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科院考研植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中科院考研植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中科院考研植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中科院考研植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9. 白色体:存在于植物的贮藏细胞中,不含色素,具有贮藏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的作用

10. 伴胞:是与筛管分子起源于同一个原始细胞的相伴而生并纵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具有细胞核和各类细胞器,与筛管分子相邻的壁上有稠密的筛域。伴胞可帮助没有细胞核和正常细胞器的筛管分子生活。

11. 孢蒴:是苔藓植物孢子体的重要组成,是产生孢子的结构。孢朔内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

12. 孢子: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13. 孢子体: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和具2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14. 胞间连丝:是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通道中有一连接两细胞内质网的连丝微管。

15. 爆发式物种形成:指借助于特殊的遗传突变的发生和固定,或是通过杂交或其他随机因素快速地直接地造成群居间的生殖隔离,并形成新种的过程。

16. 杯状聚伞花序:绿色总苞内中央一朵雌花,周围4-5组聚伞排列的雄花。这种花序为大戟属所特有。

17. 被子植物:又叫有花植物,有雌蕊,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就叫做被子植物。

18. 必要元素: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仅有16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和氯。

19. 边材:一般较湿,因此也称液材,是心材的外围色泽较淡的次生木质部部分,也是贴近树皮较新的次生木质部部分。它含有生活细胞,具输导和储藏作用。

20. 编程性细胞死亡:也称细胞凋亡,指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及许多病理过程中,细胞遵循其自身的“程序”,主动结束其生命的生理性死亡过程,是一种有细胞内在因素引起的非坏死性变化过程。

21. 并系种群:是指一个生物类群,此类群中的成员皆拥有“最近共同祖先”,但该群中并不包含此最近共同祖先之所有后代。一个类群是否为并系群,需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如不同的DNA序列的比对结果而决定。

22. 薄壁细胞:一类胞壁薄、未木质化的组成植物基本组织的生活细胞类型。

23. 不定根:有些植物的根不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所形成,而是从茎、叶或其它部位生长出来,没有固定的生长部位,所以称为不定根

24. 残遗中心:一个种原来占有较广大的分布区,但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强烈收缩,致使该种植物只在狭小的范围内残存这个残存的地方即为残遗中心。

25. 超微结构:又称亚显微结构,必须应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如内质网、核糖体和微管等。

26. 衬质势:因衬质成分表面吸附力而产生的水势。

27. 成膜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子核之间连续丝中增加了许多短的纺锤丝,形成了一个密集着纺锤丝的桶装区域,称为成膜体。

28. 初生壁:是细胞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一些糖蛋白。

29. 初生分生组织:是原分生组织分裂出来而仍保持分生能力的细胞,如原表皮层、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30.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它们共同组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

31. 初生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的生长过程。

32. 初生纹孔场:初生壁上一些较薄的区域,表面观一般为椭圆形。初生纹孔场一般集中分布有许多胞间连丝。

33. 传递细胞:一类特化的薄壁细胞,细胞壁具内突生长,向内突入细胞腔内,形成许多指状或鹿角状的不规则突起,使得紧贴在壁内侧的质膜面积大大增加,扩大了原生质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从而有利于细胞从周围迅速吸收物质,也有利于物质迅速地从原生质体中释放出去。传递细胞与物质迅速的传递密切相关。

34. 传递细胞: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细胞壁内突生长特性,细胞器和胞间连丝发达,行使物质短途快速运输的生理功能。

35. 春化作用: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36.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层,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37. 次生结构:次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共同组成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38. 次生生长:是由侧生分生组织活动引起的生长过程。

39. 大型叶:进化水平较高的叶,叶脉有分支,形成各种脉序,具叶隙。如蕨属。

40. 单岐聚伞花序:花轴顶生一生,在顶花下面只产生1个侧轴,长度超过主轴,顶端也生一花,依此方式继续分枝就形成了单歧聚伞花序。

41. 单体雄蕊:雄蕊多数,花丝联合成一束称为单体雄蕊,如棉属植物。

42. 单位膜:像质膜等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明显的三层结构,两侧成两个暗带,中间夹一个明带组成一个单位的膜称单位膜。

43. 单性结实:是指子房不经过受精作用而形成不含种子果实的现象。

44. 担子:担子菌纲所特有的分生孢子梗,它们或是无隔的(如无隔担子菌亚纲)或是分隔或分枝的,有时是由一个孢子或类似孢子的结构(如有隔担子菌亚纲)发育而来,产生固定数目(如4个)的担孢子.

45. 导管:由导管分子以端壁上的穿孔相连,组成的一条长的中空管道,具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具有输导功能的成熟导管分子是长管状的死细胞。

46. 等面叶:叶片上下两面颜色相近,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有些植物的叶上下面都有栅栏组织,中间夹着海绵组织,也称等面叶。

47. 等模式标本:是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制标本。

48. 等位基因:又称对偶基因,是一些占据染色体的基因座的可以复制的脱氧核糖核酸。大部分时候是脱氧核糖核酸列,有的时候也被用来形容非基因序列。

49. 低等植物:藻类、真菌类和地衣的合称。形态上无根茎叶分化,又称原植体植物。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化,单细胞生殖器官,合子离开母体后发育,不形成胚,故又称无胚植物。

50. 地理宗:居住于一定地理区域内同一个亚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之为地理宗

51. 地衣:多年生植物,是由真菌和藻组合的复合有机体。

52.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53. 顶芽:指某些在茎轴顶端形成的芽之总称,相对于侧芽而言。

54. 顶枝学说:关于维管植物叶和孢子叶的多样性在系统发育上以顶枝为基本单位的理论。由德国植物学家齐默尔曼于1930年提出,以泥盆纪松叶蕨植物嘴草属为最原始的陆生植物,其两叉分枝的配子体由顶枝和中干两种形态学上的单位组成,顶枝是体轴两叉分枝的顶端部分;中干是两叉分枝的连合部分,顶枝和中干连合成的这个系统称为复合顶枝。在解剖学上,整个顶枝系统具有原生中柱的维管系统。复合顶枝的一极生长在地下,是带有假枝的顶枝,

另一极则直立气生,顶部是叶状枝或孢子带。这种原始的顶端系统在演化中经越顶、扁化、退化、并合、下弯等过程而演变。

55. 盾片:单子叶植物如小麦的1片子叶称为盾片。

56. 多倍性:含有3至多套染色体组的个体、居群或种

57. 非整倍性:正常植株间或类群间不成倍性关系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58. 分檗:禾本科植物地面上或近地面的分蘖节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支,这种分支方式称为分蘖。蘖位,就是分蘖生在第几节上,这个节位即蘖位。

59. 分果:即果实成熟时按心皮数目裂成若干个分离的果实,与果轴或花托分离。如锦葵属植物。

60. 分生组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一部分分化形成成熟组织,一部分继续保持分裂能力。

61. 辐射进化:指一个祖先进化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新物种,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的进化系统。

62. 附生植物:有些植物不跟土壤接触,其根群附着在其它树的枝干上生长,利用雨露、空气中的水汽及有限的腐殖质(腐烂的枯枝残叶或动物排泄物等)为生,如蕨类、兰科的许多种类,这类植物叫附生植物。

63. 复合组织: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组织,共同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如木质部、韧皮部等。

64. 副模式标本:对于某一分类群,著者在原描述中除主模式、等模式或者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

65. 腹沟细胞:苔藓植物颈卵器由一狭长的颈部和一膨大的腹部构成,最后一个颈沟细胞和卵细胞之间为腹沟,内有一个细胞称为腹沟细胞。

66. 干柱头:在传粉时,柱头表面干燥无分泌物,其表面有亲水的蛋白质表膜,称为干柱头。

67. 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总称,又称茎叶体植物或有胚植物。形态上有根、茎、叶的分化,构造上有组织分化,多细胞生殖器官,合子在母体内发育成胚。分为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

68. 高尔基体:由扁平的囊所组成的结构,每个囊由单层膜包围而成,在其外侧局部区域膨大,可形成小泡

69. 个体发育:指植物个体从其生命活动的某一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分化和发育到成熟的全过程。

70. 共质体:植物体活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形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71.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72. 管胞:两头尖的长形细胞,发育过程与导管分子相似,成熟时为死细胞,细胞壁上有环纹、螺纹等加厚,但不形成穿孔,而通过侧壁上的纹孔相连通,输导效率更低。

73. 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

74. 光周期现象:各种不同长短的昼夜交替,对植物开花结实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植物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

75. 合模式标本:著者在发表一份类群时未指定主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或者被著者指定为模式的标本,其数量在两个以上是,任何一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

