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灸治疗学

针灸治疗学

针灸治疗学
针灸治疗学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试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治疗学》试卷A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务处

2016年12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痹证分为几种证型: 、、、。

2、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涉及得脏腑以为主,其中气血不足证得治则就是。

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得针刺手法为。

4、八会穴中骨会____、髓会_____。

5、针刺治疗痛经得经验效穴为____________,治疗疳积得经验效穴为____________。

6、补法适用于治疗、型遗尿。

7、眼睑下垂先天不足、脾虚气弱者,治则宜;风邪袭络者宜。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针灸治疗呃逆得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就是什么?

2、什么就是“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3、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得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就是什么?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得分:_________

1、患者吴某,男,68岁,退休干部。因“突然昏仆伴口角歪斜5小时”于2009年3月24日3pm被家属抬入我院求治。家属代述:患者患高血压病史已10余年,平时有头晕头痛等症,性情急躁,时见肢端与面颊发麻,喜食肥甘,嗜烟酒,近两年症状明显加重。就诊前与人发生口角,眩晕随之加剧,继而昏仆倒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无汗,双手握固,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而数。PE:BP 220/130mmHg 。其余略。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疾病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刺灸方法。

2、吴某,男性,56岁,干部,2003年1月9日初诊。头晕2周,加重2天。2周前感头晕,也未在意,近2天来头晕加重,有时站立不稳,稍躺片刻有所好转,头重如蒙裹,胸中满闷不舒,纳差,肢倦乏力。查体:素体丰腴,平时喜食肥甘,精神可,血压18、5/12kPa,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缓。试析本病得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一、A型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

1、针灸治疗肘劳肘内侧疼痛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加( )

A、下廉

B、少海

C、尺泽

D、天井

E、阿就是穴

2、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得基本处方中,除肾俞、太溪、三阴交外,还包括( )

A、足三里、气海

B、神门、内关

C、太冲、风池

D、关元、百会E丰隆、中脘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就是治疗腰部扭伤得基本处方

A、肾俞

B、腰阳关

C、腰奇穴

D、委中

E、阿就是穴

4、面痛得治疗以何经穴位为主( )

A、手足少阳经

B、手足阳明经

C、手太阳经

D、任脉

E、足阳明经

5、治疗耳鸣、耳聋取中渚、侠溪就是属于( )

A、辨证配穴

B、临近配穴

C、局部配穴 D.循经远取 E.以上都不就是

6、肝阳暴亢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 )

A、足三里、气海

B、太溪、三阴交

C、丰隆、合谷

D、风池、完骨

E、太冲、太溪

7、下列病证取穴,不属于远部取穴得就是( )

A、胃痛取足三里

B、项强取后溪

C、哑门治疗失语

D、人中治疗腰扭伤

E、面瘫取合谷

8、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引起高热得主要病因( )

A、暑热蒙心

B、疫毒熏蒸

C、外感风

D、湿热蕴蒸

E、温邪内陷

9、针灸治疗中耳炎,在操作时刺翳风穴要选较细得针、只捻转不提插就是为了( )

A、防止症状加重

B、防止刺伤耳膜

C、防止刺伤面神经

D、防止出血

E、防止疼痛

10、心俞、脾俞、三阴交同用,可以治疗哪一类型得失眠( )

A心脾亏损型B、肾气不足型C、心胆气虚型D、脾胃不与型E、肝阳上扰型

11、热痹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 )

A、肾俞、关元

B、大椎、曲池

C、内关、合谷

D、膈俞、血海

E、阴陵泉、足三里

12、治疗瘀血腰痛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膈俞

B、肾俞

C、大肠俞

D、大椎

E、委中

13、针灸治疗丹毒取穴以( )为主

A、皮损局部与手阳明经腧穴

B、皮损局部

C、手阳明经腧穴

D、足阳明经腧穴

E、督脉腧穴

14、风痰阻络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 )

A、曲池、内庭、丰隆

B、丰隆、合谷

C、足三里、气海

D、太溪、风池

E、太冲、太溪

15、头针治疗眩晕可取( )

A、额中线、额旁1线

B、顶中线、额旁1线

C、顶中线、枕下旁线

D、顶中线、枕上旁线

E、枕上正中线、枕下旁线

16、针刺治疗风寒阻络型面肌痉挛加( )

A、内庭

B、太溪

C、大椎

D、风池

E、翳风

17、治疗风湿头痛,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加用( )

A、丰隆

B、内庭

C、风府

D、足

三里E、三阴交

18、下列穴位除( )外,都就是治疗眩晕得基本处方用穴

A、百会

B、风池

C、头维

D、大敦

E、绝骨

19、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太溪、风池

B、膈俞、风池

C、行间、风池

D、血海、风池

E、肝俞、风池

20、下列病证中,不宜施用灸法得就是( )

A、哮喘

B、腰痛

C、虚寒胃痛

D、高热

E、中风脱证

21、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拔罐治疗落枕

A、大椎

B、肩井

C、肩外俞

D、阿就是穴

E、风池

22、下列各项中除( )外均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得基本穴位

A、肩三针

B、阿就是穴

C、阳陵泉

D、天府

E、中平穴

23、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头昏头痛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加( )

A、风池、太阳

B、听会、太阳

C、听会、百会

D、大迎、翳明

E、翳明、听会

24、针灸得治疗作用就是( )

A.标本缓急

B.内外兼治

C.补虚泻实

D.疏通经络

E.三因制宜

25、下列属于近部取穴得就是( )

A.高热取大椎、曲池

B.气病胸闷取膻中

C.目赤肿痛取行间

D.口喎取地仓、颊车

E.脱肛灸百会

26、下列属于本经取穴得就是( )

A.咳嗽取尺泽、列缺

B.胃病取内关、足三里

C.牙痛取行间、合谷

D.脱肛取百会、长强

E.流涎取合谷、承浆

27、治疗失眠多梦取神门、大陵就是哪类取穴法( )

A.远部取穴

B.对症取穴

C.近部取穴

D.上下取穴

E.左右取穴

28、下列哪个穴位不常用于治疗脱证( )

A.关元

B.气海

C.人中

D.足三里

E.中冲

29、下列哪个穴位又名血郄,有泄热功效( )

A.尺泽

B.委中

C.太冲

D.少商

E.膈俞

30、中风脱证选用神阙穴宜采用( )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E.温针灸

31、不属于治疗面瘫主穴得就是( )

A.合谷B.地仓 C.颊车 D.太阳 E.太溪32、哮喘实证宜用下列哪组穴位( )

A.膻中、列缺、尺泽、膏肓

B.膻中、鱼际、肺俞、尺泽

C.膻中、孔最、天突、肾俞

D.膻中、肺俞、中脘、丰隆

E.膻中、天突、肾俞、肺俞

33、肝气犯胃型胃痛,除用主穴外,还应配合何穴( )

A.脾俞、胃俞

B.膈俞、血海

C.胃俞、梁门

D.梁门、胆俞

E.脾俞、公孙

34、针刺治疗小儿急惊风应清热祛邪、豁痰开窍、镇惊熄风,其常用得最佳穴组为( )

A.百会、印堂、气海、足三里、太冲

B.水沟、中冲、合谷、太冲

C.百会、大椎、四神聪、太阳

D.合谷、太冲、阳陵泉

E.风池、百会、足三里、气海

35、针灸治疗小儿疳积,应健脾化滞,驱虫消积,起最佳穴组为( )

A.中脘天枢足三里

B.关元气海足三里

C.四缝中脘足三里百虫窝

D.上巨虚脾俞胃俞天枢

E.中脘足三里上巨虚

36、针刺美容、延缓衰老等用耳穴施治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在选择耳穴时三者共同选用得一个耳穴就是( )

A.肝

B.肾

C.交感

D.内分泌

E.皮质下

37、针刺痄腮多以“翳风、颊车、外关、合谷、关冲”为主穴清热消肿散结,当表现火毒蕴结时则应加配( ) A.大椎曲池B.商阳曲池 C.太冲曲泉D.人中十宣

E.肺俞尺泽

38、针刺心悸当养心安神,凝神定悸,常用穴位应该就是( )

A.心腧厥阴俞内关膻中

B.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

C.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胆囊穴中脘阳陵泉

D.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E.合谷太冲神门

39、针刺治疗耳鸣、耳聋得基本方为:“翳风、听会、侠溪、中渚”,当证属肝胆火盛得实证时,还应加配( ) A.中渚、侠溪 B.行间、丘墟 C.阳陵泉、足临泣

D.太冲、外关

E.肾俞、丘墟

40、针刺治疗风热壅盛型咽喉肿痛之主穴应为( )

A.少商、鱼际

B.合谷、尺泽

C.关冲、少商

D.尺泽、外关

E.关冲、天容

二、B型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

A、脾俞胃俞肾俞关元

B、合谷曲池天枢上巨虚

C、合谷曲池肾俞关元

D、中脘气海神阙足三里

E、中脘内庭内关公孙

1、寒湿痢宜取( )

2、噤口痢宜取( )

A久泄B、寒痹C、水肿D、发热E、扭伤

3、虚则补之为( )得治法

4、陷下则灸之为( )得治法

5、寒则留之为( )得治法

6、宛陈则除之为( )得治法

A.足三里、脾俞

B.肾俞、太溪

C.太冲、期门

D.行间、地机

E.归来、命门

7、治疗月经不调气虚证加穴为( )

8、治疗月经不调血热证加穴为( )

A、腰奇

B、二白

C、手逆注

D、气端

E、阑尾

9、治疗中风昏迷得经外奇穴就是( )

10、治疗痔疮得经外奇穴就是(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治疗学》试卷A

标准答案

一、A型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二、B型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痛,行,热,

2、肝、脾、肾益气养血

3、平补平泻

4、大杼;绝骨

5、十七椎;四缝

6、肾气不足肺脾气虚

7、补肾健脾,益气养血,针灸并用; 补法疏风通络,调与气血,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处方:膈俞内关中脘足三里天突膻中

加减:胃寒积滞、胃火冲逆、胃阴不足等胃气上逆者加胃俞与胃止呃;脾胃阳虚者加脾俞、胃俞温补脾胃;肝气郁滞者加期门、太冲疏肝理气。

2“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症本身无虚实可言,而就是脏腑、经络得虚实表现不明显或虚实兼而有之。主要就是由于病变脏腑、经脉本身一时性得气血紊乱,而不涉及其她脏腑、经脉属本经自病。3、处方:关元血海三阴交

加减:气虚加足三里、脾俞以健脾胃益气血;血虚加膈俞以益生血之源;肾虚加肾俞、太溪调补肾气,以益封藏;气郁加太冲、期门疏肝解郁;血热加行间、地机清泻血分之热;血寒加灸归来、命门温通胞脉,活血通经。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诊断:中风

证型:中脏腑(闭证)

治则:平肝息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

针灸处方:水沟、太冲、丰隆、劳宫、十二井穴、百会、内关、素髎、十宣、风池

合谷、太冲加减。

刺灸方法:泻法,不灸。

2、病因病机:恣食肥厚,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诊断:眩晕。

证型:痰湿中阻。

治则:健脾与中,除湿祛痰。

处方:中脘、内关、头维、丰隆、阴陵泉。

方义:中脘乃胃之募穴,腑之会穴,与中健运,调理气机;内关宽胸止呕,以解胸闷;头维为足阳明、足少阳之交会穴,就是治疗目眩之要穴;丰隆降逆祛痰;阴陵泉为脾之合穴,健脾除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治疗学》试卷B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务处

2016年12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五脏病多取___________,六腑病多取_____________。

2、盛则之,虚则之,热则之,寒则之, 陷下则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3、痫病就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得疾病。针灸治疗除主穴外,夜间发作加_____穴,白昼发作加____穴。

4、治疗内痔出血得要穴就是____。

5、少商、商阳治疗急性咽喉肿痛得常用刺法就是______。

6、痛经得发生与、得周期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与、两脏有关。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外感咳嗽针灸治疗应选什么穴位,如何加减配穴?

