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9年精选文档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9年精选文档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9年精选文档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9年精选文档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对深化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战略中涉及西部地区的10个省市区,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即开放格局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聚集的地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西部各重点省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其中既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也有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和面向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等。“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东部沿海领先、中西部欠发达”的不均衡状态。“一带一路”横贯我国东中西部、联通国际国内,给我国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

重大机遇。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的经贸模式,即以海洋运输为主发展对外贸易,转而以陆地运输为纽带,这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提供了新契机,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对外合作两方面。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从地理位置上看,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接壤,拥有三条开放路线,一是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连接中亚、欧洲,二是向南连接巴基斯坦、印度、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三是向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目前,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处于滞后的状态,“一带一路”战略以高铁为代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通往中亚、南亚、中东、东欧、俄罗斯直至西欧的铁路都将经过西部地区,对于促进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东部的经济联系具有重大意义。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基石是经贸合作。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省市区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因此潜在的合作机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西部地区应当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与中东部地区以及周边国家的合作。

(一)西北地区

新疆拥有长达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占我国陆地边境线的1/4,与8个国家接壤,具有东进西出的开放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科教和医疗服务中心。同时,新疆煤炭资源储量、天然气储量均为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太阳能、风力能源等也非常丰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深化新疆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新疆独具的区位优势和能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陕西,位于我国内陆的腹地,为连接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重要枢纽,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欧亚大陆桥前沿枢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科教高地之一,拥有众多重点高校。借助“一带一路”战略,陕西可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科教文化优势,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力推动与沿线各国进行文化、人才、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

甘肃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省会兰州被定为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城市,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的战略基地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宁夏处于黄河的上游地区,是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进一步推进中阿深化合作带来了重大机遇,宁夏要发挥此优势,努力建设中阿合作先行区。

青海位于我国西部,雄踞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贯穿南北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联通南亚国家的重要走廊和通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青海的开放水平,促进青海丰富的矿产、能源、旅游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内蒙古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是连接我国内陆地区与俄蒙两国的重要通道;内蒙古与俄蒙两国交界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促进我国与俄蒙两国的经贸合作以及资源开发。

(二)西南地区

广西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广西要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加强与东盟地区的深化合作。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相邻,云南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加强经贸合作,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

西藏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在历史上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是我国与南亚国家沟通交往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西藏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西藏要把握好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推动与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推进与南亚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重庆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被设定为内陆地区,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具有接南转北、承东启西的重要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产业腹地。借助“一带一路”战略,重庆将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支撑,也是连接中部地区的重要通道,随着渝新欧铁路的建设,重庆也将成为沟通境内外的重要支点。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挑战“一带一路”给西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相应也面临诸多挑战。既有来自西部地区的自身限制,也有来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切合作的基础。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旦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西部地区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西南地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也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难度。基础设施建设还面临着庞大的资金需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重点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但仍受到诸多争议。

(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民

族问题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新疆的稳定关系着中国大西北的稳定,西藏的稳定关系着中国大西南的稳定,内蒙古的稳定关系着中国北方地区的稳定,西部地区各民族的和谐稳定是保障“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基础。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发展差距仍比较严重,贫困问题较突出;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信仰上的差距使民族关系更加复杂;交通、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市场化进程缓慢。以上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给“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三)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完善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目前,西部地区甚至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未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政绩以逐利为目标,对合作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合作项目出现问题将极大地恶化我国的国际环境。

(四)周边局势复杂多变

周边环境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西部地区与诸多国家接壤,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敏感;南海和钓鱼岛等问题使部分国家对我国的和平发展心存疑虑;缅

甸和泰国内政不稳定的问题,对于我国在两国的合作项目受到影响;越南等国家大规模的反华行为也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一些大国对盟国施压,暗中抵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倡议;我国向西开放的一大地区就是伊斯兰世界,这一地区宗教种族关系复杂,也是对我国国家安全影响较大的地区。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都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产生重大干扰,阻碍战略实施的进程。

