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 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满足公共需要,由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资金收支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运行中自发产生的缺陷或弊端,或者说,是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条件的因素以及市场运行结果中被认为不完善的方面。 外部效益:是指在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时,社会成本或利益与私人成本或利益之间存在的偏差,也就是一些经济主体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所产生的附加效应,其分为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两种。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共同享用的产品和劳务,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使用它的人数规模变化而变化,如公共设施、环境保护、文化科学教育、医药卫生、外交、国防等。 1财政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为什么说国家的产生式财政形成的标志? 答:首先财政的产生:1剩余产品的出现时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2阶级的出现时财政产生的社会根源。 其次财政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奴隶制财政;2封建制财政;3资本主义财政;4社会主义财政。 财政形成的标志:1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分配范畴;2财政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利的分配;3财政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 4简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标准和方式? 答:首先是含义:在按市场要素分配的基础上,政府财政通过税收、补贴、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对市场分配的不公平进行调节的职能。 其次是标准:1最大福利总量论;2最低福利标准论;3公平与效率权衡论。 最后是方式:1税收;2转移支付;3社会保障制度;4公共支出;5通过财税政策鼓励社会慈善事业。 6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公共性;2非营利性;3民主和法制性。 8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1垄断;2外部效应;3公共产品;4分配不公;5经济周期;6信息不对称。 9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与财政的关系? 答:简单的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一些其他的多个环节在起作用,比如,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健康,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的生产、服务效率提高,剩余价值更多,自然财政收入也就增加,另外,财政收入的增加,使得政府有能力加大对新医改的财政投入,将进一步促进新医改政策的实施。 第二章 购买性支出:是指财政预算中直接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费用。 转移性支出:是财政预算的单方面资金支付,而不相应地直接取得商品和劳务。 投资性支出:是指用于形成资产的资金支出,包括补偿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两部分内容。 财政补贴:是政府的一种转移性支出,是各级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为了达到调控经济运行或稳定社会等特定目的,对某些特定项目所实施的资金补助。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因素是什么?财政支出的规模是否越大越好? 答: 因素有:1经济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2政治因素,主要是政局稳定程度、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社会因素,主要是指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

[参考实用]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归纳

财政与金融高考题 08年 一、单选 1.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P18 A.国债收入 B.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C.税收收入 D.规费收入入 2.下列属于国债特征的是()p27 A.自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无偿性 3.下列属于银行信用的特点的是()p74 A.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 B.有严格的方向性 C.不受提供信用方向上的限制 D.是一种直接信用 4.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采用的货币形态()p93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代用货币 D.金属货币 二、填空 1.社会保障核心内容是_________。 2.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的因素有三个,即实现 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_________________。 3.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是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我国汇率标价方法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 2货币政策

四、简答 1.简述影响汇率波动的基本因素 2.简述保险合同的内容 3.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 09年 一、单选 1.由国家根据立法采取强制行政手段加以实施的保险是()P A.社会保险 B.商业保险 C.平安保险 D.财产保险 2.以营利为目的的银行是()p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中国进出口银行 D.中国银行 3.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使会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减少的是()p A.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 B.有严格的方向性 C.不受提供信用方向上的限制 D.是一种直接信用 4.结算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p A.负债业务 B.中间业务 C.资产业务 D.国际业务 二、填空 1.财政职能是指财政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具体包括配置资源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和________ _职能。 2.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是_______________。 3.融通在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的市场称为 _______________。

财政与税收-金融基础知识

第五节财政与税收 一、财政概念、财政职能 1、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活动及其形成的分配关系。 2、职能 (1)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3)调节产业结构 (4)调节社会各类基金的比例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一,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这些支出项目的目的和用途虽然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即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获得了商品和劳务,履行了国家的各项职能。 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点:政府财政付出了资金,都无任何商品和劳务所得。这类支出并不反映政府部门占

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相反,转移只是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政府部门只充当中介人的作用。