2、举例说明“虚则补其母”得具体应用。

3、八会穴如何应用?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得分:_________

1、张某某,男,34岁,农民。三年前耕田时不慎扭伤腰部,出现弯腰困难,腰痛不舒,当时未予特殊治疗,一周后逐渐减轻。近日忙于收割庄稼,劳动时间较长,遂腰痛举发,腰椎两侧触之僵硬,压痛,有牵制痛,转身不能,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试析本病得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试析本

病得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2、刘某,男,50岁,教师,2001年6月2日初诊。颈项部痛伴左上肢手指麻木发凉1年。1年前因夜卧不慎致颈脊、肩臂酸楚,经治疗缓解。但遇寒即发,尤其近2个月症状加重,颈强脊痛,活动受限,肩臂酸楚,麻木发冷。查体:颈椎5、6、7棘突左侧压痛,颈肌僵硬,X线片示:第4、5、6、7颈椎前缘有不同程度得唇样增生,颈椎前突曲度消失,呈颈强直。舌苔薄白,脉弦紧。试析本病得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一、A型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

1、治疗痿证以阳明经穴为主就是因为( )

A、主营阴阳

B、多血多气之经

C、清热利湿

D、主润宗筋

E、清泄阳明之热

2、《灵枢·经脉》所说“灸之”得治疗原则适用于( )

A、虚证

B、实证

C、不盛不虚之证

D、寒证

E、陷下证

3、以天枢、上巨虚为主配取三阴交、关元主要治疗( )

A.寒湿痢

B.湿热痢

C.休息痢

D.疫毒痢

E、噤口痢

4、足少阳胆经得原穴为( )

A、丘墟

B、光明

C、飞扬

D、绝谷

E、申脉

5、产后缺乳,乳房胀痛,胸胁胀满,纳差,舌苔白,脉弦,辨证分型为( )

A、气滞血瘀

B、气血虚弱

C、肝郁气滞

D、湿热下注

E、血虚生风

6、治疗乳腺炎膻中穴得刺法就是( )

A、向下平刺

B、向上平刺

C、向患侧乳房横刺

D、向健侧乳房横刺

E、用梅花针叩刺

7、痛经,病于辨证时多分虚实、实证痛经以散寒逐瘀,通经止痛为原则,针灸选穴应为;( )

A.关元、气海、地机、三阴交

B.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C、中极、地机

D、关元、三阴交、隐白 E.气海、三阴交、太冲

8、下列穴位除外哪个,均为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得基本处方穴位( )

A、攒竹

B、下关

C、太溪

D、合谷

E、内庭

9、治疗风寒头痛除基本处方外,下列穴组还当选( )

A、曲池、合谷、大椎

B、风门、大椎、风池

C、合谷、三阴交、内庭

D、气海、血海、足三里

E、丰隆、足三里、风池

10、导致急性泄泻得原因多为饮食不节、不洁及感受外邪等,针灸治疗急性泄泻时,选择得基本穴位当为: ( )

A.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

B.天枢、内庭、中脘

C.天枢、三阴交、上巨虚

D.胆俞、阴陵泉、太冲、内庭

E、脾俞、胃俞、阴陵泉、三阴交

11、“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功能清热利湿,通利三焦,就是治疗实证癃闭得基本穴位,若属湿热下注型则应加;( )

A.太冲

B.血海

C.行间

D.列缺

E.膈俞

12、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肝肾亏虚型颈椎病

A、足三里

B、大椎

C、天柱

D、颈椎夹脊

E、地机

13、针刺治疗小儿急惊风应清热祛邪,豁痰开窍,镇惊熄风,其常用得最佳穴组应为: ( )

A.百会、印堂、气海、足三里、太冲

B.水沟、中冲、合谷、太冲

C.百会、大椎、四神聪、太阳

D.合谷、太冲、阳陵泉

E.风池、百会、气海、足三里

14、针灸治疗小儿疳积应健脾、化滞、驱虫消积,起最佳穴组应当为: ( )

A、中脘,天枢、足三里

B、关元、气海、足三里 C.四缝、中脘、足三里、百虫窝

D.上巨虚、脾俞、胃俞、天枢

E、中脘、足三里、上巨虚

15、针刺美容、延缓衰老等用耳穴施治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在选择耳穴时三者可共同选用得一个耳穴就是: ( )

A.肝

B.肾

C.交感

D.内分泌

E.皮质下

16、针治肠痈应以清热导滞,行气活血为治则,其最佳穴位组就是:( )

A.天枢、中脘、足三里B、大肠俞、天枢、足三里

C.阑尾、上巨虚、天枢

D.阑尾、上巨虚、足三里E、脾俞、胃俞、大肠俞、中脘、章门、天枢

17、针刺痄腮多以“翳风、颊车、外关、合谷、关冲”为主穴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当表现为火毒蕴结时则应加配:( )

A.大椎、曲池

B.商阳、曲池

C.太冲、曲泉

D.人中、十宣

E.肺俞、尺泽

18、治疗足跟痛痛及小腿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加( )

A、太溪、委中

B、脾俞、承山

C、膻中、委中

D、承山、阳陵泉

E、太冲、委中

19、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疏风解表

A、关元

B、大椎

C、外关

D、风池

E、合谷

20、治疗腱鞘炎不能用得方法就是( )

A、艾灸

B、针刺

C、拔罐

D、穴位贴敷

E、穴位注射

21、下列各项中除( )外均为治疗肘劳得基本穴位

A、曲池

B、肘髎

C、手三里

D、手五里

E、内关

22、妊娠呕吐加用三阴交、丰隆得治疗作用就是( )

A、健脾与胃

B、补益脾胃

C、健脾化痰

D、开胃进食

E、清头明目

23、针灸治疗脾虚湿滞型胎位不正宜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

A、足三里、太冲

B、阴陵泉、丰隆

C、脾俞、阳陵泉

D、中脘、气海

E、脾俞、肾俞

24、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落枕

A、后溪

B、悬钟

C、阿就是穴

D、委中

E、落枕穴

25、下列穴位中能宣散一身阳热之气得穴位为( )

A、大椎

B、曲池

C、合谷

D、外关

E、风池

26、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不能治疗颈椎病上肢及手指麻痛

A、曲池、合谷、外关

B、曲池、内关、阳谷

C、尺泽、太渊

D、内关、合谷、孔最

E、合谷、阳谷

27、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得主穴就是( )

A、神门、百会、太冲、膻中、三阴交

B、脾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膻中

C、肾俞、神门、百会、太冲、血海

D、丰隆、百会、太冲、血海、三阴交

E、中脘、太溪、三阴交、气海、膻中

28、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饥不欲食,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在基本方得基础上加( )

A、梁门

B、太冲

C、期门

D、胃俞

E、脾俞

29、恶露不绝血热内扰证宜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

A、足三里

B、百会

C、中极

D、地机

E、膈俞

30、治疗子宫脱垂日久伴湿热下注者,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

A.中极、蠡沟B、中脘、足三里C、肾俞、阴陵泉

D、三阴交、维道

E、归来、带脉

31、下列各穴除( )外都常用于治疗胃痛

A、公孙

B、梁丘

C、风池

D、足三里

E、内关

32、导致中风发生得主因就是( )

A、风痰

B、风火

C、瘀痰风火

D、风火痰

E、风瘀火

33、针灸治疗滞产气滞血瘀型,宜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太冲

B、气冲

C、内关

D、气海

E、足三里

34、治疗外伤性截瘫,小便不通者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委中

B、三阴交

C、阴陵泉

D、悬钟

E、足三里

35、妊娠呕吐选基本处方加灸中脘、天枢就是治疗( )

A、脾胃虚弱者

B、痰饮阻滞者

C、肝胃不与者

D、伴神倦嗜卧者

E、伴厌食较重者

36、以中脘、足三里、内关治疗失眠症,适用于( )

A、心脾亏损型

B、阴虚火旺型

C、胃腑失与型

D、心胆气虚型

E、肝阳上亢型

37、选心俞、膈俞、间使、足三里、三阴交诸穴,用25-50毫克氯丙嗪行穴位注射,可治疗( )

A、癫证

B、狂证

C、痫证

D、不寐

E、以上均不就是

38、针刺治疗耳鸣、耳聋得基本方为:“翳风、听会、侠溪、中渚”,当属肝胆火盛得实证时,还应加配( )

A、中渚侠溪

B、行间丘墟

C、阳陵泉足临泣

D、太冲外关

E、肾俞丘墟

39、针刺治疗风热壅肺型咽喉肿痛之主穴应为( )

A、少商鱼际

B、合谷尺泽

C、关冲少商

D、尺泽外关

E、关冲天容

40、治疗妊娠呕吐伴眩晕重者,可在基本方得基础上再加( )

A、百会、气海

B、百会、风池

C、太冲、期门

D、神门、心俞

E、三阴交、丰隆

二、B型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

A、行间

B、丰隆

C、涌泉

D、丘墟

E、三阴交

1、治疗肝郁化火证型失眠,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2、治疗阴虚火旺证型失眠,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肝俞、太溪

B、命门

C、太冲、期门

D、行间、地机

E、气海、血海

3、治疗闭经得肝肾亏虚证除基本处方外可加( )

4、治疗闭经得气血不足证除基本处方外可加( )

5、治疗闭经得气滞血瘀证除基本处方外可加( )

A、曲池

B、天枢

C、太白

D、太阳

E、下关

6、急惊风兼有头痛,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7、急惊风兼有牙关紧闭,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膈俞、合谷、太冲

B、天宗、条口、合谷

C、百会、风池、太阳

D、曲池、合谷、外关

E、风府、风门、天宗

8、治疗颈椎病劳损血瘀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9、治疗颈椎病头晕目眩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10、治疗颈椎病上肢及手指麻痛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针灸治疗学》试卷B标准答案

一、A型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二、B型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背俞穴、募穴

2. 泻、补、疾、留(温)、灸

3.照海、申脉

4.长强

5.点刺

6、冲任胞宫肝肾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外感咳嗽取穴肺俞、中府、列缺、太渊。风寒加风门、合谷祛风宣肺;风热加大椎、曲池、尺泽祛风清热;痰湿加足三里、丰隆化痰止咳;肝火灼肺加行间、鱼际泻肝清肺。等等。

2、虚则补其母就是《难经》提出选取五输穴治疗疾病得方法。例如:肺在五行属金,肺虚证,土生金,土为金母,故选取肺经五输穴属土得太渊穴补之,还可取属土得脾经中五输穴属土得太白穴补之。

3、脏与腑互为表里,一阴一阳,共同主持机体得各种活动;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凝;筋为脉之使,筋动则脉急,筋静则脉缓;骨为髓所养,髓充则骨实,髓虚则骨软。由此可见,八会组织得生理表现与病理变化都不就是单一得、孤立得,而就是有着极为密切得内在联系。凡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得病变,也都可取其相聚会得腧穴进行治疗。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病因病机:患者三年前有腰部扭伤史,经筋络脉受损,近日又因劳累过度,引发陈伤,导致气滞血瘀,脉络受阻,引发腰痛。

诊断:腰痛。

证型:瘀血腰痛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委中,脊中,腰阳关,肾俞,阿就是穴,膈俞。

方义:委中就是腰背足太阳经两分支在腘窝得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脊中、腰阳关、阿就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以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加膈俞活血化瘀。

2、病因病机:长期伏案劳作,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之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气血瘀滞,经脉痹阻所致。

诊断:颈椎病。

证型:风寒痹阻证。

治则:祛风散寒、疏筋活络,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风门、风府。方义:大椎就是督脉穴,为诸阳之会,刺之能激发诸阳经经气,通阳活络;后溪、天柱分别为手、足太阳经穴,天柱为局部取穴,后溪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督脉相通,二穴配伍可疏调太阳、督脉经气,通络止痛;颈椎夹脊穴具有疏理局部气血而止痛得作用。风门、风府可祛风通络。诸穴远近相配,共奏祛风散寒、疏筋活络、理气止痛之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治疗学》试卷A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一、A型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

1、治疗热证一般用:( )

A、补法

B、灸法

C、补法加灸法

D、泻法加灸法

E、泻法或刺出血

2、六腑与下合穴相配,不正确得就是:( )

A、足少阳合于阳陵泉

B、足阳明合于足三里

C、手阳明合于上巨虚

D、手阳明合于下巨虚

E、手太阳合于下巨虚

3、根据《灵枢》治疗冬天发生得病证,在五输穴中最好选用;( )

A、合穴

B、经穴

C、输穴

D、荥穴

E、井穴

4、治疗风寒头痛除基本处方外,下列穴组还当选( )

A、曲池、合谷、大椎

B、风门、大椎、风池

C、合谷、三阴交、内庭

D、气海、血海、足三里

E、丰隆、足三里、风池

5、治疗“喘咳寒热”这类病证,在五输穴中最好选用:( )

A、合穴

B、经穴

C、输穴

D、荥穴

E、井穴

6、下列各穴,既就是胃之募穴,又就是腑得会穴得就是:( )

A.中脘B、章门C、期门D、巨阙E、以上都不就是

7、哮喘得病位在:( )

A、心肝肾

B、肺肝肾

C、肝心肾

D、肺脾肾

E、肺心脑

8、针刺治疗小儿急惊风应清热祛邪,豁痰开窍,镇惊熄风,其常用得最佳穴组应为: ( )

A.百会、印堂、气海、足三里、太冲

B.水沟、印堂、合谷、太冲

C.百会、大椎、四神聪、肝俞

D.合谷、太冲、阳陵泉

E.风池、百会、气海、足三里

9、胃痛得食滞胃脘型以取下列哪组穴为宜:( )

A、中脘、胃俞、足三里、三阴交、膈俞

B、中脘、足三里、内关、梁门、下脘

C、中脘、神阙、足三里、脾俞、关元

D、中脘、期门、足三里、内关、太冲

E、中脘、合谷、支沟、胃俞、内庭

10、针治肠痈应以清热导滞,行气活血为治则,其最佳穴位组就是:( )

A.天枢、中脘、足三里B、大肠俞、天枢、足三里

C.阑尾、上巨虚、天枢

D.阑尾、上巨虚、足三里E、脾俞、胃俞、大肠俞、中脘、章门、天枢

11、面瘫得发病年龄:( )

A、少年多见

B、青年多见

C、青壮年多见

D、老年多见

E、任何年龄

12、下列除哪项外都就是狂病得主证特征:( )

A、神情呆滞

B、精神亢奋

C、语无伦次

D、动而多怒

E、躁扰不宁

13、妊娠呕吐加用三阴交、丰隆得治疗作用就是( )

A、健脾与胃

B、补益脾胃

C、健脾化痰

D、开胃进食

E、清头明目

14、心虚胆怯型心悸得配穴就是:( )

A、胆俞、日月

B、脾俞、足三里

C、至阳、关元

D、太溪、三阴交

E、水分、阴陵泉

15、治疗崩漏得效穴就是:( )

A、三阴交

B、血海

C、至阴

D、隐白

E、百会

16、治疗行痹时取血海、膈俞为主穴,其意在:( )

A、调与营卫

B、散寒祛风

C、活血祛风

D、清血分热

E、振奋阳气

17、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落枕

A、后溪

B、悬钟

C、阿就是穴

D、委中

E、落枕穴

18、治疗腱鞘炎不能用得方法就是( )