76. 合蕊柱:兰科植物中,雄蕊和花柱及柱头合生成一柱状结构,称为合蕊柱。

77. 合生心皮:雌蕊群有多个心皮,心皮彼此联合称合生心皮又称复雌蕊。

78. 合轴分枝:合轴分枝:顶芽只活动一时间便死亡,或生长极慢,或为花芽,而由紧邻顶芽下

方的腋芽伸展,代替原来的主轴,每年同样地交替进行,如此多次变换,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合轴分枝。如苹果、桑、棉花等。

79. 合子:在原核迁移至卵子中央后数小时,雌雄原核核膜破裂,来自两个配子的遗传物质融合在一起,是为精子和卵子的配合过程,这一方面标志着受精过程的结束,同时又代表着合子的形成。

80. 核被膜:包括核膜和核膜以内的核纤层。核膜由两层膜组成。核膜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门户,对大分子物质的出入有选择作用。核被膜上有整齐排列的核孔,是核内外物质交换的通道

81. 核基质:是细胞核的骨架,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82. 核仁:细胞核中椭圆形或圆形的颗粒状结构。是核内合成和贮藏RNA的场所

83. 核糖体:无膜结构的小椭圆形颗粒。细胞质中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84. 核型: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85. 核型胚乳:主要特征是在胚乳发育的早期,核分裂时不伴随着细胞壁的形成,因此在胚乳发育过程中有一个游离核时期。

86. 厚壁组织:是植物体中的机械组织,由死细胞组成,起加固植物体的作用。细胞壁均匀增厚,主要是木质素的沉积,也称为木质化。围绕维管束分布。

87. 厚角组织:是一种机械组织,细胞壁具有不均匀增厚,且这种增厚是初生壁性质的组织。

88. 花被:花萼和花冠的统称,有保护花蕊和引诱昆虫的作用。

89. 花程式、花图式:为了简单说明一朵花的结构,花的各部分组成,排列位置和相互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或图案把一朵花的各部分表示出来,前者称为花程式,后者称为花图式。

90. 花粉管:由花粉的管细胞发育形成的不规则形的管状体,精子通过花粉管从珠孔深入珠心的雌配子体中,与卵结合,完成受精作用。

91. 环境: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存在的空间,以及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

92. 环境饰变:由于环境影响而引起的表型改变

93. 环状托叶痕:托叶早落在茎上留下的环状痕迹,是木兰科和桑科榕属植物特有的特征。

94. 机械组织:细胞壁明显增厚的一群细胞,有支持植物体或增加其巩固性以承受机械压力的作用。根据其为纤维素增厚还是本质化增厚以及增厚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两类。

95. 基因库:群体中,所有个体所共有的基因型总和称为一个基因库。

96. 基因突变: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

97. 集群绝灭:指大量物种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的绝灭,其规模和绝灭速率都要大大超过常规绝灭。

98. 荚果:属于单果中的干果中的裂果的一种,由单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如豆目三科的果实。

99. 假二叉分枝:指具有对生叶的植物,在顶芽停止生长或分化成花芽后,由顶芽下两个对生的腋芽同时生长,形成叉状侧枝,新枝的顶芽侧芽生长活动与母枝相同。假二叉分枝多见于被子植物木犀科、石竹科,如丁香、茉莉、梓树、泡桐、槲寄生等。

100. 假果:指子房以外的其它结构参与了果实的形成。如苹果。

101. 假花被:亦称盖被,是盖子植物纲球花的特殊结构。盖被是包围在球花外面的或薄或厚的膜质结构。雌球花的假花被在种子成熟时常形成假种皮,如麻黄。

102. 假花学说:恩格勒学派认为,被子植物的花与裸子植物的球序花完全一致。每个雄蕊、心皮相当于一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设想被子植物来自于裸子植物具单性花的弯管麻

黄。葇荑花序是原始类群,单性花、风媒花、单被花是原始的,而两性花、虫媒花、双被花是次生的。

103. 假种皮:不是由珠被发育形成的,包于种子外面的似种皮的结构。假花被、珠托、套被形成的种皮样的结构都是假种皮。

104.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105. 简单多胚:裸子植物的胚珠的雌配子体有几个颈卵器,每个颈卵器中的卵都可受精发育成胚。这样形成的多胚现象称为简单多胚现象。

106. 简单组织:植物体内由一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组织,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和相似的形态结构。

107. 孑遗植物:也称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久远,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而大部分已经因为地质、气候的变化而灭绝,只存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且其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植物。

108. 茎叶体:有茎和叶分化的植物体,是进化水平比较高的植物。包括大多数苔藓植物及其他高等植物

109. 精子器:多细胞的雄性生殖器官,棒状或球形,外部为多个不育细胞构成的精子器壁,内部的细胞为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都可发育成具鞭毛的精子。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有精子器。

110. 颈卵器: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由细长的颈部和膨大的腹部组成,外为不育细胞组成的壁,颈内有一列颈沟细胞,腹部有一个小的腹沟细胞和一个大的卵。受精前,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均解体。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大多数裸子植物具有颈卵器。

111. 景天酸代谢CAM:是部分植物的一种精巧的碳固定方法。代表性的植物有仙人掌、凤梨和长寿花。

112. 居间分生组织:夹杂在多少已经分化了的成熟组织之间的分生组织,它是顶端分生组织在某些器官中局部区域的保留。

113. 居间生长:由穿插在成熟组织之间的居间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形成成熟结构的生长过程,称居间生长。

114. 居群:指占据某一地区的某个种的个体总和。具有潜在杂交能力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群。

115. 聚合果:一朵花中离生雌蕊的每一枚雌蕊形成一个小果,一朵花内有多枚小果聚合而成的果实称为聚合果。如草莓、八角等。

116. 聚花果:聚花果是由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还有花序轴共同发育而成,如桑、凤梨(菠萝)、无花果。

117. 菌根: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价结合体。分为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

118.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119. 开放维管束:即无限维管束,有些植物的原形成层除去大部分分化成木质部和韧皮部外,在两者之间还保留一层分生组织--束内形成层。这类维管束以后通过形成层的分生活动,能产生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可以继续发展扩大,称为无限维管束。

120. 凯氏带: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呈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完整一圈,称为凯式带,它是根内对水分和物质的吸收起限制作用的结构

121. 壳斗:山毛榉科植物总苞由多数苞片覆瓦状排列而成,果期发育为木质的杯状或囊状,

称为壳斗。壳斗外有鳞片或刺,全包或半包坚果。

122. 克隆载体:通常采用从病毒、质粒或高等生物细胞中获取的DNA作为克隆载体,在载体上插入合适大小的外源DNA片段,将重组后的载体引入到宿主细胞中,并在宿主细胞中大量繁殖。常见的载体有质粒,噬菌粒,酵母人工染色体

123. 离生心皮:雌蕊群有多个心皮,心皮彼此分离,称为离生心皮。

124. 连萼瘦果:菊科植物的果实。果是两心皮合生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瘦果,果实为合生的萼筒所包围,故称连萼瘦果。

125. 裂生多胚:裸子植物受精卵发育形成胚的过程中,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几个胚的现象称为裂生多胚。

126. 脉序:叶脉在叶片上呈现出各种有规律的脉纹的分布,主要有平行脉、网状脉和叉状脉三种类型

127. 模式标本:模式标本是依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用作发表新种学名的植物标本。是种或种级以下的分类群命名的根据。因要永久保存,所以不能是火植物。在《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则下,学名和它的模式标本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描述新种的科学文献通常都会引用模式标本。标本的各项资料,例如采集号、标本号、采集地点及标本收藏处,一般都会在文献列明。

128. 模式标本:即作为规定的典型标本。在确定及发表某一群生物的学名时,应指出此学名的特征与作为分类概念标准的模式标本,但并不一定限于此群的典型代表。

129. 木栓形成层:植物的茎和根等进行次生增粗生长,在皮层内形成的侧生分生组织的一种。由于平周分裂的作用,在内外分别形成栓内层和木栓组织。

130. 内起源:如侧根的发生(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起源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称为内起源。

131. 内始式:植物初生维管组织,在分化过程中,其组成部分成熟顺序的一种。即由内部开始,逐渐向外发育成熟。这种离心进行的发育方式,称内始式。

132. 内质网:由单层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管道以各种形式延伸和扩展,称为各种管、泡、腔交织的状态

133. 囊群盖:蕨类对孢子囊群有保护作用的膜质结构。囊群盖形状、质地、位置是分类依据。

134. 年轮:在一个生长季节内,早材和晚材共同组成一轮显著的同心环层,代表着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在有显著季节性气候的地区中,不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正常生长情况下,每年形成一轮,因此称年轮。

135. 胚囊: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称为胚囊,大孢子发育而来,被子植物中成熟胚囊包括一个卵细胞两个助细胞,一个极核和三个反足细胞的7细胞8核结构.

