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四 元明清文学(笔记版)

古代文学四 元明清文学(笔记版)

古代文学四 元明清文学(笔记版)
古代文学四 元明清文学(笔记版)

第一章元代杂剧与南戏

中国古典四大悲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

二杂剧的产生与发展

戏剧包括歌、舞、科、白四部分

歌舞的历史最为悠久。

秦——角抵之戏,

现存最早的角抵戏为《东海黄公》。

唐代——“参军戏”。

南宋——杂剧。

北方——“金院本”。

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所以称诸宫调。

特点:

完整的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

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

音乐曲调——北曲联套(四折,每折一个套曲,每一套曲一般由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

一人主唱——末本、旦本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统治者的提倡

元代文人参与杂剧的创作乃至演出

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杰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元杂剧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题材多样,反映社会生活面广。特别是把大量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作为正面主人公形象来突出塑造,这是前代文学所罕有的现象。

时代色彩鲜明强烈。元杂剧:愤怒的艺术

风格流派丰富多彩。开放性、多元化

三关汉卿的杂剧

关汉卿其人

创作:一生有六十多种杂剧。现存18种。

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公案戏: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爱情风月戏:救风尘、调风月、望江亭(切脍旦)、拜月亭、谢天香、金线池、玉镜台……

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孝存代表作品: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旦本

故事来源:《列女传》“东海孝妇”

故事情节: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发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戏剧冲突

窦娥——张驴儿

窦娥——蔡婆婆

?蔡婆婆的狡猾:

老身姓蔡,在城人氏,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

我也曾说到:待我到家,多将些钱物,酬谢你救命之恩。不知他怎生知道我家里有个媳妇儿,道我婆媳妇又没老公,他爷儿两个又没老婆,正是天缘天对……

?童养媳的命运:

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第三折:全剧的高潮

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形象。

成功地创造了悲剧的审美情境。

成功地表现了光照人间的理想。

严守妇道——批评婆婆

蔡婆婆轻易屈服——窦娥誓死不从

相信官府——希望破灭——刑前三誓(屈招而非屈服)

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

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

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

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结构严谨:在楔子中概括了窦娥前二十年的生活。

务为滑稽:赛卢医、张驴儿、桃杌上场诗。

语言:直白有意蕴。

《鲁斋郎》全名《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末本。

鲁斋郎——“鱼齐即”魯齋郎?a?a?°魚齊即?±

李四——李四妻(喜童、娇儿)

张珪——张珪妻李氏(金郎、玉姐)

《蝴蝶梦》全名《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旦本。

王婆婆、金和、铁和、石和——葛彪

社会黑暗呼唤清官

《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旦本。

赵盼儿、宋引章、周舍

《望江亭》全名《望江亭中秋切脍旦》。旦本。

谭记儿、白士中——杨衙内

弱小女性的智慧和胆略

下层民众奋起自救英豪就在自己人中间

机趣横生的喜剧性误会

《单刀会》全名《关大王单刀会》或《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末本《西蜀梦》全名《关云长张翼德双赴梦》或《关张双赴西蜀梦》。仅见于元刊本,只录曲文,无科白。

呼唤英豪英豪被害谁救天下苍生

表现作者心路历程,对一个悲剧时代的深刻把握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表现

弱者的胜利

2.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揭

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创造等方法

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心理描画细腻:

巧用对比及喜剧性情节

王实甫《西厢记》

1.元稹《会真记》(《莺莺传》):元稹以张生自寓

2.秦观《调笑转踏》

3.毛滂《调笑转踏》

4.赵德麟《商调蝶恋花》

5.董解元《董西厢》(金戏)

6.王实甫《西厢记》

崔莺莺与老夫人的潜在矛盾

第一本楔子[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张生与老夫人的矛盾:“赤诚种”——“冰霜之操”

寺警:戏剧冲突的激化

赖婚:冲突的高潮

莺莺与红娘的冲突

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不干红娘事,老夫人着我跟着姐姐来莺莺与张生的冲突

红娘与老夫人的冲突

戏剧冲突的延伸与妥协

1.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五本二十一折、多角色演唱

2.人物塑造:心理细腻、形象丰满

郑振铎《文学大纲》:中国的戏曲小说,写到两性的恋史,往往是二人一见便相爱,便誓订终身,从不写他们恋爱的经过与他们在恋时的心理。《西厢》的大成功便在它的全部都是婉曲的细腻的在写张生与莺莺的恋爱心境的。似这等曲折的恋爱故事,除《西厢》外,中国无第二部。

3.双线复合结构

4.语言特色:唱词优美,文采与本色相生,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

泼;符合人物身份

主要成就:《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创新之处:a.元杂剧一般是以一本四折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西厢记》有五本二十折;

b.《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场的通例,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了许多首词后,[锦上花]一曲由莺莺唱,[幺篇]由红娘唱;

c.对故事的题旨做了新的改造。强调“情”的自主,提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意味。

善于通过景物描绘,以景寓情;

善于通过人物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感情;

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触处生愁,直抒胸臆。

优美的戏剧语言。善于熔铸古典诗词的丽词雅句,又善于吸收和提炼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形成一种含蓄凝炼、典雅优美而又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

1、爱情的萌动(第一本):当崔莺莺与张生在普救寺邂逅时,当知觉到有一个书生在痴情的欣赏自己时,崔莺莺也在有意识的展示着自己的美貌与美人风范,并在离开时,极其含蓄地临去秋波一转,流露了内心深处的美丽而纯洁爱情的萌动;

2、爱情的如愿(第二本):“白马解围”,使崔莺莺对张生有直接的正面的认识,她在心里更多的是倾心的赞美,此时的爱情已经是有了活生生的对象,仿佛多年的爱情渴望终于找到了如愿的偶像;

3、爱情的煎熬(第三本):老夫人的悔婚使崔莺莺的爱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要防范老夫人的管束,一方面还要试探张生的心理,一方面也要在红娘面前反复掩饰,所有这些都使崔莺莺显示了倍受煎熬,因而内冷外热的心理特征;

4、爱情的幸福(第四本):在经过第三本的的多重煎熬后,崔莺莺与自己的心上人终于实现了心灵的共鸣,进而在红娘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冲破了巨大的封建礼教与道德的束缚,实现了爱情的结合,这使崔莺莺感到了无限的爱情的幸福;

5、爱情的呵护(第五本):当崔莺莺与张生的私自结合被老夫人发现后,张生被逼进京赶考,使他们的爱情又面临新的更大的考验,在天各一方的时间里,崔莺莺以无限的柔情呵护着自己的爱情,并最终获得了美满的结局。

作品:

杂剧十五种,现存七种:《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

《汉宫秋》:约写成于元世祖至元年间(1279—1294)

故事内容:元朝四大悲剧之一,《汉宫秋》的主角是汉元帝。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思想意义

汉元帝不自由: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

王昭君:乱臣贼子横行天下时代的牺牲品

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播弄的悲哀。

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抒情性强。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称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鸳鸯煞]等“真所谓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者”。

白朴

(1226—1306后),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

杂剧十六种,流传下来的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两种。

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主要抒发一种人生变幻、盛衰难料的沧桑之感。第四折是全剧的高潮和重心所在。写战乱平息后,历经患难、失去权位的李隆基退居西宫养老的孤独生活,着重表现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昔的凄楚悲凉的心理感受。梧桐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

来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人物:裴少俊、李千金、端端、重阳——裴行俭

写总管李世隆之女李千金与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相爱的故事。二人私自结合、生子,在后花园匿居七年。后被裴父裴尚书发觉,被迫离散。后裴少俊赴考得官,裴父向李赔礼。裴、李终于团圆。此剧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极有个性的妇女形象,表达了要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的倾向。

艺术特点:

李千金之泼辣

场面之有趣

情节之曲折

语言之华美

五元杂剧前期其他作家

一部历史剧,主要依据《史记》敷演而成。

内容:以战功起家的晋国贵族赵氏家族,权势和声望不断膨胀,甚至让国王晋灵公都艳羡恐惧不已。心高气傲的将军屠岸贾,一直遭赵氏的轻视和排挤,在国王的默许下将赵氏一家三百口诛杀。为了赵氏孤儿的安全,一批舍生取义的壮士牺牲了。先是赵氏孤儿的妈妈(晋灵公的女儿)把孤儿托付给一位经常出入驸马府的民间医生程婴,为了消除程婴对于泄密的担忧,自己立即自缢身死;程婴把赵氏孤儿藏在药箱里,企图带出宫外,被守门将军韩厥搜出,没料到韩厥也深明大义,在韩厥迟疑当中,她指挥程婴把婴儿带了出去,为赵氏留下唯一的血脉放走了程婴和赵氏孤儿,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得知赵氏孤儿逃出,竟然下令杀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违抗者杀全家诛九族;程婴为了拯救赵氏孤儿,决定献出自己的独子,以代替赵氏孤儿,并由自己承担“窝藏”的罪名,一起赴死;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硬要以年迈之躯代替程婴承担隐藏赵氏孤儿的罪名,然后撞阶而死…20年后,程婴告诉了赵氏孤儿这一切,他就把复仇的烈火射向了屠岸贾。

屠岸贾,邪恶的化身;程婴、公孙杵臼,正义力量的代表。

最后以锄奸报仇结局,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完成了复仇的主题。

意义:

民族意识。呼唤正义,讴歌为正义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并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艺术:

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人物性格。

影响: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剧著作之一。

六 杂剧南移与后期作家 南移原因:

南方经济发达,杭州尤为繁盛

政治统一,北方贵族与官兵南下,剧团亦南迁 文人南游

杂剧衰落的原因:

1. 大德以后社会安定,科举恢复,一部分文人产生仕进幻想,剧

作家中出现脱离现实倾向,作品缺乏前期那种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精神;

2. 受南方观众欣赏习惯和南方绮丽文风的影响,剧作家偏重于辞

藻形式的追求;

3. 杂剧本身体制上的缺陷,如一本杂剧四折一楔子,由一人主唱

的形式,对反映复杂的生活内容和表演艺术,都有一定限制。

取材于唐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意义:

1. 从两个方面叙写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倩女的魂魄,

代表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现实中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病体恹恹。

2. 既渴求爱情婚姻,又面对礼教禁锢,这便是封建时代女性的真

实处境。 艺术:

1. 富于浪漫色彩;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2. 曲词清丽典雅,但过于雕饰。

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俊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

(《曲论》)。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

南戏,又称戏文、南曲戏文。

2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

,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2南戏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2元末杂剧衰落,南戏兴盛 1. 剧本结构: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2.