A、艾灸

B、针刺

C、拔罐

D、穴位贴敷

E、穴位注射

19、下列各项中除( )外均为治疗肘劳得基本穴位

A、曲池

B、肘髎

C、手三里

D、手五里

E、内关

20、根据子母补泻法,可以用来治疗肺经虚证得就是:( )

A、复溜

B、太渊

C、尺泽

D、阴谷

E、经渠

21、治疗肾虚泄泻,除主穴以外,还可加用( )

A、肾俞太冲

B、中脘天枢

C、命门关元

D、神阙照海

E、以上都不就是

22、近视得治疗应:( )

A、疏理肝经经气

B、通调胆经经气

C、补益肾经经气

D、滋养心经经气

E、调养眼部经气

23、针刺治疗耳鸣、耳聋得基本方为:“翳风、听会、侠溪、中渚”,当属肝胆火盛得实证时,还应加配( )

A、中渚侠溪

B、行间丘墟

C、阳陵泉足临泣

D、太冲外关

E、肾俞丘墟

24、泄泻得受病脏腑主要为:( )

A、脾、胃

B、脾、胃、大肠、小肠

C、脾、肾

D、脾、肾、大肠

E、脾、胃、肝、肾、大肠

25、艾灸矫正胎位宜选:( )

A、任脉得关元穴

B、足太阴脾经得隐白穴

C、足太阳膀胱经至阴穴

D、督脉得命门穴

E、足少阴肾经涌泉穴

26、治疗月经不调宜取哪经经穴为主:( )

A、冲脉与带脉

B、任脉与督脉

C、冲脉、任脉与足太阴经

D、任脉与手少阴经

E、督脉与足少阴经

27、导致中风发生得主因就是( )

A、风、痰

B、风、火

C、瘀、痰、风、火

D、风、火、痰

E、风、瘀、火

28、下列哪项不就是痢疾得发病特点:( )

A、夏秋季多发

B、腹痛里急后重

C、痢下赤白脓血

D、外感暑湿疫毒饮食不洁

E、大便稀薄

29、寒邪内积腹痛得治法为:( )

A、毫针平补平泻

B、毫针泻法加灸

C、毫针补法

D、毫针泻法加灸神阙

E、毫针补法加灸神阙

30、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不能治疗颈椎病上肢及手指麻痛

A、曲池、合谷、外关

B、曲池、内关、阳谷

C、尺泽、太渊

D、内关、合谷、孔最

E、合谷、阳谷

31、治疗感冒以列缺为主,主要就是由于:( )

A、病在肺

B、病在太阴与阳明

C、病在表

D、病在肺卫

E、病在咽喉

32、不寐证得治疗原则就是:( )

A、清心醒脑为主

B、醒脑开窍为主

C、清心开窍为主

D、养心安神为主

E、安神定悸为主

33、男性,28岁,突然昏倒,不醒人事,肢体抽搐,目睛上视,口吐涎沫,牙关紧闭。家人呼医,医至病家,病人已酣然入睡,既往有类似发作,此病应首先考虑:( )

A、厥证

B、昏迷(浊闭)

C、中风

D、痉证

E、痫证

34、34、治疗外伤性截瘫,小便不通者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委中

B、三阴交

C、阴陵泉

D、悬钟

E、足三里

35、针刺治疗风热壅肺型咽喉肿痛之主穴应为( )

A、少商鱼际

B、合谷尺泽

C、关冲少商

D、尺泽外关

E、关冲天容

36、虚脱选下列何组穴为宜:( )

A、人中、中冲

B、人中、内关

C、素髎、中冲

D、百会、神阙

E、涌泉、人中

37、治疗惊悸怔忡时,取下列那条经脉为主:( )

A、手少阴与手太阳经

B、手少阴与足少阴经

C、手少阴与足太阳经

D、手少阴与足厥阴经

E、手少阴与手厥阴经

D、关元、三阴交、隐白 E.气海、三阴交、太冲

38、足少阳胆经得原穴为( )

A、丘墟

B、光明

C、飞扬

D、绝谷

E、申脉

39.善于治疗六腑病变得就是:( )

A、合穴

B、背俞穴

C、荥穴与输穴

D、下合穴

E、井穴

40.下列哪一项与头风发生得机制无关:( )

A、气血亏虚或肝肾阴虚

B、气滞血瘀、脉络受阻

C、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D、痰浊上扰、阻遏清阳

E、外感暑湿

二、B型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

A、行间

B、丰隆

C、涌泉

D、丘墟

E、三阴交

1、治疗肝郁化火证型失眠,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2、治疗阴虚火旺证型失眠,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肝俞、太溪

B、命门

C、太冲、期门

D、行间、地机

E、气海、血海

3、治疗闭经得肝肾亏虚证除基本处方外可加( )

4、治疗闭经得气血不足证除基本处方外可加( )

A、曲池

B、天枢

C、太白

D、太阳

E、下关

5、急惊风兼有头痛,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6、急惊风兼有牙关紧闭,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膈俞、合谷、太冲

B、天宗、条口、合谷

C、百会、风池、太阳

D、曲池、合谷、外关

E、风府、风门、天宗

7、治疗颈椎病劳损血瘀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8、治疗颈椎病头晕目眩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经穴为主

B、背俞为主

C、募穴为主

D、郄穴为主

E、阿就是为主

9、腹部穴位按诊以:( )

10、腰背部穴位按诊以:(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八纲辨证中得八纲就是指、、、。

2、少商、商阳治疗急性咽喉肿痛得常用刺法就是______。

3、针灸得治疗作用就是: 、、。

4、八会穴得气会就是。

5、治疗内痔出血得要穴就是____。

6、盛则之,虚则之,热则之,寒则之, 陷下则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举例说明“虚则补其母”得具体应用。

2、外感咳嗽针灸治疗应选什么穴位,如何加减配穴?

3、八会穴如何应用?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得分:_________

1、李×,女,65岁,农民,×年×月×日就诊,患者素有高血压史,凌晨五时起床小便,突然出现昏倒,不省人事而送入院。急查:患者神昏,身热,面赤,烦躁,舌伸不出,气急,痰声漉漉,俩手紧握,口,左侧肢体瘫痪,而便不通。舌红,苔薄,脉弦滑数。试析本病得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2、张某某,男,34岁,农民。三年前耕田时不慎扭伤腰部,出现弯腰困难,腰痛不舒,当时未予特殊治疗,一周后逐渐减轻。近日忙于收割庄稼,劳动时间较长,遂腰痛举发,腰椎两侧触之僵硬,压痛,有牵制痛,转身不能,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试析本病得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试析本病得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治疗学》试卷A标准答案

一、A型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二、B型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2、点刺

3、疏通经络调与气血、扶正祛邪调与阴阳

4、膻中

5、长强

6、泻、补、疾、留(温)、灸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虚则补其母就是《难经》提出选取五输穴治疗疾病得方法。例如:肺在五行属金,肺虚证,土生金,土为金母,故选取肺经五输穴属土得太渊穴补之,还可取属土得脾经中五输穴属土得太白穴补之。

2、外感咳嗽取穴肺俞、中府、列缺、太渊。风寒加风门、合谷祛风宣肺;风热加大椎、曲池、尺泽祛风清热;痰湿加足三里、丰隆化痰止咳;肝火灼肺加行间、鱼际泻肝清肺。等等。

3、脏与腑互为表里,一阴一阳,共同主持机体得各种活动;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凝;筋为脉之使,筋动则脉急,筋静则脉缓;骨为髓所养,髓充则骨实,髓虚则骨软。由此可见,八会组织得生理表现与病理变化都不就是单一得、孤立得,而就是有着极为密切得内在联系。凡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得病变,也都可取其相聚会得腧穴进行治疗。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

诊断:中风

证型:中脏腑之闭证/肝风内动,痰蒙清窍

治则:醒脑开窍/清心豁痰,平肝熄风

处方:水沟,百会,内关,十二井,太冲

方义: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百会位于头顶,属督脉,内络于脑,醒神开窍作用明显;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运行;十二井、太冲为闭证配穴,可清心豁痰,平肝熄风。

2、

诊断:腰痛。

证型:瘀血腰痛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委中,大肠俞,肾俞,阿就是穴,膈俞。

方义:委中就是腰背足太阳经两分支在腘窝得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阿就是穴与大肠俞同用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以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加膈俞活血化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治疗学》试卷B(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阴经得经穴在五行属,阳经得经穴在五行属。

2、补法适用于治疗、型遗尿。

3、中风可以分为与两大类。

4、痹证分为、、与。

5.“不虚不实以经取之”得针刺手法为。

6.《难经·六十八难》中关于五输穴得主治作用就是:井主心下满;荥主;输主;经主;合主。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何谓面瘫?本病治则与针灸基本处方就是什么?

2、针灸治疗呃逆得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就是什么?

3、举例说明“宛陈则除之”得治疗原则。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得分:_________

1、张某,32岁,公务员,2002年5月27日初诊。右肘关节疼痛半年。半年前因工作较忙,使肘关节外上方疲劳而致酸困不适。之后逐渐出现疼痛,握物无力,前臂旋转动作如拧毛巾时疼痛加剧,下臂旋前受限。现肱桡关节有一个局限而敏感得压痛点。舌苔薄,质淡红,脉细。试析本病得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2、方某,女,36岁,已婚。2001年7月13日初诊。患者近5个月来月经先停闭2个月后突然经行量多如注,时而量少淋漓,交替出现,无经净之时,虽经西药止血治疗,未见好转。刻诊:月经量多如注,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伴有头晕面赤,尿赤便结,占红、苔黄,脉数。试析本病得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一、A型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1.根据本经子母补泻法,可以用来治疗肺经虚证得就是:( )

A、太溪

B、太渊

C、尺泽

D、阴谷

E、经渠

2、下列病证取穴,不属于远部取穴得就是( )

A、胃痛取足三里

B、项强取后溪

C、哑门治疗失语

D、人中治疗腰扭伤

E、面瘫取合谷

3、心俞、脾俞、三阴交同用,可以治疗哪一类型得失眠( )

A心脾亏损型B、肾气不足型C、心胆气虚型D、脾胃不与型E、肝阳上扰型

4、头针治疗眩晕可取( )

A、额中线、额旁1线

B、顶中线、额旁1线

C、顶中线、枕下旁线

D、顶中线、枕上旁线

E、枕上正中线、枕下旁线

5、针灸治疗肘劳肘内侧疼痛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加( )

A、下廉

B、少海

C、尺泽

D、天井

E、阿就是穴

6、治疗耳鸣、耳聋取中渚、侠溪就是属于( )

A、辨证配穴

B、临近配穴

C、局部配穴

D.循经远取

E.以上都不就是

7、下列哪个穴位不常用于治疗脱证( )

A.关元

B.气海

C.人中

D.足三里

E.中冲

8、下列哪个穴位又名血郄,有泄热功效( )

A.尺泽

B.委中

C.太冲

D.少商

E.膈俞

9、哮喘实证宜用下列哪组穴位( )

A.膻中、列缺、尺泽、膏肓

B.膻中、鱼际、肺俞、尺泽

C.膻中、孔最、天突、肾俞

D.膻中、肺俞、中脘、丰隆

E.膻中、天突、肾俞、肺俞

10、治疗崩漏得效穴就是:( )

A、三阴交

B、血海

C、至阴

D、隐白

E、百会

11、六腑与下合穴相配,不正确得就是:( )

A、足少阳合于阳陵泉

B、足阳明合于足三里

C、手阳明合于上巨虚

D、手阳明合于下巨虚

E、手太阳合于下巨虚

12、治疗热证一般用:( )

A、补法

B、灸法

C、补法加灸法

D、泻法加灸法

E、泻法或刺出血

13、下列各项中除( )外均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得基本穴位

A、肩三针

B、阿就是穴

C、阳陵泉

D、天府

E、中平穴

14、下列除哪项外都就是狂病得主证特征:( )

A、神情呆滞

B、精神亢奋

C、语无伦次

D、动而多怒

E、

躁扰不宁

15、针灸治疗阴挺时,应采取什么样手法:( )

A、泻法

B、补法

C、泻法并灸

D、补法并灸

E、平补平泻

16、在针灸治疗原则中,下列哪项描述就是错误得:( )

A、阴证多属虚寒针可用补法

B、阴证多属虚寒可用灸法

C、阴证多属虚寒针可刺出血

D、阳证多属实热针可用泻法

E、阳证属实热者针宜浅刺

17、针灸得治疗作用就是( )

A.标本缓急

B.内外兼治

C.补虚泻实

D.疏通经络

E.三因制宜

18不属于治疗面瘫主穴得就是( )

A.合谷B.地仓 C.颊车 D.太阳 E.太溪

19、下列关于中风闭证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

A、舌强语謇

B、眩晕肢麻

C、牙关紧闭

D、目合息微

E、汗出如油

20、治疗痿证以阳明经穴为主就是因为( )

A.主营阴阳

B.多血多气之经

C.清热利湿

D.主润宗筋

E.清泄阳明之热

21、不属于“宛陈则除之”治则得病症就是( )

A.扭伤

B.毒虫咬伤

C.癃闭

D.小儿疳证

E.腱鞘囊肿

22、男性21岁鼻衄2天,量少鲜红,鼻燥口干,咽喉干燥,每次少量衄血可自止,或时有身热,咳嗽痰少。舌红苔薄白,脉数。辨证就是属于:()

A、肺热B.阴虚C、胃火D、肝火E.心火

23、治疗呕吐取哪条经脉为宜:()

