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知识点精讲精练之:火车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精讲精练之:火车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精讲精练之:火车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精讲精练之:火车行程问题

火车行程问题

清楚理解火车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能够透过分析实际问题,提炼出等量关系;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基本公式

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二、火车行程问题

有关火车过桥(隧道)、两列火车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等问题,是一种行程问题。在考虑速度、时间和路程三种数量关系时,必须考虑到火车本身的长度。如果遇到复杂的情况,可利用作图或演示的方法来帮助解题。

解答火车行程问题可记住以下几点:

1、火车过桥(或隧道)所用的时间=[桥长(隧道长)+火车车长]÷火车的速度;

2、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所用的时间=两火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和;

3、两车同向而行,快车从追上到超过慢车所用的时间=两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差。

考点一:求时间

例1、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钟行19米。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教学目标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解析】列车过桥,就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止。车尾经过的距离=车长+桥长,车尾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车长与桥长和除以车速。

火车长桥长

火车所走的路程

解:(800+150)÷19=50(秒)

答: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50秒。

例2、一列火车长119米,它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驶,小华以每秒2米的速度从对面走来,经过几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

【解析】本题是求火车车头与小华相遇时到车尾与小华相遇时经过的时间。依题意,必须要知道火车车头与小华相遇时,车尾与小华的距离、火车与小华的速度和。

解:(1)火车与小华的速度和:15+2=17(米/秒)

(2)相距距离就是一个火车车长:119米

(3)经过时间:119÷17=7(秒)

答:经过7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

考点二:求隧道长

例1、一列火车长200米,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洞到车尾离洞,一共用了40秒。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解析】先求出车长与隧道长的和,然后求出隧道长。火车从车头进洞到车尾离洞,共走车长+隧道长。这段路程是以每秒8米的速度行了40秒。

借助示意图如下:

解:(1)火车40秒所行路程:8×40=320(米)

(2)隧道长度:320-200=120(米)

答:这条隧道长120米。

例2、一列火车长900米,从路旁的一棵大树旁通过用了1.5分钟,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3.5分钟。求这座大桥的长度。

【解析】:大树的距离可以近似的看为0,故火车速度=900÷1.5=600米/秒,所以火车通过大桥所走的路程为大桥长和火车长之和是3.5×600=2100米,所以大桥长度=2100-900=1200米

考点三:求车长

例1、一列火车通过530米的桥需40秒钟,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米的山洞需30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车长多少米?

【解析】火车40秒行驶的路程=桥长+车长;火车30秒行驶的路程=山洞长+车长。比较上面两种情况,由于车长与车速都不变,所以可以得出火车40-30=10秒能行驶530-380=150米,由此可以求出火车的速度,车长也好求了。

解:(1)火车速度:(530-380)÷(40-30)=150÷10=15(米/秒)

(2)火车长度: 15×40-530=70(米)

答: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15米,车长70米。

例2、快车长210m,每秒钟行驶25m,慢车每秒钟行驶20m,连列车同方向行驶,从快车追上慢车到超过共用了80秒,求慢车的长度。

【解析】快车追上慢车到超过,这个过程,两车所走的路程差就是两火车车长之和,借助示意图如下:

快车所走的路程

由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快车所走的路程-慢车所走的路程=快车长+慢车长

故慢车长=80×25-80×20-210=190米

考点四:求车速

例6、某人沿着铁路边的便道步行,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是15秒钟,客车长105米,每小时速度为28.8千米.求步行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析】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是15秒钟,实际上就是指车尾用15秒钟追上了原来与某人105米的差距(即车长),因为车长是105米,追及时间为15秒,由此可以求出车与人速度差,进而求再求人的速度。

解:(1)车与人的速度差:105÷15=7(米/秒)=25.2(千米/小时)

(2)步行人的速度:28.8-25.2=3.6(千米/小时)

答:步行人每小时行3.6千米

例7、一支队伍1200米长,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行进。队伍前面的联络员用6分钟的时间跑到队伍末尾传达命令。问联络员每分钟行多少米

【解析】:以队伍最末尾来看,可以看做是两人相距1200米,相向而行,用了6分钟相遇。相向而行两人速度和=路程÷时间=1200÷6=200米/秒,故联络员的速度=200-80=120米/秒考点五:人在车中问题

例8、一列特快列车车长210米,一列慢车车长300米,两列火车相向而行,轨道平行,坐在慢车上的人看着快车驶过的时间是7秒,那么坐在快车上的人看着慢车驶过经多少秒?【解析】把慢车上的人看作是车头,即两车车头相接到快车尾与慢车头相接经过7秒,两车所走路程之和即为快车车长即10米,相向而行速度和=210÷7=30米/秒。坐在快车上看慢车驶过,即两车路程之和为慢车车长为300米,速度和=30米/秒,故时间是300÷30=10秒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一列火车长700米,以每分钟40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900米的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要多少分钟?