在表演上:角色有生、旦、净、丑、外、末、贴;各种角色都

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

3. 宫调和套曲运用灵活, 不像杂剧那样严格。

4. 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

1. 南戏篇幅长短自由。杂剧一般四折一楔子。

2. 南方语音有四声,韵律、宫调无严格规定;北音共平上去三声,

无入声。北曲杂剧,一折一套,韵律、宫调要求比较严格。 3. 南戏歌唱形式灵活多样。杂剧一般一人主唱 4.

乐器伴奏:南以鼓板为主,北以弦索为主。 5. 南曲清柔婉转,北曲高亢劲切。

八 琵琶记与元末南戏 故事本源: 2蔡邕。《后汉书》

2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2高明与《琵琶记》:蔡伯喈对父母“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由“三被迫”造成:一被父强迫,赴京应试;二被丞相强迫,入赘牛府;三被君强迫,授封高官。 角色:蔡伯喈、赵五娘、牛氏 人物形象:

蔡伯喈:“他是在感情与理性,理智与现实,现实与礼教的矛盾中煎熬着;其中甚且包涵着崇高着卑微,理性与欲望之间的激烈冲突。”

赵五娘:“就其真实性的一面说,她代表着一种人物类群:在旧时代中下社会阶层,一些妇女往往是家庭的真正支撑者,她们坚忍不拔,忘我牺牲,奉养老人,抚养子女,使丈夫能够在外界获得成功。”“但从作者的本意本说,即使对赵五娘这样的人物也有同情,主要的还是为了借助严酷的处境来突出男性社会要求于妇女的以自我牺牲来维持家庭的品格。而且,他还进一步在赵五娘的性格中加入明确的道德自觉与道德说教:赵五娘的种种行为,根本上都是‘代夫行孝’,而‘代夫行孝’又被解说为妇女的本分;作者甚至借赵五娘之口说:‘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得名书青史。’这就超越了对生活本身的关注而成为理念的表达,成为一种道德诱劝。所以说,赵五娘是一个由生活真实和道德理念混合而成的艺术形象。”(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双线结构:蔡骏马雕鞍,赏遍皇都,赵形单影孤,对镜忧叹;蔡洞房花烛,赵请粮被夺;蔡闲庭深院,抚琴饮酒,赵自厌糟糠,公婆双故;蔡中秋赏月,倚席酒阑伴婵娟,赵剪发买葬,十指鲜血流坟台……

语言: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 赵一线语言本色;蔡一线辞藻华丽。 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相协调。 声律格调:根据剧情的需要,运用曲牌。

“荆、刘、拜、杀”

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因拒绝万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职。孙汝权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书为“休书”,哄骗玉莲上当﹔钱玉莲的后母也逼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河自尽,幸遇救。经过种种曲折,王、钱二

人终于团圆。

登上帝位,他的传奇经历,为民间所乐道。此剧写他因赌博败家,落魄流浪,被财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当佣工。李文奎见他睡时有蛇穿其七窍,断定他日后必定大贵,于是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死后,三娘哥嫂以分家为由,将有瓜精作祟的瓜园分与刘知远去看守瓜园,欲加害之。李三娘知计,力阻刘知远园。刘知远身武艺,抢棍而去。知远战胜了瓜精,得到了兵书和宝剑,便告别了三娘,去分州投军。刘知远因屡立战功,受到不次提拔,官至九州安抚,娶岳氏为妻。三娘在家受尽折磨,因劳累过度,在磨房产下一子,因无剪刀,用嘴咬断脐带,故取名“咬脐郎”。又托窦公将儿子送给知远抚养。十五年后,刘知远命儿子回村探母。咬脐郎一天出外打猎,因追赶一只白兔,与正在井边汲水的母亲相遇。咬脐郎回去报知父亲。刘知远带兵回沙陀村,与李三娘团聚。

,元代关汉卿作;施惠(元)著《幽闺佳人拜月亭》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瑞兰的父亲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嫌弃世隆是个穷秀才,门户不相称,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莲撞破。二人得知情由,姐妹之外又成姑嫂,愈加亲密。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被势利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世隆与瑞兰相见,知她情贞,夫妻终于团聚。瑞莲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

交往,把同胞兄弟孙荣赶出家门。孙华的妻子杨月贞屡劝不听,便杀了一条狗,伪装成死尸放置门外。孙华深夜归来,大惊,急忙去找柳龙卿、胡子传,柳、胡推脱不管。孙荣却不记前恨,帮他把“尸首”埋掉,使孙华深受感动,于是兄弟重新和好。本章小结:

关键词:杂剧、关汉卿、《窦娥冤》、《西厢记》、元曲四大家、南戏、传奇、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琵琶记、荆刘拜杀

问题:

略论杂剧的形成过程与体制特点。

分析关汉卿剧作的女性形象与戏剧冲突。

分析《西厢记》的人物形象与戏剧冲突。

如何理解元代社会与杂剧的兴盛、南移及衰落过程的关系。

比较元代杂剧和南戏体制结构和表演方法的特点。

谈谈高明《琵琶记》的艺术特点。第二章元代散曲与诗文

叹世隐居;怀古咏史;恋情闺怨;自然山水;……

平易通俗,直率自然。多口语,多白描手法。

急切、豪辣、滑稽的风格特色。

刘庭信[双调2折桂令]《忆别》:“想人生最苦离别,唱到《阳关》,休唱《三叠》。急煎煎抹泪柔眵,意迟迟揉腮撧耳,呆答孩闭口藏舌。情儿分儿你心里记者,病儿痛儿我身上添些。家儿活儿既是抛撇,书儿信儿是必休绝,花儿草儿打听的风声,车儿马儿我亲自来也。”

任讷《词曲通义》:“曲以说得急切透辟、极情尽致为尚,不但不宽弛、不含蓄,且多冲口而出,若不能自待者;用意则全然暴露于辞面,用比兴者并所比兴亦说明无隐。此其态度为迫切、为坦率,

恰与词处相反地位。”

音乐形式——宫调、曲牌

用韵:平声辨阴阳,仄声分上去

1.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

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重头:重复使用同一曲牌吟咏同一组事物的小令组曲,少则二三首,多至百首不等。如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春》、《夏》、《秋》、《冬》)

2.套数:由两个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一完整的组曲。一篇套数中的各支曲牌属同一宫调;

大多有“尾声”,或称“余文”、“煞”;

各支曲子须用同一韵;

各支曲子围绕同一主题构成一个整体;

各支曲子的组合方式有一定规律,不能随意增加、减少或颠倒次序3.带过曲:

由二支或三支曲牌构成的一种小型组曲用韵亦必须一韵到底,曲牌组合与套曲一样,已成为固定程式。

套数一般有尾声,带过曲无。

套数中曲多者可达20多支,带过曲最多不超过3支。

套数中每支曲牌名分标在每支曲子之上,而带过的二支或三支曲牌

名则集中标在最前面。

1.赘韵:(暗韵,短柱:一句两韵或两字一韵)

2.重韵:即韵脚上重复使用同一字。

乔吉《扬州梦》第一折[哪咤令]:倒金瓶凤头,捧琼浆玉瓯。蹴金

莲凤头,并凌波玉钩。整金钗凤头,露春仙玉手。天有情天亦老,春有意春须瘦,云无心云也生愁。

羊春秋《散曲通论》:以衬字的多少而论,大抵小令衬字少,套数衬字多;散曲衬字少,剧曲衬字多;南曲衬字少,北曲衬字多。从衬字的位置来看,大抵衬字宜用于句首或句中,而不能用于句末,尤不可用于韵脚;宜用于板式紧密之处,而不宜用于板式疏落之处。

1. 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

2. 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字),既保持曲调

的腔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为酣畅淋漓;

3. 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

听;

4. 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

5. 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

散曲分期

1.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北方,前期散曲多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薄,

对封建礼教的藐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赞颂,对男女爱情的歌唱,对自然风光的神往,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逃避现实的情绪。艺术上富有通俗化、口语化特点,饱含北方民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调。代表作家是关汉卿、马致远和白朴,此外重要作家还有卢挚、姚燧等。

2. 后期则向南方转移。后期散曲缺少前期作家那种横溢于作品中

的牢骚和不平,在艺术上刻意求工,用词典雅华美,且追求格律严整,创作风格从前期以豪放为主转变为以清丽为主。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比较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和刘时中。

小令57首,套数14。

贯云石《阳春白雪2序》“造语妖娇,却如小女临杯,使人不忍对。” 风格:清新活泼 作品:

[中吕2朝天子]《从嫁媵婢》:髡鸦,脸霞,屈杀了将陪嫁。规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红娘下。巧笑迎人,文谈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他,倒了葡萄架。

《四块玉2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双调2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双调2碧玉箫]:席上尊前,衾枕奈无缘。柳底花边,诗曲已多年。向人前敢言,自心中祷告天。情意坚,每日空相见。天!甚时节成姻眷?