二,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1、补偿性支出是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方面的支出。该项支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曾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属于补偿性支出的项目,只剩下企业挖潜改造支出一项。 2、消费性支出是财政用于社会共同消费方面的支出。属于消费性支出的项目,主要包括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抚恤和社会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等项支出。 3、积累性支出是财政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生产性支农支出等项。 三,按财政支出的目的分类 1.预防性支出是指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不使其受到国内外敌对力量的破坏和侵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的支出。这类支出主要包括国防、司法、公安与政府行政部门的支出。 2.创造性支出是指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更为发展的支出。这类支出主要包括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支出。

财政金融学复习知识点

财政学复习知识点(46个) 第一章 1、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思路 国家职能——为完成国家职能需筹集资金——国家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 社会成员有共同需要——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国家提供——国家融资 2、“看不见的手”原理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 3、帕累托效率概念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4、市场失灵的5个领域 (1)公共品和外部性 (2)收入分配不公 (3)经济波动

(4)垄断 (5)信息不完全 5、政府的两种类型 (1)仁慈的政府:政府是大公无私的 (2)利维坦政府:政府也是自私自利的 6、财政有哪三个职能,如何理解这三个职能。 三个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 其中: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财政提供公共品;财政补贴正外部性,对负外部性征税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税收调节、转移支付 宏观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稳定和发展职能: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7、公共品的两个特征为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路灯;国防) 8、三种公平观为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 9、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概念 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

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G=A/(A+B) 经济含义: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10、自动稳定器的概念 (1)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当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相应地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税收减少导致总需求增加,因而将会促使经济回升;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失业率下降,收入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从而起到抑制经济繁荣的作用。 (2)从财政支出方面来看,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具有自发稳定作用。 1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实行减税、扩大财政支出 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高涨时实行增税、减少财政支出 第二章 1、林达尔税制:提供公共品要全体一致同意,每人所承担的成本由自身需求决定。

中专财政与金融(金融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

中专财政与金融(金融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货币在商品经济中执行着、、、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五大职能。 2.信用以为条件的的转移。 3.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节省流通费用、、。4.利息是的转化形式,是财富的分配形式,也是的价格。5.利息率的表示方式有、、,亦称年息率、月息率和日息率。 , 6.金融市场交易的主体即金融市场的交易者,一般包括、、和。 7.商业银行的职能是、、和金融服务职能。8.银行业务主要有、和中间业务三大类。 9.结算业务是由衍生出来的一种业务,结算业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和。 10.从经济关系上讲,保险是一种制度;从法律上讲,保险是一种行为。; 11.保险的特征是、、和科学性。 12.只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二是。 13.在我国,、信用膨胀、和是我国总需求膨胀的 四个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共同作用而引发通货膨胀。 14.中央银行通过执行货币政策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使之相适应,最终达到实现社会总供给平衡之目的。 15.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有四类组合模式,即、$ 和“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16.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类。 17.国际金融机构大致可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题 1.货币 2.商业信用 3.国际信用 。

