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2)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2)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2)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2)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一)

正文: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完成的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著作第一次把马克思和恩

格斯的学说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论述了其内在的联

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在再版和三版中,恩格斯分别做了改动,由于没有找到

单行本,所以我所读的是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1

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20卷不仅收录了《反杜林论》全文,而且收录了恩格

斯在写作过程中准备的材料及与之相关的材料,较之与单行本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来说

又丰富了许多。

《反杜林论》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三版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其中在序言中,恩格斯交代了写作背景,杜林的唯心论和先验论伪装成科学,并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严重危害着德国党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恩格斯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开始勇敢地反击杜林,完成巨著。引论共有20小节,分为四大段,第

一段是1小节主要交代了现代社会主义的阶级根源和理论根源;第二段是2--6小节讲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第三段是7--14小节阐述了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础;第四段是15-20小节分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

变成科学。

第一编:哲学编

三、分类。先验主义

全文共22小节,1-9小节批判了杜林的原则在先,自然、社会在后”的认识论,揭示了其唯心主义本质,10-11小节批判了杜林终极真理的真理观,12-22小节从数学的角度批判了杜林的先验论。

杜林认为:只要是人的意识对某一系列的认识或刺激,或者对某一类存在形式发生了问

题,这些形式的原则就应当是哲学。”这就是他的从思维而非外部存在中获得的原则。恩格

斯深入地批判了他的观点,认为这是同黑格尔一样的唯心论,进而阐述了了思维与存在的关

系问题, 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未就是发现,它们都是从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

杜林认为:纯数字是具有脱离特殊经验和现实的世界内容而独立的意义”而恩格斯批

判 ________ 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适应的外来的规律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

四、世界模式论

全文共33小节,1--14小节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即存在的统一性;15--33小节批判杜林质与量的概念。这是一章关于世界本原的文字,世界统一于什么即世界的本原是

什么。

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由于我们把自己的仿佛像框子一样的统一思想

扩展开来,所以任何必须进入这个思想统一体的东西都不能保持某种两重性。但是任何东西也不能避开这个思想统一体。。。一切思维的本质就在于把意识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

而恩格斯反驳说,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也就是存在是包罗万象的,即任何东西都是

存在的。”杜林所说的存在”要么是过分抽象的,要么是十分具体的,而世界是不可能统一于这种

存在的。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

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

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

的三言两语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在质与量的关系上,杜林认为:和质相对立的是量的概念,这个量是同种的,其中再没

有种的区别” 人们不管一切量的渐进性,而只是通过质的飞跃从无感觉的领域进入感觉的

领域,关于这种飞跃,我们。。。可以断言,它和同一特性的单纯的渐进有无限的差别”这

是黑格尔的度量关系的关节线。就好像在问,什么样才是米堆,杜林先生回答,十粒米就是

米堆了,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但我认为杜林的这种观点与庸俗进化论是不是两个极端的观点呢?

五、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

本章共41小节,1-22小节讲时间、空间的无限性,23-41小节讲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批判了杜林用数上的无限定义时间、空间及力学上的无限。

六、自然哲学。天体演化学,物理学,化学

全文共27小节1-17批判杜林机械力的运动观,18-27小节从热之唯动说角度批判杜林的运动观。

杜林把事物的运动归结为机械力是运动的基本形式,而且杜林认为事物静止时的做功为零,而热之唯动说认为热仅仅来源于运动,这显然是错误的。恩格斯借以阐述了观点:_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没有运动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像的”

七、自然哲学。有机界

本章共47小节,1-8小节指出从无机界向有机界转化只是量变的观点是错误的,9-38小节剖析了杜林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曲解,39-47小节科学地评价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万物皆变,繁殖过剩,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新种生成,这样构成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

八、自然哲学。有机界(续完)

本章共36小节,1-22小节分析生命的基本特征,23-27小节阐述新陈代谢是否是生命的

特征,28-36小节批判杜林的生命观。

杜林的生命观认为:无机界也是一个自我完成的活动的体系;但是只有在真正的分化开

始时,只有在物质循环从一个内在的点,按照一种可以转化为较小形体的胚胎形态,通过特别的管道来实现时,才能从比较狭窄和比较严格的意义上来谈真正的生命”;在自然界中,从最低级的到最高级的一切组织都是以一个简单的类型为基础的”;感觉就是种差,即动物

的绝对的标记”通过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而进行的新陈代谢,总是真正的生命过程独具的特征”。这些就是杜林的四个生命特征,实际上他们是矛盾的。既然是有分化那就不能说从低级到高级的一切组织都是以一个简单的类型为基础;既然否认植物的感觉,那么就不能说是

既定的模式。

九、道德和法。永恒真理

本章共29小节,1-7批判杜林在真理、道德上的错误观点,8-22小节批判杜林绝对主义

的真理论,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23-29小节批判扗林的永恒道德观,阐述历史唯物

主义的道德观。

杜林认为,道德的要素必定以一种协调一致的方式。。。重新出现于人以外的一切生物中,

在这些生物中,能动的悟性必须自觉地调整以本能形式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不过对于这

样的结论,我们是不怎么感兴趣的。。。但是除此以外,下面的想法始终是一种有益地扩展眼界的思想:我们设想,在其他天体上个人的和公共的生活必须遵循一种模式,这种模式。。。

不能废弃或避开合理地行动的生物的一般的基本规章。”

这样子,杜林认为自己的道德观适用于一切生物和天体。

同时,他进一步认为: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因此,把认识的正确性设想成是

受时间和现实变化影响的,那完全是愚蠢”。

这就是杜林荒谬的绝对真理观和永恒道德论。

恩格斯反驳道: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

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只要我们在上面指出的狭窄的领域之外应用真理和谬误的对

立,这种对立就变成相对的,因而对精确的科学的表达方式来说就是无用的;但是如果

我们企图在这一领域之外把这种对立当做绝对有效的东西来应用,那我们就会完全遭到失 _________

败;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对于道德观,恩格斯阐述道: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结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

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一

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善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

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

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 十、道德和

法。平等

全文共33小节,1-5小节指出杜林研究社会的方法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6-25小节指出

抽象的平等是不存在的,杜林的平等观是虚伪的、超阶级的、并且是抄袭卢梭的,26-33小节阐述平等观的历史性和阶级性。

杜林认为: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主,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首先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因此,道德正义的基本形式就被表述出来了”;同样,法律正义的基本形式也被表述出来了,因为为了阐发根本的法律要领,我们只要有两个人的十分

