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末民初士阶层的游侠情结

清末民初士阶层的游侠情结

清末民初士阶层的游侠情结
清末民初士阶层的游侠情结

兰台世界2012·4月下旬

………………………………………………………………………………………………………………………………………………………要请西洋人前往住持传教”[2]381

。而“真福”刘司铎克来于乾隆五十八年

(1793

)来湖北传教时,还有两座教堂[10]7。三、华籍教民传教的影响

马国贤神父于康熙末年入华时曾说:

“很少有单个的传教士可以夸口说:他是靠自己的个人传教皈依了人群。因为他们都只能给一些已经被别人皈依的人作洗礼,传教士不在的时候,婴儿、老人,还有那

些病人,都是由本地的天主教徒洗礼的。

”[11]39

随着清中期朝廷开始禁止传播、信奉天主教,传教环境日益恶化,外籍传教士日渐稀少,大部分传教任务落在华籍天主教徒身上。在外部支持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内部支撑就愈发显得重要。通过他们的努力,天主教徒的人数并未因

禁教而剧减,反而保持了一定的增长。“1786年在四川、云南、贵州有469个成年人受洗,1792年是1508人,1795年是1401人,1800年是1250人,而到1804年,受洗人数增加到2143人。在1756年,据说在四川有信徒四千,1792年估计达到两万五千人,而到了1801年,据记载有四万信徒。1799年贵州据说有六百天主教徒。”[3]173

可见,华籍天主教徒在其间扮演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而广大教民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因为他们才是中国天主教团体的主要构成。

此段时期内的华籍教民,出身多为平民,其阶级、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上层社会平等交往,进入他们的圈子,并进而向其宣扬教义,于是,传教的目标受众开始转为下层民众。如此,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从利玛窦时期开始的走上层路线的方式,转变为走下层路线,华籍天主教徒慢慢成为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主体。然而,归化平民百姓并不容易。华籍教民受教育程度大多有限,教理很难渗透到这一阶层。大部分出身农村的平民都仅仅是接受口传和受到了最基本的教育,天主教的思想和民间观念之间难免会出现某种程度同化。在传教和归化的过程中“始终都是一些被认为是神

奇的事件鼓励民众们要求举行受洗”

[12]81

。于是,传教与信教的过程,明显带上了神奇、神秘甚至迷信的色彩。部分教民甚至采取了一些折中的方式,如摆放牌位等(这对天主教来说是偶像崇拜而被禁止)来避免遭到迫害或少惹麻烦[13]133。

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行为对天主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地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维华.明清之际中西关系简史[M].济南:齐鲁书社,1987.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第一册)[M].

北京:中华书局,2003.

[3]Kenneth Scott Latourette.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M].New York :

the Macmillan Company,1929.[4]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史料旬刊(第十二期)[M].北京:京华印书馆,1930.

[5]古洛东.圣教入川记[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6]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文献丛编(第十五辑)[M].北平: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出版物发行所,1930.

[7]

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8.

[8]乾隆五十年二月二十一日《山西巡抚农起奏将天主教案内余犯审擬咨部折》.[9]杜赫德.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三)[M].朱静,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第十六辑)[M].北平: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出版物发行所,1933.

[10]成和德.湖北襄郧属教史记略[M].上海:

土山湾印书馆,1921.[11]马国贤.马国贤在华回忆录[M].李天纲,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2]谢和耐.中国与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撞击[M].耿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3]R

obert Entenmann,The Problem of Chinese R ites i

n Eighteenth-Century Sichuan[C],in Stephen Uhalley,Jr.and Xiaoxin

Wu.,China and Christianity:Burdened Past,Hopeful Future,The

R icci Institute for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History,U.S .2001.

