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大夜大大学语文翻译简答解析题复习资料

财大夜大大学语文翻译简答解析题复习资料

财大夜大大学语文翻译简答解析题复习资料
财大夜大大学语文翻译简答解析题复习资料

翻译题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顺流而下(或跳入河中逆流而上)去寻找她,她仿佛在水中的小沙滩。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身已死亡啊精神不灭,您的魂魄啊是鬼中的英雄!

3.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盲人遇到危险(或站不住了)不去扶持,他摔倒了不去搀扶,哪里还用得着那个扶助盲人的人呢?

4.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邻国的老百姓没有更少,我的老百姓也没有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或穷人吃猪狗食),而不知道加以约束;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

6.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大叔修葺城池,聚集民众,修好铠甲兵器,准备好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的都城。

7.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姜氏)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答应。

8.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在隧道里相见,难道谁会说你违背誓言呢?

9.“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

10.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当今如果想吞并天下,凌驾大国之上,威震敌国,控制海内,统治黎民,臣服诸侯,就非用武力不可!

11.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往远处看那就是你的家,松柏丛中荒坟一个挨着一个。

12.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就象早晨的露水,逝去的日子苦于太多(或逝去的日子遗憾太多)。

13.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自己为什么能够这样?心远离世俗官场,所住之地自然就僻静了

14. 民以殷胜,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人民因此富裕,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于为国效力,各诸侯国都顺从听命。

15.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泰山正是因为不拒绝细小的土壤因此才成就了它的高大;河海正是因为不拒绝细微的溪流,因此才成就了它的深度;君王不拒绝众人的归附,才能彰明他的德行。

16. 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将兵器借给敌寇而将粮食送给盗贼”啊。

17.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18.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

19.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但是你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用,私交上也没人帮助你。

20.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21. 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22.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何况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

23.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至于不能做到上下级关系融洽的弊病,在我身上表现得尤其严重。

24. 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因此经常不被长官所喜欢,而我却更加不顾这一切了。

25. 得无厌其为迂乎?

或许你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

26.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

27. 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

28.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

简单题

1.《蒹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征?

《蒹葭》抒写的是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它在艺术上有以下特征:

(1)采用比兴:这首诗分三章,每章首二句都以蒹葭起兴,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层层推进。

(3)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不可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湖洄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蒹葭》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意味。

2.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在语言形式上,楚辞以六言、七言为主,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语言词采绚烂,意味深长,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在创作方法上,它不象《诗经》用近于现实本来面目的形式,如实地反映当时的现实,而是通过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和感情的抒发来曲折地反映现实。作品大量采用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幻想巧妙神异,想象奇特无羁,感情热烈狂放,具有浓厚的浪漫精神气质。

3.《季氏将伐颛臾》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表现孔子反对战争,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主张。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是什么?

第一是把季氏比作虎兕,把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跑出来伤人;如果颛臾在鲁国境内被季氏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子里被毁坏。这层比喻义有力地揭露了季氏的贪暴及其伐颛臾的非道义性。其二是把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的看管人和龟玉的保管人。出现“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的情况,其过错在于虎兕和龟玉的看管人和保管人。同样,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辅佐季氏的冉有和季路的责任。这层比喻义表现出孔子对自已学生的严肃批评。

5.概括《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划分宅基,分配土地,发展生产,使人民丰衣足食,生养死葬,然后认真办好学校教育,教育人们懂得伦理道德,使天下人自愿归服,反对用战争强迫人们归服。

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这段话说明人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生存环境,因而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这里运用了类比论证。

7.概括《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共叔段、姜氏和颍考叔四人的性格特征。

郑庄公阴险狡诈、老谋深算、胸有城府、工于心计、伪孝伪悌、善于应变。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姜氏偏狭昏聩,以私情干政。颍考叔聪慧机敏。

8. 什么是汉乐府?汉代乐府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特征?