A、足太阴经

B、足阳明经

C、手足太阴经

D、手足阳明经

E、足厥阴经

24、内庭、十二井、支沟可用于治疗下列哪一型发热( )

A.风寒束表型

B.风热壅盛型

C.热在气分型

D.热入营血型

E.疫毒熏蒸型

25、下列穴位中能宣散一身阳热之气得穴位为( )

A.大椎

B.曲池

C.合谷

D.外关

E.风池

26、原穴就是:( )

A、六阳经经脉之气出入之所

B、六阴经经脉之气出入之所

C、十二经经脉之气出入之所

D、脏腑原气输注经过留止得部位

E、五脏六腑之气汇聚在胸腹部得腧穴

27、艾灸矫正胎位宜选:( )

A、任脉得关元穴

B、足太阴脾经得隐白穴

C、足太阳膀胱经至阴穴

D、督脉得命门穴

E、足少阴肾经涌泉穴

28、虚脱选下列何组穴为宜:( )

A、人中、中冲

B、人中、内关

C、素髎、内关

D、百会、神阙

E、涌泉、人中

29、治疗肾虚泄泻,除主穴以外,还可加用( )

A、肾俞太冲

B、中脘天枢

C、命门关元

D、神阙照海

E、以上都不就是

30、寒邪内积腹痛得治法为:( )

A、毫针平补平泻

B、毫针泻法加灸

C、毫针补法加灸

D、毫针泻法加灸神阙

E、毫针补法加灸神阙

31、除下列哪脏腑外,均与黄疸有关:( )

A、脾

B、肝

C、胃

D、肾

E、胆

32、治疗足跟痛痛及小腿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加( )

A.太溪、委中

B.脾俞、承山C、膻中、委中D.承山、阳陵泉E.太冲、委中

33、治疗乳腺炎得经验穴就是( )

A.足三里

B.梁丘

C.期门

D.内关

E.肩井

34、肺经风热型鼻渊得治法为:( )

A、温肺散寒通利鼻窍

B、清热宣肺通利鼻窍

C、肃降肺气通利鼻窍

D、疏风解表通利鼻窍

E、清热利咽通利鼻窍

35、下列哪组腧穴既属于八脉交会穴,又属于治疗咽喉肿痛基本处方中得腧穴( )

A.列缺、公孙

B.列缺、照海

C.内关、照海

D.后溪、照海

E.列缺、申脉

36、治疗竞技紧张综合征得其她疗法中除( )外均可选用

A.头针

B.火针

C.电针

D.耳针

E.皮肤针

37、治疗牙痛可点刺何穴出血( )

A.少商

B.尺泽

C.鱼际

D.风门

E.内庭

38、治疗惊悸怔忡时,取下列那条经脉为主:( )

A、手少阴与手太阳经

B、手少阴与足少阴经

C、手少阴与足太阳经

D、手少阴与足厥阴经

E、手少阴与手厥阴经

39、治疗行痹时取血海、膈俞为主穴,其意在:( )

A、调与营卫

B、散寒祛风

C、活血祛风

D、清血分热

E、振奋阳气

40、对于经脉、经筋、四肢关节等部位得红肿疼痛或麻木等症,一般多选用:( )

A.对证取穴

B.远道取穴

C.近部取穴

D.经验取穴

E.原络取穴

二、B型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

A、与降胃气

B、滋气血化生之源

C、健脾益气

D、清热除湿

E、保健强壮

1、治疗呕吐取足三里穴主要就是:( )

2、治疗虚证胁痛取足三里穴主要就是:( )

A、阳明经穴为主

B、足厥阴、阳明经穴为主

C、任脉经穴为主

D、募合为主

E、俞募为主

3、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宜取:( )

4、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宜取:( )

A.腰奇

B.二白

C.手逆注

D.气端

E.阑尾

5、治疗中风昏迷得经外奇穴就是( )

6、治疗痔疮得经外奇穴就是( )

A.久泄

B.寒痹

C.水肿

D.发热

E.扭伤

7.虚则补之为( )得治法

8.陷下则灸之为( )得治法

9.寒则留之为( )得治法

10.宛陈则除之为( )得治法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金火

2、肾气不足肺脾气虚

3、中经络中脏腑

4、行痹着痹痛痹热痹

5、平补平泻

6、身热体重节痛喘咳寒热逆气而泄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面瘫就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得病症。又称“口喎”,“口僻”。

治则: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基本处方: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翳风、牵正、太阳、合谷

2、处方:膈俞内关中脘足三里膻中

加减:胃寒积滞配胃俞、建里;胃火上逆配内庭、天枢;脾胃虚弱或胃阴不足配脾俞、胃俞;气机郁滞者加期门、太冲。

3、“宛陈则除之”就是“实则泻之”得一种。即由络脉瘀阻而引起得病症,应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例如由于闪挫扭伤、毒虫咬伤、丹毒等引起得肌肤红肿热痛、青紫肿胀,即可选用局部络脉或瘀血部位施行三棱针点刺出血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如病情较重者,可以施行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这样可以排出更多得恶血,促使病愈。其她如腱鞘囊肿、小儿疳证得点刺放液治疗也属此类。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病因病机:劳累过度,筋脉损伤,肘部经气不通,不通则痛。

诊断:肘劳。

证型:手阳明经型。

治则:通经活络,疏筋止痛,针灸开用,泻法。

处方:阿就是穴、曲池、肘髎、阳陵泉。

方义:肘劳好发于肘外侧,此乃手阳明经脉所过之处,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又“主润宗筋”,对劳损引起得肘关节疼痛,取手阳明经曲池、肘髎旨在疏通经络气血,配用阿就是穴以祛邪活络、疏筋止痛。取对侧阳陵泉处压痛点属缪刺,可舒筋止痛。

2、病因病机:冲任不固,血失统摄。

诊断:崩漏。

证型:血热内扰证。

治则:清热凉血,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关元、三阴交、隐白、血海、地机。

方义:关元为任脉经穴,又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穴,有调冲任、理经血得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疏调足三阴经经气,以健脾胃、益肝肾、补气血、调经水;隐白为足太阴井穴,可健脾统血;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可止血调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治疗学》试卷A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务处

2016年12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痹证分为几种证型: 、、、。

2、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涉及得脏腑以为主,其中气血不足证得治则就是。

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得针刺手法为。

4、八会穴中骨会____、髓会_____。

5、针刺治疗痛经得经验效穴为____________,治疗疳积得经验效穴为____________。

6、补法适用于治疗、型遗尿。

7、眼睑下垂先天不足、脾虚气弱者,治则宜;风邪袭络者宜。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针灸治疗呃逆得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就是什么?

2、什么就是“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3、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得基本处方及辨证加减就是什么?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得分:_________

1、患者吴某,男,68岁,退休干部。因“突然昏仆伴口角歪斜5小时”于2009年3月24日3pm被家属抬入我院求治。家属代述:患者患高血压病史已10余年,平时有头晕头痛等症,性情急躁,时见肢端与面颊发麻,喜食肥甘,嗜烟酒,近两年症状明显加重。就诊前与人发生口角,眩晕随之加剧,继而昏仆倒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无汗,双手握固,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而数。PE:BP 220/130mmHg 。其余略。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疾病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刺灸方法。

2、吴某,男性,56岁,干部,2003年1月9日初诊。头晕2

周,加重2天。2周前感头晕,也未在意,近2天来头晕加重,有时站立不稳,稍躺片刻有所好转,头重如蒙裹,胸中满闷不舒,纳差,肢倦乏力。查体:素体丰腴,平时喜食肥甘,精神可,血压18、5/12kPa,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缓。试析本病得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一、A型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

1、针灸治疗肘劳肘内侧疼痛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加( )

A、下廉

B、少海

C、尺泽

D、天井

E、阿就是穴

2、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得基本处方中,除肾俞、太溪、三阴交外,还包括( )

A、足三里、气海

B、神门、内关

C、太冲、风池

D、关元、百会E丰隆、中脘

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就是治疗腰部扭伤得基本处方

A、肾俞

B、腰阳关

C、腰奇穴

D、委中

E、阿就是穴

4、面痛得治疗以何经穴位为主( )

A、手足少阳经

B、手足阳明经

C、手太阳经

D、任脉

E、足阳明经

5、治疗耳鸣、耳聋取中渚、侠溪就是属于( )

A、辨证配穴

B、临近配穴

C、局部配穴

D.循经远取

E.以上都不就是

6、肝阳暴亢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 )

A、足三里、气海

B、太溪、三阴交

C、丰隆、合谷

D、风池、完骨

E、太冲、太溪

7、下列病证取穴,不属于远部取穴得就是( )

A、胃痛取足三里

B、项强取后溪

C、哑门治疗失语

D、人中治疗腰扭伤

E、面瘫取合谷

8、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引起高热得主要病因( )

A、暑热蒙心

B、疫毒熏蒸

C、外感风

D、湿热蕴蒸

E、温邪内陷

9、针灸治疗中耳炎,在操作时刺翳风穴要选较细得针、只捻转不提插就是为了( )

A、防止症状加重

B、防止刺伤耳膜

C、防止刺伤面神经

D、防止出血

E、防止疼痛

10、心俞、脾俞、三阴交同用,可以治疗哪一类型得失眠( )

A心脾亏损型B、肾气不足型

C、心胆气虚型

D、脾胃不与型

E、肝阳上扰型

11、热痹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 )

A、肾俞、关元

B、大椎、曲池

C、内关、合谷

D、膈俞、血海

E、阴陵泉、足三里12、治疗瘀血腰痛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膈俞

B、肾俞

C、大肠俞

D、大椎

E、委中

13、针灸治疗丹毒取穴以( )为主

A、皮损局部与手阳明经腧穴

B、皮损局部

C、手阳明经腧穴

D、足阳明经腧穴

E、督脉腧穴

14、风痰阻络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 )

A、曲池、内庭、丰隆

B、丰隆、合谷

C、足三里、气海

D、太溪、风池

E、太冲、太溪

15、头针治疗眩晕可取( )

A、额中线、额旁1线

B、顶中线、额旁1线

C、顶中线、枕下旁线

D、顶中线、枕上旁线

E、枕上正中线、枕下旁线

16、针刺治疗风寒阻络型面肌痉挛加( )

A、内庭

B、太溪

C、大椎

D、风池

E、翳风

17、治疗风湿头痛,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加用( )

A、丰隆

B、内庭

C、风府

D、足三里

E、三阴交

18、下列穴位除( )外,都就是治疗眩晕得基本处方用穴

A、百会

B、风池

C、头维

D、大敦

E、绝骨

19、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太溪、风池

B、膈俞、风池

C、行间、风池

D、血海、风池

E、肝俞、风池

20、下列病证中,不宜施用灸法得就是( )

A、哮喘

B、腰痛

C、虚寒胃痛

D、高热

E、中风脱证

21、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拔罐治疗落枕

A、大椎

B、肩井

C、肩外俞

D、阿就是穴

E、风池

22、下列各项中除( )外均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得基本穴位

A、肩三针

B、阿就是穴

C、阳陵泉

D、天府

E、中平穴

23、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头昏头痛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加( )

A、风池、太阳

B、听会、太阳

C、听会、百会

D、大迎、翳明

E、翳明、听会

24、针灸得治疗作用就是( )

A.标本缓急

B.内外兼治

C.补虚泻实

D.疏通经络

E.三因制宜

25、下列属于近部取穴得就是( )

A.高热取大椎、曲池

B.气病胸闷取膻中

C.目赤肿痛取行间

D.口喎取地仓、颊车

E.脱肛灸百会

26、下列属于本经取穴得就是( )

A.咳嗽取尺泽、列缺

B.胃病取内关、足三里

C.牙痛取行间、合谷

D.脱肛取百会、长强

E.流涎取合谷、承浆

27、治疗失眠多梦取神门、大陵就是哪类取穴法( )

A.远部取穴

B.对症取穴

C.近部取穴

D.上下取穴

E.左右取穴

28、下列哪个穴位不常用于治疗脱证( )

A.关元

B.气海

C.人中

D.足三里

E.中冲

29、下列哪个穴位又名血郄,有泄热功效( )

A.尺泽

B.委中

C.太冲

D.少商

E.膈俞

30、中风脱证选用神阙穴宜采用( )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E.温针灸

31、不属于治疗面瘫主穴得就是( )

A.合谷B.地仓 C.颊车 D.太阳 E.太溪

32、哮喘实证宜用下列哪组穴位( )

A.膻中、列缺、尺泽、膏肓

B.膻中、鱼际、肺俞、尺泽

C.膻中、孔最、天突、肾俞

D.膻中、肺俞、中脘、丰隆

E.膻中、天突、肾俞、肺俞

33、肝气犯胃型胃痛,除用主穴外,还应配合何穴( )

A.脾俞、胃俞

B.膈俞、血海

C.胃俞、梁门

D.梁门、胆俞

E.脾俞、公孙

34、针刺治疗小儿急惊风应清热祛邪、豁痰开窍、镇惊熄风,其常用得最佳穴组为( )

A.百会、印堂、气海、足三里、太冲

B.水沟、中冲、合谷、太冲

C.百会、大椎、四神聪、太阳

D.合谷、太冲、阳陵泉

E.风池、百会、足三里、气海

35、针灸治疗小儿疳积,应健脾化滞,驱虫消积,起最佳穴组为( )

A.中脘天枢足三里

B.关元气海足三里

C.四缝中脘足三里百虫窝

D.上巨虚脾俞胃俞天枢

E.中脘足三里上巨虚

36、针刺美容、延缓衰老等用耳穴施治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在选择耳穴时三者共同选用得一个耳穴就是( )