★作者宾静为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讲师,历史学博士。

由于西方列强的鹰瞵虎视,蚕食鲸吞,大清王朝的颟顸窳败,近代中国一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挑战。在尖锐的中外民族冲突、文化冲突、社会冲突中,在压抑与自尊的双重强力撞压下,中华民族渴望复仇,希冀自强。清末民初的士阶层将目光投向古代的侠士,以此激发勇气,砥砺斗志,因此尚侠、

颂侠成风。一、乱世中士阶层尚侠、颂侠

1904年9月,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中,高擎“梨园革命军”的旗号,倡言“投身游侠之林,抗志虚无之党,炸丸匕首,购我自由,左手把民贼之袂,右手揕其胸,伏尸数十,流血五步,国魂为之

昭苏,同胞享其幸福”[1]52

。1909年柳亚子作《满江红题剑魂汉侠图》,此

词用岳鄂王韵,放歌行侠复国之志,激情迸射。在那个困蹇晦暗、苍黄翻覆的年代,不仅仅诗人柳亚子,包括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近代士阶层皆颂侠、尚侠。维新派人士郑观应,为呼唤游侠,特搜集明清两朝剑侠故事,编成《续剑侠传》共四卷,于光绪年间与唐、五代侠义小说《剑侠传》合刊行世。作者将剑侠视为仙道,并与儒道并列,并且认为仙道可

以“补天地之阙,济儒道之穷”[2]184

,起到儒道无法达到的作用。与此同

时,谭嗣同在

《仁学》中对侠义精神亦倍加赞赏,其文中言:“西汉民情易上达,而守令莫敢肆,匈奴数犯边而终驱之于漠北,内和外威,号称一治。彼吏士之顾忌者谁欤?未必非游侠之力也。……儒者轻诋游侠,比之匪人,乌知困于君权之世,非此益无以自振拔,民乃益愚弱而窳

败,言治者不可不察也。”[3]114

谭嗣同提倡任侠,鼓动效法日本,进行日

本式暗杀。

而梁启超鉴于日本的崛起和中华的积弱,痛感武德尽丧之可悲,他痛心地指出:“二千年之腐气败习,深入于国民之脑,遂使群

国之人,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4]618

“其人皆为病夫,其国安得不为病国也。”

[4]621

梁启超认为:“中国以文弱闻于天下,柔懦之病,深入膏肓。乃至强悍性成、驰突无前之蛮族,及其同化于我,亦且传染此病,

筋弛力脆,尽失强悍之本性。”[4]617

他分析了中国之所以柔懦的病源:

一是由于国势之一统。一统之世,勇力武功,无所复用,致使其心渐驰,其气渐柔,其骨渐脆。二是由于儒教之流失。“孔子固非专以懦缓为教者也,见义不为谓之无勇,战阵无勇斥为非孝”,然后世贱儒,不法其刚而法其柔,不法其阳而法其阴,夺孔子之正统而篡之,

“以冒险为轻躁,以任侠为大戒,以柔弱为善人”[4]618

。三是由于霸者之摧荡。梁

启超认为历代君王定鼎之初,为了利于统治,莫不以偃武修文为第一要义。四是由于习俗之濡染。中国轻武之习,自古然矣。此多原因,至

近代中国,外敌入侵,清廷腐败,民不聊生。内忧外患中士阶层尚侠、

颂侠,身体力行。士阶层倡导游侠精神对形成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拯救民族危亡不仅靠侠肝义胆,更要有强大的精神领袖、

铁的纪律约束和全民族的发动。士阶层游侠精神任侠行为

清末民初士阶层的游侠情结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桂兰

摘要关键词历史考证

LISHIKAOZHENG

5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④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⑥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

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学生。善于辞令。《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注释、说明] ①出自《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说:通"悦",高兴,愉快。愠:恼恨,怨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②出自《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罔:迷惑,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③出自《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李娃传原文及翻译

【唐代传奇《李娃传》】 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又称《汧国夫人传》,收入《太平广记》484卷,此小说为唐传奇中的名篇,作者白行简。白行简(776-826) 唐代文学家。字知退,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渭南)。白居易的弟弟。《李娃传》为其代表作。另敦煌遗书中存有《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述男女交媾之事。生平事迹见《全唐文》卷六十八。 编辑本段〖故事简介〗 荥阳公子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爱,几乎被其父鞭挞至死。后流落街头,得李娃救护督促,发愤用功,应试得中。其父回心转意,认李娃为儿媳。全篇情节波澜起伏,结构完整。后世多改编为戏曲。《李娃传》虚构了一个娼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并获得很高荣耀的喜剧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编辑本段〖《李娃传》原文〗 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白行简为传述。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伏。其父爱而器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计其京师薪储之费。谓之曰:"吾观尔之才,当一战而霸。今备二载之用,且丰尔之给,

