石油地质的相关信息,为我国石油开采以及相关工程起到积极作用。我国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兴起于20世纪五十年代后,由苏联引进中国。我国通过不断的开发以及创新,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在油气地球化学方面已然形成新的技术以及方法,从而对我国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 1.1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内涵以及功能 以油气地球化学的角度来看,油气地球化学技术具有多方面功能:其一,油气地球化学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分析沉积盆地当中之所以形成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原因。另一方面,分析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在运移成藏之后所产生的次生变化。研究人员通过油气地球化学技术能够对上述两个方面进行深人研究。现今,油气地球化学技术正在高速发展,相关人员也在不断进行研究。我国以原有的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为基础,可以令含氮化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得以实现,可以对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中的色泽、质量、生物标志以及分子等石油信息实施检测,并得

出其质谱、色谱以及同位素方面的数据。我国以油气地球化学分析为基础,不断开发新型的技术以及方法,其目的是为我国现今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勘测、石油与天然气成因分析、运移成藏的过程预测以及后期次生变化方面所做的研究供提供数据支持以及保障。 1.2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作用 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在勘察过程中,一般是以土壤气测法作为勘察的主要手段。该方法至今已获得较大的进步,油气地球化分析技术拥有多项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相比传统的油气 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新技术能够提供更为健全的指标、同时节省了企业大量资金、并能够高效率完成工作,故而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当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如今,该技术已然渗人勘探期间的各部分工作当中,高以及新兴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成为油气资源勘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测成功率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提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逐渐向一体化以及系统化方向改变与发展。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适用范围将愈发广泛,以我国目前的油气资源分析,除了陆地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需要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海上石油的开采也需要该技术支持。因此,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对我国海上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对海上石油与天然气气源的开采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2油气地球化学新技术以及新方法 2.1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中运移、封盖条件方面 传统天然气地质研究当中,并没有丰富的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也较为匾乏,直至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以及相关的运移、封盖技术条件测试出现。通常情况下,传统分析当中,研究人员主要使用Cl一cs中所包含的烃类成分以及非烃类成分实施研究,方法单一,导致分析结果并不精确。若从技术方面来看,该方法并不能帮助研究人员获取大量的信息,所获取的信息类别也较少,不能区分所有天然气的类别,同时也无法分析目标天然气的形成原因、封盖条件等,油气地球化学开发的新技术以及新方法在天然气中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方法及应用研究_吴德文