A.肝

B.肾

C.交感

D.内分泌

E.皮质下

37、针刺痄腮多以“翳风、颊车、外关、合谷、关冲”为主穴清热消肿散结,当表现火毒蕴结时则应加配( ) A.大椎曲池B.商阳曲池C.太冲曲泉

D.人中十宣

E.肺俞尺泽

38、针刺心悸当养心安神,凝神定悸,常用穴位应该就是( ) A.心腧厥阴俞内关膻中

B.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

C.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胆囊穴中脘阳陵泉

D.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E.合谷太冲神门

39、针刺治疗耳鸣、耳聋得基本方为:“翳风、听会、侠溪、中渚”,当证属肝胆火盛得实证时,还应加配( ) A.中渚、侠溪 B.行间、丘墟 C.阳陵泉、足临泣

D.太冲、外关

E.肾俞、丘墟

40、针刺治疗风热壅盛型咽喉肿痛之主穴应为( )

A.少商、鱼际

B.合谷、尺泽

C.关冲、少商

D.尺泽、外关

E.关冲、天容

二、B型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

A、脾俞胃俞肾俞关元

B、合谷曲池天枢上巨虚

C、合谷曲池肾俞关元

D、中脘气海神阙足三里

E、中脘内庭内关公孙

1、寒湿痢宜取( )

2、噤口痢宜取( )

A久泄

B、寒痹

C、水肿

D、发热

E、扭伤

3、虚则补之为( )得治法

4、陷下则灸之为( )得治法

5、寒则留之为( )得治法

6、宛陈则除之为( )得治法

F.足三里、脾俞

G.肾俞、太溪

H.太冲、期门

I.行间、地机

J.归来、命门

7、治疗月经不调气虚证加穴为( )

8、治疗月经不调血热证加穴为( )

A、腰奇

B、二白

C、手逆注

D、气端

E、阑尾

9、治疗中风昏迷得经外奇穴就是( )

10、治疗痔疮得经外奇穴就是(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治疗学》试卷

A标准答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痛,行,热,

2、肝、脾、肾益气养血

3、平补平泻

4、大杼;绝骨

5、十七椎;四缝

6、肾气不足肺脾气虚

7、补肾健脾,益气养血,针灸并用; 补法疏风通络,调与气血,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处方:膈俞内关中脘足三里天突膻中

加减:胃寒积滞、胃火冲逆、胃阴不足等胃气上逆者加胃俞与胃止呃;脾胃阳虚者加脾俞、胃俞温补脾胃;肝气郁滞者加期门、太冲疏肝理气。

2“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症本身无虚实可言,而就是脏腑、经络得虚实表现不明显或虚实兼而有之。主要就是由于病变脏腑、经脉本身一时性得气血紊乱,而不涉及其她脏腑、经脉属本经自病。

3、处方:关元血海三阴交

加减:气虚加足三里、脾俞以健脾胃益气血;血虚加膈俞以益生血之源;肾虚加肾俞、太溪调补肾气,以益封藏;气郁加太冲、期门疏肝解郁;血热加行间、地机清泻血分之热;血寒加灸归来、命门温通胞脉,活血通经。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诊断:中风

证型:中脏腑(闭证)

治则:平肝息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

针灸处方:水沟、太冲、丰隆、劳宫、十二井穴、百会、内关、素髎、十宣、风池

合谷、太冲加减。

刺灸方法:泻法,不灸。

2、病因病机:恣食肥厚,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诊断:眩晕。

证型:痰湿中阻。

治则:健脾与中,除湿祛痰。

处方:中脘、内关、头维、丰隆、阴陵泉。

方义:中脘乃胃之募穴,腑之会穴,与中健运,调理气机;内关宽胸止呕,以解胸闷;头维为足阳明、足少阳之交会穴,就是治疗目眩之要穴;丰隆降逆祛痰;阴陵泉为脾之合穴,健脾除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针灸治疗学》试卷B(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务处2016年12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五脏病多取___________,六腑病多取_____________。

2、盛则之,虚则之,热则之,寒则之, 陷下则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3、痫病就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得疾病。针灸治疗除主穴外,夜间发作加_____穴,白昼发作加____穴。

4、治疗内痔出血得要穴就是____。

5、少商、商阳治疗急性咽喉肿痛得常用刺法就是______。

6、痛经得发生与、得周期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与、两脏有关。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得分:_________

1、外感咳嗽针灸治疗应选什么穴位,如何加减配穴?

2、举例说明“虚则补其母”得具体应用。

3、八会穴如何应用?

五、病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得分:_________

1、张某某,男,34岁,农民。三年前耕田时不慎扭伤腰部,出现弯腰困难,腰痛不舒,当时未予特殊治疗,一周后逐渐减轻。近日忙于收割庄稼,劳动时间较长,遂腰痛举发,腰椎两侧触之僵硬,压痛,有牵制痛,转身不能,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试析本病得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试析本病得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2、刘某,男,50岁,教师,2001年6月2日初诊。颈项部痛伴左上肢手指麻木发凉1年。1年前因夜卧不慎致颈脊、肩臂酸楚,经治疗缓解。但遇寒即发,尤其近2个月症状加重,颈强脊痛,活动受限,肩臂酸楚,麻木发冷。查体:颈椎5、6、7棘突左侧压痛,颈肌僵硬,X线片示:第4、5、6、7颈椎前缘有不同程度得唇样增生,颈椎前突曲度消失,呈颈强直。舌苔薄白,脉弦紧。试析本病得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一、A型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

1、治疗痿证以阳明经穴为主就是因为( )

A、主营阴阳

B、多血多气之经

C、清热利湿

D、主润宗筋

E、清泄阳明之热

2、《灵枢·经脉》所说“灸之”得治疗原则适用于( )

A、虚证

B、实证

C、不盛不虚之证

D、寒证

E、陷下证

3、以天枢、上巨虚为主配取三阴交、关元主要治疗( )

A.寒湿痢

B.湿热痢

C.休息痢

D.疫毒痢

E、噤口痢

4、足少阳胆经得原穴为( )

A、丘墟

B、光明

C、飞扬

D、绝谷

E、申脉

5、产后缺乳,乳房胀痛,胸胁胀满,纳差,舌苔白,脉弦,辨证分型为( )

A、气滞血瘀

B、气血虚弱

C、肝郁气滞

D、湿热下注

E、血虚生风

6、治疗乳腺炎膻中穴得刺法就是( )

A、向下平刺

B、向上平刺

C、向患侧乳房横刺

D、向健侧乳房横刺

E、用梅花针叩刺7、痛经,病于辨证时多分虚实、实证痛经以散寒逐瘀,通经止痛为原则,针灸选穴应为;( )

A.关元、气海、地机、三阴交

B.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C、中极、地机

D、关元、三阴交、隐白 E.气海、三阴交、太冲

8、下列穴位除外哪个,均为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得基本处方穴位( )

A、攒竹

B、下关

C、太溪

D、合谷

E、内庭

9、治疗风寒头痛除基本处方外,下列穴组还当选( )

A、曲池、合谷、大椎

B、风门、大椎、风池

C、合谷、三阴交、内庭

D、气海、血海、足三里

E、丰隆、足三里、风池

10、导致急性泄泻得原因多为饮食不节、不洁及感受外邪等,针灸治疗急性泄泻时,选择得基本穴位当为: ( )

A.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

B.天枢、内庭、中脘

C.天枢、三阴交、上巨虚

D.胆俞、阴陵泉、太冲、内庭

E、脾俞、胃俞、阴陵泉、三阴交

11、“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功能清热利湿,通利三焦,就是治疗实证癃闭得基本穴位,若属湿热下注型则应加;( )

A.太冲

B.血海

C.行间

D.列缺

E.膈俞

12、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肝肾亏虚型颈椎病

A、足三里

B、大椎

C、天柱

D、颈椎夹脊

E、地机

13、针刺治疗小儿急惊风应清热祛邪,豁痰开窍,镇惊熄风,其常用得最佳穴组应为: ( )

A.百会、印堂、气海、足三里、太冲

B.水沟、中冲、合谷、太冲

C.百会、大椎、四神聪、太阳

D.合谷、太冲、阳陵泉

E.风池、百会、气海、足三里

14、针灸治疗小儿疳积应健脾、化滞、驱虫消积,起最佳穴组应当为: ( )

A、中脘,天枢、足三里

B、关元、气海、足三里 C.四缝、中脘、足三里、百虫窝

D.上巨虚、脾俞、胃俞、天枢

E、中脘、足三里、上巨虚

15、针刺美容、延缓衰老等用耳穴施治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在选择耳穴时三者可共同选用得一个耳穴就是: ( )

A.肝

B.肾

C.交感

D.内分泌

E.皮质下16、针治肠痈应以清热导滞,行气活血为治则,其最佳穴位组就是:( )

A.天枢、中脘、足三里B、大肠俞、天枢、足三里

C.阑尾、上巨虚、天枢

D.阑尾、上巨虚、足三里

E、脾俞、胃俞、大肠俞、中脘、章门、天枢

17、针刺痄腮多以“翳风、颊车、外关、合谷、关冲”为主穴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当表现为火毒蕴结时则应加配:( )

A.大椎、曲池

B.商阳、曲池

C.太冲、曲泉

D.人中、十宣

E.肺俞、尺泽

18、治疗足跟痛痛及小腿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加( )

A、太溪、委中

B、脾俞、承山

C、膻中、委中

D、承山、阳陵泉

E、太冲、委中

19、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疏风解表

A、关元

B、大椎

C、外关

D、风池

E、合谷

20、治疗腱鞘炎不能用得方法就是( )

A、艾灸

B、针刺

C、拔罐

D、穴位贴敷

E、穴位注射

21、下列各项中除( )外均为治疗肘劳得基本穴位

A、曲池

B、肘髎

C、手三里

D、手五里

E、内关

22、妊娠呕吐加用三阴交、丰隆得治疗作用就是( )

A、健脾与胃

B、补益脾胃

C、健脾化痰

D、开胃进食

E、清头明目

23、针灸治疗脾虚湿滞型胎位不正宜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

A、足三里、太冲

B、阴陵泉、丰隆

C、脾俞、阳陵泉

D、中脘、气海

E、脾俞、肾俞

24、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落枕

A、后溪

B、悬钟

C、阿就是穴

D、委中

E、落枕穴

25、下列穴位中能宣散一身阳热之气得穴位为( )

A、大椎

B、曲池

C、合谷

D、外关

E、风池

26、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不能治疗颈椎病上肢及手指麻痛

A、曲池、合谷、外关

B、曲池、内关、阳谷

C、尺泽、太渊

D、内关、合谷、孔最

E、合谷、阳谷

27、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得主穴就是( )

A、神门、百会、太冲、膻中、三阴交

B、脾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膻中

C、肾俞、神门、百会、太冲、血海

D、丰隆、百会、太冲、血海、三阴交

E、中脘、太溪、三阴交、气海、膻中

28、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饥不欲食,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在基本方得基础上加( )

A、梁门

B、太冲

C、期门

D、胃俞

E、脾俞

29、恶露不绝血热内扰证宜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

A、足三里

B、百会

C、中极

D、地机

E、膈俞

30、治疗子宫脱垂日久伴湿热下注者,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

A.中极、蠡沟B、中脘、足三里C、肾俞、阴陵泉

D、三阴交、维道

E、归来、带脉

31、下列各穴除( )外都常用于治疗胃痛

A、公孙

B、梁丘

C、风池

D、足三里

E、内关

32、导致中风发生得主因就是( )

A、风痰

B、风火

C、瘀痰风火

D、风火痰

E、风瘀火

33、针灸治疗滞产气滞血瘀型,宜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太冲

B、气冲

C、内关

D、气海

E、足三里

34、治疗外伤性截瘫,小便不通者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委中

B、三阴交

C、阴陵泉

D、悬钟

E、足三里

35、妊娠呕吐选基本处方加灸中脘、天枢就是治疗( )

A、脾胃虚弱者

B、痰饮阻滞者

C、肝胃不与者

D、伴神倦嗜卧者

E、伴厌食较重者

36、以中脘、足三里、内关治疗失眠症,适用于( )

A、心脾亏损型

B、阴虚火旺型

C、胃腑失与型

D、心胆气虚型

E、肝阳上亢型

37、选心俞、膈俞、间使、足三里、三阴交诸穴,用25-50毫克氯丙嗪行穴位注射,可治疗( )

A、癫证

B、狂证

C、痫证

D、不寐

E、以上均不就是

38、针刺治疗耳鸣、耳聋得基本方为:“翳风、听会、侠溪、中渚”,当属肝胆火盛得实证时,还应加配( )

A、中渚侠溪

B、行间丘墟

C、阳陵泉足临泣

D、太冲外关

E、肾俞丘墟

39、针刺治疗风热壅肺型咽喉肿痛之主穴应为( )

A、少商鱼际

B、合谷尺泽

C、关冲少商

D、尺泽外关

E、关冲天容

40、治疗妊娠呕吐伴眩晕重者,可在基本方得基础上再加( )

A、百会、气海

B、百会、风池

C、太冲、期门

D、神门、心俞

E、三阴交、丰隆

二、B型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

A、行间

B、丰隆

C、涌泉

D、丘墟

E、三阴交

1、治疗肝郁化火证型失眠,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2、治疗阴虚火旺证型失眠,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肝俞、太溪

B、命门

C、太冲、期门

D、行间、地机

E、气海、血海

3、治疗闭经得肝肾亏虚证除基本处方外可加( )

4、治疗闭经得气血不足证除基本处方外可加( )

5、治疗闭经得气滞血瘀证除基本处方外可加( )

