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教育】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家庭教育】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家庭教育】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家庭教育】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家庭教育】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L是我的一位来访者,最初,她来找我,是因为她的女儿姗姗不能去上幼儿园,只要去,她就会生病,有时会病得很厉害。

为什么非要上幼儿园呢?那时,我反问她,你是否理解女儿生病的意义呢?

L其实明白,女儿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含义很简单,就是不想去上学。

但为什么不想去呢?

经过探讨,她最后理解,是女儿缺乏安全感,很害怕与妈妈分离。

理解到这一步后,她决定,干脆不送女儿去幼儿园了,就在家里待着吧,这一段时间,她要好好陪陪女儿。以前,她从来没有认真陪女儿的概念,她是一个工作狂,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了。

这一段时间不长,也就半年,半年后的现在,姗姗就该读小学了。

这次,姗姗还是有点不愿意去学校,但L对女儿说,这次不一样,你一定要读下去,虽然妈妈尊重你的各种感受,也愿意去倾听你,了解你。

姗姗坚持读了下去,但两个星期后,L发现了问题,她看到,女儿原来好端端的指甲,全被咬没了,不光凸出来的指甲被咬掉了,甚至还咬到了与肉相连的部分指甲,而且有几个手指还流了血。

看到这些,L非常焦虑,尤其是看到女儿在家咬手指时,她会焦躁到极点。

终于,有一个晚上,在女儿做完作业后,她对女儿说,跟妈妈到卧室来,妈妈有些事情想和你谈。

到卧室后,姗姗有点紧张地问,是不是我做作业太慢,妈妈生气了?

L说,不是,不关作业的事,是另外的事,并且,妈妈是攒了很多勇气才决定和你说的。

说完这些话后,L还补充说,妈妈要说的事,你可能会很不舒服。

姗姗没有吱声,但她看着妈妈的眼睛,有点严肃,也有些期待。

L问女儿,你看隔壁家的小Baby,她还不到一岁大,她有时候会抓大人的头发,咬大人的胳膊,你也挨过这些,你是怎么做的,大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姗姗想了想说,她很小喔,不懂什么,我们都不和她计较的,只是将她的手或嘴巴挡开,然后很耐心地对她说,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会疼的。

是的,L说,她这样做时,我们都很有耐心,可是你是一个小Baby时,没有这样的运气。

说到这儿,L的眼泪流了下来。她接着说,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会对妈妈这样做,可是妈妈没有耐心,妈妈会打你,训斥你,有时会把你打得很疼。

听到这些话,姗姗沉默了,一会儿,眼睛红了起来,有泪水流下来,她带着哭腔质问妈妈,你这样对一个小Baby?!

是,妈妈是这样做的,L说,对不起,这样的事情,妈妈说了,你也许会难过,可妈妈觉得,得让你知道,你被妈妈这样对待过,妈妈错了,对不起。

姗姗再没多说一句话,她只是抽泣,看得出,她非常难过。

但后来,她再没咬她的指甲,又过了一个多星期后,L看到,女儿10个手指上重新长出了整齐的指甲。

真诚的道歉能化解儿时的心结

L对我说,她在我一篇文章上看过,说咬指甲是在压抑自己的攻击性。指甲和牙齿,是我们身体表层最尖锐的东西,尤其对孩子而言,它们是最有力的攻击与防御的武器,但是,假若孩子们发现,如果他们的攻击甚至防御,都会带来更严重的惩罚,那么他们就会去压抑自己的愤怒,咬指甲即是这样的含义。

我这篇文章,L当时看过就忘掉了,只是在看到女儿光秃秃的指头时,她一下子想起了这个观点,也几乎同时想起女儿小时候自己是如何惩罚她的各种攻击行为的,那一刻,她无比愧疚。

不过,她对女儿说“对不起”,完全没有要女儿原谅的意思,她只是在表达愧疚,甚至,她心里还想对女儿说,不必原谅妈妈,这不必原谅。

很有意思的是,姗姗也完全没有原谅的意思,她当时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并没有像大人一样说“没关系”、“我原谅你”等话语。

讲这件事的过程中,L很难过,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但我觉得很感动也很舒服,有一种感叹——这真美。这让我想起,生命中有一些时刻,当我聆听到一个人全然真诚、不带一点修饰地讲自己的感受时,无论那感受是什么,也无论那事件是什么,都是非常美的。

这就是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所说的原生感觉与派生感觉的区别。原生感觉,即事件发生时那最初产生的感受,而派生感觉,即是为了逃避原生感觉而发展出的种种感受。

譬如在这一事件中,L的原生感觉主要是愧疚。当她讲给我听时,一旦掺杂了一些目的,譬如担心我谴责她,或希望我同情她,那她就会修饰她的感受,好达到这些目的,而这些修饰出来的感受即是派生感觉。

同样的道理,假若她讲给女儿听时,先有了希望女儿原谅她的目的,那么她也会因为这个目的而自觉不自觉地修饰她的感受,那这也是派生感觉。

有了派生感觉的参与,事情就会显得不那么自然,而如果纯然是表露原生感觉的话,那就会无比流畅。作为听者,我会被深深打动,而作为当事人,L和女儿都会自然得到很好的疗愈。

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姗姗再也不咬指甲了。

勇于道歉,你仍是一个好妈妈

对于每个人而言,妈妈都是最重要的。这个重要是双重性的:一方面,妈妈的爱是我们内心幸福与健康的基石;另一方面,妈妈的非爱行为,也常常是我们内心痛苦的源头。

儿童的心理发展在5岁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0~1.5岁,这期间的主题是安全与信任;

