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阅读理解游桃花记题目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2018-2019】阅读理解游桃花记题目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2018-2019】阅读理解游桃花记题目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2018-2019】阅读理解游桃花记题目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阅读理解游桃花记题目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

游桃花记明·陈继儒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筵前索酒,请

移酒花下。老翁愕视,恭谨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洒杯①,老饕一番。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②,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赠之,谓翁明日请坐卮脯为寿。十四日,余与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关路,途得伯灵、子犹,拉同往。又遇袁长史披鹤氅入城中,长史得我辈看花消息,遂相与返至桃花溪。至则田先生方握锄理草根,见余辈,便更衣冠出肃客。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宾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董、徐、何三君从城上窥见,色为动,复踉跄下城,又以酒及鲜笋、蛤蜊佐之。是时,不速而会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归骈为十九。榼十一,酒七八壶觞。酒屈兴信,花醉客醒,方苦瓶罍相耻,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余辈大喜,赏为韵士。时人各为队,队各为戏。长史、伯灵角智局上。纷纷诸子,饱毒空拳,主人发短耳长,龙钟言笑。时酒沥尚馀,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

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

① 花板酒杯:即梨花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

② 藏钩:古代的一种博戏,也作“藏彄”。晋代周处《风土记》:“腊

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分为藏彄之戏,分二曹较胜负。”钩,为博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便更衣冠出肃客.

B. 酒屈兴信.

C. 余亦言旋.迎接舒展,伸张回家

D. 第赏花护花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余以花朝后一日.

B. 色为动.

C. 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

也. D. 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以八千岁为春.请以赵王城为秦王

寿.则与斗卮酒.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在花朝后一日,作者偕同五位友人,闯入一位陌生老人家中,见到他已

准备了饭菜,便入内大吃一顿,老人虽愕然,仍热情款待,作者等人大快朵颐、嬉戏玩闹,极为尽兴,最后作歌送给老人,权当寿礼。

B. 十四日,作者与十八位友人一起在田先生家中欢聚,席间,一众好友畅饮美酒、饕餮美食、黑白纵横。酒酣耳热之际,还开起了路人的玩笑,度过了异常愉快的一天。

C. 本文记叙作者城郊赏桃花之“乐”,寄寓爱花、赏花、护花不易之意。结尾把花与人、花与社会联系起来,笔墨虽然依旧轻灵,但心情已经沉重。

D. 陈继儒的作品多直抒胸臆,表达任心自适的感情,这篇《游桃花记》更是贯彻了他“文以自娱”的主张。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昔陶征君以避

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

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居民以细榆软柳

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4分)(2)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

可谓功罪半之矣(3分)

【参考答案】 1、D.只是

2、 D (A.介词,介绍动作施行的时间,“在”。 /介词,介绍动作施行时涉及的对象,“把”。 B.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介词,表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替,给”。C. 副词,判断句中表强调、确认,“是”。/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D.副词,顺承关系,“于是”。)

3、B(不是18人,后面又出现了文卿、直卿兄弟)

4、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

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 5、(1)居民用细细的榆枝和柔

软的柳枝编制篱笆,桃花间隔杂种在菜地里,盘绕纠结如同绣品。(2)那么我对于桃花这一桩事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功过各半了。

附参考译文:南城独独向阳,城下多栽种桃花。桃花吸收了阳气和水色,非常繁盛娇艳。居民用细细的榆枝和柔软的柳枝编制篱笆,桃花间隔杂种在菜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篇一:绝对原创.中招真题《桃花源记》对比阅读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 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 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 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 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 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二、2008南充市: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24.⑴对……感到惊异⑵交错相通⑶束缚,约束⑷停止(2分)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2分)

游桃花记陈继儒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

游桃花记|陈继儒|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 译 游桃花记|陈继儒|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 游桃花记 明?陈继儒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 是秾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 错如绣。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同 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 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筵前 索酒,请移酒花下。老翁愕视,恭谨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洒杯①,老饕一番。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②,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 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赠之,谓翁明日请坐 卮脯为寿。 十四日,余与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关路,途得伯灵、子犹,拉同往。又遇袁长史披鹤氅入城中, 长史得我辈看花消息,遂相与返至桃花溪。至则田先生 方握锄理草根,见余辈,便更衣冠出肃客。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宾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董、徐、