将为其志也。"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自毗陵发,月余抵长安,居于布政里。尝游东市还,自平康东门入,将访友于西南。至鸣珂曲,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阖一扉。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乃诈坠鞭于地,候其従者,敕取之,累眄于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生自尔意若有失,乃密徵其友游长安之熟者以讯之。友曰:"此狭邪女李氏宅也。"曰:"娃可求乎?"对曰:"李氏颇赡,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所得甚广,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也。"生曰:"苟患其不谐,虽百万,何惜!"他日,乃洁其衣服,盛宾従而往。扣其门,俄有侍儿启扃。生曰:"此谁之第耶?"侍儿不答,驰走大呼曰:"前时遗策郎也。"娃大悦曰:"尔姑止之,吾当整妆易服而出。"生闻之,私喜。乃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偻,即娃母也。生跪拜前致词曰:"闻兹地有隙院,愿税以居,信乎?"姥曰:"惧其浅陋湫隘,不足以辱长者所处,安敢言直耶?"延生于迟宾之馆,馆宇甚丽。与生偶坐,因曰:"某有女娇小,技艺薄劣,欣见宾客,愿将见之。"乃命娃出,明眸皓腕,举步艳冶。生遂惊起,莫敢仰视。与之拜毕,叙寒燠,触类妍媚,目所未睹。复坐,烹茶斟酒,器用甚洁。久之日暮,鼓声四动。姥访其居远近。生绐之曰:"在延平门外数里。"冀其远而见留也。姥曰:"鼓已发矣,当速归,无犯禁。"生曰:"幸接欢笑,不知日之云夕。道里辽阔,城内又无亲戚,将若之何?"娃曰:"不见责僻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生数目姥,姥曰:"唯唯。"生乃召其家僮,持双缣,请以备一宵之馔。娃笑而止之曰:

游侠列传知识点总结

《游侠列传》 一、文学知识 1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 列传,10表,8书,共5个部分。列“”之首,与《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合称“”。 3《史记》既是一部史学经典,又是一部文学巨著,鲁迅先生曾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字音 歆.其德 xīn 乘不过軥.牛 qú 藏命作奸剽.攻不休 piāo 卒发于睚眦 ..如故云 yá zì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 jī jù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 y.à.n. 出未尝有骑. j.ì.人又杀之阙.下 què 虽为侠而逡逡 ..有退让君子之风 qūn 每至践更数.过 shuò 郭解姊子 zǐ肉袒 tǎn 盗跖 zhí 三、重点实词 其余庸人不可胜言:庸人,普通人;胜,尽。 不伐其能,歆其德:伐,夸耀;歆,自满,炫耀。 振人不赡:衣食缺乏 衣不完采:完,完整的;采,花纹;本句意思是说依附破旧 食不重味:吃饭时没有两样菜。 乘不过軥.牛:挽軥.的小牛。 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为……而奔走;私事

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既,曾经;阴,暗中;脱,使动,使……脱离;厄,困境、厄运。 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莫,没有;延颈,伸长脖子;交,结交。 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观察人的面相 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个子矮小,精明强悍;内心狠毒。 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愤慨不平;亲自。 以躯借交报仇:身体 藏命作奸剽攻不休:藏命,隐藏亡命之徒;作奸,犯法;剽攻,抢劫、掠夺。 及铸钱掘塚:铸钱,私铸铜钱;掘塚,投坟盗墓。 若遇赦:或者;赦免。 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抑制、约束; 既已振人之命:救 不矜其功:夸耀 卒发于睚眦如故云:瞪着眼睛看人的样子,表示愤怒。 解姊子负解之势:依靠、仗恃。 非其任:胜任。