4.利息 5.官方利率 6.期货市场 7.商业银行 8.信用放款 9.保险市场 10.责任保险 " 11.通货膨胀 12.货币政策 13.公开市场业务 14.市场汇率 15.国际储备 三、判断题 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 2.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货币收付绝大部分采用现金形式。() 3.支付手段职能是由流通手段职能发展而来,又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4.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形式是贷款。() 5.商业银行是整个信用的基础。() 6.从理论上讲,股票集资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7.从利息来源上看,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8.当通货膨胀率等于零时,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 # 9.在现代经济中,利率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市场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主导作用。 ()10.交易所是最典型、最规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 11.证券行市与证券收益成反比,与市场利率成正比。() 12.我国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采用会员制的组织形式。() 13.在整个金融机构体系中,惟有中央银行拥有货币发行权。() 14.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主干,是最早出现的现代银行机构。() 15.我国政策性银行的金融业务只接受中央银行的指导和监督。() ~ 16.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资产流动性比例不得高于25%。() 17.银行汇票是由企业签发的一种票据,适用于企业先发货后收款或双方约定延期付款的商品交易。() 18.中央银行从事资产负债活动,但不以盈利为目的。() 19.保险标的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权益、责任、信用或人的身体。() 20.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都是以无形的经济利益为标的的财产保险,其承保的风险均为信用风险。 ()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 72学时 三、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 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力。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A )。 A. 国家 B. 政府 C. 政党 D. 民众 2.政府出资建养老院属于社会保障中的( C )。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助 C. 社会福利 D. 优抚安置 3. 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标志是(B )。 A.纳税人 B. 征税对象 C. 税率 D. 税目 4.能体现量能负税原则的税率是( B )。 A. 比例税率 B. 累进税率 C. 固定税率 D. 浮动税率 5.消费贷款属于( D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6.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一项资产业务是( A )。 A.贷款 B.存款 C.投资 D.发行金融债券 二、名词解释题 1.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的耗费。 2.社会保障:是指政府财政对丧失劳动能力、失业及遇到其他事故发生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3.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职能,或预订的社会和经济目标,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征集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4.公债: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5.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为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服务的,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系列财政方面手段和措施的总称。 6.商业信用:企业之间在出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先交付货款形式所提供的信用,也是通常所说的商品赊销或预购的活动。 7.股票:是股份公司给股东证明其投资并凭以领取股息的凭证,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三、简答题 1.简述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 答: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是由若干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代表供求的指标选择不同而产生了种种理论。主要有: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影响因素有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和竞争的变动、物价水平的变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等;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包括古典利率理论、货币供求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 2.什么是资源税,征收资源税有什么作用? 答: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税类。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促进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配置;(2)调节资源极差收入,实现公平竞争;(3)增加财政收入。 3.简述公债的偿还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答:要点:公债的偿还是指近期偿还公债本金与支付利息。偿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一次偿还法;(2)购销偿还法;(3)调换偿还法;(4)比例偿还法。 4.马克思是如何论证货币起源的? 答: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3)一般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4)货币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当价值形式发展到第四个阶段时,货币就产生了。 5.什么是信用,它有哪些形式? 答:要点: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主要形式有:(1)商业信用(2)银行信用(3)国家信用(4)消费信用(5)民间信用。 6.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哪些? 答:要点: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主要是指其吸收资金的业务。它包括:自有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 学大纲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 72学时 三、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 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

《财政与金融》 复习题

《财政与金融》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A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2.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D ) A.银行贷款 B.银行存款 C.提现率 D.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3.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是( B )。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保险公司 D.证券公司 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同时具备( C ) A.强制性、相关性、可控性 B.可测性、可控性、固定性 C.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D.靠靠性、可控性、相关性 5.表示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为( B ) A.升水 B.贴水 C.平价 D.兑换收入 6.因进出口商品而引起的收支是( A )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单方面转移 D.特别提款权 7.保险是一种( B ) A.经济管理制度 B.经济补偿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社会福利制度 8.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是( B ) A.私人 B.股份制 C.国家 D.中央 9.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的受害者是( C ) A.政府 B.企业 C.居民 D.投机商 10. 审查和批准本级地方政府预算的部门是( B ) A.政协 B.人大 C.法院 D.财政部门 11.财政产生的条件( B ) A.政治和文化 B.经济和政治 C.经济和效益 D.政治和历史 12.一种税不同于另一种税主要起因是( B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加成和减免 13.根据市场利率变动幅度而浮动的利率是( B )