西汉武帝时期,官方设立了“乐府”这一采诗机构。汉代乐府诗就是汉代乐府机关采集、演唱的一些歌辞。后来古乐逐渐失传,这些歌辞便被视为一种阅读欣赏的书面文学了。

汉代乐府诗在艺术上的特征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诗经》一脉相承;长于叙事铺陈、使用丰富多样的叙事手法;句式以五言为主、间以杂言;语言富于生活气息、质朴自然。

9. 《十五从军征》一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叙事诗主要表现一个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和悲苦心情,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10.《短歌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11. 分析说明《短歌行》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借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深长思念。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全部袭用《诗经·小雅·鹿鸣》的原句,借以表达自己优待贤才的态度。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使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要礼遇天下贤士,让他们帮助自己统一天下。(隐含了统一天下的宏志)。

12.陶渊明《饮酒》“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的妙处何在?

“见南山”是无意中的偶见,不是有意去望。南山的美景正好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融为一体,情景交融,诗人悠然的神态、心情都被烘托出来了。若“见”改成“望”字,有刻意寻求之态,悠然之态将荡然无存。

13. 《谏逐客书》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中主要采用哪种论证方法?

采用了归纳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主要采用的是正反对比论证。

14. 《山居秋暝》哪两联表现出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特点?

颔联和颈联写景动静相衬、视听结合。

15. 高适的《燕歌行》中包含了哪些对比?

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开篇即有将军的轻敌与战败的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对比最为鲜明,一苦一乐,生动地描绘了军中的阶级对立关系。

诗中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邀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千里关山,两心牵挂,淋漓尽致地揭示出征人思亲的感情。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

16. 李白《将进酒》诗中运用陈王曹植这一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陈王曹植才华横溢,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能,借以自比,一方面表现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更重要的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17. 解释《无题》(相见时难)颔联所用的比兴手法和双关意义。

用“蚕吐丝”、“蜡流泪”起兴,比喻耗尽生命的追求。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18. 为什么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喻愁生动贴切?

用“一江春水”喻愁,使无形的愁有了具体的形象,就像“一江春水”那样澎湃汹涌,无边无际,把愁写到了至大。

19. 唐代古文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内容上提倡儒学,反对佛、老;形式上提倡以先秦两汉散文为样板,单句散行,反对骈俪。

20. 谈谈韩愈在《进学解》中所使用的迂回曲折的写作笔法。

作者写作本文本来是为了抒发自己长期不受重用,反遭贬斥的不满情绪,揭露讽刺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的,但他并未直截了当地指责有司,采用了反话正说的手法。如第二段把自命不凡、怨恨牢骚的意思借学生之口尽情宣泄,第三段又自谦才德浅薄,无功受禄,唯有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亦庄亦谐,都是暗寓讥讽之意。文章中看不出作者愤怒的呼喊,悲哀的倾诉,但不平与牢骚却被曲折地传达了出来,这种迂回曲折的写作笔法非常巧妙。

21. 从《前赤壁赋》“苏子”与“客”的对答,可以看出苏轼思想存在哪些复杂矛盾?

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这两方面的感情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经历的烦恼和摆脱烦恼的旷达人生态度的自然流露。这里既有儒家的入世苦恼,也有释道佛老的超脱,表现了苏轼思想的复杂与脱俗。最后主人说服了客人,表现了苏轼人生态度中乐观与旷达占主导方面。

22. 结合柳永《八声甘州》一词,谈谈慢词的特点。

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善于运用铺叙、白描手法和通俗的语言。因此大大丰富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艺术表现力。

23. 简析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一词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哀之多,愁情之重,将抽象的愁思表现得既有形状又有重量,这就是化虚为实的写作手法。

2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了几个典故?所用典故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一是用张翰感秋风思家乡鲈鱼的典故,表示自己的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有家难归,自己有志报国,不能辞官归隐;二是用刘备鄙视许汜求田问舍的典故,表示自己决不追求个人私利,要像刘备那样以国事为重;三是用桓温感伤岁月流失的典故,表示时光流失,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悲哀。连用典故,使词含蓄而耐人寻味,且增大了词的容量,表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

25. 《报刘一丈书》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描绘了哪几种人的行为丑态?他们各自的主要

性格特征是什么?

《报刘一丈书》描绘了干谒者、门者、权要者、闻者等人的丑态。干谒者奴颜婢膝。门者狐假虎威,权要者贪婪虚伪,闻者趋炎附势。

26. 《报刘一丈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节?