何三君从城上窥见,色为动,复踉跄下城,又以酒及鲜笋、蛤蜊佐之。是时,不速而会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 归骈为十九。榼十一,酒七八壶觞。酒屈兴信,花醉客醒,方苦瓶罍相耻,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 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余辈大喜,赏为韵士。时人各 为队,队各为戏。长史、伯灵角智局上。纷纷诸子,饱 毒空拳,主人发短耳长,龙钟言笑。时酒沥尚馀,乃从 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 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 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 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 舍吾党后,能复几人?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 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 ①花板酒杯:即梨花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 ②藏钩:古代的一种博戏,也作“藏彄”。晋代周 处《风土记》:“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分为藏彄之戏,分二曹较胜负。”钩,为博具。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含答案)

《桃花源记》 1、写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无人问津: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2、第一段描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氛围,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3、文中第二段描写了乡间美景,请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与世隔绝时间长,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等。 6、为什么桃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桃源人想永久保持住这个“绝境”,不想让外人打扰现有的生活。 7、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暗指“桃源”是找不到的。 8、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陋室铭》 1、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从“山”“水”“仙”“龙”写起?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陋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高雅脱俗;日常生活:雅致恬淡。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往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桃花源记》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

(2)悉.如外人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4)自恨.不如远甚也 1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具答之.盖江北之.俗 B.乃.不知有汉乃.悟前狼假寐 C.便舍.船偶舍.骑步行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 128.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29.(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126.(1)通邀,邀请 (2)全,都 (3)正,正在 (4)遗憾 127.C 128.(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2)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129.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训练:《桃花源记》 一填空题 1《桃花源记》选自,作者,又名 字,私谥,自号浔阳柴桑人, 时期着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的时代,本文原是 中的“”。 2 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现在用来比喻 。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缘溪行()() 2夹岸数百步() 3芳草鲜美() 4 落英缤纷()() 5复前行() 6欲穷其林() 7 林尽水源() 8初极狭()()9才通人() 10土地平旷() 11屋舍俨然() 12桑竹之属() 13悉如外人() 14黄发垂髫() () 15阡陌交通()() 16乃大惊() 17便要还家( ) 18咸来问讯() 19率妻子邑人()()() 20来此绝境()21遂与外人() 22乃不知有汉() 23无论魏晋() 24延至其家() 25此中人语云() 26不足为外人道也 () 27便扶向路()() 28处处志之() 29及郡下() 30诣太守() 31遣人随其往() 32寻向所志()()