[南吕2一枝花]《不伏老》 [南吕2一枝花]

《赠珠帘秀》 现存小令36,套数4。 风格:婉约,恬退自适

写景细密,文字工丽;言情浅显,情真意切。 《东篱乐府》收小令104,套数17。

《太和正音谱》将他列为“古今群英”之首。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马致远在散曲上的成就,是扩大了曲的内容,提高了曲的意境,以他特出的才情,豪迈的气概,优美的语言,倾现于曲中。他的长处,是能适应各种题材的特性,表现各种不同的风格。他的作品,虽多为豪放之作,但也有极闲适恬静的,也有清丽细密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 作品

[般涉调2耍孩儿]《借马》

[双调2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来,今朝花谢,急罚盏夜筵灯灭。

[乔木查]秦宫汉阙,做衰草牛羊野。不恁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富、不待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鞋履相别。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下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歇指]蛩吟一觉才守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周德清评此曲“不重韵,无衬字,韵险语俊。谚曰百中无一,余曰万中无一”。

[越调2天净沙2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2寿阳曲2山市晴岚]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双调2寿阳曲2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一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泪。

[双调2落梅风]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双调2落梅风]实心儿等,休做谎话儿猜。不信道为伊曾害。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胸带。

[双调2落梅风]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双调2落梅风]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双调2寿阳曲]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词句工丽,语言典雅,散曲格律化 作表作家:张可久、乔吉、徐再思

近人辑为《小山乐府》。作品清丽。 评价:

雅正典丽的特点表现:一讲究曲律音韵;二注意炼字炼句,对仗工整,作品整饬雅丽;三运用诗词句法,追求蕴藉骚雅。

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犹贵在首尾贯串,意思清新。” 作品:

[双调2卖花声]《悟世》: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 评价:

羊春秋《散曲通论》:他(乔吉)的散曲雅俗兼该,生动活泼,清丽为归,以出奇制胜,注意了辞藻的锤炼和声律的推敲,少用衬字、衬句,表现了雅化的倾向,但他仍然继承了前期散曲作家的通俗和大胆的特色。

赵义山《元散曲通论》:(乔、张)两人的作品与词为近,同有骚雅蕴藉之风,但又有不同的特色。略而言之,张曲“华而不艳”,乔曲华而且艳;张曲雅洁温润,乔曲雅俗交融;张曲于流利中见工巧,乔曲于雄健中见气势;张曲之委曲婉转,情韵绵长,乔有所不及;而乔曲之时发奇想,思落天外,张亦有所不逮。总之,张可久在以词为曲的路子上要比乔吉走得更远,乔吉却比张可久更多地保留了曲的某些特质。

逊于唐宋,原因:

1. 众多有才学的作家从事杂剧散曲创作。

2. 元代社会,文人(汉族文人)地位低下。

3. 统治者提倡理学,重用理学家,影响诗文的发展。

宋荦《元诗选序》:论者谓元诗不如宋,其实不然。宋诗多沈僿,近少陵;元诗多轻扬,近太白。以晚唐论,则宋人学韩白为多,元人学温李为多。要亦娣姒耳。间浏览是编,遗山、静修异其先,虞杨范揭诸君鸣其盛,铁崖、云林持其乱。沨沨乎亦各一代之音,讵可缺哉? 元诗特点:

诗旨:受理学影响,扶世教化; 诗风:典雅雍容,委婉含蓄;

作者:理学造诣深;少数民族诗人数量多,成就高; 题材:边塞,隐逸闲适,怀古咏史,题画;

审美:宗唐复古 (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人。

五古——闲雅冲淡;七古、律绝——豪健排奡;文——醇正。 代表作:

《孝子田君墓表》和《辋川图记》。 (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著有《松雪斋集》。 诗清浅流丽,状物工细,《岳鄂王墓》

文平易自然,如《五柳先生传论》 指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并称“虞杨范揭”。作品多题咏寄赠之类,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诗,而风格各异。

1272—1348),字伯生,世称邵庵先生。 《元史》有传,著有《道园学古录》 2长于用典,含蓄苍健,浑厚老到 2“汉廷老吏”——刻而深也

2论诗宗尚淡泊闲雅深远,推崇陶、王、韦、柳。 2散文典雅雍容,法度谨严,辞旨精核

1271—1323),字仲弘,

诗多留别酬赠题咏颂时之作。诗风雍雅宏朗,含蓄整饬。 “百战健儿”——悍而苍也

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 好为古体,取法李杜,律诗刻峭洗练。 “唐临晋帖”——近而肖也

1274——1344),字曼硕。 《元史》有传,著有《揭傒斯全集》。

2“三日新妇”、“美女簪花” ——鲜而丽也

2《元史》本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大典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殊方绝域,咸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

1272—1355),字天锡,别号直斋。

长于抒情,工于刻画,清婉流丽 工于词,小令婉丽,长调雄浑高远 著有《东维子集》《铁崖古乐府》《复古诗集》

。 “耽嗜瑰奇,沉沦绮藻”

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其诗作最具艺术个性。他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颇为引人注目,故称之。 作品:

《西湖竹枝歌》之二:鹿头湖船报赧郎,船头不宿野鸳鸯。为郎歌舞为郎死,不惜黄金成斗量。

《寄卫刚叔》:一月春光如酒浓,好怀每与故人同。杏花城郭青旗雨,燕子楼台玉笛风。锦帐将军烽火外,凤池仙客碧云中。凭谁解释春风恨,只有江南盛小丛。 评价:

邹志方点校《杨维桢诗集》:铁崖乐府风格多样, 有的幽艳奇诡,隐含汉乐府情调; 有的柔媚旖旎,具有南朝民歌风味; 有的清新自然,可以窥见李白情采; 有的险怪兀奡,能够看到韩愈、李贺影响; 有的秾丽妖冶,又带上了温庭筠、韩偓色彩。

至于竹枝词,既有刘禹锡的风情,又有自己独特的韵致。 这是由杨维桢转益多师的艺术修养决定的,也是杨维桢才务驰骋、意务新异的艺术追求的结果。

本章小结:

关键词:散曲、小令、套数、带过曲、马致远、张可久、虞杨范揭四大家、铁崖体

问题:

散曲的体制及特点。

元代散曲创作分期与风格特点。

分析马致远、张可久散曲作品的艺术性。

第三章明代诗文

一明代文学总论

明代社会与文坛的一些特点:

政治上:独裁专权。(从帝王到宦官)

经济上:市民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文化思想上:八股取士。心学兴起。

技术上:印刷业发达,书坊书店众多。

文学上:群体众多,派别纷呈,诗文词衰微,通俗文学发达。

文学分期

2政策开明:

2严刑峻法,专制独裁:大兴党狱,诛功臣。大兴文字狱,杀文士。废相权,亲掌六部。滥施刑法,震慑百官。开科取士。

2诗文:一是歌功颂德;二是表现退隐之志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2戏剧:一是反映时代风云;二是宣扬道德教化

2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2重用宦官:

2科举考试:《五经四书》、《性理大全》

2诗文:“台阁体”——“茶陵诗派”

2戏曲:丘濬的《五伦全备记》

章培恒等主编《中国文学史》:自洪武至成化百余年间,是元代至明代文学发展流程中的断裂时期。一方面,造成元代文学发展的诸特征——城市生活的欢快情调、个性的进取精神、隐逸与闲旷的自由、对艺术美的专注与追求都极度衰退,在政治的高压下,作家的个性遭到扭曲和抑制,情感的自然表现在消亡;另一方面,为封建统治利益服务的范式正在形成,一度被抛弃的“文道合一”的主张又重新占取上风,以道德说教、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要内容而在艺术上平庸虚假的作品,成为文学的主流。

2宦官专政

2小说:《西游记》

2戏曲:传奇兴盛《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

2诗文: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余曰德、张佳胤)

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

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

杨慎、李贽

2政治:在经济冲击下,世风、士风发生剧变。

2诗文:“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

“竟陵派”,主张“幽深孤峭”。

2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神魔小说、公案小说;《金瓶梅》

2戏曲:汤显祖的“四梦”

2戏曲:政治讽刺剧

2小说:

“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冯梦龙。“两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三前期台阁诗文

背景:

2社会安定

2个人经历,身为高官,与民间生活接触少。

2政治钳制,畏惧之心

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

台阁体: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

毫无创新,毫无生气,

茶陵派: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风格代替台阁体。茶陵派有声势的原因:

2理论上有比较系统的创作主张,《麓堂诗话》,强调诗歌格调。

2李东阳有很多门生、故旧。

四中期复古诗文

也叫弘正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文学流派,其成员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复古运动的原因:

2内忧外患

2冲击台阁体、八股文

2恢复汉唐盛世的理想

:也叫嘉靖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员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其中谢榛被开除,梁有誉早死,余曰德、张佳胤后来加盟)

个散文复古流派。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

1.七子倡不读唐以后书,唐宋派以八家为旨归,但不废汉魏。

2.七子重在揣摩古人语气句调,唐宋派重古人精神意脉,倡本色,

重创见。

3.七子学秦汉文,语言与时语较隔阂;唐宋派之文与当时语言较

接近。

4.七子追求主体与客观社会、感性与理性珠完美统一;唐宋派追

求主体精神的独立自觉与自由表达。

五后期诗文

反拟古主义思潮

2焦竑、徐渭、汤显祖

2李贽(1527-1602),号卓吾,又号宏甫居士等。福建泉州人。著述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文论——“童心说”

-反对道学家:

-反对轻视女性:

-提高小说戏曲地位

2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2公安派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

公安三袁散文时代特征明显:

1.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微妙变化。追求物质财富与享乐,传统道德

观念贬值。

2.人物形象新特点。都为平常人,重在描写他们的性格、志气与

爱好,赞扬纯真的童心。

3.山水被赋予理想色彩,是摆脱社会束缚、获取人生自由的强烈

愿望。

4.个性与社会尖锐冲突。

是继公安派之后,以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在反复古、重性灵上与公安派一致,但他们不满公安派鄙俚、轻率、浅露的流弊,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诗归序》),即通过乞灵于古人,达到一种“灵”而“厚”的创作境界。因此表现出“幽深孤峭”的风格,显示了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不具体指某一特定文体,尺牍、游记、传记、日记、序跋、铭、赞都可包括在内。是指体制短小、轻君灵巧、真情流露的“小文小说”,以区别于以往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

晚明小品文繁荣的原因:

2以文自娱的文学风尚

2明代空疏学风的反映

2散文文体、风格的自我更新六明末诗文

复社和几社

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具有政治斗争色彩的文化组织。其宗旨是“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文学上反对公安派、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向,重新标举“复古” ,为现实斗争服务。作品多表现时事,富于激情。

几社:明末以陈子龙、夏允彝为首的文社组织。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相同。

本章小结:

关键词:台阁体、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晚明小品文、复社、几社

问题:

如何理解明代社会与文学的发展变化?

