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概论

西方经济学概论

西方经济学概论
西方经济学概论

西方经济学概论

一、知识结构图解

二、重点剖析

★1、西方经济学的内涵

(1)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指: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

(2)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包含的基本内容

西方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3、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做一个大体了解)

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15世纪末)、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李嘉图)、庸俗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是萨伊、马尔萨斯)和庸俗经济学后(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19世纪末以来的经济理论,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末,以马歇尔、瓦尔拉斯为代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是希克斯、汉森、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以卢卡斯、撒金特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等)、新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5、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问题(※)

(1).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概念。(2).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难点释疑

1、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资源的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形态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如何有效的利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成为任何社会都共同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使得每一时期人们都必须做出选择,以解决将稀缺的资源配置与于哪一类物品和劳务的生产,满足人们哪一方面的需要。归纳起来,就是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们需要权衡各种需要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物品,生产多少,何时生产,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要。这些就涉及到了资源应该如何配置的问题。

第二、为谁生产。因为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为其成员分配产品。这就涉及到了分配问题,即产品如何分配的问题

第三、如何生产。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在解决问题生产

什么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即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产出;二是从增长角度看,就是技术进步对于产出或效率提高作用问题。由于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着一定的技术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但他们的生产效率并不尽相同。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选择哪一种组合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的对象是经济个体,包括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行为、单个市场等。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单个的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用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厂商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取最大利润;单个市场商品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如何最优效率等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运用个量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资源既定问题就是既定的社会资源如何分配于各种不同的用途的问题。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和厂商行为的考察,

说明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条件下,价格机制通过消费者的货币投票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通过厂商之间的竞争以及他们的成本收益比决定如何生产,通过要素价格的高低决定为谁生产等问题,从而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供依据。

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采用总量分析法。它涉及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短期波动。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国民经济中的总量及其相互关系,因而宏观经济学又称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前提和、互相补充的,微观经济学在研究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时,总是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宏观经济学在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时,总是以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前提。宏观经济分析常常是以一定的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

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都是在制度不变的条件下分析经济现象的变化,不讨论制度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四、课后习题及答案

1、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

答:西方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主要试图解决以下问题:在意

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市场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这是西方经济学的本质。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则基于以下目的:(1)西方的经济理论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学习西方经济学,才能明辨是非,区别其利;

(2 ) 即便对被批判为有用的东西,也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考察,以决定其适用的程度和范围;

(3)随着中西方交往的日益频繁,我们需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以了解西方国情。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情况;

(4)西方经济学构成了许多西方经济学科和课程的基础。这是西方经济学的作用。

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说“宣传成分是这一学科(西方经济学)所固有的,因为它们是关于政策的;假使不是这样,就会无人过问,假如你需要一门值得为其内在的吸引力而探索的学科,但对其结果并无任何目的,那你就不会来参加经济学讲座,你就会去,比如说,研究纯粹数学或鸟类的活动。”你同意罗宾逊的说法吗?

答:西方经济学企图为资本主义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市场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由此可知,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使得“宣传成分是这一学科所固有的”,即西方经济学既要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还要为改善资本主义的市场运作,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因而西方经济学既要“为其内在吸引力而探索”,还要对其结果有一定目的,而不是像纯粹数学或鸟类的活动只探索其内在吸引而对结果无任何目的。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05章在线测试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05章在线测试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05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3:56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一个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其购买旅游景点门票的支出属于 A、我国的出口 B、我国的进口 C、资本流入 D、资本流出 2、下列变化中使得对我国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增加的是 A、人民币贬值 B、美元贬值 C、欧元贬值 D、日元贬值 3、与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的 A、IS曲线较为陡峭 B、IS曲线较为平坦 C、LM曲线较为陡峭 D、LM曲线较为平坦 4、在BP曲线的上方 A、对外收支盈余 B、对外收支赤字 C、资本净流入 D、资本净流出 5、下列情况中,货币政策失灵的是 A、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 B、资本自由流动和浮动汇率 C、不存在资本流动 D、上述说法都对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固定汇率意味着 A、汇率由政府规定 B、中央银行有买卖外汇来稳定汇率的义务 C、汇率不取决于市场供求

