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菌抗药性最新进展及检测技术

病菌抗药性最新进展及检测技术

病菌抗药性最新进展及检测技术
病菌抗药性最新进展及检测技术

病菌抗药性最新进展及检测技术

摘要:本文从对几种植物病害抗药性的监测、病原菌交互抗性的研究、抗药性的遗传研究论述了病菌抗药性的最新进展;从传统的检测技术和现代分子监测技术两方面说明了病菌抗药性的监测技术。

关键词:抗药性;进展研究;监测技术

农用杀菌剂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至今为止,共出现了三大类杀菌剂:第一代以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为代表的杀菌剂是多作用位点的、广谱性的有机合成杀菌剂。长期大量使用,会破坏环境的微生物平衡,且很有可能造成植物病害的猖撅发生。第二代杀菌剂以内吸治疗为特点的,诸如苯并咪哇、氧硫杂艺类以及近年来出现的三哇类、咪哇类等麦角街醇合成抑制剂,这类药剂的作用点单一,容易出现抗药性。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无毒性保护特点的第三代杀菌剂不断被研制利用;在杀菌剂的广泛应用中,不论那类杀菌剂,都会出现抗药性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病原菌抗药性的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或杀菌剂抗药性,是指病原菌长期在单一药剂选择作用下,通过遗传、变异,对此获得的适应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杀菌剂抗药性推荐的定义是“遗传学为基础的灵敏度降低”。特别是随着高效、内吸、选择性强的杀菌剂被开发和广泛应用,杀菌剂抗性越来越严重和普遍,成为制约化学防治措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对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从80年代初开始。近二十年中,着重对一些抗性问题严重的病害进行了研究。尽管我国的病菌抗药性工作研究得不很多,而且大多研究工作都着眼于对病害抗性的监测与生物学特性等一些基础工作的研究上,但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1.病菌抗药性最新进展

1.1对几种植物病害抗药性的监测

1.1.1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是中国水稻产区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以往一直采用稻瘟净、异稻瘟净和克瘟散为主的有机磷类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沈嘉祥首先于1981~1987年对云南稻瘟病菌的抗药性进行检测,发现少数地区开始对稻瘟净和异稻瘟净产生了抗性。此后,三环唑类药剂的抗性也日趋明显。在我国胶东沿海小麦区,1994年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进入发展初期,抗性水平为3~7倍,且抗性发展迅速。至1999年,黑龙江大部分稻区也对三环唑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

1.1.2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是中国南方稻区的重要病害。多年来一直依靠中国自行研制的噻枯唑进行化学防治。自1994年起对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对噻枯哇抗药性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证明所测江苏赣榆、安徽滁州地区的白叶枯病菌己产生了抗药性,抗药性菌株在病原群体中已占40%以上,抗药水平中等。治理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抗药性已刻不容缓。

1.1.3灰霉病

灰霉病已成为中国蔬菜、水果、花卉上的重要病害,特别在保护地造成的危害极大。虽然具有多种杀菌剂可以被用来进行化学防治,但是该病原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变异。用于防治灰霉病的杀菌剂有主要三类: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乙霉威。周明国、叶钟音等首先于1986年在南京草莓上检测到抗多菌灵的菌株。到1998年为止,华东、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都检测到既抗多菌灵、又抗速克灵的多抗菌株,且抗性频率普遍很高。纪明山等于1997年在辽宁检测到对多菌灵和其负交互抗性杀菌剂乙霉威双抗的灰霉病菌株,证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与乙霉威的混剂用于防治灰霉病效果下降的原因是产生了新的双抗型菌株。

1.2病原菌交互抗性的研究

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研究表明:该类药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且抗性水平普遍很高,能稳定遗传。部分对多菌灵高抗的菌株对乙霉威敏感,而中低抗性的菌株对乙霉威的敏感性与敏感菌株相似;该类药剂与二甲酰亚胺类、传统保护剂等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二甲酰亚胺类的速克灵、扑海因等之间存在正交互抗性,其与苯并咪唑类和传统的保护性杀菌剂之间无交互抗性。卵菌的抗药性研究表明:不同的疫霉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及交互抗性有明显的差异。其对苯酰胺类的甲霜灵、恶唑烷酮之间存在交互抗性。黄瓜霜霉菌对甲霜灵与安克、霜脲氰与乙磷铝、甲霜灵与乙磷铝之间无交互抗性;恶疫霉、大雄疫霉、苎麻疫霉等所试疫霉对甲霜灵和霜脲氰均无交互抗性。因此,得出结论:霜脲氰可用于防治对甲霜灵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菌。

1.3抗药性遗传研究

病原菌抗药性遗传机理是抗药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正确设计和实施抗药性治理对策的理论依据。在此方面,王源超、高智谋分别报道了恶疫霉突变株对甲霜灵的抗性在游动孢子后代持续发生分离的现象,认为这种抗性性状可能由细胞质因子控制。苎麻疫霉对甲霜灵的抗性遗传研究中发现了抗性的不稳定。罗赫荣等研究证明,抗甲霜灵的辣椒疫霉突变菌株的抗药性经无性和有性生殖均能稳定遗传。在姐妹配对的F2代卵孢子群体,辣椒疫霉对甲霜灵的抗性为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而对霜脲氰的抗性为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二者为非连锁方式遗传,即不存在交互抗性。