三、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横贯中国东中西部、联通国内国外,对加强我国同周边国家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深化区域合作交流,促进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战略包含我国西部地区十个省市区,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西部各省市区要抢抓历史发展大机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各方面的挑战。

第一,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发展领域,西部地区要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合理规划设计,重点建设关键通道,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瓶颈路段,畅通公路、铁路和港口,提升道路的通达水平。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充分考虑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要总揽全局、协调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地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关系到“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各民族之间的融合程度是由各民族之间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决定的,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条件,加快双向开放的步伐,加强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合作,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差距也是导致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因,应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

第三,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西部地区要了解规避和管制各种潜在风险的方法,综合考虑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宗教、历史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制度,成立相应的国际机构,正确评估各项合作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外部效应。同时,西部地区要结合当地情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订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组织保障。

第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系复杂,仍存在一些摩擦与不稳定因素。增进各国人民互敬互信是促进各国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一个国家的知识生产力必须反映它所处时代的根本需求,“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的知识生产力,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文化相近,可以加强人才交流、文化交流、民间交流,构建人文桥

梁,促进丝绸之路国家间的互动合作。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合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旅游合作可以加深互相了解,消除偏见和误解,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及人文资源,与周边国家加强旅游合作和文明互鉴,从而促进经贸合作发展。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维度分析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维度分析 一、战略目标国家文化安全与公民文化权利的双重诉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 文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来源。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现代化事业中战略地位的确立,一方面源于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需要;另一方面源于社会全面进步中对维护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响应。 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变革与文化竞争正在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正如希利斯?米勒所说,全球化而今已成为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生活中许多领域里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2]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而且也越来越多的指向文化领域,文化成为一国重要的软实力而成为综合国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捍卫国家文化主权不仅事关文化的独立性,而且关系到一国的政治主权和独立地位。 文化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对本国文化拥有的最高权和独立权,其核心是民族文化的独立存在权和发展权。 国家文化主权的完整存在将为文化安全提供权力支持和政治保证。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硬实力得到较大提升,但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国家软实力未能取得同步发展,中国人正在失去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中国性,即存在自性危机。 [4]相对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领土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相对隐形,但却事关重大。 这是因为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于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是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重要思想基础,从深层上影响着国民的精神和灵魂。 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精神支柱坍塌、文化阵地丧失、意识形态失控,社会成员的价值规范就会陷入混乱,国家安全就无法保障。 [5]而面对全球化时代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排挤战略的挑战,中国正面临着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隐忧。 从全球文化竞争的格局和态势来看,中国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表现在中国还不是文化生产大国,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的实力不济,文化输出的能力不足;表现在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行销模式,中国尚未建立一套相应的软实力制约机制,文化竞争的反制能力薄弱。 中国应当从国家利益的高度来审视文化发展,采取有效手段保护自己的文化产品、文化价值与文化身份,坚决抵制和防范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构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今天世界上……进步再也不能以技术和生活的物质标准来衡量了。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整理人董营涛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文化立国”;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启示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一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亚洲地区,韩国首先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努力开发本国文化软实力资源,通过提升文化力提升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朴正熙政府为代表的韩国军政府以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试图从传统文化里寻找现代化的力量,因此政府集中全力扶持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扶持内容只限于所谓的“高级艺术”。1986年全斗焕政府在韩国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当中,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0年卢泰愚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1993年金泳三政府出台的“文化繁荣五年计划”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金大中政府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紧急援助,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与治理。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蕴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通过大力挖掘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实现“文化立国”。1998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内的“文化立国”纲领性法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全面统领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文化产业已经一跃成为韩国国内继制造业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 韩国从“文化立国”战略确立伊始就坚持走海外市场路线。“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韩国文化产品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强国,并且形成了在东亚地区风靡的“韩流”现象。同时,韩国制造业也乘势而上,将一种富有创造力、注重设计的新文化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人的不同产品、利用明星效应来刺激消费,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三星、LG以及现代汽车等著名公司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韩国也逐渐摆脱以往的“制造型”国家形象,开始向“韩国创造”过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对于韩国较为发达的文化产业,我国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有必要通过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适应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需要。一、改革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核心依旧是分行业管理,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混合性组织架构的制度框架。我国应设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制定发展预算等。同时,应在各地分别设立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负责管理本地的文化产业事务和落实文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回到顶部意见反馈 思想起源 2013年9月7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两汉时期中国古人开创的以洛阳、长安为起点,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西汉时期,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中国丝绸,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 东汉时期,班超从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他到达了西域,他的随从到达了罗马。这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对话。也是在东汉,印度僧人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洛阳,将佛教传入中国,从另一个角度拓展了丝绸之路。 唐代,洛阳人玄奘沿着丝绸之路历时19年到印度求取真经,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写下了《大唐西域记》。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课程标准】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的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建设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简要分析其地理背景及其分类。 2.结合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简要分析其地理背景,拓展蓝色海洋空间,维护海洋权益,说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意义。 3.通过读图、填图和贴图,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域的划分,能够分辨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以及各海域的法律地位和相关国家在其中的权利和义务,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4.通过案例研究和相关实践活动,具体说明我国海洋权益包括的内容,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5.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独立思考的意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案例,简要分析“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及其分类。 2.通过案例研究和相关实践活动,了解我国的海洋国情,并能够具体说明我国海洋权益包括的内容,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及案例了解我国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从网络新闻了解到的国家发展战略展开回答。