A、曲池

B、天枢

C、太白

D、太阳

E、下关

6、急惊风兼有头痛,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7、急惊风兼有牙关紧闭,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A、膈俞、合谷、太冲

B、天宗、条口、合谷

C、百会、风池、太阳

D、曲池、合谷、外关

E、风府、风门、天宗

8、治疗颈椎病劳损血瘀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9、治疗颈椎病头晕目眩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10、治疗颈椎病上肢及手指麻痛者可在基本处方得基础上再加(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治疗学》试卷 A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务处

2015年12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患者小腹胀满、小便闭阻不通得治则就是

A急则治其标B缓则治其本C标本同治D局部治疗E整体治疗

2、“阴病治阳”不包括得取穴就是

A肺病取肺俞B肾病取肾俞C肝病取肝俞D脾病取脾俞E胃病取胃俞

3、治疗高热得处方就是

A大椎、曲池、合谷、十二井B大椎、风池、外关、商阳C大椎、行间、少商、合谷

D大椎、足三里、侠溪、合谷E印堂、百会、内庭、耳尖

4、至阴穴矫正胎位得依据就是

A足太阳经穴B局部经穴C背俞穴D经验效穴E特定穴

5、“四总穴”歌之头面疾患所选得腧穴就是

A委中B足三里C合谷D列缺E内关

6、面瘫听觉过敏在主穴基础上加配得腧穴就是

A曲池B阳陵泉C合谷D肺俞E风门

7、饮食停滞所致腹痛在主穴上加配得腧穴就是

A足三里B三阴交C里内庭D大肠俞E小肠俞

8、治疗胁痛之验穴为

A期门、支沟B阳陵泉、期门C支沟、足三里D 支沟、阳陵泉E太冲、支沟

9、治疗肾气不足得小儿遗尿,在主穴得基础上加配得腧穴就是

A命门、肺俞B命门、腰俞C肾俞、太溪D 肾俞、水道E肾俞、归来

10、眩晕得病因病机不包括得就是

A风阳上扰B心神不宁C痰浊上蒙D气血亏虚E肝肾阴虚

11、治疗中风脱证得配穴就是

A关元、足三里B人中、内关C关元、神阙D 十二井、人中E百会、涌泉

12、下列除外( )均就是原穴

A太溪B养老C太白D 太冲E腕骨

13、行痹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加配得腧穴就是

A大椎、曲池B肾俞、关元C膈俞、血海D 阴陵泉、足三里E神阙、关元

14、中风中经络在处方上再加内庭、丰隆,可治疗得就是A肝阳暴亢B风痰阻络C痰热腑实D气虚血瘀E阴虚风动

15、胃痛主穴中不包括得腧穴就是

A中脘B内关C公孙D足三里E地机

16、“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出自A《灵枢·官针》B《灵枢·九针十二原》C 《素问·异法方宜论》

D《难经·二十九难》E《灵枢·官能》

17、治疗肝火扰心之不寐在主穴基础上加配得腧穴就是A太冲B内关C中脘D期门E行间

18、外感头痛常加配

A太阳、头维B风池、后溪C合谷、膈俞D 丰隆、中脘E风府、列缺19、根据本经子母补泻法,肺经虚证应取得腧穴就是

A鱼际B中府C太渊D尺泽E经渠

20、“用针之服,必有法则”出自

A《灵枢·九针十二原》B《灵枢·官针》C《素问·异法方宜论》

D《难经·二十九难》E《灵枢·官能》

21、根据异经子母补泻法,肝经实热症选择得腧穴就是A大敦B行间C曲泉D神门E少府

22、治疗急性病证常用得特定穴就是

A原穴B络穴C募穴D郄穴E俞穴

23、治疗膀胱湿热型癃闭在主穴基础上加配得腧穴就是A太冲、中极B血海、关元C委中、行间D水道、三阴交E中极、阴陵泉

24、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在主穴基础上加配得腧穴就是A太冲、血海B太冲、合谷C三阴交、次髎D 关元、隐白E脾俞、肾俞

25、治疗小儿疳积得经验效穴就是

A下脘B足三里C四缝D商丘E百虫窝

26、偏于扶正,适用于慢性虚弱性久病得特定穴就是

A下合穴B八会穴C腹募穴D背俞穴E五输穴

27、不属于五行“木”得五输穴“井”穴就是

A少商B涌泉C少泽D中冲E少冲

28、即就是脾之募穴,又就是脏得会穴就是

A中脘B章门C期门D巨阙E脾俞

29、俞募配穴不包括得就是

A肾俞、京门B肝俞、期门C脾俞、章门D 心俞、巨阙E肺俞、膻中

30、治疗肺热津伤型痿症在主穴基础上加配得腧穴就是A中府、太渊B列缺、肺俞C行间、风门D 膈俞、血海E鱼际、尺泽

B型题:ABCDE就是五个备选答案,下面两问就是两道考题,若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选择A,以此类推。每个得案可以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也不选。

A胃脘满闷B六腑病症、气上逆、泄泻C身体沉重、关节痛

D热病E外感、咳嗽、哮喘

31、输穴主治

32、经穴主治

A心俞、肾俞、大肠俞、关元、脊中

B肩髃、肩髎、肩前、肩贞、阿就是穴、阳陵泉、条口透承山

C百会、四神聪、头维、印堂、风池

D申脉、照海、神门、三阴交、安眠、四神聪

E肩髃、肩前、脾俞、肾俞

33、张某,男,患失眠1年余,入睡困难,伴见梦多易醒,选取得穴位就是

34、李某,女,51岁,右肩疼痛伴活动受限1周,抬举疼痛加重,选取得穴位就是

A外关、大椎B梁门、天枢C期门、太冲

D丰隆、公孙E脾俞、胃俞

35、痰饮内阻型呕吐可在主穴上加用

36、脾胃虚弱型呕吐可在处方上加用

A风池、风门B丰隆、中脘

C行间、太溪

D内关、太冲E气海、血海、足三里

37、痰浊头痛可在处方上加用

38、肝阳头痛可在处方上加用

A脏病B腑病

C急症D出血证E热病

39、募穴偏重于治疗

40、俞穴偏重于治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之,满则之,菀陈则之,邪盛

则之……虚实之要,补泻之时,以为之。”

2、针灸治疗作用有、、三个方面。

3、八会穴中筋会,髓会。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灵枢》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针灸学专著。

2、俞募配穴法,属于前后配穴法得范畴。

3、首创“阿就是穴”得医家就是王惟一。

4、“用针之服,必有法则”出自《灵枢·官能》。

5、血海穴就是八会穴中得血会。

6、手阳明经下合于上巨虚。

7、补泻手法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

8、治脏者治其合,治腑者治其输。

9、补照海、泻申脉可治疗失眠。

10、针灸疗法所言之气,主要就是指经气。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寒则留之。

2、陷下则灸之。

3、特定穴。

4、原络配穴法。

5、痹证。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针灸治疗原则得补虚泻实内容。

2、简述影响针灸处方得因素。

六、病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张某,男,43岁,2015年10月10日就诊。自诉右侧口眼歪斜3天。3天前因搬家劳累,且汗出室外乘凉,随之当天夜晚入睡前自觉右耳完骨处跳痛不适,次日晨起右口角麻木,漱口流涎,渐至右侧面部板滞,闭目露睛,额纹及鼻唇沟消失,鼓腮漏气。诊见:舌淡苔白,脉弦滑。

试分析本病得中医诊断、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2、李某,女,38岁,工人。2015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晨起即泻,夹有食物残渣,未曾治疗。近1周来诸症加重,伴脐腹冷痛,得温痛减,喜暖喜按,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舌胖而淡,苔白滑,脉沉细。

写出本病得中医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针灸治疗学》A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5 AEADC 6---10 BCDCB 11---15 CBCCE 16---20 BEECE

21--25 EDCAC 26---30 DCBEE 31---35 CEDBD 36---40 EBCB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实、泻、除、虚、针。

2、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与阴阳。

3、阳陵泉、绝骨(悬钟)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治疗寒性病证(0、5分),毫针深刺而久留针(1分)以达温经散寒得目得(0、5分)。

2、治疗陷下证(0、5分),多用(0、5分)或重用(0、5分)灸法(0、5分)。

3、就是指十四经(0、5分)中具有特定名称(0、5分)与特殊作用(0、5分)得一类腧穴(0、5分)。

4、病变脏腑得原穴(1分)与相表里经脉得络穴相配(1分)。

5、就是由风寒湿热(0、5分)等病邪侵犯人体,引起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0、5分)、麻木、重着、屈伸不利(0、5分)或关节灼热、肿大(0、5分)为主症得一类病证。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答:虚则补之(1分);实则泻之(1分);陷下则灸之(1分);宛陈则除之(1分);不盛不虚以经取之(1分)。

2、答:穴有主次(0、5分),术有先后(0、5分);针所不为(0、5分),灸之所宜(0、5分);针刺深浅不同(0、5分),治疗作用有别(0、5分);补泻手法不同(0、5分),治疗效果有异(0、5分);知常达变(0、5分),随症增减腧穴(0、5分)。

六、病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诊断:面瘫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处方:以面颊局部与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方义: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为远端选穴与近部腧穴翳风相配,祛风通络。

2、诊断:泄泻(或五更泻)(1分)。

证型:肾阳亏虚(1分)。

治则:益肾健脾(1分),温化寒湿(1分)。

处方: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肾俞、命门、关元(一个穴0、5分)。

方义:肾俞、命门、关元温肾固本(0、5分);三阴交健脾利湿止泻(0、5分);天枢、大肠俞为俞募配穴(0、5分),上巨虚为大肠得下合穴(0、5分),三穴配伍调理肠腑而止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灸治疗学》试卷 B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务处

2015年12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针灸治病最基本与最直接得治疗作用就是

A疏通经络B扶正祛邪C调与阴阳D调理经气E协调脏腑

2、常用来治疗血症得特定穴就是

A阳经得郄穴B阴经得郄穴C背俞穴D腹募穴E原穴

3、面瘫鼻唇沟变浅在主穴基础上加配得腧穴就是

A迎香B水沟C承浆D肺俞E风门

4、寒邪内阻所致腹痛在主穴基础上加配得腧穴就是

A天枢B三阴交C神阙D关元E命门

5、五输穴中“井”穴得五行属“金”得就是

A少商B少冲C少泽D中冲E涌泉

6、心肾不交之不寐在主穴基础上加配得腧穴就是

A申脉B照海C劳宫

D 心俞、脾俞

E 心俞、肾俞

7、“阳病引阴,阴病引阳”一语出自

A《灵枢》B《素问》C《难经》

D《脉经》E《甲乙经》

8、治疗湿热痢在主穴基础上可加配得腧穴就是

A曲池、内庭B曲池、合谷C内关、中脘D气海、百会E天枢、阴陵泉

9、治疗热证一般不宜

A疾刺B泻法C刺出血D久留针E不留针

10、治疗气分热盛高热在主穴基础上加配得腧穴就是A大椎、丰隆B曲池、合谷C内庭、支沟

D水沟、十宣E风池、风门

11、以鼻取嚏法可以治疗得病证就是

A呕吐B呃逆C胃痛

D心痛E感冒

12、寒痹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加配得腧穴就是

A大椎、曲池B肾俞、关元C膈俞、血海D合谷、太冲E神阙、关元13、治疗中风中经络在基本处方上加配丰隆、合谷,可治疗

A风阳暴亢B气虚血瘀C痰热腑实D风痰阻络E阴虚风动

14、“四关穴”指得就是

A下关、上关B内关、外关C阳交、阴交D上廉、下廉E太冲、合谷

15、《内经》将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称之为

A通结B疏节C解结D解节E疏结

16、《灵枢·经脉》对“陷下”病证采取得原则就是

A补之B泻之C灸之D以经取之E留之

17、治疗口角歪斜宜取

A面部经穴为主B手足阳明经穴为主C足阳明经穴为主

D足太阳经穴为主E足少阳经穴为主

18、善于治疗六腑病变得腧穴就是

A合穴B背俞穴C输穴D下合穴E井穴

19、针灸施术得一般顺序就是

A先下后上,先阴后阳B先上后下,先阳后阴C 先上后下,先阴后阳

D先下后上,先阳后阴E先上后下,先左后右20、根据本经子母补泻法,可以用来治疗肺经虚证得腧穴就是

A太溪B太渊C尺泽D阴谷E经渠

21、艾灸矫正胎位得最佳妊娠周期就是

A 25~28

B 28~30

C 28~32

D 30~32

E 25~32

22、三焦得下合穴就是

A阳陵泉B阴陵泉C委中D委阳E足三里

23、面瘫得发病年龄为

A少年多见B青年多见C青壮年多见D老年多见E任何年龄

24、“阳病治阴”不包括得就是

A胃病取中脘B胆病取日月C膀胱病取中极D肾病取太溪E三焦病取石门

25、“四总穴”歌之肚腹疾患所选得腧穴就是

A委中B足三里C合谷D列缺E内关

26、治疗脾胃虚弱型肥胖在主穴基础上加配得腧穴就是A丰隆、太冲B丰隆、内关C内关、中脘

D脾俞、足三里E内关、足三里

27、“用针之要,勿忘其神”语出

A《灵枢、根结》B《灵枢、终始》C《灵枢、官针》D《灵枢、官能》E《灵枢、刺节真邪》

28、气血不足所致得痛经主要表现为

A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

B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C经前小腹隐痛、按之痛减

D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

E经后小腹胀痛、痛甚于胀

29、治疗崩漏得效穴就是

A三阴交B隐白C至阴

D血海E百会

30、在主穴基础上加配丰隆、劳宫治疗失眠得证型就是A心脾两虚B阴虚火旺C痰热内扰

D心胆气虚E肝郁化火

B型题:ABCDE就是五个备选答案,下面两问就是两道考题,若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选择A,以此类推。每个得案可以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也不选。