如何评价“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

试论李贽“童心说”对公安派“性灵论”的影响,并评价公安派的文学创作。

试论晚明小品文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第四章明代杂剧与传奇

一明代杂剧

宫廷化、贵族化;

内容伦理化、宗教神仙化、歌功颂德

代表人物:朱权、朱有燉

杂剧内容:侠义贞烈、文人轶事、烟花粉黛、神仙变化、祥瑞庆赏明代中后期杂剧的转型:

1.从发展线索看,前期创作紧靠明初,此后几十年沉寂。至弘、

嘉间始有转机,万历后佳作迭出,杂剧连贯发展。

2.从创作倾向看,中后期杂剧打破前期题材团圆喜庆、伦理教化、

神仙道化偏狭,思想渐次深化,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兴盛。

3.从杂剧体式看,中后期多南北合套,或纯是南曲。剧作多称意

而写,短小精悍。

4.从艺术成就看,中后期作品有传世之作。

代表人物:王九思与康海

杂剧的衰落

2音律、体制

2对白:杂用南方语言

2演唱:改变一折一人唱,采取复唱合唱的方式

其一《狂鼓吏渔阳三弄》:三国祢衡死后在阴间骂曹操的情节,实际是借曹操来影射当时的奸相严嵩;

其二《玉禅师翠乡一梦》:揭露了当时官场与佛门的尔虞我诈和禁欲主义丧失人性的虚伪本质;

其三《雌木兰替父从军》:木兰出征经过,到凯旋、出嫁的情节都是作者的创造;

其四《女状元辞凤得凰》:刻画了才华出众的女状元黄崇嘏(qǔ)乔装男子,安邦定国,只因暴露女儿身,满腹才华葬送闺阁的艺术形象。

1.抨击、嘲弄黑暗政权、虚伪神权、专横男权,表现作者愤世嫉

俗、憎恶现实的叛逆精神。

2.艺术形式打破传统惯例,短小精悍;既用北曲,也用南曲;或

独唱,或对唱,自由灵活。又用浪漫手法,阴间阳间,前世今世,真真幻幻,虚虚实实,构思巧妙。曲词宾白,本色自然。

宋元戏文存篇极少,原因:

2戏文被斥为“诲淫”“淫哇”

2文人制南曲者很少

2明代传奇盛行,喜翻改戏文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四明前期传奇

最早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小说也有“传奇”一

类;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指杂剧,

明嘉靖以后,“传奇”一般专

指杂剧以外、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

中叶以后迅速崛起,其势头远超当时杂剧,成为明代戏剧主流。明传奇与元杂剧前后辉映各领风骚,汇成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内容。传奇的伦理教化

五明中期传奇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

《宝剑记》改编自《水浒传》林冲故事。

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魏良辅改良昆山腔

梁辰鱼(1521?--1594),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昆山人。利用昆腔创作:

2优点:确立昆山腔。

2缺点:郑振铎:“以范蠡、西施为中心人物。惟串插他事过多,头绪纷烦,叙述时有不能一气贯串之处,描写也过嫌匆促。其擅胜处只是排场热闹,曲调铿锵而已。像范蠡、西施那么重要的人物,也未能将其个性活泼的表现出来。”

内容:《家门》[满庭芳]元宰夏言,督臣曾铣,遭谗竟至典刑。严嵩专政,误国更欺君。父子盗权济恶,招朋党浊乱朝廷。杨继盛剖心谏诤,夫妇丧幽冥。忠良多贬斥,其间节义并著芳名。邹应龙抗疏感悟君心,林润复巡江右,同戮力激浊扬清。诛元恶,芟夷党羽,四海庆升平。

缺点:2头绪纷繁,结构松散

2描景写情,不够宛曲

2人物脸谱化:所写的前后八谏臣,其面目都无甚悬殊,其行踪也大相类似,颇给我们以雷同之感。

六明后期传奇

剧坛概况

1.万历后传奇极盛,汤显祖“临川派”VS沈璟“吴江派”

2.从剧作精神看,明后期传奇张扬个性解放,批判封建礼教,常

以婚恋自由具体演绎,于是有不朽作品《牡丹亭》《娇红记》等问世。

3.从声腔发展看,传奇多用典雅的昆腔,具较高的文学品位。民

间弋阳腔与各地方戏结合,也有不少夺彩剧目。

沈璟,字伯英,号宁庵,又号词隐,吴江人。

2《属玉堂传奇》17种,存《义侠记》、《博笑记》等

2格律派代表,“宁协律而词不工”。《南九宫谱》

2倡本色

2影响顾大典、叶宪祖、卜世居、吕天成等,形成吴江派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临川派也称“玉茗堂派”

2思想与李贽、徐渭、三袁同属反对传统礼教、批判程朱理学的进步思潮

2强调创作不应受形式、格律的拘束,强调作家的才情,倡导以自我为中心的神情合至论,特别重视个人的感情作用,以感情说反对道学家的性理说,

2强调“曲意”,主张“意趣说”

2语言上讲究“机神情趣”,既要本色,又要有文采。

2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邹兑金、阮大铖、吴炳

因领袖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成员有余姚吕天成、叶宪祖,苏州冯梦龙、袁于令,上海范文若,嘉兴卜世臣,吴江沈自晋等昆曲作家。多是沈璟的子侄、门生或朋友。作品多宣扬传统伦理道德,讲究格律严整,语言本色。剧目常被后世搬演。

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

铖、孟称舜等人。

2语言上:各重文采和本色

2声律上:汤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音节自然;沈主张服从曲律

2传统道德:汤是反对,沈是宣扬

七 汤显祖

汤显祖思想上:反对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至情” 2至情论

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有情人生的极至是“至情”。 至情的感悟方式是借戏剧来演绎。 2文学上:与李贽、徐渭、公安三袁相近 2戏曲创作主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临川四梦》

《紫钗记》:李益、霍小玉能作有情痴,黄衫客能作无名豪。 《牡丹亭》:杜丽娘、柳梦梅、丫鬟春香、父亲杜宝、先生陈最良 《南柯记》:淳于棼、瑶芳公主。“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 《邯郸记》:吕洞宾、卢生、崔氏;“糊涂帐,六十年光景,熟不得半箸黄梁!”

万历二十六年(1588)。 题材渊源:《牡丹亭题词》 直接取材:《杜丽娘慕色还魂》 剧情:共55出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2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

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1. 宣扬“至情”观

苦于幽闺,乐于梦境 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捍卫爱情,勇于抗争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的塑造,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2. 艺术特色:主题浪漫,情节曲折

2主题:为演绎生死“至情”,剧中主人公对“情”执著追求,对“理”强烈反叛,最终如愿以偿,实现理想,主题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

2情节构思: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与意中人先有梦中结合,继而阴间结合,最终人间结合。现实生命死亡成为理想人生起点。

3. 人物塑造:人物内心

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软也,

杜安抚之古执也,陈最良之雾也,春香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

4.

语言典雅清丽:

1. 均系改编前人旧作而赋予新的内容;

2. 均以“梦”为关键情节而表现浪漫特色。

1. 从题材看:前两剧属儿女风情戏,女性为主;后两剧属政治问

题剧,男性为主。

2. 从审美倾向看:风情戏的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内心的肯定;政治

戏的基点在于对主要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否定。

3. 从哲学主张、理想皈依看:风情戏标举真情、至情可歌可泣;

政治戏揭示矫情、无情可鄙可憎。

4. 从曲词风格看:风情戏艳丽多姿;政治戏尖锐深刻。 晚明王思任: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情也。

本章小结

关键词:《四声猿》、南戏、传奇、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琵琶记、荆刘拜杀、吴江派、临川派、临川四梦、牡丹亭 问题:

比较元代杂剧和南戏体制结构和表演方法的特点。 谈谈高明《琵琶记》的艺术特点。

简说“明中期三大传奇”的艺术特点和历史地位。 简叙对吴江派与临川派之争的看法。

谈谈《牡丹亭》的人物塑造、艺术特色,及杜丽娘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第五章 明代小说罗贯中《三国志演义》

章回小说特点:

2保持话本的某些特点。 2分章标回。 2设置悬念。

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评点:毛纶,毛宗岗

二基本内容

纵向看,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

崛起和壮大。

2.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

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3.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

建立西晋王朝。

横向看,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1.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2.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3.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

部谋略百科;

4.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1. 政治上行“仁政”

【刘备】“仁君”典范。

2“仁”为赢得民心手段:

-当安喜尉:“与民秋毫无犯”“远得人心近得民望”;

-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兵进西川:“秋毫无犯”,百姓“焚香礼拜”。

2“仁”为安身立命准则:

-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

-不顾幼子唯恐赵云有失;

-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兵临西川不忍取。

【曹操】奸雄代表--奸绝

2奸诈残暴、嗜杀成性:

坑杀降卒;血洗徐州;衣带诏;株连家族,勒死孕妇;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疑而杀人: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梦中杀人:贴身侍卫

○酒中杀人:扬州刺史刘馥。

○借刀杀人:名士祢衡

○伺机杀人:行军主簿杨修

2. 人格上重“忠义”