1.5岁~3岁,这一段时间的主题是依赖与自由;3~5岁,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期,即男孩恋母期与女孩恋父期,这一段时间的主题是性与爱的平衡。

在咨询中我发现,婚姻与性方面的问题,常常可以归到3~5岁的俄狄浦斯情结上来。但是,假若0~3岁有严重问题,那么心理就发展不到这一步。

例如,我一个来访者决定离婚,我让她先列一下这个婚姻的缺点,她列了五六条,我再让她列一下这个婚姻的优点,她列了三四条。但奇异的是,婚姻的优点也即婚姻的缺点,它们完全是一回事。缺点可以是这个男人不优秀,而优点也是这个男人不优秀,因为他不优秀,所以她觉得安全。

假若一个孩子的心理顺利度过0~3岁,那么他就有了最基本的安全感与信任感,他就会寻求优秀与卓越,但假若卡在了0~3岁,他主要寻求的就是安全。

对于这位来访者,因为安全感是她主要寻求的,所以她选择的伴侣会是不优秀的,至少在她看来是不优秀的,那样一来他对于其他女性就不够有吸引力,她就不必太提心吊胆了。

但是,她现在又要因这个男人不优秀而离婚,这又会如何呢?可以预料,如果她还是被卡在不安全感里,她仍然会再找一个不优秀的男人。

对于这样的女性而言,她们的伴侣其实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准确而言,她们寻求的不是又一个父亲,而是又一个母亲。她们要通过这个“母亲”而重新修复童年没有化解的情结。

L也有类似的问题,她对女儿小小的攻击如此没有耐心,可以预料,那也是因为她当年也没有那份幸运,她的母亲也会很粗暴地对待她。实际上,她的母亲要更粗暴一些,并且,她的母亲和父亲都非常重男轻女,而她还有一个弟弟,这使得她的童年堪称悲惨。

在没有接触心理学之前,L说,她的脾气很大,不光对女儿,对丈夫也是如此。此外,她还老觉得世界是灰暗的,好像她眼前蒙了一层什么东西似的,让她看不清,也让她觉得与这个世界总是隔着一段距离。

但读到能触动她的心理学文字后,她觉得,这层障碍一下子变淡了,而现在这个障碍几乎消失了,她觉得这个世界变得很清澈,还有一些亲切感。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她是带着心去读这些文字的,她总是去看,这些文字中的道理或故事,与她有什么关系,当这样想时,这些文字就逐渐解开了她很多心结。

这首先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而她来找我的次数,也极为有限,她找我就好像做一个汇总似的,与我分享她某一段时间的种种心得体会。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尽管她有悲惨的童年,但她却可以疗愈自己,也可以疗愈女儿,而她对女儿的治疗,效果绝对是最好的。

L说,她不觉得那对女儿是疗愈,她只是在还债,她真的很愧疚。

在我看来,能这样做,就是了不起的好妈妈了。我对好妈妈的定义,一个很关键的内容是,愿意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愿意承认和改变,甚至,哪怕改变不了都可以。

妈妈,是一个很伟大的称号,也是一个很艰难的称号,要成为一个好妈妈真不容易。

(转载)

家长如何陪孩子看心理医生

家长如何陪孩子看心理医生 1、守时:心理咨询需要精力与时间,一般咨询师为了保证咨询的有效性,预约是有限制的,每天接待咨询者的人数屈指可数。所以,如果你来晚了,会影响后面的咨询;如果不来,则会造成咨询资源的浪费。 2、给孩子说话的权利:不管你在咨询室以外的地方(如家里)怎样与孩子相处,一旦进入咨询室,你与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要指望咨询师只听你说,而不给孩子机会表达。其实,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真的中心应该是儿童。因此,如果咨询师请你们暂时回避,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3、用好嘴巴:心理咨询师与孩子的接触是极其有限的,要让咨询师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及其存在的问题,除了事先准备一些材料外,更重要的是靠父母讲述孩子成长中的一些故事。请父母们一定注意以下两点:牢骚话只对咨询师说咨询时,大多数父母都是带着一肚子气来的,所以,发牢骚是咨询的真正开始,听牢骚也是咨询师的必要工作。只是要记住:牢骚话讲给咨询员听就是了,而应该让孩子到别的房间或地方去。 4、不“歪曲”事实:牢骚发完后,就要抓紧时间讲中心问题了,尽可能组织好语言,清楚、实事求是地描述事件经过,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孩子蒙冤。 5、用好耳朵:当你用嘴的时候,咨询师在全身心投入地听。然后,他必然要给你提出有关的反馈意见与建议,这时,请用心倾听,尤其是对于那些你平日里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如果你怕忘记,还可以把重要的话记录下来。 6、用好眼睛:当咨询师请你与孩子坐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失去学习的机会,看咨询师怎样赢得孩子的心,怎样让在你面前沉默寡言的孩子变得活跃起来,看咨询师如何用恰当的方法训练孩子。 7、记住咨询作业:每一次咨询完毕,咨询师都可能把一些适当的任务交给孩子和你。这些任务可能是一些积极的训练方法,可能是改善孩子与你关系的有效途径,还可能就是下一次咨询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用心记住。 8、最后,当你要走出咨询室的时候,咨询师会同你和孩子约定下一次的咨询时间,但你千万别要求咨询师“留你家里的电话”。一般心理咨询师都不大可能让你如愿以偿,因为他们也需要个人的生活空间。 9、孩子的问题往往涉及父母的婚姻与情感问题,须同时做家庭治疗,请父母不要回避自己的问题!