表现了作者不向权贵低头,不肯同流合污,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可贵气节。

27. 分析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中心论点:有毅力者就成功,否则就失败。

论据:第二、三段运用了事实论据,最后一段运用的是理论论据(名人名言)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28. 分析郭沫若《天狗》中“天狗”的象征含义。

诗中的天狗既是旧时代、旧传统、旧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又是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新世界、新社会、新的未来创造者的象征。

29. 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谈一谈新月诗派所提倡的“三美”理论。

诗人闻一多上世纪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兼备。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诗情与画意浑融一体,使诗歌具有绘画美。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富有民族化的建筑美。依依惜别的深情与诗歌和谐的韵律完美结合,使诗歌富有音乐美。

30. 北岛《回答》一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

31. 《爱尔克的灯光》中三种灯光各包含什么象征意义?“灯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一种灯光:是出现在旧居大门内亮起的灯光。象征那个狭小的家,象征旧家庭,旧礼教的没落与衰亡。

第二种灯光:爱尔克的灯光,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

第三种灯光:“我心中的灯”,它象征着作者坚定的生活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艺术作用:灯光使文章充满诗意,使丰富的思想感情得到生动形象的表现。灯光还成为本文的线索,文章以“灯光”贯穿始终,把不同地点、时间的生活材料有机串联在一起,最后则以心灵的灯光作结,体现了作者思想和感情的推进和深化。

32. 王蒙《春之声》在艺术上有什么创造?

《春之声》打破了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主要要素的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成功借鉴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小说没有贯穿全篇的故事情节,主要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联想和下意识的活动,创造出某种典型意境,反映出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奥秘,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作者以意识流的放射结构形式,把历史和现实、中国和外国、城市和乡村、新与旧、先进与落后,在主人公意识流动中交织在一起,展示了新时期生活状态的全景。

33.小说《苦恼》中所表现的“苦恼”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本文通过姚纳有苦无处诉,只能对马说的故事,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劳苦大众的精神病苦和社会的无比黑暗,揭示了沙皇专制的罪恶,反映了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及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无可奈何的态度。

34. 《变形记》在艺术表现上与现实主义作品有何区别?

它不象现实主义作品那样,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样子进行描绘,而是采用荒诞变形、象征暗示的手法,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体验,揭示人物内在的灵魂,表现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35.为什么说《变形记》具有真实性?

小说由人变成大甲虫的情节虽然是荒诞的,但它所反映的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即人被“物”(例如金钱,机器,产品,生产方式等)所驱使而不能自主,成为“物”的奴隶是极其真实的;反映的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异化,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是真实的;反映的人的软弱和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是真实的,主人公的命运,就是芸芸众生的悲剧命运。小说中的很多生活细节的描写也是真实的。

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A.“社稷”作何解释?国家、最重要的。

B.孔子这段话是立论还是驳论?驳论。

C.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季氏不应该攻打颛臾。

D.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孔子用这些理由说明季康子不尊先王、扰乱百姓、自毁社稷。

E.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归纳论证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尖锐对立的社会现实。

B.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D.孟子这段话主要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实行仁政的正确态度,即国王不应将“涂有饿莩”的责任归罪于年成不好,而应该从自己做起,施行仁政,使天下人自然归服。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A.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大和小是相对的。

B.这段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反诘。

C.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D.为了增强说理的力量,这段话中结合运用了哪两种句式?

反诘句式和排比句式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A.作者为什么要大写颍考叔的纯孝?

为了反衬郑庄公的不孝,也为了宣扬孝道的重要性。

B.写颍考叔“食舍肉”的细节,有何作用?

一是为了表现颖考叔的纯孝和聪慧机敏,二是为了反衬郑庄公的不孝,三是为了引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C.文末郑庄公与姜氏“隧而相见”大赋其诗的描写有什么用意?

讽刺庄公母子的极端虚伪。

D.这段文字中属倒序句式的有哪几句?

敢问何谓也?

君何患焉!

E.“请以遗之”的“遗”字作何解释?