D、汇率取决于进出口情况 2、实际汇率R上升的原因有 A、名义汇率上升 B、外国价格水平上升 C、本国价格水平下降 D、本国收入增加 3、下列变化中使我国出口增加的是 A、人民币贬值 B、美元贬值 C、欧元升值 D、日元贬值 4、一国开放后 A、IS曲线将变得更为陡峭 B、IS曲线将变得更为平坦 C、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变小 D、LM曲线将变得更为平坦 5、我国政府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将导致 A、我国产出和收入增加 B、我国进口增加 C、我国出口增加 D、外国产出和收入增加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决定一国均衡收入的是该国国内支出。 正确错误2、人民币贬值不利于我国的出口。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3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3及答案) 第三部分(下篇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 1、总供给p.133 2、总需求p.133 3、国民生产总值p.137 4、国内生产总值p.138 5、国民收入p.138 6、消费函数p.141 7、储蓄函数p.142 8、乘数效应p.144 9、投资乘数p.144 10、自愿失业p.149 11、非自愿失业p.150 12、充分就业p.150 13、摩擦性失业p.151 14、结构性失业p.151 15、周期性失业p.151 16、通货膨胀p.153 17、经济周期p.160 18、经济增长p.165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4、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材;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6、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7、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B) 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8、下列项目种,(C)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9、如果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2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复习重点

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的导数; 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生产多少,不仅取决于生产函数而且取决于成本函数。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在技术水平不变,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种生产要素,该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总产出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增长趋缓到最大不变到绝对下降的过程。

规模报酬递增: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大于投入的变化比例。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起初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这就使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不经济。 经济规模不等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相同的设备或者相关联的生产要素生产多种产品时形成的经济,而规模经济是大规模生产同种产品所形成的经济。范围经济所拥有的生产和成本优势使联合生产能超过个别生产。 E点:生产者均衡点 实现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上图中,切点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 MRTS=dK/dL KAB=OB/OA=(C/PK)/(C/PL)=PL/PK 所以MRTS=dK/dL=PL/PK (1) MPK*dK=MPL*dL

dK/dL=MPL/MPK=PL/PK MPL/PL= MPK /PK(2) (1)和(2)即实现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类似于消费者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扩展线(扩展轨道,规模曲线):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 第五章: 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资源具有多用途性,机会成本源于资源使用中的选择。显性成本就是会计成本。 隐含成本是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花费的成本。隐含成本与机会成本都应该考虑机会成本,以求资源优化配置。 厂商经营的真实成本=显性成本(会计成本)+隐含成本 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看待的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例】公司一个月销售额10万, 成本总和8万,污染未经处理悄悄排放,政府需要花5万元才能将污染治理与之前一样。 社会成本=8+5=13万 私人成本:厂商负担的成本。

《西方经济学概论》试卷

安徽财经大学2013级函授《西方经济学》概论试 卷A 班级 专业 姓名 出卷人:李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机会成本: 2、生产可能性边界: 3、均衡价格: 4、价格歧视: 5、IS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经济物品是指( ) A、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B、有用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要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商品相对于人们的购买力不足; 3、当汽油的价格大幅度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D、不能确定; 4、均衡价格是( ) A、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B、固定不变的价格; C、支持价格; D、限制价格; 如果消费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时,则这时消费该商品所得的总效用( ) 。 A、等于零; B、等于1; C、降至最小; D、达到最大; 6、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一般来说,消费者获得的( )。 A、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递减; C、边际效用递增; D、边际效用不变; 7、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 ) A、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影响价格; B、厂商只能接受市场价格; C、厂商通达联合来改变市场价格; D、厂商通过改进技术获得经济利润; 8、完全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为直线时,边际收益曲线也是直线。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为平均收益曲线斜率的( ) A、2倍; B、1/2倍; C、1倍; D、4倍; 9、工资率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是( ) A、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B、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C、工人宁可工作更长的时间,用收入带来的享受代替闲暇带来的享受;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05章在线测试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05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27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一个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其购买旅游景点门票的支出属于 A、我国的出口 B、我国的进口 C、资本流入 D、资本流出 2、固定汇率意味着 B、中央银行有买卖外汇来稳定汇率的义务 A、汇率由政府规定 C、汇率不取决于市场供求 D、上述说法都对 3、实际汇率等于 A、名义汇率除以本国价格水平 B、名义汇率除以外国价格水平 C、名义汇率乘以外国价格水平并除以本国价格水平 D、名义汇率乘以本国价格水平并除以外国价格水平 4、与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的 A、IS曲线较为陡峭 B、IS曲线较为平坦 C、LM曲线较为陡峭 D、LM曲线较为平坦 5、下列情况中,货币政策失灵的是 A、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 B、资本自由流动和浮动汇率 C、不存在资本流动 D、上述说法都对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固定汇率意味着 A、汇率由政府规定