简单的和基本的关系就够了。”当然,也存在着可以允许的隶属关系,但是它们存在的原因

不应当到两个意志本身的活动中,而应当到第三个领域中去寻找”。在野兽和人混合在一个

人身上的地方,人们可以以第二个完全人性的人的名义提出问题:他的行为方式,是否应当

象所谓只是人性的人相互间所表现的那样呢。。。所以我们关于两个在道德上不平等的人----其中一人在某种意义上带有特有的兽性----的假定,就是按照这种区别而能够在人的集团之

中和各个集团之间。。。遇到的一切关系的典型基本形式。”暴力能够使得对它们那种由于本

身荒谬而处于敌对地位的愿望进行压服,即促使促使这咱愿望返回共同联系之中,成为不可必要。异己的意志在这里也被认为是有平等权利的;但是由于它的危害活动和敌对活动的荒

废性,它就引起了平等化,如果它遭到暴力,那末它只是受到它自身不正义的反作用而已。”

从杜林大段大段的陈述中,不难看出,他认为人的平等是绝对的,而且这种平等是抽象的,而不平等是两个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施行暴力的结果。

恩格斯通过分析自发公社、奴隶制的、封建制(基督教)、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平等与

不平等,总结道: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________

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而这种历史关系本身又以长期的已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

样的平等观念什么都是,就不是永恒的真理。”恩格斯指出,暴力不是产生不平等

的根源,不平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就会产生意

识上的从属观念,而不一定通过暴力。

十一、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

本章共54小节,1-27小节揭露杜林在法学上的错误观点,18-32小节批判杜林关于自由

和必然的谬论并阐述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33-37小节批判杜林的历史虚无主义,38-54

小节批判杜林的庸人哲学。

恩格斯首先揭露和批判杜林在法学上的错误观点。杜林认为在上,法学。。。前进得不远;成文的民法是不正义,因为它确认以暴力为基础的所有制;刑法的自然基础是复仇。”前面分析过杜林对于平等的认知,在这儿理解他就不难了。恩格斯列举了杜林对拉萨尔案件等的

分析,说明了杜先生对于法学的无知。

杜林在探讨了法之后认为在讨论道德和法之前要好好地研究一下自由和必然,于是他分析:代替一切关于自由的伪学说的,应当是以经验为根据的这样一种关系的特性,在这种关系中,一方面是合理的认识,另方面是本能的冲动,双方好象是联成一个合力。”我们把道德上的责任建立在自由之上,但是这种自由在我们看来,只不过是按照先天的和后天的悟

性对自觉动机的感受。所有这样的动机,不管如何深究到行动中的可能的对立,总是以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性起着作用;但是,当我们应用道德的柑桔时,我们正是估计到了这种不可

避免的强制。”

而恩格斯反驳说,杜林的自由观是对黑格尔观念的极端庸俗化”,在黑格尔看来,自由

是对必然的认识,只是在它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才是盲目的’。‘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

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

按照杜林的说法,自由是在于,合理的认识把人拉向一边,不合理的冲动把人拉向另一边,所以自由就是认识和冲动、悟性和非悟性之间的平均值。恩格斯总结:意志自由只是

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

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杜林先生的要通过原始记载来作历史回忆的很少的几千年以及到目前为止的人类状态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言论,表现了其对于历史的藐视。

一切感觉的因而也是一切主观生活形式的更深刻的实质,都是以情况的差异为基础

的。。。但是对于完全的生活来说,甚至可以直截了当地证明,不是通过持续不变的状况,而

是通过从一种生活状态到另一种生活状态的转变,生活的感觉才得以提高,具有决定意义的

刺激才得以发展。。。近似自身等同的、可说是仪在一贯不变的惰性状态并且好象是停留在同一平衡状态中的情况,不论其性质如何,对于存在的证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就是杜林的差异规律,也是他庸俗的生活规律。

十二、辩证法。量和质

本章共39小节,1-20小节分析的是矛盾规律,21-39小节分析的是量变质变规律。

杜林认为: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或者换句话说,真实产生的矛盾甚至是背理的顶点。。。”同时无论如何,直到现在在合理的力学中没有从严格的静到动的桥'”杜林认为矛盾=背理,因而在

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同时,杜林否认运动,这样的形而上学思维的悟性绝对不能

从静止的思想转到运动的思想”。

进而恩格斯宣布: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杜林污蔑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阐明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理论是从黑格尔的量变转变为

质的规律中套出来的,胡说在马克思看来预付款达到一定界限时就会变成资本。在之前的篇章中提到过杜林关于量与质的关系。恩格斯用化学通例、拿破仑的马木留克兵等案例批判了

杜先生对马克思的歪曲,阐述了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改变事物的质,质变同样也改变事物

的量”事物变化过程中不断地发生部分质变,进而达到完全质变。

十三、辩证法。否定的否定

本章共27小节,1-11小节指出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运动的客观过程,12-27小节否定规律

的客观性、普遍性。

杜林攻击在马克思那里,黑格尔的否定的否定不得不执行助产婆的职务,他歪曲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的消灭是第一个否定,而第二个否定是个人所有制”的恢复却被叫做公有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总结: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否定,是它自己

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而赞成的。这是否定的否定。”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每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在辩证法中,否

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否定的方式在这

里首先取决于过程的一般性质,其次取决于过程的特殊性质。因此,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

殊的否定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它同时就获得发展”。

第二编政治经济学一、对象和方法

本章共36小节,1-9小节阐述政治经济学概念,生产、交换、分配的过程;10-35批判

杜林的分配论

开篇明义,恩格斯分析,随着历史上一定社会的生产和交换的方式和方法的产生,随

着这一社会的历史前提的产生,同时也产生了产品分配的方式和方法。”随着分配上的差别

的出现,也出现了阶级差别。”分配不仅仅是生产和交换的消极的产物,它反过来又同样地

影响生产和交换。”“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

但,杜林认为,一切经济的最一般的规律只有人们用更确切的规定一一这是它们的结果

通过政治的隶属形式和分派形式而获得的一一去研究它们”经济的自然规律只有在真正政

治性质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形式的框框里才能显示其作用。在一切经济问题上右以区分为两