A肾俞、石门B心俞、鸠尾

C三焦俞、中极

D孔最、膈俞E肺俞、中府

31、以上配穴属于俞募配穴法得就是

32、以上配穴属于郄会配穴得就是

A胃脘满闷B六腑病症、气上逆、泄泻

C身体沉重、关节痛

D热病E外感、咳嗽、喘息

33、输穴主治

34、荥穴主治

A肾俞、关元B肾俞、夹脊C大椎、曲池

D膈俞、血海E足三里、阴陵泉

35、治疗着痹宜取

36、治疗热痹宜取

A关元、归来、三阴交

B中府、天突、膻中、孔最

C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

D中脘、期门、天府、天突

E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隆

37、治疗月经后期得主穴就是

38、治疗胃痛得主穴就是

A悬钟B血海C大杼D阳陵泉E中脘

39、八会穴中骨会穴就是

40、八会穴中筋会穴就是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针灸得治疗原则有: 、、、。

2、针灸得选穴原则包括: 、、、。

3、针灸处方得两大要素_________ 、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气海就是八会穴中气会穴。

2、《针灸甲乙经》就是我国现存得第一部针灸专著。

3、挑刺治疗麦粒肿宜在胸8~12寻找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

4、上巨虚就是小肠得下合穴。

5、《灵枢经》又称《针经》。

6、特定穴中髓会太溪。

7、疏通经络就是针灸治病最主要与最直接得作用。

8、五脏六腑有病多取十五络穴。

9、《灵枢、根结》言:“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10、补照海、泻申脉可治疗失眠。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实则泻之。

2、宛陈则除之。

3、不寐。

4、痿证。

5、眩晕。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漏肩风得治法与主穴。

2、简述治神守气得意义。

六、病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陈某,男,54岁,农民,2015年10月18日就诊。患者素有高血压史,凌晨五时起床小便时突然出现昏倒,不省人事而送入院。急查:患者神昏,身热,面赤,烦躁,舌伸不出,呼吸急促,痰声漉漉,俩手紧握,左侧肢体喎癖不遂,二便不通。舌红,苔薄,脉弦滑数。

写出本病得中医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操作。

2、张某,男,32岁,职员。2015年5月15日初诊。患者5天来上腹部疼痛,痛及两胁,食后更甚,嗳气频作,喜叹息,烦躁,舌淡、苔薄白,脉弦。检查:腹平软,未见明显压痛与反跳痛。

写出本病得中医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针灸治疗学》B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5 ABACC 6----10 EBADC 11---15 BBDEC 16---20 CBDBB

21—25 CDEDB 26---30 DDDBC 31---35 EDCDE 36---40 CACCD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标治本、三因制宜。

2、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对症选穴。

3、穴位、刺灸法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治疗实证多用毫针泻法(1分)或刺出血(1分)。

2、治疗瘀结(滞)证(1分),多用刺血法(1分)。

3、就是以经常(1分)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得一种病症(1分)。

4、就是以肢体筋脉弛缓(0、5分)、软弱无力(0、5分),日久不能随意运动(0、5分)而致肌肉萎缩(0、5分)得一

针灸学课程学习梳理及感悟

针灸学课程学习梳理及感悟本学期我对针灸课程的学习已经完成。通过对新编教材的学习,我从中获益匪浅,感受到了针灸从古代乃至现今的巨大魅力。在对诊法和灸法的简介一课中,我体会到她们的重要性,所以在本学期的开始,我就坚定了把针灸学好的信心。在老师指导学习的过程中,谈及针灸的广泛应用性和个体针对性,我更是坚持这个“学好针灸学,治愈患病人”的信念。既然这样,针灸学的目的更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这才有助于以后的学习与运用。首先,上篇针灸理论中,熟记经络总论、腧穴总论和经络腧穴各论中的该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熟练掌握腧穴的定位、临床主要穴位的主治特点和操作注意事项,了解非重点穴的主治及操作。其次,在中篇的针灸技术中,了解针法、灸法的起源和概要;在刺灸法各论中,了解针具灸具分类、构造、规格、样式、检查、保养等,熟练掌握针灸的操作手法、体位的选择注意事项及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再次,在针灸应用中,掌握针灸治疗原则、处方,熟记特定穴的运用,了解掌握各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最后,以参考资料辅助自学,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在学期末,我对这本针灸学内容安排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摘录了课程的重点,总结了重点。以下为按学习过程的顺序简要介绍本学期所学内容及归纳总结: (一)一、绪言部分。1、针灸学的发展简史。2、针灸学的对外交流。3、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刺灸法总论。1、针具与刺法的源流。2、灸法的起源与发展。3、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三、刺灸法各论。1、毫针刺法。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2、毫针刺法的练习。 a、指力练习 b、手法练习 c、自身练习3、毫针的选择和消毒。4、体位的选择,以仰卧位和俯卧位为主。5、毫针刺法a、进针法,有单手、双手进针法和针管进针法,双手又分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b、进针的角度和深度。6、行针手法。行针包括提插、捻转、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其中以提插捻转为主要行针方法。7、得气。此步骤很关键,它关系到针法疗效好坏;医者得气则其刺手可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患者得气会有酸麻重胀之感,亦有“雷霆乍惊”“如鱼吞钩而浮沉”之反应。8、毫针补泻手法,主要以捻转补泻合提插补泻为主,兼以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等操作手法;复式手法可见于烧山火、透天凉。9、留针与进针,留针实践根据病人情况而定,虚者宜补,时间可稍长些,实者宜泻,时间稍短些;临床上留针通常不超过30min。出针补者为快出,用干棉球按针孔直至无出血现象,泻者出针为摇大针孔,无须铵压针孔。 10、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临床上若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情况,医者不能慌张,应按照有关处理方法进行应对。11、针刺注意事项。 四、灸法。灸法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其种类分为艾灸和其他灸法。艾灸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针器灸,其他灸法有灯火灸和天灸等。其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书中以详细介绍。 五、拔罐法。现代常用玻璃罐和抽气罐。其吸附方法分为火气法(闪火、投火、滴酒、贴棉法)、水吸法、抽气吸法。要使拔罐得到疗效,还可以施用几种行罐方法,如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针拔罐法等。 六、其他针法。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等。 (二)一、经络总论。重点介绍了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的功能及分布,简要了解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的作用。然后了解了经络的相互作用关系。

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 作者:石学敏, 申鹏飞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刊名: 上海针灸杂志 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年,卷(期):2010,29(2) 被引用次数:8次 参考文献(2条) 1.Bisognano JD;de Leeuw P;Bach DS Improved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Cardiovascular Structure after Baroreflex Activation Therapy(TM)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Results from European and United States Trials of the Rheos (R) System 2009(06) 2.Baroreflex Hypertension Therapy improves cardiac structure and arterial compliance 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results from European and United States Trials of the Rheos System 2009(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玥.王舒人迎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 2.夏秋芳.XIA Qiu-fang人迎穴考证及现代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 3.申鹏飞.卞金玲.孟志宏.石学敏.SHEN Peng-fei.BIAN Jin-ling.MENG Zhi-hong.SHI Xue-min捻转补法针刺人迎穴干预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的效应观察[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 4.迟玉花.葛宝和.CHI Yu-hua.GE Bao-he人迎穴的针刺临床应用[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 5.邢瀚.张春红人迎穴临床研究近况[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10,26(2) 6.郭芳.GUO Fang人迎穴临床应用探要[期刊论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2) 7.李华东.李红.Li Huadong.Li Hong按揉配合针刺新人迎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研究[期刊论文]-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0,01(12) 8.刘向东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48例[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7,23(7) 9.卫彦.孙忠人.寇吉友.郭莹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12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 10.戢杨.吴沅皥.赵锦声赵锦声针刺人迎穴治疗头面部功能障碍医案2则[期刊论文]-新中医2008,40(4) 引证文献(8条) 1.张丽丽.张春红.王舒针刺降压临证举隅[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3(6) 2.张春红.邢瀚.乔波石学敏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期刊论文]-中医杂志 2011(20) 3.李会娟.申鹏飞针刺降低血压变异性[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1(1) 4.张春红.卞金玲.杜宇征针刺治疗高血压60例[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10(8) 5.刘丽伟.杜宇征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伴耳鸣及先天性高脂血症1例[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2(1) 6.李美罗.李垠和.吴焕淦.常小荣.刘慧荣.王晓梅灸法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概述[期刊论文]-环球中医药 2012(2) 7.乔波.张春红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的近代研究概况[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1(6) 8.王莹.李阳.郭琳近几年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通览[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3(9) 引用本文格式:石学敏.申鹏飞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10(2)

针灸学重点(1)(1)(1)(1)

名词解释 1.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2.经络系统: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 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3.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相关: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八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4.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 跷脉、阳跷脉,共八条。 5.一源三岐: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 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相关:督脉调节全身阳经脉气。称“阳脉之海”; 任脉调节阴经脉气,称“阴脉之海”;冲脉调节十二经气血,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6.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督脉和任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7.十五络脉:十二络脉和任督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 8.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人体腔的支脉 9.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10.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11.四海: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 1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13.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呼的腧穴。(分为五腧穴、 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腧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 14.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 15.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作 用:协助诊断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 16.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肘 膝关节下)作用:①治疗本经病证治疗其表里经的病证。③治疗其络脉的病证④原络配穴法 17.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穴共 16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18.背俞穴: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脏腑气机活动最活跃的部位。又称为“俞穴”。 (俞穴共12个。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上,阴病治阳。) 19.募穴: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穴共12个) 20.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 21.八会穴: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称为八会穴。 22.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八脉交会 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23.骨度折量定位法: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 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将设定的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一寸,10等分为一尺) 24.得气:又称“气至”“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 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重点提示

中医考研《针灸学》最完整考点总结七版教材同步完美打印

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经络输穴学总结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1、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2、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3、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4、十二经脉着,食指;心经与小肠经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无名指; 胃经与脾经足大趾足小趾; 8、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 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9、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10、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11、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又有孙络、浮络和血络之分。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则是细小的血管。 12、十二经筋,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起分布范围大体与十二经脉一致。 13、十二皮部六经皮部名称太阳——关枢;阳明——害蜚;少阳——枢持;太阴——关蛰;少阴——枢懦;厥阴——害肩。 14、《灵枢·经脉》指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15、经络的作用:沟通华佗夹脊穴、八邪、八风、十宣,四花是胆俞、膈腧四穴。 21、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 22、《灵枢·邪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23、张介宾《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膝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 24、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远道作用整体作用。 25、远道作用举例:合谷穴不仅能够治疗上肢病症,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足三里不仅能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疗肠胃以及更高部位的疾病。“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针灸学发展历史精编

针灸学发展历史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是中国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中创造出来的极为神奇合理的医疗手段。它的发展是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影响力的变化。它发源于中国,现在正向国外流传,当前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作用成部分。 针与灸的起源 针灸术,是由“针”和“灸”两种治法组成的。它是通过针刺和艾灸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灸这门科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 据史书记载,针灸学最早见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原文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技术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广为流传,并逐渐传向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上溯至远古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偶然间被某些坚硬的物体,如石头、荆棘等触碰了身体的某些部位,会不经意间出现些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现象。古人由此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挖刺、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山海经》中记载:“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有关针石的最早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至秦汉时期,针石已由石针、骨针、竹针逐渐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以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使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和解除,继而学会使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熟的石块、沙石进行局部地热熨,逐步发展至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且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草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草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芬芳、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成为了最重要的灸治原料。

针灸学 重点穴位,特殊穴位总结

督脉 1. 取穴要点 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 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 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 至阳---第7胸椎棘突下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 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百会---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水沟---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 2. 主治 腰阳关---虚证实证皆可 命门---虚证为主 至阳---治疗黄疸、呃逆等 大椎---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清热解表,治疗感冒,头项强痛配哑门、风府哑门---暴喑配廉泉,注意操作方法(平天柱) 风府---注意操作方法(平风池) 百会---治疗中气下陷,头痛配头维、神庭、印堂、风池,失眠配四神聪 水沟---急救要穴 印堂---疏风解表配迎香 3. 督脉的经脉循行路线(包括交会穴) 任脉 1. 重点穴位 中极(治疗实证、膀胱募) 关元(治疗虚证、小肠募)补元气虚(比较:气海补气虚) 神阙 下脘 中脘(胃募、腑会)关注:配足三里;配丰隆;配上脘、鸠尾(胸三针) 膻中(心包募、气会)关注“宗气” 天突(主要作用:降气)关注具体针刺操作方法 廉泉(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承浆(流口水)

手太阴肺经 1. 经脉循行(见课件) 2. 重点穴位 中府 尺泽(与太渊比较) 孔最 列缺 太渊 少商 3. 特定穴 五输穴: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原穴:太渊 络穴:列缺 郄穴:孔最 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任脉) 八会穴:太渊(脉会) 募穴:中府(肺) 手阳明大肠经 1. 经脉循行(见课件) 2. 重点穴位 商阳 合谷(与复溜/太冲/风池等配穴使用的病症) 阳溪 手三里 曲池(三种体位的取穴方法,对于血证的治疗,对于热证的治疗)臂臑 肩髃(两种取穴方法) 迎香 3. 特定穴 五输穴: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原穴:合谷 络穴:偏历 郄穴:温溜