33欣然规往() 34未果() 35寻病终() 36豁然开朗( ) 37怡然自乐() 38遂迷() 39后遂无问津者()() 三原文填空 1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 ,,,。 2 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 4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 5 文中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6 表明桃花源人与“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的句子是 7 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 ,。 8 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 9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 ,。 10 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 11 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12 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 13 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 ,。 14 表现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是 ,。 15 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16 最能表现桃花源不易被外人发现的句子是 17 最能表现桃花源人生活和平快乐的句子是 ,。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10-12题。(共7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乙】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便舍船舍生取义四舍五入锲而不舍 B.才通人指通豫南通情达理融会贯通 C.具答之百废具兴别具匠心交通工具 D.扶向路寻向所志所向披靡欣欣向荣 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黄发的老人和垂下头发的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理解:住在桃花源里,人们因为环境优美、生活富足而心情舒畅,这也是陶渊明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乙】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于是桃花源中的人们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来往。 理解:桃花源之所以与世隔绝,是因为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翻译:到了郡城,渔人去拜见了太守,报告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理解:渔人希望太守能派人探个究竟,所以向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村中的生活情状。 12.上文描绘的世外桃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阅读下面三则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不同材料中的理想社会各有怎样的特点。(3分) 【链接材料一】 使有什伯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②而不远徙。虽有舟舆③,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④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老子》)【链接材料二】 故至德之世,山无蹊隧⑤,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⑥;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⑦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⑧与禽兽居,族⑨与万物并。 (节选自《庄子·马蹄》)【链接材料三】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桃花源记》《游金焦两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14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 游金之明日 ..游焦。焦山去金山下流十五里。是日风大逆,舟人扬帆就风,横折而下,倍 直道六七,乃抵山。其半有关侯祠,饭焉。去祠左折,上登佳处亭,榴花甚吐,童子折一枝,佐饮。右折而上,至吸江亭,则亭对金山而高倍。金山峻绝,当津渡要冲者易①;焦有田可 稻麦,山根多巨奇石,如乱兽卧草中,草树四垂,如衣女萝②衣者,固.幽僻藏胜。 (节选自《游金焦两山记》) 【注释】①当津渡要冲者易:面对渡口要道处却是平坦的。②女萝:地衣类植物。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 (1)渔人甚异.之▲(2)豁然 ..开朗▲ (3)游金之明日 ..游焦▲(4)固.幽僻藏胜▲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坡植牡丹、芍药 B.屋舍俨然.并怡然.自乐 C.焦山去.金山下流十五里去.祠左折 D.是.日风大逆是.以谓之“文”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焦有田可稻麦,山根多巨奇石。 ▲ 13.【甲】【乙】两文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六篇(含答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六篇 班级:姓名: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6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③陇:通“垄”。④牧竖:牧童。 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2)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 (3)曳.舟不得进_______________(4)遂.缘小溪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樵童牧竖相征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 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 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 4.【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审核:做题: 班级:姓名:得分: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屋舍俨然 ..交通() ..()⑴阡陌 ⑴不独子.其子()⑴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⑴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精选】陶渊明《桃花源记》袁中道《再游桃花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①。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 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 溯源而上,屡陟弥④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袁中道《再游桃花源》)(注)①嗖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锦绣织成的篷帐; ④ 弥:更加 . 3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便要.还家 (2)无论 ..魏晋 (3)石为泉啮.

(4)溯.源而上 38.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之.绿萝山下 B.诸.峰累累假诸.人而后见也 C.神情与苏黄不属.桑竹之属. D.石为.泉啮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 40.请简要概括乙文中桃花源的特点。 41.两篇选文中的桃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简要谈谈理由。 【答案】 37.同“邀”,邀请不要说,更不必说咬逆流而上 38.D 39.(1)(桃源人)率领妻子子女以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 境地,不再从这里出去。 (2)桃树大约有上千棵,在道路两旁像锦绣织成的篷帐,花瓣堆压 在地上有一寸多高。 40.景色优美、山峰险峻、环境幽静 41.甲文的桃源是虚构的,抒发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一.晋太原中……怡然自乐。(03北京,04长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穷②舍③悉④属⑤俨然⑥缘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 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下面诉不尽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C。通霄达旦D。博古通今 4.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源的山洞口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人们进行了描写? 答: 6.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豁然开朗”一语在现代汉语中用来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请你按这一语意造句: 8.课文从桃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来表现世外桃源的美好. 9.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节选自《》,作者是_______,名____,字_____,_____(朝代)人。 11.第四段中“渔人甚或异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12.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04长春) 13.《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

桃花源记练习题篇1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1.作者,一名,字,自号“”。私谥“靖节”。著名诗人。本文选自。《桃花源记》本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3、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词语解释: 缘溪行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才通人:仿佛若有光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具答之 便要还家咸来问讯妻子邑人绝境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皆叹惋延至其家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及郡下诣太守遂迷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三、古今异义词

1.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的味道好 2.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4.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四、翻译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二、主题(写作目的):

作者虚构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对立的美好社会,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三、行文思路: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渔人发现桃源、进访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节组织起来。 四、理解性默写: 1、描绘桃林美景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2、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最能突出桃源人生活幸福美满、恬淡自足的语句是(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春游湖》阅读答案附赏析

《春游湖》阅读答案附赏析 《春游湖》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8.“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9.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 参考答案: 8、“蘸”字,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9、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赏析】 这样的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诗人游