孩子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从小学到大学,教育伴随着孩十多年,怎样的学习技巧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呢,下面简要说说几个孩子教育阶段的方法与技巧。 1.态度形成。在孩子1-3岁的时候,给予良好的家教,这个家教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性 格和学习基础,如认识字母、简单的交际、简单的句子(注:这个时候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是最好教育和影响的,如果这个阶段没有教育好,即态度没有培养起来,以后即使学习好,也容易受环境影响而下降。 2.兴趣习惯的培养与形成。在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之后,就可以进行正式的学习了。在3-10 岁之间,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给予孩子的个人性格特性,比如喜欢航空(特喜欢飞机模型等、特喜欢画画、特喜欢钢琴,这时候的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如果有什么烦恼和不解,记得给其解答(注:如孩子在学校收到的教育过于纯真,那么看到社会上的部分现象与学校的不同时就会迷惘,比如看到所有的坏人就想举报,却没有注意自己的力量和安全,这时候需要给其说明和坏人斗需要力量和智慧来进行等等) 3.解惑与放手。10-16岁时孩子进入青春期的逆反期,这时候不太听话,有时候喜欢喝父 母对着干,这时候,需要给的就是小部分指导了,如恋爱观(可以早恋,但是不能过分,如发展到过分的地步)、事业观(要有事业才能在社会立足才能供养自己喜欢的爱戴的人等)。同时,这个时候孩子有了自己的空间感,需要独处,所以孩子在长大了,这时候需要组件松手的,但是重大事项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孩子的教育中中考、高考、志愿选择等等这些都需要你们过来人的指导,但是不能过度干预) 4.成为朋友。16-20左右的阶段,孩子心智基本成熟,这个时候独立的愿望和意识充分觉 醒,需要的是你给的空间,这时不能够倚老卖老,显摆自己的资格和权威,避免与孩子的冲撞(这个不用太担心,因为在态度培养阶段已经形成了好的习惯,孩子已经大致清楚自己喜欢干什么不喜欢干什么了,ta在心中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时候需要一朋友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心灵的健康也会给你无穷的力量。 —一(英国)著名教育家斯蒂芬·霍金教师作为教育者,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承担着各自的社会责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在发生变化,心理问 题出现的概率也在大大增加。教师一方面要在多方位的角色转换中找到平衡,另一 方面也要应付来自学校社会升学的压力,包括来自责任心和时间紧迫感的压力,来 自高付出与低收入的压力,来自用人制度改革,教师面临落聘、下岗的压力。教师就 像根始终紧绷的弦,在超负荷地工作,这使教师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碍。 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 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为重要。” 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 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 态去对待它。虽然我们找心理医生看病还不能像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提高自己 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 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说简单一些就是提高自己心理调节的能力,说复杂一些,就 是在自己的意识里要有一个特殊的角色,拥有精神中的“第三只眼睛”,理智地观察 自己情绪的变化,寻找心理扰动的原因。就像西方传说中每个人都拥有的“守护天 使”,在关键的时刻给予自己智慧,帮助自己正确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不至于迷失方向。 经典案例 魏书生,当了教育局长,还兼学校校长及语文老师,外出开会、讲座、调研、上课、作业……在常人眼里,事情越多压力越大,完成这些工作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 他把工作当做享受,他懂得任何为自己解压,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他很忙碌, 但他充实;他很紧张,但从不慌乱。 面对社会的升学压力,魏书生从不埋怨学生不争气;面对上级领导的压力,面对 学校考核,末位淘汰、转岗或下岗的危机,魏书生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面对课改,魏 书生也没感觉工作茫然,无所适从;面对自身进修学习与完成学校工作的矛盾,魏书 生更是没埋怨当一个老师实在很无聊。 很多教师做不到魏书生那样,他们不分昼夜忙碌着,超负荷地工作,缺少适当的 心理调节,长久淤积于心的怨愤一旦爆发,就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教师如果能调 节好自己的心态,安排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把工作看做享受,再忙碌也不会牢骚满腹。 案例分析 从魏书生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学会了自我调节,教师 就能时时享受教育的幸福。 魏书生的工作是紧张忙碌的,也是平凡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运转并没有 令他感到机械而麻木,平淡而乏味,重复而厌倦,他一直抱着一颗平常心,在忙碌与 紧张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寻找自己的快乐,感受教育的芬芳。

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养成的影响 摘要: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本人的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健康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儿童人格家庭教育影响建议 正文: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具有健康的体魄。而人格的形成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本人的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而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 一.概念理解 人格的形成与重要性人格就是与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情感、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等有关的比较稳固的各种个人特征儿童从出生就表现出这些个性特征,例如,饿了、尿湿了、身体不舒适、要睡觉、想让抱等,婴儿的这些需要都是用哭来表达,引起家长的注意,达到和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表现就是人最初的个性特征。 家庭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种气氛。每个人从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经常的、多方面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指的是家庭中能够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 二.家庭教育对人格养成的影响 (一)父母的人格因素是施教的核心力量。