2杀菌剂的抗药性监测

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监测在合理用药、及时调整抗药性治理策略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药性监测可以通过传统的抗药性监测方法和现代的分子检测方法实现。

2.1传统的抗药性监测

传统抗药性监测方法(如菌丝生长法、孢子萌发法)需要分离大量纯培养的菌株放置到含药培养基或喷洒药剂的植物组织上,这个过程耗时、费力,尤其对难培养的病原菌和活体寄生菌的检测过程很难把握,且在抗药性个体频率低于1%以下时,难以用传统的方法检测到抗药性菌株的存在,而对于基因组中控制抗性的突变位点不明确的病原菌或不具备抗药性分子检测条件的单位,这种传统的抗药性监测必不可少。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和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目前主要以生物测定为主,因为病原菌对此两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基因突变位点目前还不清楚。目前主要以生物测定方法检测其抗药性存在与否。1998年和1999年采自乌干达不同地区马铃薯和番茄上的81个疫霉菌株利用菌丝生长法确定了高抗菌株已达到了44.4%,而中抗菌株占到23.5%。

2.2抗药性分子监测

为了尽早检测出田间是否已出现了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以及了解抗药性的产生机制和发展动态,核酸水平的分子诊断技术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出田间早期出现的抗药性菌株和监测抗药性群体的发展动态,而且能够及时指导农民和农药企业调整防治策略。既可确保药剂的防治效果,又能延长杀菌剂的使用寿命。现阶段,核酸分子诊断技术检测杀菌剂的抗药性仅适用于:1)已知与抗药性相关的基因及其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2)抗药性菌株来自田间而非室内突变体,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最好是单孢分离的菌株,能够代表田间抗性群体。3)基因组上的碱基突变与表现型之间关系明显。

2.2.1.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

该方法的原理是:由于PCR过程中引物延伸是3′端开始的,所以3′末端的碱基对引物的延伸至关重要。因此在引物设计中,根据已知突变位点在引物3′端或中间设计一个错配碱基,使之仅能与敏感型或抗药型互补而只扩增相应的敏感或抗药性基因。也可以将多个引物在一个反应体系中进行(多重ASA),其产物通过毛细管电泳完成多个点突变的检测。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方法已成功用于检测大麦云纹斑病菌、马铃薯块茎斑点病菌、苹果黑星病菌、

日本梨黑星病菌、苹果褐腐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小麦白粉病菌、香蕉黑斑病菌、黄瓜霜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链格孢属等对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抗药性。

2.2.2.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一般为19个碱基)作为探针与经PCR扩增获得的靶DNA进行杂交,在严格控制杂交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斑点杂交检测,探针与靶DNA 片段之间只要有一个碱基不相互配对或错配,就能快速检出。

2.2.

3.实时定量PCR

严格意义的实时定量PCR技术是指用SYBRGreen I荧光染料和荧光探针(如TaqMan探针、分子信标)通过监测PCR过程(扩增效率)达到精确定量起始模板数的目的,同时以内参对照有效排除假阴性结果。由于荧光标记物与扩增产物结合后,被激发的荧光强度和扩增产物成正比,在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完全相同时,样本含量应与扩增产物的对数成正比,故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和样本含量成正比。根据PCR扩增呈指数增长的原理,实时定量PCR就是在指数增长期根据荧光信号的变化实现对原始模板的准确定量。

综上所述,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准确、灵敏的监测田间抗性菌株以及抗性群体的发展动态,从而为合理的施用农药,提高药剂防治效果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但是,如果在病原菌群体中存在已知抗药性基因以外的抗药性机制时,采用分子检测的方法会过低估计或评价抗药性病原群体的发展态势。

3.前景展望

植物病原真菌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要充分利用生物化学、遗传学、群体生物学等各学科的综合知识,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的分析研究,来全面研究抗药性发生与流行、抗药性机制、抗性利用等等,最终为抗药性治理提供充分的依据。加强培育抗病品种、预测预报等综合防治措施,对延缓抗药性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基因的利用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我们要持续推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结合,加速综合防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弛.番茄叶霉病菌对氟硅唑抗药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4.

[2]徐作班、李林、于建垒等.蔬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抗药性变异及其治理.植物保护学报,2001,25(l):33一35.

[3]袁善奎,周明国.植物病原菌抗药性遗传研究.植物病理学报,2004,34(4):289-295.

[4]祝明亮,罗义勇.植物病原真菌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J].烟草农业科学,2006,2(4):324-329.

[5]杨谦.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6]刘峰、慕立义.不同抗性型灰葡萄抱菌对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农药学报,2001,3:59一63.

[7]李宝笃.沈崇尧.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及对策植物病理学报,1994,24(3):193一196.

[8]张承来,欧晓明.植物病原物对杀菌剂的抗药性机制概述[J].湖南化工,2000,30(5):7-10.

[9]王文桥,刘国容.葡萄霜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对三种杀菌剂的抗药性风险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0,30(1):48-52.

[10]徐大高,潘谦,郑仲,等.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5(2):34-36.

[11]刘慧平,韩巨才,阎秀琴,等.灰霉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监测[J].山西农业大学学

报,2003,23(2):93-97.

[12]李红霞,等.杀菌剂抗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农药学学报,2004,6(4):1~6.

[13]李红霞,陆悦健,周明国.应用PCR方法检测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J].Mycosystema(菌物系统),2002,21(3):370~374.