第3期,总第65期国土资源遥感N o.3,2005 2005年9月15日RE M OTE SEN SI NG FOR LAND&RE SOURCES Sept.,2005 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方法及应用研究 吴德文1,2,袁继明2,张远飞3,朱谷昌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2.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814;3.桂林矿产地 质研究院,桂林541004) 摘要:遥感找矿信息与化探异常之间存在套合和藕合两种空间关系,通过数据融合处理,可以对其相关性作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以达到综合找矿的目的。基于此,笔者以东天山地区作为试验区,进行了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处理的技术方法研究及试验应用。 关键词:遥感数据;化探数据;融合处理 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70X(2005)03-0044-04 0引言 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处理的目的是挖掘其中的综合找矿信息,为地质找矿提供更可靠的依据。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处理是基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不同类型空间数据之间,存在着两种相关关系,即套合和藕合。所谓套合,是指两者之间空间上相关,但成因关系不明显;而藕合则是空间上和成因上两者均相关。从机理上分析,遥感找矿信息与地球化学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前人的矿物光谱研究表明[1],岩石矿物在遥感器可探测的光谱范围(0.4~2.5L m)具有一系列可诊断光谱特征信息,即金属离子(如Fe3+、Fe2+)的电子转移和A l-OH、M g-OH及CO2-3等分子团的振动所形成的矿物光谱吸收特征。岩石的光谱特征主要取决于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包括胶结物)中所含这些特殊离子(团)的多少。这表明了遥感对地球化学信息的响应,这种相关信息必定包含在它们的数据之中。通过遥感找矿信息的增强和提取,以及与化探数据的融合处理,可以对其相关性作出正确地识别和判断,获取更丰富的找矿信息。 1基于套合的数据融合方法 基于套合的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主要是表达两种数据信息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不一定寻求信息成因上的相关性。在数据处理前,需要采用合适的数值转换方法(相当于数据规范化),把实型的化探数据转换成图像数据,使之在空间上和量纲上都与遥感图像保持一致,便于两者的融合处理。 1.1彩色图像合成 这是一种常用而非常有效的方法,通常针对不同的应用要求,选取三个变量进行彩色合成。比如,选择一个(或两个)遥感变量(含原始波段和派生变量)与两个(或一个)化探变量(含元素或派生变量)进行彩色合成,得到一幅彩色合成图像。 1.2算术运算 对遥感和化探数据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主要是在一定地学意义上的图像加、减、乘、除运算,使不同类型的图像信息在空间上叠加在一起。比如图像的比值增强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图像运算方法。 2基于耦合的数据融合方法 把化探数据经数据转换后作为与遥感图像等价的图像层对待。数据融合可在不同的层次进行,包括数据层融合、决策层融合和符号层融合。 2.1数据层图像融合 2.1.1基于像元的图像加权融合 加权融合的表达式为 Y(i,j)=a〔p1X1(i,j)+p2X2(i,j)〕+b 式中,X1(i,j)和X2(i,j)为两幅原始图像;p1、p2 (p2=1-p1)为两幅图像的权值,可根据应用目的分 收稿日期:2005-04-23;修订日期:2005-06-17

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_汪双清

第24卷 第4期2005年12月 岩 矿 测 试 ROCK AND M I N ERA L ANALY SIS V o.l 24,N o .4 D ece mber ,2005 文章编号:02545357(2005)04027106 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分析测试技术专栏 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 汪双清,孙玮琳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037) 摘要:回顾了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贡献,分析了其现状和发展前景;总结和介绍了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常见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在油气资源调查工作中的优势、应用范围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油气地球化学勘查研究工作的四点建议:立足理论研究,开拓应用技术;大力开展海洋油气资源勘查的室内外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研 究;积极构建管理和技术平台,整合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和数据资源;协调开展综合油气勘查工作。 关键词: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和方法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5 01 11;修订日期:2005 08 03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项目(200120190106 01) 作者简介:汪双清(1961),男,湖北武汉市人,研究员,从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1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历史和作用 油气藏地球化学勘查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目前 仍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应用地球化学方法找油气,大致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评价生油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二是根据原生油气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选择适当的地球化学特征来找矿。 目前,人们对于油气形成过程中的原生油气迁移和聚集的机制尚存在不同认识。但原生油气在其迁移和聚集的过程中,在周围介质环境中所遗留下 的某些痕迹和影响是公认的[1~6] 。由于原生油气迁移和聚集所产生的痕迹和影响,以及储层烃类垂向微渗逸并在近地表形成各种各样的地球化学效应,使周围的土壤、岩石和地下水等介质中的组分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造成局部的地球化学异常,使之成为寻找油气的信息,这也是近地表油气藏地球化学找矿的依据。 在石油勘探历史的早期,人们利用油气苗就已在世界上找到了许多大油田。当可见的油气苗变得不显著时,则需借助新技术以检测油气的微渗出量及表层土壤中由烃类引起的化学、物理和微生物的效应。近地表油气藏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最初是用 Laubm eyer 于1929年创建的土壤气测法[7] 。经历 了近60年的坎坷发展后,这一技术在勘查的领域、对象和技术方法等多方面都得到巨大的发展,并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全面复兴。它因具有方法新、指标全、成本低、直接、高效等优点,日益受到石油工业界的重视与支持,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各个阶段,成为油气勘查中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显示其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预测成功率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新技术新方法迅速发展,数据处理及解释趋于系统化。 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近地表油气藏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十分活跃,并在80年代后期至90 年代初出现高潮,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8~10] ,为寻找和确立大庆、胜利、塔里木、土哈等大中型油气 田做出了重要贡献[11] 。90年代后期,由于油气勘探条件的变化,勘探本身难度的增加和技术方面的困难,以及经济体制变革等多方面的原因,这方面的工作被严重削弱。 事实上,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在我国仍有着巨大的需求。我国除了要在陆地上继续寻找大型整装油气藏外,当前更主要的目标是寻找非常规油气藏。在这方面,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有其独到的优势,应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勘探领域, 271