赠送。

5.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A.这里描写主人公用了哪些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B.这段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反诘。

C.这里表现了苏秦的什么性格特征?

高度自信,矢志不渝,坚忍不拔。

6.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赛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A.这段话分为几层意思?请用“//”标出

B.这段话主要采用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归纳论证

C.这段话采用的论据属于什么类型?事实论据

D.这段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铺陈手法,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饱满,铺张扬厉,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E.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重用客卿使秦国发展强大,驱逐客卿会使秦国内外交困。(或: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A.韩愈认为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B.以上文字说了几层意思?作者对当时的社会图景是如何描绘的?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C.上文哪一句可以解释为精心造就人才?

刮垢磨光

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A.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

只有毅力至强者才能战胜逆境到达成功的彼岸。

B.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层递

C.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9.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比喻、用典

B.乌鹊喻指什么?贤才

C.“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喻义是什么?

比喻贤才寻找明君

D.最后四句的含义是什么?

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会礼遇贤才,殷切希望更多的贤才归附自己,协助自己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10. 阅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层情感是什么?

生不如死,希望生命早日结束。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物是人非,诗人已由一国之君已沦为阶下囚

1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A.找出这段文字中属于描写的句子。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

B.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节?

表现作者不向权贵低头,不肯同流合污,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节。

C.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这一段与上一段处处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对污浊现实的无限愤慨,揭露官场的黑暗腐败。

1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暮色晦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向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

