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关键词:教育儿童发展保育本社日本网络化儿童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发展

摘要:《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本教育界正在考虑让中小学生去幼儿园和保育所体验生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鼓励幼儿园教师与保育所的保育员(日本称保育士)考取小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并参加小学一年级的授课活动,使之做到心中有数...

一、网络化的日本社区儿童教育

长期以来,日本十分重视利用社区资源来教育儿童,力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职能,并已构成一个全社会对儿童施以教育的网络化整体。具体体现在:

(一)家庭、社区、学校三者的横向合作。各个地区努力使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公司、老年人之家、各种社会教育设施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儿童接触社区的各类居民,让家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取更多的经验,让学校在与各种社会教育设施的联系中加强合作,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各种园外活动,而且这种联系对于传承社区文化传统也颇有益处。

(二)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纵向合作。除了让学前儿童去小学校参加生活科的授业以及参加一些文体生活外,当前日本教育界正在考虑让中小学生去幼儿园和保育所体验生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鼓励幼儿园教师与保育所的保育员(日本称“保育士”)考取小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并参加小学一年级的授课活动,使之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前做好儿童人小学学习的指导工作。这样,通过孩子之间、教员之间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孩子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

(三)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教育委员会携手,构成一个综合的行政推动的整体。社区儿童教育不再只是特定社区内的教育事业,并不局限于文部行政系统的范围,而是全社会的共同

事业,文部科学省、邮政省、厚生劳动(劳动福利)省、农林水产省、环境厅、总务厅等行政部门均以各种形式承担了部分的任务。此外,各种各样的民间教育团体也开展不同的社区儿童教育活动,与各行政部门、教育机关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络式的行政体制。

二、日本社区儿童教育设施

为了配合家庭、幼儿园及保育园的教育,日本的各社区也通过创办各种教育设施以及开展各种活动来促进社区的儿童教育。

日本社区儿童教育的设施,既有专门为儿童设立的,如儿童馆、儿童咨询所与家庭儿童咨询室、保健所与保健中心等;也有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的普通社会教育设施,如公民馆、儿童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

儿童馆是根据《儿童福利法》设立的儿童福利设施。只要是社区的儿童,均可自由地游戏其间。馆内一般设有集会室、游戏室、图书室、儿童交谈室等,有专门的儿童福利员指导小组活动,并为家长提供心理教育咨询。从1963年开始,国家对儿童馆实施国库补助,儿童馆迅速得到发展。

儿童咨询所也是根据《儿童福利法》设立的儿童福利设施,规定各都道府县及指定城市至少要设立1所以上。目前,日本全国大约有200所左右。所内设专门的儿童福利士和心理检查员,为社区儿童提供咨询和指导。家庭儿童咨询室则是在儿童福利事务所中设立的专门就家庭中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行咨询指导的机构。

保健所是根据《保健所法》设立的卫生保健机构。规定每10万人就要设立1所,主要设立于都道府县及一些指定城市,其中的母子保健室负责婴儿的健康咨询指导工作,同时还要对

各种儿童福利设施进行卫生指导。保健中心则设立于各市镇村,到2001年末,日本全国已有2485个市镇村设立保健中心,总数达3381所。

所有从事社区儿童教育的工作人员,如儿童福利士、心理检查员、儿童福利员、家庭儿童咨询员等,一般具有儿童福利事业的专门经验,或为在大学内学过儿童福利、社会福利、儿童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专门人才,且均须经都道府县知事认可,方可获取此资格。

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的教育设施,也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事业。日本博物馆往往包括历史博物馆、美术馆、文学馆、科学博物馆、水族馆、动植物园等,因此,也是日本儿童经常光顾的场所。由于从2002年4月起,日本所有学校开始实施每周五日制。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全国有63%的公立博物馆在周六向儿童免费开放,而且其中90%以上都是每周开放。

儿童文化中心是日本社区中为儿童而设的社会教育设施。作为文部省(现文部科学省)所管辖的教育设施,它是由国库补助而开始设置并以此为契机得以发展的。中心内一般配备集会室、音乐室、图书室、科学展览馆、游戏室、绘画工作室,以及各种模型、标本、实验器材、视听器具等,主要开展学术讲座、讲演会、讲习会等活动。

公民馆则是战后日本设置的社区教育的综合性设施,其目的是“为市撕寸及其他一定区域的居民,开展各种有关适应实际生活的教育、学术及文化事业,从而谋求为提高居民的教养,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振兴文化生活,增进社会福利作贡献”。公民馆是最贴近居民生活的学习设施,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便作为社区教育的中心而倍受重视,许多公民馆内都设有儿童室或保育室。

这些教育设施除了开展常规的教育活动外,常常参与各种国家规定的节日和传统性节日的庆祝与仪式活动,其中也有一些活动是组织儿童参加的。此外,各地一般都组织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节日活动,以培养儿童的地区意识和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的精神,以及继承与发扬传统民间艺术的意识。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区性活动,也会使儿童逐渐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日本民族具有极强的团队精神,与其儿童期的这种体验也有一定关系。