【解析】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火车走过的路程是车身长和桥长之和即为700+900=1600米。时间=路程÷速度=1600÷400=4分钟

2、一座铁路桥全长1200米,一列火车开过大桥需花费75秒;火车开过路旁电杆,只要花费15秒,那么火车全长是多少米?

【解析】电杆的距离可以看为0,火车走过大桥的时间比开过电杆的时间多75-15=60秒,对应走过的路程差即为1200-0=1200米,所以速度=路程÷时间=1200÷60=20米/秒,火车全长=75×20-1200=300米

3、铁路沿线的电杆间隔是40米,某旅客在运行的火车中,从看到第一根电线杆到看到第51根电线杆正好是2分钟,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析】从第一个跟到第51根,中间距离是40×(51-1)=2000米=2千米。时间是2分钟速度=路程÷时间=2÷(2÷60)=60千米/小时

4、已知快车长182米,每秒行20米,慢车长1034米,每秒行18米.两车同向而行,当快车车尾接慢车车头时,称快车穿过慢车,则快车穿过慢车的时间是多少秒?

【解析】同向而行,速度差是20-18=2米/秒,快车穿过慢车,从快车车头接慢车车尾到快车穿过慢车,两车路程差是182+1034=1216米,时间=路程差÷速度差=1216÷2=608秒

5、两列火车,一列长120米,每秒行20米;另一列长160米,每秒行15米,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需要几秒钟?

【解析】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可以看做是两车一起走过的路程和为120+160=280米。相向而行,速度可以看做是两车之和为20+15=35米/秒,时间=路程÷速度=280÷35=8秒6、一列火车通过200米的大桥需要80秒,同样的速度通过144米长的隧道需要72秒。求火车的速度和车长。

【解析】过大桥与过隧道的路程差就是桥与隧道的长度差=200-144=56米,时间差=80-72=8秒,速度=56÷8=7米/秒,车长=80×7-200=360米

7、一列火车长500米,要穿过一个长150米的山洞,如果火车每秒钟行26米,那么,从车头进洞到车长全部离开山洞一共要用几秒钟?

【解析】路程就是山洞长与车身长之和为500+150=650米,时间=650÷26=25秒

?课堂反击

1、一列火车通过一个长480米的山洞,用了12秒,用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000米的大桥,用了20秒。求这列火车的速度和车身的长各是多少?

【解析】火车穿过大桥与火车穿过山洞的路程差即是大桥与山洞的长度差=1000-480=520米,时间差=20-12=8秒,速度=520÷8=65米/秒。车长=12×65-480=20×65-1000=300米

2、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经过一条长300米的隧道需要20秒的时间。隧道的顶上有一盏灯,垂直向下发光,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5秒,根据以上数据,求出火车的长度

【解析】灯管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5秒,表示火车走完与自己车身相同的路程是5秒。又因为火车20秒所走的路程是车身长与隧道长之和,故5秒火车走完车身长的路程,余下15秒走完隧道长。速度=300÷(20-5)=20米/秒。车长=20×5=100米

3、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速度35m/s,乙车20m/s,两车交错时,乙车上乘客从看见甲车的车头到车尾,一共经过10s,求甲车的车长为多少?

【解析】乙车上乘客从看见甲车的车头到车尾,经过了10s,故甲乙两车路程和为甲车车长,相向而行速度和35+20=55m/s,路程和=55×10=550m

4、一列快车长200米,每秒行22米;一列慢车长160米,每秒行17米。两列车齐头并进,快车超过慢车要多少秒?若齐尾并进,快车超过慢车要多少秒?

