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由振动产生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并且会利用空气中的速度进行计算

4.能简单解释声现象的实例

重点: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认识声音的传播条件及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

【预习案】

使用说明:1.以教材为主,先通读课本第27页到31页,画出本节课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2.通过课本阅读思考以下问题:①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正在产生声音的物体有什么特点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是如何传播的③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填写预习案,完成时间为20分钟。

1.声音的产生

根据“想想做做”,分析物体发声时和没哟发声时有什么不一样,并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传播的介质既可以是、,也可以是。真空中传声。

(2)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3)观察书上P29的图片,试想水波的传播方式,体会声波。

3.声速

(1)声音的快慢用来描述,150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2)声速大小与有关,还跟有关。一般情况下,中的声速最大。

(3)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形成回音。当障碍物较远时(即回声与原声的时间

0.1s),回声与原声能分开,人耳能听到两次声音;当障碍物离人太近时(即回声与原声时间0.1s),原声与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只能听到一次声音,但是觉得声音更响亮。

预习检测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物体不振动,人耳也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2.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是因为鱼能听到人的声音被吓跑,这说明了()A.只有空气才能传声

B.水不能传声

C.不仅在空气和大地能传声,水也能传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回忆以下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我们的探究

1.当物体停止振动,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2.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我们就能一定听到吗?

3.回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探究点一】声音的产生(重点)

实验:用音叉和乒乓球

将敲响的音叉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乓乒球;再将没有发生的音叉接触乒乓球,再次观察,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

【探究点二】声音的传播(重点)

问题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上课时,我们能听到老师,同学的声音,说明声音靠什么介质传播?

实验1:将三张或四张桌子连在一起,一个同学在一边轻轻敲打桌子,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上,是否能听到声音,这又说明了什么?我们小学所学过的“土电话”是什么原理呢?

问题2:闹钟在玻璃罩中响,慢慢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在往玻璃罩中放入空气,又会听到什么?

【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中传声

【探究点三】回声(重点)

问题1:人耳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听到回声?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回声吗?

问题2:人们能根据回声的时间长短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吗?

【归纳总结】

人耳能分辨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什么?

我的疑惑请将探究后遇到的疑惑写下来,供课下解决。

针对练习:

1.站在桥洞里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开口,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整好抵消

2.下列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

A.美妙的笛声

B.哗哗的流水声

C.隆隆的炮声

D.悦耳的歌声

3.为了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小明设计了图1-1-1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很快

B.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

C.只要有物体的振动,人总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

D.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与温度有关

5. 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有()

①声音的反射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③声音在墙壁内的传播④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6. 《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夜宿,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一根装有水的500m长的直铁管,在一端敲击,在另一端会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听到的是通过传来的,最后一次是通过传来的。

8.某人站在山崖前大喊一声,2s后听到回声,此人距离山崖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

9.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轮因为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的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将这种装置安在船上,能及时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请简要说明这种装置的工作原理

答案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C

2.A

3.A

4.B

5.D

6.固体可以传声,而且固体传播的速度比气体快

7.铁管空气

8.340m

9.这种装置利用声波,声音往下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当船接收到信号以后就可以判断障碍物有多远

八年级物理上册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 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内容 二、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 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 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 能 传

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 难点。 2、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八年级科学下册-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华东师大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重敲一下,在长钢管的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两次声音,其道理是( ) A.回声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比铁中快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比铁中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4.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在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5.一般大礼堂盼四周墙壁都会被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形状,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仅为了装饰 6.蛇是没有耳朵的,但我们知道“打草惊蛇”这一成语。使蛇离开的原因是( ) A.打草时,草及周围的地面发生了振动,蛇感知到危险而离开 B.蛇的舌头能探测人的气味,故“知趣”地离开 C.蛇有探测红外线的能力,故“知趣”地离开