统计分析软件SPSS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矿床地质 2010年MINERAL DEPOSITS 第29卷增刊统计分析软件SPSS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蔡朝阳,韩秀梅,吴国学,孙德有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61)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之一。该软件以易学易用的操作界面、强大而成熟的资料处理和统计分析功能、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以及美观的结果输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各个领域(黄燕波,2007)。 近年来,运用SPSS对东北地区多个勘查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化探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软件不仅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而且有助于从大量测试数据中提取有效的找矿信息,为化探异常的圈定、区域成矿规律总结及成矿远景预测等奠定基础。本文以SPSS Statistics 17.0为蓝本,以吉林珲春地区的相关资料为实例,简要介绍该软件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具体使用方法。 1 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异常下限 利用SPSS软件,可通过直方图解法和计算法综合确定不同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具体步骤包括: (1)在SPSS主窗口,点击“文件”主菜单,打开单元素测试结果原始数据文件(.xls); (2)点击“分析”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描述统计”中的“频率”选项; (3)选择要计算或统计的变量(元素),点击对话框右侧“统计量”菜单,根据需要逐项选择“均值”、“众值”、“最小值”、“最大值”、“标准离差”等参数; (4)在“图表”对话框中选择“直方图”和“带正态曲线”等选项; (5)点击“确定”,程序自动生成所选变量(元素)的描述统计结果文件(.spv)。 在直方图解法中,根据SPSS生成的元素含量(对数含量)直方图,确定众数值(或对数众数值)(Co),用其代表统计单元内的元素含量背景值,用图解法或计算结果确定标准离差(δ)。一般将背景值与2倍标准离差之和作为该元素的异常下限值(C A),即:C A= Co+2δ。 计算法则是利用SPSS统计出的“均值”和“标准离差”,采用“迭代剔除高值法”消除高值点的影响。即:以均值加3倍标准离差为高值点的界限,逐次剔除,直至无高值点(一般剔除三次),根据最后一次统计结果中的“均值”和“标准离差”,按前述公式计算该元素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 利用SPSS软件对吉林珲春地区15482件土壤地球化学样品的12种元素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u、Cu、Pb、Zn、Co、As、Sb等元素含量的对数直方图具有明显的正态分布特点,两种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值基本相同(相对误差 3.1%~5.8%),对化探数据处理及异常圈定无明显影响;Ag、W、Mo、Bi、Hg等元素含量的对数直方图呈偏态分布,两种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的相对误差较大(15.4%~41.7%)。根据该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和找矿目标矿种,采用SPSS统计分析结果,作为本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不同元素的背景值、异常下限。 2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为深入分析主成矿元素和成矿指示元素间的地球化学行为,进一步划分元素的共生组合,可利用SPSS软件对化探样品不同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1)打开SPSS主窗口,点击“文件”,打开不同元素测试结果的原始数据文件(.xls); (2)点击“分析”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关”中的“距离”选项; (3)将对话框左侧的变量(12种元素)依次选入右侧的“变量” 框内,首先点击“计算距离”选项中的“变量间”,然后