【解析】齐头并进时,快车尾与慢车头相距的距离就是快车长,即快车慢车路程差=200米,同一方向速度差为22-17=5米/秒,时间=200÷5=40米/秒。齐尾并进时,快车尾与慢车头相距的距离就是慢车长,即快车慢车路程差=160米,同一方向速度差为22-17=5米/秒,时间=160÷5=32米/秒

直击赛场

1、铁路旁的一条平行小路上,有一行人与一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3.6千米/小时,骑车人速度为10.8千米/小时。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通过骑车人用26秒。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米?(第三届“迎春杯”第二题第1题)

【解析】化简速度得,10.8千米/小时=3米/秒,3.6千米/小时=1米/秒。通过行人火车所走的路程就是行人所走的路程与车身长之和,通过骑车人所走的路程就是骑车人所走的路程。路程差即是骑车人与行人路程之差=26×3-22×1=56米,时间差=26-22=4秒,火车速度=56

÷4=14米/秒,车长=14×22-22×1=286米

2、“希望号”和“奥运号”两列火车相向而行,“希望号”车的车身长280米,“奥运号”车的车身长385米,坐在“希望号”车上的小明看见“奥运号”车驶过的时间是11秒。求:

(1)“希望号”和“奥运号”车的速度和;

(2)坐在“奥运号”车上的小强看见“希望号”车驶过的时间;

(3)两列火车会车的时间。

【解析】(1)两车所走的路程之和为“奥运号”车身长为385米,速度之和=385÷11=35米/秒。

(2)两车所走路程之和为“希望号”车身长为280米,时间=280÷35=8秒

(3)会车时间是从相遇到完全离开。所走路程之和即为两车车身之和280+385=665米。

时间 =665÷35=19秒

重点回顾

1、火车过桥(或隧道)所用的时间=[桥长(隧道长)+火车车长]÷火车的速度;

2、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所用的时间=两火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和;

3、两车同向而行,快车从追上到超过慢车所用的时间=两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差。名师点拨

1、火车过桥或过隧道,所走路程是车身长与桥长(隧道长)之和;

2、隧道中,灯照在车身的时间,就是火车通过与自己车身相同距离的时间。

基本行程问题火车过桥教案

火车过桥问题 (一)、知识点梳理 1、基本追击问题与相遇问题模型 追及模型甲、乙二人分别由距离为S的A、B两地同时同向(由A到B的方向)行走.甲速V甲大于乙速V乙,设经过t时间后,甲可追及乙于C ,则有 S=(V 甲一V 乙)X t 相遇模型甲、乙二人分别由距离为S的A、B两地同时相向行走,甲速为V 甲,乙速为V乙,设经过t时间后,二人相遇于C ?则有 S=(V 甲+V 乙)X t V = X t c * 八t * 乙 - ------- 4^----- - -------- 1 2、火车过桥问题 火车在行驶中,经常发生过桥与通过隧道,两车对开错车与快车超越慢车等情况。火车过桥是指全车通过”即从车头上桥直到车尾离桥才算过桥” 过桥的路程=桥长+车长 过桥的路程=桥长+车长 车速=(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通过桥的时间=(桥长+车长)*车速 桥长二车速X过桥时间-车长 车长二车速X过桥时间-桥长

(二)例题 一、追击问题 1、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35千米,经过5小时相遇,问:乙的速度是多少 2、甲、乙两车同方向行驶,甲车速度300米/分,甲车先行3000米;乙车开始出发,速度为700米/分,每行驶3分钟,停靠1分钟,问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解析:第一个四分后,相距3000-(700-300)*3+300=2100。第二个四分后,相距2100-(700-300)*3+300=1200。再追三分正好1200-(700-300)*3=0 二、相遇问题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60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正好走了30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清洁车执行A、B两地间清洁任务,甲单独清扫需2h,乙单独需3h, 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相遇时甲比乙多扫6km,A、B间共多少km 解析:甲每个小时清扫AB两地全长的1/2,乙每小时清扫AB两地全长的1/3。 则甲乙两人同时清扫需要时间为1/(1/2 + 1/3) = 6/5小时。 已知6/5小时甲比乙多清扫6km,且每小时甲比乙多清扫全长的(1/2 - 1/3)=1/6。那么6/5小时甲比乙多清扫全长的(6/5 * 1/6 )= 1/5。即全长的1/5就是6km。那么全长是6/(1/5) = 30km 三、火车过桥问题 (1)过桥、过隧道 例1 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钟行19米。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分析列车过桥,就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止。车尾经过的距离二车长+ 桥长,车尾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车长与桥长和除以车速。 解:(800+150) - 19=50(秒) 答: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50秒。 例2 一列火车长200米,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洞到车尾 离洞,一共用了40秒。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分析先求出车长与隧道长的和,然后求出隧道长。火车从车头进洞到车尾 离洞,共走车长+隧道长。这段路程是以每秒8米的速度行了40秒。 解:(1)火车40秒所行路程:8X 40=320(米) (2)隧道长度:320-200=120(米) 答:这条隧道长120 米。