A.本段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凄凉阴暗

B.在这里,作者对马车夫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肖像描写

C.这里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大学语文选择题

《寡人之于国也》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的“寡人”是指(梁惠王) 2.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人是(孟子) 3.孟子的文章常采用的手法是(欲擒故纵) 4.从《寡人之于国也》可以看出,“王道之始”的关键在于(养生丧死无憾)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最能说明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主要措施是(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8.《寡人之于国也》中,通过类比法阐明论点的论据是(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9.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10.《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1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语句中,被用作比喻的是(以五十 步笑百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文章,用对话形式展开的有(《前赤壁赋》《秋 水》《寡人之于国也》) 2.《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所提出的“王道之始”的方式有(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具体措 施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 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4.下列作品,体现民本思想的有(《寡人之于国也》《种树郭橐驼传》) 5.《寡人之于国也》的写作特点有(结构严谨,善用比喻, 多用排比) 6.《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具体阐述了孟子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王道理想) 7.下列作品,善用比喻说理的有(《寡人之于国也》《秋水》《论毅力》) 1.下列《冯谖客孟尝君》情节中,能够显示孟尝君礼贤下士品格的是(弹铗三歌) 《秋水》 1.曾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一黑暗现实的人是(庄子) 2.《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相传是庄周自著的是(内篇) 3.《秋水》中,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比的是(稊M之在 大仓) 4.秋水和论毅力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5.秋水中,“庄子用毫末之在于马体“,来说明人的认识有限,这种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多选题1.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井底之蛙望洋兴叹) 2.下列《秋水》节选短中,被用为比喻的有(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梯M之在大仓,毫末之在于马体) 3.《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排比比喻反诘对比) 4.文章开头写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目的是(形象说明河伯欣然自喜的缘由为下文河与海对比作好铺垫) 5.秋水节选所表达的庄子的理念有(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道义轻圣贤的学说是自多) 五代史伶官传序 1.提倡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文学主张的是(欧阳修) 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3欧阳修爱到守旧派的排挤和打击的原因是(庆历革新) 4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天命与人事) 5《五代史伶官传序》使用的论证方法是(对比,归纳) 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主要论据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先盛 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 多选题 1.与“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是() A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B满招损,谦得益C忧劳 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 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欧阳修的散文特点主要是(抒情委婉,说理畅达) 3.见于《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成语格言有(满招损, 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勿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4.存在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对比有(盛与衰。兴与亡。成与失败) 《冯谖客孟尝君》 1.下列《冯谖客孟尝君》情节中,能够显示孟尝君礼贤下士品格的是(弹铗三歌) 2.《冯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 3.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4.《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就国于薛意味着(失去齐王信任,罢官归去) 5.《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出自《战国策》中的(齐策) 6.《冯谖客孟尝君》: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 7.《冯谖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如何巩固政治地位) 8.《冯谖客孟尝君》中,总体而言,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目的是(有意试探孟尝君) 9。写冯谖烧债券市义后,孟尝君“不说”,这对刻画冯谖形 象的作用是(对比反衬) 10.《冯谖客孟尝君》的情节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尽烧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1)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2007 一、请翻译下列古文,两题任选一。(10分) 1、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且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直到劲直,听用,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2、魏其侯窦婴者,孝文(汉文帝)后从兄子也。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汉景帝)初即位,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後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二、请赏析李清照《醉花阴》一词。(10分)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简答题。(共计15分) 1、请简要举例说明“赋”的文体特点。(5分) 2、史论贵在出新。请依据这一观点谈谈你对苏轼《留侯论》的理解。(10分) 四、请谈谈你对“大学”一文所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后四条目内容的理解。(15分) 五、“爱能入其中,观能出其外”,这是大文章家应有的境界。请结合贾平凹《秦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0分) 六、分析题,两题任选一。(15分) 1、请分析《刺客列传》中燕太子丹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翻译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____,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___________。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 _____________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大学语文第十版的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他回答说:‘要杀了它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那人问:‘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去换牛吧。’不知有没有这回事?”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齐宣王说:“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道:“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像是冲着您说的。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孟子说:“有人向大王禀白道:‘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齐宣王说:“不,不会。” (孟子紧接上去说:)“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使禽兽沾恩,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齐宣王问:“不肯做和不能做,从外表上说来,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要人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他对人说:‘我不能做。’这的确是不能做。叫一个人为长辈按摩,他对人说:‘我不能做。’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不属于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这类事情;您不行王道,属于为长辈按摩一类的事情。尊奉自己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诗》里面说过:‘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这不过是说拿自己的一片爱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所以,能够推广恩泽就能保有天下,否则,就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保护不了。古代那些圣明的国君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只不过是善于推己及人罢了。现在大王您的恩泽能够泽被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好处,这又是为什么呢?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凡是物体,没有不是这样的,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衡量。请大王您掂量掂量吧! “难道大王您要兴师动众,使您的臣下和士兵冒着生命的危险,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 齐宣王说:“不,我对这个有什么快活呢?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借此得到我很想得到的东西。”孟子问道:“大王您很想得到的东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齐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问:“是因为好吃的东西不够吃吗?轻暖的衣着不够穿吗?还是因为文采美色不够看吗?琴瑟歌唱不够听吗?侍奉左右的宠臣不够用吗?大王您下面的臣子都能充分供给,您难道为的是这些么?” 齐宣王说:“不,我不是为这些。” 孟子说:“那么,您很想得到的东西我知道了,您是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大国北面朝见您,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捉鱼一

2、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

大学语文古文全篇翻译(第十版) 《樊迟、仲弓问任》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老子》二章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然,而是损减不足来供奉有余。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晏子对齐侯问》译文 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景公说:“和谐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和谐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了,百姓没有争斗之心。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所以,《诗·豳风·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得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能总是‘相同’,就和这些道理是一样的。”

大学语文(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 处?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 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 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 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试结合《采薇》这首 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 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 习。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 国家的召唤。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 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 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 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 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 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 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 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 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 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 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 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 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 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 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 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 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 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读mò,同“暮”,一年将尽的意思。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没有谁。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yù,下,降落,用作动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又……又……。 5.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很、甚。 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无,没有。 《山鬼》思考练习题 1、屈原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和了解。 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志士和诗人,他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 尊敬,每年五月端午这一天,许多国家和民族包棕子、划龙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作为一位卓有才华的政治家和诗人,无论国家怎样对待他,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艰难,他都 一心一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决不向黑暗邪恶低头妥协,宁死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并用诗 歌将自己的心声记录下来,让千秋万代的人们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屈原为什么受到 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原因。 2、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 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 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 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 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 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 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 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 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 度孤独和忧愁中。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 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3、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 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诗经》侧重于写实,重章叠句突出,语言朴素,民歌色彩很强,句式是以 四言为主;而屈原的诗歌则侧重于表现理想,抒情性更强,语言富有变化和文采,句式则是 每句七个字,且每句都有一个语气词“兮”字等。 4、、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及用法: (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被:同“披”。