它对儿童的人格形成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影响。由于儿童的模仿性极强,孩子一生中待人接物、处人处世的态度都直接向父母学习模仿而来。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 父母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最核心的是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是父母为人处事的态度。这是对儿童性格最直接的影响。最后是父母的行为方式,这是性格的表现方式。父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用自己立身处世的态度和世界观、价值观.对孩子的性格进行全方位的渗透,不论孩子的性格是否与父母相同或相异,都能折射出父母的人格特点。例如.父母热情和蔼、作风民主,孩子容易养成独立、协作、直爽、善于交际等良好的性格。父母冷淡严厉、独断专制,就容易造成孩子胆怯、顺从、依赖、固执、冷酷、残忍等不良的性格。所以说,家长人格的特点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二)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家庭的教养方式是父母人格、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方式的整合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儿童的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一般来讲,可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保护型、放任型、民主型和混合型几种。第一类是专横型,常常强调辈份,过分严厉,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往往独断专制,稍有不听从就会受到惩罚。一般说来,专制下的儿童容易形成自卑,他有一个强大的超我,严厉的父母往往剥夺了孩子独立发展的能力,踏入社会往往没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观点孩子往往依赖性过强,独立性差。第二类是溺爱型的,孩子有求必应,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使孩子适应能力差,不能养成独立的能力,依赖感强。第三类是放任型的教养态度,忽略孩子,不关注孩子的发展。第四类是以民主平等的教养态度教育儿童,孩子的错误给以正确的引导,在家庭里把孩子当做与父母平等的朋友,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不

孩子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

孩子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在家里的举动,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足,发展孩子的优良品德和教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的好习惯。下面小编具体说一下孩子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 1.1 1、家长以身作则。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 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 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 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2、可以训斥但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 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 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 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3、多鼓励夸奖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 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 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 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4、找些表现好的小朋友作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之间攀比心很重的,当别的孩 子做什么,往往他就做什么。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不妨试着找些既勤快又 懂事的小朋友做个榜样。比如孩子经常赖床,家长可以说:小明天没亮就 起床背诗了,人家可厉害了,没人赶得上他。这样孩子受到激励,会精神

起来,要和小明比比谁起床早。 5、及时的给予奖励。当孩子犯错时应该给予惩罚,但是孩子做的好时更要加 大奖励力度。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热情。比如孩子考试得了满分,或是船模型比赛、钢琴比赛等获奖,家长要用些实用的大奖品来奖励孩子,这样孩子会十分自豪的,做事也更加有信心了。

3岁孩子家庭教育方法

3岁宝宝家庭教育方法总汇 一、重复练习:专注力培养 一个大约3 岁的小女孩,在玩积木的时候,不停地把一些圆 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它们取出来。这些圆柱体大小 不同,正好可以放进那些容器相应的孔里,就像用软木塞盖住瓶 子一样。一切过程看上去缓慢而有节奏。出于好奇,一直在教室 外观察她的老师便数了数她这种重复的动作,结果是42 遍。所幸的是,周围都很安静,没有人去打扰她,她每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脸上总是不自觉地微笑。到最后她好像累了,环顾了四周后 感觉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这个女孩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 以至于感觉不到有人在一边看着她。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孩子身上 也出现过,我们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那种体验之后,他 们就像完成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快乐其实孩子们的这种重复练习,正是其锻炼和学习的需要。通 过反复的训练,他们的各种生活能力得以完善,智力也因此得到 发展。只要一开始教得仔细,甚至细致到每个细节,那孩子们就 会不断地重复这个练习。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我们难以想 象的乐趣和满足,这些动作根本无需大人强迫,他们自己会完成 得很好。 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重复练习,孩子的能力才得到 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这一重复练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一 直处于忘我的境地,这样对孩子智力的培养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自由选择:让我自己做 孩子不喜欢被父母或老师人为地规定,渴望自己选择不同的 事物和行动。这种自由选择,使我们能看到他们心理的需要和倾向。只要有机会,而且保证大人们不去干涉他们,他们总会选择 一些自己偏爱的东西,哪怕只是一把小尺子,他们也会玩得不亦 乐乎。 有些孩子在家里,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小到晚餐吃 什么,该看什么电视节目,大到是否参加培训班,一切都是父母 说了算。孩子总有事不关己,无权过问的感觉,因而,他们的童 年可能并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么快乐。正因如此,很多孩子都希 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孩子们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他们形成乐观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父母在大 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主。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 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但 有些事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比如听任孩子画白马而不是画花草。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更重要的事情。

请慎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请慎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导语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伴随不少心理或者情绪问题,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都会很着急,并且急于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但是在找心理咨询之前,切记要了解孩子文的根本所在,而不要盲目进行心理辅导,很有可能会导致情况愈演愈烈。 案例一男孩小A,二年级,在校表现:经常不能正常听课,老师布置课堂练习不完成,听不得老师批评的话。只要偏激情绪上来,完全无视课堂纪律,会呈现歇斯底里状。如多次用手拍桌子,踢凳子,喊叫,导致老师无法上课。家长被叫去学校后,要求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家长带孩子去心理咨询机构后,咨询师对小A进行了多项检查,并没有异常,便告知家长,孩子这种情况属于缺乏心理安全感表现,需要少刺激孩子,尽可能安抚孩子情绪。当家长问具体如何做时,咨询师讲了一番大道理,家长最后也不知道该如何配合去做。每周末,家长带孩子去咨询师处,交由其负责对孩子进行治疗,家长并未参与其中。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丝毫没有变化,相反在学校里问题更加严重,家长非常焦虑,因为老师已经明确要求孩子转学。 案例二女孩小B,一年级,家长发现女儿有一段时间行为怪异后,带孩子去做检查,临床诊断为抽动秽语征。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家长陪伴女儿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并未见明显好转,家长很无奈,只好转入另一家机构。第二家机构诊断结论虽然和第一家相似,但是要求小B父母也做心理诊断,目的是为优先解决和排除由家长心理问题对孩子造成的病因结果,才能够正常对孩子进行治疗。小B父母通配合做检查后,发现妈妈心理比较突出,通过咨询师的诊断和分析,查找到了孩子症状的本源,以及形成过程,并给出了具体诊疗方案。 对家长的提示 1、家长在选择心理咨询机构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从两个案例情况来看,家长基本上对心理问题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更无从对孩子的治疗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只能盲目带孩子去做诊断治疗。 从治疗结果来看,小A几乎没有得到专业的治疗,说明该机构从业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小B去的第一家机构也和小A遇到情况类似,幸运的是到第二家机构后遇到