高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不等关系

13.1 不等关系 (一)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 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中,右边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点对应的实数大。 3.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 和b ,在三种关系中有且只有一种关系成立。 4. 这组关系告诉我们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判断它们的差 的符号来确定。 5. 若a 、b ∈R +,则 这组关系告诉我们比较两个正实数的大小,可以通 过判断它们的商与“1”的大小关系来确定。 (二)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是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基础,证明这些性质必须是严格的,不能盲目地乱用。保证每一步推理都有理论根据,否则可能导致推理错误。 1. 等式两边同乘以同一个数仍为等式,但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同一个数a (或代数式),结果有三种: (1)当a >0时,得同向不等式。 (2)当a =0时,得等式。 (3)当 a <0时,得异向不等式。 a b,a b,a b =><

2. 不等式性质,有同向不等式相加,得同向不等式,并无相减。若 或.这个结论常用,不妨记为:“大数减小数大于 小数减大数。” 3. 不等式性质,有均为正数的同向不等式相乘,得同向不等式,并无相除。若 ,这个结论也常用。不妨记为:“大正数除以小正 数大于小正数除以大正数。” 4. 不等式性质有 .不能忽略a 、b 均为正数 这个条件,即由 是不一定成立的。 5. 由 成立。但不一定成立。反过来也不一定成立。事实上。 (三)均值不等式 1. 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 ,当且仅当a = b 时等号成立。 2. 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当且仅当a = b 时等号成立。 3. 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都有 ,当且仅当a = b 时等号成立。 4. 的几何解释: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AB 上任意一点,DE 是过C 点垂直于AB 的弦。若AC =a, BC =b 则AB =a + b ,⊙O 的半径 , Rt △ACD ∽Rt △BCD ,,。 a b,c d a c b d >>?->- c b d a ->-a a b 0,c d 0d >>>>? >b c d c b a > 或n n a b 0a b (n N,n 1)>>?>∈>n n a b a b (n N,n 1)>?>∈>11a b 0a b >>? <11a b a b >?<11a b a b 11 a b ab 0a b >>? < 且22a b 2ab +≥a b 2+2 a b ab 2+??≤ ? ??a b 2+a b r 2+= 2 CD AC CB ab =?=CD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和性质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1.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数据的分析 知识讲解

数据的分析 【学习目标】 1. 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 2.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 3. 了解极差和方差的意义和求法,体会它们刻画数据波动的不同特征.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 4. 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 数据的分析 知识要点】 要点一、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对于n 个数123n x x x x 、、、…,我们把()1231 n x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计算公式为()1231 n x x x x x n = ???++++. 要点诠释: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1)当一组数据较大时,并且这些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附近上、下波动时, 一般选用简化计算公式x x a '=+.其中x '为新数据的平均数,a 为取定的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 (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 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 若n 个数12n x x x 、、…的权分别是12n w w w 、、…、,则112212......n n n x w x w x w w w w ++++++叫做 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要点诠释:(1)相同数据i x 的个数i w 叫做权,i w 越大,表示i x 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 算. 要点二、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 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 据中. (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数据各占一半. 2.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 个;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就没有众数.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小高数学知识点】火车行程问题

火车行程问题 一、知识结构图 火车行程 二、方法讲解 火车在行驶中,经常发生过桥与通过隧道,两车对开错车与快车超越慢车等情况,通常,在行程问题中所涉及的运动物体(人或者车)是不考虑它本身长度的,可是考虑火车的行程问题时,因为一列火车有百米以上的长度,所以在解答问题时,火车本身的长度是不能忽略不计的.因此,火车过桥是指“全车通过”,即从车头上桥直到车尾离桥才算“过桥”.如下图: 火车过桥的总路程是桥长加车长,这是解决过桥问题的关键.过桥问题也要用到一般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过桥的路程=桥长+车长 车速=(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通过桥的时间=(桥长+车长)÷车速 桥长=车速×过桥时间-车长 车长=车速×过桥时间-桥长 后三个都是根据第二个关系式逆推出的. 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火车经过静止的人的过程。 通过线段图我们可以看出,从火车车头与人相遇一直到火车车尾离开人,火车前进的路程就是火车的长度。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当车头和人相遇时, 车尾和人相距一个火车长火车前进的路程火车