2019成都展会时间表

2019成都展会时间表汇总: 2019四川住博会成都厕所革命与环卫设施专题展览会 2019-5-13至2019-5-16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第十届中国四川国际智慧消防与应急救援装备博览... 2019-5-15至2019-5-18 成都市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第七届中国四川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博览会 2019-5-16至2019-5-18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第十九届成都安防展(成都社会公共安全产品与技... 2019-5-16至2019-5-18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年四川住博会暨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及技术展览会2019-5-17至2019-5-19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中国成都海绵城市与地下综合管廊展览会 2019-5-17至2019-5-19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第十八届四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 2019-5-17至2019-5-19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四川住博会 2019-5-17至2019-5-19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年第九届成都女性消费产业博览会 2019-5-18至2019-5-20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第二届成都新零售微商博览会 2019-5-18至2019-5-20 中国成都西部国际博览城 第九届成都孕婴童产业博览会 2019-5-18至2019-5-20 西部国际博览城 第九届成都国际孕婴童产业博览会 2019-5-18至2019-5-20 成都西部博览城 第十届中国(成都)火锅食材用品展览会 2019-5-22至2019-5-24 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制冷空调供热通风及食品冷冻... 2019-5-23至2019-5-25 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成都新能源汽车配件展览会 2019-5-23至2019-5-25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成都第20届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 2019-6-1至2019-6-4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世纪城 第二十届成都国际家具展览会 2019-6-1至2019-6-4 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中国西部国 成都工博会 2019-6-13至2019-6-15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中国文化的发展策略 摘要: 文化反映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演进。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造的积累,认识的模式,交流的媒介和行为的规范。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哲学美学等许多方面。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它对人类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发展不但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强大程度。 关键词:文化,民族精神,战略,中国特色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的祖祖辈辈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文明的足迹,我们接受的是儒家文化的熏陶。自古中国重视文化的发展,每个时代的统治者都对文化很是重视,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被各个大国重视,并制定相关策略发张自己国家的软实力。 据我们所知,文化是人类后天的创造。文化反映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演进。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造的积累,认识的模式,交流的媒介和行为的规范。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哲学美学等许多方面。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它对人类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发展不但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强大程度。 今天,文化的相当部分还直接表现为生产力,出现了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往往体现在它的影响上。即文化的发达程度和先进程度所产生的魅力,包括对本国和本民族所产生的凝聚力与对它国它民族所产生的吸引力。文化越发达越先进,它作为软实力的影响就越大越广泛!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强大,不独表现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强大上,还需要文化作为软实力的强大。因而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发展文化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发展文化不仅需要战略的眼光,还需要审时度势地制定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以求扬长避短,升优汰劣,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当今世界的总格局中实