【精品】第一单元针灸学发展概况.doc

第一单元针灸学发展概况 细目:针灸学发展简史 要点: 针灸学代农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内容特点 第二单元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纽?成 要点: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屈络衣里关系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二: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奇经八脉的功能 细目三:十五络脉 要点: 1.十五络脉的分布特点 2.十五络脉的作用 细目四:十二经别 耍点: 1.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 2.十二经别的作用 细目五:十二经筋 要点: 1.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 2.十二经筋的作用 第三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经络的作用 要点: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要点: 1.说明病理变化

2.指导辨证归经 3.指导针灸治疗 第四单元腌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五单元脸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要点: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第六单元特定穴 要点: 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第七单元脸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第八单元手太阴肺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脸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九单元手阳明大肠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脸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嚅、肩關、扶突、迎香 第十单元足阳明胃经、穴 要点:

针灸学 十二经脉 循行 灵枢 原文 加 彩图 (经典图文并茂)

1、LU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 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2、LI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 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 阳溪(经)、偏历(络)、温溜、 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 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 巨骨、天鼎、扶突、 禾髎、迎香。

3、ST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外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 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 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 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 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 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 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共45穴,左右合90穴。 4、SP足太阴脾经,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 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 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共42穴,左右各21穴。

针灸学 名词解释

经络: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任冲带阴阳维跷脉。 一源三歧:是指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 血海:由于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乃头、胸、腹、胫。 四海:是指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骨空。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该类腧穴具有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证的共同作用,又简称“经穴”。 奇穴:是指即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末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又称“经外奇穴”。 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10类。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为五输穴,简称“五输”。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原穴:是指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止于十二经脉四支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 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阳维跷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郄穴共有16个,除胃经的梁丘穴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与背腰部的腧穴,简称“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主治脏之虚证。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主治腑之实证。 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精气会聚的8个腧穴。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气膻中兮脉太渊 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8个腧穴。均位于碗踝部上下。 公孙冲脉心胸胃,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隔喉咙。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经穴定位的方法。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又名“一夫法”。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医者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可沿着一定的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扩散传导。 行针: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

针灸学笔记整理00859

针灸学笔记 第一部分 一、针灸发展简史 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 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 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 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 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 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3、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⑴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阳) ②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隐白) ③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冲、少泽) ④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小趾端(至阴) ⑤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关冲) 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大趾外端(大敦) ⑵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①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迎香) ②手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内眦(睛明) ③手足少阳经交接于目外眦(瞳子髎) ⑶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①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②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③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4、奇经八脉: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阳涩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加强表里两经的外部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循行之不足。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沟通腹部经气。 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沟通背部经气。 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沟通全身经气。

中医学毕业论文:针灸学经典理论的思维特点

针灸学经典理论的思维特点 中医学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医学特色的基础。对《黄帝内经》所构建的针灸经典理论的深入理解,除在临床上实践体验外,尚有赖于思维方式的研究。本文着重分析针灸疗法特有的理论和方法中所蕴涵的主要思维成分,并探讨对部分针灸理法的认识理解。 一、阴阳 阴阳学说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思维方式,贯穿于针灸学理论的各个方面,是影响针灸基本理论内容形成的最大因素,也是针灸理论中反映最为明显、充分的认识方法。对经脉关系和作用的理解至关重要。在哲学研究者眼里亦是如此,“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根基。整套中医理论和中医学说史,离不开阴阳二字。” 阴阳学说的根本思想是整体的对立统一,形式是一分为二,活动特点是消长循环。经络的基本理论框架是阴阳,以阴阳划分经脉,不仅仅表示脉的分布区域有别,而且使得经脉之间建立起阴阳对应关系,阴脉阳脉构成经脉的整体。脉行气血,而脉分阴阳,所行之气依其脉的阴阳属性而有阴气阳气之别。脉气周行全身,无处不到,实际已经作为全身之气的代表或总括,阴脉之气和阳脉之气被视为身体整体之阴气和阳气。由此在理论上就解决了针刺经脉腧穴能够调整(机体)阴阳的原理/机制。实际上,对经脉进行阴阳的划分,就已经暗含经脉以阴阳的调整作用为整体自身调节的动力,可以说经脉的阴阳划分是

说明机体自身调整功能的基础。在阴阳理论影响下建立起诸多经脉理论内容,如经脉的作用,经脉与脏腑的联系,十二经脉的连接方式及其循行走向,经别理论,表里关系,经脉数目。 马王堆古脉书中经脉与脏腑的关系尚未完全建立,经脉之间尚不能因脏腑关系形成关联,但由于有阴脉阳脉的划分,阴阳关系就成为经脉关系的基础,即阴阳对应体现为阴脉阳脉的对应,阴脉阳脉代表脉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即体表分布上的表里关系。《黄帝内经》中经脉与脏腑两种理论相互融合,使得经脉间的关系首先体现为脏腑关系,即脏腑的表里关系。经脉的阴阳对应关系也因此常常被视为基于脏腑角度的表里关系。 分析经脉的分布特点,经脉对称分布于肢体内外侧,内外侧的相对区域本身构成一种区域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以阴阳而言就是太阴对应阳明、厥阴对应少阳、少阴对应太阳。实际上,经脉的阴阳划分及命名,就是按照阴与阳的程度对应关系,它反映阴阳两方相反相成的关系,从阴阳经脉名称,就可直接意会肢体内外侧的经脉存在区域对应的关系。 经别理论说明表里关系,本质是阴阳对应关系。但对经别的解释,一般着眼于经别的循行“沟通”了表里两经,并以此“加强”了脏腑联系。然而,经别的循行等具体内容只是一种形式,无非是借以表达:肢体内外侧相对区域具有治疗效应的相关性这样一种规律。这种规律早已简单地体现为经脉的阴阳划分。与此类似的还有阴阳跷脉。《黄帝内经》中有一种仅用于针灸疗法的诊脉法,即人迎寸口脉法,

针灸学相关专业知识模拟1含答案

针灸学相关专业知识模拟1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各项,不属于“诊法”的内容是 A.望舌 B.辨证 C.切脉 D.闻声 E.问诊 答案:B 2. 大便秘结,发热腹痛属于 A.热结肠道,热盛伤津 B.津液亏少,肠道失润 C.阴血不足,肠失濡润 D.气虚失运,传送无力 E.阳虚寒凝,气机滞塞 答案:A [解答] 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便而艰涩不畅者,谓之便秘。如大便秘结,发热腹痛,多因热结肠道,热盛伤津;若大便秘结,口干咽燥,为津液亏少,肠道失润;如大便秘结,兼见面白脉细,是阴血不足,肠失濡润所致;若大便秘结,且乏力短气者,为气虚失运,传送无力;若大便秘结,尿清肢冷者,是阳虚寒凝,气机滞塞所致。 3. 大便时干时稀属于 A.脾气亏虚

B.肛门瘀血 C.肝郁脾虚 D.大肠湿热 E.肾虚命门火衰 答案:C [解答] 溏结不调即大便或干燥或稀溏无规律。其中,大便时干时稀者,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而致;若大便先于后稀,多属脾胃虚弱。 4. 厌恶食物,甚至视之恶心,恶闻食臭属于 A.不欲食 B.纳少 C.纳呆 D.呃逆 E.厌食 答案:E 5. 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杂见属于 A.肝经郁热 B.肾阳不足,阳不化水 C.气虚失运,传送无力 D.脾虚中气下陷 E.脾胃虚寒 答案:A 6. 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周期经常提前7天以上的病机是 A.气虚不能摄血

B.阳盛迫血妄行 C.阴虚而虚热内扰 D.肝郁、血瘀,血海不宁 E.湿热蕴结 答案:E 7. 瞪目直视属于 A.脏腑精气将绝 B.风热毒邪上攻 C.太阳经绝证 D.寒湿水饮内停 E.肝胆火炽 答案:A 8. 病人两目上视,不能转动或兼项强抽搐,角弓反张属于 A.脏腑精气将绝 B.风热毒邪上攻 C.肝风内动 D.寒湿水饮内停 E.肝胆湿热 答案:C 9. 四肢或某一肢体肌肉消瘦、萎缩,松软无力属于 A.气血亏虚 B.邪气壅盛 C.寒湿内侵

实验针灸学重点总结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得气: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 3、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传导。 4、经穴-脏腑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关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5、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痛觉过敏。 海氏带: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在相关部位的皮肤出现痛觉过敏,这种痛觉过敏的皮肤部位即称为海氏带或痛觉过敏带。 6、穴位功能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穴位之间在主治和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 7、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 时效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 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一般在25~40min左右) 9、针刺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 1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刺后继续存在的针刺效应 11、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 痛阈(或痛反应阈):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 耐痛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 12、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方法来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 13、吞噬能力:指100个白细胞中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占的比例。 吞噬指数:指100个白细胞中,能够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吞噬细菌的平均个数。 针灸作用:针灸的镇痛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和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第一章针灸作用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 1、穴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感受刺激、反应病症 2、穴位感受器的特点:(后面要加具体的内容) 1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2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的适应性,3穴位对不同形式刺激的感觉阈不同 3、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 5、得气机制:针感的形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通路、脑内通路几个环节。 手下感的实质:穴区肌肉轻微的紧张性收缩。 手下感机制:针刺信息由外周传入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经中枢整合调制后,一方面形成针感,另一方面通过脊髓?-传出系统随躯体神经到达相应支配区穴位下的肌梭,引起梭内肌收缩和肌电发放,以及局部肌纤维收缩,后者经针柄传于施针者指下,从而形成沉紧的手下感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针灸学 学时:70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 授课对象: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方向)、中医学类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类专业(运动医学方向)、护理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查和期终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和50%,其中考查主要包含作业、点穴及针灸操作技能考查等形式。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及技能目标,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络理论,熟悉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分布及与脏腑的联系,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和所属经脉,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熟悉灸法、拔罐法和三棱针法等常用刺灸法的操作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能根据针灸理论进行处方配穴,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针灸理论、技能和经典,能够应用针灸经络的理论和方法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疗疾病,培养良好的中医认知悟性和用针灸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优良的职业素养及人文情怀。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医各专业(除外针灸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今后的针灸临床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图表幻灯归纳,适度组织讨论;腧穴及刺灸法学习中安排学生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针灸治疗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运用中医、针灸的理论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的诊治。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一)导学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学的概念。 2. 了解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从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理解掌握针灸学“诊-疗-防”一体的诊疗体系。 4. 引发对针灸经络学科现代探索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 1.从针刺麻醉实例说起,讲授针灸学的意义、针灸的治疗作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困惑; 2.从一个真实的针灸临床案例(PBL案例)说起,讨论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基于经络建立起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防”一体的针灸诊疗体系、经络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等整体概念,加深对针灸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1

针灸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C )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B )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D )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E )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C )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 )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C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二、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 E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B C )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1.手三阳经下合穴是( C)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C.上巨虚、下巨虐、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 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 E) 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附阳 E.大钟 3.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 E) 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 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 B) A.曲泉、中封、太冲、行间、大教 B.太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针灸学的学习方法

针灸学的学习方法 展开全文 学习针灸学,应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具备一定的中医推础和现代医学知识,掌握好学习方法,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学会运用一般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提出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学用结合等,尤其需要根据针灸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学习。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目的和要求,掌握本课程的学习重点。《针灸学》是中医类专业等学生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针灸防病治病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学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点了解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重点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针灸一手法的基本要领;建立中医针灸临床思维,熟练运用针灸防治疾病。 2.学习针灸基础理论,强调综合理解,适当背诵。针灸从础理论主要有经络学说和偷穴理论。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等,腧穴的名称、定位、主治等,系统复杂、内容具体,需要准确把握、牢固记忆。要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从整体上理解经络喻穴的概念,包括其结构和功能,有必要用现代医学知识(如解剖学知识)予以补充。适当背诵很重要,尤其对初学者,可以采取背诵经络经典原文、瑜穴歌诀的方式加强记忆。 3.掌握针灸技术,必须严格手法练习,遵循操作规范。针灸技术,尤其是针刺手法,强调手法技巧和操作规范,需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熟练运用。掌握针刺手法,要加强实训,不仅要有正确的持针姿势,熟悉操作要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指力。《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提出了针刺手法基本要求。指力良好,进针和行针时不易弯针,且运针自如,强弱有度,不仅可以达到针刺手法操作要求,而且可以提高疗效。良好的指力需要反复训练而获得。循们经络、找准脑穴也需有一定的训练基础。一般以人体经络愉穴图谱、模型作为教具,

(完整版)针灸学重点笔记取穴

针灸学重点笔记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络系统: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 一夫法:又称横指同身寸。是以食、中、环、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度为3寸量取穴位的方法 . 得气: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觉。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太阴,少阴,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交胆肝续。 奇经八脉的功能: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四海:髓海,脑(百会,风府);血海冲脉(大杼,上下巨虚);气海膻中(大椎,人迎);水谷之海胃(气冲,足三里)。 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睛明治眼疾;2.远治作用,合谷治本经所过出头面疾病;3特殊作用,大椎退热。 募穴:位于胸腹部,为脏腑之气结聚之处的特定穴。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十二经原\络穴:胆经丘墟、光明;肝经太冲、蠡沟;小肠经腕谷、支正;心经神门、通里;胃经冲阳、丰隆;脾经太白、公孙;大肠经合谷、偏历;肺经太渊、列缺;膀胱经京骨、飞扬;肾经太溪、大钟;三焦经阳池、外关;心包络大陵、内关。五腧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特定穴:分成“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 第一部分 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 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 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 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 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 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3、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⑴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阳) ②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隐白) ③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冲、少泽) ④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小趾端(至阴) ⑤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关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