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空前发展,在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以酸解烃、二维与三维荧光和吸附相态汞等应用更为广泛。本文从油气地球化学勘查的概念入手,分析其新技术新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研究。 标签: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新技术应用 我国的地球化学勘查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们总结国外经验,摸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线,现已逐步完善,日渐成为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的重要技术手段。现如今,我国油气地球化探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成功解决了包括森林、高寒、丘陵、山湖泊等区域的资源勘查问题。与此同时,多目标的地球化学调查成功对社会和经济的促进效益也越来越明显。 1油气地球化学概述 1.1地球化学勘查 地球化学勘查是测量某地自然物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并以此得到该地区的地理分布规律,进而预测该地区的矿产,获得第一手地球化学基本资料,为相关单位和领域提供基础支持。其主要测量对象往往是水系沉积物,以少数采样点的沉积物为基础,遥测该水域甚至是地域的矿产信息,为进一步的地质研究和资源测查提供可靠信息。 1.2油气地球化学勘查 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也叫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简称油气化探。其以地球化学勘查为基础,以油气形成、转移和破坏过程中留下的印迹(也称地球化学异常)为线索,来探究油气矿产的方法。油气田其实就是烃类的工业聚集体,而油气化探中只涉及最简单的几种烃类。比如:开链烃是碳骨架,其中的气体最易扩散,是最好测量的化探指标。部分芳烃对水有一定的溶解度,也可以作为油气化探的指标。 2油气化探的主要方法 2.1油气地球化学指标 近些年,油气化探技术迅速发展,油气指标也日益增多。这些指标,根据其在油气化探中的作用分為两类: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其中直接指标是能直接从油气矿藏中分散开来的烃类,这类指标以轻烃为主。间接指标根据其间接的程度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接指标的派生物,与指标有亲缘关系。如,亚铁和细菌。第二种则是与烃类的转移和保存环境以及次生变化有关,和烃类没有成因关系。如无机气体。

化探背景与异常识别的问题与对策

化探背景与异常识别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化探背景与异常划分涉及系统误差和不同地质体的背景差异,是地球化学找矿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提取找矿信息和化探找矿效果。背景与异常划分方法可分成估值和模式识别两大类,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需对原始数据作符合地质规律的转换。 关键词:地球化学找矿背景与异常划分C型转换模式识别 1 背景与异常划分问题由来 自本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首次做岩石测量,化探背景与异常划分就产生了,但研究地壳的元素地球化学背景早已开始。1924年和1932年,F.W.Clake两次公布了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其后,А.П.Виноградов(1949) 、K.Rankama(1959)、黎彤(1963)和 S.R.Taylor(1994)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克拉克值现已成为衡量地壳中不同地段和岩石(包括矿石)类型中元素的集中、分散的标准,也用来研究矿源层和特殊地质体的成矿专属性等[1]。 1963年,Н.И.Софронов提出了“分散晕”的概念,论及元素的分布型式时认为微量元素的含量服从正态分布,为根据正态分布划分背景与异常的各种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1937年,В.Н.Вернадский又提出岩体中的“浓度克拉克值”概念,成为衬度类计算方法和在衬度值基础上划分背景与异常的方法的鼻祖。 化探方法开创之始,正值寻找地表矿和近地表矿的鼎盛时期。与地表矿和近地表矿相关的化探样品中指示元素意义明确,元素含量也较高,在原生晕找矿中使用浓度克拉克值以及在土壤测量和水系沉积物测量中使用X+K×S方法划分背景与异常虽然在理论上有牵强之处,但在实际生产中是可行的。这些方法通常在整个研究区内使用统一的背景值,称为全局估计。随着寻找隐伏矿床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全局估计法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1959年,W.C.Krubein提出用趋势分析的趋势值表示背景的起伏,用剩余值反映异常的空间分布,把背景与异常识别从全局估计引向“局部估计”(常用的移动平均法也是一种趋势分析法)。1966年,D.G.Krige提出了一种无偏局部估计法——二维加权移动趋势分析法。这种方法后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地质统计学。化探人员主要使用泛克里格法来划分背景与异常。泛克里格法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1)强调化探背景是起伏的,而且强调化探样品之间的相关性是有一定空间限制的;2)在该限制空间范围内,对漂移值和剩余值的估计在数值计算上是无偏的。 为解决背景与异常划分问题,化探工作者还在化探样品分析手段和背景值估计方面作了努力,如偏提取技术、指示元素赋存状态分析和稳健统计学方法的使用等,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尽管如此,如下问题仍然存在:1)受采样、分析测试和地质成因等方面影响,“背景”不仅不是平面的,也不是一个光滑曲面,而是有一定变化范围的带(图1)。 图1 化探背景与异常的关系