三、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的新趋向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是全方位的,几乎与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均有关系。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自20M纪80年代中期日本提出“向终身学习过渡”的口号之后,作为日本教育改革的方向,终身学习备受关注。从理念上看,终身学习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体,因此,终身学习应以家庭、学校、社会为空间场所,贯穿个体从生到老的各个时期。这就必然对社区儿童教育提出新的课题。1996年4月,日本终身学习审议会在《关于充实社区终身学习机会的对策》的答申报告中,要求“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司其职的基础之上,在学习的场所或者学习活动诸方面,将两者部分地融合起来,并形成一个教育青少年儿童的整体”。

二是社会的变迁。近年来,人们学习欲望的增强、时代的变迁和因工业化、都市化而产生的地域社会的变化,以及由于核心家庭化、少子化、物质生活的极其丰富等带来的日本家庭的变化,使家庭教育职能日趋下降,这就为社区儿童教育提供了必要性;同时,科学技术的高

度发展,给个体的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也带来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女性家务劳动减轻、育儿时间缩短,为社区儿童教育提供了可能。

三是每周五日制的全面实施,意味着儿童将有更多的时间在家庭和社区生活。因此,制定新的儿童学习指导要领、提高家庭的教育活力便成为日本社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就社区儿童教育的发展而言,以下几个趋向值得关注:

其一,推行“全国儿童计划”(亦称“紧急三年战略”)。该计划始于1998年,为期三年,主要是为了适应2002年开始全面实行的每周五日制。其内容包括创设或整顿社区儿童教育环境,完善振兴亲子活动的体制,整顿儿童广播电台与儿童热线的运营,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儿童中心,充实与有关省厅联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儿童体验活动,调整儿童长期自然体验村的设置等。其中儿童中心的迅速发展最为引人注目。按照“全国儿童计划”,到2001年末,日本全国将设立1000所左右儿童中心。据文部科学省最新的统计,截止到2002年3月,日本已设儿童中心983所,活动范围遍及全国2554个市镇村,可以说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从儿童中心开展的工作看,主要有儿童自然体验活动、以育儿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支援活动、收集社区和相关机构的情报资料编辑成杂志(每年4期,通过邮局或便利店送给儿童家长)、接受咨询等。

其二,对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援。这是日本近期社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2001年3月,根据文部科学省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教育新生计划》,p1日本国会讨论通过了《社会教育法》等法律的修正案。这是继1959年与1999年之后的第3次修改,这次修改的重点之一便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活力。比如,在第三条“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的任务”里增加了“促使家庭教育的向上发展”的条文;在第五条“市镇村教育委员会的事务”里,增加了“开设为提供有关

家庭教育的学习机会的讲座”的条文。据此,各地区教育委员会以及公民馆等社会教育设施,纷纷通过讲座、集会等形式,以及奖励民间教育团体组织有关讲座或集会的方法,给儿童家长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学习机会。其讲座、集会的内容大都有关儿童的身心发展、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娱乐体育等,讲师既有教育、心理或社会学方面的专家,也有医师、保健医生、新闻界人士或有经验的家长。

其三,国际儿童图书馆的设立及儿童读书推进运动的开展。国际儿童图书馆从1995年开始筹备,2000年1月,在国立国会图书馆的上野分馆成立,当年5月,第一期开馆,2002年儿童节正式开馆。这是日本第一所专门的儿童图书馆,内设儿童阅览室、世界之窗、故事室等,其职能主要有二:一是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图书中心,既为全国的儿童图书馆提供援助,也为从事儿童文化出版的专家们提供资料与情报;二是直接服务于社区儿童,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读物,使之关心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

儿童读书推进运动始于1999年8月,并经众参两院审议通过,将2000年定为“儿童读书年”。此后,一些积极促进儿童读书的措施依次展开。如2001年12月,公布《关于儿童读书活动推进的法律》,确定了儿童读书活动的基本理念及必要事项,强化学校、图书馆和有关民间团体、政府机关的联合,明确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都有义务推进儿童读书活动,从而改善儿童的读书环境。”2002年,又发布《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基本计划》,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儿童读书日”。此后,各地也纷纷制定详尽的推进计划,如开展儿童读书周活动、向各儿童设施赠送儿童图书、召开专门研讨会等。

其四,各种儿童教育支援活动的开展。2000年,文部科学省开始实施“充实育儿支援网络”的事业,包括学习支援、保育支援、情报支援等事业,在具体措施上,增加学童保育所,建立与保健所、图书馆、公民馆、儿童馆等的联合支援体系,形成教育、福利、医疗等机构

的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教育活动。如由全国保健中心联合会(简称“全保联”)主持的“健康亲子21世纪推进协议会活动”;为残疾弱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而开设的盲聋养育学校或特殊学级活动;每县设立一个儿童自立支援设施,为儿童提供个别指导,以培养儿童的自立意识;设立放学后儿童俱乐部;由幼儿园主持的“快乐育儿应援团”活动等。

四、评析及启迪

日本社区儿童教育的实践为我们展示了日本儿童教育的另一个天地,尽管其蓬勃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我们暂时无法对其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但总体来看,以下几点对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或许有所启迪:

首先,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核心的儿童教育理念。日本的儿童教育强调多样化,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社区教育机构,其教育重点都放在培养儿童的社会性上,放在培养儿童个人融人社会的技巧、态度和价值观上。“自由、自律、公共精神”,作为日本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同样体现在社区儿童教育之中。应该说,在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社会中,儿童缺乏充分的自主性和自立自助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与规范意识,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日本一国独有,乃是文明社会所滋生的通病。对此,儿童教育该承担何种责任,该作出何种努力,也是国际教育界的共同课题。就我国而言,过去长期流于整齐划一和形式主义,忽视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自主精神的培养,我们今天应在对此有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育儿理念,改变儿童教育工作者的观念。