136. 配子体: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产生配子和具单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

137. 皮孔:周皮上的通气组织,有木栓形成层形成一些排列疏松具有发达胞间隙,近似球形的薄壁组织细胞,它们以后栓化或非栓化,称为补充组织,随着补充组织的逐步增多,向外凸出,形成裂口,即皮孔。

138. 平行进化:具有相同祖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植物类群,由于以后又生活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产生相似适应性的进化方式,称平行进化

139. 起源中心:物种或者其他分类单元最初发生的地理区域。

140. 气孔器:是表皮上的通气结构,由气孔和保卫细胞构成。

141. 蔷薇果:指蔷薇属的植物果由多数分离的瘦果聚生于肉质花筒内所形成的聚合果。142. 侵填体:亦称为填充体,木材地老龄部分地导管和管胞内部次生形成的细胞群。是邻接的木薄壁组织或射线组织的原生质贯穿界壁的半缘纹孔而侵入,作气泡状薄壁细胞膨大而成

的结构

143. 球花:也称孢子叶球,是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裸子植物的球花是单性的,分别称为雄球花和雌球花。雄球花由小孢子叶聚集而成,通常短圆柱状。小孢子叶远轴面着生小孢子囊。小孢子囊内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小孢子,进一步发育形成雄配子体。雌球花由大孢子叶聚集而成,通常长圆柱状或长卵形,大孢子叶近轴面着生胚珠,胚珠内大孢子母细胞分裂产生四个大孢子,其中一个有功能,继续发育形成雌配子体。

144. 趋同进化:指一些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植物,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同,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形成了相似特征的进化方式。

145. 趋同适应: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生态环境选择,通过变异和选择,结果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特征和适应方式的现象。

146. 趋异进化:指来源于一个物种或一个植物类群,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两个以上发展方向的变异特征的进化方式。

147. 染色质: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148. 韧皮部: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体内输导养分,并有支持、贮藏等功能的复合组织。植物体各器官中的韧皮部与输导水分的木质部共同组成维管系统。

149. 溶酶体:单层膜包围的多形小泡,对细胞内贮藏物质的利用起作用

150. 葇荑花序:无限花序的一种,花轴上生许多无柄或是短柄的单性小花,花被有或无,花轴柔软下垂或直立,开花后整个花序一起脱落。

151. 筛板:筛管内筛管分子间端壁相接处形成的结构称为筛板。筛板是高度特化的筛域,具有较大的孔和较粗的联络索。

152. 筛胞: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的结构。与筛管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为单个细胞,其端壁不特化为筛板,纵壁上虽有具穿孔的筛域,但筛域上原生质丝通过的孔要比筛孔细小得多,并且其旁侧也无伴胞存在。故其输导功能远不如筛管。

153. 筛管:由筛管分子以端壁上的筛板相连形成的运输有机物的长形生活细胞。筛管上的初生纹孔场特化为筛域,筛域上的原生质丝比胞间连丝粗,称为联络索。

154. 筛域:是筛管或筛胞上的初生纹孔场特化形成的结构,上面密集称为联络索的较粗的原生质丝沟通相邻细胞。

155. 上升式进化:也称全面进化或复式进化,指生物由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方式。

156. 生长大周期:在茎(包括根和整株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生长速率都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然后生长速率又减缓以致停止。如果以植物生长的体积、干重或蛋白质含量等参数对时间作图则得“S”形曲线,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称为生长大周期

157. 生存条件: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那些生态因子

158. 生活型:不同种的植物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下所形成的一种在形态学上具有相似特征的适应类型,也是各种植物对其生态条件的综合作用在外貌上的具体反映。

159. 生境:特定群落地段上生态因子的总和,包括生物本身所创造的环境条件

160. 生态: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161. 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

162. 生态环境气象:与气候有关的生态因子

163. 生态监测:指利用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的响应来判定环境质量的方法,用于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

164. 生态位:又称小生境或是生态龛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

165.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66. 生态型: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由于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长期受综合生态条件的影响,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生了生态变异,并能遗传于后代,分化成不同的种群类型,这称为生态型。

167. 生态因子:对生物起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

168.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所有的生物及其与环境所形成的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的多样化。生物多样性主要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169. 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170.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71. 生物学种:生物学的基本单位,指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并具有一定生殖隔离度的生物类群。

172. 湿柱头:在传粉时表面有柱头分泌液,含有水分、糖类、脂类、酚类、激素和酶等,称湿柱头。

174. 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由产生孢子的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产生配子体的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成世代交替。分为同型世代交替和异型世代交替。

175. 试管苗:指省略了壮苗与生根这一培养程序,直接将粗壮的无菌芽用适宜的生长素处理甚至不处理扦插到适宜的基质上而进行生长发育的苗木。

176. 双名法:又称二名法,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

177. 双受精:被子植物花粉粒中的一对精子分别与卵和中央极核结合,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178. 水华:水体受污染达到富营养化状态时,某些藻类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变化,还常常在水面形成水华藻的浮游物,称水华。引起水华的藻类较多,包括鱼腥藻等。水华加重水体污染,造成水体缺氧,赌塞鱼鳃,有的还产生藻毒素,对其他水生生物和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179. 蒴果:果的一种类型。由合生心皮的复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子房1室或多室,每室有多粒种子。

180. 丝状器:助细胞的珠孔端细胞壁内突生长形成的丝状结构,助细胞分泌的向化性物质由丝状器流出,花粉管通过丝状器进入胚囊。

181. 四分孢子:①在某些红藻的四分孢子囊内,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具单倍染色体数的不动孢子。萌发后,形成雌、雄配子体。②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集结在一起的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具单倍染色体数,亦称为四分体。

182. 髓射线:维管束间的薄壁组织,也称初生射线。是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

183. 穗状花序:总状花序的一种类型。花序轴较长,排列着许多无柄花,

184. 胎座:胚珠着生的心皮壁部位,往往形成肉质突起,称为胎座。胎座一般位于心皮的腹缝线上。

185. 碳四植物:玉米、高粱等叶维管束鞘由单层较大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内所含叶绿体较叶肉细胞为大,叶绿体分布在近叶肉组织的一侧,与外围毗邻的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状”结构,这类植物称为碳四植物,它为高光和效率植物

186. 通道细胞:少数位于木质部束处的内皮层细胞,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的,称为通道细胞

187. 同功器官:相异的器官,长期进行相似的生理功能,以适应某一外界环境,就导致功能相同,形态相似,成为同功器官。

188. 同化组织:营光合作用的薄壁组织。主要特点是原生质体中发育出大量的叶绿体。叶的叶肉是典型的同化组织。

189. 同配生殖:雌、雄配子的形态与大小都相同的性细胞相互结合的一种较简单的有性生殖方式。

190. 同源器官:同类器官,长期进行不同的生理功能,以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就导致功能不同,形态各异,成为同源器官。

191. 托杯:花被与雄蕊愈合成一碟状、杯状的结构称为托杯,又称花筒、萼筒。花萼、花瓣、雄蕊均着生于托杯的边缘,形成周围花。

192. 托叶:托叶是叶柄基部、两侧或腋部所着生的细小绿色或膜质片状物。

193. 外胚乳:少数植物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胚珠中的一部分珠心组织保留下来,在种子中形成类似胚乳的营养组织称为外胚乳。

194. 外起源:茎上的叶和芽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

195. 晚材:生长季节后期形成,形成层活动逐渐减弱,形成的细胞径小而壁厚,往往管胞数量较多。所以晚材质地致密,色泽较深。

196. 微梁系统:细胞骨架中最细的一种纤维,直径约2~3纳米,长度一般小于0.3微米。它一般不成束分布,化学成分也比较复杂,含有多种蛋白质。微梁系统在细胞内形成立体的网络系统,可以与其它细胞骨架成分共同对细胞起支架作用。

197. 微体:"由单层膜围成的球状结构

"

198. 维茨效应:营养溶液中钙、镁、铝等二价及三价阳离子,特别是二价钙离子在相当广泛的浓度范围内能促进钾、铷(Rb)等离子的吸收效应。

199. 维管射线:木射线和韧皮射线合称维管射线。维管射线是次生结构中新产生的组织,从形成层处向内外贯穿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作为横向运输的结构。

200. 维管束:是维管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叶和幼茎等器官中,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

201. 维管形成层:简称形成层,一般指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茎和根中,位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经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可以不断产生新的木质部与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使茎和根加粗。

202. 纹孔:次生壁形成时,初生壁未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即次生壁的中断部分称为纹孔。203. 无节乳汁管:分泌乳汁的管状结构,它是一个细胞随着植物体的生长不断伸长和分支而形成的。如夹竹桃、桑科、大戟属植物的乳汁管。(具节乳汁管