种过程,即生产过程和分配进程”关键所在或流通只是生产的一个项目使产品达到最后的和真正的消费者物中所必须经历的一切,都属于生产”。

恩格斯分析道,杜林先生把生产和流通这两个虽然互相制约但是本质上不同的过程混为一谈”把生产和关键所在干脆笼统地称为生产,他也就把分配放在生产旁边,作为同第一

个过程毫不相干的处于局外的第二个过程”,分配就其决定性的特点而言总是某一个社会的

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以及这个社会的历史前提的必然代表结果”。

对于分配问题的说明,杜林举了孤岛上的鲁宾逊为例,如果出现另一个鲁,两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同样合乎目的的,这两个人经济力量合在一起,他们显然应当通过某种形式互相商

定他们应得的份额。”但如果两个人不平等,那一方压服与另一方,一方被迫作为奴隶或单

纯的工具去从事的服役,而且也只是作为工具被养活。。。”加之与他从经济角度阐述他的暴

力观。杜林认为分配形式的差别是以压服和暴力为依据的,这样子就把分配的理论从经济学

的领域搬到道德和法的领域中。

接着,恩格斯阐述道:现代资本主义牛产方式所造成的牛产力和由它创立的财富分配制

度,已经和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发生激烈的矛盾,而且矛盾达到了这种程度,以致于如果要避

免整个现代社会灭亡,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

” 二、暴力论

本章共14小节

杜林认为,政治关系的形式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而经济的依存不过是一促作用或特

殊情形,因而总是第二事实”,当然,这些第二等的作用本身确实是存在的,”,这种第二等作用的本原的东西必须从直接的政治暴力中去寻找,而不应先从间接的经济力量中去寻找。”

恩格斯反驳:私有财产在历史上的出现,决不是掠夺和暴力的结果。相反地,在一切

文明民族的古代的自发的公社中,私有财产已经存在了”。并引述了《资本论》的大段论述。

三、暴力论(续)

本章共13小节

恩格斯列举战争来说明,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

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

四、暴力论(续完)

本章共22小节

1-10小节,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所谓的事实上,对自然界的统治,无论如何,只是通过对人的统治才进行的”,对物的经济统治的建立,是以人对人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统

治为前提的。”

11-18小节,批判杜林庸俗的资本观。(不言而喻,分配的财富的一切其他形式,也应

该按类似的方式历史地加以说明。”)

19-22小节,阐述暴力实质就是阶级斗争。

第一,一切政治权力超等总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的职能为基础的,随着社会成员由于原始公社的瓦解而变为私人生产者,因而和社会和社会公共职能的执行更加疏远,这种权力加强了。第二,在政治权力对社会独立起来并且从公仆变为主人以后,它可以朝两个方向

起作用。”

五、价值论

本章共44小节,1-19小节批判杜林的价值概念,20-44小节阐述剩余价值理论。

杜林关于价值的错误观点:价值是经济物品和经济成果在交往中所具有的意义”。价格或其他任何一种等价物的名称,如工资。”即,价值即价格。他认为物品的价值由两部分

组成:第一,它本是所包含的劳动,第二,手持利剑’逼出来的附加税。”他所说的附加税

就是他专门提到的分配价值”,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但杜林的分配价值”促成了在不付出对等劳动成果的条件下可以占有他人劳动成果,这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是大相

径庭的。

六、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本章共13小节

延续了上一章的内容,杜林对马克思的价值观提出了猛烈的抨击,恩格斯则进行了坚决的反驳。

七、资本和剩余价值

本章共29小节

杜林歪曲了马克思的资本观,荒唐地认为资本是经济的权力手段的主干,它被用来继

续进行生产并构成一般劳动成果中的份额。”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资本及其来源、运作过程进

行了详细的阐述。

八、资本和剩余价值(续完)

本章共29小节

杜林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扭曲等于资本或利润。对于资本,杜林只能说,资本赢利是暴

力的产物。恩格斯详尽的阐述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九、经济的自然规律。地租

本章共31小节,1-21小节,批判杜林的所谓经济的自然规律;22-31小节,批判杜林地

租的错误观点。

杜林的经济的自然规律:第一条规律,经济手段、自然资源和人力的生产率发明和发现

而提高。第二条规律,分工:职业的区分和活动的分散提高了产率。第三条规律,距离和运输是阻碍和促进生产力的协作的主要原因。第四条规律,工业国家比农业国家具有大得无可

比拟的人口容量。第五条规律,在经济方面,任何事情没有物质利益是不能完成的。”

对于地租,杜林认为,自己经营自己的一部分土地的地主,除去经营费用,应该既获得地主的地租又获得租地农场主利润。”这样,地主就把地租付给租地农场主,实际上,在农业上,杜林认为地租等于资本。

十、《批判史》

全面地批判了杜林《国民经济学批判史》,深刻地批判了杜林庸俗的经济学理论,并从价值、价格、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等方面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

第三编社会主义

一、历史

本章共28小节,1-4小节讲述了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5-28小节介绍了空想社会主

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思想

圣西门:一切人均应劳动:主张揭露、批评资本主义社会,认为政治是关于生产的科学。

傅立叶:主张揭露、批评资本主义社会,提倡妇女解放,主张辩证地看待历史。

欧文:反对劳者无食、食者不劳的社会现象,认为私有制宗教,资产阶级的婚姻形式是

社会进步的三大障碍,主张用实践的形式摸索社会发展途径。

二、理论

本章共26小节,1-10小节阐述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11-26小节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及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交换。

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化的大牛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在之间的矛盾,其表现一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二是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

状态的之间的对立。

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达到顶点的时候: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

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超过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

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三、生产

本章共54小节,1-13小节批判杜林的工业危机理论,14-54小节由分工批判杜林的狭隘

的社会的自然体系”。

关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杜林认为:危机不过是对常态'勺偶然偏离,最多不过是为

更有规则的秩序的发展’提供一个动力。用生产过剩解释危机的通常的方法'绝不能满足

他对问题的更确切的理解’。

杜林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即经济公社,它是人们的共同体,这些人由支配一个区域的土

地和一批生产企业的公共权利相互联合起来”,这种公共权利是对自然界和生产设备的纯粹

公共的关系这种意义上的。。。对物的权利”。这种公有权和工人社团的集体所有制绝不是一回事,后者似乎不排除相互竞争,甚至不排除雇佣劳动剥削”。

至于分工,杜林解释道:应该专门投身于一种职业的人。如果说到建立一个新的生产部

门,那末问题只是在于:能否以某种方法造成致力于生产某一种物品的一定数量的人,以及为他们所需要的消费。在共同社会中,任何一个生产部门,都不需要许多居民。在共同社会中,也会有根据生活方式而区分的人的经济变种”。