D.蛇的皮肤被草弄得痒痒的,被迫离开 7.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 8.人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 B.桥洞窄小,使反射的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掉了 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 9.一天,突然下起了雷雨,阿强站在窗前看到前方一道明亮的闪电直劈向地面,大约3秒钟后,阿强听到了震耳的雷声。请你估计一下,发生闪电的地方离阿强大约有多远( ) A .10米 B.100米 C .l千米 D.10千米 10.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5200米/秒、1500米/秒、340米/秒,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秒。有一段长18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 ) A .1次 B.2次 C. 3次 D.4次 11.宇航员在太空中交流常用一根棒接触,原因是棒可( ) A.防止两人分开 B.示意谈话内容 C.作传声媒介 D.防止意外事故 12.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的方式和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以及传播条件。 2、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准确认识理解乐音的特征,并用这特征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尊重实验证据和事实,对认识科学现象充满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本,理解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方法 类比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同时起立?又为什么同时坐下?(听到“起立”、“请坐”) 2、那再仔细听!(播放多媒体声音)

3、那再仔细听一下!(请后排一生朗读,不能回头看)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且非常直观的现象。美妙的音乐声、朗朗的读书声、嘈杂的吵闹声、机器的磨损声······,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 今天,声音现象在多领域都有所应用,如: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医学上利用超声波探伤等等。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问:你知道是谁在朗读?你怎么知道,根据什么判断? (听到声音) 师:(即学生朗读内容)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新课讲解: 一、声的产生 实验证明: (1)请同学们用手指感受自己喉咙发声时的振动。 (2)请同学们还有什么实验可证明?(塑料直尺、敲鼓、橡皮筋等)。 (3)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靠近乒乓球;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问1: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同乡们的耳朵里的?(空气) 问2:空气,气体能传声,还有什么能传声?(同学们猜想,教师出示幻灯片) 知道声音的常温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速度的关系,并且利用此关系解答一些与距离有关的题目。 答: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即固体>液体>气体 理解: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 三、声音的能量 向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石头,水面会以石头与水面的接触点为中心泛起涟漪。石头打击

人教版《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人教版《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精编教案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实验探究一→教师演示一→实验探究二→教师演示二→知识小结 ↓↓ ↓↓ ↓ 观看幻灯教师指导进行深化学生实验学生互助完成深化学生实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②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③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2.探究能力目标: 尝试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师生双边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生活动中不断强化与同学(他人)的协作意识,通过录像片断,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启发式科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观看三幅幻灯片,第一次从图像中获知自然界“高山流水”,科学上“火箭发射”,生活中“小提琴独奏”的情形;第二次从相应的声音中获知上述情形。从而导入声音可以让我们获知信息,并进一步提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二、开展科学探究,实施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师:在我们的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它们可以让我们获取相关的信息,那么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声音的产生。 提出问题:用一张纸、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随堂实验一:仪器:一张16K的测验纸、一条橡皮筋。组织

形式:每二位同学一组。 (说明: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生活中的经验,可以提出多种多样的方法,在这里因为提供了橡皮筋,有学生就把橡皮筋拉成弓弦状去弹纸张使其发声,这也是一种方法。由此可见,在课堂上,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也会有所限制,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多的向学生开放实验条件,培养其思维能力。) 实验后思考:上述实验中,纸张在不同发声方式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说明:在这边,只要引导学生,发现其共同点——纸张发声时在“动”就可以了,不必深究。) 教师演示一:仪器:钹、音叉(及共鸣箱)、铁架台、乒乓球(细线)、一杯水。 1.演示钹发声时在振动:让钹发声,然后让一些学 生触摸钹的边缘,体会其振动。 2.演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①把乒乓球系在细线上, 并让其悬挂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适当的高度,先 让不发声的音叉去靠近乒乓球,再让发声的音叉 用同样的方式去靠近乒乓球,比较二次实验可发 现,发声的音叉可弹开乒乓球。②让发声的音叉 靠近水面激起水花。 3.学生观看视频、动画:①发声的吉它的弦在振动;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淄博五中初三级部物理教学案 2.知道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道15℃空气中的声速. 3. 领略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乐于进行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难点】:制定探究实验计划,实施探究活动得出探究结论 【学习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实验器材】:每小组分工合作准备:橡皮筋、塑料尺、气球、口琴(竖笛)各一个。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课前完成、认真书写,小组长批阅)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蝉是怎样发声的?唱片是如何记录声音,又是如何还原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 3、什么叫声速?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分析33页小资料完成课本P3 4、第5题) 二、合作学习:(课上完成,小组长注意分工合作) 1、探究声音的产生: 利用手中的器材,小组设计一系列活动证明声音是物体产生的,总结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1)吹口琴(竖笛)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发生振动发出的 (2)吹口哨声是口腔内振动产生的 (3)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 〖请你分析〗: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而产生的. (4)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引起周围空气的而产生的. 〖动动脑〗:课本P34第一题,谈谈你们组的做法。 2、探究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声音怎样从发生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和都能传播声音,不能传声。〖请你分析〗: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你来解决〗:课本P34第3题 三、展示交流:(小组派一到两名代表上台展示合作学习的收获与疑问)