204. 无胚乳种子:种子成熟时缺乏胚乳,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种子成熟过程中转移到了子叶中,因此常具有肥厚的子叶,如花生、蚕豆等。

205. 无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不经受精,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胞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分为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

206. 无限花序:又称总状花序,开花期间花轴可以继续伸长,开花顺序是由下向上,如果花轴缩短成一平面则开花顺序是由外向内,这样的花序称为无限花序

207. 无限维管束:有些植物的原形成层除去大部分分化成木质部和韧皮部外,在两者之间还保留一层分生组织--束内形成层。这类维管束以后通过形成层的分生活动,能产生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可以继续发展扩大,称为无限维管束。

208. 无性生殖: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植物体上产生具生殖功能的细胞,称为孢子,孢子不经过细胞融合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209. 系统发育:指某个物种,某个类群或整个植物界的形成、发展、进化的过程。

210. 细胞壁:包围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面的一个坚硬外壳,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壁根据形成时间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层即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211. 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分化是进化的表现。

212. 细胞骨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3种蛋白质纤维。

213. 细胞核:植物体中除最低等的类群细菌和藻类外,所有的生活细胞都具有细胞核。214. 细胞膜: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单位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215.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它们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使细胞能正常的工作,运转。

216. 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和动物学家施旺于1839年共同提出,认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的思想,细胞学说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个生物界的地位,把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

217. 细胞质:充满在细胞核与细胞壁之间,透明的无结构的基质。在生活细胞中,胞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做有规则的持续运动,称为胞质运动,对于细胞内物质的转运有重要作用,促进了细胞器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联系。

218.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219. 下降式进化:指有些植物由于对某些生活环境的适应,一些进化特征又发生了退化或简化的现象。

220. 显微结构: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常被区分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四部分。

221. 显性基因:在杂合体状态行表现出其表型的基因。

222. 线粒体:大小不一的棒状、球状或细丝状颗粒,电镜下呈双层膜结构,其内膜想中心腔内折叠,形成指状突起,二层膜之间及中心腔内为可溶性蛋白为主的基质

223. 小穗:为禾本科、莎草科的花序基本组成部分。由一至二花或数至多花组成。

224. 小型叶:进化水平较低的叶,仅有一条叶脉或无叶脉,没有叶隙叶柄,如石松。225. 楔叶植物:楔叶植物门又称节蕨植物门。木本或草本。茎大都中空,明显地分为节与节间,茎面光滑或具有纵脊及纵沟。枝、叶自节上生出,单叶常较小,轮生,基部分离或相互连合;孢子囊着生于特殊的孢囊柄上,孢囊柄绕轴轮生聚成孢子囊穗,生于枝的顶端。侏罗纪以后至现在仅有草本的木贼一属

226.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227. 心材:次生木质部的内层,也就是早期的次生木质部,近茎内较深的中心部分,养料和氧不易进入,组织发生衰老死亡。

228. 心皮:心皮是变态的叶,雌蕊是由心皮卷合而成的。雌蕊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子房、花

柱、柱头都是由心皮所构成的。心皮是植物界进化的产物,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229. 新模式标本:是对最初记载时因无标本或者标本已遗失而由后来研究者补充的适宜标本(等模式标本:指正模式标本的重复份)

230. 形成层:指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和茎中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经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可以不断产生新的木质部与韧皮部,使茎或根不断加粗

231. 形态属:某些不属于同一科的生物,由于单独保存的叶、根等,很难确立其系统关系,仅以形态相似而建立的属为形态属

232. 雄球花:又称小孢子叶球.裸子植物的雄花序,着生在当年春季新生长枝的基部,它是由多数鳞片(或称小孢子叶即雄蕊)组成,紧密螺旋排列在雄花轴上,呈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雄球花在每一个鳞片的背面,具有两个或多个长形的花粉囊。

233. 雄性不育:正常自然条件下,群体中的个别植株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发育的现象。表现为雄蕊畸形或退化、花药瘦小萎缩、缺乏花粉或花粉空瘪。

234. 亚种:是某个种的表型上相似种群的集群,栖息在该物种分布范围内的次级地理区,而且在分类学上和该种的其他种群不同。

235. 叶二型:指同一孢子体上的叶,分化为能产生孢子的能育叶和不产生孢子,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的不育叶。能育叶与不育叶在形态上也通常不同。如荚果蕨。

236. 叶迹:茎中维管束从内向外弯曲之点起,通过皮层,到叶柄基部止的这一段。

237. 叶绿体:球形、卵形或凸透镜形,在电镜下呈双层膜结构,内部有许多由膜形成的类囊体相互重叠形成基粒,在基粒之间为基质片层,其余部分为无结构的基质

238. 叶隙:叶迹从茎的维管柱上分出向外弯曲后,维管柱上,即叶迹上方出现一个空隙,并由薄壁组织填充,这个区域称为叶隙。

239. 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无论是互生、对生、还是轮生,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重叠而成镶嵌态,主要是由于叶柄的长短、扭曲和叶片的各种排列角度形成互不遮蔽。

240. 叶序:叶在茎上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241. 叶状体:植物体呈叶片状,没有茎叶分化,为进化水平较低的植物,包括部分苔纲、角苔纲及许多藻类。

242. 液泡:由单层膜包围,其间充满细胞液,为植物细胞所特有。

243. 异面叶:叶片上下表面有区别的叶。

244. 异形胞:某些丝状蓝藻由营养细胞分化形成的一种能够固氮的细胞,细胞壁明显增厚,细胞质呈均质状态,且与形成藻殖段有关。

245. 隐头花序:花序的分枝肥大并愈合形成肉质的花座,其上着生有花,花座从四周把与花相对的面包围的形式,而形成隐头状花序。结出的果实称为隐头果

246. 营养薄膜技术:是指营养液以浅层流动的形式在种植槽中从较高的一端流向较低的另一端的一种水培技术。

247. 有节乳汁管:是由许多管状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彼此相连,以后接触壁融化消失而形成的。(菊科、罂粟科、番木瓜科、芭蕉科、旋花科)

248. 有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具有胚乳,胚乳占据了种子的大部分,胚相对较小的种子。大多数单子叶、部分双子叶和裸子植物的种子是有胚乳种子。

249. 有胚植物:受精卵发育形成胚的植物称有胚植物。高等植物是有胚植物。

250. 有色体:仅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质体,能积聚淀粉和脂类。功能

251. 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及E. Strasburger (1880)年发现于植物。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252. 有限花序:聚伞类花序,它的特点和无限花序相反,花轴顶端或最中心的花先开,因

此主轴的生长受到限制,而由侧轴继续生长,但侧轴上的花也是顶花先开放,故其开花的顺序为由上而下或由内向外。

253. 有性生殖:植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产生称为配子的生殖细胞,配子通过两性细胞融合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可分为同配异配卵式生殖三种方式。

254. 幼苗:种子发芽后生长初期的幼小植物体。

255. 愈伤组织: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

256. 原核生殖:以简单二分裂方式繁殖,无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257. 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分散于中央一个较大的区域,无细胞器的分化,体积较小的一类细胞

258. 原胚:是裸子植物胚胎发育的第一个阶段。受精卵分裂形成16个细胞,排列成4层。259. 原生质:组成原生质体的有生命的物质。

260. 原生质体: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组成的整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261. 原生中柱:原始类型的中柱,没有髓和叶隙。

262. 原丝体:苔藓植物生活史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由孢子萌发产生的状似丝状绿藻的结构,原丝体进一步发育成配子体。

263. 原丝体:大多数苔藓类植物(主要是藓类)孢子萌发后首先产生地一个有分枝含有叶绿体的丝状体或片状体,称为原丝体或叶状体,原丝体能独立生活,它进一步分化形成具有性器官的配子体。原丝体细胞都为单倍体。

264.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由孢子发育而来,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生于地面,具被复之分的绿色叶状体能独立生存,腹面生有单细胞假根,精子器和颈卵器。

265. 早材:生长季节的早期(春季或热带的湿季)形成的,即形成层活动旺盛时期,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中的细胞,径大而壁薄。所以早材质地比较疏松,色泽稍淡。

266. 藻胆素:是蓝藻的光合色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别藻蓝素的总称。藻胆素与蛋白质通过共价键结合紧密,称为藻胆蛋白或藻胆体,常以小颗粒形式存在。

267. 藻殖段:又称段殖体,是蓝藻门丝状体类型的一种营养繁殖方式。藻殖段可通过细胞死亡变成双凹形丝细胞或隔离盘将藻丝隔成小段,也可通过异形胞断裂形成。藻殖段从母体脱落后可发育成新的藻体。