2019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

2019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法、道各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理论和方案。 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并从人性善的前提出发,对权力行使者寄予“自我良善”的期待。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儒家相信人的道德自觉和内心的自我约束,希望通过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孔子有关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首先是针对执政者提出的,其“庶人之礼”与“士人之礼”的区别,同样意在给权力执掌者提出更高的道德性要求。 在儒家的社会等级理论中,统治者阶层优越的地位要与其重大的伦理责任相对应:士者为仕,不仅要自己修身以成仁,还要为“一国兴仁”,为“天下兴仁”“泽加于民”。儒家的吏治思想内涵存在于其博大的“仁学”理论体系中,这一理论所构建的道德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为权力执掌者的自我约束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其反复强调和敦促统治者以德修己的理念,对吏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法家批判儒家喻君臣为父子的亲情谎言,而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在“君臣利异”及“坏人”假设的前提下,主张对臣下

全面防范、制约。韩非子认为为人君而要等待臣下忠其心、诚其意、不反叛,必将陷于被动;对待臣子,君主唯有主动出击,科之以法、驭之以术,方可立于不败。因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法家吏治思想的核心:严明赏罚,奖功罚过——广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处罚官吏的违法行为,督促官吏尽职守法。在以法治吏的同时,为君主者还必须懂得和善于运用权术——暗中试探、观察、发现、控制、打击臣下的种种不轨行为,以非常手段实现权力控制。法与术相互配合,构成法家吏治主张的主体框架。 在吏治问题上,道家对现实中政府权力及制度的合法性心存质疑:“大道废,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道家看来,圣人及其礼法制度都是失道的产物,它们的存在和正当性于天道无据,甚至是违反天道的结果。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在现实的吏治问题上,道家的贡献如下:主张“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的权力价值取向,为吏治的开展提供前提和方向;以“守道”“无为”为权力运行法则,借此批判现实政府的扰民之政,主张废止“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恶法”;以效法天道、抱朴守真、崇俭寡欲等修身理论告诫天下人秉持中和,克服贪欲和自我膨胀,对执掌权力的官员来说,以上告诫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摘自孙季萍《封建帝制下吏治的努力与无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论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及发展战略