八年级科学下册-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练习题-华东师大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402311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1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重敲一下,在长钢管的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两次声音,其道理是( ) A.回声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比铁中快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比铁中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4.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在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5.一般大礼堂盼四周墙壁都会被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形状,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仅为了装饰 6.蛇是没有耳朵的,但我们知道“打草惊蛇”这一成语。使蛇离开的原因是( ) A.打草时,草及周围的地面发生了振动,蛇感知到危险而离开 B.蛇的舌头能探测人的气味,故“知趣”地离开 C.蛇有探测红外线的能力,故“知趣”地离开 D.蛇的皮肤被草弄得痒痒的,被迫离开 7.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

(完整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一.选择题(3分×15=45分) 1.,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 中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咅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女生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5.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6.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7.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 8.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D.探究音叉发声的高低 9.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10.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新)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学习,要正确掌握两个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初步了解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教材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生的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设施 音叉、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线、鼓、硬纸片、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声”(包括婴儿的啼哭、钢琴声、笛音、涛声、鸟叫声等)。(1分钟左右的综合视频) (2)教师:美好的音乐给大家带来了心灵的享受。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关于声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4)教师: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去探究。让我们先来看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探究声音的产生 (1) 探究过程 A、1分钟学生开放性实验:(学生自由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发声) 例如:摸着喉头发声,体验;学生用直尺按在桌边弹动使其发声,敲桌子…… 学生分析声音产生原因。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 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是340m/s 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 传播的慢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 围的声音 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 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 C.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 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 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 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 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气体、液体、固体都 可以发声。 ②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声不一定听见。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 2、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针对训练 1、漫步花丛中,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这是由于蜜蜂翅膀的产生的。 2、下列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 A.叮咚的鼓声 B.哗哗的流水声 C.隆隆的炮声 D.悦耳的歌声 3、(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4、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只有液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C.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D.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5、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

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 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 发出的响声 6、(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 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吹着的哨子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D.敲击的水瓶琴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转播。 2、真空不能传声,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①声音能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一般地,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 气体最差。 ②在外太空,宇航员用无线电传声。 3、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①声速的大小和介质及温度有关。一般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液体中速度,大于气体中 速度。 ②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4、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①回声与原声至少相差0.1s以上才能被人耳听到。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 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 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19 .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_________. 2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次.23.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_________Hz 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 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_________.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 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 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 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 (1)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_________的缘故 (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的缘故. 28.(2012?淮安)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 29.看图说理: (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1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针对性练习] 一、我来填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______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的宇航员______直接对话(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月球上____________。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______;声音在铁棒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______。 4、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这是因为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 5、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声速跟介质的______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有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6、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时,铃声减弱,最后一点声音也听不到。这种描述是__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 7、把恰好浸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下的钟处,共经过2s,社设海水中平均声速为1500m/s,则该处海洋深度为______m。 二、我来选 1、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 A、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见 B、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优美动听的 C、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物体发出的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2、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出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上溅起水花 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纸上可以看到一条 来回弯曲的细线 3、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人耳听不到,振动的物体就不会发声 D、只有固体和气体振动时才能产生声音 4、关于声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增大 B、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减小 C、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不变 D、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 B、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小,因此传播速度较大 C、声音在顺风中传播得远且范围大,在逆风中传播得近且范围小 D、要想听到声音,必须要有振动的物体和传播声音的介质 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水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7、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金鱼 B、空气——水——金鱼 C、鱼缸——水——金鱼 D、水——金鱼