孩子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有些

孩子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有些 家庭气氛是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那么,孩子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可以训斥但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多鼓励夸奖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找些表现好的小朋友作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之间攀比心很重的,当别的孩子做什么,往往他就做什么。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不妨试着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个榜样。比如孩子经常赖床,家长可以说:小明天没亮就起床背诗了,人家可厉害了,没人赶得上他。这样孩子受到激励,会精神起来,要和小明比比谁起床早。 及时的给予奖励。当孩子犯错时应该给予惩罚,但是孩子做的好时更要加大奖励力度。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热情。比如孩子考试得了满分,或是船模型比赛、比赛等获奖,家长要用些实用的大奖品来奖励孩子,比如大毛绒玩具(见下图)等,这样孩子会十分自豪的,做事也更加有信心了。 当前,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在的可持续性发展中的独特价值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尽管我们已经从很多教训中开始了理智上的清醒,但是还没有在感情上完全接受并且转化为教育行为。导致这种局面,也许有许多客观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家庭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且隐蔽存在的心理误区却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一、极端期待心理引发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家庭教育:适合3-4岁幼儿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适合3-4岁幼儿的教育方法 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长,他们的所需也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当幼儿成长到三岁时,这个阶段的自立多是因为孩子的任性来表现的。在这个时期的宝宝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父母要如何协助宝 宝学会控制情绪呢? 1、指令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坚持完成这个事情 而责怪孩子,而是要对孩子所付出的每一个努力都要表现出非常的赞赏。 2、协助宝宝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良好的行为举止。如在开饭前 要让孩子作好饭前的准备工作,洗手摆放好自已的小餐具、洗好后的 小手不乱摸东西等着开饭等。 3、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对于三岁的幼儿惩罚时不要让孩子体会 到过于漫长的惩罚期,但为了避免事态的严重发展,让孩子少受一点 挫折的教育也是好的,不过时间要短,惩罚结束后还要想办法让孩子 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面。 四岁宝宝的典型牲是对于游戏会更加地注重。当孩子玩得正引劲 的时候,想让他们放下或是停止就会变得格外的困难。因为四岁宝宝 的自主意识已经很强了,他们明白自已想要什么,所以如果家长强行 的制止就会换会孩子更增强烈的方式来抱怨。有时孩子想要满足自己 某一需求时,还会用隐瞒事实的真相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并 不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对于这个时期的教育,父母要尽量配合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需求要与他人的达到平衡,能够这样做。 1、给予宝宝充足的时间去玩游戏,等游戏结束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2、这个时期宝宝的哭闹往往都是带有目的性的,在孩子哭闹时不 要过于注重,也不要有明显不同于往常的反应。

3、对于孩子的谎言和欺骗行为要冷静地对待,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这种行为是正常的现象。 从孩子四岁起教育时能够适当地严格一点,因为孩子在四岁前还不了规则和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对于孩子违规的行为父母的处置要言行一致,不要光口头上说要如何如何,却从来都不落实至好到真正的行动上,对于孩子父母要做到言出必行。

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三年级作文

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三年级作文 导读: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行业,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 每个人刚出生心灵就像一张雪白的画纸,你画得美丽你的未来将精彩无比;你画的丑陋你的未来将苦不堪言。我要当一个小小橡皮擦,帮你擦去丑陋的画面让你重新在上面挥毫。 在我看来:想赚钱容易,只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想当一名大夫不算难,只要你有精湛的医术和足够的经验;想当一名心理医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说是难上加难。可是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喜欢挑战难上加难的东西。心理医生可为空气,无孔不入,直达人们深深藏起来的心灵里。心理医生可以在各行各业中显现本领。比如:有些罪犯嫌疑人顽固抵抗,拒不交代罪行,我可以从他们的神态中和谈话内容上发现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找到办案线索。 心理医生可谓钥匙,无锁不开,解开人们心中那串沉重的枷锁。那些因为天灾人害,而有心理阴影的儿童或是残疾人,经常因为人们时不时地嘲笑、排斥和同情的眼神而变得十分自卑、或是性情古怪、或是时时紧绷精神、或时时散漫无目标。所以,心态对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甚至指出心态决定一切,当然,这有夸大的成分,但不可否认健康积极的心态会让你自信乐观,而这正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心理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体会到的。他们也拥有享受成功和欢乐的权力,可病魔夺走了它们,留下的是更无尽的苦难。