游侠列传翻译

游侠列传翻译 鲁国的朱家与刘邦是同一时代的人。鲁国人都用儒教来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士而闻名。他所收留和救活的有名人物有几百个,其余被救的普通人说也说不完。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炫耀他对别人的恩德,只怕再见到那些受过自己好处的人。他救济别人的困难,首先从贫贱的开始。他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衣服连一处完整的花纹都没有,吃饭时没有两样菜,乘坐的不过是个挽軥的小牛。他一心为别人的危难奔走,超过自己的私事。他曾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等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相见。从函谷关往东,没有谁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子。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内心狠毒,稍有不快时,亲自杀的人很多。他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之徒犯法抢劫不断,停下来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本来就数也数不清。但总能恰逢上天相助,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脱身,或者遇到大赦。等到郭解年令大了,反而转变操行,抑制自己,用恩德报答那些对自己不满的人,多施恩于别人,少望别人报答自己。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救了别人的生命之后,却不自夸功劳,但狠毒依然附着在他的心上,表现出瞪着眼睛看人的样子。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喝干杯中酒。人家承受不了这么大酒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剌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发怒说道:“凭借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侦察到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展开双足而坐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注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免除他。”以后每到他服役时,有好多次都轮空了,县中官吏没找他。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袒衣露膊,去找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数以十计的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晚上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勉强听从郭解的劝解。郭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于是郭解当夜离去,不让人知道,说:“暂且别和好,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各方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愿为郭解分其负担,接郭解隐藏的亡命者到别处去供养。

暗黑地牢物品获得宝藏概率分享

暗黑地牢物品获得宝藏概率分享 暗黑地牢物品获得宝藏概率分享,分享暗黑地牢物品获得宝藏概率。希望这篇暗黑地牢物品获得宝藏概率分享,能够帮助到各位正在玩暗黑地牢的玩家朋友们! 传家宝箱子:钥匙/血清(宝藏)---75%宝藏25%陷阱(疾病/出血) 已解锁保险箱:---75%宝藏25%陷阱(疾病) 锁着的宝箱:钥匙/铲子(宝藏)---50%宝藏50%陷阱(疾病/出血) ●书堆: ---20%没有40%怪癖(67%积极33%消极)40%陷阱(+30压力) 丢弃的包: ---20%没有60%宝藏20%侦察 烛台: ---100%火炬 箱子: ---75%宝藏25%没有 袋子: ---75%宝藏25%没有 遗迹■■■■■■圣水3 草药2 钥匙2 光之圣坛:圣水(++伤害)---100%+伤害 ★铁处女:草药(宝藏)---20%没有40%宝藏20%幽闭恐惧症20%破伤风 铠甲: ---25%废墟冒险家75%+防御 ★装饰瓮:圣水(宝藏)---22%没有44%少量宝藏22%陷阱(疾病)11%咳嗽病 ★锁住的展柜:钥匙/铲子(宝藏)---100%陷阱(疾病) ▼忏悔室:圣水(消除压力)---25%宝藏50%陷阱(+20压力)25%清除消极怪癖 圣泉: ---50%宝藏50%增益效果(减压力)---圣水(++增益效果) ●书架: ---25%没有25%怪癖(67%积极33%消极)25%陷阱(+20压力)25%侦察