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案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有是如何产生和如何传播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重、难点: 1重点: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难点:设计探究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给你一张纸,你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来。 (学生各显神通:撕、摇、弹、吹、摩擦……)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验证? 2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吗? 3 什么是介质? 4 什么物体可以充当传声的介质?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 教师简介:物理学中研究、解决问题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 就是探究。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 ①上述办法都能使纸发出声音,其有何共同特点?(都在振动。) ②是不是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3)实验检验: ①声带的振动发声 用手触摸自己的喉头,齐读文中一句话,体会喉头振动。 可以感受到:说话时,声带振动,不说话时,振动停止。 ②蟋蟀翅膀摩擦发声 用两张纸代替蟋蟀的翅膀,体会蟋蟀翅膀的发声。 可以发现:摩擦翅膀发声时,纸在振动,停止摩擦,振动停止。 ③古筝线振动发声 用一根橡皮筋模拟古筝线,体会琴弦振动发声。 可以发现,拨动琴弦发声时,琴弦在振动,按住琴弦,发声停止。 ④刻度尺的振动发声 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子的边缘。 用手拨动另一端,能听到声音,使钢尺停止振动,不能听到声音。 ⑤音叉的振动发声 用棒槌敲击音叉,观察音叉是否在振动。可以发现,音叉看起来 没动,将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 ⑥锣鼓的振动发声 敲击锣鼓,观察锣鼓是否振动振动。可以发现,锣鼓似乎不动, 在锣鼓上放些细小的泡沫小球时,小球被弹起,说明鼓面在振动。 (4)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 (1)提出问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初中课标的要求是: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是声现象的入门和本章学习的基础。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速以及影响声速的因素,根据课标要求本节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难点是:真空中不能传声。 【学情分析】 学生对声现象是比较熟悉的,在生活中对声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论化知识的认识。对声音的产生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的方法得出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此外通过组织学生例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巩固知识突出重点;对于声音的传播可采用实验与师生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推理总结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突破教学难点;对于声速由于难度不大,可由学生自行观察“小资料”分析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声音的传播速度受温度和不同介质的影响,回声;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以及声速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过学习声音的产生的过程,体会通过实验与分 析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关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与日常 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真空中不能传声 【教学方法】 运用实验法、谈话法和讲授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通过口述现实生活中的声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 2、提出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二、知识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1、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2)分别用手触摸正在说话和未说话时候的咽喉。 (3)用手触摸正在发声和未发声是的小音箱喇叭内壁。 2、学生讨论:学生说出亲身感受到的、听到的和看到的实验 现象。 3、分析:(1)振动的橡皮筋、喇叭内壁振动、咽喉(声带)