《大学语文》选择题部分试题库

《大学语文》选择题部分试题库 单选题 (共50道题) 1.( 2.0分)“功施到今”中“施”读作(A) A、yī B、sī C、shī D、tuō 2.(2.0分)全部属于行政公文上行文的一组是(A)。 A、请示、报告 B、批复、意见 C、决定、议案 D、通报、通告 3.(3.0分)《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B) A、正面刻画 B、侧面烘托 C、对比反衬 D、侧面烘托 4.(2.0分)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大肆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C) A、批评秦王劳民伤财,声色误国 B、渲染秦国强大富足,无所不有 C、投其所好,以便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 D、阐发重物轻人不可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5.(2.0分)李、杨爱情悲剧的时代背景是(B) A、贞观之治 B、安史之乱 C、宦官当权 D、玄武门之变 6.(2.0分)元杂剧中表示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的术语是(B)

A、旦 B、科 C、煞 D、净 7.(2.0分)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B)话本发展而来的。 A、讲经 B、讲史 C、说唱 D、说学 8.(2.0分)宋代是戏曲(A)的时代。 A、形成 B、发展 C、成熟 D、完善 9.(3.0分)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D) A、初次相见时,还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话题,故而谈得极少。 B、这种收音机,原来售价600元,现为200元,售价降低了两倍。 C、难道能否认《项链》不是一篇入木三分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小说吗? D、善不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关系 10.(3.0分)下列词语中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C) A、A"闭塞(sè),湖泊(pō),不落窠(kē)臼" B、B"龋(qǔ)齿,睿(ruì)智,杞(qǐ)人忧天" C、C"缜(zhěn)密,暂(zhàn)且,风流倜(tì)傥" D、D"多靓(liàng)丽,戏谑(xuè),沆瀣(xiè)一气" 11.(1.0分)作者在《湘夫人》中所流露的主要情感是(D)

大学语文翻译复习题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翻译】君子不能瞬间离开了仁德,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要这样。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那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没有力量了。那一种气,是由正义的经常累积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那种气就会疲软了。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姜氏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不如早一点给她安排一个地方,不要使得他们的势力进一步蔓延,否则就难以对付了。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 【译文】于是乘坐着车,高举着他的剑,探望他的朋友说:“孟尝君以我为客。”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 【译文】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壮大诸侯,使天下有才干的人远离秦国而不敢往西,停止脚步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译文】因此,物价低廉,他们就寻求买货的门路,物价昂贵,他们就寻求销售的途径,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一样,日日夜夜,永无休止,不用召唤他们自己就会赶来,物产不用征求,百姓自己就能生产出来。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做不道德和不正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取其咎,你姑且等着看吧。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 【译文】孟尝君就派人送给冯谖母亲吃的和用的东西,不使她感到缺乏。这样,冯谖就不再唱歌抱怨了。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译文】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虞人开发出木材来(供他们使用),工匠做成器皿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商人流通这些财物(供他们选购)。这难道还需要政令教导、征求人们按期集会来完成吗?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做老百姓父母官的,主持政治,却不免于率领禽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资料讲解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翻译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

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 12.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大学语文作业答案

一、请你按照顺序写出本学期大学语文课程讲的全部篇目,并列出问题与作 者。 答:《季氏将伐颛臾》庄子论说文;《李将军列传》司马迁纪传;《氓》诗经《蒹葭》诗经;《长歌行》乐府诗歌;《离骚》楚辞屈原;《饮酒》田园派古诗陶渊明;《灯下漫笔》鲁迅论说文;《从军行》王昌龄诗歌;《塞下曲》唐诗王维;《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唐诗岑参;《天净沙秋思》宋词马致远《兰亭集序》序王羲之;《赤壁赋》赋苏轼;《窦娥冤》元曲关汉卿;《水浒传》小说施耐庵;《西游记》小说吴承恩《红楼梦》小说曹雪芹《西厢记》元曲王实甫 二、修改病句(指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修改 1.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辱的国家。 改正:我们再也不是被任意列强欺辱的国家。 2.南昌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改正:南昌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周恩来当年使用过的东西。 3.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改正: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仪式。 4.,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改正:83岁高龄的因患病住院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5.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改正: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我,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6.这种新闻报道势必会弄虚作假,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加以反对。 改正:这种新闻报道势必会弄虚作假,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加以反对这种新闻报道。