四、分配

本章共36小节,1-23批判杜林的经济公社,24-36小节阐述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杜林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很好,可以继续存在,但是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很坏,

一定得消失。”在杜林那里,分配是和生产根本没有联系的。经济公社的分配原则工资决定价值,工人应该获得全部劳动价值。”

但社会主义的的分配方式:社会直接占有+—个人直接占有一一生产资料的社会直接占

有+生活资料的个人直接占有。

五、国家、家庭、教育

本章共52小节,1-11小节批判杜林的个人主权”国家观,12-52小节批判杜林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观、家庭观。

杜林认为个人权力至上的个人主义”将构成未来国家的基础。这完全是反马克思主义

的。

此外,杜林认为,未来社会的家庭不仅是儿童教养单位,而且是继承的单位,企图把资

产阶级的家庭搬进未来社会,并宣扬资产阶级的家庭是永远不可改变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庭的性质和职能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它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

杜林还对未来的教育发展作出了规划,但他的课表只适用于稍微高贵一些的普鲁士中

等学校”,由于他所设计的未来社会还存在旧的分工,虽然也提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他并不准备实行,他认为一些人还受不到应有的教育,这与马克思所说的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的方针是完全不同的。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 摘要:《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由恩格斯于1876-1878年间完成。全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同时批判了杜林庸俗的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主义,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内容。 关键词:恩格斯杜林道德和法 一、概论 在概论中,恩格斯说到:“现在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由此可理解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内容,我们一般从事物存在的矛盾中去考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考察的结果,于是人们便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赫拉克利特说:“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变化,不断生成和消逝。”从本质上讲,这个观点应该是马克思后来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是静止和运动的统一”观点的前身。但也是由于此,在后来人们研究事物时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因为研究者易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不从运动的状态而从静止的状态去观察,不从本质变化去看待而认定是永恒不变,割裂二者联系。于是恩格斯便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作了一个比较,指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是它们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的,得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运行的。”这就说明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的认识论根源,指明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唯物辩证法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哲学基础。随着自然观的变革,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于是提出了唯物史观。用人们的存在来说明他们的意识,为科学的说明社会历史提供了一条新道路。对于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即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产物,证明了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那么根据剩余价值学说就可得知这构成了有产阶级手中日益增加的资本量和积累起的价值量。同时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科学的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成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直接理论基础。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的著作,是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E.杜林的斗争中所写的论战性著作,原名《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这部著作通过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哲学、庸俗政治经济学和假社会主义,科学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系统地论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内在联系。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书中,恩格斯对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深入批判,正面论述了唯物论的一元论、唯物论的反映论、唯物辩证法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生命观,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唯物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证,并运用历史唯物论对社会历史、道德与法作出了科学、透彻的说明。其中,在书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反杜林论》中,关于人权、平等及对杜林先验主义评判等内容的论述,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参考。 《反杜林论》中指出,人权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同时,人权原则又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旗帜。资产阶级的人权包含的主要内容是:所有权(财产权)、自由、平等、安全等,其核心是资本即资产阶级的私有制、所有权、财产权、雇佣劳动制度。人权观念,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过程中提出的,它是完全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摇旗呐喊的“一般人的主权”、“个人的主权”等抽象的平等、绝对的自由,恩格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在恩格斯看来,人是具体的,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只要阶级制度还存在于人类社会,这种抽象的平等和权利就是不存在的。因此,资产阶级大力鼓吹的“人权”,事实上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杜林之我见

《反杜林论》读书心得 《反杜林论》这部著作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完成的,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书中,恩格斯对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深入批判,正面论述了唯物论的一元论、唯物论的反映论、唯物辩证法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生命观,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唯物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证,并运用历史唯物论对社会历史、道德与法作出了科学、透彻的说明。其中,在书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反杜林论》中,关于人权、平等及对杜林先验主义评判等内容的论述,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参考。 一、关于《反杜林论》中的人权 人权观念,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过程中提出的,它是完全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通过对封建社会末期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揭示了人权观念产生的根源、资产阶级性质以及其曾产生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资产阶级剥削的实质。 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摇旗呐喊的“一般人的主权”、“个人的主权”等抽象的平等、绝对的自由,恩格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在恩格斯看来,人是具体的,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只要阶级制度还存在于人类社会,这种抽象的平等和权利就是不存在的。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宣称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最基本的人权,然而对于雇佣工人来说,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东西仅仅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命再生产,他们并不拥有所谓的“私人财产”,经济上的不平等,地位的悬殊,必然导致社会地位、政治生活中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资产阶级大力鼓吹的“人权”,事实上只是虚无缥缈的。 恩格斯在书中强调:“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

反杜林论读后感完整版

反杜林论读后感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反杜林论》 摘要:《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着作,由恩格斯于1876-1878年间完成。全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同时批判了杜林庸俗的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主义,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内容。 关键词:恩格斯杜林道德和法 一、概论 在概论中,恩格斯说到:“现在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由此可理解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内容,我们一般从事物存在的矛盾中去考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考察的结果,于是人们便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赫拉克利特说:“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变化,不断生成和消逝。”从本质上讲,这个观点应该是马克思后来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是静止和运动的统一”观点的前身。但也是由于此,在后来人们研究事物时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因为研究者易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不从运动的状态而从静止的状态去观察,不从本质变化去看待而认定是永恒不变,割裂二者联系。于是恩格斯便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作了一个比较,指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是它们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的,得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运行的。”这就说明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的认识论根源,指明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唯物辩证法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哲学基础。随着自然观的变革,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于是提出了唯物史观。用人们的存在来说明他们的意识,为科学的说明社会历史提供了一条新道路。对于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即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产物,证明了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那么根据剩余价值学说就可得知这构成了有产阶级手中日益增加的资本量和积累起的价值量。同时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科学的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成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直接理论基础。