[14]袁善奎,周明国.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对多菌灵的抗药性遗传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3.

[15]Brent K J,Hollomon D W.Fungicide Resistance:The Assessment of Risk.Second revised edition[C].Fung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2007:27.

[16]Windass J D,Heaney S P,Renwick A,et al.Methods for detecting low frequencies of mutations in mitochondrially encoded genes[P].International Patent:2000:667-673.

[17] Baumler S, Sierotzki H, Gisi U,et al. Evaluation of Erysiphe graminisf. sp.triticifield isolates for resistance to strobilurin fungicides with different SNP detection systems [J].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03,59(3):310-314.

[18] Avila-Adame C, Koller W. Impact of alternative respiration and target-site mutations on responses of germinating conidia ofMagnaporthe griseato Qo-inhibiting fungicides[J].Pest Manag Sci, 2003,59:303-309.

[19]Mukalazi J,Adipala E,Sengooba T,et al.Metalaxyl resistance,mating type and pathogenicity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n Uganda[J].Crop Protection,2001,20:379-388.

[20]Pillonel C,Meyer T.Effect of phenylpyrroles on glycerol accumulation and protein kinase activity of Neurospora crassa[J].Pestic Sci,1997,49:229-236.

[21]Joseph-Horne T,Hollomon D,Manning N,et al.Investigation of the sterol composition and azole resistance in field isolatesof Septoria tritici[J].ApplEnvironMicrobiol,1996,62:184-190.

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

梅毒实验室诊断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查法和血清学检测法。 一、显微镜检查法 (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基本原理】 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皮损的渗出液涂片,以及淋巴结穿刺液涂片等,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光线从聚光器的边缘斜射到涂片上的梅毒螺旋体而发出亮光,从而可根据其特殊形态和运动方式进行检测。 【仪器材料】 1.暗视野显微镜。 2.钝刀(刮勺)、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具、无菌生理盐水。 【标本采集】 1.皮肤黏膜组织液: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轻刮、挤压皮损表层,取渗出液与预先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镜检。 2.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淋巴结,注入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操作步骤】 1.加镜油:在暗视野显微镜的聚光器上滴加镜油。 2.聚光:将标本玻片臵载物台上,上升聚光器使镜油接触载玻片底面。 3.镜检:在镜下观察,寻找有特征形态和运动方式的梅毒螺旋体。 【结果判读】 梅毒螺旋体在暗视野显微镜镜下表现为纤细、白色、有折光的螺旋状微生物,长5~20μm,直径小于0.2μm,有6~12个螺旋,具有旋转、蛇行及伸缩等三种特征性的运动方式。暗视野显微镜下发现有上述特征的螺旋体为阳性结果。 【结果报告】 1.阳性: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2.阴性:未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临床意义】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可确诊梅毒。 2.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现症梅毒的最好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性病实验室必备项目之一。 3.如未见到梅毒螺旋体,并不能排除患梅毒的可能性,应复查和血清学检查。 【注意事项】 1.取材时尽量避免出血,以免影响镜下观察。 2.取材后应立即臵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 3.镜下观察时应注意与其他螺旋体相鉴别。 (二)镀银染色检查 【基本原理】 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色,从而可以在镜下观察到梅毒螺旋体。 【仪器材料】 1.显微镜。 2.罗吉氏固定液、鞣酸媒染剂、Fontana氏银溶液。 【标本采集】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 NCCLS 标准,通过测量纸片 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 E 试验的抑菌圈直径、 MIC 值和 IC 值获得。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检测: (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 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 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 MIC ),而不使用 测定 MIC 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 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B 兰 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 扩大现 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B -内酰胺酶 ( 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 Microscan 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 MIC 值。 2.B -内酰胺酶检测: 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 ( iodometric test )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 ( nitrocefin test )。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B -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 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如B -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耐药; 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 (包括氨基、 羧基和脲基青霉素) 耐 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 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B -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 blaTEM 、blaSHV 、blaOXA 基因,肠球菌与万古 霉素耐药有关的 vanA 、 vanB 、 vanC 、 vanD 基因。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 PCR 扩增、PCR-RFLP 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 、自动 DNA 测序 4.特殊耐药菌检测 (1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W 10伽,或其MIC > 4u g/ml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W 17 mm,或MIC > 0.5u g/ml 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 )。对MRS 不论其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所有的B -内酰胺类药物和B -内酰胺/B -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显示临床无效;绝大多数 的 MRS 常为多重耐药,耐药范围包括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2)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测:当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抑菌圈直径〈20 mm 或MIC > 0.06 u g/ml 均应视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PRSP )。临床治疗显示 PRSP 对氨卞西林、氨卞西林 /舒巴坦、头胞克肟、头胞唑肟,临床治疗疗效很差,但应检测对头胞曲松、头胞噻肟和美 洛培南等的 MIC 以判断是否对这些抗生素敏感。 (3)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 肠球菌对30 g 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W 14 mm 或MIC > 32 u g/ml 被称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针对多重万古霉素药物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但对青霉素敏感的 VRE 可用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治疗,若对青霉素耐药而不是高水平耐 氨基糖甙类可用壁霉素 +庆大霉素。 (4) 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 超广谱B -内酰胺酶是一种能水解青霉素、 -内酰胺酶(ESBLs )革 /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 Vitek-2 、BD-Pheonix 、