其次,网络化的儿童教育组织形式。日本社区儿童教育是一个网络化的综合体,各行政部门、机关团体均对此负有一定责任。只有全社会的齐心协力,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儿童的目

的。当前我国儿童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知识中心主义、道德水准的下降、缺乏合作意识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改革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个网络式的教育环境。

再次,在经营管理上,由于日本是个法制化的国家,许多社区教育设施及活动均有相应的法律制约,如《图书馆法》、《博物馆法》、《关于儿童读书活动推进的法律》、《体育运动振兴法》等,但是,与其他行业一样,其社区儿童教育的经营管理带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性。一般来说,所有的活动都只是对法律负责,而不是对主管机构负责。当前我们提倡教育创新,就应该在加强立法监督的前提下,允许社会各界(含民间团体、企业)加入到儿童教育的事业中来。

当然,日本社区儿童教育事业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加强:其一,由于社区儿童教育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地位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大多的社会教育设施皆以成人或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至于社区儿童教育研究者及从业者对于自身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够。其二,幼儿园或保育所的核心地位未能得到体现。对于社区儿童教育而言,应该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儿童设施,而事实上幼儿园或保育所才是社区内最重要的儿童教育机构,从广义上说,幼儿园或保育所也可以作为社区儿童教育的场所。在当今日本,如何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这方面亟待加强。其三,理论研究不够充分。对于儿童教育的研究,大多学者将其重点集中于幼儿园或保育所,如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幼儿园课程、教师培训等,而社区儿童教育的研究历来都是冷门,尽管有各种政策、法规的指导,但专家学者的理论探讨与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构筑社区儿童教育体系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中,理论研究也应该占一席之地。

注释:

(1)资料采自日本丈部科学省网页

(2)文部科学省《二十一世纪教育新生计划》中吸收了终身学习审议会社会教育分科审议会提交的《为充实家庭的教育力,整备社会教育行政的体制》的报告的内容

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

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 《日本、中国下一代较量》关于日本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让人感触颇深。大体有四个方面,希望对您,对您的子女在今后教育孩子时会有益处。 ——重视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在中国,你绝对看不到,也根本不会相信,在严寒的冬天里,家长或学校会让孩子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在操场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这样的幼儿园,每天都以这种方式让孩子锻炼身体。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点。日本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不怕冷,多运动”的思想。无论冬夏体育课,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 恤和短裤。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锻练洗冷水浴,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体质和意志。 ——重视教育孩子吃苦耐劳日本人注重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让孩子们从小就去经历磨难和挫折。日本幼儿园都有“远足”锻炼课,即保育员带孩子不坐车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年都举办“田园学校”、“海岛学校”、“森林学校”,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的同时,经风雨见世面。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做家务,整理房间,做饭,买东西。上学,家长从不接送。外出时也是自己背着包。念大学,学费家长出,生活费得自己打工赚取。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重视培养孩子国家观念日本家长和教师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国家资源稀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奋斗,才能使国家得以富强,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因此,每个人都要以国家为重,多国家多做贡献。这样,日本孩子从小就在心中对国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重视引导孩子团结合作日本人认为,团结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前提,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这种团结精神要从小事、从生活琐事、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老师经常组织孩子们玩的一种游戏叫“二人三脚”,就是把两个人的各一只脚绑在一起,形成“三只脚”,然后分成几组,一起赛跑,配合稍有一点不默契,就会摔倒,或落后。 试想,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素质会如何呢?战后短短几十年,日本就从一个瘫痪、封闭、自然资源奇缺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仔细想想就不足为奇了。2007年,日本GDP 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面对日本孩子受的教育,中国溺爱孩子的家长们和只注重分数的教育机构还不应该进行反思吗?对于下一代,过去是怎样教育的呢?今后又该如何教育呢?日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值不值得借鉴?中国的未来需要这样的思考啊!一句日本小孩的话,足于震惊每一个中国人! 我有个同事的姐姐早年嫁给了日本人,现住在广岛,孩子在日本的学校读小学.有一天,小孩参加完学校的爱国活动回到家中,突然狠狠对母亲讲:"我恨死中国人了,我要把他们全杀死!"母亲大惊,忙问怎么回事.小孩讲,中国人很坏,杀了那么多日本人!母亲告诉他中国人没错,是日本人跑到中国去杀中国人的.小孩辨说:"我们一粒子弹只能杀死他们一个人,但他们一颗原子弹要杀死我们几万人!"母亲纠正说,原子弹不是中国人投的,而是美国人干的.小孩反驳道:"那我还是恨中国人,他们很坏,都应该死!"母亲赶忙说:"你不应该这么说,你妈妈是中国人,你的身上流着一半的中国血!"大家猜猜这个八岁的孩子怎么回答? 他 说:"那我晚上睡觉时不要再挂蚊帐,我要让蚊子把我身上的中国血全喝光!"孩子的母亲后来对自己的妹妹讲,现在她都不敢给自己的孩子讲中国,因为她不知道从自己的孩子口中还会讲出什么话!她常常对未来怀有某种莫名的恐惧. 这是真人真事,这种情节无法编造.之所以写下来就是希望善良的中国人知道,这个曾经给我们带来过灾难的邻邦现在是如何教育他们的后代的.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人民应该怎样审视这个邻居,应该怎样发展自己,强大自己,以免那曾经的苦难再次来过! 日本人教育宝宝的习惯与特点! 一说起日本人如何教育子女,恐怕很多中国人就会想起冬天里仍让孩子穿单薄衣裳的日本父