论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及发展战略 二十一世纪刚进入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政治,军事风云变幻,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的缓慢衰落和新兴国家的强势崛起又一次强力的冲击了已经激荡的世界格局,实力依旧雄厚的大国正在极力维持着现有的世界格局,新兴国家在极力摆脱这种旧有的格局体系,这样的大变革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但其中又深蕴着巨大的危机和阻力。 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强势崛起,虽然这样的崛起一直很低调并且掩人耳目,但是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进一步实施,原本老牌帝国的地位和实际利益遭到挑战因此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和部分诸如印度、越南等快速发展的东南亚国家渴望在大国角逐中谋求更多的国家利益和提高地区影响力,中国一直奉行的希望偏安一方的韬光养晦政策是时候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在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提出这个战略时,中国领导人就时时注意避免被置于镁光灯下,在国力还未达到世界一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与他国的利益摩擦,一心一意集中力量谋发展。但是在东面与日本因钓鱼岛问题存在擦枪走火的情况,在南面诸多南亚小国拉帮结舍,依附大国在搅浑南海问题,蚕食中国南海的利益,西南部野心勃勃的印度大象蠢蠢欲动,一直将中国视为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北部俄罗斯虽说是中国的传统盟友但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防中国,何况300年来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就是这只北极熊。朝鲜那只喂不饱的白眼狼不仅经常不听老大哥的话还引狼入室,朝核问题成为了美日在亚太部署军事力量限制中国的一个借口,中国西部随着一批政治强人的倒台,阿拉伯之春的多米诺骨牌逐渐向东蔓延。中国的周围国家安全形势已经达到了空前严峻的状态。 管中国领导人一直强调中国坚定不移的奉行和平崛起的政策,但是笔者认为在1500年地理大发现后没有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中崛起,无一不是在夹缝中发展,后通过战争战胜原先的霸主终成世界一极。想要崛起的新兴国家与既得利益的国家必然存在利益、意识形态等冲突,一旦这样的矛盾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程度,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诉诸武力,纵观世界历史,美欧强国无一例外,因此当历史又一次轮回到中国头上时,这些国家必然会极力阻扰和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情况也类似,在全球经济日益紧密结合的情况下,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家利益需求和日益渴求的地区影响力必然会挤压到他国的国家利益,由此带来的国家利益摩擦不可能能够有意的去避免,只会愈演愈烈。随着美国的核心战略东移,一位美军高级将领说:“你们(中国)的好日子结束了,我们回来了。”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大国在经济、军事上步步为营,企图在中国周围形成包围圈,其毫不掩饰的险恶用心就是想极力阻遏中国的发展。因此中国想用嘴皮子劝服他国相信中国的和平政策,无异于痴人说梦。笔者认为在大政策及战略方针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加大国防建设,强化军事力量甚至准备好战争的准备,比如虽然中国与美日等国的经济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密,短期内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存在,但在将来尤其是美国的地位和利益进一步受到威胁时爆发局部冲突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因此笔者认为在美国还未完全从中东乱局中回过神来,日本还在极力摆脱限制其军力发展的体系,印度、南亚各国的实力与中国还有较大差距的时候,中国应该牢牢把握住这可能是最后的黄金十几年,狠抓发展,尤其是军事实力的发展。中国不能像北宋那样明明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却不注重军事的发展以致成为一个经常被异族侵扰的国家。一旦美国从中东乱局的阴影走出来,将其主要的军事力量部署在亚太地区,日本在其日益强大的右翼势力挟持下重新武装成军国主义,印度等南亚各国在飞速发展过程中缩短了与中国的差距,积累了进一步与中国叫板的资本,那么恐怕地区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了。中国应该效仿西汉,大汉王朝在建国初期积贫积弱的时候注重国内发展,实行修生养息的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等到开国将近100年的时候武帝依仗几十年积累的雄厚资本开始对匈奴进行军事回击。虽然中国目前看上去是四周受敌而且没有可靠的盟友,在夹缝中艰难发展,但是这是一个新兴大国所必经的孤独历程。若中国领导人在外界压力和外国胁迫下减缓了军事力量的发展,被其他大国限制甚至被牵着鼻子走,幻想着仅以外交和经济手段去调和一系列

2019百展行动各类展会名单

附件 省商务厅2019年国际市场开拓“百展行动”计划安排一览表 境内展 序号类别展会名称举办地点举办时间 1 综合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海2019年3月 2 综合中国-南亚博览会云南昆明2019年6月 3 综合中国-亚欧博览会新疆乌鲁木齐2019年8月 4 综合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南宁2019年9月 5 综合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宁夏银川2019年9月 6 综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2019年11月 7 综合汉口北交易会湖北武汉2019年12月 境外自办展 序号类别展会名称举办地点举办时间

1 服装/面料/家纺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展览会美国纽约2019年1月 2 机械电子阿尔及利亚国际博览会暨中国机械电子(阿尔及 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2019年5月利亚)品牌展(列入商务部品牌展) 3 综合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2019年5月 印尼雅加达2019年5月4 机械电子印尼中国机械与电子产品展览会暨中国机械电 子(印尼)品牌展(列入商务部品牌展) 俄罗斯莫斯科2019年5月5 消费品2019中国消费类产品(俄罗斯)品牌展(列入商务 部品牌展) 6 机械电子菲律宾中国机械与电子产品贸易展览会暨中国 菲律宾马尼拉2019年8月机械电子(菲律宾)品牌展(列入商务部品牌展) 7 医药中国医药原料(美国)品牌展览会美国拉斯维加斯2019年11月 8 机械工业中国机械工业(俄罗斯)品牌展览会俄罗斯莫斯科2019年11月