B、中央银行有买卖外汇来稳定汇率的义务 C、汇率不取决于市场供求 D、汇率取决于进出口情况 2、实际汇率R上升的原因有 A、名义汇率上升 B、外国价格水平上升 C、本国价格水平下降 D、本国收入增加 3、下列变化中使我国出口增加的是 A、人民币贬值 B、美元贬值 C、欧元升值 D、日元贬值 4、一国开放后 A、IS曲线将变得更为陡峭 B、IS曲线将变得更为平坦 C、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变小 D、LM曲线将变得更为平坦 5、我国政府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将导致 A、我国产出和收入增加 B、我国进口增加 C、我国出口增加 D、外国产出和收入增加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西方经济学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 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二、简答题 1 导致供给变化的因素: « 投入品价格 «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 技术 « 生产者数量 2 无差异曲线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会相交的 «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越往右上方,偏好越大

西方经济学概论

西方经济学概论 一、知识结构图解 二、重点剖析 ★1、西方经济学的内涵 (1)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指: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 (2)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包含的基本内容 西方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3、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做一个大体了解) 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15世纪末)、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李嘉图)、庸俗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是萨伊、马尔萨斯)和庸俗经济学后(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19世纪末以来的经济理论,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末,以马歇尔、瓦尔拉斯为代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是希克斯、汉森、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以卢卡斯、撒金特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等)、新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一阶段作业答案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一阶段作业(函授) 交卷时间:2017-10-08 13:20:00 一、单选题 1.( 2.5分)()表示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 A. 生产可能性边界 ? B. 需求曲线 ? C. 供给曲线 ? D. 短期供给曲线 知识点:4.2.1 生产函数 答案A 2.(2.5分)转移支付的例子是()。 ? A. 工资 ? B. 利润 ? C. 租金 ? D. 政府购买 ? E. 失业津贴 知识点:1.2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进 答案E 3.(2.5分)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所放弃的东西,这种东西被称为()。 ? A. 边际量

? B. 机会成本 ? C. 平均成本 ? D. 价格 知识点:5.1.1 机会成本 答案B 4.(2.5分)负外部性引起()。 ? A. 最优量大于均衡量 ? B. 均衡量大于最优量 ? C. 均衡量等于最优量 ? D. 均衡量高于或低于最优量 知识点:11.2 外部影响 答案B 5.(2.5分)利率是由()决定的。 ? A. 政府意图 ? B. 政策需要 ? C. 市场需求 ? D. 可贷资金的供求 知识点:14.3.1 利率决定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答案D 6.(2.5分)无意间增加摩擦性失业人数的政府计划是()。 ? A. 政府救济 ? B. 最低工资法

? C. 公共就业 ? D. 失业保障 知识点:5.2 生产 答案D 7.(2.5分)需求曲线为垂直线,该曲线()。 ? A. 完全有弹性 ? B. 完全无弹性 ? C. 富有弹性 ? D. 弹性为1 知识点:2.6.1 弹性的一般含义 答案B 8.(2.5分)如果一个人消费一种物品减少了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可以说这种物品是 ? A. 公有资源 ? B. 由自然垄断生产的物品 ? C. 竞争性的 ? D. 排他性的 知识点:11.3.1 排他性与竞用性 答案C 9.(2.5分)为了提高增长,政府应该做以下所有的事,除了()。 ? A. 促进自由贸易 ? B. 鼓励储蓄和投资

经济学概论作业(第4~7章)

经济学概论作业(第4~7章) 单选题 1.GDP低于均衡水平,每当() A 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S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I; B 计划的消费支出C的总额超过计划投资I的总额; C GDP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平衡点; D 计划投资I的总额和计划消费C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水平。 正确答案:D 2.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DP增加() A 20亿元; B 60亿元; C 180亿元; D 200亿元。 正确答案:D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 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D 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正确答案:B 4.当消费函数为C=a+bY,a>0,1>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正确答案:A 5.在任何市场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可以由() A 他的产品供给曲线表示; B 他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C 行业的产品供给曲线表示; D 行业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正确答案:B 6.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A 自发性消费; B 储蓄; C 收入; D 总消费。 正确答案:B 7.要能有效地实行差别定价,下列哪一条以外都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A 分割市场的能力; B 一个巨大的无弹性的总需求; C 每个分市场上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名词解释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B.GDP 统计注意事项: 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GDP 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 第五、GDP 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C+I+G+X-M 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 X=出口 M=进口 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1.国内生产净值:NDP公式: 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折旧占GDP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 用GDP,还是NDP,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 国内外,一般都更习惯采用GDP。 2.国民收入:NI 广义: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 狭义: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公式: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3.个人收入:PI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 +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 4.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个人收入DPI用来消费C和储蓄S。从长期看: DPI=GDP-Z-T 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 5.综合 GDP -固定资产折旧=NDP P374页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会计算均衡收入) 一,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不再变动。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公式:y = c + i = E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6