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智慧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轻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分歧错误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流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浚沟通,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抛却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用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练习孩子用心听讲,要从日常糊口入手,由于糊口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练习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糊口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听话能力,如铺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斯.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留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题目。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糊口经历和故事. 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立场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研究家庭与社区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探讨探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互动与合作关系及其对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并阐述建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伙伴关系的方法和策略,以优化学前儿童的成长环境,提高父母的教养效能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对家庭的育儿支持效率,并建立良好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伙伴关系,以支持学前儿童的发展。 该课程包括两个模块: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第一模块:家庭与儿童发展(1学分) 教学目的:1. 理解不同家庭与家庭环境及父母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信念与责任); 2. 理解亲子关系和教养行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知识与能力); 3. 理解父母的立场,学习与家庭沟通合作(知识与能力,实践与体验); 4. 形成对儿童发展进行分析与解读和干预或支持的能力(实践与体验) 教学任务:1. 掌握社会生态系统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2. 掌握家庭、家庭发展、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运作 3. 理解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 掌握教养行为与儿童自我的发展、社会适应、成就动机的关系; 5. 了解指向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儿童行为管理策略 6. 学会支持家庭帮助儿童应对压力 教学方法:本模块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以及角色扮演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生态学视野下的儿童发展 第1节生态心理学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第2节层次结构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第3节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第4节人类发展文化本质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第三章家庭和父母的角色 第1节家庭功能和家庭类型 第2节养育者角色 第3节养育行为与儿童发展 第四章家庭与儿童早期社会关系的发展 第1节依恋与儿童发展 第2节积极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 第3节家庭与儿童同伴关系 第五章家庭与儿童自我的发展 第1节家庭与儿童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第2节家庭与儿童的自尊 第3节家庭与儿童的性别角色

学校社区教育工作计划报告(新订版)

学校社区教育工作计划报告(新 订版) Report on the work plan of school community education ( 工作计划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学校社区教育工作计划报告(新订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贯彻落实上级组织有关社区教育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化管理,努力构建全民终生学习氛围,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提升,为加快**街道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xx年—20xx年)。 2、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师德教育,倡导团队精神。营造以法治校、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身作则的良好校园氛围。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加速教师适应岗

位步伐,全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4、牢固树立品牌兴校战略,发掘学校现有优质资源,突出自身办学优势,加大投入与开发形成亮点。 5、加强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6、积极联合兄弟学校组建社区教育联盟。 三、具体任务 1、集全校智慧、请教育局、安阳街道领导指导,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使学校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好、更快,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学校将通过全员参与,聘请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一个结合实际、紧跟时代、富有远见的发展规划。 2、 学校内部管理 (1)坚持依法治校,加快完善学校制度化建设步伐。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社区学校工作制度》、《**社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社区学校档案管理制度》、《**社区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有

日本的儿童教育方法

?日本幼儿教育令人震惊! 2015-05-29看多了会上瘾看多了会上瘾 有爱,友爱,就关注:yxsy11(印象神衣) 日本的国民素质高,其很多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本文无意介入政治,纯粹就优质教育本身回馈给大家,希望有所收获。 日本幼儿园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他们的课室都极为简朴,看不到一点“豪华”和“现代化”的影子,除了一架钢琴、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手提式的收录机,是显得稍微“高级”一点,其硬件均比起国内要求的“五机一幕”相差较远。至于幼儿的玩具,则是一些硬纸皮、大小各异的包装箱、报纸、尼龙绳、木或竹制筷子、还有大量的图书,任由孩子堆砌、涂鸦、剪贴、玩弄,只见幼儿乐在其中。 1、简朴的幼儿园 日本幼儿园找不到现代化的设备和琳琅满目的高档玩具,这与日本先进发达的科技社会似乎形成强烈的反差。殊不知,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体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能变为“成品”的奴隶,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形成更大的生存压力,营造“适者生存”的氛围,合理的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通过环境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让孩子受益终生。

2、用包包锻炼条理性 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要妈妈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书包、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等等,而且对于包的大小也有规定,有的幼儿园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妈妈一针一线地缝制出来。孩子们要把自己的个人用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放在统一的地方,常此以往从小开始锻炼做事的条理性,我想日本人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而不觉其烦,也与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关。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作业答案全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一至三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2.核心家庭 是指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家庭内只有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3.主干家庭 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家庭关系 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关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家庭功能 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6.学习型家庭 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一种家庭文化,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 二、简答(每小题7分,共42分)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的过程? (1)学前儿童的发展(2)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2)依托社区(3)创建学习型家庭 3.家庭结构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1)核心家庭(2)主干家庭(3)残缺家庭(4)隔代家庭(5)联合家庭 4.影响家庭关系的家庭内部因素有哪些? 家庭规模结构及人员素质;家庭中的代际情况;家庭传统及背景 5.家庭具有哪些功能? 固有的功能包括: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抚养赡养功能;历史的功能包括:情感交往功能,生产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 6.简述家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性质:是一种非正规教育;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特点: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家庭教育因素复杂多样 三、论述(13分) 如何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关系? 参考书本61-68页,主观题无固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以下供参考: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教育与影响过程,这种影响是双向互动的,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占主要地位。相对家庭教育来说,学校教育更正规、更科学、更系统,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上提倡发扬学校教育的优势,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同时也要重视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社会教育就是社会对人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形成合力,目标一致共同发挥作用时,才能对人的发民产生巨大动力。 四、应用题(15分) 从现实条件出发,谈一谈怎样创建学习型家庭。 “学习型家庭”是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一种家庭文化,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学习型家庭也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过程,尤其是家人进行共同的学习与分享活动。 学习型家庭的表现特征