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标准和检验标准

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标准和检验标准 一.规程、规范、规则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施办法》 3.《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4.《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 5.《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 7.《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9. 《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 10. GB50273-2009《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 GBJ211-1987《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 TSGG7001-2004《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 13. TSGG3001-2004《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 14. JB/T10354-2002《工业锅炉运行规程》 15. 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16. TSGG1004-2004《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管理规则》 17. GB24500-2009《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18. DL/T964-2005《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二.设计、制造标准 1.GB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 2.GB/T1921-2004《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 3.GB/T9222-2008《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4.GB/T16508-1996《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5.GB/T11943-2008《锅炉制图》 6.JB/T1626-2002《工业锅炉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7.JB/T2190-1993《锅炉人孔和头孔装置》 8.JB/T2191-1993《锅炉手孔装置》 9.JB/T5341-1991《烟道式余热锅炉技术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0.JB/T6503-1992《烟道式余热锅炉通用技术条件》11.JB/T6734-1993《锅炉角焊缝强度计算方法》 12.JB/T6736-1993《锅炉钢构架设计导则》 13.JB/T9560-1999《烟道式余热锅炉产品型号编号方法》14.JB/T3191-1999《锅炉锅筒内部装置技术条件》 15.JB/T10094-2002《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 16.JB/T1609-1993《锅炉锅筒制造技术条件》 17.JB/T1610-1993《锅炉集箱制造技术条件》 18.JB/T1611-1993《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

梅毒实验室测试题.docx

梅毒实验室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梅毒螺旋体镜检可采用的染色方法: A 革兰染色 B 美兰染色 C 镀银染色 D 伊红染色 2、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可采用的方法: A TPPA B ELISA C RPR D FTA-ABS 3、TPPA只能检测到: A IgA B IgG C IgG+IgM+IgA等混合抗体 D IgM 4、梅毒螺旋体镜检一般不采用下列标本: A 皮肤溃疡组织液 B 羊水 C 血液 D 脑脊液 5、RPR检测不能采用下列标本: A 血清 B 血浆 C 全血 D 脑脊液 6、ELISA检测不能采用下列标本: A 血清 B 血浆 C 全血 D 脑脊液 7、梅毒螺旋体病原学检测方法不包括: A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B 镀银染色 C 培养基培养 D 核酸检测 8、RPR/TRUST检测用水平旋转仪的转速是: A (100±2)转/分B(100±10)转/分 C (120±2)转/分 D (120±10)转/分 9、RPR/TRUST检测用水平旋转仪的旋转直径是: A 25±2mm B 18±2mm C 20±2mm D 30±2mm

10、RPR/TRUST试验在水平旋转仪上旋转反应时间 A 5分钟 B 8分钟 C 10分钟 D 12分钟 11、TRUST试验时每个反应孔滴加的抗原量是: A 50μl B 30μl C 25μl D 17μl 12、前带现象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一种方法中: A ELISA B RPR C TPPA D FTA-ABS 13、RPR 试验时每个反应孔滴加的抗原量是: A 50μl B 30μl C 25μl D 17μl 14、下列哪项方法不是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 A RPR B ELISA C VDRL D TRUST 15、TPPA试验结果判读孔的血清稀释倍数是: A 1:20 B 1:40 C 1:80 D 1:160 16、ELISA法采用的抗原是: A 重组抗原 B 完整的梅毒螺旋体 C 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 D 类脂质 17、TPPA法采用的抗原是: A 重组抗原 B 完整的梅毒螺旋体 C 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 D 类脂质 18、RPR法采用的抗原是: A 重组抗原 B 完整的梅毒螺旋体 C 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 D 类脂质 19、梅毒血清学检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是:

梅毒实验室测试题

(11 梅毒实验室测试题 一、单选题 梅毒螺旋体镜检可采用的染色方法: A 革兰染色 B C 镀银染色 D 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可采用的方法: A TPPA B ELISA C RPR D FTA-ABS TPPA 只能检测到: A IgA B IgG C IgG+IgM+lgA 等混合抗体 D IgM 梅毒螺旋体镜检一般不采用下列标本: A 皮肤溃疡组织液 B C 血液 D RPR 检测不能采用下列标本: A 血清 B C 全血 D ELISA 检测不能采用下列标本: A 血清 B C 全血 D 梅毒螺旋体病原学检测方法不包括: A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B C 培养基培养 D RPR/TRUST 检测用水平旋转仪的转速是: A ( 100± 2)转 / 分 B C ( 120± 2)转 / 分 D RPR/TRUST 佥测用水平旋转仪的旋转直径是: A 25 ± 2mm B 18 C 20 ± 2mm RPR/TRUS 试验在水平旋转仪上旋转反应时间 A 5分钟 B 8 C 10分钟 D 12 TRUST 式验时每个反应孔滴加的抗原量是: A 50 卩 l B 30 C25 卩l D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美兰染色 伊红染色 羊水 脑脊液 血浆 脑脊液 血浆 脑脊液 镀银染色 核酸检测 (100 ± 10)转 / 分 (120± 10)转 / 分 ± 2mm ± 2mm 分钟 分钟 D 30