师大读书笔记考核方式

师大读书笔记考核方式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积极贯彻落实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决定颁布《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办法》提供了143种学生应该阅读的经典名著目录,分为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类和教师教育类五部分,其中文学部分38种,哲学部分34种,历史学部分31种,艺术类部分10种,教师教育类部分30种。 第三条我校本科生应在学好所修课程的同时,有选择地认真阅读《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素质。 二、成绩考核 第四条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查和毕业前考查两种方式,具体由本科生导师负责。平时考查由学生所在院(部)组织实施,一般应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进行;毕业前考查由院(部)统一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同时,学校将组织校督导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于平时和毕业前进行随机考查。

第五条学生应在《办法》中认真选择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籍进行阅读。每读完一种书,要认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 第六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从《办法》所规定的书籍中选读10种书籍,其中从文学、哲学、历史学和艺术类、教师教育类各部分中选读的书籍均不得少于2种。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学和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须在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目中选读,完成读书任务,经考查合格,可取得2学分。 第七条学生每学期选读的书籍不得少于2本,其中一本为精读书目。学生在学期初应向本科生导师提交个人学期读书计划,并定期向本科生导师汇报读书进度。 第八条本科生导师应做好学生读书的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阅读建议,定期检查学生读书进展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读书计划,在学期末审阅学生读书笔记或小论文并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讨论会。 第九条各院(部)应组织本科生导师做好学生阅读必读书目的年度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为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等。 第十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读完2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并通过有关学院指定教师的检查,学校发给“文化名著阅读证明书”;如果能读完5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参加文学院、

读反杜林论 时间与空间 感想

读《反杜林论》“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有感 摘要:本文对反杜林论第五章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做了分析,分别对杜林错误的观点和恩格斯正确的观点做了理解,由此比较两种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时间与空间看法上的不同,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 关键字:反杜林论时间空间唯心主义 任何事物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编《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这一章中,彻底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时、空观,科学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一.杜林的错误时空观 为了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杜林唯心主义的时空观的形成过程,以便能够更加坚决彻底地否定其谬误,恩格斯首先带我们回顾了杜林的“世界模式论”。杜林的世界模式论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1)存在具有无限性;(2)这种无限性是不能有矛盾的,即“没有矛盾地加以思考的无限性”。(3)这种没有矛盾的无限性,“最明显的形式,是数在数列中的无限积累”。杜林的意思是,诸如1,2,3,…,的序列,就是可以无限计算下去,是不包含矛盾的。(4)这种没有矛盾的无限性,只能有一个唯一的方向。杜林认为这种向前发展的方向可以保证没有矛盾,从而使数的积累得以无限进行下去。(5)如果承认这种无限性还有第二个方向,就会陷入可以计算完本来是不能被计算完的无限数列的矛盾。杜林认为,“这种向后倒退的无限性…,显然是荒唐的”,因此存在“无限性的本质就在于,它根本没有结尾和完结”。 因此杜林得出来两个结论:(1)世界上的因果链条应当在某个时候有个开端,因此终极原因是存在的;(2)“定数律”:杜林认为,世界的无限性也必须在时间上是有开端,在空间上有界限,而且充实在整个时间和空间内的具体物都是可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写于1876-1878年间,先以论文形式陆续发表在德国工人党机关报《前进报》上,1878年7月汇编出版。我现在读到的中文版(包括三版序言和注释)共380页,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德文本翻译出的。虽然全书篇幅很长,但读之并没有想象中乏味,相反,作为论战著作,恩格斯的语调活跃,思维敏捷,使读者的精神也跟着恩格斯的论述而振奋。 对于恩格斯和当时的德国社会来说,这部巨著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揭露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以杜林为首的充满机会主义的错误理论,从而维护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并教育和挽救那些受错误思想蒙蔽的同志。就像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开篇第一句,“这部著作决不是什么‘内心激动’的成果,恰恰相反”“另一方面,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近来夜德国,天体演化学、自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体系,+雨后春笋股地生长起来。最蹩脚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不动则已,一动至少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因为杜林的假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形式出现的。”,所以恩格斯深感有必要进行严谨的论述以驳倒杜林的错误理论,否则贻害无穷。 在整个《反杜林论》三部分的阅读中,我个人对第二编“政治经济学”有着更多的兴趣,接下来的内容也是就政治经济学篇而言的。 杜林学说的经济相关部分充斥着庸俗经济学观点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现在被概括为“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如果一旦这种观点大行其道,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产生巨大冲击。恩格斯在这一编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驳斥,同时立起了自己的剩余价值学说。 在这编的开始,恩格斯就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给政治经济学下了科学的定义:“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恩格斯认为,杜林把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说成是“一切经济的最一般的自然规律”,企图在经济学领域中确立所谓“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然而所谓的“终极真理”是忽视了社会客观历史性的存在。恩格斯用这样一句精彩的话驳斥了杜林:“暴力仅仅保护剥削,但是并不引起剥削;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才是受剥削的基础,这种关系是通过纯经济的途径而绝不是通过暴力的途径产生的。”接下来,在暴力论部分中,恩格斯指明了杜林认为政治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经济是“第二等”,政治上的暴力是人们“达到自己目的的出发点”,而不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恩格斯在这里有力地批判了杜林关于政治决定经济的谬论,阐述经济是基础,政治暴力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原理,并且批判了关于暴力产生私有财产的谬论,论述私有制产生的经济根源:“在私有财产形成的任何地方,这都是由于改变了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为了提高生产和促进交流——因而是由于经济的原因产生的。在这里,暴力根本没有起任何作用。”到了本编个人认为最重要的部分“资本和剩余价值”,恩格斯彻彻底底地驳斥了杜林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产生理论的歪曲,揭露了杜林对马克思关于资本学说的剽窃和歪曲,同时阐述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和剩余价值的产生以及马克思的资本观念和杜林的资本观念的根本区别。杜林说,马克思认为“资本是由货币产生的”,而恩格斯在这个部分进行了精彩的批判:杜林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产生的理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2)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一) 正文: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完成的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著作第一次把马克思和恩 格斯的学说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论述了其内在的联 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在再版和三版中,恩格斯分别做了改动,由于没有找到 单行本,所以我所读的是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1 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20卷不仅收录了《反杜林论》全文,而且收录了恩格 斯在写作过程中准备的材料及与之相关的材料,较之与单行本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来说 又丰富了许多。 《反杜林论》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三版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其中在序言中,恩格斯交代了写作背景,杜林的唯心论和先验论伪装成科学,并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严重危害着德国党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恩格斯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开始勇敢地反击杜林,完成巨著。引论共有20小节,分为四大段,第 一段是1小节主要交代了现代社会主义的阶级根源和理论根源;第二段是2--6小节讲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第三段是7--14小节阐述了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础;第四段是15-20小节分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 变成科学。 第一编:哲学编 三、分类。先验主义 全文共22小节,1-9小节批判了杜林的原则在先,自然、社会在后”的认识论,揭示了其唯心主义本质,10-11小节批判了杜林终极真理的真理观,12-22小节从数学的角度批判了杜林的先验论。 杜林认为:只要是人的意识对某一系列的认识或刺激,或者对某一类存在形式发生了问 题,这些形式的原则就应当是哲学。”这就是他的从思维而非外部存在中获得的原则。恩格 斯深入地批判了他的观点,认为这是同黑格尔一样的唯心论,进而阐述了了思维与存在的关 系问题, 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未就是发现,它们都是从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 杜林认为:纯数字是具有脱离特殊经验和现实的世界内容而独立的意义”而恩格斯批 判 ________ 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适应的外来的规律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 四、世界模式论 全文共33小节,1--14小节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即存在的统一性;15--33小节批判杜林质与量的概念。这是一章关于世界本原的文字,世界统一于什么即世界的本原是 什么。 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由于我们把自己的仿佛像框子一样的统一思想 扩展开来,所以任何必须进入这个思想统一体的东西都不能保持某种两重性。但是任何东西也不能避开这个思想统一体。。。一切思维的本质就在于把意识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 ” 而恩格斯反驳说,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也就是存在是包罗万象的,即任何东西都是 存在的。”杜林所说的存在”要么是过分抽象的,要么是十分具体的,而世界是不可能统一于这种