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简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 二、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 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 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 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 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 降低难点。 2.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习题(含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 下列事例能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A. 在溪边,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 B. 在雨天,听到雨滴打在伞上的声音 C. 在树下,听到树上鸟儿鸣叫的声音 D. 在水中,听到岸边人们说话的声音 2. 用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琴声,则发出琴声的声源是() A. 手指 B. 空气 C. 弦柱 D. 琴弦 3. 在武侠小说或电影里,经常会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大侠,还能判断出前来攻击他的敌人的方位,这是因为() A. 他的眼睛原来没有失明 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这是一种巧合 D. 由于双耳效应,他可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 4. 若太空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绕月球飞行的宇航员不能听到撞击的爆炸声,是因为() A. 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没有产生振动 B. 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振动很微弱,声音太小听不到 C. 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有振动产生,但声波无法传到空中 D. 以上原因都不是 5.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说明了() A.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 播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声音在空气中 传播速度最快 6. 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 钢管 B. 水 C. 酒精 D. 空气 7. 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同学们听没有什么意外,自己听总感到别扭,觉得不像自己的声音,主要原因是() A. 录音机的录音效果差,声音录制后失真 B. 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C. 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色发生了变化 D. 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声音,两种声音传播的途径不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8. 声音不仅能在气体中传播,而且也能在______ 、______ 中传播. 9.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下表可知: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的______ (选填“快”或“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______ 的影响;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圈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 造成的音响效果. 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m?s-1) 介质温度速度介质温度速度 空气0℃331 酒精20℃1210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教学目的: 1 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空气中声音得速度大约是340 s/m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具: 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猜一个谜语:你能制造却无法看到,可以穿过固体却不留痕迹。这是什么东西?对,这就是声音。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关于声现象我们接触得很多但却了解得很少,我们的祖先在建筑和科研中都广泛应用了声学技术,如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等,都是声学知识应用的杰出典范。现代的建筑如礼堂、音乐厅的设计中,也都要考虑到声学效果,海军用声学技术——声纳来测量海深,探测敌舰等等。而人们赖以欣赏音乐的乐器、音响设备,更是集中体现了人类对声现象的研究成果和与电子技术的巧妙结合。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得意思是牛不懂音乐,可是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经常给奶牛、母鸡放优美的音乐,它们可以多产奶、多生蛋;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爬藤植物的两侧一定距离各放一台录音机放音乐,过一段时间,藤子向柔和的声音爬去;鱼类也又他们喜欢听的声音。 在这样一个声音的海洋中,我们不禁要问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声现象丰富多彩,课本通过图3-1―――3-4中的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我们先看看这4副图,一起来谈谈物体发声时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课本图1中是水和水的相互撞击,引起振动,发出声音;图2是琴弦和弓相互摩擦引起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图3是飞机的发动机在工作,引起振动,发出声音;图4是电锯和木材相互磨擦,引起电锯和木材的振动发出声音。 你知道人和其他动物是怎么发生的吗? 1 请同学们用手指感受自己喉咙发声时的振动。 2 讲述自然界一些动物是如何人发声的:织了(只有雄蝉才会鸣叫)、蟋蟀、蜜蜂等是靠翅膀的振动或者摩擦来发声的,长颈鹿很安静,那是因为它没有声带。 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能够说一些新奇的关于发声的现象。 例如“笑树是怎么发出笑声的?”(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我们发现,声音似乎和物体的振动有关。那么,我们通过实验探索一下,发音是否真的和振动有关? 实验探究: 音叉:(1)将一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被弹起。(2)将发声的音叉放进水杯,激起水花。 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请同学们在举一些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例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提升版)

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辅导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讲义类型提升版(适用于考试得分率在60%——80%以内的学员)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授课时长建议授课时长2小时 教学内容 【课程导入】 潺潺的流水、清脆的鸟鸣、悠扬的琴声、朗朗的书声、汽车的喇叭声、飞机的轰鸣声等。 提出问题: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吗?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 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蚊子扇动翅膀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呢? 为什么用力敲鼓比轻轻敲鼓声音要大呢?这些就需要通过研究声音的特性来研究这些现象。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探究声音的产生: 1.动手实验 (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 (3)敲击杯子或者敲击桌子 你会发现所有的物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在动,在物理学上,把这种动叫做“振动”。2、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6)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7)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3、讨论交流:如何能更清楚观察到小鼓、桌面、音叉表面的振动情况呢? 方法一:证明鼓面的振动 在发声物体表面撒一些碎纸屑; 方法二:证明音叉的振动 (1)用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 (2)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