268. 增殖分裂:随着次生木质部的不断扩大,形成层原始细胞也需要不断增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的体积扩大。形成层原始细胞的分裂,称为增殖分裂。以纺锤状原始细胞的增殖分裂来讲,有以下3种形式:径向垂周分裂,侧向垂周分裂,横向分裂。

269. 栅栏组织:紧靠上表皮下方,细胞通常有一至数层,呈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

270. 沼生母胚乳:初生胚乳核移到合点端后分裂,形成一个合点端小室和一个珠孔端大室。珠孔端核再行游离核分裂,后期才形成细胞壁;合点端的核不分裂,或只行几次游离核分裂。271. 真果:指仅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桃、杏等。

272. 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是所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

273. 真核细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

274. 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原始裸子植物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是来自裸子植物中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目,特别是拟苏铁其孢子叶球上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孢子叶演变为雄蕊,大孢子叶演变为雌蕊(心皮),其孢子叶球轴则缩短为花轴。根据此说,现代被子植物中的多心皮类,尤其是木兰目植物被认为被子植物较原始类群。

275. 枝迹:主干维管束从内向外弯曲之点起,通过皮层,到侧枝基部止的这一段。

276. 枝隙:枝迹从茎的维管柱上分出向外弯曲后,维管柱上,即叶迹上方出现一个空隙,并由薄壁组织填充,这个区域称为枝隙。

277.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低浓度时可调节植物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

278. 植物区系:构成一个给定的区域的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79. 植物群落: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段内,有规律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类的组合。

280. 植物生活型: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垫状植物等。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281. 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密切相关的一类细胞器。为植物体所特有,主要包括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

282. 中生植物:形态结构和适应性均介于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之间,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陆生植物。不能忍受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只能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生活,陆地上绝大部分植物皆属此类。

283. 中心体:中心体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中。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它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284. 中柱鞘:是维管柱的外层组织,向外紧贴着内皮层。由原形成层细胞发育而来,保持着潜在分生能力。部分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不定芽、侧根、不定根都可由中柱鞘细胞产生。

285. 种孔:胚珠的珠孔在种子时期成为种孔.

286. 种脐:种子成熟从珠柄处脱离胎座留下的痕迹。

287. 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288. 种子的寿命:一定条件下种子保持生活力最长的期限,常用种子发芽率表示。

289. 珠鳞:相当于大孢子叶。松杉纲的雌球花都是由珠鳞聚集而成的。珠鳞近轴面产生胚珠,远轴面还有一枚苞鳞。

290. 珠领:也称珠座,是银杏雌球花的变态大孢子叶,其上着生胚珠。

291. 珠托:裸子植物大孢子叶的一种变态,通常为盘状或漏斗状,种子成熟时,珠托常肉质化,形成假种皮,如红豆杉。

292. 主模式标本: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著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293. 主模式标本:是指真正成为模式的一份标本,即指由发表者鉴定,并已发表的那份标本。

294. 着丝粒:是真核生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离的一种“装置”。也是姐妹染色单体在分开前相互联结的位置,在染色体的形态上表现为一个缢痕,着丝粒位于异染色质区内。

295. 子囊果:子囊菌的子实体的特称,是高等子囊菌经过有性过程所产生的一种容纳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组织结构,子囊果主要由子实层(子囊和侧丝组成)和包被组成。子囊果通常分为三种类型:(1)闭囊壳;(2)子囊壳;(3)子囊盘

296. 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构造,即果实体,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成。在担子菌中又叫担子果,在子囊菌中又叫子囊果。无论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无论结构简单或复杂,都称其产孢结构为子实体。

297. 子叶:子叶是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为贮藏养料或幼苗时期进行同化作用的器

官。

298. 子叶留土的幼苗:指由于下胚轴不生长,仅上胚轴生长将胚芽推出土面,而子叶留在土中作为吸收和贮藏营养物质的器官的幼苗。如蚕豆、小麦、玉米等。养料耗尽后,子叶脱落死亡。

299. 组织: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且具有一定的生理机能和形态结构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300. 组织系统:一个植物整体上,或一个器官上的一种组织,或几种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组成一个单位,称为组织系统。

植物学考研资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词2分) 1.初生壁 2.组织 3.细胞分化 4.幼苗 5.不定根 6.增殖分裂 7.枝迹8.花图式9.世代交替10.初生结构 二、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植物的成熟组织按照功能可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2.根尖可分为四部分,其中___________是执行根的吸收功能的主要部分,它的内皮层上的特殊结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个特殊结构被称作__________。 3.小枝区别于叶轴在于:a.叶轴顶端无__________;b.小叶的叶腋无____________。 4.植物落叶是由于在叶柄的基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区,该区由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层组成。 5.单室子房胚珠沿腹缝线着生成纵行,称作___________胎座;单室复子房,胚珠沿相邻二心皮的腹缝线排列成若干纵行,称作_____________胎座。 6.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植物命名采用_________法,命名所依据的标本称作______________。 7.松属植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原胚,原胚通常由上层、胚柄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8.具有柔荑花序的杨柳科曾被归入五桠果亚纲,主要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特征。 9.被子植物起源的单元说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植被的分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形成明显差异,随着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三、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不属于输导组织的是 A.导管 B.石细胞 C.筛管 D.韧皮纤维 2.不是细胞后含物的是 A.圆球体 B.淀粉粒 C.晶体 D.蛋白质 科目名称:植物学第1页共3页3.种子中具有储存营养物质功能的部分是 A.子叶 B.胚芽 C.胚根 D.胚轴 4.植物的根系不包含 A.主根 B.不定根 C.气生根 D.侧根 5.侧根的起源是 A.内起源 B.外起源 C.表皮起源 D.内皮层以外的细胞起源 6.茎的主要生长方式之一为 A.块茎 B.地下茎 C.攀缘茎 D.鳞茎 7.被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中没有 A.导管 B.筛管 C.通道细胞 D.伴胞 8.不属于变态根的是

植物学名词解释

绿色植物:从营养方式来看,绝大多数植物种类,其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绿色植物或光能自养植物。 非绿色植物:另一类植物(如真菌、细菌)的体内不含叶绿体,称为非绿色植物。 寄生植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从寄主身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寄生植物。 腐生植物:从死亡的生物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腐生植物。 异养植物: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合称异养植物。 陆生植物:绝大多数植物种类都生长在陆地上,通称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少数植物生于水里,通称水生植物。 化能合成菌:非绿色植物中有少数种类,如硫细菌、铁细菌等,可以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化能合成菌。 矿化作用:通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的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拟核:由一条环状DNA链构成,DNA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外无核膜。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根毛:幼根根毛区表皮细胞,常常向外产生一条长管状突起。 细胞壁: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结构,它构成了细胞的外壳。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而来,是细胞内有生命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后含物:一些细胞代谢产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常呈一定结构分布于细胞质内。 原生质: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的,不均一的亲和胶体。 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一类极其重要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是细胞参与调节各种代谢活动,完成各种功能,维持生命活动过程所不可决少的重要物质。核酸:普遍存在于生活细胞中,担负着贮存和复制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水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胞间层:又称中层或果胶层,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初生壁: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物质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表面继续积累的壁层。 构架物质:形成细胞壁网络构架中的物质。 衬质:是指填充在构架中的物质。 半纤维素:是存在于纤维素分子间的一类基质多糖。 果胶多糖或果胶质:是胞间层和双子叶植物初生壁的主要成分,而单子叶植物中含量较少。 细胞壁蛋白:包括结构蛋白,酶以及尚未确定其功能的蛋白质。 内镶物质:是指构架物质和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附着与生理功能分化的物质。 覆饰物质:是指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一些物质。 木质化:木质素填充到细胞壁中去的变化称木质化 角质化:在细胞壁上增加角质的变化称角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上增加栓质的变化 矿质化:细胞壁中增加矿质的变化 细胞膜:与细胞壁相邻,包围于细胞质外的一层膜 细胞内膜;细胞膜内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外周膜与细胞内膜的统称 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凹陷的较薄区域。 纹孔:在没有次生壁沉积的地方,只存在初生壁和胞间层,细胞壁的这种比较薄得区域就叫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的纹孔相对而生的。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隔层。 纹孔腔:纹孔膜两侧的空腔。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 细胞质:真核细胞核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由半透明的胞基质以及分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以外的、较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又名细胞质基质、基质、透明质)。 胞质环流:在生活细胞中,胞基质是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 旋转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只有一个大液泡时,胞基质沿细胞壁围绕着中央大液泡坐同向流动,称为旋转运动。 循环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存在多个小液泡时,胞基质以不同方向围绕着小液泡流动,称为循环运动。 细胞器:细胞质内由原生质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体积较线粒体大,在高等植物中常呈圆盘形、卵圆形成不规则形,直径5~8微米,厚约1微米。 片层:质体内部基质中着发达程度不同的膜系统。 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的基质中悬浮着由膜所围成的圆盘状或片层状的囊。 基粒:一些类囊体整齐地垛叠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 白色体:一种不含色素的质体,多存在于幼嫩或不见光的组织中。 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的小管、小囊或扁囊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 细胞液:液泡内的液汁。 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囊泡状结构。 微体:由单层膜包被的圆球形小体,直径约为0.2-1.5微米。 核糖体:一种无膜包被的细胞器,电镜下成小而圆的颗粒,其直径约为15~25纳米,主要成分rRNA和蛋白质。 原纤维:由α-微管蛋白质与β-微管蛋白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二聚体,再由二聚体组成的线体聚合体。 中间纤维:由柔韧性很强的蛋白质丝构成,中空管状,直径约为10nm。 核孔:核被膜的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些环形开口。 核纤层:核被膜的内膜内侧一层蛋白质网络结构。 后含物: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弃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单宁:一种无毒、不含氮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存在于一些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液泡或细胞壁中。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纺锤丝:分裂前期之末当染色体形成后,从分裂极向细胞核中央放射状地形成许多由微管组成的丝状结构。 染色体牵丝:从分裂极发出并连接在染色体着丝点上的纺锤丝。 连续纺锤丝:从一极到另一极而不与染色体相连的纺锤丝。