读法学论文心得

狗狗: 你好! 我是个言而无信的人,我答应帮你写作业,却没有兑现我的承诺,而我答应你的时候是那么的信誓旦旦,现在回想起,我就是个脑残加二百五。 是我小瞧了你们的作业,我本以为不就是码几个字了嘛,应该比数学公式定理好证明多了。当我正式接手时,我才发现你们的学问确实博大精深,我二了,我太自大了。我现在郑重向你道歉:对不起啊。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法学基本有了一点点浅薄的认识,原来你们的世界自有一番广阔的天地,我要向你们法律从业者致敬! 事情虽然都过去这么多天了,我的失信行为已然对你造成了伤害,但是为了让我良心稍微好受一些,我还是应该把我的一些阅读体会发送给你,再次祈求你的原谅,阿弥陀一个佛! 鸭子

外国的月亮未必圆 我是个法盲,常常知法犯法,要我写你们的作业,确实是把我难住了,不过干啥学啥呗,这些认识虽然肤浅,你就当时读个小说吧,吼吼。 通篇细读下来,我认为你们导师给你们这两篇文章是有深意的,他(她)在给你们指定学习论文方面,还是很讲究滴(不像我导师,从去年我来时就开始出差,至今未回,倒是便宜我了,一天都是耍) 两篇文章,一篇是陈光中的学术报告,一篇是卞建林的论文。这两位老师同处一校,而且学术观点争锋相对,我个人觉得他们之间的辩论代表的是证据学两派学者的碰撞。 卞老师是相对真实论者,认为应当重塑我国刑事诉讼中定罪判决的证明标准,主张采用英美法系。陈老师则是客观真实论者,坚持我国法定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排他性证明标准,不赞成采用英美的“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并指出“排除合理怀疑”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 我个人是比较反感崇洋媚外,学术上的崇洋媚外也一样。所以,我在未细细品读文章之前,我就已经站在了陈老师那边,在细细地把两篇文章都读了之后,我更加坚定地支持陈老师的观点。下面我说出我的理由。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 篇一: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马恩选集》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智慧结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和获得解放的指导思想。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一员有必要认真研读《马恩选集》,一方面以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自然辩证法》是《马恩选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恩格斯思想智慧的代表。《自然辩证法》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该书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意义。而我从中受益最多的也是一种从理论提升出方法论的思想,这种务实的精神、实践的品格将使我受益终身。 结合文本和相关资料,联系大二上学期我们班去杨柳青庄园的学习交流感想,我的收获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图探讨、文本回顾、理论意义、实践感想,最后一部分是行文重点。 一:意图探讨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俄共中央派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长梁赞诺夫前往柏林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的照相复制工作,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档案里,梁赞诺夫发现了恩格斯一部分由四束手稿组成的未完成著作,内容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的哲学论述,没有总标题,写作年代大致在1873至1883年间,这部《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

稿》就是日后广为人知的《自然辩证法》。由于恩格斯《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的未完成性质,这部著作的理论目的向来引起争论,并且因此导致不同编辑者为手稿选取了不同的名称。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表述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种则认为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理论阐明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规律的辩证法。凯德洛夫在他的《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恩格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自然辩证法》设想为对他那个时代的全部自然科学成果的一种总结,”我认为,这正是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主题意图。在《反杜林论》序言里,恩格斯实际上已经非常明确地阐述了他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意图,即“系统地并且在每个领域中都来完成”。从自然界中找出辩证法的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的工作,并且在做这件工作之前,“不言而喻,在我对数学和自然科学作概括叙述时,我在细节上也确信那种对我来说在总的方面已没有任何怀疑的东西,这就是:在自然界,同样的辩证法的运动规律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些规律最初是由黑格尔全面地,可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而剥去它们的神秘形式,并从它们的全部单独性和普遍性上把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自然辩证法应该是用辩证的观点去探讨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遵循自然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

《跨文化交际》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历史在漫漫长河中流动,不断地侵蚀了广袤,大浪淘沙,曾经的三大文明古国皆已随风而逝,只有古老的中国依然屹立于,史书上记载的奇人异事,都是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认为,人们在漫漫长路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无限智慧和优秀文化。《跨文化交际课程》向我们介绍、建筑、饮食、服饰、礼仪等不同文化方面的中西差异,不断引领我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我喜欢在课程上思考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及文化现象。对这样的两种文化差异如何取舍,我们可以以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指针来参考:“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我们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断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我喜欢中国的历史,更喜欢现在人们对文化的痴迷以及古代人们对文化细致入微的演绎。但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华文化注重解决人的心以及人与外界的各种关系,是蕴含着许多值得当代人汲取的智慧,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不同道路的文化。 我觉得,要先了解与借鉴一种文化,不仅仅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借鉴其在灵魂,这是我一直以来所认同的观点,我们可以先对不同于我们的事物进行了解,可以先从、建筑、饮食、服饰、礼仪等各个方面来按图索骥,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 第一,我想谈谈我学习文化的心得体会。