★炼金桌:草药(宝藏)/火炬(火炬值大量增加)---25%没有25%宝藏(少量)50%陷阱(疾病) ▼石棺: ---20%没有60%宝藏20%死亡恐惧 ★锁住的石棺:钥匙/铲子(宝藏)---100%陷阱(疾病) 贫民窟■■■■■圣水3 草药3 绷带 ★可怕的祭坛:圣水(消除压力)/火炬(+伤害)---25%没有50%怪癖(67%积极33%消极)25%陷阱(+40压力) ★白骨堆:圣水(宝藏)---25%没有25%宝藏50%消极怪癖 ★晚餐购物车:草药(宝藏)---25%没有25%宝藏25%陷阱25%消极怪癖 刀架:绷带(宝藏)---20%没有40%宝藏(少量)40%陷阱(流血) ▼牺牲石头: ---25%林地探险家50%陷阱(+40压力)25%清除消极怪癖 骨圣坛: ---100%++伤害 ★神秘的涂鸦:圣水(??)---25%没有50%怪癖(67%积极33%消极)25%陷阱(+30压力) ●私酿酒桶:草药(++伤害)---22%没有33%宝藏11%酗酒33%陷阱 ★临时餐桌:草药(宝藏)---25%没有25%宝藏(少量)25%陷阱25%消极怪癖 ★一堆卷轴:火炬(清除消极怪癖)---33%没有17%怪癖(67%积极33%消极)17%陷阱(+20 压力)33%侦察 旷野■■■■■■圣水2 草药绷带2 血清2 铲子 干尸化遗骨:绷带(宝藏)---20%没有40%宝藏(少量)40%陷阱 古代的棺材: ---33%没有50%宝藏17%林地探险家 老树:血清(宝藏)---25%没有50%宝藏(少量)25%陷阱 ★野兽尸体:草药(宝藏)---14%没有43%宝藏14%动物恐惧症29%狂犬病 喷泉:圣水(消除更多压力)---100%消除压力 旅行者帐篷: ---13%没有38%宝藏13%陷阱(+30压力)38%侦察 ★蜘蛛网:绷带(宝藏)---40%没有40%宝藏(少量)20%反应慢 丢下的行李:血清/钥匙(丰厚奖励)---50%宝藏(少量)50%陷阱 ★浅坟:铲子(宝藏)---50%陷阱50%消极怪癖 ★不安的肖像:圣水(??积极怪癖)---25%没有38%怪癖(67%积极33%消极)38%陷阱(随机/+20压力) 海湾■■■■■■圣水草药绷带钥匙

论语六则、师说解析

《论语》六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我是学中文的,可以给你做具体的讲解: 按原文、注解、译文的顺序排列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是在一定的时候,不是时不时、常常的意思 “习”有两种说法: 1.复习; 2.实习,实践,演习。 人们多解释成复习,中学教材也这么解释,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中的解释,应该是后者,理由如下: 1.习按其甲骨文的字形推断的本义是幼鸟学飞,由于幼鸟学飞需要实践,因此有演习,实践的意思 2.孔子教给其弟子的具体知识是礼乐射御书术,射箭、驾车、礼仪、音乐等学问都需要不断演习操练,因此此处应该是演习的意思 3.《礼记》里有“习礼乐”“习射”这样的话,都是演习的意思,可作为第二个理由的佐证 “说”通“悦”,喜悦的意思 “有朋”的“有”或曰同“友”,“友”是朋友,“朋”是弟子、朋党

《南齐书·列传第九·刘善明传》原文及翻译

《南齐书·列传第九·刘善明传》原文及翻译 《南齐书·列传第九·刘善明传》原文: 刘善明,平原人。镇北将军怀珍族弟也。父怀民,宋世为齐北海二郡太守。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百姓呼其家田为“续命田”。 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谓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泰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郭内,不能自拔。伯父弥之诡说文秀求自效,文秀使领军主张灵庆等五千援安都。弥之出门,密谓部曲曰:“始免祸坑矣。”行至下邳,起义背文秀。善明从伯怀恭为北海太守,据郡相应。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北海。族兄乘民又聚众渤海以应朝廷。而弥之寻为薛安都所杀,明帝赠辅国将军、青州刺史。以乘民为宁朔将军、冀州刺史,善明为宁朔长史、北海太守,除尚书金部郎。乘民病卒,仍以善明为绥远将军、冀州刺史。文秀既降,除善明为屯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还为后军将军、直阁。 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朝