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大趋势

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 大趋势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1 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大趋势 纪望平 (惠州学院成教学院,广东惠州516015) 摘要:21 世纪的成人教育已经和正在发生若干重大变化,展现出多彩光芒的美好前景,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开放化、产业化、自主化、终身化、社区化、网络化、高端化、国际化、法制化、学科化等十二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 21 世纪;成人教育;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7 —05 —28 作者简介:纪望平(1957 —) ,男,汉族,陕西省勉县人,惠州学院成教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研究,广东省教育厅成人与网络教育科研项目主持人。 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变化正在显现若干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它既受经济、政治、社会变革及科技文化知识发展的总量和速度等系统外部条件的影响使 然,又受教育系统内部诸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和探索中国成人教育变化演进的规律,有助于从总体上准确预测科学把握成人教育实践运动的发展方向和脉络,在推进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综观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态势,具有以下十二个明显的趋势和走向。 一、多元化 成人教育作为建立终身教育大厦下的一根重要支柱,仅靠大众化的成人高校和开放化的电视大学两极支撑是不够的。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扩充成人学习机会的宏大使命中,国家公共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在世界成人教育发展大潮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对成人教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正日益增强,社会各个层面对成人教育的参与和合作将更加充分。高校、科研院所、社会行业团体、职业学校、成人文化培训单位、民营办学机构乃至于广大企业,将在政府的提倡、政策的引导和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广开财源,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有针对性地设计成人教育产品和多元化课程,强化服务功能,有效整合资源,从而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成人学习联盟及支持服务体系,为成人教育不断注入新生力量,使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日本学前教育 借鉴

日本学前教育 ——取其精华 11学前本B 杨佩芸11550106044 日本是位于亚州东部,是太平洋上的一个狭长岛国,国土面积小,人口众多,物质资源匮乏。同时,也是亚洲最早进入资本主义和工业化行列的国家。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形态,但从历史文化的形成来看,日本深受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保留着东方文化的印记。可见,在历史进程中,日本在传承的同时也汲取了新鲜血液,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形态。作为一个资源短缺的岛国,能在19C通过体质转型跻身列强行列;又在二战惨败后,短期内迅速崛起,实现现代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些无不令人刮目相看、大为震惊。其中一个成功的秘诀就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包括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也走在世界前列。日本学前教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面,以下内容将一一揭晓。 1、学前教育体制 关于日本学前教育的机构主要有两类——幼儿园和保育所。其中幼儿园由文部省领导,属于规范的学校体系,招收3-6岁的儿童。日本的幼儿园大部分属于私立,在健全的学前教育法规的保障下,与国立、公立幼儿园并存且同步发展。日本政府还会给私立幼儿园提供资金拨款支持。保育所属于社会福利,招收0-6岁的儿童,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属于学校体系,在创办宗旨、服务对象、招生年龄、作息时间等方面都却别与幼儿园。它的任务仅仅是保育,不属于教育设施,而是为了给无法照看孩子的家长提供的一种福利设施,但入所需要父母出示在职证明。收费标准是根据幼儿年龄和家庭收入来决定的。这一点表面上看起来相对公平,但在中国几乎是不能实现的。 在体制上,值得我国学前教育借鉴的方面在于幼儿园和保育所明了的区分,幼儿园的任务是教育,而保育所的任务主要是保育,且保育所的年龄并非局限在婴幼儿,且并非所有幼儿皆能入所。日本对于儿童入园或入所的要求较为严格,比较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因而幼儿园的在校时间设定为半日制,而保育所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设定为全日制,但不会有我国出现的全托的情况。日本的父母无论再忙也会将孩子带回家照顾。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的学前教育同时注重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两方面。 2、学前教育课程 日本最新的《幼儿园教育要领》规定幼儿园应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及幼儿园所在地区特点制定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教育课程,将它划分成五大领域分别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中国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与之相对应。其中日本的健康领域注重身心健康和强调安全教育。身心健康方面不仅仅教育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要保持心理健康,如积极愉快地与人相处和参与活动。此外,日本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所以在五大领域第一点就强调了“珍惜生命,体贴关心他人”,由此可见,日本学前教育重视忧患意识,并从小培养保护自己的观念,并且还在学校开展实操演练。而中国父母在这一方面缺失较严重,他们会认为在孩童时期进行安全教育尚早,他们不一定能领悟,而且有爸妈的保护,也不需要灌输。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下面收集了一些关于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考核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专业专科的学生。 二、考核的依据 本课程的考核是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和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多种媒体教材设计的,更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三、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是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期末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考试命题内容全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和层次的安排。期末考试采用综合性大作业(即课程论文)的方式,在第十四周前完成(含第十四周)。 课程期末考核内容: 从以下各选题中任选一题,独立完成一篇课程论文。选题范围: 1.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2.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3. 试论家园合作是幼教发展的必然趋势 4.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5. 试论社区教育与幼教管理体制改革 6. 论如何全方位开发社区幼教资源 7. 论如何有效解答幼儿提问(或叫解答技巧研究) 8. 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健康心理 9. 论幼儿道德品质培养 10. 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 11.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12. 论幼儿节俭意识的培养 13. 论幼儿园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14. 论亲子交往与幼儿心理发展 15. 幼儿说谎心理因素解析(或欺骗性行为因素解析) 16.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性特征的相关研究 17. 攻击性儿童的行为特征及形成原因的研究 18. 论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19. 独生子女的特点研究 20. 论父母素质与子女教育(父母素质对子女的影响) 21. 家长教育方式及其对子女的影响 22.家庭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影响