前带现象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一种方法中: (11

A ELISA B RPR A TRUST B ELISA C TPPA D FTA-ABS 13、 RPR 试验时每个反应孔滴加的抗原量是: A 50 卩 l B 30 3 l C 25 卩 l D 17 3 l 14、 下列哪项方法不是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 A RPR B ELISA C VDRL D TRUST 15、 TPPA 式验结果判读孔的血清稀释倍数是: A 1:20 B 1:40 C 1:80 D 1:160 16、 ELISA 法米用的抗原是: A 重组抗原 B 完整的梅毒螺旋体 C 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 D 类脂质 17、 TPPA 法采用的抗原是: A 重组抗原 B 完整的梅毒螺旋体 C 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 D 类脂质 18、 RPR 法采用的抗原是: A 重组抗原 B 完整的梅毒螺旋体 C 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 D 类脂质 19、 梅毒血清学检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是: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20、 室间质控的主要目的是评价: A 检测方法有效性 B 检测结果精确性 C 检测结果准确性 D 检测方法可行性 21、 室内质控的主要目的是评价: A 检测方法有效性 B 检测结果精确性 C 检测结果准确性 D 检测方法可行性 22、 RPF 只能检测到: A IgA B IgG C IgG+IgM+IgA 等混合抗体 D IgM 23、 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可采用的方法:

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方法的发展

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对于指导临床精确用药和及时治疗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检测仍以表型检测方法为主,主要包括:传统手工鉴定与药敏实验方法、自动化药敏鉴定系统。传统方法虽然能够满足临床的部分需要,但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检测时间较长和检测结果不够准确等。因此,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快速细菌鉴定和(或)耐药检测技术,例如基于PCR技术和DNA探针杂交以及生物芯片技术等,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快速而准确,一般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得到检测结果。 1传统方法在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临床手工细菌鉴定和细菌药敏实验,是临床上尤其在中小医院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细菌鉴定主要是根据细菌对生化物质的代谢特点进行,药敏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常规实验室使用较普遍)和抗生素稀释法(MIC法)等。这些方法的特点是方便、易操作,成本低,而且灵活性强,测定的细菌和药物可灵活选择。其缺点是操作烦琐、经验依赖性强、报告结果慢,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 使用自动化药敏和鉴定系统,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包括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的发展方向。最有代表性的是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可同时完成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该套系统的检测卡片分为14种,每一种鉴定卡片含有25种以上的生化反应指标,基本与常规检测鉴定相同。此方法的优点是简便、快速、鉴定范围广,受人为的影响小,可靠性高。但它仍需要细菌培养的步骤,准确性也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其耗材价格较为昂贵。使用这类仪器的主要是三级甲等以上的大型医院。在细菌快速鉴定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mini-Vida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其原理是应用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对细菌进行鉴定,以荧光为标记,进行自动化检测。其最大优点是速度快,可以在40min内快速鉴定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李斯特菌,空肠弯曲杆菌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但检测指标过少,主要限于这几种菌,而且也不能进行药敏实验。 目前,微生物鉴定技术中除了少数医院使用半自动、全自动的细菌鉴定仪外,大多数医院主要还是使用常规鉴定技术进行细菌菌种的鉴定。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种属鉴定中的应用采用与系统发育学相关的基因实现对细菌血清型的分型,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利用基因检测方法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所涉及的基因包括细菌16srRNA基因或5SrRNA序列、HSP基因家族、gyrB基因以及细菌特异基因等。 2.1利用16SrRNA基因序列作为分类依据的原因利用16SrRNA基因序列对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在目前应用较多,也越来越被临床所接受。在细菌分类学著作中,如《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越来越倾向于选择16SrRNA基因序列作为分类的依据。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2.1.1rRNA存在于所有生物中,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功能保持不变。16SrRNA基因普遍存在于原核生物中,在真核生物中其同源分子是18SrRNA。2.1.216SrRNA最能反映细菌间的亲缘关系。在16SrRNA分子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又含 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方法的发展文章编号:1672-3384(2006)-04-0039-06 【作者】杨华为蒋迪王璨赵传赞高华方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R915【文献标识码】B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收集尿液、分泌物、血液等检测标本,对药敏使用常规方法以及KirbyBauer方法进行试验并鉴定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分离出的致病菌株共500株,其中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70株(54.0%),革兰阴性杆菌230株(46.0%);各个菌种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不同。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以及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能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借鉴作用,对控制医院感染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耐药性(抗药性)指的是细菌对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受性,如果细菌产生耐药性后,会使临床抗菌药物的化疗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大大降低,从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加强临床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选取于2013年11月~2015年7月收集的尿分泌物、血液等检测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以及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7月本院收集的尿液、分泌物、血液等检测标本,按照常规方法对所有细菌进行培养、鉴定以及分离,共获得致病菌株500株。 1. 2 方法对收集的尿分泌物、血液等检测标本先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然后采用KirbyBauer 方法进行试验并鉴定分析,对相关抗菌药物最小的抑菌浓度使用肉汤稀释的方法进行检测,参考美国临床试验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对以上检验结果进行鉴定并分析[2]。本次研究使用的抗菌药物药敏纸片为革兰阳性球菌药敏板条P535和革兰阴性杆菌药敏板条GN09、GN13,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2 结果 2. 1 菌种分布情况本次研究分离出的致病菌株共500株,其中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70株(54.0%),革兰阴性杆菌230株(46.0%)。其中67株(1 3.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6株(13.2%)铜绿假单胞菌,60株(12.0%)大肠埃希菌,57株(11.4%)金黄色葡萄球菌,57株(11.4%)枸橼酸菌属,50株(10.0%)不动杆菌属,44株(8.8%)变形杆菌属,36株(7.2%)克雷伯菌属,33株(6.6%)肠杆菌属,30株(6.0%)肠球菌。研究表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耐甲氧西林中所占的比例要比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很多,并且不动杆菌在革兰阴性菌中的比例也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同时发现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以及洋葱克伯霍尔德菌均较为罕见。