621植物学

2016年中科院621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3’*10=30’) 1.实生苗 2.种子的生活力 3.趋同进化 4.年轮 5.物候期 6.单系类群 7.假果 8.系统发育 9.生态位 10.表型可塑性 二、填空(1’*40=40’) 1.地衣是()和()复合体,分为(),(),()三个纲。 2.蓝藻中能够固氮的是()属和()属。 3.营养组织分为(),(),(),()和()。维管组织分为()和()。 4.国际上植物命名法是(),由()和()构成,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提出的。 5.根尖从前往后依次是(),(),()和()。 6.植物的繁殖方式(),(),()。 7.核酸存在于(),()和()等细胞器中。 8.胚乳有(),()和()型,胚乳是从()来的,且它的染色体数为()。 三、简答题(6’*8=48’) 1.列举植物激素,至少6种。 2.举例说明性状与性状状态的联系(至少三例)。 3.简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植物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4.简述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类型及其在植物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5.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6.写出拉丁学名和果实类型:大白杨,拟南芥,番茄,大豆,棉花,水稻 7. 8. 四、论述题(10’*2=20’) 1.与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有哪些更适合陆地环境的特征。 2.自然进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五、分析题(12’) 已知物种A的变异基因w有特定的表型特征,其近缘物种B的w基因有三个等位基因x.y.z,分别位于三条不同的染色体上,A与B均为二倍体生物。给出分析研究方案,x.y.z中哪个基因是w的直系同源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

最新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2、营养器官:与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关的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与植物的生殖生长和繁殖后代有关的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主根:胚根直接生长而成的根。垂直向地下生长。 侧根:主根等产生的各级分支。 4、定根:主根和侧根称之为定根。主根来自于胚根,侧根来自中柱鞘一定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发育而来。 不定根: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不定根可产生各级侧根。 5、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有根毛的一段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6、根的伸长生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根尖伸长区的细胞迅速伸长生长使根能够不断地伸长的过程。 7、初生生长: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产生各类成熟组织的过程叫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组织构成。 8、次生生长:初生生长完成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称为次生生长。 次生结构:由次生生长产生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结构。 9、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有一条带状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结构,环绕成一圈,称凯氏带。 10、维管柱;由初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发育而成,包括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薄壁细胞四部分组成。 11、外始式: 内始式: 12、内起源:根的中柱鞘一定部位。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或第二、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 13、髓:有些植物根的中柱中央也有薄壁细胞,称为髓 14、苗:指除根系以外,植物地上器官—茎叶部分的总称。 枝条:着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 实生苗:指由种子萌发长成的植物体。 年苗:一年中苗的生长量(芽发育和生长成一段新枝条)。 15、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的茎段。 芽:位于叶腋或茎顶端。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维管束痕:叶柄中的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皮孔:周皮上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顶芽鳞芽展开时,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辨别枝条的年龄。 16、芽: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17、定芽:生长在茎固定位置上的芽,有顶、侧芽(腋芽)。 不定芽:常是从老根、茎、叶上产生的芽,其位置不固定。 18、活动芽:在其生长季节中能开放的芽。 休眠芽:在其生长季节中不开放的芽。

复习用: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一)上册 1.植物学: 答案: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分类、生理、生态、分布、起源和发展、遗传与进化的科学。 2.细胞: 答案:细胞是构成生物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外始式分化: 答案:根的初生木质成熟方式从外至内渐次发育成熟,称为外始式分化。 4.分化: 答案: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5.组织: 答案: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6.花: 答案:花是适应生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7.茎: 答案:来源于胚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状体。 8.变态: 答案:植物器官为了适应某一特殊的环境,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这种变化能够遗传下去,称为变态。 9.保护组织: 答案: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例如表皮。 10.芯皮: 答案:芯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由叶变态而成。11.被子植物: 答案:种子由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2.裸子植物: 答案: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3.叶序: 答案:叶在茎上的排列顺序。 14.虫媒花: 答案:借助昆虫传送花粉的花是虫媒花。 15.边缘胎座: 答案:单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 16.花公式: 答案:用特定的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组成的式子,称为花公式。 17.种子: 答案:是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8.休眠: 答案:种子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时间,才能萌发,这一特性叫种子的休眠。 19.胚珠: 答案:胚珠是芯皮腹缝线上的卵形突起,发育成熟后由珠被、珠心、珠柄、珠孔、合点等部分构成。珠心组织内产生胚囊母细胞,并由其发育成配囊。 20.侵填体: 答案:进入导管内部的瘤状后含物,称为侵填体。 21.双受精: 答案: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三倍体的胚乳核,并进一步发育成胚乳,这一特殊的受精方式,称为双受精。 22.分生组织: 答案:在根尖、茎尖和形成层中,具有持久分生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23.次生保护组织: 答案:由木栓形成层(侧生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形成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 24.花序: 答案: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顺序。 25.凯氏带: 答案:双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端壁的栓质带状加厚,称为凯氏带。 26.泡状细胞: 答案:单子叶植物叶片上表皮中,呈扇形分布的某些薄壁细胞,称为泡状细胞。这些细胞失水时,能引起叶片卷曲,防止叶片舒展而进一步失水。 27.内起源: 答案:侧根发生时,由内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侧根源基,进一步突破外面的组织而成,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28.胞间连丝: 答案:连接相邻两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 29.质体: 答案: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 30.开花: 答案:花被张开,雌雄蕊暴露出来的现象称为开花。31.异花传粉: 答案: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中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异花传粉。 32.单子叶植物: 答案:种子内部的胚,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33.双子叶植物: 答案:种子内部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34.维管束: 答案:由木质部与韧皮部构成的束状结构。 35.外起源:

中科院植物学历年真题

《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 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 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 育生物学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七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 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 分钟,总分150 分 (二)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 别。 2. 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 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 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 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 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 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 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繁殖的类型。 2. 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 花的形成和发育。 4.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 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 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 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 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 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 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 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 发育;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1.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五)植物分子系统学 1. 分子系统学的概念。 2. 分子系统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六)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 1. 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3.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七)植物分子生物学 1. 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 2. 基因型、表型和环境的关系。 3. 简单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案设计。 四、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 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2. 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3. 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 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理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 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 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 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 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理解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