23.家庭环境因素与幼儿个性培养 24.家庭品德教育的特点 课程期末考核要求: 1、论文正文不低于2000字。 2、必须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及参考资料,并对所述领域有所了解之后,再去构思、拟定提纲、独立撰写文稿,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抄袭现象; 3、论文力求做到观点正确,中心突出,层次清楚,语言流畅,科学性强; 4、所提交的课程论文必须符合如下规范格式。 文本规范格式 (1)封面:横向逐行书写:天津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论文(小三号字宋体,加粗);标题(居中,三号字宋体,加粗);作者、学号、所在分校、班级、辅导教师姓名(居中、小三号字楷体、加粗) (2)内文:横向逐行书写:标题(居中、三号字宋体、加粗);作者(标题下空一行,居中、小三号字楷体、加粗);正文(作者下空一行,小四号字宋体)。 正文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为使脉络清晰,应有纲、目、子目之分,而且要加上小标题,标示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或用加简捷准确的观点句表示。序号的规范应是“一、(一)、1”。每页36字×28行,可以设置1.5倍行距,标示页码。 (3)注释(正文下空一行,五号字宋体) (4)参考文献目录(注释下空一行,五号字宋体) 注释、参考文献目录是评定论文作者的研究状况及钻研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要依次列作者,文章名,出处,出版社(或刊物),出版时间。注释应注明出处页码。文中加注释序号,一律采用尾注形式。 课程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 课程论文交验方式 1、学生于第十四周前完成(含第十四周)上交纸介质文本,辅导老师给出初审成绩,并将课程论文上交教务处,备验。 2、各分校在第十六周将大作业成绩表(一式三份)报市校教务处。 四、计分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计分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30%,期末考核占70%。 平时形成性考核是作业讲评栏目统一安排的四次书面作业,这是形成性考核主要的监控手段,作业的平均分以18%计入本课程总成绩;面授教师做好出勤记录,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成绩,其成绩以12%计入本课程总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以70%计入本课程总成绩。总分60分为及格。

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

2006年第12期(总第323期 )EDUCA TIONAL RESEARCH No.12,2006 General,No.323 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 朱小蔓 冯秀军 [摘 要] 通过对中国公民教育观的发展脉络进行溯源性追寻,可以看到,中国公民教育观与西方公民教育观在公民与国家、社会关系,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等方面呈现相向运动的趋势,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在本体基础、教育机制、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相互融通的可能。 [关键词] 公民教育观;权利;义务;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 朱小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088);冯秀军,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研究人员 (石家庄 050091) 公民及公民教育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与民主政治相对的封建专制体制下,只有臣民与私民,没有公民,遑论公民教育。对于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传统的中国来说,“公民”是一个于近代自国外传入的非本源性概念,公民教育则是在近代中国由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所引发和启动的宪政进程中,借鉴西方民主思想与制度形式,寄望通过教育造就“新民”、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诉求。因此,把握中国公民教育观的发展脉络,需要在中西公民教育观的关联交汇中进行溯源性追寻。 一、与西方公民教育观相向运动 一定的公民教育观基于相应的公民观。公民概念在不同学科中有特定的内涵。作为法律意义的公民,是指在法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与保护的人;作为政治意义的公民,是指行使一定政治权利的人;作为伦理学意义的公民,是指具有符合公民权利和义务所要求的个人行为态度和品质的人。虽然公民概念有着多样性与歧义性,但从根本意义上讲,公民是指一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归属,公民概念则是在公共领域对“我是谁”,“我应该做什么”之类的问题给予答复。①因此,任何一种公民观,其基本内涵都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公民在所属共同体内所牵涉各种关系的性质与形式,二是公民在上述关系中的实践。与此相对应,公民教育观的主要内涵也应包括两个基本维度,即通过教育使公民认识在共同体内所牵涉的各种关系,以及学习如何处理、对待这些关系。 (一)西方公民教育观的历史变迁 西方有两种主要的公民观传统,一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共和主义公民观,一是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公民观。在多元文化论的讨论尚未兴起之前,这两种公民观主导西方的公民教育理论。②之后,又逐步发展起了社群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思想。 1.共和主义公民教育观 大致说来,共和主义公民观有古典共和主义、自由共和主义与公民共和主义之分。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观建立于希腊城邦概念基础之上,认为公民身份与城邦共同体密切相关,公民必须融入政治共同体,共同参与、遵守公共决策。公民身份意味着共担责任与共享益处。这种公民