《制造质量检验技术》 试卷A及参考答案

《制造质量检测技术》试卷(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任课老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为使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 A.质量管理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体系 2.日本被誉为战略型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就是()。 A.资源 B.技术 C.垄断 D.质量 3.田口方法是一种()的方法。 A.一次性设计 B.稳健性设计 C.容差设计 D.参数设计 4.采购的质量职能就是为产品提供一种()的保证。 A.“早期报警” B.“中期报警” C.“晚期报警” D.“警钟常鸣” 5.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就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所进行的正式评价就是()。 A.过程审核 B.管理评审 C.质量审核 D.计划审核 6.在PDCA管理工作方法中,关键是()。 A.P阶段 B.D阶段 C.C阶段 D.A阶段 7.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法和问题,按它们之间的相互接近关系加以归类,汇总的一种图示技术是()。 A.树图 B.因果图 C.亲和图 D.矩阵图 8.将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同公认的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者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比较, 以识别自身质量改进机会的方法,称为()。 A.标杆法 B.分层法 C.调整法 D.统计法 9.质量监督是对产品进行宏观管理的()。 A.非常措施 B.重要手段 C.一般要求 D.重要原则 10.质量法制是()。 A.关于产品质量和权利.义务.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关于质量检查评审的一系列的方法的制度 C.关于《产品质量法》的简称 D.关于质量监督的重要法律 11.“在质量大提的保护下生活”是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博士提出的。朱兰是()。 A.英国人 B.美国人 C.日本人 D.中国人 12.我国第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系列标准是()。 A.GB/T 19000—ISO9000 B.ISO9000 C.GB/T—19000.1—ISO9000-1 D.GB/T19002—ISO9002 13.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

实验室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

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介绍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兽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动物传染病都已经研制成 ELISA检测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 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o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 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矢,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ELISA的类型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动物疫病检测的ELISA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微生物病原体第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例如猪瘟病毒检测ELISA、禽流感病毒抗原捕获ELISA,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设计的。 ②?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反应模式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与间接法测抗体的不同之处为以酶标抗原代替酶标抗抗体。乙肝HBs的检测 常采用本法。本法尖键在于酶标抗原的制备,需要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高于于间接法。此外,该方法不受被检动物种属差异的限制。 ③?间接法测抗体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与细菌耐药预警,更好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依照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卫生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现就建立完善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相关工作要求如下,请科室立即遵照执行。 一、临床科室 (一)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高危患者:(如1、长期住院患者;2、在ICU内;3、高龄、营养不 良及慢性疾病病人;4、机体免疫低下;5、前期使用多种抗生 素;6、外科手术、创伤及烧伤;7、侵袭性诊断;8、使用呼 吸机;)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试纸、咽试纸、 伤口、气道内、肛试纸或大便)进行培养、监测,发现MDRO 定植患者;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并追踪结果,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属医院感染,应在24小时内填 《医院感染上报表》报告感控科。 (二)科内及科间告知制度: 1、主管医生发现或接到检验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应立即开“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报告科室主任及科室感控员。

2、感控员应在早交班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 3、护士感控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并填报《耐药菌控制措施督查表》。 4、责任护士负责告知家属及陪护人员相关隔离常识。 5、主管医生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判断解除隔离的时机,如果患者转科/转院或死亡,护士做好多重耐药菌患者床单元的终末消毒。 6、转床、转科、送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告知相关科室的接诊医生或护士,做好消毒隔离。 7、感控员及时对耐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追踪总结。(三)科室短时间内发生特殊耐药表型或3例以上名称相同、耐药表型相同的耐药菌病例,应立即向感控科报告。班外时间、 节假日报院总值班,院总值班通知感控看负责人。 (四)科室应按《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落实相关院感防控措施。(五)应了解医院前五位目标细菌及科室(重点科室)前五位目标细菌名称及耐药率,根据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和耐药预警报 告,指导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二、检验科 (一)应及时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发现多重耐药菌应填写《多重耐药菌病人交接班登记本》并及时通知 临床科室,及感控科。 (二)一旦发现特殊耐药表型或短时间内某一病区有3例及以上某耐药表型相同病原菌,应立即通知感控科及相关临床科