已整理植物学考研题试题库_重要

名词解释 种子休眠有些植物的种子形成后,即使在适宜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种子休眠。 上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上的胚轴称为上胚轴。 下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下的胚轴称为下胚轴。 有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由于养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这类种子的子叶相对较薄。例如:蓖麻、小麦等。 无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仅有种皮、胚二部分,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子叶中。例如:豆类植物。 子叶出土幼苗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伸入土中形成主根,然后下胚轴迅速伸长而将子叶和胚芽一起推出土面。如:大豆、花生、油菜等。 子叶留土幼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不伸长,而是上胚轴伸长,所以子叶留在土中,并不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直到养料耗尽死亡。如:豌豆、玉米、大麦等。 细胞器细胞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微小结构。原生质是指细胞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生质体是指细胞中细胞壁以各种结构的总称,它是细胞各类代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 胞基质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含有与糖酵解、氨基酸合成和分解有关的酶类等重要物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细胞周期细胞分裂中,把第一次分裂结束到第二次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即一个间期和一个分裂期)称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和M期。 纹孔植物细胞壁上的结构单位,植物细胞在形成次生壁的时候,有一些不为不沉积壁物质,因此形成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形成过程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胞间连丝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称胞间连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是细胞间物质、信息传输的通道。 后含物是植物细胞在代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些非原生质物质,它包括植物细胞储藏物质和新代废弃物,如淀粉、蛋白质、脂类、晶体、单宁、色素等。 细胞分化同源细胞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功能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 细胞全能性生物体,每个生活的体细胞都具有像胚性细胞那样,经过诱导能分化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的潜在能力,并且具有母体的全部的遗传信息。 组织是由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以输导为主的复合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加上形成层共同构成的束状结构。 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复合组织。 维管系统植物体各器官中的由维管束构成的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主要行使输导水分、矿质和同化产物的功能。包括了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木质部和输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初生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 熟的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在植物体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 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初生结构。 次生生长在植物体初生生长结束后,发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其分裂、分化形成各种成熟组织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的结果是使根茎等器官加粗。 次生结构在植物体的次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 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次生结构。包括了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起源侧根起源于根尖成熟区中柱鞘的一定部位,这种起源于组织部的方式称为起源。 根瘤豆科植物根上,常形成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称为根瘤。是根与土壤中的根瘤菌所形成的共生体。具有固氮的功能。 菌根有些植物根常与土壤中的真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真菌与根的共生体,称为菌根。 定根发生位置固定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 不定根发生位置不固定的根,如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不定部位上产生的根。 凯氏带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根的皮层细胞处于初生 状态时,其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木栓质的带状增厚。对根水分吸收和运输具有控制作用。这种带状结构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因而称为凯氏带。 外起源茎上的叶和芽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三层细胞,这种起源于组织表面的方式称为外起源。 树皮树皮是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维管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在较老的木质茎上,树皮包括了木栓层和它外方的死组织(统称外树皮或硬树皮或落皮层),以及木栓形成层、栓层、韧皮部(统称树皮或软树皮)。 年轮年轮是由于维管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季节的影 响的生长轮。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茎干横断面上,所现出的若干同心轮纹。每一轮代表着一年中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由春材(早材)和秋材(晚材)组成。 髓射线茎的初生结构中,由薄壁组织构成的中心部分称为髓。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称为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连接皮层和髓,具有横向运输和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维管射线在次生维管组织中,还能分别地产生新的维管射线,它是次生维管组织的横向运输系统。维管射线为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在木质部的称木射线;在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 叶痕叶子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叶迹是指由茎进入叶的维管束痕迹,从茎中分枝起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止的这一部分。 定芽生在枝顶或叶腋的芽。 不定芽不是生在枝顶或叶腋的芽。 鳞芽在外面有芽鳞包被的芽。芽鳞具有保护芽的作用。如:等的芽。 裸芽在外面没有芽鳞,只被幼叶包着的芽。如:棉、油菜、枫等 边材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泽较淡,具有输导和贮藏的作用,边材可以逐年向转变为心材,因此,心材可逐年增加,而边材的厚度却相对比较稳定。 心材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次生木质部的层,近中心部分,颜色较深,导管和管胞已失去输导的功能,但管腔充填了物质,使其支持能力加强。 春材春夏季形成层活动旺盛,细胞分裂快,形成次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直径大,管壁较薄木纤维数目少,细胞排列疏松,这部分次生木质部的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 秋材夏末秋初气候条件渐不适宜树木生长,形成层活动减弱,细胞分裂慢,形成次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直径较小且数量少,木纤维和管胞较多,管壁较厚,细胞排列紧密,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集合

1 "虫瘿” insect gall 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 引起植物产生虫瘿的生物很多,可分为动物和微生物两大类,常见的致瘿动物主要有昆虫、螨、线虫等,常见的致瘿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 昆虫是植物虫瘿主要的致瘿生物。 2 "二叉分枝” diehotomous branching 植物分枝类型的一种。植物体的主轴重复地分成两个分枝。由于主轴顶端的原始细胞长成两个生长点,均等地长出两个分枝,分枝顶端重复这过程而不断 形成二歧的各级分枝。二叉分枝是原始的分枝类型,苔藓、蕨类(石松)等植物 均有之。高等植物的二叉分枝式曾称为“二歧式”。 3 "气室” air chamber 地钱目叶状体表皮气孔之下有菱形或多角形的小室,或蕨类孢蒴内的空腔部分,称为气室。 4 "气孔” air pore 指地钱目叶状体的气室向外开口处,叫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此种气孔与种子植物的气孔器不同,它由16个细胞组成烟囱状,不开闭。 5 "中肋” centre rib 指藓类叶片中央类似于种子植物叶脉的构造,通常由孢壁较厚的一群狭长形多层细胞构成,有长短及单、双肋之分,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6 "无性世代” asexual generations 植物生活史中,从雌、雄配子受精以后到减数分裂前,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双倍的,这个时期叫做无性世代,也叫孢子体世代。如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从合子形成到孢子母细胞的产生为无性世代。 7 "中轴” axile 在藓类位于茎的中央,由厚壁和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 8 "水孔” water pore 是指生在叶边排水的孔,比气孔较大,水孔两旁有分化不完全的保卫细胞,不能自动调节开闭。主要机能是排出植物体内过多的水分。 9 "叶状体” leaf shaped body 苔类植物中,植物体呈片状而没有茎与叶的分化,称为叶状体。 10 "叶鞘” leaf sheath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较宽而紧密抱茎的部分称为叶鞘。被子植物叶的基部扩大,包围着茎叫做叶鞘。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多具有明显的叶鞘。蓼科 植物茎节上的鞘状物是托叶的变态,叫做“托叶鞘”,也称“vagina”。 11 "叶耳” auricle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扩展而成耳状的部分,称为叶耳。禾本科植物叶鞘与叶片连接处的边缘部分延伸的突起,多呈耳状或镰刀状的叶耳。叶舌和叶耳的 形状、大小、色泽以及有无,常为鉴定禾本科植物种或品种的根据之一。 12 "生殖托” reproduction hold

中科院《植物学》真题98-08

199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同源器官颈卵器心皮聚合果无融合生殖核型胚乳花程式孢蒴内始式: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 (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七)、写出图中数字所指花序类型和胎座类型的名称。……(图略) 199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次生结构形成层侵填体花程式和花图解真核生物颈卵器世代交替孢子和种子 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200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管胞;凯氏带;居间生长;合轴分枝;孢子、合子与种子;平行进化;景天酸代谢;双名法;石松类植物;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 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减数分裂心皮管胞有限花序子实体世代交替地衣楔叶植物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那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四、简述花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进化方向。 五、试以海带为例,说明褐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六、请写出下列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其所在的科名。 Vitex stipa eucalypms syringe carex poa quercus ligustcum camellia pinus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伴胞衬质势初生分生组织担子高等植物基因突变心皮维管束有限花序生物圈 二、何谓植物的细胞周期,请简要说明其基本的过程。 三、以地钱为例,说明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四、简述禾本科C4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点及其生态意义。 五、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区别主要在哪里?简述其重要的进化特征。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所在属的拉丁文(写出属名即可),并指出其所在的科。 国槐油松银杏委陵菜青冈栎樟树小麦蔷薇早熟禾睡莲 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3/30) 真核细胞线粒体韧皮部中柱鞘合轴分枝花被花图式隐头花序维官形成层子叶髓射线 厚壁组织托叶蒴果植物区系植物生活型双名法高等植物模式标本维管束 二、简答题:(10/50任选5题作答) 1、简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2、典型的花分哪些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形态和结构如何?

植物学名词解释

人为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一两个性状对植物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等不同角度给植物进行分类,试图寻找植物间的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的形式出现的植物。 颈卵器:颈卵器植物(苔藓、蕨类、裸子)的雌性生殖器官,形如瓶状,腹部具有卵细胞。种子植物:由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孢子植物: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显花植物:能开花结实的植物。 隐花植物:没有开花结实现象的植物。 高等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繁殖器官,生活史中有胚出现的植物。 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专门的生殖器官,生活史中没有胚出现的植物。 双名法: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给植物取一个唯一的名称,该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通常还在后面加上命名人姓氏的缩写。 原植体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 异形胞:在蓝藻中,某些营养细胞特化,转变为能固氮的细胞叫异形胞。 藻殖段:丝状体的藻类,由于某种原因将藻丝折断,每一段都可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样的片段叫藻殖段。 茸鞭型鞭毛:电子显微镜下,鞭毛鞘上有1列螺旋排列的鞭茸的鞭毛。 中核: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核膜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纤丝出现,细胞核靠溢缩形成两个核。 营养繁殖:植物体的一部分脱离母体发育为新个体。 无性繁殖:以无性孢子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两性配子相互结合完成繁殖。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 异配生殖: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大小和运动能力上不同的两个配子结合。其中大而运动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其中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单室孢子囊:为二倍体,分裂时只进行减数分裂的孢子囊。 多室孢子囊:为单倍体,不进行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孢子囊。 寄生:直接从活的有机体中获取营养的方式。 腐生:从动植物的尸体或其它有机物质吸取养料。 只能寄生,为专性寄生;只能腐生,为专性腐生;以寄生为主兼腐生的,为兼性腐生;以腐生为主兼寄生的,为兼性寄生。 根状菌索: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密接成绳索状,外形似根的菌丝组织体,外层为皮层,由拟薄壁组织组成,内层为心层,由疏丝组织组成。 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 菌核:是菌丝密接成的核状体,有的有组织分化,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内层为疏丝组织,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在条件适宜时,可以萌发为菌丝体或产生子实体。 双游现象:在鞭毛菌亚门中,产生连续两次的游动孢子的现象。 孢子囊的层出:孢子囊成熟后,顶端开一圆孔,游动孢子顺序的从孔口游出,此后在旧孢子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的加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些未增厚的区域称为纹孔。 2、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的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3、双名法: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单词是属名,第二个单词是种加词,一个完整的拉丁文学名还要在双名的后面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4、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5、泡状细胞(运动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边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张开和卷曲有关。 6、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7、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他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8、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的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