,老师向我们介绍时说,是人类社会的社会现象,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从自然现象、自然物和祖先的崇拜发展到神的崇拜;自部落、民族发展到世界。课上,老师介绍到,类型可分为原始、国家、民间、世界。其实,人类只有进入原始公社制度的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而它相信在现实世界以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 我仍然记得,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表述:“一切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 但对于“超人间的力量形式”,我们普遍识之的电视剧《西游记》主要讲了佛教的一些故事给了我们对于佛教的初步认识,让我们觉得世上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的神秘境界和力量。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原始佛教的主要教义有四谛、缘起、五蕴以及无常、无我等。主要教义的思想基本包含佛家思想。 我觉得佛家的思想还是非常高深莫测的,但却有时候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课上讲过的苦谛,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苦,受苦的原因是业惑,所以佛家摒弃七情六欲,灭去欲望,得以超凡脱俗。所以教规中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更有“不听歌舞、不睡高床、不着彩衣、不着财、过午不食”来获得六根清净。佛家通过法事功课、早晚课诵、供佛绕佛来剃度修行,內练自己的身心。因此,佛家过得很是轻松无虑:靠左行、忌中行,仪表整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批判谬论,捍卫真知--《反杜林论》读后感 近日,有幸拜读了恩格斯所著的《反杜林论》的精选章节,深切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总体上说,《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批判了杜林的反动思想体系,而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其为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材。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错误的“杜林论”以假乱真的背景下完成的。杜林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大官僚家庭,70年代,他著书立说,反对马克思主义。他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作是纯粹思维的产物。这便是德国党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此时马克思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必须批驳杜林。于是,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反杜林论》。这一著作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错误思想,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等基本原理。其中,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反杜林论》包含五个部分: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序言说明明了其出版的历史。引论部分的中心思想是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哲学部分中,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的说明了其历史性和积

马克思论文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机械6班 0901106022 涂吟轩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狄慈根用这一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后来G.V.普列汉诺夫也是这样表述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时,还用过完备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觉反映。它看到物质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它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组织的物质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彻底的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产生和发展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中贯串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时也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发展中积极方面,即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因素的吸取、发展和升华。 辩证唯物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打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保守的哲学体系,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革命的因素,即联系和发展的思想,矛盾是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思想,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摒弃了它的社会历史观、宗教、伦理的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功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发现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由此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形成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论证的统一过程。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在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精神现象学》的批判,已经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但它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交织在一起。真正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

自然辩证法-马原 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写于1873-1883年并于1885-1886年作了个别补充的一部著作,包括两个计划草案,十篇论文,169段札记,共有181部分。书中通过写辩证法在数学、力学、天文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应用,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念,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对自然科学研究的观念,总结了过去的自然科学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科学发展进行了预测。 在【总计划草案】中,写到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主要规律是量和质的转化——两极对立的相互渗透和它们达到极端时的相互转化——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或否定的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关于各门科学及其辩证内容的简要叙述: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数学的无限出现在现实中;天体力学——现在被看作一个过程——力学:出发点是惯性,而惯性只是运动不灭的反面表现;物理学——分子运动的相互转化;化学:理论,能量;生物学:达尔文主义,必然性和偶然性。 辩证法不仅在社会生活和人类思维中起作用,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要符合辩证法规律的,如果不正确学习辩证法,科学家就会走入迷途。在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自然科学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碎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无结果地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现代科学,和整个近代史一样,随着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资本主义萌芽而迅速崛起。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达芬奇、布鲁诺、哥白尼、牛顿、临耐、拉瓦锡、达尔文……自然科学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最初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掌握手边现有的材料,加以分析总结。然而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存在,那么在它存在的时候它始终就是这样。行星及其卫星,一旦由于神秘的第一次推动而运动起来,它们便依照预定的椭圆轨道继续不断的旋转下去,活着无论如何也旋转到一切事物消灭为止。科学还深深地被禁锢在神学之中。1755年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为这个僵化的自然观打开了缺口。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的。地质学的发展,发现了骨骼化石,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这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这个循环只有在我们的地球年代不足以作为量度单位的时间内才能完成它的轨道,在这个循环中,最高发展的时间,有机生命的时间,尤其是意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生物的生命的时间,正如生命和自我意识在其中发生作用的空间一样,是非常狭小短促的;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但是,不论这个循环在时间和空间上如何经常地和如何无情地完成着,不论有多少百万个太阳和地球产生和灭亡,不论要经历多长时间才能在一个太阳系内而且只在一个行星上造成有机生命的条件,不论有无数的有机物一定产生和灭亡,然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 导读: 反杜林论读后感(一) 《反杜林论》既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又阐述了无产阶级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基本理论原则,《反杜林论》是一部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同时又具有极重要的理论价值,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反杜林论》则诞生于马克思主义跌跌撞撞的发展史中一次错误的摸索。19世纪70年代杜林打着“社会主义”这块金字招牌,并冠以“科学”的伪装的“杜林论”诞生:杜林着书立说,并且发表了一系列着作,以假乱真,反对马克思主义。杜林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成是纯粹思维的产物。这使当时的德国党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此时马克思为了扞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他必须批驳杜林主义。于是,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陆续发表。1878年7月印成单行本,这就是着名的理论巨着——《反杜林论》。在《反

杜林论》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思维和意识所具有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意识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然而这种独立性只是相对的东西。不应当使物质世界与思维相适应,而应当使思维去适应物质世界。思维、意识来源于实践,它们也必须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如果离开实践,它就会成为不可想象的东西。在此,我认为《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取得的成就绝对离不开恩格斯与杜林两人的针尖对麦芒,他们二人一人抨击马克思主义,一人批驳杜林主义,在这个过程中恩格斯不断完善《反杜林论》并最终完成一次质的蜕变。 在《反杜林论》一文中恩格斯提出了很多的观点,但是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恩格斯提出的对于“世界统一于什么”和“经济与政治暴力的关系”的观念给我带来的印象尤为深刻。 恩格斯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有力的概述了世界上的现象无论多么千差万别,都是根源于物质的统一性,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恩格斯这一观念狠狠地批判了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衷主义:杜林认为,因为人的思维是统一的,所以现实世界才是统一的。杜林所说的“存在”,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里的“存在”,含义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存在”,是指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与“自然界”、“物质”等,是同一系列的概念。而杜林所说的“存在”,是十分含混的,它的含义相当于“有”这个概念。按照杜林的说法,“精神”、“上帝”都是“存在”的。杜林这一模糊不清的观念脱离了客观事实,注定被推翻。