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了解本地区细菌耐药性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临床微 生物学工作者应认真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某些特性及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如天然耐药性、罕见耐药谱型、易产生选择性耐药的抗生 素及代表性药物在药敏试验中的作用。因为这些知识对于如何解释药敏试验结果和监测数据分析时至关重要。 关键词:耐药性监测;天然耐药性;耐药谱型 体外细菌药敏试验最重要的是如何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判读,而不是仅将结果记录并报告给临床医生。为此,本文简要介绍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1](CI。SI/NCCLS)和英国抗感染化疗委员会[2](BSAC)有关耐药谱型分析和解读的有关内容,其目的是帮助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1)了解临床常见菌种天然或固有耐药性;(2)发现异常和罕见的细菌耐药表型;(3)了解对特殊菌种易引起选择性耐药的抗菌药物,建议临床医生尽可能不用或避免长期使用;(4)认识代表性药物在药敏试验中的作用。 尽管国内临床常见菌种的耐药谱型与国外情况有不同之处,常出现与下述谱型存在差异和矛盾的地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监测数据分析时发现不足和缺点,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1天然或固有耐药的菌属或菌种 有些菌属和菌种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或固有耐药。因此,若药敏试验的结果为敏感应予以怀疑,有必要重复药敏试验和重新鉴定菌种,同时,细菌天然耐药也可作为菌种鉴定的辅助手段之一。表1列举了临床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表型。2罕见耐药谱型影响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因此,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质控工作至关重要[33。当质控菌的结果在CI.SI/NCCLS要求的允许范围内,所出现的异常或罕见耐药表型应引起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注意。 表2中介绍的耐药谱型在世界范围内均属罕见,如在日常药敏试验中发现并经复试依然出现相同的结果,应该将菌株送到参考实验室进行核实。 3易产生选择性耐药的抗生素和致病菌组合 某些抗生素容易诱导某些菌种产生耐药性,因此,应避免选择这些抗生素进行特定感染的治疗,或尽可能避免长期使用这类抗生素。表3列举了主要易诱导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和致病菌组合。 4代表性药物在药敏试验中的作用 代表性药物在药敏试验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该抗生素本身,还代表与其相关的抗菌药物。如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耐药表明它对所有p一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4)。 5从耐药表型推论耐药机理 根据机制和表型的有关知识,可以从不同的细菌表型组合来推断其耐药机制,其目的可以(1)估计耐药特性菌株的分布;(2)确定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的正确性;(3)推荐抗菌药物的选择。 5.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表型很多,由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常规试验不可能包括很多的p内酰胺类抗生素,因此,表5~8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根据表中的基本原则,依然可以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诱导型AmpC酶(肠杆菌属、弗氏柠檬酸杆菌)头孢西丁耐药,但与甲氧亚氨基8一内酰胺类抗生素不交叉耐药;去阻遏AmpC酶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西丁耐药。通过比较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口一内酰胺类和不耐酶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可以得出较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China Licensed Pharmacist Mar. 2016,Vol. 13 No.3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成员单位共有1 427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 338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59所,三级医院979所;经过数据审核,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1 143 所,其中二级医院272所,占纳入数据分析医院总数的23.8%,三级医院871 所,占76.2%。 2015年度监测时限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此期间上报非重复细菌总数为2 400 78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95 066株(占28.9%),革兰阴性菌1 705 720株(占71.1%)。 革兰阳性菌排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3 758株(占32.2 %),表皮葡萄球菌88 593株(占12.8%),粪肠球菌67 432株(占9.7%),肺炎链球菌64 791株(占9.3%)和屎肠球菌61 961株(占8.9%)。 革兰阴性菌排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10 140株(占29.9%),肺炎克雷伯菌336 829株(占19.8%),铜绿假单胞菌219 630株(占12.9%),鲍曼不动杆菌183 178株(占10.7%),阴沟肠杆菌73 136株(占4.3%)。 位居前三位标本来源的分别为痰标本993 205 株(占41.4%)、尿标本372 161株(占15.6%)和血标本224 481株(占9.4%)。 重要与特殊耐药菌检出率根据CLSI 2014标准按全国及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 MRSA全国检出率为35.8%,各地区MRSA检出率为20.3% ~47.0%,其中上海市最高,为47.0%,山西省最低,为20.3%(图1)。 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 MRCNS全国检出率为79.4%,各地区MRCNS 检出率为66.1% ~84.3%,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高,为84.3%,海南省最低,为66.1%(图2)。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日前发布了《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现予全文刊登,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2015年12月12日 doi:10.3969/j.issn.1672-5433.2016.03.001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Report2015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R.China,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哈工大试题库及答案---机械精度检测技术习题

第六章机械精度检测技术 内容概要:在介绍基本检测原则和常用检测仪器的基础上,论述了各典型参数和零件的测量方法,以及新技术在检测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学会根据不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能运用最基本的检测原则和方法对各典型参数和零件进行测量,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对精度检测技术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 学习重点:检测的基本原则、孔轴的检测方法、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原则与方法。 学习难点: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形大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原则与方法。 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光滑极限量规是依据包容原则综合检验光滑工件的尺寸与形状的无刻度的检具。() 2、光滑量规通规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3、止规用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不超越最大实体尺寸。() 4、检验孔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通规,检验轴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止规。() 5、塞规是检验孔用的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 6、环规是检验轴用的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 7、塞规中的止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尺寸大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8、用以检验工作量规的量规是校对量规。() 9、塞规的工作面应是全形的,卡规应是点状的。() 10、通规和止规公差由制造公差和磨损公差两部分组成。() 11、给出量规的磨损公差是为了增加量规的制造公差,使量规容易加工。() 12、规定位置要素Z 是为了保证塞规有一定使用寿命。() 13、国家标准规定,工作量规采用内缩极限。() 14、安全裕度由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所决定。() 15、验收极限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分别减速去一个安全裕度A。()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按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某轴mm 0800240032。。? ?φ实测直线度误差为0.05mm 时,其实际尺寸 合格的有_____________。 A 、31.920mm 。 B 、31.760mm 。