【诸葛亮】“忠”的楷模

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职守。

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关云长】“义”的化身---义绝

2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毛宗岗《读三国志法》)

2下邳降曹:曹操赞曰: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

2华容释曹:后人诗赞: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如日,名誉震乾坤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

3. 才能上尚“智勇”

【诸葛亮】“智”的符----智绝

2料事如神,谋略超人;

2下知地理,上晓天文;

2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2占荆、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

2赤壁之战:智激周瑜、孙权;草船借箭;筑坛祭风;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刘蜀放在首位,曹魏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

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2从官方史学看: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

2从民间文艺看: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

2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性,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

克服政治利益,决定了蜀汉悲剧的不可避免。

刘备悲剧: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关羽悲剧: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遭杀戮悲剧。

诸葛亮悲剧: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

1. “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点

2正史所无,纯属虚构的情节。

2正史记载简略,《三》夸大渲染。

2将正史所记事件,移花接木。

2. 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

2“陈叙百年,该括万事”,规模宏大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2五条线索:东汉灭亡为引线,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魏、蜀、吴三线的兴衰是主线。

--魏、蜀矛盾为主干;蜀汉为重点;诸葛亮为中心,隆中决策为关键。“其余枝节,皆从此生”。

--诸葛亮开头分析形势,即前35回的情节概括;其出山后主要故事,即隆中决策的具体演绎;其死后姜维九伐中原,则是“受丞相遗命”“以继其志”。最后一卷才以三国归晋作结。

2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七纵

2赤壁之战,以二计劝孙权联刘抗曹

毛宗岗:孔明虽未得一遇,而见孔明之居,则极其幽秀;见孔明之童,则极其古淡;见孔明之友,则极其高超;见孔明之弟,则极其旷逸;见孔明之丈人,则极其清韵;见孔明之题咏,则极其俊妙。不待接席言欢,而孔明之为孔明,于此领略过半矣。

张冥飞《古今小说评林》:统观全书,是曹操写得最好,盖奸雄之为物,实在是旷世而不一见者。刘先主奸而不雄,孙伯符雄而不奸,兼之者独一曹操耳。虽作者未尝为之出力,而平铺直叙写来,已使人不能不注意也。书中写曹操,有使人爱慕之处,如刺董卓,赎文姬等事是也;有使人痛恨外,如杀董妃、弑伏后等事是也;有使人佩服处,如哭郭嘉、祭典韦,以愧励众谋士及众将,借督粮官之头,以止军人之谤等事是也。又曹操之机警处,狠毒处,变诈处,均有过人者;即其豪迈处、风雅处,亦有非常人所能及者。盖煮酒论英雄及横槊赋诗等事,皆其独有千古者也。古今篡贼乱臣,以王莽为最可笑,曹操为最可怕。《三国演义》能写出曹操之可怕处,比之《东西汉》之写王莽者,直有云泥之别。

义士:忧国忧民,嫉恶如仇,勇敢善战

圣人:不为富贵、美色、爵禄所动

天神:

凡人:幼稚、傲慢

人物形象:类型化典型

2单一性

2稳定性

塑造特征化性格的手法:

2出场定型

2反复皴染

2善用传奇故事、生动细节突出性格特征。

2善用对比、烘托手法

把握各次战争的联系与区别,特点鲜明,详略得当。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2在战争中写人,充分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2利用复杂的矛盾冲突,展示战争的紧张激烈

2挖掘情节和细节的戏剧因素

2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语言特色: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2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

2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本章小结:

关键词:

问题:

谈谈你对《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倾向的看法。

试分析《三国志演义》在小说结构、人物塑造及战争描写方面特色。

第六章明代小说施耐庵《水浒传》

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

1.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2.英雄传奇故事虚多于实,历史演义比较注重依傍史实;

3.塑造一或多个英雄人物为重,全面描写一代兴废或几朝历史;

4.由宋元小说话本的;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

作者:施耐庵说、罗贯中说、施罗合作说…

二思想内容

1. 关于农民起义

2阮小七:这个梁山泊去处,难说难言。如今泊子里新有一伙强人占了,不容打鱼。

2穆弘穆春:今日镇上一个使枪棒卖药的汉子,叵耐那厮不先来见我弟兄两个,便去镇上撇科卖药,教使枪棒,被我分付了镇上的人,分文不要与他赏钱。

2李俊:我这里有三霸。揭阳岭上岭下,便是小弟和李立一霸;揭阳镇上,是他弟兄两人(穆弘、穆春)一霸;浔阳江边做私商的,却是张橫、张顺两个一霸。

2施恩: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拼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

萨孟武《水浒与中国社会》:梁山泊的构成分子,以流氓为主。最初投到梁山泊的是晁盖等七人。晁盖虽是山东济州郓城县的富户,但他不喜结交文人,“专爱结识天下好汉”(第十三回)。其下有吴用为不第秀才,公孙胜为云游道人,刘唐飘泊江湖,没有一定的职业,三阮打鱼为生,并做私商勾当,白胜则为闲汉。梁山泊的好汉大率出身于流氓,没有正当的职业,或在山林剪径,或在湖里揩油。我们虽然佩服他们的义气,而对于他们迫上梁山的环境,也该予以相当的同情,但不宜因佩服与同情,而讳言他们的出身。

2. 替天行道与逆天而行

2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

2江州劫法场: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2霹雳火夜走瓦砾场:“原来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橫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2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2“众好汉亦各动手,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把黄文炳一门内外大小四五十口,尽皆杀了,不留一人。”

2“便把尖刀先从(黄文炳)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把尖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

2黑旋风血染扈家庄

3. 忠义双全与孝之淡化

忠:对主:燕青、李逵;对国:宋江招揽人才的伎俩

义:对友

2鲁智深与林冲

2杨雄与石秀

2武松与施恩

1.主动选择:晁盖、吴用、三阮

2.官逼民反:林冲、武松

3.寻求庇护:劫法场众好汉、杨雄、石秀、孙立、孙秀、顾大嫂

4.为形势所迫(主要为朝廷将领):花荣、秦明、呼延灼

5.被骗上梁山:汤隆赚徐宁上山、吴用智赚玉麒麟

2重义

2爱武艺、疏财仗义、慷慨大方

2不好色、嗜酒食

2孙二娘、顾大嫂

2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贾氏

2扈三娘

1. 人物描写:个性鲜明,各具风采

金圣叹:《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2. 同一阶层的人物,因社会经历、生活环境不同,个性不同

林冲、鲁智深、杨志

3. 在动态中描写人物

林冲

4. 塑造人物的方法

2人物一出场,就处于尖锐的冲突中

2动作性情节

2用人物本身的行动说明人物性格

2细节描写

2小人物的形象

2仁义(用钱铺路)

2野心

-浔阳楼题诗:

-晁盖: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2睚眦必报

刘高之妻。杀黄文炳。

2拉拢入伙,心狠手辣

秦明、朱仝、徐宁

2由相对独立完整的故事连成一个整体

2环链式结构

2通俗口语

2个性化

本章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谈谈对《水浒传》?°忠义?±观及?°替天行道?±的看法。

分析《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第七章明代小说吴承恩《西游记》

1.《西游》“幻”之内涵

“幻中有理”:“幻中有趣”:“幻中有实”:

2“大闹天宫”是写农民起义

2“西天取经”是写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前后主题不同。

2.《西游记》与心学

2明代心学:融儒教“存心养性”、道教“修心炼性”和佛教“明心见性”,其主旨是“求放心”,“致良知”,以此维护封建秩序。2书中“心猿”: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语。用作孙悟空别称,意在表明把悟空作为人心幻相来刻画。

2孙悟空形象的隐喻

孙悟空大闹天宫——隐喻放心

被压于五行山下——隐喻定心

西天取经成正果——隐喻修心

3. 对人性自由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1.孙悟空大闹天宫被镇压的结局,表明作者主观上是想以此谴责

野蛮心性的放纵与宣泄。

2.孙悟空冲决羁绊,蔑视权威,大闹天宫,斗争不懈,客观上表

现出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合拍的追求个性自由、肯定自我价值的精神。

4. 呼唤有理想、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性美

1.孙悟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一路翻山越岭、擒妖捉怪、排除万

难、百折不挠,首先表现了他的理想和毅力。

2.作为降妖伏魔能手、排险除难英雄,孙悟空神通广大,战无不

胜,突出表现了他的本领和能力。

3.孙悟空前期闹天宫所表现的桀骜不驯、勇于斗争的个性精神,

在后期取经途中仍是一如既往。

因《西》属世代累积型长篇,故内涵甚丰。除整体具宣扬“心学”寓意外,它还与封建社会、特别是明代中后期社会有千丝万缕联系,许多情节都折射出现实的光芒。

首先,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行途中人间国度的描写,都形象地影射现实中皇权统治的种种丑恶:

2玉帝天宫,黑暗腐败;佛祖西天,贿赂公行;

2阎罗地府,营私舞弊;

2人间国度,君昏臣佞;

其次,取经路上形形色色的妖魔,虽总体象征“修心”过程的种种障碍,局部上显然还是现实社会地方恶势力的影子。

再次,上界神佛与下界妖魔的相互勾结、残害生灵,正是现实社会中统治阶级上下一体、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的一种变形写照。佛下凡可以为妖魔,妖魔升天可以成神佛。妖魔神佛勾结联络,形成一张笼天盖日、残害生灵的关系网。

1. 极幻与极真

2《西》用超凡想象和极度夸张,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使全书从环境到人物、到情节都充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2《西》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影子,或含生活真理,奇幻得都入情入理。

2. 结构特色:各自独立,又环环相生

《西游记》共100回,在结构上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序幕:前7回,大闹天宫

过度:中5回,取经缘起

主体:后88回,西天取经

各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特别是主体部分的取经故事所包括的41个小故事,几乎都可独立成篇。