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

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 第一章总则 一、幼儿园教育的宗旨 根据幼儿期的特点通过环境进行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宗旨。为此,教师应建立起和幼儿充分的信赖关系,和幼儿一道,努力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点,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让幼儿在安定的情绪状态下充分展现自己,才能获得促进发展的必要体验,因此要促进幼儿的主体活动,开展与幼儿特点相适应的生活。 2、作为幼儿自发活动的游戏,是身心协调发展的基础,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因此要以游戏为中心进行指导,综合实现第二章规定的各项培养目标。 3、幼儿的发展,是身心各方面相互关连通过各种经历实现的。另外,幼儿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与需要进行指导。 二、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是幼儿期乃至整个一生人格形成的基础时期,为此,应根据幼儿园教育的宗旨,通过幼儿园的生活,使幼儿园教育达到如下目标。 1、培养健康、安全、幸福的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的生活习惯、态度,打好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 2、培养对他人的友爱和信赖,以启迪自主协同的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对自然界以及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关心,以启迪丰富的情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日常生活中对语言的兴趣和关心,以养成幼儿积极听说的态度和对语言的感受力。 5、通过多样的体验,培养丰富的感性知识,丰富创造性。 三、教育课程的编制 幼儿园必须依据法令及此教育要领的要求,制定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适合地区和本园实际的课程。

l、通过幼儿园生活的全部,综合达成第二章要求的各项目标,因此必须考虑教育时间、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发展的过程等,制定具体目标和组织内容。同时,在组织和编制教育课程时,还应考虑从入园到小学的总体性培养计划,使孩子拥有充实的幼儿园生活。 2、幼儿园的教学周数除有特殊情况外不得少于39周。 3、幼儿园一天的教学时数以4小时为准。但应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程度及季节情况灵活安排。 第二章教学目标及内容 本章所示的培养目标是整个幼儿期成人所期望的情感、意志、态度,内容是为了达到目标的指导事项.这些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综合起来看,有与身心健康有关的领域“健康”,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领域“人际关系”,与周围环境有关的领域“环境”,有关语言获得的领域“语言”以及有关感性知识的和表现有关的领域“表现”等五方面。 各领域的要求,必须让幼儿通过幼儿园的生活,积累各种体验,保持各领域相互联系的情况下逐步达到。内容则应通过具体活动,综合指导。必要时,可以根据各领域的要求增加切实而具体的教育内容,但要慎重行事,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 健康 此领域主要着眼于培养健康的身心,创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的能力。 1、目标 (1)让幼儿在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充实感。 (2)让幼儿的身体充分活动,并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3)掌握健康、安全地生活所必须的习惯和态度。 2、内容 (l)加强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相互接触,使之在活动中有安全感。 (2)通过各种游戏,充分活动身体。 (3)让幼儿主动参加户外游戏。 (4)让幼儿积极、快乐地参加各种活动。

日本幼儿教育

幼儿园发展速度快是日本幼儿教育的突出特点。在60年代,3~6岁幼儿入园率为26.9%,到1976年,2~6岁的幼儿入园率达到63.5%,可以说是翻了一番多。到1981年,4~5岁幼儿的入园率达到100%。日本幼儿园比英、美晚创办半个世纪,发展速度却超过了他们。日本幼儿教育发展速度如此迅速,原因是多方面的,日本政府和幼教工作者为此作了大量的努力。 为幼儿教育单独立法,确立它在教育系统中应有的地位 20世纪初,日本幼儿园在教育系统中是不受重视的,因此发展缓慢。20年代以前幼儿入园率一直低于3%。主要原因是:①当时日本政府重视义务教育,相对轻视属于非义务教育的幼儿教育;②社会上守旧人士认为办幼儿园会削弱家庭教育,有损亲子之情,一时“幼儿园无用论”甚嚣尘上。为改变这种状况,日本幼教工作者作了很多努力。1911年,日本全国保育工作者大会做出决议,敦请当局改变一向在小学教育法中附带提及幼儿园的做法,而制定并颁布单独的幼儿园令,以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1926年4月22日,文部省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幼儿园令》。这部法令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幼儿园发展的规定,如规定幼儿园是为父母都从事生产劳动,无暇进行家庭教育的幼儿而设的保教机构。其招生对象为劳动者子女,而非富裕家庭子女;放宽入园年龄的限制,不满三岁的儿童也可以入园,等等。这部法令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幼儿园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颁布后因为种种原因其中有些规定也并未得到实施,但它毕竟是为幼儿教育单独制定的法律,它的出台使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有了一席之地。 1947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二战”后最重要的两部教育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规定幼儿园是受文部省管辖的正规“学校”的一种,以三岁至小学就学前的幼儿为招收对象。在《学校教育法》中,幼儿园是作为和小学、中学、大学平行的立法对象出现的,有专门条款论述。《学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它本身的立法体系使幼儿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上了一个台阶。从此,幼儿教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教育,而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学校教育法》还为日本幼儿园的发展制定了基本框架。以后颁布的《保育大纲》(1948年)和《幼儿园教育大纲》(1956年)都是根据它的基本精神制定的。 三次制定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幼儿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962年,文部省根据政府新提出的“培养人才”政策,制定了《幼儿教育七年计划》(从1964年开始)。目标是使一万人以上的市、镇、村幼儿入园(所)率达到60%以上。