湖,是早春天气。何以见得?有诗为证。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诗句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象,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游桃花记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 游桃花记明·陈继儒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筵前索酒,请移酒花下。老翁愕视,恭谨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洒杯①,老饕一番。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②,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赠之,谓翁明日请坐卮脯为寿。 十四日,余与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关路,途得伯灵、子犹,拉同往。又遇袁长史披鹤氅入城中,长史得我辈看花消息,遂相与返至桃花溪。至则田先生方握锄理草根,见余辈,便更衣冠出肃客。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宾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董、徐、何三君从城上窥见,色为动,复踉跄下城,又以酒及鲜笋、蛤蜊佐之。是时,不速而会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归骈为十九。榼十一,酒七八壶觞。酒屈兴信,花醉客醒,方苦瓶罍相耻,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余辈大喜,赏为韵士。时人各为队,队各为戏。长史、伯灵角智局上。纷纷诸子,饱毒空拳,主人发短耳长,龙钟言笑。时酒沥尚馀,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 ① 花板酒杯:即梨花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 ② 藏钩:古代的一种博戏,也作“藏彄”。晋代周处《风土记》:“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分为藏彄之戏,分二曹较胜负。”钩,为博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便更衣冠出肃.客迎接 B. 酒屈兴信.舒展,伸张 C. 余亦言旋.回家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在大道施行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屋舍俨然 ..交通() ..()⑵阡陌 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1.(4分)(每小题1分)⑴整齐的样子⑵交错相通⑶以……为子⑷憎恶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每课一练 一、课内当堂训练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来问讯 B.便yāo()还家 C.yuán()溪行 D.xún()病终 E.欣然ɡuī()往 F.后suì()无问津者 2.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古义今义 A.阡陌交通 .. B.率妻子 ..邑人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C.来此绝境 .. D.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今义 .. E.无论 ..魏晋古义今义 F.芳草鲜.美.古义今义 3.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桃源, 桃源,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二)拔高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属:阡陌:垂髫: 要:绝境:遂:惋: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3.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二、课外拓展提升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 1.解释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义。 憩()荫()纵()斑白() 2.翻译下列两句诗。 (1)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3.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的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4.节录的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结合注释疏通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再游桃花源》阅读附答案

《再游桃花源》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鉴赏 再游桃花源 袁中道 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明日过桃源县________ (2)诸峰累累____________ (3)桃可千余树__________ (4)溯源而上____________ 2.这段对桃花源的描写,与《桃花源记》的描写,有极为相似之处,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出《桃花源记》中与之相近的句子。 (1)“桃可千余树”_________________ (2)“花蕊藉地寸余”_______________ (3)“溯源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的描写看,桃花源外景有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刚好印证了《桃花源记》中的哪一点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为泉啮,皆若灵壁”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第二日 (2)连续 (3)大约 (4)逆水流而走 2.(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2)落英缤纷 (3)缘溪行 3.险要,地形复杂,这一特点印证了“遂迷,不复得路”。 4.岩石的怪状嶙峋,似被泉水咬得犬牙交错,都像是怪异、神秘的景象。 5.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锦绣织成的。(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链接】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悉如外人悉(). (2)林尽水源尽( ) . (3)芳草鲜美鲜美( ).. (4)屋舍俨然俨然( ).. (5)便扶向路向( ) . (6)寻病终寻( ) . (7) 便要还家要(). (8) 处处志之志( ) . 二、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交通:古义(2)妻子:古义, 今义, (3) 绝境:古义(4)无论:古义, 今义, (5) 鲜美:古义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四、阅读理解 1、用原文语句作答:译文:译文:译文:译文:(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答: 2、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答:答:(1)、 (2)、

(3)、 (4)、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4、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 答 5、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 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 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5)、答:否得以实现?答:答: 初中八年级上语文《桃花源记》训练答案 【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悉如外人悉(全、都)(5)便扶向路向(沿、顺着) (2)林尽水源尽(消失)(6)寻病终寻(随即,不久) (3)芳草鲜美鲜美(鲜艳美丽)(7)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4)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8)处处志之志(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2、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业等 (2)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指妻子一人 (3)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古义,不要说今义,关联词,“不管”的意思 (5)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