度,所以整个过程就是车尾和人的相遇问题。 以上是人不动情况下的火车行程问题,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行人和火车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如下图所示: 车头遇到行人 火车 我们可以将火车看成一个点:开始的时候行人和车尾的距离为一个车长,结束的时候行人和车尾相遇了。也就是说,从火车与行人的相遇到错开,这个过程可以看成是行人与车尾相遇了。也就是说,从火车与行人的相遇到错开,这个过程可以看成是行人与车尾的相遇问题,火车和行人经过的路程和等于火车的长度。 类似的,对于火车追行人的过程,从追上到离开,火车和行人的路程差等于火车的长度。我们仍可以将火车看成一个点:开始的时候行人在车尾前面,距离为一个车场,结束的时候车尾恰好追上了行人。这个过程也可以看成车尾与行人的追及过程。大家试着自己活出线段图表示出火车追行人的过程。 两列火车的“追及”情况,请看下图: 两列火车A 与B ,图中⑴表示A 已经追上B ,图中⑵A 已经超过B .从“追上”到“超过”就是一个“追及”过程,比较两个火车头,“追上”时A 落后B 的车身长,“超过”时A 领先B 的车身长,也就是说,从“追上”到“超过”,A的车头比B的车头多走的路程是B的车身长+A的车身长,因此所需时间为: (A的车身长+B的车身长)÷( A的车速-B的车速) =从车头追上到车尾离开的时间 两列火车同向而行,快车追慢车,可以看成快车车尾追慢车车头,这样可以很容易看出:快车比慢车多行驶的路程就是两车车长之和。 两列火车的“相遇”情况,请看下图:

高中数学知识点精讲极限和导数

第十二章 极限和导数 第十四章 极限与导数 一、基础知识 1.极限定义:(1)若数列{u n }满足,对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数m ,当n>m 且n ∈N 时,恒有|u n -A|<ε成立(A 为常数),则称A 为数列u n 当n 趋向于无穷大时的极限,记为)(lim ),(lim x f x f x x -∞ →+∞ →, 另外)(lim 0 x f x x +→=A 表示x 大于x 0且趋向于x 0时f(x)极限为A ,称右极限。类似地)(lim 0 x f x x -→表示x 小 于x 0且趋向于x 0时f(x)的左极限。 2 极限的四则运算:如果0 lim x x →f(x)=a, 0 lim x x →g(x)=b ,那么0 lim x x →[f(x)±g(x)]=a ±b, lim x x →[f(x)?g(x)]=ab, 0 lim x x →).0()()(≠=b b a x g x f 3.连续:如果函数f(x)在x=x 0处有定义,且0 lim x x →f(x)存在,并且0 lim x x →f(x)=f(x 0),则称f(x)在x=x 0处连续。 4.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如果f(x)是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那么f(x)在[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5.导数:若函数f(x)在x0附近有定义,当自变量x 在x 0处取得一个增量Δx 时(Δx 充分小),因

变量y 也随之取得增量Δy(Δy=f(x 0+Δx)-f(x 0)).若x y x ??→?0lim 存在,则称f(x)在x 0处可导,此极限 值称为f(x)在点x 0处的导数(或变化率),记作'f (x 0)或0'x x y =或 x dx dy ,即 00) ()(lim )('0 x x x f x f x f x x --=→。由定义知f(x)在点x 0连续是f(x)在x 0可导的必要条件。若f(x)在 区间I 上有定义,且在每一点可导,则称它在此敬意上可导。导数的几何意义是:f(x)在点x 0处导数'f (x 0)等于曲线y=f(x)在点P(x 0,f(x 0))处切线的斜率。 6.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1))'(c =0(c 为常数);(2)1 )'(-=a a ax x (a 为任意常数);(3) ;cos )'(sin x x =(4)x x sin )'(cos -=;(5)a a a x x ln )'(=;(6)x x e e =)'(;(7))'(log x a x x a log 1 = ;(8).1)'(ln x x = 7.导数的运算法则:若u(x),v(x)在x 处可导,且u(x)≠0,则 (1))(')(')]'()([x v x u x v x u ±=±;(2))(')()()(')]'()([x v x u x v x u x v x u +=;(3))(')]'([x u c x cu ?=(c 为常数);(4))()(']')(1[ 2x u x u x u -=;(5)) () ()(')(')(]')()([2 x u x v x u x v x u x u x u -=。 8.复合函数求导法:设函数y=f(u),u=?(x),已知?(x)在x 处可导,f(u)在对应的点u(u=?(x))处可导,则复合函数y=f[?(x)]在点x 处可导,且(f[?(x)])'=)(')](['x x f ??. 9.导数与函数的性质:(1)若f(x)在区间I 上可导,则f(x)在I 上连续;(2)若对一切x ∈(a,b)有0)('>x f ,则f(x)在(a,b)单调递增;(3)若对一切x ∈(a,b)有0)('x f ,则f(x)在x 0处取得极小值;(2)若0)(''0