9 纺织服装澳大利亚中国服装展澳大利亚墨尔本2019年11月 10 医疗器械中国医疗健康(印尼)品牌展印尼雅加达2019年11月 11 家电中国家电电子(印度)品牌展览会印度孟买2019年12月 12 纺织缅甸国际纺织及机械展览会缅甸仰光2019年12月 境外重点展 序号类别展会名称举办地点举办时间 1 安防中东(迪拜)国际安防设备与技术展览会阿联酋迪拜2019年1月 2 医疗阿联酋迪拜医疗展会阿联酋迪拜2019年1月 3 电子信息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美国拉斯维加斯2019年1月 4 轻工香港玩具展览会香港2019年1月 5 纺织服装香港时装节香港2019年1月和7月 6 纺织服装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服装服饰及面料博览会美国拉斯维加斯2019年2月和8月

浅谈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调整

Business 四23 四 浅谈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调整 周玉兰 作者简介:周玉兰(1988,08-),女,汉,籍贯:甘肃,张掖,没有职务,学历:研究生,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向: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研究三 摘 要:本文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阐释了影响文化发展模式的几个基本因素,从六个方面对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构想进行了分析论述,对深入理解二领会党的十八大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 关键词:中国文化;发展;十八大;战略一二前言 文化作为标志一个国家的特色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精髓,做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的一个体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以及力量的源泉三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促进文化融合,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提升综合国力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三通过十八大的召开,我国的文化发展有了一定的变化,并根据其变化对其进行分析三 二二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文化的发展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三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面对着文化全球化潮流的影响和冲击,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建设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圆中国文化强国之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越来越成为了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和强烈企盼三 三二文化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3.1经济对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在世界上,做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国际经济的激烈竞争之下,想要在国际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三要想通过文化的发展,来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则就必须的牢牢把握住文化的命脉,用先进的文化做为发展前进的方向,使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化不断推动教育以及科技的发展三并且使我国的文化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二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三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后期,市场经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体制经济的改革与建立,和逐步发展与完善的阶段三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制也诞生了三事实是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之初,文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就已经启动了三 3.2政治对文化发展模式的具体构建起主导作用 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对提升中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也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对于国际文化的吸收融合也有了质的飞跃三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总量名列世界前茅,但由于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文化软实力的滞后让我们在文化全球化发展上始终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竞争力是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点三 3.3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对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目前很多人担心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侵蚀了传统文化的空间,甚至担心过多的外来文化影响,会使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自信三因此,十八大以来,我国最大程度地吸收外来文化,开阔眼界,促使中国走向世界,更好的推进全球化进程三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在文化造诣上领先于世界各国,成为历史上的具有先进文化传统的一个大国,屹立于各国之首并在文化上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发展与进化中,中国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的地位,并且为世界文化的长足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并由此逐步养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优越感,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需要我们深刻反省三文化流动与文化冲撞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三我们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还应该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三 四二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调整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创新 文化做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现代化二面向世界二面向未来的今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为必由之路三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 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二职业道德二家庭美德二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三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三 4.2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在新时期,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调文化建设,这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包括教育二科学二文学艺术二新闻出版二广播电影电视二博物馆二图书馆等内容三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并指出文化建设是相对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而言三十六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完成三大任务,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三十七大提出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三而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三这种变化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的理解是与时俱进的,适应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文化发展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全民族文化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特别是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得到了不断增强三 4.3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发展将人民的文化需求放在首位,体现了主动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这是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坚持 以人为本 的根本原则和具体表现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实现社会整体精神面貌进步的重要途径三首先,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发展的第一任务,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着力点三根据年龄阶段二受教育水准二审美水平二职业特点和经济收入等不同情况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战略方案,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三 4.4突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动力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三总体而言,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二教育人民二服务社会二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 西强我弱 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三在理想信念教育二思想道德建设二诚信建设二文艺创作二公共文化服务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改进三 4.5文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球化的多领域发展环境,迅速的融合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调节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三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发展的精神原动力,是社会进步的精神保障三 五二结语 文化发展是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日益发展,我们坚信文化将继承和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人类历史文明的各项优秀成果,形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文化产业体系,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三(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考文献: [1] 金强.编辑对出版物文化内容选择的知性化策略[J].编辑之 友.2011年10期 [2] 高杨文.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J].北京印刷 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陈奭琛.促进档案文化创新增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活力[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4期