廷多哀善明心事。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 幼主新立,群公秉政,善明独结事太祖,委身归诚。二年,出为辅国将军、西海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至镇,表请北伐,朝议不同。 善明从弟僧副,与善明俱知名于州里。泰始初,虏暴淮北,僧副将部曲二千人东依海岛;太祖在淮阴,壮其所为,召与相见,引为安成王抚军参军。苍梧肆暴,太祖忧恐,常令僧副微行伺察声论。使僧副密告善明及东海太守垣崇祖曰:“多人见劝北固广陵,恐一旦动足,非为长算。今秋风行起,卿若能与垣东海微共动虏,则我诸计可立。”善明曰:“宋氏将亡,愚智所辨。故胡虏若动,反为公患。公神武世出,唯当静以待之,因机奋发,功业自定。不可远去根本,自贻猖蹶。”遣部曲健儿数十人随僧副还诣领府,太祖纳之。苍梧废,征善明为冠军将军、太祖骠骑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沈攸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攸之控引八州,纵情蓄敛,收众聚骑,营造舟仗,苞藏贼志,于焉十年。性既险躁,才非持重,而起逆累旬,迟回不进,岂应有所待也?一则暗于兵机,二则人情离怨,三则有掣肘之患,四则天夺其魄。本虑其剽勇,长于一战,疑其轻速,掩袭未备。今六师齐备,诸侯同举。昔谢晦失理,不斗自溃;卢龙乖道,虽众何施。且袁粲、刘秉,贼之根本,根本既灭,枝叶岂久?此是已笼之鸟耳。”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

太史公曰 部分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史记》中几乎每一篇的最后,都有史公对这片传记的评论,请大家仔细解读老师摘录的这些,总结史公的评论方法与评论角度。并联系现实,写出这些评论与哪些现实相关。 1、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余 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 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史记吴太伯世家>》 翻译:太史公说:孔子说过“太伯可以说是道德的巅峰,三次把天下让给别人, 人民都不知用什么言辞来称赞他才好。”我读《春秋》古文,才知道中原的虞国 和荆蛮的句吴是兄弟啊。延陵季子的仁爱心怀,向慕道义终生不止,能够见微知 著辨别清浊。啊,又是多么见多识广、博学多知的君子啊! 2、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 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执能之荣使。俗之渐民 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 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货殖列传》 翻译:太史公认为:说到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知道。至于象《诗经》与《书 经》上所描述的虞舜以及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的耳目尽情地 得到音乐和女色的享受,使口中尽多地品尝牲畜肉类的美味,身躯尽量安处于舒 适而快乐的环境,而精神上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的荣耀,使这种风俗浸染 百姓的思想已经很悠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 终究也不能使他们的精神淳化。所以,(掌权者对于人民),最高明的办法是听 其自然,其次是诱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束缚 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3、太史公曰:张耳、陈馀,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 国无不取卿相者。然张耳、陈馀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 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名誉虽高,宾 客虽盛,所由殆与太伯、延陵季子异矣。《张耳陈余列传》 翻译:太史公说:张耳、陈馀在社会传说中都是贤能的人;他们的宾客奴仆,没 有不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在所居国,没有不取得卿相地位的。然而,当初张耳、 陈馀贫贱不得志时,彼此信任,誓同生死,难道不是义无反顾的吗?等他们有了 地盘,争权夺利的时候,最终还是相互残杀,恨不是把对方消灭。为什么以前是 那样真诚地相互倾慕、信任,而后来又相互背叛,彼此的态度是那样的乖张、暴 戾呢?难道不是为了权势、利害相互交往吗?虽然他们的名誉高、宾客多,而他 们的作为恐怕和吴太伯、延陵季子相比,就大相径庭了。 4、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 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游侠列传-郭解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游侠列传·郭解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 ..,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 ..也,解家贫,不中訾。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临晋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关。吏逐之,迹至籍少公。少公自杀,口绝。久之,乃得解。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 奏解无罪。御史 ..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 ..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改写自《史记·游侠列传·郭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B.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C.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D.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寝。我国帝王陵墓建筑主要由地面上的封土和地下的墓室两部分组成。 B.布衣,指棉布、葛麻之类的织物制成的衣服,借指贫民百姓,也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及原文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及原文 教学目标 2.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2.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1. 设计2.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殆(dài)论(lún)语说(yuè) 罔(wǎnɡ)好(hào)焉(yān) 惑(huò)逾矩(yújǔ)愠(yùn)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说:愉快,高兴。现在写作“悦”。愠:怨恨,心里不满。 君子: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矣:相当于“了”。 罔:迷惑不解。通“惘”。 殆:疑惑。 好:喜爱。 乐:愉快,快乐。 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 从:采纳,听从。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2)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高兴。 罔:通“惘”,迷惑。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