初中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和分式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 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 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 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②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不等式的解集

1·3不等式的解集 1.不等式的解与解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不唯一,因此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solution set).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表示: 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我们可以用数轴上表示8.75的点及左边部分来表示x≤8.75,如: 注:8.75在解集内时用实心点,8.75不在解集内时用空心圈. 如x>5表示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时,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画实的圆点,无等号画空心圆圈. 1.将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 (1)x≤0 (2)x>-2.5

(4)x ≥4 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求不等式的解集,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 -2≥-4;(2)2x ≤8 (3)-2x -2>-10 【解析】 (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2,得x ≥-2 在数轴上表示为: (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除以2,得x ≤4 在数轴上表示为: (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2,得-2x >-8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x <4 在数轴上表示为: 3.小于2的每一个数都是不等式x +3<6的解,所以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x <2.这种解答正确吗? 【解析】 不正确. 从解不等式的过程来看,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减去3,得x <3. 所以不等式x +3<6的解集为x <3,而不是x <2.当然小于2的值都在x <3这个范围内,它只是解集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所以不能以部分来代替全部. 因此说x <2是不等式x +3<6的解是错误的. ()3x 23

火车行程问题

一:火车过桥、过隧道问题 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基本数量关系是: 火车长+桥长=火车速度×过桥时间 火车速度=(火车长+桥长)÷过桥时间 过桥时间=(火车长+桥长)÷火车速度 一般的火车过桥所求的分为:求过桥时间;求桥长;求火车长;求火车的速度。下面我们分别研究这些问题。经典例题: 例1: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行25米。全车通过一条120米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解:如图 过桥时间=(火车长+桥长)÷火车速度 (180+120)÷25=300÷25=12(秒) 答:需要12秒。 课堂训练: (1)一列火车长200米,它以每秒10米的速度穿过200米长的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需要多少秒? (2)一列火车长250米,每秒行驶50米,全车通过一座长2750米的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3)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行驶16米,全车通过一座长330米的大桥。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4)一列火车长210米,每秒钟行驶25米,全车通过一个190米的山洞需要多少时间? 例2:一列火车长160米,全车通过一座桥需要30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20米,求这座桥的长度. 解:由公式:火车长+桥长=火车速度×过桥时间变形可得: 桥长=火车速度×过桥时间-火车长 20×30-160=600-160=440(米) 答:这座桥长440米。 课堂训练: (5)一列350米长的火车以每秒25米的速度穿过一座桥花了20秒,问:大桥的长度是多少?