陕师大必读书目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积极贯彻落实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我校决定颁布《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必读书目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办法》提供了143种学生应该阅读的经典名著目录,分为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类和教师教育类五部分,其中文学部分38种,哲学部分34种,历史学部分31种,艺术类部分10种,教师教育类部分30种。 第三条我校本科生应在学好所修课程的同时,有选择地认真阅读《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素质。 二、成绩考核 第四条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查和毕业前考查两种方式,具体由本科生导师负责。平时考查由学生所在院(部)组织实施,一般应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进行;毕业前考查由院(部)统一组织实

施,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同时,学校将组织校督导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于平时和毕业前进行随机考查。 第五条学生应在《办法》中认真选择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籍进行阅读。每读完一种书,要认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 第六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从《办法》所规定的书籍中选读10种书籍,其中从文学、哲学、历史学和艺术类、教师教育类各部分中选读的书籍均不得少于2种。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学和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须在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目中选读,完成读书任务,经考查合格,可取得2学分。 第七条学生每学期选读的书籍不得少于2本,其中一本为精读书目。学生在学期初应向本科生导师提交个人学期读书计划,并定期向本科生导师汇报读书进度。 第八条本科生导师应做好学生读书的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阅读建议,定期检查学生读书进展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读书计划,在学期末审阅学生读书笔记或小论文并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讨论会。 第九条各院(部)应组织本科生导师做好学生阅读必读书目的年度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为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等。 第十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读完20种《办法》所规定的书籍并通过有关学院指定教师的检查,学校发给“文化名著阅读证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一)剖析了杜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1、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阐明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论述了思维、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部分,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通过对杜林谬论的批判,恩格斯简明地论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阐明了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在内的认识辩证法,论证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从而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捍卫了在认识论基本问题上的唯物主义路线。 2、批判了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衷主义,论述了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唯物主义原理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只有这个科学命题,才真正揭示出问题的本质:世界上的现象无论多么千差万别,都是根源于物质的统一性,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3、批判了杜林在时间、物质、运动问题上的谬论,论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像的”,阐释了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客观的,它没有起点和终点。 4、批判了杜林在道德和法的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平等、自由和必然的基本观点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最后的终极真理和个人思维至上等谬论,指出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领域,这种对立就是相对的,“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夸大了的真理,就会导致谬误。 恩格斯指出,道德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发展变化的,不是永恒的。任何道德,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是随着经济状况的发展而发展。道德不可能是超阶级的,只有在消灭了阶级之后,才可能有超阶级的道德。 恩格斯指出,暴力不是产生不平等的根源,不平等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就会产生意识上的从属观念,而不一定通过暴力。无产阶级要求的不是少数人的平等,而是要实现人类的真正平等。只有消灭了阶级才会出现人人平等,而到了那时,也就没有平等不平等的问题了。 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上,恩格斯指出:“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人们只有认识了客观必然性,并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在行动上取得自由;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不可能得到自由,反而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自由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所获得的自由是不相同的。自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得到真正的自由。” 5、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系统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关于矛盾统一规律。矛盾统一的规律,是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恩格斯列举大量事实,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的、普遍规律,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矛盾客观地存在于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本身之中,矛盾是运动的本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关于质量互变规律。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质量互变规律的歪曲,阐述了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在量变过程中,是从不断地发生部分质变,进而达到根本质变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变化。 关于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形而上学否定观把否定看成是简单的抛弃,把否定和肯定绝对地对立起来,并把否定看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唯物辩证法的否定则是“扬弃”,即把肯定和否定看成对立的统一,是既克服又保留,肯定当中包含着否定,否定当中也包含着肯定,把否定看成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这些论述,大大地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二)驳斥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观点,全面地论证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 恩格斯在这部著作的政治经济学编中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透彻的批判,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经济与政治暴力的关系 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对经济和政治暴力关系的歪曲,指出: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不是暴力,而恰恰是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是为了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1)私有制产生的根源即在于经济领域,而不在于暴力。 (2)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也不是暴力作用的结果,而是商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3)暴力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 (4)必须全面分析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 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对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应作全面分析,不能一概否定,应当看暴力在具体历史条件下所起的积极作用。暴力违背经济规律时,当然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但是当暴力适应经济规律时,对社会发展就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量大小,取决于商品生产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大小,而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关于简单劳动是计量价值的标准。恩格斯指出,劳动决定价值,但劳动还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劳动本身没有价值,它只能是价值的尺度。 关于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批判,论述了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学说。他指出,货币与资本是有本质区别的,货币作为资本和货币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流通的形式是不同的。货币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但货币作为资本时,它的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据此,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从根本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秘密,找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并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三)揭露了杜林假社会主义的实质,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从生产、分配和社会组织等方面批判了杜林的“社会主义”理论,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1、消灭旧的分工,消灭城乡差别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恩格斯阐述了消灭旧式分工和城乡分离的必要性。恩格斯指出,消灭旧的分工和城乡对立的物质条件就是社会化大生产。只有在改变了大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下,大工业才能合理地分布。 2、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商品生产 杜林认为,资本主义方式很好,可以继续存在,但资本主义分配方式很坏,一定得消灭。他把生产和分配看成是毫无联系的,认为分配不是由生产决定,而是由纯粹意志行为决定的。 恩格斯指出,商品生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当“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家庭观和教育观 恩格斯在本编第五章中,着重批判了杜林在国家、宗教、家庭、教育、婚姻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杜林认为,“个人主义”将构成未来国家的基础。在未来的国家中仍有旧的分工,而且有军队、警察、宪兵和律师等,即普鲁士国家仍然存在着。这就完全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范畴和历史范畴。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最终也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杜林把国家永恒化,只能是为资产阶级国家辩护。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资产阶级家庭观,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家庭观。杜林认为,未来社会的家庭不仅是儿童教养单位,而且是继承的单位。他企图把资产阶级的家庭搬进未来社会,并宣扬资产阶级家庭是永远不可改变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庭的性质和职能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它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