2020年(发展战略)新中国年的发展成就

(发展战略)新中国年的发展成就

新中国60年的发展成就 壹、回首见历史 解放前夕,旧中国的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连年战争留下满目疮痍,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市场萧条,物价飞涨,失业现象严重,广大劳动人民于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1949年,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当时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维持于最低的生存水平上。面对这样的局面,党和国家采取了壹系列措施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物价,安排就业,以安定人民生活。广大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这于发展生产稳定民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救民于水火的共产党充满了热爱和感激,对自己当家做主充满了自豪和热情。“壹五”时期被称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第壹个“黄金时代”。可是,由于已知的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扎扎实实的经济建设中去,人民生活几起几落,于温饱线上徘徊20年之久。生活于那个时代的人们不会忘记,人民生活虽有改善,由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供应匮乏,消费品供应不足,绝大多数商品均需要凭票证购买。正是于这个时期,整个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以及人民生活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35倍 如今,以党的十壹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已30年,我省也同全国壹样,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和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主体分配向个人倾斜,使城镇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到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29.45元,

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和1981年相比,增长了35倍,26年间平均增速14.1%。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断增加的,经历了“快速增长、高速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收入渠道实现多元化。 壹是工资性收入仍是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非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仍占60%之上,是家庭总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达到8677.27元,比1981年增加了8313.56元,增长了23倍。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36.2%。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增长及比例变化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非工资性收入发展时期。1981年至1985年,由于经济体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城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减少,收入仍以工资为主,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壹直保持于90%—94%之间,变化甚微。随着其他收入渠道的拓展,家庭收入的多元化渐渐表现出来,非工资性收入比重逐年上升。 非工资性收入全面增长时期。1986年至1998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城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城镇职工从事个体运营、第二职业、停薪留职的人数逐渐增多,是非工资性收入增加和收入来源多样化的重要因素,这壹时期非工资性收入仍存于壹定的不稳定性。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由15.27%,上升到1998年的26.46%,增加了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较快,到1998年为4223.88元,比1986年的764.76元增加了3459.12元,增长了4.5倍。家庭总收入增加带动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同步上升,由1986年的648.01元,116.75元,上升到1998年的3106.32元和1117.56元,分别增长了3.8倍和8.6倍。 非工资性收入高速增长时期。1999年至2008年,非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占家