整部《西游记》可以说是许多短篇小说的连缀与组合,属“短篇加短篇”的线性结构。

3. 风格:幽默、诙谐

情节:四圣试禅心、车迟国斗法、误饮子母河水、狮驼山擒妖

人物:

人物之间的关系

悟空与八戒

悟空与妖怪

悟空与神仙

悟空与凡人

人物各自的表现

八戒

小妖语言

人物语言个性化,诙谐生动

语言带曲艺色彩

22回描写一座高山:“果然那:高的是山,峻的是岭;陡的是崖,深的是壑;响的是泉,鲜的是花。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说不尽千丈万丈挟魂崖。崖后有弯弯曲曲藏龙洞,洞中有叮叮当当滴水岩。……”

1.他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

〃在龙宫,他“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

〃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

〃他自称齐天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

这种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的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2.其次,孙悟空具有鲜明的爱憎。

2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

三打白骨精时,尽管唐僧念紧箍咒使他头痛难忍,甚至用断绝师徒情义的手段来阻止,仍然动摇不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

2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浓厚的感情。-如他为车迟国的五百名无辜和尚解除了灾难;

-在比丘国,他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性命;

-在隐雾山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贫苦的樵夫;

-他三调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

3.孙悟空还具有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

和清醒的头脑。

他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翻筋斗云的高超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

在龙王处讨得如意金箍棒

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

或用火眼金睛观察动静,

或变成小飞虫到敌人内部去探听虚实。

他还善于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

或钻进妖魔肚皮,或变成妖魔的亲友,

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

2恋家

2贪吃贪色贪财

2滑头偷懒

2胆小痴愚

2喜进馋言

2本质单纯

识见浅陋

佛学修为

心性之学

色欲

偏听偏信

对妖魔

对徒弟

胆小怯懦

暴躁蛮横

无承担精神

无诚心

动物性

人性化

单纯可爱

本章小结

关键词

问题:

试分析该小说的艺术特色。

如何理解该小说丰富的内涵?

第八章明代小说《金瓶梅》

作者:兰陵笑笑生

二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1. 由一家而及天下国家

〃西门一家的兴衰

〃一至九回写潘与西门未被武松所杀,潘嫁西门为妾。

〃十至七十九回写西门的暴发暴亡,和以金、瓶为主的妻妾间的争宠妒恨。

〃最后二十一回,写众妾流散。

2. 从暴露社会矛盾到剖视扭曲的人性

〃通过西门庆贿赂太师、交通官吏、包揽诉讼、霸道横行,深刻暴露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西门庆理刑千户官衔,是为蔡京送寿礼买来。

〃山东巡抚宋乔年、两淮巡盐御史蔡状元为西门庆提供经商特权。〃西门庆买通钞关钱主事,车船货物大笔偷税漏税;3. 通过西门庆纵欲亡身和金、瓶、梅们贪淫丧命,冷峻剖视人欲贪求造成的人性扭曲、人生毁灭。

西门庆妻妾:陈氏(亡妻)、吴月娘(继室)、李娇儿(二房)、卓二姐(三房)、孟玉楼(补三房)、孙雪娥(四房)、潘金莲(五房)、李瓶儿(六房)

西门庆奸淫的部分女性:潘金莲奴婢春梅;仆妇:宋惠莲、如意儿、贲四嫂、惠元、王六儿;丫头迎春、绣春、兰香;贵族林太太;妓女李桂姐、吴银儿、郑月儿

4. 西门庆的淫滥和疯狂,既有暴发商人的以钱渔色,更具官僚恶霸的残忍暴虐:

〃为霸占潘金莲毒死武大,陷害武二;

〃为谋娶李瓶儿坑害结义兄弟花子虚;

〃为奸占宋惠莲而陷害其夫来旺,逼宋上吊自杀,把拦棺论理的宋父交衙门打死;

〃为包占王六儿毒打街坊子弟、收监入狱等。

金、瓶、梅诸多女性的人性扭曲:

在社会的规范、封闭的家庭、单调的生活挤压下,似乎只知人生最底层次追求。误将情欲、物欲、性欲作为生命的原动力。终于步入邪恶,在炽烈欲火中焚毁自己。

《金瓶梅》的悲剧意义

通过西门庆、陈经济的命运深刻表现了16世纪中国商人的悲剧。通过金、瓶、梅三大淫妇的毁灭,生动反映了晚明时期人欲放纵的悲剧。

1. 网状结构

2两条线互相交织:

一是西门庆家庭发迹到衰败的历程;

二是西门庆与潘金莲、李瓶儿等女性的关系及家庭内部的斗争。

2时空交叉:

时间上主要用四次元宵节串连;

空间上主要有西门庆家、妓院、西门庆淫占妇人家

2. 立体的人物

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西门是混帐恶人,吴月娘是奸险好人,玉楼是乖人,金莲不是人,瓶儿是痴人,春梅是狂人,敬济是浮浪小人,娇儿是死人,雪娥是蠢人,宋蕙莲是不识高低的人,如意儿是顶缺之人。若王六儿与林太太等,直与李桂姐辈一流,总是不得叫做人。而伯爵、希大辈皆是没良心的人。兼之蔡太师、蔡状元、宋御史皆是枉为人也。”

有头脑有手腕的商人

善周旋的官员

纵欲无度的男人

(仗义,有情义)

被损害的女性

聪明伶俐敏感

野心勃勃、欲望强烈

狠辣

阴冷残酷,

温和娴雅,

隐忍屈就

3. 细节描写

语言: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

本章小结:

关键词:

问题:

与以前的小说相比《金瓶梅》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谈谈你对书中主要人物文学形象的看法。

第九章明代短篇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认为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与话本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这种文学形式主要繁荣于宋朝。

一明代短篇小说

文学主张:表现真情。“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三言”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三言”的明代作品,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常被后人称为“拟话本”。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是凌著“拟话本”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1. 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2鲜明的重商思想: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品官,二品客。”

2全新的价值取向: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

2“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善良致富,辛劳发家

《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小贩秦重

2“二拍”商人更加“逐利”,常投机致富,冒险发财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的文若虚

2. 张扬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

2肯定以“情”抗“礼”,张扬执着真爱

《卖油郎独占花魁》小贩秦重和名妓莘瑶琴强调“情”的力量。

2冲破贞节观念,流露男女平等的意识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丈夫蒋兴哥原谅妻子王三巧的失贞。

2抨击负心薄幸,维护女性尊严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富贵弃妻的莫稽

2对自我人格尊严的维护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3. 批判社会黑暗,表现清官和下层人物的反抗。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1. 情节曲折工巧

采用巧合误会的手法;

《十五贯戏言巧成祸》,以“巧”传“奇”,以“巧”寓“真”。运用“小道具”贯穿故事;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围绕“珍珠衫”写蒋氏夫妻的离合悲欢

2. 复线结构、板块结构、变换视角;

《张廷秀逃生救父》

《田舍翁时时经理》

《襄敏公元宵失子》

3. 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使作品趣味横生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4. 心理描写细腻,人物形象生动。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写兴哥得知妻子有私情后内心的气恼、悔恨、矛盾、痛苦。

《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初见莘瑶琴既惊又喜、既想追求又有担心的心理。

5. 口语与浅显文言结合,通俗生动。

明代文言小说成就远不如唐、宋传奇。

明代文言小说为拟话本、戏曲提供了大量素材。

明文言小说是唐宋传奇发展到《聊斋》的桥梁。

明初文言小说:

2瞿佑《剪灯新话》

2李祯《剪灯余话》

明中叶后文言小说:

2陶辅《桑榆漫志》、《花影集》

2邵景瞻《觅灯因话》

2宋懋澄《九龠别集》

第十章清代诗文词

1.清初反浮求实学风、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文学社会功用的强

调,使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关注国运民生。像遗民诗歌忧时伤世,“学人之文”论史求实,戏曲作品趋于雅正等

2.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乾嘉汉学之风日盛,给清中叶文学带来明

显消极影响,出现严重滞化现象。如桐城派古文成为正宗,肌理派诗歌一时兴盛,历史小说重史轻文,“才学小说”炫学逞能,文学离其本质越来越远。

3.清中叶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的人文思潮,使袁枚性

灵说诗论、诗作的构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精神叛逆特色。而《儒林外史》、《红楼梦》中杜少卿、贾宝玉等新人形象,则是人文意识觉醒的生动标志。

二清初诗文词

2遗民学者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余姚人。

《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

以诗抒幽愤之情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

主要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

诗风沉雄悲壮

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曾隐于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

有《船山遗书》《船山诗文集》等。

诗作含情会景,咏怀兴叹

2易代文人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又自称牧翁、绛云老人、东涧遗老。

著有《牧斋初学集》《有学集》等。

入清后诗作,悼宗国伤身世,沉郁悲凉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

五七言律华艳动人

《梅村》《鸳湖曲》《园园曲》

梅村体:格局恢宏,笔意纵横

2盛世之音:王士禛与其他诗人

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渔洋诗话》

神韵说:神韵即风神韵味,王士禛极欣赏唐司空图《诗品》?°冲淡、自然、清奇,要求诗歌有幽静淡远境界和含蓄隽永语言。

查慎行:查诗以白描见长,不尚藻饰。

赵执信:赵诗清新峭拔,思路峻刻,重视思想内容,现实性强。

1.学人之文: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主要从文章内

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空疏,强调文章经世致用社会功能,以议论文见长。

2.文人之文:以侯方域、魏禧、汪婉为代表,主要从文章风格上

力戒晚明文章纤佻,倡导恢复唐宋散文传统,以传记文见长。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人。