A.固定利率国债 B.市场利率国债 C.保值国债 D.普通国债 14.在编制预算时候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 C ) A.决算赤字 B.财政赤字 C.赤字财政 D.财政结余 15.在财政收入中居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是( C ) A. C B. V C. M D. C+V 16.国家征税的依据是( C ) A.生产资料所有权 B.产品所有权 C.国家政治权力 D.剩余价值支配权 17.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的支出是( B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可控性支出 D.不可控性支出 18.下列属于公用经费的是( A ) A.公务费 B.工资 C.职工福利费 D.补助工资 19.财政赤字是否具有扩张社会需求的作用,主要取决于( C ) A.财政透支 B.动用上年结余 C.是否具有“创造货币”的性质 D.发行国债 20.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以避免汇率风险的是( D ) A.即期外汇交易 B.远期外汇交易 C.地点套汇 D. 掉期交易 2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下限指标的因素,下列属于刚性因素的是( ACDE ) A.国防费支出 B.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C.行政管理费支出 D.警察部队支出 E.教育费支出 22.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有( ABCD ) A.政府采购政策 B.政府采购法规 C.政府采购程序 D. 政府采购管理 E.政府采购特点 23分税制的内容包括( ABCE ) A.分税 B.分权 C.分征 D.利润分成 E.分管 24.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可概括为( ACE ) A.盈利性 B.行政性 C.安全性 D.政策性 E.流动性 25.金融市场的功能有( ABDE ) A.融通资金 B.积累资金 C.管理资金 D.降低风险 E.宏观调控 26.财政的范畴是指( ACD ) A.经济 B.政治 C.历史 D.分配 E.文化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 72学时 三、课程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 力。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财政基础 模块二:财政收入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一、为什么要读。也就是学习国际金融知识的必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财政干部要了解国际金融基本知识,掌握国际金融发展变化规律,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金融学》的视角看,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国际金融就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与世界经济差异化发展博弈的日益深化,金融自由化向更广的层面和更深的层次不断拓展和发展。同时,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张和发展,国家间资金流通和信用融通的规模、速度、方式也产生了极大变化,国家间的货币兑换、汇率利率等内部及外部的变动和波动,在国家间经济往来乃至全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因此,财政干部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财政金融》知识,提高特别是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把握和宏观财经数据的分析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从小处思考,我认为学习国际金融知识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扫盲。学习国际金融学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各种国际金融信息,了解你生活在的全球一体化世界。你在财经类报纸上或在金融机构大厅里看到每天的外汇行情时,你是否知道,不同国家货币间的汇价是如何决定的?汇率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什么是欧元,欧元为什么要取代欧洲许多国家的货币?1997年7月泰国爆发货币危机后,为什么亚洲那么多国家先后都卷入了危机?美国次级债的演变,怎么影响到你买的股票?相信你在学习《财政金融》的过程中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二是明智。学习国际金融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问题产生的根源,认识一国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从而有助于你参加论坛或面对儿女提问时,能逻辑清晰地对答。诸如:我国最适度的外汇储备是多少,是1000亿美元还是1500亿美元?如果日元贬值到1美元比140日元时,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贬值?我国可维持的外债规模是多少,举借外债的币种结构如何安排才算合理呢?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取消外汇管制,允许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场合,如何降低国际投机资本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等国际金融方面的问题。三是提高。通过学习国际金融知识,可充实投资知识、提高理财能力。国际资本的流动,对冲基金的兴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在影响国际市场股票价格的同时,也牵动中国股票、期货市场的神经。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体验一下股海的起伏,感受一下外汇、期货的波动,研究一下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以提高自身在区域财政与金融市场互动机制的把握能力,为将来财政国库资金的科学、合规运作,前瞻性地进行知识积累和思路探索,作为财政干部将受益匪浅。二、有什么特点。《国际金融》一书结构逻辑清晰、内容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本书共分6 讲,介绍了国际金融、汇率、国际货币、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等基本知识,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金融全球化与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与政府管理等辩证关系。以插页专栏的形式,对阅读过程中涉及一些比较专业或比较难懂的概论、术语进行了解读,并通过列举一些数据、一些图表,表述一些历史事件或约定俗成的关键词,方便读者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准确理解和重点把握。例如,第一章共七个专栏,涉及外汇、铸币税等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分析了日本“广场协议”、美元汇率走势、中国外汇市场、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等概念和专题。同时,本书还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作了讨论,如人民币汇率政策,外汇储备政策,国内流动性过高,金融失衡,美国双赤字等等,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引导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国内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同时,各章对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在经济转型期的政策得失进行了比较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对于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宏观形势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有什么启发。也就是在工作中如何应用国际金融知识。在推进城乡统筹的进程中, 1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讲述了金融财经的基本业务和理论知识,下面是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4月21日下午,我参加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只要针对财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与讲解,通过培训感觉主要的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领导重视,学习积极性高。这次学习很有必要很高,同时给我们培训讲课的老师水平也很高。短短的学习给我的感觉是,收获颇多。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更进一步地突显了本次培训对我而言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财政理论的学习和及时跟踪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从财政学的课程定位这个角度来看,提到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要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不断将前沿科学的发展引入到教学中来,充分的做到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去分析和解释财政问题和现象,提出有益的对策。 其次,梳理财政的逻辑关系,联系财政的实践使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财政学与后续财政的关系,通过沟通认识到在对同一块内容的讲解上,哪些应该更加侧重一些。重点强调的部分要与实践的结合,精选内容,以恰当的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再次,注重对财政问题和财政现象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应该注重对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将有限的理论知识灌输。要用心去交流,通过互动培养兴趣,用问题或案例来吸引注意力,并让其自主思考问题,