(6)一列长240米的火车以每秒30米的速度过一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用了1分钟,求这座桥长多少米? (7)一列火车长200米,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洞到车尾离洞,一共用了40秒。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8)一座大桥长590米,一列火车以每秒15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用时间50秒,求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9)一座大桥长21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通过这座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共用3.1分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10)南京长江铁路大桥全长60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720米的速度通过这座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大桥共用8.6分钟,求这列火车多长? 例3:一列火车通过530米的桥需40秒钟,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米的山洞需30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车长多少米? 解析:火车40秒行驶的路程=桥长+车长;火车30秒行驶的路程=山洞长+车长。比较上面两种情况,由于车长与车速都不变,所以可以得出火车40-30=10秒能行驶530-380=150米,由此可以求出火车的速度,车长也好求了。 解:(1)火车速度:(530-380)÷(40-30)=15(米/秒) (2)火车长度:15×40-530=70(米) 答: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15米,车长70米。 课堂训练: (11)一列火车通过440米的桥需要40秒,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10米的隧道需要30秒.这列火车的速度和车身长各是多少? (12)一列火车通过800米的桥要60秒,以相同的速度通过长3040米的隧道要用200秒,求这列火车的速度和车身长度。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第二章勾股定理、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a 2+ b 2= 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B C a b c 弦股 勾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 ,b ,c 、为勾股数,那么 ka ,kb ,kc 同样也是勾股数组。) *附:常见勾股数:3,4,5; 6,8,10; 9,12,15; 5,12,13 3. 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 +b 2 =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 其他方法:(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 (2)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4.注意:(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勾股定理和 平方根 勾股定理 平方根 立方根 实数 近似数、 有效数字 判定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验证 定义、性质 开平方运算 开立方运算 定义、性质

初二数学知识点精讲精练——全等模型之“手拉手”

初二数学暑假精讲精练初二数学知识点精讲精练——全等模型之“手拉手”【知识点】

【例题】 1.如图,点A、B、C在同一直线上,△ABD、△BCE均为正三角形,连接AE、CD交于点M,AE交BD于点P,CD交BE于点Q,连接PQ、BM,则下列说法: ①△ABE≌△DBC, ②DC=AE, ③△PBQ为正三角形, ④PQ∥AC, 请将所有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练习】 1.△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 (1)如图1,若B、C、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 (2)保持△ABC不动,将△ECD绕点C顺时针旋转,使∠ACE=90°(如图2),BC与DE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解答】解:∵△ABD、△BCE为等边三角形,在△ABP和△DBQ中, ∴AB=DB,∠ABD=∠CBE=60°,BE=BC,{∠BAP=∠BDQ AB=DB ∠ABP=∠DBQ=60° ∴∠ABE=∠DBC,∠PBQ=60°,∴△ABP≌△DBQ(ASA),在△ABE和△DBC中,∴BP=BQ,且∠PBQ=60° {AB=DB ∠ABE=∠DBC BE=BC ,∴△BPQ为等边三角形, ∴△ABE≌△DBC(SAS),∴③正确; ∴①正确; ∵△BPQ是等边三角形,∵△ABE≌△DBC,∴∠PQB=60°, ∴AE=DC,∠BAP=∠BDQ∴∠PQB=∠QBC ∴②正确∴PQ∥AC,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1)证明:∵△ABC 和△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 ∴AC =BC ,EC =DC ,∠ACB =∠ECD =60°, ∴∠ACB +∠ACE =∠ECD +∠ACE , 即∠ACD =∠BCE , 在△ACD 与△BCE 中 AC BC ACD BCE CD CE =?? ∠=∠??=? ∴△ACD ≌△BCE (SAS ), ∴AD =BE ; (2)BC 垂直平分DE , 理由:延长BC 交DE 于M , ∵∠ACB =60°,∠ACE =90°, ∴∠ECM =180°﹣∠ACB ﹣∠ACE =30°, ∵∠DCM =∠ECD ﹣∠ECM =30° ∴∠ECM =∠DCM , ∵△ECD 是等边三角形 ∴CE =CD 在△ECM 与△DCM 中 EC DC ECM DCM MC MC =?? ∠=∠??=? ∴△ECM ≌△DCM (SAS ) ∴EM =DM ,∠EMC =∠DMC =90° ∴CM 垂直平分DE 即BC 垂直平分DE .

小学数学行程专题:火车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火车行程问题 火车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又一种较典型的专题。由于火车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在研究有关火车相遇与追及,以及火车过桥、穿越隧道等问题时,列车运动的总路程与其它类型的行程问题就有区别,这也是解决火车行程问题的关键。因此,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要弄清和理解火车、桥、隧道等长度,在物体运动垃程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正确运用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予以解答。 解答火车问题的一般数量关系式是: 相遇交错(迎面错车)而垃过的时间=火车长度的和÷速度和 追及相离(超错而过)的时间=火车长度的和÷速度差 在解答过程中.题目具体条件或要求的不同,解答的方法也有区别。 例1:南京长江大桥长6700米,一列长100米的客车,以每分钟4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求这列客车通过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思路导航】 从客车头到达大桥至车尾离开大桥,客车通过大桥所行驶的总路程是桥长和车长相加的和。已知桥长与车长及客车行驶的速度,就容易求出这列客车经过大桥所需的时间了。 【示范解答】 (6700+100)÷400=17(分钟) 答:客车通过大桥需要17分钟。 例2:一列火车长240米,以每秒25米的速度行驶着。到达一座大桥时,从上桥到离桥共用30秒,那么这座桥全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 火车过桥的路程是车长+桥长,已知火车过桥的速度及时间,可求火车过桥的总路程,从中减去车身长就是桥长。 【示范解答】 25×30-240=510(米) 答:这座桥全长510米。