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青阳街道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2005年-2010年)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发展经济、繁荣城市、稳定社会、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福建省、泉州市《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重要意义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多样化,社区建设和服

务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社区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建设,是青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强化城市意识,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是晋江跨越式建设中等城市,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青阳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2004年青阳街道顺利推进和完成“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工作,市民城市意识进一步增强,社区建设工作逐步呈现出蓬勃生机和良好发展态势。各有关单位、各社区要大力实施和推进青阳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青阳城市社区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

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努力建设美好青阳。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青阳街道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从青阳实际出发,以社区党的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为龙头,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重点,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宗旨,完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综合功能,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和协发展。 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从社区居民迫

日本幼稚园的几件事——日本小孩教育方法

從小看八十!日本民族起跑線教育

我們一定以為,與國內幼稚園追求高檔、豪華、現代 化的設備相比,在日本這如此先進、如此重視教育的 國家,幼稚園的硬體理所當然也會是最棒的、最好的。硬體? 不,是簡樸! 日本幼稚園不論是公立的(由政府辦的,教師可以享 受公務員的待遇),還是私立的(由教會寺廟辦的),他 們的課室都極為簡樸,看不到一點“豪華”和“現代 化”的影子,除了一架鋼琴、一台電視機和一台手提 式的收錄機,是顯得稍微“高級”一點,其硬體均比 起國內要求的“五機一幕”相差較遠。至於幼兒的 玩具,則是一些硬紙皮、大小各異的包裝箱、報紙、 尼龍繩、木或竹制筷子、還有大量的圖書,任由孩子 堆砌、塗鴉、剪貼、玩弄,只見幼兒樂在其中。

日本幼稚園找不到現代化的設備和琳琅滿目的高檔玩具,這與日本先進發達的科技社會似乎形成強烈的反差。殊不知,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體現以人為本、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發揮自己的潛能,不能變為“成品”的奴隸,科技的進步,使人們形成更大的生存壓力,營造“適者生存”的氛圍,合理的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通過環境進行教育,從而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讓孩子受益終生。硬體?不,軟體!

1. 無數大大小小的包。 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稚園就要媽媽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 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後A包多少釐米長,B包多少釐米寬,C包放在D包裡,E包放在F包裡。 真是徹底崩潰了!搞不懂為什麼日本人要弄出這麼多複雜的名堂出來。有的幼稚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縫製!

12种教育孩子的方法

12种教育孩子的方法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

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

第一章总则 一、幼儿园教育的宗旨 根据幼儿期的特点通过环境进行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宗旨。为此,教师应建立起和幼儿充分的信赖关系,和幼儿一道,努力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点,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让幼儿在安定的情绪状态下充分展现自己,才能获得促进发展的必要体验,因此要促进幼儿的主体活动,开展与幼儿特点相适应的生活。 2、作为幼儿自发活动的游戏,是身心协调发展的基础,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因此要以游戏为中心进行指导,综合实现第二章规定的各项培养目标。 3、幼儿的发展,是身心各方面相互关连通过各种经历实现的。另外,幼儿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与需要进行指导。 二、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是幼儿期乃至整个一生人格形成的基础时期,为此,应根据幼儿园教育的宗旨,通过幼儿园的生活,使幼儿园教育达到如下目标。 1、培养健康、安全、幸福的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的生活习惯、态度,打好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 2、培养对他人的友爱和信赖,以启迪自主协同的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对自然界以及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关心,以启迪丰富的情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日常生活中对语言的兴趣和关心,以养成幼儿积极听说的态度和对语言的感受力。 5、通过多样的体验,培养丰富的感性知识,丰富创造性。 三、教育课程的编制 幼儿园必须依据法令及此教育要领的要求,制定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适合地区和本园实际的课程。 l、通过幼儿园生活的全部,综合达成第二章要求的各项目标,因此必须考虑教育时间、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发展的过程等,制定具体目标和组织内容。同时,在组织和编制教育课程时,还应考虑从入园到小学的总体性培养计划,使孩子拥有充实的幼儿园生活。 2、幼儿园的教学周数除有特殊情况外不得少于39周。 3、幼儿园一天的教学时数以4小时为准。但应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程度及季节情况灵活安排。 第二章教学目标及内容 本章所示的培养目标是整个幼儿期成人所期望的情感、意志、态度,内容是为了达到目标的指导事项.这些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综合起来看,有与身心健康有关的领域“健康”,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领域“人际关系”,与周围环境有关的领域“环境”,有关语言获得的领域“语言”以及有关感性知识的和表现有关的领域“表现”等五方面。 各领域的要求,必须让幼儿通过幼儿园的生活,积累各种体验,保持各领域相互联系的情况下逐步达到。内容则应通过具体活动,综合指导。必要时,可以根据各领域的要求增加切实而具体的教育内容,但要慎重行事,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 健康 此领域主要着眼于培养健康的身心,创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的能力。 1、目标 (1)让幼儿在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充实感。 (2)让幼儿的身体充分活动,并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3)掌握健康、安全地生活所必须的习惯和态度。 2、内容 (l)加强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相互接触,使之在活动中有安全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