朋:古义,同一师门的师兄弟;今义,朋友。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三:古义,虚词,不是确数;今义,表示确数。 (4)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 3.作者名片 4.背景追溯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1.学生朗读课文 (1)齐读;散读;个人读。 (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2.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字、词、句,供学生探究。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高兴)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心里不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疑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王涣字稚子,广汉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槃于路。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修订稿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 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简答题 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就是“庄子三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4、简述“讲史”话本的体式特征。 (一)篇幅较长,分卷分目。一般均有四、五万言,最长的《五代史平话》有十多万字,有的话本因为篇幅较大,所以要分卷分目。 (二)都有“开场诗”和“散场诗”。 (三)采用断代编年的方法叙述历史。讲史话本大多按朝代断限,依据正史中的朝代兴衰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采取按年目顺序的讲叙方法。 (四)语言多为半文半白,以讲说为主。语言比较质朴粗糙。 5、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章学诚批评《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2019-《游侠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游侠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侠列传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 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今游侠,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 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 藏命作奸,剽攻不休,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 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 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 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 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 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 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 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 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 尝有骑。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 解亡,置其母家室夏阳,身至临晋。临晋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关。 籍少公已出解,解转入太原,所过辄告主人家。吏逐之,迹至籍少公。少公自杀,口绝。久之,乃得解。穷治所犯,为解所杀,皆在赦前。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 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高考文学常识整理

文学常识 一、中国古代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收录从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世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表现手法为赋(敷陈其事而直言)、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开创文学“现实主义”先河。著名篇目《氓》《无衣》《静女》《伐檀》《硕鼠》《关雎》 2.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1)先秦历史散文: ①《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传为左丘明所著。《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勾践灭吴》 ②《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殽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③《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 (2)诸子散文: ①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论语》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大成至圣”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齐桓晋文之事》。“亚圣”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著有《荀子》,代表作《劝学》 “四书”、“五经” :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尚书》、《礼》(《周礼》)、《易经》、《春秋》。 ②墨家: 墨子,名翟,战国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代表作《非攻》 ③法家 商鞅,战国初期,《商君书》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代表作有《五蠹》《扁鹊见蔡桓公》。 ④道家,又称“道德家” 老子,春秋末年,《老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庖丁解牛》《望洋兴叹》《秋水》《安知鱼乐》《庄周梦蝶》 ⑤杂家,代表人物战国末期吕不韦,著有《吕氏春秋》(《察传》),又称《吕览》 ⑥纵横家,《战国策》,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3.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离骚》(中国古代最长抒情诗,开创浪漫主义先河),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 4.司马迁,别称太史公,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班固的《汉书》(《谏伐匈奴书》主父偃;《苏武牧羊》),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作《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廉颇蔺相如列传》《毛遂自荐》《游侠列传》

高考语文 语文周周测(二)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语文周周测(二)文言文阅读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④解。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把酒喝尽。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④驩(huān):喜悦欢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使人微知贼处暗中 B.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拜见 C.不可者,各厌其意厌,通“餍”,满足 D.诸公以故严重之推重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明郭解不喜炫耀的一组是() ①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②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③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④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⑤乃夜去,不使人知⑥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A.②③⑤B.①②④C.①④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 A.郭解虽然年少时为人残忍,也伤害过很多人,但后来就改变行为,能够非常友善地对待他人。 B.郭解姐姐家的孩子惹怒别人被刺身亡,郭解派人抓到凶手,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公正处理了此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C.虽然郭解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在人们心中的威望较高,有时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他那里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D太史公认为相较于美名而言,人的相貌如何并不重要,能够长久被人称道的是美名。 二、(9分,每小题3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