假如我当上了心理医生,我会从两个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我希望能够帮助那些在灾难中遭受创伤的人。5.12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仍有许多人一面遭受现实困境的`困扰,一面遭受着精神上的折磨。那种折磨是无形的,不能拍片子、动手术,因为他不是肉体上的疾病,但却比肉体疾病更痛苦。地震中有位作家在被埋70多个小时后获救。记者在医院采访他时无意中碰到了病床上的护栏,产生微小振动,那位作家马上变得恐惧敏感,感觉到地震来临,他还说晚上睡觉在半夜会突然坐起来,伴随着黑暗恐惧随之而来。 灾害带给人们的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假如我是心理医生,我会深入灾区,帮助他们缓解因为害怕灾难来临的极度紧张,治疗他们因为灾难而烙在心灵上的创伤,让孩子天真的童心依旧,让所有失去亲人的人们得到安慰。 我们在学习中有些人由于一时偏激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我可以通过和他们谈话、聊天中找到原因,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 我还发现现在的空巢老人特别多。由于儿女不在身边,平时生活无人照应,时间久了老人难免出现心理空虚、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我会运用专业知识帮助老人多了解外面的信息,多接触社会。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假如我当上心理医生,我愿做心灵上的除尘器,除去痛苦和忧郁的尘埃,还心灵一片洁净和绿色。让我们为了梦想一起努力,一起奋斗。 【我想做一名心理医生三年级作文】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调查表

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筛查表 幼儿姓名_______ 家长姓名_______ 幼儿所在班级________ 下列各题,请你选出认为合适的一项,并打上"√"。 (1).你认为富有家庭与贫穷家庭中,哪一种孩子自立性强些? ○1 富裕者○2 贫穷者○3无区别 (2).你认为家庭成员关系和睦与否对孩子影响如何?○1 影响大○2 有影响○3无影响 (3).你认为父母的性格(内、外向)对孩子影响大吗?○1 很大○2有影响○3无影响 (4).你认为家长对子女最好的管教方式是?1 民主2 专制3放任4 民主与专制结合 (5).你认为孩子做错事,家长应该怎样教育? ○1 平心静气帮其改正○2生气并大声批评○3打骂○4 任其自然 (6).你觉得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怎样做? 1 鼓励孩子自己克服它2鼓励孩子与伙伴或同学共同克服3 家长帮完成4 叫孩子放弃(7).你觉得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 ○1 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2 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因他们尚不懂事○3 不理会孩子的要求(8).你觉得家长是否应要求孩子做家务? ○1 强制做家务○2 用物质条件叫孩子做家务03 讲道理说服○4孩子自己主意 (9).你觉得家长要做有些事情,是否该:1征求孩子的意见2 家长自己做主3 让孩子决定 (10)你觉得家长在子女取得好成绩时应该:1 物质奖励2口头表扬3不对孩子任何表示 (11).当孩子失败时,家长应该: ○1 加重孩子学习量○2 帮孩子找原因鼓励○3 打骂○4 不理睬 (12).你觉得孩子养成任性、坚强、自立、孤僻等性格特点与什么关系最大: ○1 家庭○2 学校环境○3 社会环境○4 交际 (13).你觉得家长是否有必要与孩子谈心?1 有必要且须经常2 有必要、偶尔3 无必要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新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这个区域,看“心理医生”也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但儿童的心理卫生却受不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殊不知,儿童时间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一时失误而导致孩子的终生遗憾。 一、应该注意儿童的心理异常 我们平常要注意孩子是否出现如下异常行为:口吃、选择性缄默、偏食、攻击行为、退缩行为等。当遇到这些异常行为时,请不要忽略,也不用慌张,应该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儿童偏食是最令家长头痛的事,偏食就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这时候的家长不应该动手体罚或大声呵斥孩子,否则孩子会更加厌恶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认为它们害自己被罚和挨骂,从而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我想这时的家长应该耐下性子给孩子讲道理,例如把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造型做得可爱些,颜色搭配鲜艳些,也可以讲些关于偏食方面的小故事,我想这样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注意环境因素对成长的影响 许多家庭因为环境因素,把孩子引到不健康的成长道路。在“知识改变命运”这句口号的冲击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家长不惜花巨资把孩子从小就送到这个名幼儿园,那个名小学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增加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年幼独自上学,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因缺乏父母适当的指导和适时的关怀,儿童只会仿效成人表面的行为,而内心仍是无知及不理性的,这时的孩子越来越冷漠,当与同学遇到一点冲突时,就会用刻薄的话语甚至用行为去攻击对方。这时父母应和子女多作实质探讨,用以处理事情、分享工作或生活上的例子,让他们借鉴去处理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挫折,让他们在父母的引导下探索生活、学习的真谛,让孩子逐步迈向真正的成熟。 三、注意心理健康的来源——自尊和自信 “自尊”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是否值得被爱。自尊也是直接影响个人成就的关键,在历史或现代生活中都可以让孩子明白,拥有较强自尊的人一定能把握时机创造较高的成就。而自尊心不强的人,面对机会亦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自我放弃。“自信”就是一个人的能力被认定,越多能力被认定,人的自信也会相对提高。一个人自尊与自信的基础奠定,都在儿童时代父母及老师给予的肯定,父母与老师注意儿童会有以下三种性格: 1、高自尊低自信。就是那些被宠坏的孩子,他们倚赖别人的爱护,而没有建立自己的能力,以致于被依赖的人离开时,他们感受到严重打击,心理便出现问题。