三、你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800字左右) 《红楼梦》 象征着中国古代小说最高成就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无疑是万绿丛中的一棵奇葩,它是那样红,以至于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我当然也成了不折不扣的红楼爱好者。于是,我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来欣赏这部巨著,写下了一些浅薄的感想…… 读《红楼梦》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冷静的评价。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伟大著作,全书体现了一种朦胧的民主主义思想。有人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单纯的艺术,不能牵扯上政治。我却不这么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不正是对官场黑暗的揭露吗?秦可卿与其公公贾珍乱伦,尤氏姐妹的惨死,不正是对封建贵族阶级家族的腐朽的抨击,对古代不平等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吗? 曹雪芹花大量笔墨写宝玉抵制科举,不正是对科举制度无情的批判吗?曹雪芹的一生穷困潦倒,历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但是,坎坷的生活没有改变他的风骨!雪芹啊,你用那饱经沧桑的手道出了你对那个世界的愤怒!感谢你,雪芹,你让我清醒地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更让我感受到现在社会制度的珍贵。你向往男女平等,对女性有着难能可贵的尊重和同情。你的这部书为闺阁立传,写“脂粉英雄”。特别是像黛、湘、妙、琴那样的女子,你更是用你的心血去塑造她们,从心底里赞赏她们。在男权社会你居然这样赞赏女子,却把男人说成是“泥做的骨肉”,真让人痛快淋漓!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著作。其内容真实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状;其表现手法,让该书拥有其神秘的一面;其人物刻画,对一个个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及人物关系的巧妙衔接。表现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在阅读《红楼梦》时,我总结出了其有以下特点: 总之,在我看来,《红楼梦》绝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他是那个社会的缩影,它是曹雪芹一生的心血。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也许,无人理解他,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可惜啊!《红楼梦》80回以后的内容失传,虽有高鹗、程伟元之续,但不论

大学语文选择题

第二单元《七月》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xx》 B.《xx集》 C.《xx》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 B.105篇 C.300篇 D.305篇 4.最早提出“xx删诗说”的是()。A.xx B.xx C.xx

D.xx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A.地域 B.社会作用 C.音乐 D.内容 6.《诗经》用作xx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 B.xx C.xx D.颂 7.“风、xx、颂”是《诗经》的()。 A.分类 B.表现手法 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A.xxxx B.xxxx C.xxxx D.xxxx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xx B.xx C.xx D.xx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 B.五言 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xxxx·摽有xx》 B.《xx·褰裳》 C.《xx·xx》 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 B.《xx·xx》 C.《xx·月出》

D.《xx·蒹葭》 13.《七月》是一首()。 A.表现xx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农事诗 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A.xx B.xx C.xx D.xx 15.《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作品是()。A.《生民》 B.《七月》 C.《氓》 D.《大明》 16.《七月》反映的是()的历史。A.xx民族 B.商民族 C.xx民族 D.原始社会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后习题简答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 后习题简答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通过对事物原理的推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大学》在开篇就提出“三纲八目”,“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纲目结合的目标设计理念,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自我塑造的人格模式和追求远大理想的人格修养路径。为广大知识分子设定了一种治国平天下的世界观。也就是说,树立远大志向,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不修养人格,不陶冶情操,不树立远大理想,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理想、志向。对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只有树立了远大志向,才有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才能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志存高远,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联,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联系下面一题“第一”共同理解) 如何修身? 第一,立德、远志。《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有德,才能有大智慧、大胸怀,方能志存高远。由此可见,大学生欲进行人格修养,必须立德,必须志存高远。为了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格理想,《大学》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那些也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儒生士子倾其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古人尚且如此,则今天的大学生更应该立志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将个人的兴衰荣辱、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通过砺志法,志存高远,激励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三,正心诚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