第1章导论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下述()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3、下述()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4、下述()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5、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 A、税式支出 B、公共定价 C、政府担保 D、转移支出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属于实证分析? A、税负归宿理论 B、公共选择理论 C、最优税制理论 D、公共定价理论 2、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属于规范分析? A、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理论 B、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理论 C、税收对劳动、储蓄及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 D、最优税制理论 3、下述()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A、政府机关 B、公立大学 C、国有企业 D、有银行 4、下述()单位属于政府部门? A、卫生部 B、国有企业 C、军队 D、国有银行 5、下述哪些政府行为包含着隐性的收支? A、间接税 B、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C、税收优惠 D、通过罚款、没收取得收入

(财务知识)经济学概论第三章作业最全版

(财务知识)经济学概论第 三章作业

第三章消费者决策 壹、名词解释 总效用 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剩余 二、是非题 1.同壹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是无差别的。() 2.当消费者从每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总效用不断增加时,边际效用也是递增的。()3.如果消费者从每种商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用和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 获得最大效用。() 4.同种商品消费后得到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不同。() 5.消费者均衡点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相切点() 6.在同壹平面上能够且只能够有三条无差异曲线。() 7.无差异曲线上每壹点都表示消费者消费物品的数量组合相同。() 8.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而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分析法。()9.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为正值,且其值不断增加。() 10..如果用纵轴代表的物品的价格上升,预算线将变得更加平坦。() 11.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小。() 12.预算线的斜率能够表示为俩种商品价格之比的负值。() 三、选择题 1、壹个消费者想要壹单位X的心情甚于想要壹单位Y商品,原因是() A.商品X有更多的效用; B.商品X的价格较低; C.商品X紧缺; 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2、经济学分析的壹个假设条件是消费者偏好不变,因此,对同壹个消费者来说,同样数量的商品总是提供同样的效用。()

A.正确; B.错误; C.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3、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A.边际效用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4、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能够比较。 5、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 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6、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包含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 A.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B.欲望是无限的; C.消费者人数是无限的; D.商品的数量是无限的。 7、同壹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俩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俩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俩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水平相同,俩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8、无差异曲线上任壹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是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9、假定X、Y的价格、已定,当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A.增购X,减少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10、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壹点的斜率,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单位X而获得壹单位Y。 A.; B.2; C.1; D.1.5。 11、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总效用壹定()他所支付的货币的总效用。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12、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A.; B.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C.;

西方经济学考研常考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考研常考知识点 第一章引论 这一章只是了解性的内容,考试时不会涉及。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 本章主要内容是需求和供给曲线,内容较简单,大家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以下术语可能会考名词解释: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弹性,恩格尔定律,等等,但考试几率较小,不过这些概念都比较基本,所以掌握也比较容易。同时要了解影响需求,供给弹性的因素。总体上来说,本章考点不多。 第三章效用论(重要) 本章重要知识点较多。 (1)如下术语容易出名词解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02年西经) 消费者均衡(01年国贸) 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01年) 边际替代率(00年国经,经济思想史),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01年) 预算约束线,补偿预算线 三个曲线(价格消费曲线(01年),收入消费曲线(00年西经),恩格尔曲线)[三个曲线容易出名词解释]回答时要把曲线画出来,直观清晰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04年) 吉芬物品(99年,01年) (2)常见的问答题: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区别和联系)(00年初试,05年复试)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00年) 需求曲线的推导(序数效用论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基数效用论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边际 效用递减来推导)(01年西经,04年政经和网经)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05年初试涉及到)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00年西经,由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可知,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上追求最大效用的结果,因而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对应予市场价格选择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预算约束线的含义(03年,回答时要画曲线) 注:回答名词解释时遇到有曲线的最好把曲线画出来! 第四章生产论 本章也比较重要,复习的时候要与下一章成本论结合起来,相互对照,相互比较。 (1)重要概念: 生产函数(包括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TP, MP, AP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注意与边际替代率递减对照记忆) 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02年西经,大家要学会比较对照记忆,把类似的概念对比记忆)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等斜线,扩展线(考试时最好把曲线画出来,清晰明了) 规模报酬递增,递减,不变(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2)以下重要知识点容易出问答题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利润最大化的关系(04年,02年西经),利润函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条件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期间)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原理对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见课本本章结束语)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学会用图表分析,那书本上相联系的曲线都画出来,由曲线再联系到相关的原理,图表曲线可以把所学知识系统的串起来。 本章有可能与后几章结合出计算题(生产函数) 第五章成本论 本章与上一章应当联系起来看,总结比较一下两章的关系。 (1)本章重要的概念有: 机会成本