黄金矿业近年来的新进展(庞绪成,顾雪祥,崔仑,《中国矿业》2004.8)

黄金矿业近年来的新进展X 庞绪成1,2顾雪祥3崔仑2 (11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21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焦家金矿#莱州261441; 3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中图分类号T D8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051(2004)08-0009-04 ADVANC ES IN GOLDEN MINING IN THE PAST SOME YEARS Pang Xucheng1,2G u Xuex iang3Cui L un2 (11Chengdu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Chengdu610059; 21Jiaojia Gold M ine of Shandong Gold(G roup)L td Co.,#Laizhou261441; 31I 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A S#Guiyang550002) 随着1974年金本位制的取消,国际黄金市场上的金价从35美元/盎司一路走高,至1980年达到了创记录的850美元/盎司,目前虽有大幅回落,但仍达到350~370美元/盎司。金价的攀升极大地促进了黄金找矿、勘探、生产与科技进步,同时科技进步又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以前不能利用的资源得到了利用。近20年来,黄金矿业在地质勘探研究及采选冶工艺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黄金地质工作的进展 近年来,在黄金地质领域,发现并开采了一大批新类型矿床,如美国的卡林型金矿床、澳州和巴西的红土型金矿床、印尼Grasberg含金斑岩铜矿床、太古代绿岩带上部层控浸染型金矿床、浊积岩型金矿床、块状硫化物后期叠加金矿床、汞矿带中的Au-Hg矿床、澳州基兹顿爆发角砾岩筒中的层状石英脉型金矿床、马里卢洛含电气石砂岩中的网脉状金矿床及日本温川黑矿型富金硅矿等11~22,其中最重要的勘探成就莫过于从日本-菲律宾-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的新生代岛弧链上的金矿发现了,在这条成矿带上,仅储量大于10t的矿床就有52处,总储量超过5000t,其中储量大于400t的矿床达5处,著名的金矿如新西兰豪柱基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波乐盖拉(Porgera)、利海尔(Lihir)、潘古纳,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岛的布桑(Busang)金矿等。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勘探成就是对浅成热液金矿的开发和认识。其成矿物质可来源于岩浆,但更多的来源于围岩。成矿环境多位于洋壳对陆壳的板块俯冲带附近。包括火山及次火山热液型金矿,也涵盖了卡林型金矿。如美国金坑金矿(Gold Quarry)、园山金矿(Round Mountain M ine)等。 由于在破碎带蚀变岩中找矿思路的突破,使我国胶东招(远)-莱(州)金矿田被发现并开采; 1980年,在北美发现了同样类型储量达600t的加拿大Hemlo金矿床,该矿床的Au与H g、Sb、As 形成特有的矿物组合,同时也表明,太古宙绿岩带不仅富铁镁质变火山岩中有成矿远景,在长英质变火山碎屑岩到沉积岩过渡带上,同样存在巨大的工业矿床。元古宙在全球许多地区取得了找矿突破,如捷克赛莱纳-莫克尔斯克与燧石-碧玉岩有关的特大型钨金矿床,沙特、马里、摩洛哥、澳洲及我国江南古陆和世界其它地区的与元古宙地层有关的金矿床。 在日本西南太平洋诸岛,发现了产于中新生代次火山岩中的以明矾石和冰长石蚀变为特征的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132。在加拿大西北康纳沃约脱(Contwoyoto)湖岸的太古宙浊积岩系含铁建造中,发现了特大型的柳屏(Lupin)金矿床,开辟了找 X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资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