经过本次财政学培训,使我能够更好地把握财政学的精髓、方法和手段,并应用到财政学课程当中去,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努力将所学财政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对财政学的认识。 篇二: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刚刚学习完《财政与金融》,我个人见解有一些。大致学习完,和大多同学们的想法没什么不一样的,满脑子就是些理论概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什么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有那些形式等等一系列。积极点来说:"哦,我终于知道什么财政政策是怎么回事了。"悲观主义者会说:"这跟我们以后学习工作生活有什么关系么?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么。" 下面有3个故事,是我学习《财政与金融》课程后一些小小的感受和体会。 故事1 我记忆很深刻,去年时候我好一阵子没吃上猪肉,倒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子不爱吃肉,只是学校食堂看不到肉。原因很简单——"猪肉比人肉贵",连续的10多个月的物价飞涨,普通百姓已经吃不上一顿肉了。怎么办?供需失衡了。我记得当时政府是采取很多措施的。.是扶植农业户养猪,那时候一头母猪的保险费都有好几千哦,还是纳入国家财政的。二是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给学生,还有低收入家庭。我当时很纳闷学校干嘛要发钱给我们,后来才知道那是国家给我们去买猪肉吃的。当然不仅仅是猪肉价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涨的很厉害,把我们的政府都忙的够呛。这些措施用我现在所学的知识归纳起来应该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会才知道"北大学生卖猪肉是明智的选择",哪个北大的学生的金融学一定很不错。我想这是我学习《财政与金融》后的第一个感知,学习后她能让我知道生活中的问题现象,cpi ,ppi的上涨,股市的一路飚红以及人民币的走强,这些问题我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doc 7页)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doc 7页)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行使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内部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不一致,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的影响。它分为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两种情况: ⑴外部正效应:这是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⑵外部负效应:这是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损失而自己受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大大低于社会成本的现象。外部负效应意味着,市场价格不反映生产的边际社会成本,从事该活动的经济主体把部分成本强加给其他经济主体,从而造成社会成员过量从事具有外部负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

的不合理。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市场机制的缺陷表现在哪些方面?P5 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与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财政的这个功能通常被称之为资源配置职能。政府通过财政配置职能的运用,可以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资源运用效率高、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等政策目标 二、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客观上对社会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我们把财政所具有的这种能够影响社会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功能叫做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简称收入分配职能。 三、经济稳定职能P10(经济稳定的含义、指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以至于达到充分就业,并实现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