儿童4岁家庭教育方式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很多爸爸妈妈头疼吧,与3岁或5岁的时候相比这下,4岁儿童最不温顺;家中有4岁宝宝的父母,有时被孩子烦得几乎手足无措,甚至泄气得不想理他们,这时候他们才深深体会到育儿工作实在不简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父母亲也必须经历这一阶段才能自我成长。其实4岁宝宝的确是精力充沛,但并不像大人认为那样是反抗意识强烈,反而十分喜欢与人亲近地接触社交生活;只不过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而被人认为喜欢反抗。 此外,4岁宝宝非常喜欢任何事都尝试,不论是锤子、剪刀、秋千或三轮车,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见他披着花衣服模仿电视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们在这时期成长的脚步非常快。如果他们稍加停留,用认真的眼光注视着某件事时,一定会发现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接着便穷追不舍地发问:“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呢?妈妈。”对4岁宝宝来说,这世界上的事对他们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为了想了解,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究。对幼儿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4岁宝宝同时也有大方、自夸且喜欢吹牛的一些特点。如果谈到他们有趣的话题,往往令大人自叹不如。总之,4岁的幼儿已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日后会很巧妙地陆续表现出来。 这阶段的幼儿,家庭教育必须留意下列几点: 1、不要嫌烦 首先要父母接受幼儿这阶段的多话现象。 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应为小孩

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幼儿忠实的听众。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儿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请多制造些愉快气氛;而例如“罗唆!”“闭嘴!”等禁止小孩说话的态度是最不应该的。此外,在妈妈为晚餐忙碌时,由爸爸代为陪伴孩子也是个好方法,这时候爸爸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见闻告诉宝宝,更能满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进父子女间的情感。 2、内外的差异 话再多的4岁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里那么健谈了。尤其是面对陌生环境时,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这时候大人也许马上急躁地说:“在家不是讲得很好吗?现在怎么搞的?”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语言问题,不如说是社会性的问题。只要让他们习惯不同的人和环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这种障碍了。 3、不要在意孩子的粗话 第一次说粗话时,父母不妨对他说:“这句话不好听,不应该这么说哦!”然后教导他正确的说法;如果以后再听到他说粗话就故意闷不吭声,让他以为这种话无法与大人沟通,自然而然就会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惊小怪反而会造成反效果。总之,幼儿是不断在学习新词汇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确的语言方法,粗话的新鲜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1、饮食 能够正确地使用筷子吃饭是5岁以后,4岁宝宝虽然还不太会拿筷子,但也要让他经常使用,以渐渐学会正确的方法。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读书心得体会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读书心得体会 前不久,我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时而脾气特别不好的一个男孩,特怕妈妈。有时作业写不好他就会把作业本全部撕碎,扔在地上又踢又踩的;玩的时候也一样,一旦不小心碰到什么,他就会咬牙切齿的,不打得淋漓尽致就不放弃。这是怎么回事?我带着疑问,走进书店选择了《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这本书。拿起书,在头脑中显现一连串的问号,到底什么是心理问题呢?通过搜索资料,查阅书籍得出答案。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存在着某些障碍和疾患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与心理对应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三级功能,即:防止心理障碍;完善心理调节;促进心理发展。我边读边反思,应该具体分析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心灵。 家长和老师说了孩子几句,孩子就会顶撞、摔摔打打或者情绪低落,甚至离家出走,逃学;和同学闹矛盾就会大打出手。吃饭的时候孩子总是紧紧地捧住自己最爱吃的菜,不许别人动等现象。身边的人摔倒了,可以尽举手之劳地扶一下,但是却坐视不管、无动于衷。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们存在心理问题,自卑、焦虑、抑郁、恐惧,以及任性、孤僻、说谎、偷窃等等不良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小树长大自然直”的说法是错误的。“万里长堤,溃于蚁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孩子们的心理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让问题成为孩子们的心理定势。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会听到声严厉色的训斥和挨打的现象。大人的意思很明确,训斥与挨打是因为你犯了错误,“犯了错误就要受到惩罚”。换位思考,你问过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吗?“他们对我不好”“都不喜欢我”甚至出现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同样的一件事情,同样的一种现象,同样的一个动作,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与成人是不一样的。只有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

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家庭作为幼儿生活最多的场所,对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清楚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针对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可以提高家长的认识,让家长从根本上重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心理健康;关系 前言: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对幼儿心理发展情况有直接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很多家长对此缺乏清楚的认识,没有及时关注幼儿的心理状况,实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欠缺合理性,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抑制。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再就如何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进行探讨。 一、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幼儿情绪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据有关资料显示,幼儿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1]。首

先,就家长自身情绪调节来说,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面前调节好自身的情绪,不会给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一般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即使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也是非常小的。相反,如果家长不能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调节,将其传染给孩子,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而且会对孩子的情绪造成直接影响。其次,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采取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态度对幼儿也有着较深的影响。通常来说,幼儿哭闹是因为内在的心理原因,比如焦虑、不安、紧张、自卑等。在哭闹的时候,幼儿一般难以理性地思考问题,即使对他们讲道理也起不到多大作用。训斥、打骂、批评等只会让幼儿更加焦虑、紧张,而转移注意力只能祈祷暂时的缓解作用。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但是,面对孩子的哭闹,大多数家长往往选择转移注意力和讲道理,这并不能让幼儿快速恢复正常心理状态。 (二)幼儿自信心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幼儿自信心是幼儿认同自我、接纳自我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信的幼儿会对事物以及他人做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表现出对自己的肯定,而自卑的幼儿会表现出对自己的否定、责备和厌恶。一系列的研究资料显示,在幼儿树立自信心的过程中,家长给予的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如果家长经常批评孩子,对孩子表示出抱怨、指责和不满,孩子也会逐渐对自己产生反感和厌恶,然后否定自我,产生自卑情绪。如果家长经常表扬孩子,对孩子表现出肯定、赞赏和鼓励,幼儿也会不断肯定自己并接纳自己,从而确立自信心。