次生木质化增厚。 9、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0、无融合生殖:在胚囊中,不经过此雄性细胞的融合而产生胚的现象。 11、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12、厚壁组织:机械组织。细胞壁均匀加厚,一般为死细胞,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13、皮孔:周皮上的通气结构。该处的木栓形成层向外不形成木栓层,而是形成排列疏松的补充组织,以利于气体交换。 14、趋异适应:同一植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这种变异称为趋异适应。 15、胞间连丝:穿过相邻生活细胞壁的原生质丝。 16、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有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17、高尔基体:由平滑的单位膜围成的囊垛叠而成。有形成面和成熟面,具分泌功能,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18、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一朵花相当于裸子植物的一个两性孢子叶球,主张被子植物是由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木中具两性孢子叶球的植物演化而来。孢子叶球基部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孢子的叶演变

2014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及植物生态学入学考试题,真题解析,复试真题,真题笔记

考博详解与指导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 名词解释,填空和选择题:非常简单,都是基础知识,见陆时万《植物学》上册 问答题:1生物发育系统学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2叙述被子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及主要时期 3叙述植物与其他物种或环境间的协同进化 4虫媒花和风媒花在适应上的意义 5分生组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并说明其结构和功能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态学 名词解释:主要见姜汉侨《植物生态学》 问题题:1生态位理论和中性漂变理论的异同 2叙述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 3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4全球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5群落结构及意义 第一部分、传统面试问题(Sample Traditional Interview Questions) 1、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yourself?(关于你自己,你能告诉我些什么?) 这一问题如果面试没有安排自我介绍的时间的话。这是一个必问的问题。考官并不希望你大谈你的个人历史,他是在寻找有关你性格、资历、志向和生活动力的线索,来判断你是否适合读研或者MBA。下面是一个积极正面回答的好例子:“在高中我参加各种竞争性体育活动,并一直努力提高各项运动的成绩。大学期间,我曾在一家服装店打工,我发现我能轻而易举地将东西推销出去。销售固然重要,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确信顾客能够满意。不久便有顾客返回那家服装店点名让我为他们服务。我很有竞争意识,力求完美对我很重要。” In high school I was involved i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I always tried to improve in each sport I participated in.As a college student,I worked in a clothing store part-time and found that I could sell things easily.The sale was important,but for me,it wa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make sure that the customer was satisfied.It was not long before customers came back to the store and specifically asked for me to help them.I’m very competitive and it means a lot to me to be the best. 2、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doing five years after graduation?(在毕业以后5年内你想做些什么?)你要清楚你实际上能胜任什么。你可以事先和其他的MBA交流一番。问问他们在毕业后在公司的头5年都做了些什么。可以这样回答:“我希望能在我的职位上尽力做好工作,由于在同一领域工作的许多人都被提为区域负责人,所以我亦有此打算。”

安徽大学环境生物学植物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研究生)

高级环境生物学(植物学部分)研究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分化:在生物体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征。 2.分生组织:在种子植物体中某些部位,具有持续能力的细胞群。 3.初生生长:植物的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各种成熟组织。整个生长过程为初生生长,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初生结构。 4.植物的繁殖:植物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从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后代,这就是植物的繁殖。 5.花:花是适合生殖作用的变态枝。 6.萌发孔(沟):花粉粒的外壁上有一定形状,一定数目和一定分布位置的孔和沟槽,它们是在花粉外壁形成时生成的,这些孔和沟槽处缺乏花粉的外壁,以后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时,花粉管就由孔、沟处向外突出生长,所以称这些为萌发孔、萌发沟。 7.孢粉学:利用花粉的特征以鉴定植物种类,演化关系和植物的地理分布的一门学科。 8.传粉:由花粉囊散发出的成熟花粉,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被传送到同一花或另一花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9.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类群的分类、鉴定和系统关系,从而建立植物进化系统和鉴别植物的科学。 10.苔藓植物的颈卵器(也可画简图说明)上部细狭下部膨大。雌性生殖器官:外形似瓶状。细狭部分为颈部,膨大部分为腹部,颈部外壁内层细胞构成,中间有1条沟,称颈沟,颈内有一串颈沟细胞。腹部有外壁多层细胞构成,中间有一个大形的卵细胞。在卵细胞与颈沟细胞之间的部分称腹沟,在腹沟内有1个腹沟细胞。 11.蕨配子体:孢子萌发成为酸了体。配子体形小,宽1厘米,为心脏形的扁平体,四周仅1层细胞,中间为多层细胞,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因而有固着作用假根。雌雄器官都生在配子体的腹面。颈卵器是????心脏凹口附近,颈卵器的腹部是埋在配子体组织内,含有腹沟细胞和卵细胞各1个,颈卵器的颈较短,高仅5-7层颈壁细胞,并突出体外。精子器球形; 精子器的壁突出配子体外。 12.试述裸子植物一般特征,分为哪几个纲? (1)孢子体发达 (2)胚珠衣露 (3)具有颈卵器 (4)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 (5)具多胚现象 (6)花粉粒内单沟型,具气囊。 裸子植物门通常分为铁树纲、银杏纲、松柏纲(球果纲)、红豆杉纲(紫杉纲)、买麻藤纲(倪藤纲)(盖子植物纲)。 13.高等植物:植物体结构比较复杂,大多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结构有了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原生质:组成细胞的生命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半透明的亲水胶体。 原生质体:特质单个细胞内的原生质。 2.初生纹孔场: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较薄的区域。 纹孔: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的增厚 3.侵填体:导管老化后,周围薄壁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纹孔侵入导管内形成的堵塞物。使导管失去疏导能力。 胼胝体:筛管老化后,胼胝质沉积在筛板上形成的垫状物,将筛孔堵塞,使其失去疏导能力。 4.气孔:狭义上常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 气孔器:与两个保卫细胞合称气孔器。气孔器能调节气体的出入和水分蒸腾。 皮孔:周皮上的一个分离区域,常呈透镜形,由排列疏松的栓化或非栓化细胞组成。在皮孔的部位,木栓形成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产生松散的薄壁细胞(补充组织)。皮孔常见于老茎的周皮上,是植物体内部组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气孔窝:叶片表皮上藏生若干气孔器的凹陷处。旱生性的硬叶型植物(如夹竹桃等)常具气孔窝,窝内除分布气孔器外,往往还有发达的表皮毛,可以减少水分蒸腾。 5.平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细胞壁与器官表面平行,新形成的细胞壁为平周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细胞壁与器官表面垂直,新形成的细胞壁为垂周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 6.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外起源:叶原基和芽原基在顶端分生组织的表面发生,这种起源方式成为外起源。 内始式:一般指茎的初生木质部细胞分化成熟的顺序是从内部开始,逐渐向外,即成熟的顺序是离心进行的。原生木质部在内,后生木质部在外,这种分化成熟的顺序由内及外的方式就是内始式。 内起源:侧根源于根内部的中柱鞘细胞,因此它的起源方式称内起源。 7.早材:也称春材,指在木材的一个生长轮内细胞较大,壁较薄,排列较疏松的部分。这部分木材在生长季的早期(即春季)形成。 晚材:在一个生长轮中较晚形成的木材,其细胞比早材中形成的要小,壁较厚,质地较致密,晚材也称夏材或秋材。 心材:指生长的乔木或灌木的内部木材,是较老的次生木质部,不包含活的细胞,并已失去了疏导和储藏功能。 边材:在生活的乔木或灌木中,具有活的木薄壁组织,有效地负担着疏导和储藏功能的那部分木材。这是今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颜色较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