为阳羡词宗

以词并肩经史,摈弃词为艳科的思想

词作特点:作品多,题材广;才气大,骨力遒

风格以豪情抒悲愤。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人。

浙西词派开创者

词体,崇尚醇雅,宗法南宋,以姜夔、张炎为圭臬

词作多写琐事,记宴游及咏物之作,情词为世称颂,

风格精工细琢,流丽清畅

纳兰性德,正黄旗满洲人,姓叶赫纳兰,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论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

作品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与友人赠答酬唱之作

词作真挚自然,婉丽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

清中叶诗歌

清中叶政治高压、文化专制、汉学兴盛。诗歌向着拟古、形式方向发展。出现尊唐的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继承晚明主情的性灵派。

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人。

格调说:沈德潜的诗论。

2强调写诗须讨究格律声调:“诗贵性情,亦须论法“。

2要写得含蓄、蕴藉、委婉,“温柔敦厚、怨而不怒”;

2讲究格律、声韵,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反对拟古。

2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陋的弊病有所补救,但它维护传统诗教,基本属封建正统派诗论。

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

肌理说: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他把思想意义(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

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

学问,有方法。把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成了

令人生厌的学问诗。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性灵说:提倡“提笔先须问性情”,认为“诗有性情而后真”。既反形式主义,又反拟古主义,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

进步意义。但是,它也有缺乏深刻社会内容的局限性。

曾国潘撰《欧阳生文集序》: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

方苞:义法说

刘大櫆:神气、音节、字句

姚鼐:桐城派理论的奠基者,一是讲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并重。二是讲文章有阳刚阴柔之分。

陆继辂《七家文抄序》:?°乾隆间钱伯坰鲁斯,亲受业于海峰之门,时时诵其师说于其友恽子居、张皋文。二子始尽弃其考据骈俪之学,专志以治古文。

恽敬(1757?a?a1817),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人(今江苏武进)有《大云山房文稿》。

汪中及其他骈文作家

清初骈文家:有陈维崧、吴绮、章藻、毛奇龄等

清中叶骈文家:有胡天游、汪中、阮元、孔广森、洪亮吉等。

清代骈文家主张骈散并重,人称?°汉魏派?±。其中,以汪中成就最高。

汪中,骈文不拟古人,不堆辞藻,?°长于讽谕?±,气势浑厚,感情真挚,独具一格。传世名篇是《哀盐船文》《广陵对》等。

:清中叶以张惠言、周济为首的词派,以儒家诗教为理论基础,注重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在当时直至晚清都有巨大影响。

2张惠言:论词主张取法《风》、《骚》,强调比兴寄托。其词作俊逸深沉,但有时流于晦涩2周济:常州词派代表作家,其词被认为是“意内言外”的典范,大抵写景咏物,有所寄托。

本章小结:

关键词:梅村体、阳羡词派、浙西词派、桐城派、阳湖派、神韵说、常州派

问题:

清初三大词家朱彝尊、陈维崧和纳兰性德不同的词风及其特点。如何评价纳兰性德的《饮水词》?

桐城三祖的文学主张及桐城派的风格特点。

如何理解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翁方纲的肌理说?

第十一章清代戏曲

一总论

前期戏曲

2反映故国之思和怀才不遇之作。

2以李玉为首的苏州地区剧作家作品。李玉的《清忠谱》为代表作。2以李渔《笠翁十种曲》为代表的表现男女爱情,才子佳人生活情趣的作品。

前期的两大名剧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中期戏曲

2皇家的宫廷大戏

2文人的杂剧、传奇

2民间“花部”

二李玉与李渔

李玉,字玄玉,又作元玉,自号苏门啸侣

前期作品“一人永占”

后期作品《清忠谱》

李渔的戏曲理论

2强调选择剧本

2注重结构,密针线,审虚实

2“立主脑”

2须创新,脱窠臼

2戏曲语言要通俗化和形象化

2重视宾白、科诨

2重视舞台实践

《笠翁十种曲》

《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奈何天》《玉搔头》《比目鱼》《凰求凤》《巧团圆》《慎鸾交》。

剧作结构:

2全剧五十出,分上下卷

2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

2爱情主线又以金钗钿盒贯穿始终

2情而已:帝王后妃的身份与普通人的男女之情

2穿插朝政事件,垂戒来世

2驳斥女人祸水等观念

2“须眉无愧,使九死也心甘”:郭子仪、雷海青

2“唱不尽兴亡变幻,情缘总归虚幻”

2强烈的对比艺术

2突出的性格特征

2浓郁的抒情气氛

2迷离的神话色彩

简介: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侯方域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结识李香君,并与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

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2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2赞美李香君、史可法的崇高气节

2揭露南明王朝的腐败

2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融合

2构思新颖

1.全剧四十出,分为上下本。另有“试一出”、“闰二十出”、

“加二十出”、“续四十出”

2.以桃花扇为李香君、侯方域爱情的信物与见证

3.以李香君、侯方域为线索人物

4.打破才子佳人的大团圆格局

“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2语言悲凉慷慨

本章小结:

关键词:一人永占、笠翁十种曲、花部、《长生殿》、《桃花扇》问题:

如何理解李渔的戏曲创作与戏曲主张?

分析《长生殿》与《桃花扇》的主题及艺术特色。第十二章清代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 现实生活的补偿,理想女性的向往

2自然的精灵:《婴宁》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执杏花一杂,俯首自簪……含笑拈花而入”

“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之亦终不笑”

2成功的商人:《黄英》

2果敢的女侠:《侠女》

2红颜知己:《娇娜》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

2. 政治批判

《席方平》、《促织》、《梦狼》、《红玉》

3. 讽刺科举制度

《考弊司》、《司文郎》、《叶生》

4. 对纯洁爱情的赞美

2宣扬真心至情:

《阿宝》中孙子楚的离魂

《香玉》中黄生与香玉的生死之恋

2宣扬知己之爱:

《连城》中的连城与乔生

《瑞云》中的瑞云与贺生

1.“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对志怪题材的继承与发展

对传奇笔法的继承与超越

2.“花妖狐魅,多具人情”

《绿衣女》:“腰细殆不盈掬、妙解音律、声细如蝇,裁可辨认”《花姑子》:“气息肌肤,无处不香”

《葛巾》:“异香竞体”

《素秋》:蠹鱼精,善读书

《阿纤》:老鼠精,善积粟

3. “描写委曲,叙次井然”

1. 创作的抒情表意性

《叶生》叶生怀才不遇,抑郁而死,幻形传学,心存幻想

2. 科举失意—--讽刺科举弊端

《司文郎》盲僧人讽刺考官“并鼻亦盲”

3. 落寞生活梦幻---幻想是对现实的超越,鬼狐花妖不受伦理束缚《绿衣女》《连锁》、《香玉》:鬼狐花妖与书生交往

《娇娜》孙雪笠与娇娜;对两性关系的思索,红颜知己

4. 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席方平》借阴司写官府贪赃枉法,施虐无辜;借二郎神声讨官僚5. 突破传统观念,颂美德。