初中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初中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气氛与孩子的态度、情感和个性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时,我们做家长的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而不应当指责孩子怎么不如别人的孩子有出息。从环境的角度讲,父母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在家庭里给孩子的积极行为以奖赏,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朝着家长和社会希望的方向健康成长。孩子上中学以后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内心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因此,我们要了解 存在于他们自我意识中的几组明显矛盾。 1、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上中学以后,孩子们不再象小学时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往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师长那里得来的。于是,他们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我的女儿就经常批驳我的一些言论,纠正我对一些事物的解释。孩子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再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所以,在他们自我意识中存在着矛盾。

2、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对于自己未来和关于人生的美好理想,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矛盾。有时候,孩子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结果。父母极力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把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孩子自己发现,便处于困惑之中。有些父母本身存在着追求完美的倾向,凡事有绝对化的要求,这也导致孩子理想和现实的 矛盾加剧。 3、自负和自卑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发生极端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只因受到老师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从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墙之隔,而较多的时间里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 之中。 4、沟通和封闭的矛盾 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从青春期开始,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桌柜,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像册等“私人物品”,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向自己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有时对孩子的私人物品发生兴趣,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此时,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表现比较明显,这种现象其实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矛盾之一。家长应该平等地与孩子讨论问题,以教训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家长不应把 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南

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南 罗正玉 我们是小小班的教师,在生活和教学中认识到刚到学校来的许多孩子的不好的习惯,使我们头痛。家里人更是格外袒护自己人,发现自己的人吃亏。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0-3岁的宝宝是身体、大脑和性格发展最快的时期。及早投入早期教育,为孩子的一生幸福打下基础。 3岁大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对所有事物都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没了。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理解。可以说,智力的发达与否全在于兴趣如何。3岁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大兴趣的时期。因此,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应该尽一切能力来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父母要利用孩子的这一个特点来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能力,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很有益的。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教育孩子: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能力。让孩子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饮食、穿衣、大小便的习惯,培养孩子自己吃饭、洗手、洗脸、穿脱衣服的能力,孩子长大后能独立、健康的生活。 1、生活有规律。 孩子平时在幼儿园的时候,晚上睡得都比较早,但是在周末或是假期时却要到12点多才睡,到第二天的9点多才起,往往到10

点多才吃早餐,中餐也就到下午3点多4点才吃,晚上也就不吃饭了。孩子没规律的生活,让他身体的免疫力很弱,经常的生病。所以,从小让孩子的生活有规律,可以让孩子身体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晚上早睡,早晨早起,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安排宝宝的生活作息时间,应以宝宝平时的生活习惯为依据,不能以父母主观想象来安排。3岁的宝宝,每天只需要一次午睡,时间安排就可以同大人相似,只是午睡时间长些,晚上需要睡得早些,让宝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宝宝才能长个子。因为大脑在宝宝熟睡时分泌生长激素,睡眠好的宝宝能长得个子高,睡眠不足,夜里经常醒来的宝宝,生长激素分泌少,个子就会矮些。宝宝的睡眠需要父母提供适宜的环境,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 其次,吃饭要按时。 孩子每天的三顿饭都要按时吃。1岁以上的宝宝最好上桌子同大人一起吃饭,可以培养宝宝自己吃饭的能力,也让他分享吃饭的乐趣。在三顿饭的基础上,两餐之间加一次点心,部分配方奶可以在点心时间安排,留一次配方奶在晚上睡前半至一小时吃完,平时尽量不让宝宝吃零食。 最后,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玩。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学习。玩是孩子最喜欢的事,玩就是学习。孩子喜欢玩的东西真多,他们是在摆弄这些东西的时候学习的。只要是安全的,孩子喜欢玩的沙土、水、植物、废旧物品、生活用品、劳

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浅析(好)

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浅析 王淑梅 关键字:儿童心理健康 [摘要]家庭教育方式、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也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养育方式也随之改变。独生子女在我国儿童中的比例逐年增加,独特的家庭教育环境,客观上给独生子女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有专家认为,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处能力差。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儿童的心理调查发现:88%的儿童有不良行为,11%的儿童情绪抑郁、自卑,8.5%的儿童忧虑、紧张。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社会化程度,还可能导致其成人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障碍。因此,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育成长,已成为家庭教育关注的焦点,为其创设健康、积极、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生活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并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一个健康的家庭,需要用爱来营造。爱的教育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最有效的教育。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儿童最需要的心理营养素就是“爱”。作为父母,需努力给孩子营造爱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爱护、以礼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家庭氛围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下和谐完整的印象,给孩子以信任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还要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而不是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缩小了的成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语),尊重孩子的爱好,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志趣,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了解。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模式,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与引导下,勇于探索追求,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形成活泼好奇、开朗大方、诚实谦逊的品格。 2、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所造成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