血清学实验指导

实验目录 实验一:0.01M pH7.4磷酸盐缓冲液的制备 实验二:1%鸡红血球悬液的制备 实验三:禽流感血凝试验 实验四: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 实验五:口蹄疫病毒3ABC-ELISA抗体检测技术实验六: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技术

实验一 0.01M pH7.4磷酸盐缓冲液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掌握磷酸盐缓冲液的制备方法,为后续的血清学检测奠定基础。 二、药械及耗材 电子天平,小电炉,药匙,1000ml烧杯,玻棒,500ml三角瓶(带棉塞),pH试纸; Na2HPO4.12H2O、KH2PO4、NaCl、蒸馏水;1 N NaOH、1N HCl(滴管瓶塞)。 三、试验程序 配方:Na2HPO4.12H2O 2.9克 KH2PO4 0.3克 NaCl 8.0克 蒸馏水1000ml 将上述成分称量在烧杯中,加热搅拌溶解,待完全溶解以后,调整pH值至7.4。然后分装在3个三角瓶中(每瓶大约330ml),加棉塞,橡皮筋捆扎,置高压灭菌器中121℃15min灭菌处理,备用。

实验二 1%鸡红血球悬液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掌握鸡红血球悬液的制备方法,为后续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奠定基础。 二、药械与耗材 公鸡,玻璃注射器(30ml),16#大针头,5%柠檬酸钠;800型离心机,玻璃离心管(10ml),洗耳球,10ml移液管,2ml移液管,棉花;0.01M pH7.4磷酸盐缓冲液。 三、试验程序 ※从心脏采集公鸡的抗凝血约25ml,平均分装3支离心管; ※作对称平衡以后,3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液,保留红血球泥; ※加入适量PBS,用乳头滴管轻轻地洗涤红血球,然后作对称平衡,3000rpm 离心10min,弃上清液,保留红血球泥; ※重复上述操作2~3次,直至上清液清亮透明; ※用10ml移液管轻轻地吸去上清液弃之,保留红血球泥; ※用10ml移液管向三角瓶中加入49.5mlPBS,再用2ml移液管吸取0.5ml 红血球泥,棉花擦去移液管外壁粘附的红血球。将0.5ml红血球泥放入 49.5mlPBS中,混匀置于4℃冰箱备用。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 (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 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如β-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包括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β-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blaTEM、blaSHV、blaOXA基因,肠球菌与万古霉素耐药有关的vanA、vanB、vanC、vanD基因。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PCR扩增、PCR-RFLP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自动DNA 测序 4.特殊耐药菌检测 (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 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0㎜,或其MIC≥4ц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7㎜,或MIC≥0.5цg/ml 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对MRS不论其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所有的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显示临床无效;绝大多数的MRS 常为多重耐药,耐药范围包括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2)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测:当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抑菌圈直径〈20㎜或MIC〉0.06цg/ml均应视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临床治疗显示 PRSP对氨卞西林、氨卞西林/舒巴坦、头胞克肟、头胞唑肟,临床治疗疗效很差,但应检测对头胞曲松、头胞噻肟和美洛培南等的MIC以判断是否对这些抗生素敏感。 (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肠球菌对30цg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14㎜或MIC≥32цg/ml被称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针对多重万古霉素药物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对青霉素敏感的VRE可用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治疗,若对青霉素耐药而不是高水平耐氨基糖甙类可用壁霉素+庆大霉素。 (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水解青霉素、

细菌的耐药性及检测

细菌的耐药性及检测: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方法 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新的耐药机制和耐药菌株不断被发现,如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以及β内酰胺酶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等。临床抗生素的选择使用非常困难。因此必须开展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了解细菌耐药谱,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预测,对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通过耐药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制订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新药的抗菌特性研究。临床细菌学实验室应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用于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一)药敏试验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中测试药物种类的选择,应依据各医院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临床医师、药剂人员及微生物学检验医师等相互协商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选用的抗菌药物应具备一组或一群代表性及预示性,如具有共同的耐药机制,或对某类菌株具有特定的意义等。 2.有助于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与流行病学的调查。 3.应充分考虑分离菌株的来源部位,如从脑脊液分离的菌株,应选用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等。 4.根据细菌种类或来源,通常选择6~16种不同抗菌药物。 (二)选择方案 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可以参照美国CLSI推荐的各菌种抗菌药物的分组选择。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选用方案。 1.肠杆菌科细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方案 (1)首选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奠西林/克拉维酸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中任一种;头孢唑林或头孢噻吩、头孢呋辛或头孢孟多、头孢西丁或头孢替坦、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中任选二种;头孢吡肟或头孢匹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或培氟沙星任选1~2种;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 (2)次选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呋喃妥因、氯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奈替米星、四环素、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 (3)从肠道标本中分离的沙门菌属与志贺菌属细菌常规只应试验和报告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及一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离自肠道以外的沙门菌属菌株应试验和报告多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与报告,包括氯霉素和三代头孢菌素。 (4)分离自脑脊液的肠杆菌科细菌,只需报告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的药敏结果。 (5)采用合适的方法如双纸片法等检测ESBLs;对产ES-BLs细菌,不管实际药敏检测结果如何,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的试验结果报告耐药。 2.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等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方案 (1)首选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替卡西林或哌拉西林或美洛西林中的一种,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等。 (2)次选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羧苄西林、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奈替米星、氯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或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 (3)除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可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其他非发酵菌应使用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