财政与金融考试重点

财政与金融考试重点 平时20分,考试占80分。 名词解释4个,每个五分;判断10个,每个2分;简答4个,6分;计算1个,12分;论述2个,12分。 大题60分分布章节: 第一章——第二节财政的职能 财政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活动。其实质是社会产品分配中所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是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是国家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财政的基本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和发展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含义:通过对现有的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及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合理比例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二)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通过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克服市场机制缺陷造成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从而达到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 衡量公平分配的重要指标:洛伦茨曲线和基尼曲线。(具体的看书上) 手段:明确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加强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生活和福利水平。(三)稳定和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的基本内容有充分就业(失业率控制在4-5%)、物价水平稳定(涨幅年率在3%-5%及以下)、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1、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相机抉择); 2、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政策等消除经济增长的薄弱环节,保证产业结构的平衡和协调; 3、解决好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保证非生产的纯社会公共需要; 4、解决好短期与长期政策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第三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财政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财政收入的总水平。国家的财政实力主要表现为其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 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量,即财政总收入,它是一个有规律、有序列、多层次的 指标体系。 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占有关经济指标的比重,常用指标有: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财政收入占国内产总值GDP的比重等。 一般情况下,主要运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和考察一国的财政收入规模和财政实力,比重越大规模越大。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收入的规模要受各种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价格及收入分配体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 (二)剩余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三)经济体制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 (四)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五)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三、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 (一)合理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性: 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有效配置

《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定位为: 认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财政与金融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财政、金融现状和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 基础:即本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是会计类岗位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基本: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二)课程改革指向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知识性、专业性太强,长期以来存在: (1)教学目标的单一性-----财政、金融、税收等知识的认知和把握。缺乏能力的训练。 (2)教学内容的选择层次性弱------本科、大专、中专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选择性不明显,无职业教育特色。 (3)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不易理解,学习无兴趣,被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 (4)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性弱,考核评价方式不以创新。 2. 课程改革指向: (1)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 (2)教学目标定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

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学培养目标。体现了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3)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使教学内容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具有层次性。 (4)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 (5)开发“以格式变化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的新教材。格式要具有创新性。 (6)促进教学形式的变化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以构建单元、模块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需要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要求,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两条主线,体现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知识体系----由基本知识(正文)、扩展知识(知识连接)、趣味知识等组成: (1)在保持专业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以认知为原则,降低基本知识的量和难度,降低掌握要求;适当扩大了解的知识含量。 (2)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将最新的知识融入教学。 (3)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胆的调整教学知识结构。尽可能减少理论内容,回避未定论的理论知识; 能力训练体系-----由资料体系、学习指导等组成: 1)训练阅读财经新闻、政策资料能力;(潜移默化) 2)专业分析和认知能力 3)实现仿真训练 4)实现开放式思考能力的训练; 5)解释佐证专业知识。 3.按照“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趣味性”的教学组织要求,开发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模块化、立体化教材,是教材具有先进性。

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

财政与金融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财政总论 1、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集中化分配关系。理解:(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为市场自身存在缺陷,所以需要政府进行调控。但是政府要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处理与市场的关系。财政收入和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对市场的调控程度。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正确处理自己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包括: 其一,政府应当创造硬件和软件条件,形成各种各样的市场。 其二,制定好的规则并且严格执行这些规则,形成公平竞争,才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三,用市场化的方式配置自然和社会资源。 其四,宏观调控市场。当市场失灵,市场自身的自净能力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政府就有必要干预市场、调控市场。调控的方法合法、市场化。学会用市场的方法、用法律的方法来调控市场。 其五,做诚信政府。面对市场,政府应当讲信用,应该在市场中让老百姓意识到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的。3、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通过对现有的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及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收入分配职能只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产生后通过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主要手段:【1】明确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加强税收调节;【3】通过转移性支出。(3)稳定和发展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以至于达到充分就业,并实现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4、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 洛仑兹曲线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第二章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的分类:(一)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 1、基本建设支出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 3、简易建筑费支出 4、地质勘探费支出 5、科技三项费用 6、流动资金支出 7、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8、支持农业支出 9、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出 11、价格补贴支出1213、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 14、国防支出15 (二)按国家职能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它支出。(三)按最终用途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 (四)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五)按财政支出的目的分类: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 (六)按支出利益范围分类: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