公共经济学概论听课心得

1、整容的成本收益分析 首先,统计数据告诉我们漂亮的人收入比长相一般的人高5%左右,长相一般的人又比丑陋一点的人收入高5%-10%。这也就是说,存在15%的收入差异。看来,这个社会确实是看脸的。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在心理上,爱美之心人人皆有,长相好看的人能给人带来更多心理上的舒适,看着舒服,这对于就业、沟通等是莫大的好处;在经济学角度,美丽的外表就是一种稀缺资源,供给少自然价格高。原来这种稀缺是天生的,整容技术给了人们改变这种自然附着的机会。 整容的收益:毫无疑问,整容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心理上:更高的自信和自我认同;经济上: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取得更高的收入;社会关系:可以在婚姻上有优势、人际关系会好一点(这两者还是要考虑处理得当)。 但整容成本也很高:整容一般都花费不小,经济成本不低;其次,其生理成本也比较高,整容过程很痛苦,还有很高的整容失败风险,比如国内歌手王贝整容身亡,迈克尔.杰克逊整容失败带来几乎终身痛苦。 所以我觉得第一印象重要,但也要确定收益大于成本才好。比如做风险低、花费小的微整容,一般是利大于弊;同时,如果相貌仅仅是一般,没必要承担高成本去整容,而是把时间精力花在增长才干从而制造稀缺上。当然,如果不属于以上,比如对外貌的要求极高、或者长相十分丑陋,在风险可控、成本可承担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整容。 2、公共决策考虑性别 我觉得这一点是公共部门将来应该逐渐实现的。看过一些报道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公共决策上十分人性化,根据男性、女性承担的社会角色的不同而分别考虑公共政策。比如澳大利亚的就业体系、社会福利充分为女性考虑,当然这也可能与澳大利亚生育率低有关。 公共部门的两个重要职责就是资源有效配置、收入合理分配。以资源有效配置为例,我觉得在一些设施上应该为女性考虑,比如公共场合哺乳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一个因素是我们的社会在公共设施、办公场所的建设上没有考虑到这一

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课后答案

目录 目录 (1) 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吴添祖 (2) 习题答案 (2) 第一章导论 (2) 第二章技术创新 (2) 第三章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 (2) 第四章经济性评价基本方法 (7) 第五章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 (15) 第六章设备更新与租赁的经济分析 (16) 第七章价值工程 (19) 第八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24) 第九章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36)

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吴添祖 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略 第二章技术创新 略 第三章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 1、答: 资金利润率、利率。 2、答: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二者的区别在于:(1)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果形成劳动手段,对企业未来的生产有着决定性影响,而流动资产投资的结果是劳动对象,而且流动资产投资的数量其结构是由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及结构所决定的。(2)固定资产投资从项目动工上马到建成交付使用,常常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只投入,不产出,投入的资金好像被冻结。而流动资产投资,一半时间较短,只要流动资产投资的规模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适应,产品适销对路,流动资产投资可很快收回。 3、答: 机会成本、经济成本、沉没成本都是投资决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指由于将有限资源使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的最高收益,并非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由于方案决策时所产生的观念上的成本,对决策非常重要。例如:

某企业有一台多用机床,将其出租则获得7000元的年净收益,自用则获得6000元的年净收益。若采用出租方案,则机会成本为自用方案的年净收益6000元;若采用自用方案,则机会成本为出租方案的年净收益7000元。 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显性成本是企业所发生的看得见的实际成本,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设备、劳动力支付借款利息等;隐性成本是企业的自有资源,是实际上已投入,但形式上没有支付报酬的那部分成本,例如:某人利用自己的地产和建筑物开了一个企业,那么此人就放弃了向别的厂商出租土地和房子的租金收入,也放弃了受雇于别的企业而可赚得的工资,这就是隐性成本。 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支出而现在已经无法得到补偿的成本,对决策没有影响。例如:某企业一个月前以3300元/吨的购入价格钢材5000吨,而现在钢材价格已降为3000元/吨,则企业在决策是否出售这批钢材时,则不应受3300元/吨购入价格这一沉没成本的影响。 4、答: 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生产、流通和加工、修理修配等各种环节的增值额。 资源税的征税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的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对我境内企业(不包括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5、答: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20*8000-1500000*8000/10000-100000-60000-8000*220*(3%+5%) =560000-160000-140800 =25.92(元)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5.92(元) 税后利润=利润总额-应缴所得税 =259200-259200*33% =173664(元) =17.37(万元) 6、答: (1)P(F/P,i,5)+P=A(F/A,i,4)*(F/P,i,1)+A(P/A,i,5) => P= A(F/A,i,4)*(F/P,i,1)+ A(P/A,i,5)- P(F/P,i,5) (2)P(F/P,i,5)+ P= A(F/A,i,4)*(F/P,i,1)+ A(P/A,i,5)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重点知识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2、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 3、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和联系:联系:①两者互相补充②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③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④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区别:①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4、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根据社会需求,组织物资资料、设备、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5、资源利用:研究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的原因,寻求改良这种状态的方法,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 6、资源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资源既定,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 7、资源的稀缺(有限)性: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①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②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③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 8、资源稀缺的原因:①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②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9、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10、实证分析:指超越一切价值判断,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前提出发,来分析人的经济活动。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11、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 实证分析: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分析: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要作好坏的评价) 第二章 1、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②相关商品的价格;③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④消费者偏好(嗜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⑤消费者数量与结构;⑥政府的消费政策 3、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的区别:

公共经济学教学指导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指导大 纲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分别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应该干什么及其应该如何干。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共政策的三大部分。 通过理论教学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1与公共经济有关的问题 1.2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1.3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结构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8学时 2.1资源配置的内涵 2.2市场失灵 2.3政府经济职能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4学时 3.1公共物品的概念 3.2纯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3.3准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四章、外部效应理论4学时 4.1外部效应概论 4.2外部效应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4.3外部效应的纠正 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4学时 5.1公共选择方法论 5.2几个重要定理 5.3寻租理论 第六章、公共预算4学时 6.1公共预算概论 6.2几种主要的预算理论 第七章、公共收入理论4学时

7.1公共收入概论 7.2主要税种 7.3税收效应分析、转嫁与归宿 第八章、公共支出理论4学时 8.1公共支出概论 8.2公共支出分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 9.1概论 9.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该课程前要提前学习掌握《西方经济学》、《政治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深入阅读本课程的相关文献,按时完成作业,熟练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各项基本理论,能够以经济学方法讨论涉及公共部门行为目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效率效益等问题,对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各项政策活动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安排 40学时,讲授(60%)、案例(20%)、讨论(20%)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 1.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2版 2.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2版 3.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着.《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 英文名称:Thepubliceconomics 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 课程简介: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如公共需求与公共选择、资源配置中的公共商品供给、市场与政府等,以及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的有关问题。 授课对象: 公共管理专业研究 教材: 1.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2版 2.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2版 3.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着.《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学习包括十章: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第十章:外部性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十五章:垄断 第十六章:垄断竞争 第十七章:寡头 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国家进口或出口多少物品? 2、谁从贸易中得到好处?谁由于贸易而利益受损?贸易的好处大于这些损失吗? 3、如果政策制定者限制贸易,谁会得到好处?谁的利益会受损?限制贸易的好处大于 损失吗? 4、限制贸易的观点有哪些?它们正确吗? 介绍 复习第三章:一个国家在一种物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说它能以比其他国家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这种物品。国家间能从出口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贸易中获益。现在我们应用福利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这些收益来自何方和谁会得到这些收益。 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 PW = 物品的世界价格, 一种物品在世界上所通行的价格。PD = 没有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如果PD < PW,该国在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将会出口这种物品。如果PD > PW,该国在这种物品上没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将会进口这种物品。 小型经济假设 小型经济是世界市场的价格接收者:它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并不总是如此,尤其对于美国。但这可以简化分析,其基本结论也不会改变。当小型经济参与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PW 是唯一的相关价格:没有一个卖者会接受低于世界价格的价格,因为她可以在世界市场上以世界价格卖出物品;没有一个买者会支付高于世界价格的价格,因为他可以在世界市场上以世界价格买进物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