《乔女》丑乔女与孟生,未许身再嫁,却许之以心。

《田七郎》富人报人以财,穷人报人以义;对义的思考和质疑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4、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 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古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明初杂剧作家40多人,以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_______ 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种,合称_________ 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_________ 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_________卷五之_________《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与_________两大系统。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____、____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___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 ____ 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_______的_________篇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陈寿《三国志》 B.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 B《蝴蝶梦》 C. 《鲁斋郎》 D. 《哭存孝》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嘉靖壬午本 B.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C.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湖二集》D.《六十家小说》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性灵说 D. 肌理说8.《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 A《雌木兰》B.《狂鼓史》 C. 《玉禅师》 D. 《女状元》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 B.《柳毅传书》 C.《张生煮海》 D.《老生儿》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 A. 才子佳人小说 B.历史演义小说 C.英雄传奇小说 D.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拟话本 2.戏曲 3.明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韩山师范学院二00六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A)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珠串式链式结构 2.朱权、朱有燉 3.《浣纱记》 4.《属玉堂传奇》5.李渔 6.《说苑》、《贵德》7.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8.程本9.唱词、宾白 10.索隐派、考据派11.裴松之、《三国志注》12.《金瓶梅》13.《庄子》《外物篇》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多选题多选少选俱不给分) 1. BC 2. ABC 3. ABCD 4. A 5.ABC 6.D 7.A 8.B 9.AB 10.A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3分)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评分标准:时间,文人模仿、独创,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归类必须全部具备,缺一项扣1分 2.(3分)戏曲: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评分标准:传统戏剧形式,各种因素、主要表现手段必须全部具备,缺1项扣1分 3.(4分)明传奇: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兼取北曲杂剧的成果发展而成戏曲形式。其特点如下:一、情节繁多、篇幅长至四五十出以上;二、传奇分出,每出标写题目;三、南北合套普遍;四、建立了南九宫或十三调的音乐体系;五、角色分工更细,被统称为江湖十二角色。 评分标准:如何发展而来,各条特点必须全部具备,缺一项扣1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个别例外。(2)文学要素:唱词与宾白两部分,唱词为主,曲以抒情,白以叙事。 (3)音乐体制:一人主唱,一折一宫调,四折不相重复,每折曲牌数不等 (4)角色体制:旦、末、净、杂四大类 2.“内在型冲突形态”,着重表现了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冲突 评分标准:每一小点2分,每一点简略扩充各3分3.(1)选取重点(2)侧重人物(3)斗智为主(4)表明倾向(5)虚构夸张 评分标准:每一点1分,每点简略扩充各1分 4.(1)、以戏言寓诸幻笔,具嬉笑讽刺、幽默诙谐风格。 (2)、幽默诙谐有一定的世情情调。(3)《西》幽默诙谐的突出表现: 评分标准:每一小点2分,一二点简略扩充各1分,第三点简略扩充2分 五、论述题(共30) 1.(15分)略(1)热情、大胆追逐爱情。(2)聪明、灵慧、狡鮚、(3)美丽、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 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 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博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 ?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 .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 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 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 ?“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 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 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咼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 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明清小说基本知识: 1、三国→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2、“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3、“历史演义小说”: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与美学理想。 4、“演义”:“据史实,演大义”,在叙述中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对历史人物作出政治与道德的评价。(纪实+艺术的创造) 5、“章回体”:章回体小说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就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其特点就是设回目等。最早的回目、目录就是单句,后向双句发展。 6、“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与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就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7、“拟话本”: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认为就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就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 1、“剪灯三话”: 瞿佑《剪灯新话》 李昌褀《剪灯馀话》 邵景詹《觅灯因话》 2、“三言二拍”: 冯梦龙《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明代传奇: 1、“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 梁辰鱼《浣纱记》 王世贞《鸣凤记》 2、“吴江派”:以沈璟为代表。思想倾向保守,主张曲文通俗,对昆曲音律十分瞧重。 3、“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①主张写人的真实情感,反对道学气;②注重曲文的华美,反对格律限制。 4、“苏州派”:以李玉为代表,其代表作品“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与《清忠谱》。作品贴近社会世俗生活,关注政治时事,劝惩教化意识较重。并结合舞台实际,改变以曲词为核心,而把戏剧结构放到重要位置,曲词通俗,舞台效果好。 (魏良辅改良了昆山腔,其弟子梁辰鱼的《浣纱记》第一部用改良后昆山腔谱曲并演出。) 5、“昆山派”:以梁辰鱼为代表。吴江、临川两派的弥合,既讲究音律,又讲究辞藻。 明代杂剧(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1、《四声猿》:徐渭著。包括《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2、王九思的《中山狼》只有一折,开了明代单折短剧的先声。 明代前期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角色有旦、末、净。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等。 2.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体制。小令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有单片支曲或联章体。套数又称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压同一部韵,结尾部分有“尾声”。散曲句式灵活,语言口语化、散文化,具有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在明代《永乐大典》中收录的三种宋元戏文。《张协状元》写书生张协中举后婚变负心的故事,《宦门子弟错立身》歌颂豪门出身的士子与江湖艺人之间的坚贞爱情,《小孙屠》写孙必贵为兄复仇的故事。这三种戏文基本保持了宋元南戏的旧貌,简素无华,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当然,从三种戏文前后的发展中,也多少显示了杂剧对南戏的影响,比如曲辞的逐渐诗化雅化。 4.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和《牡丹亭》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邯郸记》是政治问题戏。前者寄寓作者对人生的期望和肯定,后者表现了对整个生存环境无可救药的痛心疾首。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5.汤沈之争: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曲律”的争论。汤显祖注重“意”、“趣”、“神”、“色”,要求格律要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注重严守音律,认为文辞、内容要服从格律。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出重立意、才情,而沈璟则致力于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二者的争论同时把许多曲论家卷入讨论,这就是汤沈之争。 6.唐宋派:是出现于明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因主张唐宋文风,故被称为“唐宋派”。在创作主张上,注重文以明道,但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发明“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7.童心说:晚明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篇提出的文学主张。“童心”就是真心,“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他人文“至文”应该是作者本然情感和欲望的真实展现。他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批评复古主义。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 8.八股文:八股文也称“时文”、“时艺”、“制艺”、“八比文”。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固定的写作格式,题目取自四书五经,文章论述内容根据《四书章句集注》展开,不能随意发挥。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开始两句破题,进而承题,后转入起讲议论,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两排对偶文字,一共八股。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 考试试题(A 卷) 一、填空题(每空0.5 分,共10 分)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2.明初杂剧作家40 多人,以、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 种,合称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卷五之《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 与两大系统。 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与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的篇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单选多选不定) 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 陈寿《三国志》 B. 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B《蝴蝶梦》C.《鲁 斋郎》D. 《哭存孝》

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 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 《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雌木兰》B.《狂鼓史》C.《玉禅师》D. 《女状元》 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B.《柳毅传书》C.《张 生煮海》D. 《老生儿》 A. 嘉靖壬午本 B. 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 C. 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 是()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 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 湖二集》D. 《六十家小说》A. 才子佳人小说B. 历史演义小说 C. 英雄传奇小说 D. 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 分) 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 性灵说D. 肌理说8 .《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1.拟话本2 .戏曲3 .明 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 1 .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 .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 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讲解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 复习笔记摘要

目录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 一、日本历史分期 (1) 1.早期历史 (1) 2.封建社会 (1) 3.近代社会 (1) 4.战后社会 (1)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 1.上古文学 (1) 2.中古文学 (2) 3.中世纪文学 (2) 4.近世文学 (2) 5.近代文学 (2) 第一章上古文学 (3) 一、散文 (3) 1. 神话等 (3) 2.祭祀文学 (3) 二、韵文 (3) 1.记纪歌谣 (3) 2.《万叶集》 (3) 3.汉诗文 (3) 第二章中古文学 (4) 一、散文 (4) 1.物语文学 (4)

2.说话 (4) 3.日记文学 (4) 4.随笔 (4) 二、韵文 (5) 1.汉诗 (5) 2.和歌 (5) 3.歌谣 (5) 三、艺能 (5) 1.雅乐 (5) 2.田乐 (5) 3.猿乐 (5)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散文 (6) 1.物语文学 (6) 2.说话 (6) 3.随笔 (6) 4.日记.纪行(游记) (6) 二、韵文 (7) 1.和歌 (7) 2.连歌 (7) 3.歌谣 (7) 4.汉诗文 (7) 第四章近世文学 (8) 一、诗歌 (8) 1.俳谐 (8) 2.狂歌 (8) 3.川柳 (8)

4.和歌 (8) 5.国学 (8) 二、戏曲 (8) 1.净琉璃 (8) 2.歌舞伎 (8) 三、小说 (8) 1.假名草子 (8) 2.浮世草子 (8) 3.读本 (9) 4.洒落本 (9) 5.人情本 (9) 6.滑稽本 (9)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一、日本历史分期 1.早期历史 旧石器时代(——约1万2千年前) 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公元前3世纪)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古坟时代(300——600) 2.封建社会 飞鸟时代(600——710)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0) 镰仓时代(1190——1334) 南北朝时代(1334——1392) 室町时代(1392——1573)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1 江户时代(1603——1868) 3.近代社会 明治时代(1868——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 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 4.战后社会 昭和时代后期(1945——1988) 平成时代(1988——今)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上古文学 以奈良时代为主,时间跨度主要在8世纪(<日>上代文学)。 1室町时代末期和安土桃山时代合称“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选择题及答案

1.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C)。 A. 王禹唐 B穆修 C柳开 D.林逋 2. 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A)。 A. 《小畜集》 B. 《河东先生集》 C. 《穆参军集》 D. 《嘉祜集》 3. 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D) A. 李白 B. 韩愈 C王维 D.杜甫 4.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A)。 A. 白居易体 B. 西昆体 C. 宫体 D. 晚唐体

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 A. 欧阳修 B. 苏轼 C. 曾巩 D. 梅尧臣 6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B)。 A.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B. 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 C宋词的开创者 D.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 7.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D)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陆游 D. 苏轼 8. 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B) A. 柳开 B. 苏洵 C. 王安石 D. 范仲淹

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D)。 A. 李维 B. 丁渭 C穆修 D.杨亿 1 0."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D)。 A. 范仲淹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晏殊 1 1. "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B)。 A. 范仲淹 B. 柳永 C. 欧阳修 D. 苏轼 1 2. "柳永的集子是(D)。 A. 《珠玉词》 B. 《樵歌》

C. 《清真词》 D. 《乐章集》 1 3. "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C)。 A. 冯延巳 B. 晏殊 C. 欧阳修 D. 柳永 1 4.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B)。 A. 秦观 B. 柳永 C晏殊 D.欧阳修 1 5. " 《淮海集》的作者是(D)。 A住令 B. 柳永 C贺铸 D.秦观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1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元明清文学构成了另一个高潮,即迎来了俗文学的的繁荣时代。传统文学样式退居次要位置。因此,在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既要注意突出新文体小说和戏曲的地位,理清小说和戏曲的发展线索,掌握小说和戏曲的体例和形式特征。同时,也要注意元明清文学的集大成的特点,对诗文等传统文体的新特征要有所了解,形成对元明清文学的整体认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一,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为目,两者交织进行,使学生对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形成完整的认识。其二,通过对新的文学样式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学史上创新意义。其三,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出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达到的要求:其一,掌握各种文体演变发展线索、文学流派和主要成员的艺术风格。其二,能够运用小说和戏曲理论分析作品和文学现象。其三,从较高层次上把握各类作品的美学特征。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元杂剧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此章难度比较大,多数内容学生在中学没有涉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杂剧的体制特征,能够读懂杂剧剧本。了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1)识记:诸宫调、元曲、元杂剧、折、楔子、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爱

情剧;曲状元; 花间美人、水浒剧。代表作家和作品;记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默写一些经典的唱词。 (2)领会: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征;元杂剧前期和后期的差别;《汉宫秋》的艺术特色。元杂剧形成的原因。叙事文学成为主流;自然与显畅的审美情趣 (3)应用:论述元杂剧繁荣的主要原因。 2、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其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其二,元代文学形成的背景。其三,元代文学的主要特色。其四,元散曲的特征、类型。其五,元杂剧的特征。其六,南戏和讲唱艺术。其七,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其八,元杂剧体制及形式特点。其九,元杂剧发展概况和分期。重要作家、作品述评: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白朴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双献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难点与重点:Δ元杂剧体制特征;Δ南戏的体制特征;*元杂剧的形成原因;*元杂剧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关汉卿 1、教学基本要求 关汉卿是元杂剧艺术的代表作家。 (1)识记: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公案剧的代表作;历史剧的代表作。 (2)领会: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关汉卿主要剧本的内容;艺术成就;戏剧冲突的特征;关汉卿悲剧作品的特色。艺术上的奠基意义。 (3)应用:分析窦娥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