例3:某列火车通过360米的第一个山洞用了24秒。接着通过第二个长216米的山洞用了16秒。那么这列火车的速度和长度分别是多少? 【思路导航】 求这列火车的长度必须要知道列车通过山洞的速度及路程。因此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列车的速度。已知条件告诉我们这列火车通过两个长度不同的山洞用了二个不同的时间,所以可以通过两个山洞的长度差与所用的时间差来求出这列火车的速度,有了车速及时间,求车身长就容易了。 【示范解答】 (360-216)÷(24—16)=18(米), 18×24-360=72(米) 或18×16-216=72(米)。 答:这列火车的速度每秒18米.长度是72米。 例4:小敏在铁路旁边沿铁路方向的公路上散步,他散步的速度是每秒2米,这时她后面开过来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经过她身旁共用了21秒。已知火车全长336米,火车速度是多少? 【思路导航】 人或其它不计长度的运动物体与火车迎面相遇交错而过,所行的路程就是火车的长度。速度就是人与火车的速度和,所以交错而过的时间就是火车的长度÷速度和。同理,如追及超过,所行的路程也是火车的长度,速度是火车与人速度的差,因此追及超过的时间就是火车的长÷速度差。根据题意.此题属于追及超过,所以可以通过火车长度÷追及超过的时间来求出速度差。速度差+散步的速度=火车的速度。 【示范解答】 336÷21+2=18(米) 答:火车的速度是每秒18米。 例5:客车长182米,每秒行36米。货车长148米,每秒行30米。两车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而行。从相遇到错车而过需多少时间? 【思路导航】 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一直到车尾离开,称为迎面错车而过,两列火车所行的路程是两列火车车身长度之和,速度是两列火车的速度之和,所以迎面错车而过的时间就是

高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数学符号

3 数学符号 1.数学符号的来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号。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平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十七世纪初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是由拉丁字线“r”变,“——”是括线。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形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应知应会知识点第一章一次函 数 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 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 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 第二章数据的描述 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 条形图特点: (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 扇形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 折线图的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三章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 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四章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1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小学数学知识点精讲精练之:火车行程问题

火车行程问题 清楚理解火车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能够透过分析实际问题,提炼出等量关系;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基本公式 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二、火车行程问题 有关火车过桥(隧道)、两列火车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等问题,是一种行程问题。在考虑速度、时间和路程三种数量关系时,必须考虑到火车本身的长度。如果遇到复杂的情况,可利用作图或演示的方法来帮助解题。 解答火车行程问题可记住以下几点: 1、火车过桥(或隧道)所用的时间=[桥长(隧道长)+火车车长]÷火车的速度; 2、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所用的时间=两火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和; 3、两车同向而行,快车从追上到超过慢车所用的时间=两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差。 考点一:求时间 例1、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钟行19米。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教学目标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解析】列车过桥,就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止。车尾经过的距离=车长+桥长,车尾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车长与桥长和除以车速。 火车长桥长 火车所走的路程 解:(800+150)÷19=50(秒) 答: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50秒。 例2、一列火车长119米,它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驶,小华以每秒2米的速度从对面走来,经过几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 【解析】本题是求火车车头与小华相遇时到车尾与小华相遇时经过的时间。依题意,必须要知道火车车头与小华相遇时,车尾与小华的距离、火车与小华的速度和。 解:(1)火车与小华的速度和:15+2=17(米/秒) (2)相距距离就是一个火车车长:119米 (3)经过时间:119÷17=7(秒) 答:经过7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 考点二:求隧道长 例1、一列火车长200米,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洞到车尾离洞,一共用了40秒。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解析】先求出车长与隧道长的和,然后求出隧道长。火车从车头进洞到车尾离洞,共走车长+隧道长。这段路程是以每秒8米的速度行了40秒。 借助示意图如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