2019年广州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LETCHIN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6645672.html, 2019年广州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 LETCHINA 展会介绍 展会时间:2019年05月29日 举办周期:一年一届 主办单位:广州汉诺威米兰佰特展览有限公司 展会地址:中国-广东-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China import and Export Fair Complex 展会详情 广州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期间同期举办“中国智慧物流大会暨中国物流行业‘金蚂蚁’颁奖盛典”、“中国(广州)国际电商物流核心竞争力峰会”、“广州国际智慧港航高峰论坛”、“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创新科技峰会”、“中国托盘商业发展论坛”等活动,为参会客商提供全方位交流机会与智慧支持。LETCHINA是国家商务部、广东省商务厅、广州市商务委重点支持与培育的大型物流装备与技术展。展会有着巨大的市场优势,即它以珠三角为核心的“中国制造”面临全面转型升级,生产物流、自动化物流、供应链物流急需改造,为物流装备与技术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巨大契机,同时也将带动中西部企业之间的学习交流。同时兼备国际优势。珠三角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实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通道,互联互通,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将带来物流发展大机遇。并且它是私人定制“展中会”。实力展商特别邀约20多家龙头对口买家,在展区内筹办沙龙分享会及交流会,组织多场点对、面对面的现场互动交流!展会期间近50场的行业顶级论坛会议,也助您进行专业市场的细分化及做出针对性的高效营销。 展品范围 物流集成与信息化展区:物流集成、物流系统、内部与运输物流的应用软件与解决方案、rfid、自动识别等。搬运设备、叉车及配件、起重机及配件、agv自动导引车、机器人本体及配件、升降平台、电梯及附件、输送车、输送系统等。电商物流展区、电商物流系统集成、电商、快递仓储管理技术及设备等仓储与车间物流设备展区:仓储系统、货架系统、机器人、工厂、车间设备、托盘、周转箱、物流配套件、物流集装单元器具、工业门、清洁设备等包装展区:包装机械、自动化智能包装设备、包装机器人、包装容器及材料、标签标识及条码设备、包装检测设备等物流装载技术展区:汽车尾板、装卸平台、登车桥、集装箱、滚装船、封条等物流配送车辆展区:配送车辆、运输车辆、零部件、配套件、租赁运营等冷链物流展区:冷藏冷冻运输装备、保鲜设备、冷库装备及技术、制冷材料和配件等港航及航空物流设备展区:船舶、飞机、装卸设备、升降机、起重机、吊机、吊具、牵引车、拖车、输送机、输送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信息系统等物流服务展区:物流园区招商、物流地产宣传服务、物流金融合作对接、物流服务与外包、物流教育等其他:危险品、安全物流、应急物流等

“一带一路”战略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 简述了东部地区要素禀赋的现状,认为现今的要素禀赋已不适合东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东部地区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创造的有利条件,同时运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将现期中国产业转移与同时期日本和之后美国相比较,提出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最后提出政府应完善经济制度,扩大社会创新投入、完善创新保护机制及改进和完善教育制度以使得经济能够顺利转型升级,同时保证经济持续发展。 标签:要素禀赋;一带一路;转型升级;制度约束;教育创新 1 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现状 近年来东部地区GDP增长率逐渐减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活力明显下降,其原因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一,东部地区的要素禀赋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东部地区本地新生人口数量急剧下降;(2)东部地区生活水平的上升并没有改善由中西部地区前来务工的劳工的生活状况,反而由于生活费用的提高加重了前来务工的人员的生活负担,导致了东部地区外来劳动力数量的迅速下降;(3)东部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存量的大幅提高。由于东部地区要素禀赋的变化,导致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逐渐丧失了禀赋优势。其二,企业不注重创新。(1)我国开放初期制定的进口替代战略很多地方并没有获得实际的成功。国外企业垄断生产的关键技术,国内企业不注重自身的研发创新,对于高技术的中间核心部件直接进行进口,进口之后并没有对其内部技术吃透进,而是一直循环着“引进—生产—落后—再引进—生产—落后”的循环中。(2)我国制造业大都进行产品制造环节,位于“微笑曲线”价值的最低端,产品设计、品牌经营、售后服务等高附加值生产活动缺少,企业不具有自身开发设计的异质性产品,竞争力低下。随着生产制造成本上升,大量国际资本涌向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地区,我国低端制造业面临巨大压力。其三,生产方式效率低下。之前制造业发展走的是“一低两高”的发展路线,产出低、投入高、污染高,随着资源的枯竭和污染的加重,发展动力逐渐丧失,企业的生存能力逐渐丧失,这也促使企业向“一高两低”的生产方式进行转型升级,然而转型所需要的大量资本、技术、管理和文化支撑却极度缺乏。其四,生产的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竞争力低下。 2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东部地区制造业带来的影响 2.1 产业效应 东部地区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会带来两部分的产业效应:(1)“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带来更为低廉的交通运输成本以及更为广阔的国外市场,这为劳动密集型制产业的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一带一路”战略沿途共65个国家,为我国低端制造业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转移基地的同时为我国其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市场。(2)“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